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

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数学建模教学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呼唤教师和学生的转变,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
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多地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能的培养,而数学建模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实际问题解决经验和跨学科的知识。
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是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一大挑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地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需要时间,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成为了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教材和教学资源也是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数学教材更多地是按照数学知识的体系和规律编写的,而数学建模教学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教学,需要有一批适合数学建模教学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更新也需要时间和精力,这也是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中需要克服的一大困难。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等方式,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数学建模教学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建模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为一名数学建模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以下是我对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数学建模教学实践心得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建模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使学生对数学模型有直观的认识。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模型进行求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引导学生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4)引导学生对模型进行优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置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数学建模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我对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些心得:(1)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建模实践。
(2)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场景。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等。
4.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建模领域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下是我对这一方面的体会:(1)关注数学建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课堂。
(2)结合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具实用性。
(4)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改模式下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改模式下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张磊(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天津300143)摘要数学建模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一种转化桥梁,学生可以借助建模思想,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而建模思想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感悟数学魅力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针对数学模型的概念进行了准确的诠释,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建模思想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到建模思想并实施应用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对于利用数学建模解题的方法加以阐述并给出具体实例。
笔者认为,数学建模进入高中课堂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对此作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学建模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1高中数学建模思想实施高中数学课程新标准后,更加注重将数学文化内容渗透到各模块相关知识的教学中,而数学建模思想恰恰是两者结合的最好应用。
同时,数学建模思想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
2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教育的意义2.1从知识教育的角度而言2.1.1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更是学生对以往所学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强化学生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紧密联系。
当学生在解决数学建模问题时,需要大量查阅资料来掌握问题背景,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同时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洞察力来分析问题,甚至需要通过实地调查来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这些都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新课标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而数学建模正是学生实践锻炼的一个有效手段。
数学模型是一个完整的求解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和构造出数学模型,再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得出结果。
“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和推崇的创新教学方法。
数学建模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学资源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评价方式等。
因此,对于“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施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相关经验和问题,以期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法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
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相关经验和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数学建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选择并分析感兴趣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动机。
数学建模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数据、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合适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个体学生的思考和贡献,鼓励个人创新和独立思考。
数学建模教学应该关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与科学、工程、经济、社会等领域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问题分析、模型建立、解决方案评估等方面。
[1]二、关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数学建模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积极整合相关学科的资源,如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等,以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数学建模的内容。
结合数学建模的微积分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结合数学建模的微积分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微积分作为高等数学的重要分支,是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工程系等众多学科的必修课程之一。
微积分的概念及应用广泛,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传统上的微积分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出发,对微积分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已经成为当前微积分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一、数学建模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意义数学建模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过程。
在微积分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的概念,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数学建模在微积分教学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微积分教学方式主要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和推导,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实践操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而数学建模则有助于将微积分中的抽象概念与具体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微积分的应用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数学建模在微积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微积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例如,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变化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微积分中的导数与物种数量变化的关系。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微积分中的概念和应用。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掌握微积分中的速度、加速度与导数和积分的概念。
3.综合分析法:通过将微积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通过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微积分中的求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概念。
三、结合数学建模的微积分教学改革与实践1.以应用为导向,加强实际应用环节通过引入实际应用问题、案例分析等方法,将微积分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微积分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数学建模在独立学院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简 单 的 经 济 应 用 模 型 。 在 概 率 论 与数 理 统计 的 教学 过 程 中 , 摈 弃 只 应 注重 理 论 知 识 的传 授 、 学 推 导及 计 算 能 力 的 训 练 的 教 学 方 法 , 重 数 注 培养学生应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 在讲授几何概 型时, 我们 可以引入会面 问题 ; 讲授 中心极 限定理时, 引入保 险公司保 险方 案 的确 定 等 实 际 问 题 , 由此 来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养 学 生 建 模 培
1 数 学建 模 的概 念
数 学建 模是指对于现实世界 的某个 特定对 象, 了某种特定 的 目 为 的, 据 特 有 的 内 在 规 律 , 过 做 出 一 些 必 要 的 简 化 假 设 , 用 适 当 的 根 通 运 数学 工具得到 的一个数学结构( 数学模 型) , 求解该数 学模型并 解 然后 释 验 证 所 得 到 的解 。 而 确定 能 否 用 于 解 决 问题 的 多 次 循 环 , 断 深 从 不 化 的 过 程 。 简 而 言 之 , 学 建 模 就 是 通 过 建 立 数 学模 型 来 解 决 各 种 实 数
要 】 立学院是培 育有 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独 能较快地适应 岗位要求, 解决实际 问题 的应用型人 才的新型教 学机构 。本文分析 了独 立
学 院 开展 数 学 建模 的 重要 性 及 方 法 。
【 关键词 】 独立 学院; 学建模 ; 学改革 数 教
Ex l r to n ac c f M a e tc o e i n t a h n f r o nd p n e tCo l g s p o a n a d Pr t e o t ma al i i h i M dl ng i he Te c i g Re o m fI e e d n l e e AN i y S Hu - an UN Hua u n a
基于MOOC背景下数学建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MOOC背景下数学建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教育改革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的,MOOC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数学模型的课程与实验室的建设,把数学模型的思维和方法融入到学科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使师资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学成果也得以转化和运用。
数学建模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对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本文就基于MOOC背景下数学建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MOOC背景下;数学;建模课程;探索与实践引言:在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升华、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的今天,了解数学模型的思想和技术能力,已是数学建模教学中不能缺乏的一个环节。
所谓的数学建模,即从现实的社会中,提取现实的矛盾,并将之抽象成一种数学模型,并以此找出的对策,再对之加以论证。
因此,人们常将这种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叫做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的某种思想与方法,经过抽象、优化,从而形成了一个能够对实际问题作出近似描述与解决的强大数学方法。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数学建模的市场竞争、课程教学等均取得了迅速的进展。
在竞争的驱使下,学校顺利地开办了一门数学建模课程,这也是对一种以现代化教学理念所引领的教育变革的成功探索。
对加强学校的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一、MOOC的主要特征MOOC在过去,很多网络教学都是采用函授、远程教育等方法来进行的,唯独没有MOOC这种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数学教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而MOOC则以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更加领先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更加前沿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给我国数学教学的发展模式、观念、特别是数学学科设置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思考。
MOOC是一个由学习者积极参与,反馈、交流、评价并获取教学证书的全新方式。
它具备了规模大、开放性、个性化等特征。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中,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活动课程也开始被更多地引入到学校的课堂中。
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的学科,其本质也是一种计算和推理的活动。
所以,在推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增设一些活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
本文将对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进行实践研究,来说明其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上的积极作用。
一、数学探究数学探究课程是一门研究型的数学课程,旨在通过实践研究的技术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技能。
其主要特点有:(1)重视学生的主动发现能力,教师只是导师的角色。
(2)注重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由学生调查,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提出问题,求解问题,归结结论等组成。
(4)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思想,彼此分享研究成果。
数学探究课程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等提供许多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指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学知识对其进行研究,从而构建出一个模型,以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课程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特点有:(1)数学建模涉及到众多数学知识,从几何、代数、统计数学,以及概率论等方面均有涉及。
(2)注重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现实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数学分析的能力。
(3)让学生熟悉事物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学生能够系统地表达结果。
在数学建模课程中,通过让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模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研究为了更好的说明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实践研究的资料,对一个普通初中班级开设的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两个课程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工程———————————————————————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学院教研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王麟(1980-),女,黑龙江双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延迟微分方程。
1概述《数学建模》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西方国家一些大学的,我国的几所大学也是在八十年代初将其引入课堂。
随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大多数本科院校和许多专科学校都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数学建模课程和讲座。
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不论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哪类实际问题,还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首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ching Reform王麟WANG Lin ;张鸿艳ZHANG Hong-yan(黑龙江科技学院理学院,哈尔滨150027)(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Science ,Harbin 150027,China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忽略了数学思想的建立、数学方法的使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具有难度大、涉及面广、形式灵活等特点,不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学生普遍反映概念难懂,习题难做,方法不易掌握,自己建模有难度。
虽然这门课程越来越受重视,但在教学中存在着问题。
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组织安排好课堂的教学,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s closed and conservative,and igno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hematical thought and use of mathematical methods and 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Mathematical Modeling has the features such as large difficulty,wide range,and flexible form,and be difficult to cultivate students'independent spirit.Students generally reflect that the concep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as well as the methods are not easily controlled,the modeling has the difficulty.Although this course is more and more valued,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eaching.Therefore,inside the limited class hour,it is necessary to arrange well classroom teaching,reform teaching method.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案例教学Key words: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ching reform ;cas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24-02项目应该经过严格的测试,并且在一个使用周期内完好。
另外,项目库管理系统也是项目案例库建设中必须要有的,主要包括,建立项目相关信息,查询项目文档和项目信息维护。
该管理系统使用B/S 结构,采用JSP 或ASP 开发,教师可以随时访问该系统,查询信息。
该平台可以作为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该项目案例库建设的重点是项目的选取和项目的开发,以及项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难点是项目大小的选取,以及开发周期的控制。
项目案例库中的项目开发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为课程教学项目。
该类项目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需要的项目或案例。
根据其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设计课程的学习情景,对应学习情境,设计出相应的项目,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第二类是阶段仿真项目,适合于二门以上课程学习后的小综合技能培养训练;第三类是大综合训练的商业项目或仿真项目,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总结将来自企业一线的项目案例转化为适合学生个人或团队开发的项目案例,建设实训项目案例库;建设学生实验、实习、实训所需的软件资源库、参考资料库、技术标准库;建设网络支撑平台。
将企业真实开发环境及开发流程提前到学院,实现了“校中厂”,增强了学生的开发能力。
同时,通过项目案例库,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实现了双赢。
一方面是项目知识经验积累:通过项目案例库实现所有项目过程文档和经验总结的积累,从而形成项目型企业的核心财富。
另一方面是项目的快速交付:通过提炼项目运作过程中的标准方法,提高项目的快速复制能力,使每一个新的项目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避免了每个新项目都是从“零”开始。
结合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按照单项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软件开发能力的能力递增培养模式,项目案例库是实现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出路。
参考文献:[1]余平.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思考与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7(11).[2]陈桂生,张哲.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0).[3]李燕.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8).序号项目规模源代码行数项目类型项目技术项目数量1较大规模组件,中间件。
Web Service 10000以上综合训练、企业级应用Java 、XML 、SQLServer 、J2EE 12一般规模企业信息管理、网上购物、网上游戏等。
5000-10000数据库应用程序Java 、Linux 、JavaWeb 、SSH23小规模信息管理类组件、小型网站开发、小型组件、软件测试5000以内人机接口、网络编程C 、Java 、ASP 、SQL ServerLinux 、软件测试7表1·224·Value Engineering要的和关键的一步是用数学语言表述所研究的对象,即数学建模。
它为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我校于2000年就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现在已评为校级精品课。
我校从1996年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到今年已有16个年头,期间获国际、国家、省级奖100多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应试为主要目的,重概念轻应用,采取填鸭式、保姆式的教学方法,而《数学建模》具有难度大、涉及面广、形式灵活等特点。
使得课堂信息量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极易使学生过多的注意内容懂不懂、题目会不会做,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忽略了数学思想的建立、数学方法的使用和学习能力与自主精神的培养,有的因为课时不够,很多地方的讲授采取蜻蜓点水式,有的内容干脆不讲,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既影响了课程的严肃性,又使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知识。
学生普遍反映概念难懂,习题难做,方法不易掌握,自己建模有难度。
虽然这门课程越来越受重视,但本学期通过教学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着下述问题:①由于我校《数学建模》是考查课,学生给予重视不够,上课积极性不高,上课纪律不好,教学很难正常进行,浪费教学资源;②学生不能主动听课,只能是老师一味的讲,不能配合老师完成教学;③由于本门课内容多而杂,学生如果没有充分的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写作基础,想独立建模不实际,同时教师想在有限的时间将方方面面都讲精,也是有难度的;④本校全院学生都开此课,由于学生层次差异较大,有必要想办法提高教学质量。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而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则要求建立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途径,可以真正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数学建模》的教学目的已不只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应着意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及考核制度的改革《数学建模》的教学应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适意发展个性的学习环境,实现“因材施教”,以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自主精神的目的,由应试教育逐步过渡到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
为了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数学建模》课程设计注重体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学生实际,针对二本、三本、精英学生设置不同方案和培养目标;二是结合学生专业,介绍工程实际和工程背景,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提供动力和基础;三是结合学生能力培养主线,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创新、协作能力;四是结合教师教育技术。
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经常性地想到用数学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尽量利用计算机软件及当代高新科技成果的意识,能将数学、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好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学风,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和气氛。
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与结果。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对于课程的教学及考评进行探索和创新尝试。
①在知识讲授上,采取案例式教学。
可尝试先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如此接近。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懂得课程的重要性。
由于课时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必须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
通过课上实践,学生的反应很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②在组织教学时明确“教什么”,对知识总体中的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判别。
可尝试首先介绍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指出各章节内容中的难点、重点、和对课程内容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