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待访录 原法
明夷待访录

品 明 夷 风 骚
题:
夷之初旦,明而未融
明末清初时的时局动乱
明夷
黎明前的昏暗
等待能人志士来领导 待访 等待明君来访
明夷待访录:黎明前等待明君来访的备忘录。
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 雷,浙江余姚人。黄宗羲14岁时考中秀才,就到北京和父 亲住在一起。1645年,当清兵大举南下时,黄宗羲愤而毁 家纾难,和浙东人民团结在一起,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清运 动。在他54岁时,写下了划时代的反帝制的光辉著作—— 《明夷待访录》。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这个形象的比喻表达期望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的主张。 君与臣既以万民之忧乐为共同职守,他们的关系应该是平 等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是相同的。 (进一步将君臣关系 向近代的民主政治关系靠近)
③<原法> “二帝、三王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为之授田以耕之; 知天下之不可无衣也,为之授地以桑麻之;知天下之不可 无教也,为之学校以兴之,为了婚姻之礼以防其淫,为了 卒乘之赋以防其乱。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未尝为一己而 立也。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 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 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 黄宗羲认为三代以上的法是从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 而制定的,其实这里的“法”已经不仅仅是法律,还包括 国家制度和各种政令和国家设施。这种考虑广大人民群众 利益的法是“天下之法”,是真正的法。
“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实质上是一种市民 阶层的人生观、世界观——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自由并 不是漫无纪律的放纵,“自由”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是 指人的意志的实现,人的权利的获得。孟德斯鸠说:“自 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明夷待访录【古籍精品原文】

原法
作者:黄宗羲
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
何以言之?二帝、三王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为之授田以耕之;知天下之不可无衣也,为之授地以桑麻之:知天下之不可无教也,为之学校以兴之,为之婚姻之礼以防其淫,为之卒乘之赋以防其乱。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末尝为一己而立也。
世之为臣者昧于此义,以谓臣为君而设者也。君分吾以天下而后治之,君授吾以人民而后牧之,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今以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足以危吾君也,不得不讲治之牧之之术。苟无系于社稷之存亡,则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虽有诚臣,亦以为纤芥之疾也。
夫古之为臣者,于此乎,于彼乎?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晋、宋、齐、梁之兴亡,无与于治乱者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末尝不背也。
明夷待访录
《明夷待访录》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的名著。该书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总结了秦汉以来,特别是明代的历史教训,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等一系列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民主观念,具有鲜明的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被梁启超称为“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冬十月,雨窗削笔,喟然而叹曰:昔王冕仿《周礼》,著书一卷,自谓“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终不得少试以死。冕之书未得见,其可致治与否,固末可知。然乱运未终,亦何能为“大壮”之交!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岂因“夷之初旦,明而末融”,遂秘其百也!
癸卯,梨洲老人识。
译文
原君
作者:黄宗羲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明夷待访录·原法黄宗羲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
何以言之?二帝、三王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为之授田以耕之;知天下之不可无衣也,为之授地以桑麻之;知天下之不可无教也,为之学校以兴之;为之婚姻之礼以防其淫;为之卒乘之赋以防乱;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也。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然而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
在后世方议其法之疏,而天下之人不见上之可欲,不见下之可恶,法愈疏而乱愈不作,所谓无法之法也。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论者谓一代有一代之法,子孙以法祖为孝。
夫非法之法,前王不胜其利欲之私以创之,后王或不胜利欲之私以坏之;坏之者固足以害天下,其创之者亦未始非害天下者也。
乃必欲周旋于此胶彼漆之中以博宪章之余名,此俗儒之剿说也。
即论者谓天下之治乱不系于法之存亡。
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苟非为之远思深览,一一通变,以复井田、封建、学校、卒乘之旧,虽小小更革,生民之戚戚终无已时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
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
明夷待访录 原法 -回复

明夷待访录原法-回复"明夷待访录"是一本古代文献,记录了古代法律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本书所涵盖的主题是法律和社会治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逐步回答关于明夷待访录的一些问题,以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明夷待访录的背景。
明夷待访录是南朝宋时期著名法学家刘孝标所撰写的一部法律文献,它收录了一些法律案例和各种社会问题。
这本书的目的是引导法律实践,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夷待访录主要围绕法律和社会的关系展开讨论。
它对法律的实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包括刑法、民法、官职、婚姻等等。
该书以问答的形式编写,刘孝标通过问答的方式向读者提出各种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这本书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治理和法律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它记录了古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明夷待访录不仅仅是一本法律文献,它还涉及到了社会伦理、道德和治理问题,可以说是一本全面反映当时社会情况的书籍。
在明夷待访录中,刘孝标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
他通过问答的方式提出问题,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思考这些问题。
这种写作风格不仅增加了读者的参与感,还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书中的观点。
同时,问答的方式也使刘孝标的观点更具备说服力,因为他通过逻辑推理和实例引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明夷待访录的内容十分丰富。
它涉及了刑法、民法、官职、婚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在每个问题中,刘孝标都提供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一方面符合当时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让人感到刘孝标的思考十分周密,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总的来说,明夷待访录是一本重要的法律文献,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本书的问答式写作风格使读者更容易理解问题和解决方案。
明夷待访录的内容涵盖了刑法、民法、官职、婚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本法律文献,还是一个反映当时社会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浅论黄宗羲的《原法》篇思想

从百姓的实际利益 出发 ,树立天下之法 :同时尖锐地指 出,君权专制下的一家之法是祸害天下的非法 之法 。在他看来 ,法是治 国的根基 ,有 治法而后有治人 。但他 的这些论述都只是法的 内容 ,对于法治 的客观化形式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 关键词 ;黄宗羲 ;原法;法治 中图分类号 :DF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0 60 —0 60 0 8392 0 )600 —5
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画笔设置???线条颜色字体设置微软雅黑微软雅黑宋体黑体楷体arial文字大小透明度线条粗细浅论黄宗羲的《原法》篇思想下载积分
维普资讯
第 l 卷第 6 9 期
Vo 9 No6 l1 ,
温
州 大
学
学 报
20 0 6年 1 2月
收 稿 日期 :2 0 —61 0 60 —6
作者简介:陈圣彬(9 1) 18 .,男 ,广 东兴 宁人 ,硕士研究生 ,研 究方 向:明清宗羲的 原法 篇思想
婚姻之礼 以防其淫;为之卒乘之赋以防其乱。 ”
3 1
《 原法》是黄宗羲 《 明夷待访录》中的第三篇文章。黄宗羲 (6019 ) 字太冲 ,号南雷, 11-65 , 别号梨洲,浙江余姚人。他的政治思想代表作 《 明夷待访录》以深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倡民 本思想而著称。该书分为十三个专题,共写 了二十一篇文章 ( 下引此书,只注篇名 )…。其 中的 《 原君》 原臣》 原法 》等篇代表了黄宗羲对传统政治制度的反思,现在看来也还有相当的思 、《 、《 想力度,可谓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奇作。不过,以前的众多研究都是以 《 明夷待访录》全书为 文本 ,论述虽然全面,却也有失之宽泛的地方 。本文试图只就 《 原法》篇来作剖析 ,加深对黄宗 羲法律思想的了解 。 在这篇文章里 ,黄宗羲推究了封建国家的立法之道。总的来看,他所讲的那种理想之法是一 种宽泛的治国之道,与我们今天所讲 的在于规范社会行为 的现代法相去甚远 。《 原法》全文仅有 八百来字 ,大概可 以分为以下的三层意思:
浅论黄宗羲《原法》篇思想

浅论黄宗羲《原法》篇思想摘要:《原法》是《明夷待访录》中重要的一篇,集中体现了黄宗羲的法律思想。
在黄宗羲所处的动荡、变革的时代,他凭借自己的睿智提出了一系列超前的法律主张。
他认为应树立“天下之法”,同时指出“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最终认为要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关于法律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我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对民主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黄宗羲原法背景意义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
黄宗羲一生著作颇丰,重要的有《孟子师说》、《金水经》、还编了《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
除此之外还有《明夷待访录》,这部书对三代以后尤其是明代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新的构想。
该书分为十三个专题,本文只对《原法》篇进行简单剖析,以加深对其法律思想的了解。
一、黄宗羲的法律思想黄宗羲法律思想的核心是用“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进而形成“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局面,围绕这一核心他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一)天下之法黄宗羲在《原法》开篇就写到:“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他自己给出了原因——“二帝、三王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为之授田以耕之;知天下之不可无衣也,为之授地以桑麻之;知天下之不可无教也,为之学校以兴之,为了婚姻之礼以防其淫,为了卒乘之赋以防其乱。
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也。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①。
从这可以看出,黄宗羲认为三代以上的法是从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而制定的,其实这里的“法”已经不仅仅是法律,还包括国家制度和各种政令和国家设施。
这种考虑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法是“天下之法”,是真正的法。
(二)“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黄宗羲通过对比认为三代以上的法为人民利益着想,而三代以下的法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为了君主一人利益,因此三代以下的法是“一家之法”。
《明夷待访录》的民主思想 民主思

《明夷待访录》的民主思想内容摘耍:黄宗羲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民主思想启蒙的重要人物,他的启蒙思想主要体现在《明夷待访录》中,这部书的后世影响非常巨大。
黄宗羲在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剖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著名思想和“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口号,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黄宗羲还大胆设想了民主政治的蓝图:用“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学校议政”,限制君权,废除科举,工商皆本等。
关键词:封建专制民主思想启蒙学术思想政治《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唯一的政治专著,是他结合自己几十年斗争实践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建都、方镇、田制、兵制、财计、胥吏、奄宦等十三个部分。
《明夷待访录》“明夷”一词取自《周易》“明夷卦”,是由晦而明之意,黄宗羲认为自己的学说能把国家由黑暗引向光明。
在这本书中,黄宗羲深刻地批判了君主专制和封建法统的罪恶,探讨了社会治乱的根源,大胆设想了民主政治的蓝图。
1、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批判自封建社会产生之时起,专制作为伴生物就深深地扎根于封建制度的土壤中。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废封建立郡县为专制制度开了先河。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专制统治也愈来愈发展。
黄宗羲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揭露和批判。
----黄宗羲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明确提出合理的君、臣、民关系。
道学家把封建君主美化为“居天下之至中”,“有天下之纯德”,足以为“至极之标准”的“圣王”(朱熹《皇极辩》)。
黄宗羲则纵观历史,力陈君主专制主义的危害,公开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为什么长期以来,“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明夷待访录》•《原君》,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呢?黄宗羲说: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丁•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明夷待访录》导读材料

35、《明夷待访录》导读材料一、著者与内容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
他父亲黄尊素,是有名的“东林党人”。
黄宗羲14岁时考中秀才,就到北京和父亲住在一起。
1645年,当清兵大举南下时,黄宗羲愤而毁家纾难,和浙东人民团结在一起,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
他组织起一支抗清的“世忠营”,有3000多人。
后来他又联合了太湖一带的豪杰,抗拒清兵达半年之久。
当他扼守的四明山寨被攻破后,宗羲渡海到舟山,和张煌言等继续搞复国活动。
1664年,张煌言殉难后,宗羲遂改名换姓回到故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黄氏的民权思想,一直影响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邹容和陈天华等爱国志士。
黄宗羲学识广博,研究过天文、地理、算学、音乐、历史和哲学等。
他留下了许多著作,有《南雷文定》、《南雷诗历》、《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
在他54岁时,写下了划时代的反帝制的光辉著作——《明夷待访录》。
《明夷待访录》计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上》、《取士下》、《建都》、《方镇》、《田制一》、《田制二》、《田制三》、《兵制一》、《兵制二》、《兵制三》、《财计一》、《财计二》、《财计三》、《胥吏》、《奄宦上》、《奄宦下》,共21篇。
二、特色与简评明末清初,有位大思想家宣布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主张“无君”。
他就是近代思想的启蒙者、爱国者黄宗羲。
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骚的《民约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人权宣言”。
黄宗羲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读了这部书,可以知道过去历史上所有帝王制度的弊端。
”《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则,主张民权,对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很大。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黄氏在《原君》篇中,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罪恶,指出帝王是唯一的害民之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
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
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
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译文:后世的法令,把天下藏在筐箧(箱子)之中。
对于下层人得不到任何好处,好处都集中在上层人手中。
使用一个人,就会怀疑他存在私心,于是又用一个人来防范他的自私。
颁布一项事权,就会考虑它的可能蒙蔽性,于是,又设立另外一项事权来防范。
天下人都知道法令专制,我也有一种恐惧貌说只有筐箧是让人最担心的,所以法令不得不严密。
法令越严密则天下就会从因法二生乱,这就叫非法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