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1页PPT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兼评《明夷待访录》

他提
“
国 可保 ”
并 强 调 指 出这
不 出 资产阶 级共 和 制 以 代 替封 建 专 制 的 主 甚 至 也 提不 出君 主 立 宪 制
, ,
是 先决条 件 力机 关 阵地
。
这样 学校 就 成为 限 制 君权 的权
,
但 他的这种
,
,
成为 政 治 思 想领 域 方面 学术 争 论的
,
培 养 目标 等 方面
提
的 独立 自治 与 民 主 精神 一种 改 良主义 的做 法 张
,
。
黄宗 羲 仅仅 是
,
出 了 种种 要 求 为了
“
并 规 定 了 具体措 施
,
在 解决君 主 极权 问题 上 是 不 彻底 的
,
在办 学 目的 方面
治 天 下”
。
黄 宗 羲提 出办学 校是
,
在 当 时条 件下
” “
与
宋诸 生
,
却 有宰 相 之 实
。
因太 监 独裁
操 纵政 治
,
掌
。
伏 网糙 鼓 请起李 纲 三 代遗风 并 强 调 指 出 这 样 才能 做 到
保
”
。
(
注 同② )
) 二是 拟设 太 学 以 限 制君 权
,
君安而 国 可
,
:
“
学校 之 所 以 养 士 也
。
然 古 之 圣王
( 注 同② ) 这
”
黄
宗
羲
的
教
育
思
想
兼评
《 明夷待访录 》
黄绍 云
黄 宗羲 字太 冲 生
。
,
黄宗羲法律思想简介

政治法思想
井田制的改革
LOGO
1
【土地国有】 “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田出 于王以授民,故谓之王土。后世之为民所买,是民土而 非王土也。民待养于上,故谓之王臣。民不为上所养, 则不得系之以王。" 【卫所屯田制】 “每军拨出五十亩,古之百亩也,非即周时一夫授田百亩 乎?五十亩科正粮十二石,听本军支用,余粮十二石,给 本卫官军俸粮,是实征十二石也。每亩二斗四升,亦即 周之乡遂用贡法也。”
评价
后人评价
LOGO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 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 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 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 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评价
后人评价
LOGO
“梨洲父尊素名隶东林,身死党狱。平日教子,亦 以留心时政为重。故梨洲政治兴味,培养有素。明社 既屋,兴复之望既绝,乃始激而为政治上根本改造之 空想。此亦明末遗老一种共有之态度,而梨洲对政治 理想之贡献,则较同时诸老为宏深。其时如顾亭林注 重各种制度实际之措施,王船山注重民族观念之激励, 而梨洲则着眼于政治上最高原理之发挥,三家鼎峙, 而梨洲尤为尽探本穷源之能事。其议论备见于所为明 夷待访录。”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LOGO
民本思想
结论
3
“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 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 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 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 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 虽愚者亦明之矣。”
政治法思想
君权分而治之
LOGO
明夷待访录

品 明 夷 风 骚
题:
夷之初旦,明而未融
明末清初时的时局动乱
明夷
黎明前的昏暗
等待能人志士来领导 待访 等待明君来访
明夷待访录:黎明前等待明君来访的备忘录。
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 雷,浙江余姚人。黄宗羲14岁时考中秀才,就到北京和父 亲住在一起。1645年,当清兵大举南下时,黄宗羲愤而毁 家纾难,和浙东人民团结在一起,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清运 动。在他54岁时,写下了划时代的反帝制的光辉著作—— 《明夷待访录》。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这个形象的比喻表达期望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的主张。 君与臣既以万民之忧乐为共同职守,他们的关系应该是平 等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是相同的。 (进一步将君臣关系 向近代的民主政治关系靠近)
③<原法> “二帝、三王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为之授田以耕之; 知天下之不可无衣也,为之授地以桑麻之;知天下之不可 无教也,为之学校以兴之,为了婚姻之礼以防其淫,为了 卒乘之赋以防其乱。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未尝为一己而 立也。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 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 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 黄宗羲认为三代以上的法是从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 而制定的,其实这里的“法”已经不仅仅是法律,还包括 国家制度和各种政令和国家设施。这种考虑广大人民群众 利益的法是“天下之法”,是真正的法。
“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实质上是一种市民 阶层的人生观、世界观——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自由并 不是漫无纪律的放纵,“自由”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是 指人的意志的实现,人的权利的获得。孟德斯鸠说:“自 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弗兰克《白银资本》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目标导航
课程
1
标准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 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学习 聚焦 2
松江布北销东北及河北,南 1570-1639年间白银 销福建、广东并出口南洋, 输入量统计表
估计每年三千万匹;常熟布, 年代 输入白银(万两)
“岁产布匹,计值五百万贯。 1570-1579
通商贩鬻,北至淮扬,及于 1600-16090000000
山东,南至浙江,及于福
1610-1619
1630-1639
建”,估计每年合一千余万
28.5 104.1 103.7 139.8
匹。
1793年: 标准市镇27000-28000个 中间市镇约8000个 中心市镇2300个 地方城市669个 较大城市63个 中心都会6个
商 ①白银大量流入;
②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业 ③商人群体(商帮)形成;④工商业市镇兴起。
问题思考
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阻碍着明清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农民生产自己需要的农副产品;地主和贵族从农民那里剥削的财富主要是自己消
费;商人积累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田产,而不是用来扩大商业经营规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朕(雍正)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
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顾炎武
私欲之中, 王夫之 天理所寓。
批判唯心主义
束缚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 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 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 制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 ——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题辞余常疑孟子一冶一乱之言,何三代而下之有乱无治也?乃观胡翰所谓十二运者,起周敬王甲子以至于今,皆在一乱之运、向后二十年交入“大壮”,始得一治,则三代之盛犹未绝望也。
前年壬寅夏,条具为治大法,未卒数章,遇火而止。
今年自蓝水返于故居,整理残帙,此卷犹未失落于担头舱底,儿子某某请完之。
冬十月,雨窗削笔,喟然而叹曰:昔王冕仿《周礼》,著书一卷,自谓“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终不得少试以死。
冕之书未得见,其可致治与否,固末可知。
然乱运未终,亦何能为“大壮”之交!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
岂因“夷之初旦,明而末融”,遂秘其百也!癸卯,梨洲老人识。
原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末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明夷待访录·原法黄宗羲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
何以言之?二帝、三王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为之授田以耕之;知天下之不可无衣也,为之授地以桑麻之;知天下之不可无教也,为之学校以兴之;为之婚姻之礼以防其淫;为之卒乘之赋以防乱;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也。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然而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
在后世方议其法之疏,而天下之人不见上之可欲,不见下之可恶,法愈疏而乱愈不作,所谓无法之法也。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论者谓一代有一代之法,子孙以法祖为孝。
夫非法之法,前王不胜其利欲之私以创之,后王或不胜利欲之私以坏之;坏之者固足以害天下,其创之者亦未始非害天下者也。
乃必欲周旋于此胶彼漆之中以博宪章之余名,此俗儒之剿说也。
即论者谓天下之治乱不系于法之存亡。
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苟非为之远思深览,一一通变,以复井田、封建、学校、卒乘之旧,虽小小更革,生民之戚戚终无已时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
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课件

西20班0牙9
中国丝绸 棉布、瓷器
墨20西1哥0
白银
菲马20律尼1宾拉1
白银
2中01国2
4/3/2024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南宋《耕织图》问 世,明万历皇帝修 订,清康熙雍正编 录、改绘、题诗、 作序,至清末700余 年,各版本的《耕 织图》层出不穷。
4/3/2024
二、思想领域的萌新与承古
问题3:结合所学谈谈明中期到明末清初为何会出现这些极富个性的思想? 它们是否从根本上跳出了儒学的藩篱?
时间
人物
明朝中期 王守仁
明朝后期 李 贽
明末清初
黄宗羲 王夫之
4/3/2024
顾炎武
主要思想 “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否定传统道德标准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
——林金水《利玛窦与中国》
谢谢 观赏
4/3/2024
业各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领域
新现象
农业 新作物品种输入并推广江南农业多种经营兴盛
手工业 商业
出现少量新的经营方式
白银货币化影响深远,商帮出现且活跃各地 工商业市镇大批兴起
4/3/2024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材料一: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产生的3.7万吨和7.5万吨白银,大约 一半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中国获得了大约6万吨 白银,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中国大量的生丝、丝绸、 棉布流向各国,这就是著名的“丝——银”对流。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19张PPT)

此书为用至广……而习者盖寡。
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
为习之晚也!
——《徐光启集》
以徐统光治启者为故代步表自的封开,拒明绝士扩大大夫对外交多往数,士进大一夫步视扼西杀方了科中技国为跟“上奇世技 界潮主流张的学机习会西,方埋的下先了进中科国技落。后挨打的伏笔淫。巧”,拒绝接受。
心向学无耽于逸乐。
——张明富《“贾而好儒”并非徽商特色》
问题一:葛士巽经商之后,是如何使用这些财富的?其实质反映?
购田置地、修建祖庙、兴办学堂(没有用于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实质: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府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问题二:作为徽商的葛士巽,是如何教养子弟的?其实质反映?
要求子弟读书以便走科举之路
第一次请孙悟空上天,封他为弼马温, 悟空:“老孙有无穷的本事,为何教我替他养马”“活活的羞杀人”。
第二次请他上天,给了他一个“齐天大圣”的空衔。他说:“强者为
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希望凭借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最终,作者让如来轻而易举地将他压在五指山下。
▲《西游记》剧照
维护封建等级社会的思想根深蒂固
达精神诉求;③思想:程朱理学日益僵化,缺乏活力; ⑤外部:西学东渐开阔人们的视野;
评价: 积极: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 是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构成中国 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源头。
消极: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儒学的范畴。
手工业 根据83页历史纵横,总结明清时期手工业领域的新现象
背 景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杼
生产关系
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