塑料壳体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塑料膜圆形罩壳课程设计

塑料膜圆形罩壳课程设计

塑料膜圆形罩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塑料膜圆形罩壳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学生能描述塑料膜圆形罩壳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在不同领域的价值。

3. 学生掌握塑料膜圆形罩壳的制作原理,了解相关材料的性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塑料膜圆形罩壳模型。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塑料膜圆形罩壳的制作原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塑料膜圆形罩壳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学生了解塑料膜圆形罩壳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塑料膜圆形罩壳的基本概念与结构- 介绍塑料膜的特性、分类及应用- 解析圆形罩壳的结构特点及其设计原理2. 塑料膜圆形罩壳的应用领域- 分析在农业、环保、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3. 制作塑料膜圆形罩壳模型- 学习制作工具和材料的选择- 掌握制作步骤和技巧- 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塑料膜圆形罩壳模型4. 塑料膜圆形罩壳与环保- 介绍塑料膜圆形罩壳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 讨论废弃塑料膜的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5. 课程总结与评价- 总结学习收获,交流制作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

塑料外壳注塑模具课程设计(20210130111543)

塑料外壳注塑模具课程设计(20210130111543)

塑料成型模具课程设计课题名称:塑料外壳注塑模具设计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姓名:班级:指导老师:设计时间:2010.5.16——201063这是我们第二次走进模具设计的课堂,第二次完成了自己的设计。

我们利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这次注塑模具设计的全部工•序,并整理成了文档。

第一次是大一时减速箱的设计,那是只能是初步的了解了模具设计,而这次是更深刻的。

三个星期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即将告别大学的生活,它成了我大学生活中美好的回忆。

这次完成的成果是我们组所有人的功劳,我们六个人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很快就把设计的大概完成了,在其他组中我们算是领先的。

我们各自都动脑动手,在作业中意识到自己缺乏什么需要什么,对以前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在整个设计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我们及时解决,不懂的就到书上找答案,并和指导老师相互探讨、交流、帮助,最终问题得到解决。

知识在不断更新,社会在不断前进,制造业中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走在社会的前沿。

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即将毕业,对很快就要投身工作的我们来说,应熟练自己的专业软件,撑握模具制造与设计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这一模具题目的设计思想过程,从用铅笔作零件图到电脑上用CAD作图,到校核计算,到模具制造工艺等,从各方面叙述了我们所设计的模具制品的整个思想过程。

特别是里面的工艺分析和零件的工艺卡片上,花费了我们很大工夫,当然也是设计中最精细、做的做好的一部分。

里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完成的,利用CAD软件作产品图、模板、导柱、导套、装配图、零件图等。

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我们将二年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觉得自己的模具专业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CAD软件作图有了更近一步的深华。

理论与实践找到了一个结合点。

这三个星期对于我们来说是充实的、是认真的、是有意义的。

成功的完成这次设计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也起到了一定鼓舞激励性的作用。

目录4.2模架确定...................................... ..315.注射机校核......................................... ..'326 .推件机构设计 ...................................... .. (33)6.1推杆力的计算''''''''''''''''''''''''''' ..''336 .2确定顶出方式及顶杆位置''''''''''''''''''' .. ''337.冷却系统设计''''''''''''''''''''''''''''' .. '3'58.排气系统设计''''''''''''''''''''''''''''' .. '3'6..9.装配图''''''''''''''''''''''''''''''''' .. ''3'7..10.零件图''''''''''''''''''''''''''''''' .. ''''39..10.1小型芯''''''''''''''''''''''''''''''' .'3'910.2动模''''''''''''''''''''''''''''''''' . '39 '''''''''''''''''''''''''''''''' .. ' 4'0.10.3型芯'''''''''''''''''''''''''''''''' .. '4'0. ''''''''''''''''''''''''''''''' .. 4' 0..10.4浇口套''''''''''''''''''''''''''''''' .. '..4110.5动模固定板''''''''''''''''''''''''''' .'''414110.6推杆''''''''''''''''''''''''''''''''''' 4.1.11.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设计'''''''''''''''''''''''''4211.1顶盘推杆'''''''''''''''''''''''''''' .''4'211.2支承板''''''''''''''''''''''''''''''' . '4344 11.3型芯'''''''''''''''''''''''''''''''' .. '4'4.45 11.4小型芯'''''''''''''''''''''''''''''' .. '' .4.5' (46)11.5浇口套''''''''''''''''''''''''''''''''''' 4.7. 11.6动模''''''''''''''''''''''''''''''''''' 4.7..49 12. 参考文献13. 总结---------------------------------------------------------------------------------- . 50塑料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熟悉有关资料,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塑料壳体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222

塑料壳体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222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 (2)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2)1.1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3)1. 塑件的分析 (3)2 . ABS的性能分型 (3)3. ABS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4)1.2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6)1. 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的确定 (6)3. 注射机型号的选择 (8)1.3 浇注系统的设计 (11)1. 主流道的设计 (11)2. 分流道的设计 (14)3. 浇口的设计 (17)4.校核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19)5. 冷料学的设计及计算 (19)1.4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20)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20)3.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2)1.5 模架的确定 (25)2. 模架各尺寸的校核 (27)1.6排气槽的设计 (28)1.7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28)1. 推出方式的确定 (28)2.脱模力的计算 (28)3.校核推出机构作用在塑件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30)1.8 冷却系统的设计 (30)1. 冷却介质 (30)2. 冷却系统的计算 (31)1.9 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33)1.导柱的设计 (34)2.导套设计 (35)塑料壳体模具设计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考虑到主该塑料件是一壳体,塑件壁属厚壁塑件,生产批量大,材料选ABS,流道应尽可能短,一般小于60mm,过长则会影响熔体的顺利充型,零件尺寸图形如图1所示:材料 A B C D E F G H I J ABS 105 125 45 5 3 90 40 119 20 40图1 塑料壳体1.1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 塑件的分析(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3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太长,适合于注射成型。

(2)精度等级每个尺寸的公差都不一样,有的属于一般精度,有的属于高级精度,就按实际公差进行计算。

(3)脱模斜度 ABS属于无定型塑料,成性收缩率较小,参考表课本2-10选择该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的同意脱模度为4°.2 . ABS的性能分型(1)使用性能综合性能好,冲击强度,力学性能较强,尺寸稳定,耐化学性,电气性能良好,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适合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零建、传动零件和结构零件。

塑料壳体模具课程设计

塑料壳体模具课程设计

塑料壳体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塑料壳体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塑料壳体模具的设计流程和关键参数;3. 帮助学生理解塑料材料在模具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塑料壳体模具设计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模具设计中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及制造行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备模具设计的基本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模具设计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塑料壳体模具基础知识- 模具的分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塑料材料的性质、分类及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2.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流程- 模具设计前期准备,包括产品分析、工艺参数确定;- 模具结构设计,包括型腔、型芯、导向系统、顶出系统等;- 模具设计后期处理,如冷却系统、排气系统设计。

3.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关键参数- 模具尺寸、形状及精度;- 模具配合间隙、拔模斜度、收缩率等;- 模具设计中的力学、材料学及工艺学要求。

4. CAD软件在塑料壳体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功能;- 利用CAD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模具设计案例分析与实操。

5.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实践- 模具设计项目的实施,包括任务分配、协作沟通;- 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模具设计;-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共10个课时,其中理论教学6课时,实践操作4课时。

塑料模课程设计报告书

塑料模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名称塑料模具CAD ——(外壳)2012年 2 月 13 日至 2012年 2 月 27日共 2 周院系班级姓名第二组第 4 号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塑料模具设计起讫时间: 2012.2.13~2012.2.27院系:机电工程系班级: 10模具1 指导教师:课程设计说明书要点与设计步骤:1.塑料件的CAD1.1 塑料件的设计要点1.2 塑料件的设计过程附图片2.注射模具成型零件CAD附图片3.模架选型附图片4.功能系统设计4.1 浇注系统设计附图片4.2 推出机构设计附图片4.3 导向机构设计附图片4.4 冷却系统设计附图片5.模具装配附图片6.三维转二维工程图附图纸7.参考文献目录第1章绪论 (8)1.1注塑模具工艺简介 (8)第2章塑件的工艺分析 (9)2.1塑件的使用要求 (9)2.2塑件的材料分析 (9)2.3塑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 (10)2.3.1尺寸精度分析 (10)2.3.2表面质量分析 (10)2.4塑件的体积和重量 (10)第3章注射机的选择 (11)3.1塑料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11)3.2成型设备型号的选择与技术参数 (12)第4章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 (12)4.1塑件分型面的选择 (12)4.2型腔数目的确定与布局 (13)4.3浇注系统的设计 (13)4.3.1主浇道 (13)4.3.2主浇道尺寸确定 (14)4.3.3主浇道衬套的形式 (14)4.3.4分浇道的设计 (15)4.3.5浇口的设计 (16)4.4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7)4.5排气系统的设计 (17)4.6加热或冷却方式的确定与设计 (18)第5章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19)5.1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19)5.2型腔壁厚、底板厚度的确定 (21)5.3结构零件的设计与相关尺寸 (21)5.3.1标准模架的选择与尺寸确定 (21)5.3.2导向装置的设计与尺寸确定 (22)5.4脱模机构的设计 (23)第6章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25)6.1.锁模力的校核 (25)6.2.安装尺寸的校核 (25)6.3.推出机构校核 (25)6.4.开模行程的校核 (25)第7章模具装配图 (27)结论 (28)参考文献 (28)第1章绪论1.1注塑模具工艺简介模具是当今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

电器壳体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电器壳体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1. 塑件的设计1.1 塑件的用途本塑件为电器壳体,其主要用途是保护内部元件并与其他部件很好的配合,这要求塑件的尺寸精度要满足其工作要求,特别是壳体的配合部分。

1.2 塑件的原材料选择根据塑件的工作要求来选取塑件原材料。

本塑件的原材料选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选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和机械强度,尺寸稳定耐化学性及电性能良好,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等特点。

综合了上述的因素,选定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原材料。

1.3 塑件图塑件图的尺寸如下图1.1所示:图1.1 塑件图1.4原材料的参数聚苯乙烯(PS)的参数如下表1.1所示表1.1 ABS的主要性能参数1.5原材料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表1.2 ABS的成型与工艺参数工艺参数料筒温度/℃后部180~200中部210~230 前部200~210喷嘴温度/℃180~190 模具温度/℃50~70 注射压力/MPa70~90螺杆转速/(r·min-1)30~601.6 分析塑件塑件产品生产批量小,所以采用一模一腔。

塑件简单采用整体型腔、型芯,侧孔采用导柱滑块成型。

采用两板式模具结构。

2. 注射机的选用2.1 注射机的参数选用卧式注射机的型号:XS-Z-60;其主要参数如下表2.1所示表2.1 注射机的主要参数2.2 注射量的校核根据生产经验,一个注射周期内所需注射的塑料容体的总量必须在注射机额定注射量的80%以内。

利用注射容量(cm 3)来表示:j z V nV V += (2.1) 式中 V —一个成型周期内所需注射的塑料容积,cm 3;V z —单个塑件的容积,cm 3;Vj —浇注系统凝料和飞边所需的塑料容积,cm 3; n —型腔的数目。

j z V nV V +=76.210.476.161=+⨯=21.76÷60,=36.3%<80%,符合设计要求2.3 锁模力的校核在注射成型时,为了防止模具分型面被注射压力顶开,必须对模具施加足够的锁模力,否则在分型面处将产生溢料现象,因此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必须大于注射压力。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外壳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外壳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外壳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结构、分类及设计原理。

2. 学生能了解塑料模具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尤其是外壳类产品的制作。

3. 学生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图纸分析、参数计算、结构设计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等软件进行塑料模具外壳的设计,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及模具结构,具备初步的模具选材和设计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塑料模具外壳的设计项目,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塑料模具课程,培养对制造业的热爱和责任感,认识到模具设计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生能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塑料模具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保问题,树立绿色生产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学习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塑料模具基础知识:介绍塑料模具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塑料模具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塑料模具概述2. 塑料模具设计流程:讲解从图纸分析到模具结构设计、参数计算等全过程,培养学生系统设计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塑料模具设计流程与步骤3. 塑料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介绍常用塑料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使学生能够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塑料材料的选择与应用4. 塑料模具外壳结构设计:详细讲解外壳类产品模具的设计要点、结构形式及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塑料模具结构设计5.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在塑料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包括绘图、修改、标注等操作,提升学生的绘图技能。

后盖塑料课程设计说明书

后盖塑料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应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塑料模具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基础。

2.独立地解决在制定成型工艺和设计模具中的问题,会查阅技术文献和资料,全面考虑设计内容及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注意培养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在设计中必须做到:1.及时了解有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2.要求计算正确,结构合理,图面整洁,图样及标注符合国家标准;3.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文字通顺,书写整洁4.按计划循序进行,其进度可参考下表: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1.工艺分析:了解教师指定设计塑件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即尺寸和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塑件的生产批量;塑料品种;设备条件等。

分析塑件的形状特征、使用要求、成型性能等。

2.确定成型方案,通过计算选择成型设备,并确定模具结构方案。

3.绘制模具总装配图及部分主要零件图。

4.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说明书页数不少于15页,用本校设计说明书专用纸书写,并装订成册。

安装外壳I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摘要:这次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关于安装外壳I的模具设计。

整个过程包括塑件的原料选择、外形分析、工艺分析及其主要的成型尺寸的计算;注射机的选择及校核、分型面的选择、模架的选择、模具内部结构的选择(浇注系统、冷却系统等的选择)。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加深了对模具与塑料的认识。

收缩率% 0.4-0.7熔点℃130-160 热变形温度℃0.45MPa 90-1080.182MPa 83-103抗拉屈服强度MPa 50拉伸弹性模量MPa 1.8×103抗弯强度MPa 80冲击强度KJ/m2 缺口11无缺口261硬度HB 9.7 体积电阻系数Ω·cm 6.9×1014 ABS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工艺参数取值范围预热和干燥温度/℃80-95时间/h 3-4料筒温度/℃后部150-170 中部165-180 前部180-200成型时间/S 高压时间0-5保压时间15-30=13.4cm3冷却时间15-30成型周期40-70喷嘴温度/℃170-180注射压力/MPa 60-100螺杆转速/(r·min-1) 30-60模具温度/℃50-82、塑料零件图及说明、要求:该塑料产品名称为安装外壳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1.独立拟定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正确选用成型设备。

2.合理地选择模具结构。

3.正确设计模具成型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4.所设计的模具其浇注系统充型快,冷却系统效果好,脱模机构灵活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5.所设计的模具应达到制造工艺简单、组装方便、造价合理的要求。

6.充分考虑塑件的结构特点,应尽量通过模具一次性成型出如孔、槽、凸、凹等结构,减少后加工工序。

二、设计工作量1.根据所选定的塑件,绘制1张制品零件图,按制品精度设计要求确定塑件公差,并按模具设计要求对塑件的公差进行变换。

2.完成模具装配图1张,用手工绘制成A0或A1图幅,按制图标准绘制。

3.完成模具零件图3张~8张。

其中,定模板、动模板、凸模、凹模任选2件用手工绘制出零件图,其他零件图及其绘制方法自定。

绘制的零件图要求在零件图上标明该零件的材料、数量、图号(代号)、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热处理及其他技术要求。

4.编写设计说明书(20页~30页)设计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1)目录;(2)设计题目或设计任务书;(3)塑件分析(含制品图);(4)所选塑料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5)浇注系统的设计、分型面选择、型腔布置,浇注系统及排气系统的形式、部位与尺寸及流动比的校核等;(6)成型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型腔、型芯等的结构设计、尺寸计算、强度校核等;(7)脱模机构的设计:脱模力的计算,拉料机构、推出机构、复位机构等的结构形式、安装定位、尺寸配合等;(8)侧抽芯机构的设计:抽拔距离和抽拔力的计算,抽芯机构的形式、结构、尺寸以及必要的验算;(9)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组成元件、结构尺寸、安装方式等;(10)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与计算;(11)其他技术说明;(12)设计小结:有何体会与建议等;(13)参考资料:资料编号、名称、作者、出版年月。

在编写过程中要注意:文字简明通顺、书写整齐清晰,计算正确完整,并画出有关的结构简图,图的下方有图号和图题。

计算部分只要求列出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结果,其运算过程从略。

最后打印装订成册。

三、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1.设计时间:校历第14~16周2.进度安排:第1周:制定塑件成型工艺;论证并确定设计方案;完成有关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完成设计说明书草稿。

第2周:完成模具装配图的绘制,完成零件图草图的绘制。

第3周:完成3张~8张零件图的绘制,并进一步修正装配图,完成说明书正稿的誊写。

四、设计题目1、按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题目每个同学按学号顺序选择一题,不得重复。

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2、选择题目后,按要求绘制出制品图。

题目名称定为“塑料壳体(4)注塑成型模具设计”,例如:“塑料盒(02)注塑成型模具设计”。

在本人的课程设计的所有文档中要求题目名称一致。

目录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6)1、塑件的分析 (6)2、PP的性能分析 (6)(1)、使用性能 (6)(2)、成型性能 (6)(3)、PP的主要性能指标 (7)3、PP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8)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9)2、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的确定 (10)3、射机型号的确定 (10)(1)、注射量的计算 (10)(2)、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计算 (10)(3)、选择注射机 (11)4、注射机相关参数的校核 (11)三、浇注系统的设计 (13)1、主流道的设计 (13)2、浇口的设计 (14)3、校核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16)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6)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6)2、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 (17)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7)4、成型零件尺寸及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 (19)五、模架的确定 (20)1、模板尺寸的确定 (21)2、架各尺寸的校核 (22)六、排气槽的设计 (23)七、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23)1、脱模方式的确定 (23)3、校核推出机构作用在塑件上的单位压应力 (24)八、侧抽芯机构的设计 (24)1、侧抽芯方式的选择 (24)2、相关计算 (24)3、校核推出机构作用在塑件上的单位压应力 (25)4、导柱设计 (26)九、冷却系统的设计 (26)1、冷却介质 (26)2、冷却系统的简单计算 (27)十、小节 (28)参考文献 (29)塑料壳体注射成型模具设计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分析(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2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长,适合于注射成型。

(2)、精度等级每个尺寸的公差不一样,有的属于一般精度,有的属于高精度,就按实际公差进行计算。

(3)、脱模斜度 PP属非结晶型塑料,成型收缩率较大,参考表2-10[1]选择该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的图1统一脱模斜度为1°。

2、PP的性能分析(1)、使用性能为白色蜡状塑料,强度、刚度、硬度、耐热性均优于聚乙烯,有良好的电性能和高频绝缘性,不受湿度影响,但低温时易变脆,不耐磨、易老化,适于制造一般机械零件,耐磨蚀零件和绝缘零件。

(2)、成型性能①是非极性结晶型塑料,吸湿性小,约为0.03%~0.04%,一般不需要干燥,易发生融体破裂吧,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②流动性好,熔体流动速率为2~9g/10min。

收缩性范围及收缩值大,成型收缩率为1.0%~2.5%,并具有各向异性,易发生收缩、凹痕和变形;③热稳定性好,熔点温度范围为165~170℃,分解温度高于350℃,成型温度范围较宽,一般为205~315℃;④冷却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料温低方向性明显;⑤抗氧化能力低,在塑化前应加入一定比例的抗氧剂。

(3)、PP的主要性能指标表1密度(g/cm³)0.9~0.91 屈服强度(Mpa) 78~90 比体积(cm³/g)1.10~1.11 拉伸强度(Mpa) 37吸水率(%)0.03~0.04 拉伸弹性模量(Mpa)2800~4200熔点(℃)160 抗弯强度(Mpa) 67计算收缩率(%) 1.0~2.5 抗压强度(Mpa) 56比热容(Kg /℃) 1930 弯曲弹性模量(Mpa)145003、PP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1)、注射成型过程,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射成型过程及塑件的后处理三个阶段。

①、成型前的准备。

对PP的色泽、粒度和均匀度进行检验,由于PP的吸水率<0.03%,允许水含量为0.05%~0.20%,由于该塑料不易吸水,故可以不进行干燥处理;对料筒通常需要清洗,螺杆式料筒可采用对空注射法清洗,柱塞式料筒可拆卸清洗。

②、注射过程。

塑件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成型,其过程可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

③、塑件的后处理。

塑件经过注射成型后,去除浇口凝料、修饰浇口处余料及飞边毛刺外,常需要进行适当的后处理,查表3-2[3]处理的介质为空气,处理的温度为150℃,处理的时间为30~60min。

(2)、注射工艺参数①、注射机:查表3-1[1]选螺杆式,螺杆转数为45r/min,高螺杆转速是允许的,只要满足冷却时间结束前完成塑化过程就可以。

②、料筒温度(℃):查表3-3[4]PP的料筒温度和喷嘴温度如下:进料段: 150~210塑化段: 170~230出料段: 190~250喷嘴温度:240~250③、查表3-4[4]模具温度(℃):20~40④、查表3-1[1]注射压力(MPa):70~120,注射时间为:1~5s保压压力(MPa)50~60,保压时间20~50s。

⑤、注射时间:1.6s冷却时间:12.5s辅助时间:8s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1、型面的确定通过对塑件结构形式的分析,分型面应选在端盖截面积最大且利于开模取出塑件的底平面上,其位置如图2所示A-A截面。

图2塑件分型面2、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的确定为了制模具与注塑机的生产能力相匹配,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性,并保证塑件精度,模具设计时应确定型腔数目。

型腔数目的确定一般可以根据经济性、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制品的精度等。

一般来说,大中型塑件和精度要求高的小型塑件优先采用一模一腔的结构。

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生产批量适中,且具有两边抽芯,但抽芯距较短,从模具尺寸考虑,故拟定为一模一腔。

采用一模一腔,能够适应生产的需求,潜伏式点浇口,浇口去除方便,模具结构孔不复杂,容易保证塑件质量。

3、射机型号的确定(1)、注射量的计算通过Pro/E三维建模设计分析得塑件体积: V塑=130.6cm3塑件质量: m塑=ρV塑=130.6×0.9g=117.54g(2)、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计算浇注系统的凝料在设计之前是不能确定准确的数值的,但可以根据经验按照塑料体积的0.2~1倍来估算。

根据流道的设计要求,浇注系统的凝料按塑件体积的0.2倍来计算,故一次注入模具型腔塑料熔体的总体积(即浇注系统凝料和1个塑件体积之和)为:V总=V塑(1+0.2)=117.54×1.2cm3=156.72cm3(3)、选择注射机根据第二步计算得出一次注入模具型腔的塑料总体积V总=156.72cm3V总/0.8=156.72/0.8cm3=195.9cm3根据以上的计算,初步选定公称注射量为250cm3的注射机,注射机型号为SZ—500/200卧式注射机。

其主要参数见表(2)表(2)4、注射机相关参数的校核①、注射压力校核查表4-1[]可知,PP所需注射压力为70~120MPa。

这里取P o=100MPa,该注射机的公称注射压力P 公=150MPa 。

注射压力安全系数k 1=1.25~1.4,这里取k 1=1.3,则:10 1.3100k P P=⨯〈公,所以注射机压力合格。

②、锁模力的校核a 、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 塑,则222(2)(14610)1910.7644A d z mm ππ=+=+=b 、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 浇,即流道凝料(它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和A 浇数值,可以按照多腔模的统计分析来确定。

A 浇是每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塑的0.2~0.5倍。

由于本例流道设计简单,分流道有一定的长度,因此流道凝料投影面积可以取A 浇=0.3A 塑。

c 、塑件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总投影面积A 总,则 A 总=n (A 塑+A 浇)=n (A 塑+0.3A 塑)=1.3A 塑=24834.882mmd 、模具型腔内的胀型力F 胀,则 F 胀=A 总P 模=24834.88×25N=620.9KN式中P 模是模具型腔内塑料熔体平均压力值(MPa ),一般为注射压力的0.3~0.65倍。

查表4-2[1]得PP 塑料模具型腔内的压力P 模为25MP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