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音乐
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一、近现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是指从19世纪末期至今的音乐文化,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音乐文化也随之演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音乐文化的特点和特色也逐渐显现。
1.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音乐风格非常多样化,融合了西方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电子音乐、嘻哈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这些不同风格之间相互影响、交融,开放性也越来越高。
2.民族特色的强调与传承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中,强调了中国音乐的传统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这是中国音乐文化特别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成果。
3.音乐创作与科技紧密结合近现代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音乐创作与科技的结合非常密切,这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音乐、数字音乐等新的音乐形式也逐渐发展起来。
二、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相结合,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创作也将更具特色和时代性。
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将在音乐创作中掀起一股新的创作热潮。
2.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音乐文化越来越开放,中外音乐交流的融合也越来越频繁,这也预示着中国音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传递中华民族美好的文化内涵,也将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3.音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时代的到来,音乐产业正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等发展。
未来,中国音乐市场的规模和盈利模式将发生巨大的变革,从而进一步扩大中国音乐的影响力和发展空间。
总之,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特点是多样性、开放性、强调民族特色和技术紧密结合,其发展趋势则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相结合,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音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方面。
这些都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对中国现代音乐的解读

中国现代音乐是一种综合性、有整体思维的音乐,充分反映了中国人
民精神文明的繁复多样性、历史深远与自然精髓。
它体现了中国社会
在认知和技术方面出现的巨大变化,把以往的传统音乐理论与现在社
会科学发展的理念撞击在一起,为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现代音乐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形式,以及当代国际音乐的
结构元素。
它拥有着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的丰富音乐调性风格和
技巧。
音乐运用了大量传统元素为内容和形式,如中国传统乐器、宫
廷乐曲、民族歌谣、民歌等,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日本、韩国等国
家节奏、和弦、多声部和综合技巧,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和技巧之中。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音乐是一种有深度的、完备的视觉音乐表演形式,无论是古典音乐、古代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都是在传统的
音乐形式和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新的曲调形式。
它将更注重艺术表现,更加关注创造力和新种类,使观众更容易欣赏到传统文化孕育出的音
乐意境。
中国现代音乐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国际风格,它具有独特而多
样的中国音乐旋律,展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特色和精髓,为观众
带来新的艺术感受,也为西方文化带去了一些新的思维,使两种文化
融合起来,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是1898年—1919年约20年间,中国新式学校音乐课中所教唱的歌曲。
它引进外来曲调,填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构成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之通俗、典雅的新型歌曲。
“学堂乐歌”本应称“乐歌”,因它产生在学堂,故都称“学堂乐歌”。
虽其后冲出学堂走向社会,但称谓仍未改变。
2、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一带,是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的演奏形式,与明清时的“十番锣鼓”有着紧密联系。
“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等。
在农村多演奏大套乐曲,常加多面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练朴实;在城市以文人演奏居多,演奏手法即兴、协调讲究韵味,旋律多加花,故风格优雅华丽。
现在泛指的“江南丝竹”即属此类。
3、广东音乐: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由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发展成独立演奏的器乐曲。
早期乐曲音符较疏、节奏也少变化。
后经过演奏家们的改编创作,使旋律流畅、轻快,出现多种装饰音型,富有较强的娱乐性。
曲调来源除粤曲外,还吸收古代词曲及其他乐曲。
前期伴奏乐器以二弦为主,后期以高胡为主。
4、秧歌剧:是在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基础上,综合吸收当地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音乐与表演形式而创作。
秧歌剧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
5、毛主席诗词歌曲:是50、60年代前后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作品,他是1958年毛泽东诗词公开发表后,作曲家们纷纷为其谱曲而产生的。
毛泽东诗词容量大、内涵深,作曲家们以极其认真严肃的态度,以真挚热烈的情感,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所以这些歌曲品位较高。
因创作的时间集中,数量多,且又多数歌曲较有影响,它同“文革”时期创作的同类歌曲已初步形成一个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问答题:一、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答:1、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
2、传播西方音乐,对新音乐的形式、普及、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历程与流派演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历程与流派演变近现代音乐是指自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音乐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迅猛的变革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流派的演变以及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与流派演变。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这也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碰撞与融合,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基础。
在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谭盾、冼星海、聂耳等。
他们通过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将其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流派的演变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个音乐流派。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流派及其演变:1. 中国交响乐: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中国交响乐作品多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但随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格。
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就是中国交响乐中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
2. 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近现代音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呈现出多样丰富的民族风情。
著名的民族音乐家郭兰英就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3. 中国摇滚乐:中国摇滚乐的发展起步较晚,大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国摇滚乐歌曲多讲述了年轻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
代表性乐队如罗大佑的“飞云乐团”和唐朝乐队,他们的音乐作品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三、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不仅仅是音乐的变革,更是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影响:1.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使得中国音乐家与西方音乐家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起来。
通过与西方音乐家的合作,中国音乐家学习了西方音乐的先进技术与理论,拓宽了音乐的发展视野。
《中国近现代音乐》课件

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词
传统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与创新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VS
详细描述
传统音乐在形式、旋律、节奏等方面具有 独特的艺术特点,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 传承过程中,应注重保留传统音乐的原汁 原味,同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使传 统音乐焕发新的活力。
中国传统音乐在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 基础上,逐渐向近现代音乐转型。
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萌芽期(1840-1919)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开始吸收 西方音乐文化,出现了一批新 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 等。
发展期(1920-1949)
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在吸收西 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 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 ,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和 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
近现代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01
02
03
与舞蹈的结合
近现代音乐与舞蹈相互融 合,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 富、立体的艺术体验。
与戏剧的结合
音乐在戏剧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能够增强戏剧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
与文学的结合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能够让 文学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提高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 和思想深度。
05
现代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词
现代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迅速,其传承与创新 对于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现代音乐在创作手法、音乐元素、表现形式 等方面具有更加多样化的特点,能够满足不 同听众的需求。在传承过程中,应注重借鉴 国际先进的音乐理念和技术,同时结合中国 音乐的特色进行创新,推动中国现代音乐的 国际化发展。
04
近现代音乐的影响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音乐 ppt课件

• 3、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 大型声乐套曲。它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 用管弦乐队伴奏。其歌词内容个乐章间有较强的 连续性。
• 4、《长恨歌》是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韦瀚章作词, 黄自作曲。
• 5、《问》属于 艺术 歌PPT曲课件。
7
左翼音乐运动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 命音乐运动。
• 又名
。
• 5、我国最沈早心由工本国人自己作曲的学堂乐歌之一的《黄河》
曲作者是
。
李叔同
• 6、《祖国歌》和《送别》这两首学堂乐歌的词作者是
• 7、学堂学乐堂歌开是设的随音着乐新课式学堂的为建学立堂而唱兴歌 起的歌唱文化,
一般指
或
而编创的歌曲.
PPT课件
4
专业音乐兴起
• 1、萧友梅(1884~1940) • 中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1927年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
• 《黄河》的歌词由杨度在1904年所作,第二年被沈心工谱曲。 这是我国最早由本国人自己作曲的学堂乐歌之一,调子非常的 雄沉慷慨,气魄万千,切合歌词的精神。
• 2、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 艺术全才,在书画、诗文、戏剧、音乐、艺术、金石、教育各 个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从此精 修佛教律宗,又成为佛门一代高僧。代表作:《送别》、《祖 国歌》、《清凉歌集》等。
PPT课件
2
沈心工与李叔同
• 1、沈心工 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乐歌之一《男儿第一志 气高》,就是沈心工当时的第一首习作。此歌后来在国内广为 传唱(初名为《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学堂乐歌,创作于1902年,借鉴日本歌 曲《手戏》曲调作词,数十年广泛传唱,是沈心工留学日本东 京时的处女作。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学课件

作曲家
由著名作曲家陈钢和何占豪创 作,完成于1959年。
内容与形式
以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 爱情故事为题材,运用小提琴
演绎出凄美的旋律。
影响力
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被改 编成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广
为流传。
《茉莉花》
总结词
这首歌曲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代表之作 ,具有清新、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文 化内涵。
近现代音乐的传承和未来发展
传承方式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 学校教育、社会传承和家族传承等, 这些方式有助于保持音乐的传统和延 续。
未来发展
未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需要不断 创新和突破,吸收新的元素和技术, 同时保持音乐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音乐需求。
05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
丁善德
总结词
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者
详细描述
丁善德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以民族音乐素材为基础,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具 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感。他的音乐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交响乐、室内乐、合唱等,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思聪
总结词
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开拓者
详细描述
起源与历史
起源于明清时期,经过多个版本的演 变,最终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形 式广为流传。
内容与形式
以茉莉花为象征,通过柔和的旋律和 细腻的歌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影响力
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是代表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符号之 一。
04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和传承
近现代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近现代音乐在国内外的影响和传播
中国近现代音乐

总结
音乐的现代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音乐也逐 步走向现代化。许多音乐家开始 借鉴西方现代音乐的技术和形式 ,将其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 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现代感的作品 。例如,《黄河协奏曲》、《山 林之歌》等作品,都在传统音乐 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 ,展现了中国音乐的现代风貌
总结
音乐的教育与普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 中国音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受到了许多外来音乐的影响,形成了 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
音乐的民族性
在当代中国,音乐的民族性得到 了进一步的强调。音乐家们更加 注重挖掘和表现中国音乐的独特 魅力,创作出了许多具有鲜明民 族特色的作品。例如,《梁祝》 、《二泉映月》等作品,都展现 了中国音乐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 力
PART 1
传统音乐的转型
传统音乐的转型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传统 音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传 统音乐逐渐与世界接轨,开始
向现代化转型
一些音乐家开始借鉴西方音乐 的形式和技巧,将传统音乐与 西方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许
多具有现代感的作品
PART 2
音乐教育的兴起
01
在20世纪初,随 着新文化运动和 五四运动的兴起 ,音乐教育逐渐 受到重视
PART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 近现代音乐呈现出多元 化的发展趋势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 不同风格的的音乐相互 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 的音乐景观
同时,随着国际交流的 增加,中国近现代音乐 也受到了世界各地音乐 的深刻影响,展现出多 元化的特点
PART 6
总结
210524/4/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开始乐队以磅礴的气势刻画出黄河船夫与惊涛骇 浪殊死搏斗的情景。钢琴以急骤的琶音掀起巨浪, 引出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象征着中华民族不 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音乐不断发展,高潮的华彩 乐段描绘急流汹涌澎湃,船工们冲过急流险滩的 情景。 接着,音乐奏出了一段抒情优美的曲调,表现了 人民在斗争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必胜的信心。 在短暂的平静之后,钢琴强烈的刮奏又把 音乐引回到紧张的搏斗中,乐曲随即在船 工前化蝶 坟前化碟首先再现了引子部分的主题。 长笛和竖琴以动人的旋律勾画出仙境般的 美丽景色,接着加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声 部和独奏小提琴先后再现了爱情主题,描 绘了梁祝化碟后翩翩起舞、展翅双飞、永 不分离的动人情景。独奏小提琴在高音区 奏出轻柔美妙的尾声,是对梁祝忠贞爱情 的同情和赞颂。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第四乐章 《保卫黄河》
乐曲开始,由铜管乐器奏出富有战斗性的庄严的引 子,钢琴急速地奏出八度“华彩”乐句,表现了全 国人民积极行动,奔赴抗日战场的热情。
主题以变奏手法由弱渐强,各种乐器前呼后应,时而如游 击健儿灵活机智,时而如战马驰骋硝烟弥漫,音乐不断发 展,战火愈演愈烈,一直推向全曲的最高潮。这时钢琴与 乐队通力奏出第一乐章中段的抒情旋律,引吭高歌、热情 辉煌,犹如革命的航船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与此同时, 长号与大提琴共同奏出“黄河愤”的主题音调,象征 着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展开部---英台抗婚(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展开部 英台抗婚(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英台抗婚
沉重的大锣、大提琴和大管预示着不祥的征兆,铜管奏出了 凶暴的封建势力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表现出英台痛苦不 安的心情。接下来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题,与封建 势力主题交替出现,形成对比的戏剧性冲突。 楼台会以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表现二人相互诉衷肠的情景。 楼台会 如泣如诉,缠绵悱恻的两个旋律时分时合,淋漓尽致的表达 了悲伤怨恨而又难分难舍的心情。 哭灵投坟运用京剧倒板(即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 哭灵投坟 安的鼓声,形象的刻画出英台向苍天哭诉、悲痛欲绝的 情景。在独奏小提琴结束后,锣鼓管弦齐鸣,全曲 达到高潮。这一段不仅是对英台纵身投坟故事情节 的描绘,也是对她坚贞不屈精神的讴歌。
呈示部---草桥结拜 呈示部 草桥结拜
引子在竖琴和弦乐的颤音衬托下,长笛奏出活泼 明快的曲调,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 秀丽的江南景色。接下来双簧管以越剧的过门音 调引出了独奏小提琴极富诗意的爱情主题。随后 大提琴加入,二者相互对答呼应,表现了梁祝草 桥结拜的情景及二人之间真挚纯洁的友情。华彩 乐段之后活泼的回旋曲描写了梁祝同窗三载、共 嬉共读的愉快生活。最后一段慢板表现了十 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长城随想》是二胡作品中题材重大、音乐情 长城随想》
感深邃的一首乐曲,它纵横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奋 斗史,饱含者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神韵。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将二胡这件古老的乐器, 赋予交响乐般的宏伟气魄,表现了这个伟大的主 题。因此这件作品被誉为二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 里程碑是当之无愧的。 《长城随想》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的最完美的 典范之一,在二胡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 全曲分四个乐章。
尾声是急促有力的进行曲,表达了中国人 民势不可挡的气概和不断向前的决心。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二胡协奏曲 《长城随想》
著名作曲家刘文金70年代末与著名二胡家闽惠芬 在访问美国期间,参观了联合国大厦,面对墙上悬 挂着的巨幅壁毯--万里长城,胸中不由得涌现出一 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感到应该创作一首以饱 经沧桑的长城为背景的乐曲来叙述我们民族的兴衰, 将中华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前赴后继的斗 争精神和那种不畏艰险、不畏强暴的坚强性格,用 音乐表现出来。1981年春季就诞生《长城随想》 这首里程碑似的二胡巨作。
2、力度:音乐的强弱程度。 、力度:音乐的强弱程度。
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力度标记:(由强至弱) fff--ff--f--mf--mp--p--pp--ppp 变化力度标记: Cresc 〈 渐强 Dim 〉渐弱 sf 特强 fp 强后即弱 表示个别音的力度记号: > 重音记号 — 保持音记号 顿音记号
音乐欣赏之中国现代音乐
2012-2-19
一、乐理知识(速度、力度) 乐理知识(速度、力度) 1、速度:音乐的快慢程度。 、速度:音乐的快慢程度
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速度标记: Grave 庄板 Largo 广板 Lanto 慢板 Adagio 柔板 Andante 行板 Allegro 快板 Prest 极板 变化速度:rit 渐慢 riten 转慢 accel 渐快 a tempo 原速 tempo rubato 速度自由 19世纪初,梅尔采尔发明了节拍机,后又演 变成节拍器,它的快慢可由40次/分钟调整 到200次/分钟。标记方法为: =60
二、乐曲欣赏
1、《梁祝》标题性小提琴协奏曲 、 梁祝》 陈钢 何占豪作于1959年。
乐曲以我国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选出其中主要情节为乐曲 发展的基本线索。音乐吸取了越剧唱腔为素材,采用交响乐 与中国戏曲音乐结合的表现手法,使整首作品旋律优美动人, 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这是一首借鉴西洋技法进行民族音乐创作的典范之作,被誉 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在小提琴演奏上还运用了民族 器乐的某些技法,使乐曲更具有民族风味。 乐曲分三部分:呈示部 “草桥结拜” 呈示部--“草桥结拜” 呈示部 展开部--“英台抗婚” 再现部--“坟前化蝶” 展开部 “英台抗婚” 再现部 “坟前化蝶
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二乐章《黄河颂》
由大提琴缓慢、庄严地奏出引子,逐渐引入钢琴独奏。这一 乐章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不禁让人想到五千年的古 国文化在这里发源。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象征着觉醒的中 国人民和古老的黄河一样伟大而坚强。同时优美如歌的旋律 歌颂了黄河两岸的美丽及劳动人民的生活。
第三乐章《黄河愤》又叫《黄水谣》 第三乐章《黄河愤》又叫《黄水谣》
2、钢琴协奏曲《黄河》 、钢琴协奏曲《黄河》
《黄河大合唱》1939年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现代著 名诗人光未然联合创作。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30年后,中央交响乐团创作组几位音乐家根据这部 大合唱共同创作了钢琴协奏曲《黄河》。1970年李 德伦指挥中央交响乐团在北京首演,获得巨 大成功。20年来这部气势宏伟、磅礴,充 满民族感情与中国色彩的协奏曲一直受海 内外听众的喜爱。
第一乐章---关山行 第一乐章 关山行
行板乐章由序奏、五个乐段和尾声组成。
第二乐章---烽火操 第二乐章 烽火操
急促地快板,伴奏乐器主要用打击乐和板鼓。
第三乐章---忠魂祭 第三乐章 忠魂祭
柔板散板(全曲最深情的一个乐章,乐曲最高潮)
第四乐章---遥望篇 第四乐章 遥望篇
从行板到小快板最后变为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