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舞弊审计经典案例
内部审计问题事例

内部审计问题事例
以下是一些关于内部审计问题的典型事例:
1.安然事件: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由于内部审计失职,导致公司财务造假,最终宣告破产。
该事件揭示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
2.四川某上市公司保理业务内部控制缺陷:2017年,四川证监局在对某上市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的部分保理业务客户对应的基础业务和购销合同高度相似,不同保理客户的交易对手方高度相似,有关交易对手方资质与所开展的采购业务规模不匹配。
这些问题在上市公司对保理业务的合同评审、尽职调查及资金投放过程中未进行必要的查验和说明,在保理业务管理、保理资金投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内部控制缺陷。
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存疑:一些主板上市公司在披露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同时,未按照“指引”要求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无法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控制情况。
这些事例表明,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的重要保障。
同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是企业稳健经营的基础。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学习审计12项经典案例和7项作弊案例

学习审计12项经典案例和7项作弊案例1. 安然事件2001年12月2日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能源批发交易商、资产规模达498亿美元的美国安然公司EnronCorp突然向美国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
安然公司可谓声名显赫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8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第七位、“世界500强”第十六位连续4年获得《财富》杂志授予的“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
这样一个能源巨人竟然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在美国朝野引起极大震动其原因及影响更为令人深思。
如何造假的?安然采取的方式是:利用资本重组,形成庞大而复杂的企业组织,通过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虚构利润,利用财务制度上的漏洞隐藏债务。
审计扮演了什么角色?明知安然公司存在财务作假的情况而没有予以披露;安达信承接的安然公司的业务存在利益冲突;安然公司财务主管人员与安达信存在利害关系;销毁文件,妨碍司法调查。
启示“安然公司的崩溃不只是一个公司垮台的问题,它是一个制度的瓦解。
而这一制度的失败不是因为疏忽大意或机能不健全,而是因为腐朽……资本主义依靠一套制度监督机制——其中很多是由政府提供的——防止内部人滥用职权,这包括现代会计制度、独立审计师、证券和金融市场制度以及禁止内部交易的规定……安然事件表明,这些制度已经腐朽了。
用于制止内部人滥用职权的检查和约束机制没有一项有效,而本应执行独立审计的会计师却做出了妥协让步。
”2. 世通事件世界通信公司是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名列世界50大企业,拥有8.5万名员工,业务遍及65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4月,世通曝出特大财务丑闻,涉及金额达110亿美元。
7月,纽约地方法院宣布,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1070多亿美元的资产、410亿美元的债务创下了美国破产案的历史新纪录。
该事件造成2万名世通员工失业,并失去所有保险及养老金保障。
如何造假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最终调查资料显示,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的销售收入90多亿美元;通过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金冲销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所涉及的金额达到16.35亿美元;又将38.52亿美元经营费用单列于资本支出中;加上其他一些类似手法,使得世通公司2000年的财务报表有了营收增加239亿美元的亮点。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一、引言财务报告舞弊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对投资者、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本文将分析国内外两个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并探讨舞弊的成因、手段以及如何防范。
二、国内财务报告舞弊案例:万福生科万福生科是一家以农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因财务报告舞弊而引起了广泛。
经调查,该公司通过虚增收入、隐瞒负债和夸大盈利能力等手段,达到了骗取上市资格和增发的目的。
这一舞弊行为导致了企业信誉的严重受损,投资者利益也受到了侵害。
三、国外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安然公司安然公司是一家曾经的大型能源公司,因财务报告舞弊而破产。
该公司利用复杂的交易结构和隐藏的关联方交易来虚增利润,同时隐瞒了大量的债务。
这一行为欺骗了投资者,也使公司的声誉扫地。
四、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1)为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而追求高利润;2)管理层道德风险和诚信问题;3)内部控制失效;4)外部审计师的失职。
五、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主要包括:1)虚增收入和利润;2)隐瞒负债和成本;3)利用复杂的交易结构和关联方交易进行造假;4)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进行操纵。
六、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为了预防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2)提高管理层和员工的道德意识;3)加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监管力度;4)提高投资者的识别能力和风险意识。
七、结论财务报告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对投资者、企业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舞弊的成因和手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只有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道德意识、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措施的综合施策下,才能有效地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典型案例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日益凸显。
帕玛拉特舞弊审计案例分析

进口30吨价值4.86亿欧元奶粉。
”9
帕玛拉特舞弊案的发展
“ (二)欧洲版安然的上演 3.2 虚构业务交易,夸大应收账款。 新加坡Camfield公司进口奶粉后,再转售给古巴Alimport公司 的业务交易及相应账款,Bonlat通过这笔交易确认了对Alimport公 司的4.86亿美元应收账款。最后检察机关调查得出,Alimport公司 的总裁从未向均富意大利会计师事务所复函,也从未确认应付该公 司的4.86亿欧元购货款。事实上,Alimport公司只是每月从帕玛拉 特智利公司进口价值56至64万欧元的奶粉(约600至700吨)。 ” 10
家族控制严重内部审计委员会的人员组成缺陷没有遵循公司治理原则内部审计师实质上由大股东决定的内部牵制制度没有应有的发挥审计委员会缺乏独立19审计委员会缺乏独立性外部审计师强制轮换流于形式合并报表的审计责任不明确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价审计程序缺乏应有的职业谨导致内部审计失效20帕玛拉特设立了法定审计师委员会但该委员会由内部董事控制选聘外部审计师时帕玛拉特公司既在形式上遵循了意大利强制轮换的法律规定又偏离了法律的实质
4.同年12月份帕玛拉特向帕尔马地方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得
到批准。
”
帕玛拉特舞弊案的发展
(一)舞弊丑闻相继暴露
“ 一.2003年12月19日美洲银行通知帕玛拉特,其下属全资 公司的财务公司声称在该银行拥有38.4亿欧元的银行 存款纯属子虚乌有,均富意大利会计师事务所3月份收 到的美洲银行存款的确认回函也是造假的。消息公布 当天,帕玛拉特的股价急挫66%,被米兰证券交易所紧 急停牌;公司债券更是跌至票面价格的1/3。 ”4
意大利帕玛拉特舞弊案
帕玛拉特公司背景
典型的家族企业
帕玛拉特是意大利乳品业巨头,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140多个分支机构,员工3.63万人2001和2002年对外报告的收入分 别达到78和77亿欧元,按股票市值排名,它一度是意大利的第八大 上市公司。公司创始人卡利斯托·坦齐的家族公司LaCoionialeSpA拥 有帕玛拉特51%股份;1987年,帕玛拉特在意大利的“金融首都”米 兰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式上市公司。
近三年审计违法案例

近三年审计违法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为了保证市场的规范和公平,审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够通过审计,有些公司利用漏洞或者不道德的手段避免了审计,以追求短期利益。
下面就是近三年中中国一些典型的审计违法案例。
1.天津市蓝皮书投资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曾因为保证金违规一事被天津市区法院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罚款50万元。
根据调查,该公司收取了投资人的保证金,但无有效证据证明该公司对保证金进行过专门储存。
同时,该公司还从未完成任何一个项目,并且未能按照承诺返还投资人的保证金。
2.北京盛达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因审计违法被行政处罚,罚款30万元。
该公司存在巨额贷款、信托资金运用不当等问题,同时业务实际控制人流动性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3.江苏中科德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因为未经批准的证券投资而被行政处罚,罚款为5万元。
该公司违反了证券投资的相关规定,未经相关部门批准即进行证券投资,导致该公司所持证券价格大幅下跌,从而导致了巨大的亏损。
4.深圳市光启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因未公示基金募集情况而被行政处罚,罚款20万元。
该公司未公示基金募集情况,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违反了基金会计核算要求。
5.上海思凯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因未经批准的增资扩股而被行政处罚,罚款30万元。
该公司未经相关部门批准就增加了注册资本和扩展股东,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审计违法行为具有十分严重的后果。
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切勿对审计进行任何违法行为。
只有规范市场秩序,才能让中国经济保持良性的发展。
K集团财务舞弊与内外部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K集团财务舞弊与内外部审计失败案例分析K集团财务舞弊与内外部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引言:财务舞弊是一种违反企业道德、伦理和法律的行为,通过篡改财务报告和信息来谋取个人或集团的经济利益。
财务舞弊不仅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破坏市场经济的秩序和投资者的信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K集团财务舞弊与内外部审计失败案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一、案例背景K集团是一家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大型跨国公司,在各个行业具有领先地位。
然而,不幸的是,在近几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卷入了多起财务舞弊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调查。
二、财务舞弊案例分析1. 虚构销售收入:K集团通过虚构销售收入,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
他们将一些未实际完成的销售交易计入财务报告中,以提高企业的市值和股价。
这种行为不仅对投资者和股东造成了欺骗,还对市场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
2. 虚假资产减值: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K集团在资产减值计提方面存在欺诈行为。
他们故意低估某些资产的价值,让财务报告显得更为健康。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投资者,还对业务决策产生了负面影响。
3. 虚报借贷款项:为了获取更多的融资或推迟偿还借贷款项,K集团在账目中虚报了借贷款项。
他们通过编造假借贷合同、虚构偿还记录等手法,欺骗了金融机构和贷款人。
这种行为带来了金融风险,也对企业信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三、内部审计失败分析1. 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与高层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缺乏独立性。
这造成了一种矛盾,内部审计部门很难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查。
2. 欠缺监控机制:K集团内部审计体系的监控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反欺诈措施,导致财务舞弊行为长期存在而未被发现。
3. 信息披露不透明: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充分履行信息披露责任,导致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欺骗性和误导性。
四、外部审计失败分析1. 独立性问题:外部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受到来自K 集团高层的压力和干扰,难以保持独立性。
这阻碍了他们发现财务舞弊行为的能力。
审计人员舞弊的案例

审计人员舞弊的案例
1、2009年国际金融公司华尔街的证券审计事件:当时,一家名为国际金融公司华尔街(IFG)的投资银行,因审计操纵账户而被捕、被起诉。
据报道,IFG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其经理安迪·米费尔(Andy Miller)操纵审计数据,以便在审计报告中掩盖证券及其相关公司的负面现状。
IFG 的审计报告把投资者带入了一个错误的投资环境,给市场带来巨大损失。
2、2008年德勤会计事件:德勤国际会计师事务所(DQI)为超过大千企业提供审计服务,但它也收受了贿赂,并企图掩盖审计不实和失败。
2008年,DQI的审计人员西蒙·福斯特(Simon Foster)被捕,因为他收受了来自一家埃及投资银行的高额贿赂,并为其相关公司的审计报告提供虚假信息。
此外,德勤的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同意在审计报告中隐瞒一些财务虚假和失败,以获得更多报酬。
中国经典审计案例分析

中国经典审计案例分析审计作为一种监督和评价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审计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的经典审计案例,探讨审计在发现问题、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案例一:安然公司财务造假案安然公司曾是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但在2001年,该公司因财务造假丑闻而破产。
这一事件震惊了全球,也引发了对审计工作的深刻反思。
安然公司通过复杂的会计手段,隐藏了巨额债务,虚增利润,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审计机构未能发现这些问题,部分原因是审计独立性不足,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存在利益冲突。
这一案例表明,审计机构必须保持独立性,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案例二:中国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中国银广夏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曾在2000年至2001年间通过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这一行为最终被审计机构揭露,导致公司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此案中,审计机构通过细致的审计工作,发现了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有效遏制了风险的进一步扩散。
这一案例说明,审计工作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三: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三鹿集团因在奶粉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肾结石,引发了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
在这一事件中,审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公司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严重问题。
这一案例暴露出审计工作在某些领域的不足,也提醒审计机构需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四:康得新财务造假案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上市公司。
2019年,该公司被曝出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这些问题,部分原因是审计程序执行不严格,审计证据收集不充分。
这一案例再次强调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审计机构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三:粤海铁路公司舞弊案一、案例介绍粤海铁路:粤海铁路从广东湛江直至海南叉河,是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总投资45亿元。
2003年1月,粤海铁路开通,结束了海南省不通火车的历史。
粤海铁路公司: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由铁道部、广东省政府、海南省政府三方合资组建,上述各方分别授权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东省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产权代表。
粤海铁路通道建设大事记:1992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铁道部、海南省、广东省共建海南铁路通道项目。
1994年12月,铁道部、广东省、海南省签署《铁道部、广东省、海南省关于建设海南铁路通道的协议》。
1997年8月26日,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标志着粤海铁路通道工程正式启动。
2002年10月31日,“粤海铁1号”建造完毕并进入东海试航。
2003年1月4日,粤海铁路琼州海峡火车轮渡及海沙段通过铁道部、海南省及广东省的初验,已具备临管运营条件。
2003年1月7日,粤海铁路通道琼州海峡火车轮渡正式开通。
私分国有资产罪:1997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刑法》第396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01年3月20日这天下午,粤海铁路公司财务部杨部长在海南国贸路申亚大厦办公室里,接到审计署深圳特派办审计组打来的电话,说明天下午要进点审计,让准备一间审计办公室。
杨部长三天前已接到审计通知书,以为这和往常一样是让他们接站和安排食宿的,所以没太在意。
谁知,再往下一问才知道,审计组全部人马已到海南,人住在申亚大厦对面的汇通大厦,而且,一切食宿等费用均由审计组自理。
这,着实让杨部长吃惊不小。
接待审计又不是一次两次了,此前,粤海铁路公司已接待了13批审计,早已熟门熟路,都是事先电话通知让安排接站和安排食宿的,难道这次是专案审计?直到第二天,审计组正式进点宣读了审计“八不准”纪律,杨部长这才稍稍松了口气,知道不是冲他们一家来的,而是审计署为保证审计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而统一采取的措施。
在随后与深圳特派办审计组接触的三个月中,杨部长越来越感到这第十四次审计与以前大不相同,他曾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深圳特派办审计组在他们前后经历的14次审计中,创造了许多“唯一”和“之最”,是唯一自己掏钱吃住经费自理的,是唯一对他们自办实体提出置疑的,是唯一踏勘那么多工地现场的,是审计时间最长、态度最严谨、业务最熟悉、问题最尖锐、力度最强大的审计组。
其实,这次审计对深圳特派办审计组来说,也是非同一般。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本身就是公认的专业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审计,涉及工程设计、施工、材料、工艺等多方面技术规范和标准。
粤海铁路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建设项目,李鹏、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都曾经视察过。
另外,审计组是对粤海铁路建设资金1995年至2000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跨六个财务年度,累计到位资金约21.63亿元,其中,国债资金13.8亿元。
对这个总投资45亿元、创造了许多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奇迹的项目进行审计,审计组势必要面临全新的压力与挑战。
担任审计组长的吕大文处长说,大家便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审计组进点后,立刻开始紧张的工作。
面对6个年度、21亿元形成的浩如烟海的账册、凭证、合同、图纸等,真有点无从下手。
光工程合同、图纸就快把人给淹了,还要实地踏勘工地,时间只有3个月,人员只有8个人。
审计组必须尽快抓住重点,寻找突破口。
审计组兵分两组,财务组和工程组,两边同时进行。
几天后,财务组在仔细翻阅报表资料后发现疑点。
该公司旗下有5个经济实体,2个团体。
都是独立核算单位(以下简称7个实体),经营业务范围均与建设项目有关。
根据以往审计经验,这往往是做手脚,藏猫腻之处。
而此时,工程组也发现,施工合同和购料合同上,也频频出现这几个实体的名字,粤海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与采购,大多是与下属7个实体的关联交易。
这就是审计重点!审计组立刻决定对这7个实体的财务收支和经营业务情况进行重点审计,由此打开缺口。
财务组从报表上看到,7个单位效益极好,年年盈利。
审计人员跑工商局调注册登记资料,跑银行查开启资料,并与粤海铁路公司资金往来账仔细核对后,发现粤海铁路公司从1998年5月至2000年底,先后挪用262万元建设资金违规给7个实体作经费开支和启动资金。
7个实体的人马均为粤海铁路公司本部干部兼职,均属于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公司。
经查阅大量法规并咨询国家计委后确认,粤海铁路公司董事会根本不具备投资权及公司合并、分立、变更的决策权。
审计组开始向该公司指出挪用建设资金违规办实体的问题时,公司根本不买账,说我们经历了13次审计,从来无人对此提出过任何置疑,但审计人员捧着法规一遍遍向他们解释,以理服人,依法陈述,经过十几个回合的沟通,公司方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
审计人员发现,7个实体经营的业务清一色是粤海铁路建设项目。
这些实体并不具备承揽工程建设或购买工程物资的资质和能力,仅充当中间商、二传手,所谓运作,不过是过一下手从中吃一道差价,套取铁路建设资金罢了。
经审计组查明,至2000年底,7个实体中的6个从粤海铁路公司自管基建项目中,套取建设资金6348.8万元,形成毛利收入。
其中,以甲方供料名义取得材料差价或管理费收入4961.4万元;所办实体(无资质承包)通过转包取得差价或管理费收入765.2万元;职工技术协会和技术服务中心以提供技术咨询名义取得收入622.2万元。
粤海铁路公司下属实体一览表本来,甲方供料是建设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保证材料质量,采取的由建设方提供所需材料的方式。
但审计发现,粤海铁路公司为了用足概算(而不是节约投资),以下属实体套取高额利差,在甲方供料方式上大做手脚,以概算价入成本账,不进行招投标采购,不自己采购,而通过下属物资公司购料,让其强行插在中间吃概算价与实际价之间的差额。
更为恶劣的是,为了让下属公司套到更大的差价空间,粤海铁路公司串通设计方调高概算单价,虚列预算,套取资金。
其中,通过交通部某院人为调节石料单价,增加港口码头工程投资1642万元;通过铁道部某院调增甲方供材料土工膜的预算单价,增加铁路工程投资358万元。
这样,粤海铁路公司通过所谓的甲方供料方式,人为致使工程材料成本增加了30.66%。
而不规范的采购,也为腐败打开方便之门。
杜惠荣在担任粤海铁路公司副总经理(正处级),分管公司物资部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物资供应单位谋取利益。
先后15次收受物资供应单位或其代理商贿赂的款额共计人民币48万元。
工程建设收入的获取,与甲方供料差价收入的取得方式大同小异。
粤海铁路公司下属的褓均无施工资质,承包工程后,赚取差价或管理费后便转包给施工单位,仅从湛海线铺架工程项目中,就赚取差价收入647万元(将取得1428万元)。
但实际上,这些利益仅是小头,而粤海褓的介入,使工程管理上受制于设计施工单位,或因管理者失职,使工程管理漏洞百出,造成的工程管理资金被骗套和损失浪费的资金,却是大头。
有个很明显的例子,审计人员到海沙段预制梁场,对龙门吊轨道进行现场测量时发现只有150米,一般人凭目测就可知道,但在最后付款签字时,工程管理者、工程监理人员居然视而不见,将其按1160米付款,目测差错率居然高达673%。
仅这一单就多支付给施工单位工程直接费77.49万元(未计工程间接费)。
还有一单付款更让审计人员莫名其妙,即抛填堤心石的补偿费用。
粤海铁路公司明明已在各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中,饮食了该项费用,且以施工合同方式予以确认,但后来却又做出决定,重复支付施工单位抛填堤心石补偿费用610万元。
经审计人员抽查发现,由于工程管理等原因造成的建设资金损失浪费达3925.29万元。
最见不得阳光的,就数提供技术咨询取得的收入。
审计人员在对该公司技术报务中心(简称:中心)咨询服务基础上审查时发现,其中内幕,令人惊心。
中心一经成立,即依托粤海铁路通道建设项目,全方位地介入物资采购和工程设计、施工等环节,以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名义取得经营收入。
取得的服务收入全部来源于粤海铁路通道的建设资金。
中心成员均系基础上标底编制人及评标人,均在中心领取效益报酬,粤海铁路公司在自行组织的招标项目中,为了协助向中心交了“咨询费”的服务对象中标,真可谓“煞费苦心”。
以制梁枕招标为例,该中心1999年9月(招标前),分别与两家单位签订咨询服务合同,各收取服务费40万元和50万元。
为了协助这两个单位投标中标,除招标前提供“咨询服务”外,还违规把1个标段拆分为2个;在评标中违规操作,为未中标的株洲桥梁公司,修改原始评分表,其结果可想而知。
审计查出的咨询收入是622.2万元,但其背后还隐藏着多少猫腻却无法统计。
据检察机关指控,唐建伟、杜惠荣、朴英元、李逊4人都有收受贿赂的行为,在1999年至2002年间,被告人唐建伟在担任粤海铁路公司总经理期间,利用其负责基建、经营活动、主持招标、签订施工合同、审批验工计价、工程款拨付、变更设计以及对外协调等职务之便,为工程单位谋取利益,先后20次收受工程单位贿赂款共计人民币60.8万元、港币5万元。
就这样,国家用来建设粤海铁路的资金,被掌管资金的建设单位――粤海铁路公司,以种种名义挪用套取。
在一笔笔貌似合法的交易后,掩盖着一桩桩套取国家建设资金的黑幕。
7个实体实际是粤海铁路公司套取国家建设资金的工具。
据审计查明,7个实体共套取资金6348.8万元(毛利),实际流失的建设资金达3324.5万元。
这些被套取的资金究竟流到何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审计组几乎把7个实体所有支出明细账翻了个底朝天。
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
流失的建设资金,大部分作为奖金福利分给了个人。
到2000年底,粤海铁路公司在7个实体计提工资基金及附加为2059.75万元,成为粤海铁路公司发给个人奖金以及福利支出的来源。
月月都有额外收入,额外收入的数额月月又都相当可观,大家既高兴又忙活。
普通员工每月领取个人收入的地点有4处,中层以上干部领取个人收入的地点最多的可达7处。
29个月内,发放标准外奖金福利1205.6万元,标准外发放额为标准内发放额的107%。
历经3个月艰苦的审计取证,粤海铁路资金流失的真相暴露无遗。
粤海铁路公司在项目建设期间挪用建设资金违规兴办实体,并利用所办实体在工程建设中套取项目建设资金,将建设资金以合法的形式切出一块,作为粤海铁路公司发放职工奖金以及福利支出的重要来源,违反了国家关于国债资金和项目资本金的使用规定,违反了国家关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
深圳特派办将审计情况以专题报告方式上报审计署,审计署以重要信息方式上报给国务院。
审计决定:将违规用建设资金发给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含副职)的奖金福利悉数追回,上缴铁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