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链球菌的母
变形链球菌的传播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国 外 医 学 口腔 医 学 分 册 20 0 2年 9月 第 2 9卷 第 5期
变 形 链 球 菌 的 传 播 研 究 方 法 及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进 展
I )l 学 华 西 口腔 医学 院 李 颂 综 述  ̄ J t 大
摘要
刘 天 佳 审 校
龋病是 一 种感染 性 可 传播 性 疾病 。变形 链 球
菌 ( z r set oc, ) 为 龋 病 的 主 要 病 原 菌 , ml l tpo ciMS 作 J , r c  ̄¥ 它 的 传 播 和 获得 一 直 是 人 们 关 注 的 问 题 。 近 年 来 ,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发 展 为 在 分 子 水 平 研 究 它 的 传 播 提 供 了手 段 , 下 对 近 年 来 的研 究 成 果 作 简 要 综 述 。 以
1 3 rN . R A基 因探 针
持 了早期 婴儿 M S的获得 主要 来 自母 亲这 一观 点 。 同时提 出 M 感染 有“ 口期 ” S 窗 的观点L , 4 认为 2 ] 6月 左右, 即乳磨 牙萌 出时 , M 感 染 的敏感期 。随后 是 S
应 用 R A方 法 进 行 的 大 量 研 究 表 明 , 不 同 的 人 E 在
的研 究 发 现 部 分 日本 儿 童 的 MS基 因型 就 与 父 亲 相 同 。
12 A P . P— CR指 纹 图
近 年 来 , 同 种 类 的 D A 指 纹 技 术 应 用 于 MS 不 N
传播 的研 究 , 明确 了 M 的多种传播 方式 。 S
1 1 R A 技 术 . E
1 研究 1 M8传 播 的方 法
无 一 与 父 亲相 同 。而 在 日本 的 家 庭 中 ] 1 1 , 2岁
谈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的

一些口腔保健品如漱口水、口腔喷雾剂等也含有抗菌成分, 可以起到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的作用。但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03
变形链球菌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龋齿形成与进展
变形链球菌与龋齿的关系
变形链球菌是导致龋齿的主要细菌之一,其通过黏附在牙齿表面并产生酸性物 质,导致牙齿脱矿化,最终形成龋洞。
04
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的实践策 略
定期口腔检查与治疗建议
定期口腔检查
通过定期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 治疗口腔问题,减少变形链球菌的生 长环境。
针对性治疗
根据检查结果,针对不同的口腔问题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龋齿充填 、牙周治疗等。
有效刷牙方法推广
正确刷牙姿势
推广正确的刷牙姿势,如使用软毛牙刷 、水平颤动法等,以减少对牙齿和牙龈 的刺激。
使用含氟化物的牙膏也是预防龋齿的 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减少变形链球菌 的数量。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与应用前景
针对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抗菌药物
01
通过深入研究变形链球菌的致病机制,发现关键靶点,研发具
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
02
进一步探究新型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确保其具有较低的毒性
机会。
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糖分摄入,避免为变形链球菌 提供能量来源,降低其生长速度。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酸甜等刺激性食物 ,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降低变 形链球菌的感染风险。
药物治疗与口腔保健品应用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抗菌药物来抑制变形链球菌 的生长。例如,局部使用氟化物、碘伏等抗菌药物可以杀灭 变形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的传播

变形链球菌的传播中已有MS的儿童(3~4岁)与他们母亲为试验对象,检测发现20对母子中有16对(80%)有相似基因型出现,提示MS在此人群中的高传播现象。
有学者的研究[4]证明在人类口腔中早期获得变形链球菌的主要途径是从母亲到子女的垂直传播。
Lindquist等对15对0~7岁的幼儿进行了为期7年的母子追踪调查发现,儿童口腔中检出的26种基因型中有9种与他们母亲的完全一致,特别是儿童中新发现的一些基因型及原来存在然后丢失的基因型在其母亲中也有表达。
Emanuelsson等[5]收集瑞士家庭中25例3岁儿童和他们母亲以及18例父亲的牙菌斑,结果显示有6例儿童与母亲的基因型完全一致。
Spolidorio DMP等[6]对22个巴西家庭成员中获得的变链菌分离株进行AP-PCR分型,结果显示:有12个家庭中母子有相同的基因型。
Kozai K等[7]收集了20个日本家庭(20对夫妇和他们的36个孩子)的牙菌斑标本,分析显示在孩子中发现的70种基因型中有36种与他们母亲的相同。
我国学者对安徽一所幼儿园中的10名4~5岁龄儿童及其母亲的400株变链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型分析发现,4对母子各发现1个共有基因型,1对母子发现2个共有基因型[8]。
但是De Soet JJ等[9]对21例患唇腭裂的儿童以及他们的母亲的唾液标本进行培养后用PCR法鉴定MS分离株,结果发现仅有38%的母子之间有相同的PCR分型。
这项调查结果显示患唇腭裂的儿童与母亲之间的MS传播并不常见,这可能与对患唇腭裂的儿童及其母亲的预防性处理有关。
在对我国北京城区20对1~2岁幼儿与祖辈看护人之间变链菌传播情况研究发现,11名检出变链菌的幼儿,9名与祖辈看护人有相似基因型出现,而仅有3名幼儿与母亲有相似基因型,这可能与家庭幼儿日常看护人不同有着关联[10]。
以上通过基因分型,染色体DNA指纹分析等的研究均提示:儿童通过胎盘和母乳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可能选择性地使某些菌种定植,对母系来源的菌株具有偏爱。
蜂胶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及粘附抑制实验

参
考
文
献
, , # ) 0 @ A @ ?’, B C A D @ EF * @ C ? D > GH G D< % + & @ 0 < A > ? @ E@ ID J G< E D > K ! J G A G ? ? > 0 % G LM > A C ? < N D > M > D > G ? @ I A @ @ % > ? < E O1 K0 G D J % KQ C D K . K ! ! ! ! P , , : # 6 6 , 5 2 / , , + G E % N < I I G < D G + HR < DS A @ O P . ( D G > E Q G A ) E D > Q < N D G A > < %G I I G N D@ I! A @ @ % > ?< E OJ @ E G E@ A < % P :+ ! P@ , , : Q < N D G A > < + ) 0H: G E D # 6 6 / / . 1 / + 1 ; < = < > ? >T > = C E >R * + F % G N D A @ E0 > N A @ ? N @ > N< E O0 > N A @ N < % @ A > 0 G D A > N ! > E M G ? D > < D > @ E ? @ I D J G @ ? ? > Q % G0 G N J < E > ? 0@ I D J G < E D > Q < N D G A > < % < N D > @ E@ I 7 ! , , : # 6 6 , 1 . . + <O G I > E G O! A @ @ % > ? A @ M G E < E N G + S % < E D <’ G O ! ! , T @ E ", U @ 0 G ?* S V ), W @ ? < % G ES B, G D< % + X EM > D A @< E D > 0 > N A @ Q > < % < N D > M > D I! A @ @ % > ?< E O< A E > N <0 @ E D < E << < > E ? D@ A < %! < D J @ G E ? + P@ ! 7 7 , , : ) A N J > M G ? @ IY A < % * > @ % @ . $ $ $ , 5 # , # + 7 P (本文编辑 王植三)(收稿日期 . ) $ $ # K # # K . 2
木糖醇对变形链球菌母婴传播的影响

郭剑 虹
张峥
观察母亲产后 3个月使 用木糖醇 1香糖和氟化 泡沫对婴 幼儿 口腔 内变形链球 菌的影 7
选择产后 唾液 中高水平 变形链球 菌的母 亲 9 6例 ( 变形链 球
响. 为制定婴 幼儿防龋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
菌≥1 f m ) 随机分为 3组 , 0c/ 1, u 木糖 醇组 ( x组) 氟化物组 ( 、 F组) 和对照组 ( c组) 每组 3 , 2例。x组在产 后 3个月开始餐后咀嚼木 糖醇 1香糖 至婴儿 2岁, 7 3次/ , 0 mn 次; d 2 i / F组在 产后 6 1 、8 2 、2 l 、4个 月使 用 12 % 的氟化泡 沫; .3 C组保持原有 口腔 卫生不变。在婴儿 6 1 、82 、2 1 、4个月 , 分别检测其菌斑 中变形链球 菌 量, 计算其定植情况。结果 在 儿童 2岁 时, x组 变形链球 菌的定植率 为 1. % , 2 5 F组为 5 . 3 , 3 1% C组为 产后唾 液 中高水 7 .8 18 %。X组的 M S阳胜率 于 F组和 c组 比较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 . 1 。结论 00)
88 1
可 医药 2 1 北 0 0年 4月 第 3 2卷 第 7期
H bi dcl ora,0 0 V l 2A r o7 ee Mei unl2 1 ,o 3 p . aJ N
・
论 著 ・
木糖 醇 对 变形 链 球 菌母 婴 传播 的影 响
张辉伟 张风 华
【 摘要 】 目的
( 0 ) 观察证实为链 球菌 。再取 2— ×10 , 4个菌 落做传代 培养 , 获得纯培养后 的生化反应 , 最后鉴定 为 MS做菌落计数。
13 3 试验方法 : 次检查完成后 , .. 初 木糖醇组 ( X组) 发给益达 箭牌木糖 醇 口香糖 , 每天早 中晚三 餐后 咀嚼 1片 口香糖 , 持续 2 n 吐 出, 他 口腔 卫生 措施 保 持不 变 ; 化泡 沫 组 ( 0mi后 其 氟 F 组) 在产后 6个月施用 氟化泡 沫 , 半年 1次 , 至儿童 2岁。 每 直 用法 : 将氟化泡沫放入托盘 , 置于受试者的上下颌之 间, 即用 立
变形链球菌ComCDE密度感应参与不同菌种的竞争

Qu r m sn i g s s m i n ov d i a tr cn r d ci a d a tr l o eio f ou e s yt n e s v le n b cei i p o u t n n b ce i c mp t in o i o o a t Sr tc c u tn Z AN a ,L N u — i I i ,HU i u ,MA u — i u n h a t p o o c s mua s H G K i I G J n q ,L U J e a O L ̄ n IJ nn.G ag u
张 恺 凌 均 柴 刘佳 霍 丽琚 麦 俊妮
【 摘要】 目的 研究 口腔变形链球菌(.uasC m D S tn) o C E密度感应系统参与血链球菌(. nun ) m S ag is s i
的相互 竞争作 用 方法 采用 LV \ E D B c i t 荧光染 色结合激光 共聚焦显 微镜 . I ED A aLg T hM 观察 变形
4
中华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电子版 )2 1 年 8月第 6 02 卷第 4期 C i JS m tl e( l t ncE io)A gs2 , ., . hn t a sEe r i d i , u't 0 o oR co tn u
.
基 础 研 究 .
变形链 球菌 C mC E密度感 应 o D 参 与不 同菌种 的竞争
链球菌 ( 简称 变链 菌 ) C P信 号肽诱导下 群体细菌 自身死亡变化 ; 在 S 通过荧 光定量反转 录聚合酶链
反应 ( TP R) R —c 测定 细菌 素以及细菌素免疫蛋 白相关基 因表达变化 , 分析变链 菌 C mC E系统参与 o D 菌 群 生存竞 争 的调控 机制 。结 果 在 细菌 竞争 中 , 形链 球 菌 A o C、 cm A o E突变 株失 变 cm △ o D、cm 去 不 同菌种 问的竞争力 . 法抑制相邻 Ssnuns的正 常生长 : 无 . g ii a 只有 野生株保 持竞争 力 , 抑制相邻 Ssn un . g i 生长 , a i 形成缺陷菌环 。C P信号肽诱导下 , S 变链菌群体死菌/ 活菌率增高 5 . P< . ) 81 %( 00 ; 5 细菌素及免 疫蛋 白相关 S . 1S .2 、MU 1 1c基 因分别 升高 2 .倍 ( = . )1 .倍 ( MU 1 、MU4 3 S .9 3 5 33 P 00 、59 P< 0 00 ) 1 . 倍 ( . 、93 P<00 ) 5 .5 。结论 变形链球 菌 C mC E密度感应 系统调控变链 菌 的变链 素及 免疫 o D
变形链球菌gcp基因突变菌株的构建及鉴定

定 :g p基 因失活株基 因组 中 g p基 因内部成 功插入了重组载体片段 。结 论 :成 功构建 了变形链球 菌 g p基因失 c c c
活 株 ,为 该 基 因功 能 的研 究奠 定 了基 础 。
关 键 词 : 形 链 球 菌 ;基 因失 活 ;g p 变 c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
论著 ・
术 变形链 球菌 gp基 因突 变菌株 的构建 及鉴定 c
闫文 娟
杨德 鸿
吴 补 领
【 摘要 】 目的 :构 建变 形链球 菌 g p基 因突变菌株 ,以便研究变形 链球 菌 g p基 因功 能。方法 :厌氧培养变 c c
形 链 球 菌 UA19 以前 期 研 究 中 p 5, MD1T g p为 模 板 ,P R 扩 增 g p基 因 内 部 序 列 ,连 接 自杀 载 体 p 9-c C c VA8 1 , 9 2 酶 切 鉴 定 ;将 鉴 定 正 确 的 质 粒 转 化 变 形 链 球 菌 UA1 9 5 ,挑 取 阳 性 克 隆 ,提 取 基 因组 D NA,用 P R 结 合 酶 切 鉴 C 定 。结 果 :发现 PC 产 物 及 插 入 片 段 大 小 与 预 期 值 相 符 ,表 明 成 功 构 建 了 重 组 质粒 p A8 1/ c R V 9 2 g p;经 P R 鉴 C
v c o , T e g n a s i s r d i t u c d e t rp e tr h e e f me wa n e t n o s ii e v co VA8 1 l e 9 2, T e VA8 1 / c sta so me n o UA1 9 hnp 9 2 g p wa r n f r d i t 5
C IE E J U N LO E I R D N IT Y N V M E 0 1V L O 6 HN S O R A F G RA I E TS R O E B R 2 1 O . N . T C 9
口腔预防医学练习题库与答案

口腔预防医学练习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口腔健康调查中,冠龋的诊断标准为A、窝沟底部发软的病损B、釉质上的窝沟C、釉质上的白斑D、釉质上着色的不平坦区来源:考试大E、探针可插入的着色窝沟、底部不发软正确答案:A2、医院1年前为社区1000名居民进行口腔检查,发现100人患龋齿,今年再次检查时又发现10人。
1.该病一年前的患病率是A、15%B、1%C、20%D、1 1%E、10%正确答案:E3、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目标,至少保存A、14颗功能牙B、20颗功能牙C、16颗功能牙D、24颗功能牙E、18颗功能牙正确答案:B4、ART的充填材料为A、玻璃离子B、光固化树脂C、银汞合金D、流体树脂E、复合体正确答案:A5、1名12岁儿童由于饮水含氟量0.3ppm地区迁居饮水含氟量1.2ppm地区,氟牙症发生的可能性为A、50%B、100%C、0D、75%E、25%正确答案:C6、2003年检查某班13岁学生50名,其中患龋病者30名,2年后再对这50名学生检查,发现其中10名学生有新的龋损,则这班学生2年的龋病发病率为A、30%B、50%C、20%D、40%E、60%正确答案:C7、某少儿出生于低氟地区,父母向口腔医生咨询为其补充氟化物的最佳时间是出生后A、12个月B、9个月C、1个月D、6个月E、3个月正确答案:D8、WHO用于成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标准年龄组是A、40~50岁B、30~40岁C、45~54岁D、35~44岁E、50~60岁正确答案:D9、患者,妊娠6个月,患有妊娠期龈炎。
2.若患者龈炎怀疑为白血病在口腔的表现,要确诊需要行下列哪项检查A、白细胞趋化功能检测B、活检C、查血象D、脱落细胞涂片E、白细胞吞噬功能检测正确答案:C10、下列在哪一地区是口腔癌最高发病区A、欧洲B、南美洲C、北美洲D、东南亚E、澳大利亚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口腔癌的地区分布特点:口腔癌在全世界都有发现,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以东南亚地区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当地居民有咀嚼烟草和槟榔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年观察:147名儿童
研究分组
❖ 木糖醇组:嚼木糖醇口香糖,每天4次 ❖ 氟化物组(对照组):氟化漆(2.26%)
涂布,每年2次 ❖ 洗必太(CHX)组:CHX漆(40%)涂布,
每年2次 ❖ 所有干预措施到儿童2岁时终止
木糖醇口香糖
只给母亲使用了木糖醇等治疗, 孩子未接受治疗
例如,对照组的母亲却使用了干预组的措施 母亲并未亲自抚养孩子
❖ 暴露的加强
例如,全家都使用了口香糖
样本量估计
❖ N=375新生儿/年
排除25%脏腑固定术生产 假设10%拒绝参与 每组大约登记125名 假设2年中有80%坚持随访 最终大约200名
❖ 大约90%的能力察觉干预组50%的减少
华盛顿大学
牙科公共健康科学、儿科学、健康服务、 儿童牙病学等部门
背景
❖ 阿拉斯加当地人儿童早期龋发生率高出 4.5倍
❖ 龋病高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口腔致龋菌含量高
❖变形链球菌 ❖早期附着
接触氟减少 饮食中大量精糖 口腔卫生状况差
特别目标
❖ 确定其母亲使用洗必太含漱两周,接着 又使用含木糖醇口香糖两年的儿童,是 否比母亲未使用这些措施的儿童龋病发 生率低
30
20
10
n=33
0
对照组
n=28
洗必太
n=103
木糖醇
儿童的龋病发生
❖ 5岁时需要补牙 者木糖醇组比 另外两组低71 %-75%
❖ 龋病的发生与 早期变链积聚 相吻合
对照组
3
洗必太
木糖醇
2
1
பைடு நூலகம்
0 012 3456
年龄
预防龋病的母-婴传播 随机临床实验
参与调查者
牙科学、医学与公共健康学校华盛顿大学
变形链球菌的传染性窗
变链
出生
26
第一颗牙
19
33
68± 14月
变形链球菌的传染性窗
(caufield,Pediatric Dentistry 1997.19.491-8)
5岁 N=38
变形链球菌集聚得越早,龋病 发生的几率越高
变形链球菌的传播
❖ 母亲(感染者) 唾液中变链含量 高
❖ 每天必定会发生 几次孩子和母亲 的唾液接触
方法:设计
❖ 随机对照实验 ❖ 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 ❖ 双盲
Yukon-Kuskokwim Delta
研究对象
❖ 征集:怀孕36-38周的母亲 ❖ 追踪:
母亲 这些母亲生育的孩子
❖ 排除:脏腑固定术中产下的婴儿,有先 天畸形的婴儿
两组均包括的措施
❖ 口腔卫生和检查 ❖ 龋齿补牙和必要时拔牙 ❖ 牙病和饮食咨询/教育 ❖ 牙刷和牙膏
结果
母亲的变链含量
▪整个研究中 所有组唾液 中都为高含 量变链
▪在三个组之 间没有差异
logCF/ml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妊 娠
氟化物 洗必太 木糖醇
0.5
1
2
儿童年龄(岁)
2岁儿童的变链
%
60
50
儿童牙齿上变链积聚的几 率氟化物组(对照组)和 40
洗必太组分别是木糖醇组 的5倍和3倍
防止获得变链的方法
❖ 变链“母-婴”传播的信息,对于饮食 和口腔卫生的建议
❖ 化学方法(洗必太) ❖ 木糖醇
母-婴研究
Eva Soderling and pauli isokangas Ylivieska健康中心,Turku 牙学院
研究对象
❖ 基线195名唾液高变 链含量母亲(占所用 母亲的60%)
只对干预组采用的措施
❖ 洗必太含漱,每天2次,持续2周,从一 登记即开始
❖ 每天5.1克木糖醇(分三次),持续2年
结果评价
❖ 感兴趣的结果
婴儿1岁和2岁时的患龋
❖所有登记的儿童 ❖Deft
❖ 母子同时复诊检测变链
亚组(n=30)
数据收集
❖ 基线:
母亲牙检查 母亲牙龈培养(亚组) 母亲口腔健康问卷
西北/阿拉斯加缩小口腔健 康差距中心
进一步研究……
木糖醇缓释乳头, 用于AOM和ECC?
饮食和 龋病
补助牙膏,引入含木糖醇的小吃
木糖醇最引人瞩目的 就是它的安全性
有效的龋病宣教需要新的和更 好的公共健康工具
华盛顿大学
西北/阿拉斯加缩小口腔健 康差距中心
谢 谢!
❖ T1(婴儿1岁)
口腔健康问卷 婴儿牙科检查 婴儿和母亲牙龈培养(亚组)
数据收集
❖ T2(婴儿2岁)
口腔健康问卷 婴儿牙科检查 婴儿和母亲牙龈培养(亚组)
分析
❖ 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龋病发生率
(分析单位:发龋儿童人数或牙数)
❖ 比较组间的变链差异 ❖ 如果存在混杂因素,加以控制
潜在局限
❖ 干预组的依从性 ❖ 盲法 ❖ 暴露的错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