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感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的结构,会根据两个条件提出能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联系运算含义分析实际问题,说明思考方法;了解两个数量间的两种不同比较方法,认识比较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不同点,理解不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发展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的倍数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产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概念、方法练习

1、口算。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校对,选择前两题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的。

2、看演示说倍数。

(1)在黑板上第一行摆出3个○,第二行摆出12个□。(排列对应)

提问:你能说说谁的个数是谁的几倍吗?你是怎样想的?(演示把□分成4个3)

(2)演示:如果第一行去掉1个○,(演示去掉1个○)现在□的个数是○的几倍?为什么是○的6倍,怎样可以看清楚?(演示把□分成6个2)

(3)演示:如果再从第二行去掉4个□,(演示去掉4个□)现在□的个数是○的几倍?为什么?

提问:刚才几次观察、比较时,每行的个数都不同,你是怎样看出□的个数是○的几倍的?

指出:刚才看谁是谁的几倍,都是和第一行比。不管第一行有几个○,只要看第二行□里有几个第一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的几倍。

3、画图求倍数。

(1)提出要求:第一行画4个△,第二行画12个□,对应排列。

学生按要求画图。

(板书画图)

提问:□的个数是△的几倍?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方法。

提问:可以有哪些方法知道□的个数是△的几倍?

指名交流。(画圈表示、除法计算。)

画圈是怎样画的,结果看出□的个数是△的几倍?(板书画圈)

除法算式是怎样的?(板书算式)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

(2)提问:除了比倍数,还可以比什么?

如果这里让你比□和△个数的多少,能说说比的结果吗?

比倍数和比多少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指出:两个数量比较可以有比倍数和比多少两种方法。比倍数是看一个数量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量,有几个另一个数量就是它的几倍;比多少是看谁比谁多多少还是少多少,也就是两个数量相差多少。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题目。

学生读题,说说为什么要先量一量长度。

学生量出长度,列式计算。

指名交流。

(板书算式)

提问:为什么要用9除以3?

指出:要知道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天的几倍,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所以要先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多少。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就是求9厘米里面有几个3厘米,所以用9除以3计算。

2、做“想想做做”第7题。

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读题并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提问:题目要求什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指名说说。

3、做“想想做做”第8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读题。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哪两个问题?

解决这两个问题各要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交流。

提问:求这两个问题分别用到了哪些条件?为什么分别选择这些条件?

4、做“想想做做”第9题。

出示题目。指名说说题中的条件。

提问:要求哪两个问题?

集体口答。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提问:求这两个问题各是选择了哪两个条件?为什么选择的条件相同?

指名说说。(都是自行车的辆数和电动车比较。)

提问:为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指出:比较两个数量,可以比倍数,也可以比多多少或少多少。求谁是谁的几倍,是看一个数量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量,用除法算;求谁比谁多多少或少多少,要从大的数量里去掉小的数量,剩下的就是多的多少或少的多少,要用减法算。

(2)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提出的问题)

同桌互相讨论,指名交流。

提问:已知两个数量,可以求哪些问题?

指出:如果已知两个数量,可以求一共多少,也可以求谁比谁多多少或少多少,还可以求谁是谁的几倍。

三、全课总结

提问:我们这节课主要练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

解决的是怎样的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练习

6、9÷3=3

7、16÷8=2

8、36÷9=4 9、24÷8=3

27÷9=3 24-8=16(辆)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一)倍数关系应用题例题讲解及应用题

(一)倍数关系应用题 一、基本应用题 (1)青蛙可以活4年,长颈鹿的寿命是青蛙的6倍,长颈鹿可以活多少年? (2)青蛙可以活4年,长颈鹿可以活24年,长颈鹿的寿命是青蛙的多少倍? (3)长颈鹿可以活24年,它的寿命是青蛙的4倍,青蛙可以活多少年? 二、口答解题方法 (1)小明去买钢笔一支8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是铅笔的4倍,铅笔每支多少元? (2)小芳家养了36只鸡,养鸡的只数是养鸭的4倍,养了多少只鸭? (3)操场上拍球的人数是跳绳的2倍,有32人在跳绳,拍球的有多少人? (4)一列火车长120米,一辆汽车长3米,火车的长度是汽车的几倍? 三、两步计算应用题 (1)果园里有苹果树60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苹果树与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梨树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12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苹果树与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3)果园里苹果树和梨树共有180棵,其中苹果树12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几倍? 四、巩固练习 (1)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火车4小时行320千米,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几倍? (2)小华身上带了60元钱,已知他的钱是小刚的3倍。那么小刚带的钱能买4元一盒的饼干几盒? (3)思考:动物园里乌龟与长颈鹿在比年龄,乌龟告诉长颈鹿他今年74岁,而长颈鹿并没有直接告诉乌龟他的年龄,只是说乌龟的年龄比他的4倍还多6岁,你知道长颈鹿今年多大吗? 五.实战演练 1.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正方形的边长是300米,长方形的边长是500米, 求长方形的宽?

2.农场运来松树苗2400株,柏树苗480株,运来的杉树苗比柏树苗多120株。松树苗的株数是柏树苗的多少倍? 3.东山乡修建一条水渠,每天修100米,30天能够修完,如果每天比原来多修50米,那么需要多少天修完? 4.一个修路队要修一条路,计划每天修200米,3天可以修完。实际每天修了150米,实际比原计划少用了几天? 5.中央商场运进童装360套,卖了7天后还剩10套。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套? 6.小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20页,12天看完,结果提前2天看完,实际每天看多少页? 7.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4米,现在改进了技术,每套节约用布1米,原来做1500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衣服? 8.学校阅览室要修补450本图书,已经修补了4天,每天修补60本。剩下的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修补多少本? 9.果园里有38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橘树比苹果数和梨树的总数多7棵,橘树有多少棵? 10.一辆客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城开往B城,客车每小时行75千米,8小时到达B城,而摩托车慢了2小时到达,摩托车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11.纺织车间有男职工58人,女职工的人数比男职工的3倍还多27人,女职工有多少人?这个车间一共有多少人? 12.林场栽了46行柏树,38行松树,每行都是65棵,松树比柏树少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 13.张师傅5小时加工1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他加工32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

谈如何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谈如何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句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已下是本人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突破重难点的一点体会: 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琐的分析,更避免牵着学生,使之完全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如《匆匆》一文的教学,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至于为了时间的流逝而满脸是汗,满眼是泪么?由这一个句子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正所谓一句引动全文。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抓住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是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阐述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静为动,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将事物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快、奇,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本课的重难点。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仔细地观察,所以无从领略到火烧云的神奇的美。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我事先请美术老师画出各种颜色的火烧云,然后用电脑把二者合而为一,并制成动画效果,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通过电脑屏幕观看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由红通通到金灿灿,到半紫半黄,再到半灰半百合色而其形状也在悄悄变化着:开始像马,接着变成了狗,狗又变成了狮子这样,把呆板的课文内容变成了颜色绚丽、充满童趣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在朗读欣赏之余体会了火烧云变化之快之美之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又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对于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学生较难体会,对于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也难以理解和想像。如何解决这二方面的问题呢?教学时,我借助图片、录音、影视等合而为一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强化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前所产生的一美一惨、一爱一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首先,借图画想像。我先出示画好的由星星、月亮组成的彩色简笔画图片,

三年级数学上册5 倍的认识第2课时 解决问题(1)

编号:76854125658544289374459234 学校:麻阳市青水河镇刚强学校* 教师:国敏* 班级:云云伍班* 第2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1例2,完成教科书P53~54“练习十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学习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数量关系,理解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科书P51例2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预设1:准确找出参与各项劳动的人数。例如: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预设2:只关注图片,不关注文字,没有获得正确的参与各项劳动的人数。 表扬全面观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学生,积极发言、准确表达的学生也要予以表扬。 根据学生发言,在主题图中圈出信息,或者让学生上台去指出自己所找到的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提出能够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的加、减法的问题。可让学生当时解答。 预设2:提出有关“倍”的问题。 课件出示其中一个问题。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设计意图】直接用情境图导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看学 生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是否能认识到“倍”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没有想到这些数量之间存在 倍的关系。 二、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1.自主尝试,画一画。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教师收集学生作业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用简易图形代替人数,直接画出擦桌椅的人数。 预设2:画12个圆,每4个圈在一起,得到了3个4人。 预设3:先画出12个圆,表示擦桌椅的人数,再画4个圆,在前面写明是扫地的人数,最后圈 一圈,得到了3个4人。 有顺序地展示学生不同的画示意图方法。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这样画的理由。 结合学生展示的画图板书: 师:通过画一画,你能得到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三种画法中,你 觉得哪种更好?为什么? 【学情预设】画的图中表示出了两种对比的量,能一眼看出两者的倍数关系。 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画图时应注意的事项。 2.由画一画抽象出算式。 师:你能根据我们画的图列出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学情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图中的对比很快找到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部分学生能列出 除法算式,但也有学生不知道怎样列式,教师要适时引导、提问。如:谁和谁比?为什么是3倍? 为什么选择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以扫地的人数为标准,看擦桌椅的人数里面包含几份扫地的,包含了3份,所以是3 倍。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结果不带单位。(教师 适时补充完善板书) 3.回顾与反思。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针对画图策 略,不仅要让学生 学会如何用图来 描述题意,更重要 的是如何表达不 同数学对象之间 的关系。 【教学提示】 回顾与反思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课前研讨,分析教材,初步确定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并突破的解决好重点,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它是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有那些方法?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加以解决,不但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根据各种难点的具体特点,有以下解决方法: 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 解决的办法有:讲解时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解抽象的东西。 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 对于一些新知识,运用原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需要在认识上有个新飞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 有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同时综合的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对这类问题,切勿急躁,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复杂因素,逐个解决,然后综合的运用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灵活的解决新课题。 综上所述,对待各类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切不可千篇一律的用一种方法解决。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

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一、编写儿歌让他们念:二分音符小猫叫小猫唱歌喵四分音符小鸭叫小鸭唱歌嘎嘎 八分音符小鸡叫小鸡唱歌叽叽叽叽 十六分音符马儿跑马儿唱歌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这样既可激发兴趣,又能够活跃气氛,不难看出,从学生的拍节奏、模仿动物叫声的动作中,已经把所掌握的音符时值牢牢记住了,同时也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 (1)请一个小朋友打击乐器,从教室走向教室外面,再回到教室,让教室里的同学听声音的变化。 (2)请同学们模仿火车逐步开来和逐步远去的声音,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 (3)请一组同学先唱一句,其他同学一组一组的跟入,一组一组停唱,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 能够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渐强渐弱的感受远比单一的说教效果好,并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三、使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在教学中,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

要买整票)。把顿号比喻成啄食的鸡嘴,应该唱得短而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教师要善于制作通俗、明了、规范的教具 1、用铅笔、小树枝等制作成各种尺寸长度的小棒,拼成各种不同节奏型或某一旋律所唱的节奏。 2、制作活动音符卡片,用它在黑板上作不同节奏型的组合。 五、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 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歌》一课,则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情感,然后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时,站在领奖台上,望着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那热泪盈眶的心情,激起学生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唱好歌曲。 总来说之,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只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实行精雕细刻。根据教材的重要难点抓住关键,着眼于突破难点,解决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但让学生初步理解音乐基础知识,培养感受音乐的水平,而且能激发高

最新精选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苏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四篇

最新精选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苏教版知识点 练习第三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从学校到邮局,小华步行,每分钟走80米,6分钟到达.小明骑车,比小华少用4分钟,小明骑车每分钟行( )。 A、360米 B、120米 C、240米 D、348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王娟买了一本科幻小说,共374页,如果每天看8页,( )天能看完. A、46 B、47 C、48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误,填写商,正确的是( )

A、53 (12) B、13 C、15 (9) D、61 (2)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18÷3=6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如果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是1,那么这两个数的差是______.【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每10人为一组,一共可以分成______组?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小丽今年12岁,她每3年去一次北京,那么她12年中去了______次北京。【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填“<” “=” “>” 258÷6______372÷6 444×4______444÷4 218×2______228÷2 453÷3______755÷5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李师傅4小时做20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______个零件。【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计算。 97÷23=______334÷41=______252÷36=______430÷62=______ 【答案】: 【解析】:

倍的认识解决问题

倍的认识解决问题 一、选择题: 1.8的4倍是多少( ) 2.9是3的( )倍。 3.7个5是( )。 4.36里面有几个4( ) 二、解决问题: 1、 苹果是梨的多少倍 想:求苹果是梨的多少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 算式:(倍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用写单位) 答:。(倍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答句要写完整,写清谁是谁的几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青蛙弟弟捉了9只害虫,青蛙哥哥捉的害虫只数是青蛙弟弟的3倍。青蛙哥哥捉了多少只害虫(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1)请在关键句中划出谁是一倍数。 (2)画图: 青蛙弟弟: 青蛙哥哥: 想:求青蛙哥哥捉的害虫的只数就是求()个()是多少 算式: 答:。 (已知一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 3、小红有10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数是小明的2倍,小明有多少支铅笔(先画线段图再解答)(1)请在关键句中划出谁是一倍数。 (2)画图: 小明: 小红:

想:求小明有多少支铅笔,就是把()平均分成()份,求每份是多少。 算式: 答:。 (已知几倍数,求一倍数用除法计算) 4.芳芳今年7岁,姨妈今年42岁。今年姨妈的年龄是芳芳的几倍两年前姨妈的年龄是芳芳的几倍5. (1)松鼠的只数是兔子的几倍 (2)青蛙的只数是小狗的几倍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6、妈妈买了6斤苹果,买的梨是苹果的5倍,妈妈买了多少斤梨 7、一朵花有5片花瓣,3朵花有多少片花瓣 8、小汽车限乘5人,大客车限乘的人数是小汽车的7倍,大客车限乘多少人 9、丫丫今年6岁,妈妈的年龄是丫丫的6倍,妈妈今年多少岁奶奶的年龄比妈妈大37岁,奶奶今年多少岁

解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运算、整数乘法的验算方法和用电子计算器计算以及会解决一个数是整数倍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运用及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倍数可以是小数,能解决一个数是小数倍的实际问题并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教材首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故事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教材又引导学生利用生成的错误资源来进行验算,并呈现了多种验算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之前已经有小数乘法的基础,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都起到了很好的正迁移作用。学生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很容易从整数中迁移估算的验算方法,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很难想出所有的验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解决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倍数可以是小数,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能解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获得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解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并掌握验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列出乘法算式(预计1-2分钟) 1.故事情境,寻找信息 【设问】师描述非洲野狗追及鸵鸟的故事,你能看出图上的数学信息吗? 2.提供信息,列出算式 【设问】现在老师提供给你们这样一条信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你能求出鸵鸟的最高速度吗?请你列出算式 二、尝试练习,探究验算方法(预计22-24分钟) 1.解决算式问题 (1)算一算:请学生动手在草稿本上算一算56×1.3 教师巡视,抽有代表性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2)说一说:你们对于自己的做法是怎么想的呢? (3)想一想:同学们,我们发现这两位同学的小数点有不一样的点法,那你们能验算一下这道算式的结果吗?到底哪位同学才是正确的呢? 2.自主尝试验算 【引导】先自己静静的独立思考,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课本,也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4.全班反馈交流 【引导】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你们的想法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 决难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

三年级数学上册5 倍的认识第2课时 解决问题(1)

作品编号:8567941235890031445888659 学 校:量印超jgj市收高眉镇页设小学* 教师:谢德刚* 班级:字文叁班* 第2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1例2,完成教科书P53~54“练习十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过 程,初步学会用转化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 习习惯。 3.通过学习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数量关系,理解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科书P51例2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预设1:准确找出参与各项劳动的人数。例如: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预设2:只关注图片,不关注文字,没有获得正确的参与各项劳动的人数。 表扬全面观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学生,积极发言、准确表达的学生也要予以表扬。 根据学生发言,在主题图中圈出信息,或者让学生上台去指出自己所找到的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预设1:提出能够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的加、减法的问题。可让学生当时解答。 预设2:提出有关“倍”的问题。 课件出示其中一个问题。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设计意图】直接用情境图导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看学 生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是否能认识到“倍”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没有想到这些数量之间存在 倍的关系。 二、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1.自主尝试,画一画。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教师收集学生作业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用简易图形代替人数,直接画出擦桌椅的人数。 预设2:画12个圆,每4个圈在一起,得到了3个4人。 预设3:先画出12个圆,表示擦桌椅的人数,再画4个圆,在前面写明是扫地的人数,最后圈 一圈,得到了3个4人。 有顺序地展示学生不同的画示意图方法。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这样画的理由。 结合学生展示的画图板书: 师:通过画一画,你能得到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三种画法中,你 觉得哪种更好?为什么? 【学情预设】画的图中表示出了两种对比的量,能一眼看出两者的倍数关系。 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画图时应注意的事项。 2.由画一画抽象出算式。 师:你能根据我们画的图列出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学情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图中的对比很快找到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部分学生能列出 除法算式,但也有学生不知道怎样列式,教师要适时引导、提问。如:谁和谁比?为什么是3倍? 为什么选择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以扫地的人数为标准,看擦桌椅的人数里面包含几份扫地的,包含了3份,所以是3 倍。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结果不带单位。(教师 适时补充完善板书) 3.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表达回顾与反思的基本思路,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会从计算的角度出发,去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预设2:学生会从题目出发,反过来思考看最后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的。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计算准确是必要的,但解决问题的正确与否及解题思路更重要。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针对画图策 略,不仅要让学生 学会如何用图来 描述题意,更重要 的是如何表达不 同数学对象之间 的关系。 【教学提示】 回顾与反思 环节可以把所求 结果当作已知条 件进行检验,在对 检验方法进行指 导的同时,培养学

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第4课时: 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4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的基础上,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过程方法、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在了解“倍”的意义的基础上,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难点: 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 5个3可以说成3的()倍。 2的6倍可以说成()个2。 5个8可以说成()的()倍。 谈话:生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3.学生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5.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个5棵),这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6.学生列式并口答。 7.组织学生讨论小结: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板书:乘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题。 要求学生先用学具摆,然后填写在课本上,全班交流。 2.做第2题。 出示主题图,先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让学生利用线段图说一说如何解答题目。全班交流核对。 3.做第3-5题。(学生独立解答后说说每题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这个问题一直是一线教 师最关注的问题,下面以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浅析一些个人看法: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藏新,又不断化新为旧,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正因如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

三年级上册数学.5 倍的认识第3课时 解决问题(2)

爽爽文库汇编之 第3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2例3,完成教科书P54~55“练习十一”第5、8、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情境图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画线段图,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看图填空,回忆旧知识。 课件出示习题。 师:如果第一行摆4根小棒,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5倍,该摆多少根呢?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动手摆一摆。 2.揭示课题。 师:如果没有小棒怎么办?你们想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复习倍的认识,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脱离实物下的求倍的关系该怎么进行,以此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新授开始之前就有意识地去明确新授课的意图,让学生的思维逐步突破具象化,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意识地把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分类。 二、优化方法,深入理解“倍” 课件出示教科书P52例3主题图。◎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复习“倍”的相关知识,引发学生考虑怎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阅读与理解。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师: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 预设2:象棋的价钱比军棋贵多少元? 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去考虑,有建设性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课件出示其中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知道数 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借助课件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特 点,也为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分析与解答。 师:你们能想到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表示出来吧。 【学情预设】预设1:画图,画8个○表示军棋的价钱,然后画4组8个○表示象棋的价钱。 军棋:○○○○○○○○ 象棋:○○○○○○○○○○○○○○○○○○○○○○○○○○○○○○○○ 预设2:军棋:8元 象棋:8元8元8元8元 预设3:列式:8×4=32(元)。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寻找两名学生(画图、列式)板演自己的做法,并要求学生说明思路。 教师适时引导: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也就是有4个8元。 3.尝试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1)师:刚才画图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如果军棋的价格是20元,再用同等数量的圆 片表示钱数合适吗?(不合适)那要怎么表示才好呢? 师: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代替这么多圆片,表示军棋的价钱。 (2)师:那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想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尝试抽象出用线段表示出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学情预设】预设1:画出的表示象棋价钱的线段长度与军棋的一样长。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使学生明确 可以用线段的长 度来表示数量,而 且可以表示出两 种数量之间的倍 数关系。 ◎教学笔记

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列东中学 所谓教学重点,即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下面就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突出重点? 1.设计动手操作活动突出重点。 学生对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活动印象会格外深刻,动手有利于加深对学生对重点问题的记忆。例如,填表、收集资料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重点知识。 2.板书突出法。 一般说来,写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板书,能让人一目了然。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学会记笔记,或利用板书小结本课重点,都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 3.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重点。 二、如何讲清难点? 难点有两种情况:一是教材本身内容的难度大;二是由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决定的难点。为了更好地讲清难点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倍的认识 第3课时 解决问题(2)

第3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2例3,完成教科书P54~55“练习十一”第5、8、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情境图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画线段图,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看图填空,回忆旧知识。 课件出示习题。 师:如果第一行摆4根小棒,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5倍,该摆多少根呢?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动手摆一摆。 2.揭示课题。 师:如果没有小棒怎么办?你们想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复习倍的认识,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脱离实物下的求倍的关系该怎么进行,以此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新授开始之前就有意识地去明确新授课的意图,让学生的思维逐步突破具象化,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意识地把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分类。 二、优化方法,深入理解“倍” 课件出示教科书P52例3主题图。【教学提示】 复习“倍”的相关知识,引发学生考虑怎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阅读与理解。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师: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 预设2:象棋的价钱比军棋贵多少元? 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去考虑,有建设性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课件出示其中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知道数 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借助课件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特 点,也为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分析与解答。 师:你们能想到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表示出来吧。 【学情预设】预设1:画图,画8个○表示军棋的价钱,然后画4组8个○表示象棋的价钱。 军棋:○○○○○○○○ 象棋:○○○○○○○○○○○○○○○○○○○○○○○○○○○○○○○○ 预设2:军棋:8元 象棋:8元8元8元8元 预设3:列式:8×4=32(元)。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寻找两名学生(画图、列式)板演自己的做法,并要求学生说明思路。 教师适时引导: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也就是有4个8元。 3.尝试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1)师:刚才画图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如果军棋的价格是20元,再用同等数量的圆 片表示钱数合适吗?(不合适)那要怎么表示才好呢? 师: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代替这么多圆片,表示军棋的价钱。 (2)师:那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想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尝试抽象出用线段表示出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学情预设】预设1:画出的表示象棋价钱的线段长度与军棋的一样长。 预设2:画出一条比表示军棋价钱的线段长的线段,但数量关系不明。 预设3:与军棋的价钱并排画或接着画。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使学生明确 可以用线段的长 度来表示数量,而 且可以表示出两 种数量之间的倍 数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