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 简介

门口的野蛮人 简介
门口的野蛮人 简介

影片从两个展现Ross Johnson推销能力的两个小片段开始...

RJR 纳贝斯克是个多元经营的公司,其两个最重要的部门是烟草(RJR,雷诺烟草,造骆驼香烟的,部门总裁是ED Horrigan)与食品(Nabisco,造奥利奥的纳贝斯克,部门总裁是Johnny Greeniaus)。Ross Johnson是RJR 纳贝斯克的CEO,拿着高额的薪酬,挥霍无度(所谓经理人道德风险),拥有好几架私人飞机。烟草部门的盈利下降与管理层的铺张导致RJR纳贝斯克股价止步不前(50美元),从而对CEO Ross Johnson产生了极大的压力。Ross将希望寄托在ED Horrigan烟草部门所开发的总理牌无烟香烟上,希望其的推出能改善公司停滞的经营状况。

于此同时,在一次RJR 纳贝斯克组织的高尔夫球会上,Don建议Ross采用LBO 的方法收购公司以提升股价,并暗示此举能赚大钱,推荐著名私募KKR主要合伙人之一Henry Kravis协助进行交易设计。Ross遂与Henry在纽约见面,Henry提出与Ross 合作进行管理层收购的建议,并同意提供资金,而Ross担心的是与Henry合作由于依赖于KKR的杠杆资金会使收购后自己在企业的控制权丧失。

总理牌无烟香烟推出后,调查显示消费者认为其口味像屎气味像屁,使Ross大为恼怒。他无法相信花费三千五百万美元的投资开发的产品如此失败,遂最终决定使用LBO来改善公司经营,并趁机赚一笔。他选择了Shearson Lehman(没错,就是已经倒了的那个,当时CEO为Peter Cohen)做承销商筹资,初定的收购条件是75美元一股,总共需筹资额度为170亿美元,收购后Ross将拥有公司20%的股份且拥有绝对控制权,剩下的股份由Shearson所有。但Shearson之前并没有进行过这么大规模的收购项目,融资渠道也较为狭窄。Ross向董事会提交了提案引起了震动,董事会主席Charlie Jim随即将消息透露给媒体引起轩然大波,被认为是史上最大的一次LBO。KKR 的Henry得到了Ross与Shearson合作进行LBO的消息,认为自己的idea被Ross 剽窃了,并认为75美元一股的价格实在太低,遂决定参与此次LBO。起先,他准备与Peter Cohen合作共同收购RJR纳贝斯克,提出的条件是KKR得到纳贝斯克而Shearson得到RJR,并支付Shearson1.25亿美元作为前期服务费。在Peter Cohen 拒绝的条件下,Henry提出90美元一股的收购价格,总共收购价格为200亿美元,决定向公司董事会进行单独的要约收购。

消息一出,市场动荡,RJR纳贝斯克股价狂涨。在一次RJR纳贝斯克组织的社交聚会上,华尔街投行及私募倾巢出动,包括Forstmann Little, First Boston, Drexel Burham都准备在这次LBO中分一杯羹。Ross希望与Henry 和解,邀其与其他投行代表第二天在公司进行商讨。

第二天,Ross邀请Shearson与KKR进行商讨,希望两大机构对此次收购的筹资共同进行承销,以防止竞价无限进行下去。但KKR不希望Shearson进行筹资所需要的债券销售,而希望通过Drexel Burham进行债券融资,原因正在于Drexel Burham 有当时的垃圾债券大王Milken,能使KKR筹集到巨额资金。而另Ross无法接受的是,KKR接手后要在并购完成之后对公司进行开支缩减,变卖Ross的私人飞机等一切高管在职超额福利。谈判随即宣告破裂。

Henry苦于高管人员对KKR的抵制,无法得到RJR纳贝斯克的充分财务状况与盈

利信息,从而无法进行合理的出价。此时KKR的另一个合伙人George告诉他在RJR 纳贝斯克找到了一个“深喉”,也就是食品部总裁Johnny Greeniaus。Johnny早就对Ross 的挥霍无度表示不满,希望在LBO后公司能缩减开支合理经营以得到健康发展。Johnny Greeniaus同意给KKR提供尽可能一切都信息,并把Shearson-Ross并购计划中对Ross的“金降落伞”条件透露给了公众,引起了公司内部对Ross的不满。

最终竞价日到了,总共有三个竞价者:Shearson-100美元一股,KKR-94美元一股,First Boston-105到118一股。但First Boston的提案是基于众多的避税措施,它需要而外一周的时间进行可行性研究。董事会决定再等一星期。

Henry决定在最终日期到达前放低姿态,向公众表现出准备放弃的态势。Peter Cohen认为这是Henry的计谋,继续进行加价。一个星期以后,First Boston无法实现它的提案而自动出局,此时KKR的出价109美元一股,Shearson出价为101美元一股。董事会需要1小时讨论,并向Ross最后征求了意见,暗示KKR出价高于Shearson。Ross随即将最终价格定在了112美元一股。但最终的结局是,KKR取得了投标胜利,董事会给出的原因是:因为KKR的提案中Ross将被解雇,公司开支将被削减,并不出售任何公司分部门。

最后的结局是:Ross得到了2300万退休金,并不得不作公共客机回家。Johnny Greeniaus在收购后将纳贝斯克的前六个月盈利提高了百分之五十。RJR取消了总理牌香烟的生产线。Peter Cohen从Shearson辞职。当然,最大的赢家是公司的股东——手中股权价值在这次并购中增值了一倍。

门口的野蛮人20140501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 这是两名《华尔街日报》财经记者的一本纪实性著作,详细描写了KKR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这一场交易对价高达250亿美元的杠杆并购的整个历程。 但如果仅仅复述这场并购,这本书远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说实话,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十几年前刘心武的《钟鼓楼》,后者虽然仅仅讲了一个时间跨度不超过24小时的故事,却展现了错综复杂的背景;和《钟鼓楼》一样,《门口的野蛮人》虽然标题中只涉及这场历时6周的收购大战,却全方位展现了美国整个80年代的多家如雷贯耳的大公司、大投行、大基金和大银行以及这些 机构的掌门人的整体风貌。财经记者做到这个份儿上,算是可以改行了吧。 一、杠杆并购和收购各方 1、什么是杠杆并购 百度百科说,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是指收购方利用收购目标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进行融资,用融来的钱收购目标公司。交易过程中,收购方的自有现金开支降低到最小程度,其他的钱来自商业银行的过桥贷款、投行发售垃圾债券的资金,当然也包括一些有价证券。这样做的本质就是借债买股权,或者说空手套白狼。事实上,这场价值250亿美元的并购,KKR的自有资金只有不到20亿美元,其他的资金都来自融资。一般来说,杠杆收购的资金来源,60%来自银行贷款,30%来自垃圾债券,10%才是自有资金。 并购完成后,要用目标公司产生的利润和现金流,甚至将目标公司分拆出售来偿还债务。 2、此次并购的背景 在金融学教科书中,都说金融市场的一大作用就是发现价格。但是,在1987年,位列世界500强、拥有骆驼香烟、奥利奥饼干、ESPN、肯德基等众多知名品牌和企业股权的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由于被视作一家烟草企业,每股价格只有45美元,2.3亿股的总市值只有100亿美元出头,而这家企业每年仅烟草板块就能带来12亿美元的利润,就这还是在以约翰逊为首的管理团队大肆挥霍的前提下做到的。 很明显,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价值被低估了,这就有被并购的潜在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约翰逊想尽了一切办法提升股价,但无济于事。最终,在律师、投行等的撩拨下,他的欲望被彻底点燃,准备实施管理层收购。 3、并购的各利益方

商业人士必看二十部电影

在复杂的商业社会,你想创业,不懂经济、不懂商业、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边沿,你只有勇气、只有梦想、只有天真,那么也就只有一场空。这20部电影都是商学院学生在学习商科时被要求必须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学院一直首推的《华尔街》,还有沃顿商学院排第一位的《颠倒乾坤》,斯坦福要求商科学生必看的《锅炉房》。看完之后,你会对商业运行的本质和规则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你的职场生涯亦会有不小的帮助。 1.《华尔街》(Wall Street)(1987) 内部交易是违法的,不违法怎么能够发财,关键看如何违法的同时可以掩盖。不看这个影片怎么能够随便进入股市? 2.《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 当房地产进入萧条的时候,美国房屋中介的销售顾问都在忙什么?看他们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门到门地将房地产销售出去,如何在萧条期包装房地产,如何瞄准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

3.《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1983) 经济是交易行为的代名词。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学会评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视交易对方内心的秘密。交易中学到的核心法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适用。

4.《锅炉房》(Boiler Room)(2000) 难以想象的是违法交易几乎与证券市场形影不离。一个19岁的年轻人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财富的操纵过程,让谁富有,那不过是一个随机的选择。

5.《硅谷传奇》(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1999) 比尔;盖茨与斯蒂夫乔布斯几乎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观点都是对立的,他们只有在一个事情上是共同的,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封杀这个影片。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孵化的?不到25岁的年轻人利用了什么样的市场规则,又是如何让市场规则、让客户、让竞争对手形成一个共同体的?层出不穷的阴谋笼罩在硅谷的上空。

经济类专业学生必看的20部电影

经济类专业学生必看的20部电影 [导读]这20部电影可以学到的商业社会必须的经济常识,以及每天都发生着的经济欺诈。这20部电影都是英语国家孩子在学习商业知识方面必须看的影片。 在复杂的商业社会,你想创业,不懂经济,不懂商业,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边沿,你只有勇气,只有梦想,只有天真,只有一场空。 这20部电影可以学到的商业社会必须的经济常识,以及每天都发生着的经济欺诈。这20部电影都是英语(论坛)国家孩子在学习商业知识方面必须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学院一直排第一位的Wall Street,还有沃顿商学院排第一位的Trading Place,以及斯坦福要求商科学生必须看的Boiler Room。 1. Wall Street(华尔街)(1987) 内部交易是违法的,不违法怎么能够发财。关键看如何违法同时可以掩盖。不看这个影片怎么能够随便进入股市。 2. Glengarry Glenn Ross(拜金一族)(1992) 当房地产进入萧条的时候,美国的房屋中介的销售顾问都在忙什么?他们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门到门地将房地产销售出去。如何在萧条期包装房地产,如何瞄准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如何对准投资需求?看了才知道,如今的美国房地产萧条肯定不会是问题。 3. Trading Places(颠倒乾坤)(1983) 经济是交易行为的代名词。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学会评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视交易对方内心的秘密。交易中学到三个核心法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如何地方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适用的本质法则。 4. Boiler Room(锅炉房)(2000) 难以想像的是违法交易几乎与证券市场形影不离。一个19岁的年轻人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财富的操纵过程,让谁富有,那不过是一个随机的选择。 5. 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硅谷传奇)(1999) 比尔·盖茨与斯蒂夫·乔布斯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观点都是对立的。他们只有在一个事情上是绝对共同的,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封杀这个影片。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孵化的,是怎么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不到25岁的年轻人利用了什么样的市场规则,又是如何让市场规则,让客户,让竞争对手形成一个共同体的。阴谋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的点子笼罩在硅谷的上空。 6. The Coca-Cola Kid(可口可乐小子)(1985)

全球著名私人股权基金及投资案例

第六章全球著名私人股权基金及投资案例 第一节国际著名私人股权基金及投资案例 当前国际上的私人股权投资机构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著名投资银行或国际机构下属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如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Co.)、花旗集团(Citigroup)、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的下属私人股权投资机构等;另一类则是专业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如凯雷集团(The Carlyle Group)、淡马锡(Temasek)、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等。以下将选取几个知名机构进行扼要介绍。 一、隶属于投资银行和国际机构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 CCMP亚洲投资基金(CCMP Capital Asia)创建于1999年,公司前身是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J.P. Morgan Partners Asia),即摩根大通集团的私人股权投资部门。2005年,该基金从摩根大通集团中独立出来,并更名为CCMP亚洲投资基金。CCMP亚洲投资基金主要在五大区域进行投资:大中华地区、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投资对象多为大中型消费行业、工业品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中的扩张型企业,同时也投资于并购市场。该基金的投资战略是选择能产生良好现金流的业务模式、具有较高进入门槛或能够提供差异化技术或产品的领先企业,通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来创造企业价值并获得投资回报。目前,其管理的基金规模已达27亿美元,主要投资人包括摩根大通集团旗下的全球基金、美欧著名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亚洲富有家族的资金等。CCMP已完成的投资涉及汽车、科技、环保、消费品、零售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投资的企业包括:海太糖果公司(韩国)、空调国际(澳大利亚)、新西兰黄页公司、Vertaine控股有限公司(印度尼西亚)、Sensatan科技、武汉凯迪电力环保公司(中国)等。 摩根士丹利私人股权亚洲基金(Morgan Stanley Private Equity Asia L.P.Fund)成立于2007年5月,是由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募集的专门针对亚太地区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隶属于摩根士丹利机构证券业务的直接投资部。其投资者包括全球各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包括摩根士丹利本身)以及拥有卓越财富的个人投资者,基金总额达5.15亿美元。自1993年起,摩根士丹利的直接投资部门就在亚洲地区积极从事私募股权的投资业务,是业内成功的直接投资机构之一,其投资的企业有:eAccess(日本)、HTL International(新加坡)、Landmark ITMC(韩国)、蒙牛乳业(中国)、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中国)等。其中,Morgan Stanley Private Equity Asia对蒙牛乳业和安徽海螺的投资是摩根士丹利在大中华地区进行的两宗大型投资案,一度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对蒙牛乳业的投资将在下一节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在此只对安徽海螺投资案略加介绍。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内地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也排名前列。2005年12月28日,由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资部牵头的,包括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在内的投资团体,购买了海螺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4.3%的股权。摩根士丹利和国际金融公司两家财团共投资近2亿美元,受让安徽海螺18000万股非流通股份,分别获得10.51%和3.82%的股权。其中摩根士丹利付出转让价款总额为8.976亿元人民币,是摩根士丹利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摩根士丹利继2005年10月联合鼎晖投资(CDH Investment)共同投资中国第二大水泥企业——山东山水集团后第二次进军中国水泥行业。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读了《门口的野蛮人》之后,我不得不佩服布赖恩·伯勒的智商和对金融杠杆收购运用的炉火纯青的程度。本书对RJR纳贝斯克公司收购的描述,鲜血淋漓的向我们展现了华尔街公司斗争中的腥风血雨及其残酷程度,实在是非常精彩! 在讲述我对本书的读后感之前,我想先阐述一下杠杆收购的含义。杠杆收购指的是收购者用自己少部分本金作为基础,之后,向投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集资。筹集的资金数量很大而且能够满足收购活动的需求。收购会产生高负债比例,不过,收购者可不会这么傻,因为他们获得的公司的收入足够支付负债。在这种情况下,收购者以小博大,得到了高额利润。我们可以看到,杠杆收购的程序:集资、购入、拆卖、重组、上市,即杠杆三部曲! 而《门口的野蛮人》中,约翰逊、克拉维斯、所罗门兄弟、高盛、美林等这些华尔街著名的商业银行和投行以及运作垃圾债券的高手,头脑灵活,熟悉市场,善于运用别人的钱,在作出精确的计算后,通过杠杆收购,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一场充满了贪婪、欺骗、自私的杠杆收购。书中描述的野蛮人,也就是华尔街玩家,他们并不考虑公司的的死活,不考虑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不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仅仅追求快速增值。因贪婪而不遵守游戏规则,因贪婪去欺骗,因贪婪选择妥协,这些把人类贪婪这个丑恶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公司为什幺选择杠杆收购呢?原因如下,纳贝斯克公司近期的股价一直在40到50美元之间徘徊,这和历史上最高的股价70多美元相比较,管理层会觉得股价低迷。于是管理层想提高股价。显然,管理层是最了解公司实际状况的,当华尔街银行要为公司提供资金时,必须了解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以便作出正确的估价,不会变成亏本的生意。这时候,管理层和银行就有了微妙的联系和捆绑利益。一方面,投行给管理层丰厚的利益,一方面,投行获取最真实的信息。而管理层认为自己的利益越高越好,并不会关心股东的利益,尤其是遇上约翰逊这种贪婪的管理层,公司未来的发展实在堪忧。 虽然这本书以叙事为主,”情”方面的叙述少之又少,但是,我们还是看出华尔街斗争中小细节透露出来的人性的扭曲和可悲。比如,鲁滨逊的妻子琳达是通过欺骗的方式才当上了秘书;克拉维斯和他的夫人总是装出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实际内心却令人憎恶。人与人之间没有爱情,友情,竞争永远排在第一位。这让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华尔街一个成功、帅气、迷人、多金的投行家,表面看上去光鲜无比,私下里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不被挤下去,让自己的妻子去做权色交易,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 非常棒的一本书,但是希望生活中还是少些尔虞我诈,虽然身处在华尔街激烈的竞争中会觉得很刺激很有趣,但是不可否认,大家都失去了自己本来的面目,失去了快乐,甚至失去了全部。倒不如学学巴菲特,生活或许会更美好!

商务与经济统计精要版答案

商务与经济统计精要版答案 【篇一:经管类书单推荐】 与管理学院 2016.10.17 管理类推荐读物 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1)管理学 邢以群,《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周三多,《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管理信息系统 kenneth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1461635.html,udon/ jane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1461635.html,udon ,《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企业的组织与技术》(第六版,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小威廉d.佩勒尔特 e.杰罗姆.麦卡锡,《市场营销学基础》:全球管理(英文版.第12版)--国际通用mba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郭毅等,《市场营销学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malhotra,n.k.著,《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战略管理 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 斯蒂文斯(英),《战略性思维》,机械工业出版社 arthur a. thompson, jr. and a. j. strickland Ⅲ.crafting implementing strategy. 6th ed. richard d. irwin, inc., 1995中文版《战略管理学:概念与案例(英文版.第十版)-- 国际通用mba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david besanko, david dranove, mark shanley. the economics of strategy. john wiley sons, inc., 1996alan j. rowe; et al.. strategic management: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4th ed.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4 5)组织行为学 卢盛忠等,《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英文版《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清华大学出版社约翰.m.伊万切维奇,《人力资源管理(英文版.原书第8版)-- 国际通用mba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企业如何能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做强做大

企业如何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做强做大 “资产经营是爬楼梯,资本运作是坐电梯”;“资产经营是做加法,资本运作是做乘法”,企业要迅速做大做强,必须要获得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核心要素,如何快速获取这些核心要素呢?资本运作是获取这些核心要素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说资本运作是企业迅速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本课程对资本运作总体介绍、资本运作模式及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企业内部重组、企业并购、企业股权融资、新三板挂牌与运作及企业境内上市、企业境外上市6种常用的资本运作方式,帮助企业决策者和操作人员正确决策和操盘。 第一单元资本运作概述 企业做强做大应突破的瓶颈 突破瓶颈的方法 什么是资本运作 资本运营与资产运营的关系 资本运作模式 【案例分析】优酷并购土豆 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 【案例分析】海尔集团的发展之路 第二单元企业内部重组 【案例导入】经典案例 什么是企业内部重组 企业内部重组的方式 企业内部重组的支付方式 企业内部重组流程 企业内部重组成本 企业内部重组涉税分析 “零税负”重组方法 “零税负”重组方案的设计 “零税负”重组方案的实施 【案例分析】某集团企业的“零税负”上市重组 第三单元企业并购 并购概述

并购的类型 协同效应 并购动机分析 并购流程 并购8大步骤 如何制定并购战略 如何制定并购目标 如何搜寻并购目标 如何进行调查评价 如何设计交易结构 如何谈判签约 【案例分析】万达并购AMC 交易结构 设计交易结构的原则 电话:010—599002472 010--599004371 8种主要交易结构模式的比较 【案例分析】门口的野蛮人—KKR杠杆收购RJR 【案例分析】用友软件(600588)收购英孚思为【案例分析】百圆裤业(002640)收购环球易购【案例分析】中海油收购尼克森 企业价值评估 估值定义 估值依据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如何选用 估值确定 【案例分析】万达商业地产香港IPO的估值【案例分析】阿里巴巴美国IPO的估值 【学员讨论】爱使股份41倍溢价收购游久时代并购成本

门口的野蛮人读书笔记

《门口的野蛮人》读书笔记 《门口的野蛮人》就像一部纪录片,记录了1988年KKR公司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来龙去脉,在这场充满着腥风血雨的收购案中,作者Bryan Burrough与John Helyar 以细腻的故事展现了这场史上最强悍的收购案的细节,作为一个对收购过程知之甚少的初学者,我了解了收购的过程,各方的勾心斗角将资本运作的各种渠道展现在我们眼前。 本书几乎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来介绍主人公的发家史,尤其着重对罗斯·约翰逊的介绍,他从一个加拿大通用电气的会计变成RJR Nabisco 的首席执行官,我认为他的人际关系网为他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的性格让他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成为一个领导者而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在本书的描述中,一些单纯的管理者虽然严格地遵循着自己的管理理念,但却被罗斯的领导艺术打败。约翰逊在管理中的激励不是单一的,对于不同的人他投其所好,在纳贝斯克—标牌公司与雷诺兹烟草公司联姻之后,约翰逊近乎于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氛围开始与雷诺兹烟草公司的氛围格格不入,但约翰逊保持着与董事会的良好关系,并找准时机成为公司的一把手。约翰逊的用人策略不仅帮他消除了对手,更使他有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团队,在接下来的收购案中这个团队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但是约翰逊对于个人奢侈生活的追求是不可忽视的,拥有六架飞机,在多个度假胜地拥有高尔夫球场,这些不仅仅是他将公司收入作为自己享受的资金来源,更是后来“野蛮人”对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开展收购的原因之一,显然,这家公

司可削减的成本很多。 毫无疑问作为上市公司,雷诺兹—纳贝斯克能够筹得更多资金,但是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不得不关系估计,公司的价值在于为股东创造财富。在公司陷入烟草股低迷的漩涡,而新研发的“总理”牌香烟前景堪忧无法拯救股价时,公司面临着被恶意收购的风险,一向远离负债约翰逊不得不采取措施,而且获得公司股权或者期权后,可以产生巨额的财富。杠杆收购是投资公司将目标收购公司作为抵押获得大量资金将公司私有,再通过经营使EBIT增加,通过财务杠杆增加投资收益。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拥有巨大而稳定的现金流,因此,通过杠杆收购,公司的境况将会得到改善。约翰逊找到了合作伙伴协利,协利拥有大量资金却在并购业务中鲜有成效,这将是它进入商业信贷业务中的绝佳机会。约翰逊掌握着董事会,协利根据公司的数据及过往的股价定价为每股75美元,然而这却是一个过低的价格,一旦消息流出,将会有更多投资公司盯紧这块肥肉。KKR公司就是这群“野蛮人”中的强手,在最先向约翰逊提出杠杆收购被拒绝之后,克拉维斯没有想到约翰逊的杠杆收购团队中没有KKR 的名字,KKR决定与协利在同一平台上对决。在本书后半部的描述中,扣人心弦的收购竞赛,华尔街所罗门兄弟、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不考虑公司长远的前途,而只是争论应得的手续费、咨询服务费等运作模式可见一斑。公司的管理层是为股东谋利的,而虎视眈眈的收购者只是将收购的公司看做金钱的来源,巴菲特认为不要从收购者手中购买公司,因为收购方并不以公司经营为目的,大量的裁员,卖出公司的业务使公司看似处于

成功人士必看的20部经典电影大片(以电影的形式提高你的 理财 管理 情商)

看完这20部电影,你可以去全球任何一家公司做董... 分享 陈海燕11:58分享 在复杂的商业社会,你想创业,不懂经济、不懂商业、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边沿,你只有勇气、只有梦想、只有天真,那么也就只有一场空。这20部电影都是商学院学生在学习商科时被要求必须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学院一直首推的《华尔街》,还有沃顿商学院排第一位的《颠倒乾坤》,斯坦福要求商科学生必看的《锅炉房》。看完之后,你会对商业运行的本质和规则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你的职场生涯亦会有不小的帮助。 1.《华尔街》(Wall Street)(1987) 内部交易是违法的,不违法怎么能够发财,关键看如何违法的同时可以掩盖。不看这个影片怎么能够随便进入股市? 2.《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

当房地产进入萧条的时候,美国房屋中介的销售顾问都在忙什么?看他们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门到门地将房地产销售出去,如何在萧条期包装房地产,如何瞄准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 3.《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1983)

经济是交易行为的代名词。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学会评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视交易对方内心的秘密。交易中学到的核心法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适用。 4.《锅炉房》(Boiler Room)(2000)

难以想象的是违法交易几乎与证券市场形影不离。一个19岁的年轻人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财富的操纵过程,让谁富有,那不过是一个随机的选择。 5.《硅谷传奇》(Pirates of Silicon V alley)(1999)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报告三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门口的野蛮人》作为一部金融纪实小说著作,以RJR纳贝斯克公司总裁约翰逊命运轨迹为主线,详细描述了RJR纳贝斯克公司成型、壮大、最终走向刚刚收购,以及由此在华尔街掀起一阵阵竞标狂潮和混乱的过程。它是华尔街并购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它为门外汉揭开了投资银行神秘的面纱,无论是从业务操作等专业角度还是从中折射的并购业人情世故,都让读者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刻的了解。 事实上,这本书只是在讲一件事:美国RJR纳贝斯克公司收购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华尔街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萧条,股市萎靡不振,于是众多投资机构把目光投向了企业收购。而由于股价的持续走低,很多上市公司的市场估值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这就使得收购有利可图。然而资本永远追逐利润最大化,众多投资机构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进一步发明了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LBO)。说通俗点,就是收购者通过债券、抵押等形式向银行借钱进行收购,成功后再通过出售公司资产等方式偿还债务,以小搏大,有点类似贷款买房。这样仅用很少的一部分自有资金就可以撬动一个庞大的公司。这样做唯一的缺点就是把一个现金流良好的公司变成了负债累累的公司。 在书中的并购案中,收购方不是同RJR纳贝斯克处在同一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实业公司,而是华尔街著名的商人银行和投资银行及运作垃圾债券的高手——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希尔森-莱曼公司,所罗门兄弟,高盛,美林,德雷克赛尔,福斯特曼-利特尔,摩根斯坦利。作为这种非实业类型的公司,它们收购RJR当然不是为了扩张自己的业务,而是为了天价的并购费或咨询费,以及诸如销售垃圾债券的筹资过程中利息带来的负税效应或者对公司的控制。另一方面,RJR作为全美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规模之大,市场占有率之高,发展前景毋庸置疑,这样重量级的作品引得参与并购各方趋之若鹜,谁都想分一杯羹。当时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估值低于实际价值的公司,公司的管理层也厌倦了对于股价无休止的关注,于是在协利证券公司的怂恿下决定进行杠杆收购。他们利用公司股东对于股价的无知,希望以高于股价10美元的价格进行杠杆收购。然而他们的胃口太大了,这样的美差惊动了华尔街几乎所有的投资公司,几乎所有人都想掺一脚进来。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些投行。慢慢地股东也觉察到了管理层的阴谋,决定进行公开投标。于是管理层、KKR公司以及第一波士顿公司开始了对于这个公司的最后竞逐。 在这个故事里我想我主要理解了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于创造力的认识。创造力的作用在这个故事里体现得淋漓精致,如果没有杠杆收购这个金融创造,也就不会有这么高的利润率,那就不会发生全华尔街集体出动的参与一场收购的盛景。同时我也更明白创造其实并不仅仅是发明,更多的是建立在现有结构上的改进。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中国在经济上其实并不缺乏创造力,类似于杠杆收购,我们的企业利用制度的漏洞发明了很多新“技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创新的前提是有所得,而国内科技发明太少也是因为这个社会不是开放社会,创新得不到认可。 其次是对于人性的认识。本来KKR公司是可以和管理层达成协议不需要进行竞价收购的,毕竟这样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然而公司总裁出于自己的私利提出

“对赌协议”——八大失败经典案例解析

“对赌协议”——八大失败经典案例解析 民营企业是否应该引入风投?引进风投究竟是“引狼入室”还是找到了好帮手?风投是否应该投资企业?投资企业究竟是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还是作了“接盘侠”?企业与风投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与风险,永远都不会消亡;企业在实体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市场风险与未知因素,也不会因一纸“对赌”协议而化解。本文通过对企业风投融资“对赌”失败的案例分析,揭示包括法律风险在内的融资对赌风险,以飨读者。 一、陈晓与摩根士丹利及鼎辉对赌输掉永乐电器 2004 年家电连锁市场“市场份额第一位、盈利能力第二位”的竞争格局下,跑马圈地的能力取决于各自的财力。相比而言,国美与苏宁先后在港股及A 股实现上市,打通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因而有力支持了各自的市场扩张。 而未实现上市的永乐电器在资金供给上则困难多了,为了配合自己的市场扩张,陈晓转而开始寻求私募股权基金(PE )的支持。经过大半年的洽谈,永乐电器最终于2005 年1 月获得摩根士丹利及鼎晖的5000 万美元联合投资。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资4300 万美元,占股23.53% ;鼎晖投资700 万美元,占股3.83% 。 正是这次融资,让陈晓与包括摩根士丹利及鼎晖在内的资本方签下了一纸“对赌协议”,规定了永乐电器2007 年净利润的实现目标,陈晓方面则需要根据实现情况向资本方出让股权或者获得股权。 陈晓要想在这场赌局中不赔股权,意味着他2007 年至少要完成6.75 亿元的净利润指标。问题是,摩根士丹利设立的利润指标是否合理?永乐电器2002 年至2004 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820 万元、1.48 亿元和2.12 亿元,显然这个盈利水平与6.75 亿元的目标还差得太远。而摩根士丹利的理由是,永乐电器过去几年的净利润增长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速度,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2007 年实现6.75 亿元的目标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获得融资之后的陈晓,明显加快了在全国扩张的步伐。一方面强势扩张自营连锁店,另一方面大肆收购同行。2005 年5 月至7 月之间,永乐迅速收购了河南通利、厦门灿坤、厦门思文等地域性家电连锁品牌。 2005 年10 月14 日,永乐电器登陆香港联交所完成IPO ,融资超过10 亿港元。 但是,在企业上市的表面光鲜背后,陈晓开始明显感觉到经营寒流的到来,其跨地域扩张的困局开始初现端倪。上市一个月之后,永乐电器无奈对外承认“外地发展不顺”的事实。

门口的野蛮人

《门口的野蛮人》读书报告 《门口的野蛮人》作为一部金融纪实小说著作,以RJR纳贝斯克公司总裁约翰逊命运轨迹为主线,详细描述了RJR纳贝斯克公司成型、壮大、最终走向刚刚收购,以及由此在华尔街掀起一阵阵竞标狂潮和混乱的过程。它既是一部公司史,又是华尔街并购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而引人入胜,特别是在几家投行拉开架势从对峙到商谈合作再到合作破裂全面开展最后尘埃落定谜底揭开。这其中,作者对杠杆收购的各个细节及参与竞标各方斗智斗勇进行了详实的描写。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对杠杆收购的机制、原理和过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对华尔街投资银行及投资银行家的处事方式和原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为杠杆收购,是指由几家或几家公司用较小规模的现金,其余部分依靠金融信贷比如发行垃圾债券或搭桥贷款来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收购完成之后,新公司可以通过剥离不良资产,缩减开始等方式来偿还巨额债务。这里有一个前提,目标公司应该是未来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一定市场认可度的公司。否则缺乏盈利能力会使收购方陷入债务危机甚至入不敷出。在书中的并购案中,收购方不是同RJR纳贝斯克处在同一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实业公司,而是华尔街著名的商人银行和投资银行及运作垃圾债券的高手——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希尔森-莱曼公司,所罗门兄弟,高盛,美林,德雷克赛尔,福斯特曼-利特尔,摩根斯坦利。作为这种非实业类型的公司,它们收购RJR当然不是为了扩张自己的业务,而是为了天价的并购费或咨询费,以及诸如销售垃圾债券的筹资过程中利息带来的负税效应或者对公司的控制。另一方面,RJR作为全美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规模之大,市场占有率之高,发展前景毋庸置疑,这样重量级的作品引得参与并购各方趋之若鹜,谁都想分一杯羹。 事实上,约翰逊中意的是管理层收购(MBO),他和希尔森公司成为合作伙伴也是为了完成这个项目。一开始管理层给希尔森公司的报价是75美元一股,这个价明显低估了股票价值——这正是作为总裁的约翰逊想要的。每股股价越低,管理层也就是约翰逊自己控制的那个集团要收购某一比例的公司所有权出的资金越少。这种公司所有权的变更不符合公司股东原有股东利益,因为他们以低价出售了股票并永远失去了对这家工业巨人的控制,实质上约翰逊是在掠夺公司。当然,对于管理层及其合作的希尔森公司,这无疑是个天大的馅饼。而后来主要的竞标对手KKR一开始就出价90美元一股,并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这属于普通的杠杆收购,作为管理层的约翰逊便无法从中获取巨额收益。 读完本书,我的总体感觉是只有“事”,没有“情”。“事”自然不必说,本书从头到尾都是事情的纠结、解决,矛盾的冲突、化解。而“情”只有寥寥几笔,但读者却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书中写到克拉维斯和他的时装设计师夫人勒姆,“力图使自己成为晚会迷人的舞伴”,“总是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写到美国运通吉姆.鲁宾逊的妻子琳达.鲁宾逊,“以欺骗的的手段当上了秘书”。在作者的笔下,华尔街金融大佬的婚姻没有爱情,只有互相利用和令人眩晕的社交、奢侈生活和装腔作势。在友情方面,作者少有的直接评价过这些巨头的交往态度:“他们的前辈和公司客户多年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已经荡然不存,取而代之的是血淋淋的冷酷无情的竞争。这些无情的银行家们……不在乎谁兼并谁,只要有兼并就会有利润。如果说华尔街的兼并咨询师不停改变自己的信仰是不正确的话,那么正确的说法是他们根本没有信仰,除了忠实他们的公司就是他们自己。……他们总是把竞争对手方放在第一位,而把朋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3000字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3000字 本年度第一本书《门口的野蛮人》,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读完,按照当初给自己的要求,每读一本书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 这本书是被划分为经济类的书籍,我了解到这本书也是在一些给投资者推荐的书单上,《门口的野蛮人》给我们详细的铺陈了80年代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被收购的对象是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收购的对象则几乎涉及了当时华尔街上所有知名的金融大鳄。 为什么这场收购能吸引这么多的金融大鳄争相抢夺?因为这次收购的规模达到了250亿美元之多,其规模和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收购绝对是华尔街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次收购。它带给收购者的,不单单是巨大的利润,更是在杠杆收购行业的口碑和地位。其中不乏有一些竞逐者,他们的加入不主要是为了利润,而是意图通过这场收购,从而奠定他们在杠杆收购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本书的叙述完全是历史书式的,前半部分别介绍了本次收购中收购各方关键人物的发展成长史。所有的人物,他们的事业,他们的前半生一步步走来,中间经历的种种各种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驾驭的。

本书的主角——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是被收购的目标。收购各方分别是:以公司总裁罗斯约翰逊为首的管理层团队,和他们这次收购的主要代理机构——协利证券公司,主要人物有协利证券母公司——美国运通公司董事会主席吉姆罗宾逊、协利公司董事会主席彼得科恩,主要的资本支持者是所罗门银行,主要人物是董事会主席约翰古弗兰,他们聘用的公关公司是吉姆罗宾逊的妻子琳达罗宾逊的公司,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琳达罗宾逊为约翰逊和克拉维斯牵线搭桥,所做的工作几乎差点促成了两方的合作,也足见琳达罗宾逊的公关撮合能力。 另外一方是KKR团队,也是本次收购的最终胜利者,主要人物是克拉维斯,是一个果决冷毅的领导者,KKR也是最为专业的杠杆收购公司,在规模和专业性上是其它的竞争者无法企及的。他们雇佣德崇证券公司主要为他们负责垃圾债券的发行。 在资本方面,KKR本身就有巨大的资本实力,所以他们不像协利,需要找一家或几家大的银行提供资金支持,KKR只会和几家银行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他们甚至有实力和其中一些银行签订排他的合作协议。 而协利方面则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克拉维斯一开始怀疑协利会和合作的银行签订排他协议和阻止银行和其他竞争中合作,但是他猜错了。协利公司可能是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去这么去做,也可能协利本身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从宝万之争看《门口的野蛮人》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第一次听说《门口的野蛮人》这本书,是因为关注宝能收购万科事件而起。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书中的收购很多细节与宝万事件有些惊人的相似。虽然二者在收购的出发点上存在是不同的,宝能对万科的控制性收购是带有强烈敌意的;而KKR发起的收购行为,是雷诺兹.纳贝斯克管理层主动要求的。但相似点都是外界资本对运营良好的优质企业管理权发动的争夺。 约翰逊作为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不愿意只是替别人打工,所以引入了外来资本对其管理的公司进行收购,希望能从中谋取利益。外来资本希望通过收购公司,进而出售重组来盈利。公司董事也希望收购提升股价,获得收益。相关的银行、律所则希望靠给重组提供融资和法律服务赚钱。唯一受损失的只有原来公司的员工,因为一旦公司被收购重组,各项业务必然会被调整甚至受到冲击,他们很可能要进行改变或者被裁员。这些外来资本强悍的做事方式,被原本公司的员工所不欢迎。遗憾的是拥有权力的人,是这些“门口的野蛮人”。 一场收购成功运作下来,外来资本剔除其收购各环节中所付出的成本(包括其在股东、董事、管理层、银行及律所等等各方面资金消耗),仍能盈利的基础是建立在所付出的代价低于原有公司的价值,或是觉得能够靠自己重组出售拉升原公司的“卖价”,从而赚更多的钱。不论宝万之争,还是KKR收购雷诺兹. 纳贝斯克,本质上都是外来资本希望收购优质企业,然后靠重组出售公司获取盈利。相关的公司管理层、股东、董事、银行及律所都能从这场资本运作的“狂欢中”分一杯羹。只有公司内部的员工和社会对收购是不欢迎的。 外来资本本质上的目的只是做“买卖”,那些买进来的公司对于外来资本只不过是一个谋利的工具。多数情况下,外来资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公司买进来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分拆出售变现,并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更好地、更长远地经营公司。这样的收购,往往会因为外来资本不够熟悉公司管理运营而导致公司后期经营不善,甚至会出现直接把原来的公司拆解,最终导致原来的公司变差,优秀品牌消解。 资本运作的力量是很庞大的。KKR靠很少的现金,加上大量的债券、贷款,

这20部电影,有助于在商场上打拼的你

这20部电影,有助于在商场上打拼的你 在复杂的商业社会,你想创业,不懂经济、不懂商业、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边沿,你只有勇气、只有梦想、只有天真,那么也就只有一场空。这20部电影都是商学院学生在学习商科时被要求必须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学院一直首推的《华尔街》,还有沃顿商学院排第一位的《颠倒乾坤》,斯坦福要求商科学生必看的《锅炉房》。看完之后,你会对商业运行的本质和规则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你的职场生涯亦会有不小的帮助。 1.《华尔街》(Wall Street)(1987) 内部交易是违法的,不违法怎么能够发财,关键看如何违法的同时可以掩盖。不看这个影片怎么能够随便进入股市?

2.《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 当房地产进入萧条的时候,美国房屋中介的销售顾问都在忙什么?看他们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门到门地将房地产销售出去,如何在萧条期包装房地产,如何瞄准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 3.《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1983)

经济是交易行为的代名词。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学会评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视交易对方内心的秘密。交易中学到的核心法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适用。 4.《锅炉房》(Boiler Room)(2000)

难以想象的是违法交易几乎与证券市场形影不离。一个19岁的年轻人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财富的操纵过程,让谁富有,那不过是一个随机的选择。 5.《硅谷传奇》(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1999)

比尔?盖茨与斯蒂夫?乔布斯几乎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观点都是对立的,他们只有在一个事情上是共同的,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封杀这个影片。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孵化的?不到25岁的年轻人利用了什么样的市场规则,又是如何让市场规则、让客户、让竞争对手形成一个共同体的?层出不穷的阴谋笼罩在硅谷的上空。 6.《可口可乐小子》(The Coca—Cola Kid)(1985)

并购案例分析-----门口的野蛮人

《门口的野蛮人》--------并购分析 《门口的野蛮人》讲的KKR收购美国第二大烟草公司以及饼干生产商RJR Nabisco的故事。影片把收购中的内幕一一呈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KKR的背景,KKR成立于1976年,作为第一家杠杆收购公司,KKR公司有着突出的业绩表现,它擅长MBO,也就是通常说的“管理层收购”。但让KKR公司真正变得大名鼎鼎的当属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杠杆收购(在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收购额至今排名第一)—————对食品和烟草大王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包括奥利奥、乐芝饼干、温斯顿和塞勒姆香烟、Life Savers糖果,产品遍及美国每一个零售商店的收购。这起被称为“世纪大收购”的恶意杠杆收购。 再来了解下RJR及当时总裁的信息,公司当时的CEO罗斯·约翰逊(Ross Johnson)拿着巨额的经理津贴,却毫不重视股东利益罗斯·约翰逊,此人在经营管理上没有太多能耐,40岁的时候在美国企业界还默默无闻。在一家猎头公司的帮助下,他成了标牌公司的总裁,1984年罗斯·约翰逊出任纳贝斯克公司CEO,1985年完成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的合并,下一年,他成为RJR纳贝斯克公司的CEO。约翰逊敢于创新,在他的领导下,雷诺兹烟草公司在一年内就产生了10亿美元产值的产品。但是,在控制了RJR纳贝斯克的董事会后,约翰逊彻底改变了这家企业,尤其是雷诺兹烟草公司。文化上相对保守、封闭,企业管理者早已没有了创始人的创造性和进取心,决策上也是谨小慎微,鲜有突破。约翰逊的到来并没有给其经营管理带来多少创新,而且他最大的爱好是花大把的钱。这些我们在电影中能够很好的看出来。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何KKR能够在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成功并购RJR。总结有一下几点:1,约翰逊管理协议和“金降落伞计划”的曝光,使得约翰逊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国美电器股权之争

【案例】国美电器控股权之争 2010年,企业界最吸引人们目光的国美特别股东大会于2010年9月28日晚尘埃落定,根据国美管理层当晚7时许公布的投票结果,由黄光裕一方提出的5项决议案除“即时撤销一般授权”一条获股东投票通过外,其余4项均被否决,现任董事局主席陈晓得以留任;而由陈晓一方提出的决议案悉数获得通过。 至此,闹得沸沸扬扬的国美电器“黄陈之战”并未如外界预想的那样画下句点。业界人士认为,双方围绕国美控制权的“战争”仍将继续,国美的未来难以预料。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企业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内部权力矛盾的经典案例,国美“内战”已然在中国企业规范化发展道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简单回顾一下事件的经过: 8月4日,国美电器(00493.HK)大股东黄光裕做出“困兽之斗”,通过控股的Shinning Crown,提出举行临时股东大会动议,并要求撤销陈晓的国美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主席职务。 黄光裕提出的动议还包括,撤消孙一丁的公司执行董事职务,但保留公司行政副总裁一职,提名邹晓春、黄燕虹为公司执行董事。 8月5日,国美电器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将对公司间接持股股东及前任执行董事黄光裕进行法律起诉,针对其于二零零八年一月及二月前后回购公司股份中被指称的违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责任及信任的行为寻求赔偿。 8月9日,黄燕虹称:陈晓因私欲改变发展方向。 8月12日,针对黄氏家族对公司经营业绩放缓和停滞的质疑,国美电器4位副总裁和财务总监12日表示,将共同进退。国美电器副总裁孙一丁、李俊涛、牟贵先、何阳青及财务总

监方巍12日集体亮相,首次公开披露自2008年11月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拘押后公司面临的种种危机。 8月18日,黄光裕发表名为《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的公开信称陈晓欲使国美变外资8月19日,国美董事局发出《致国美全体员工的公开信》,除回应黄光裕方面多项指责外,还呼吁所有国美员工在攸关公司命运的关键时刻团结起来。公开信称,黄总在连续五年减持套现一百余亿的对象也几乎都是海外投资者。 8月23日,在国美电器上半年业绩出炉后,黄光裕一方迅速与竞争对手苏宁电器比较,质疑国美业绩欠佳,与对手差距正在缩小。 8月30日,黄光裕方面向国美董事会发出了“最后通牒”,欲收回374家非上市门店的经营管理权。 8月31日陈晓称不存实际威胁,国美电器公告称,去年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约为2.335亿元人民币,占上市公司收入的0.5%,但履行管理义务消耗了上市公司大量内部资源。从中长期看,上市公司将从终止协议中获益,并不存在实际威胁。 国美电器同时称,董事局目前并没有就发行新股作出任何决定。 9月15日,黄光裕发布国美五年规划求和贝恩 黄光裕家族再次向国美股东发出公开函,指责陈晓团队,并呼吁广大股东为了国美电器的“正确道路”与其协力将陈晓赶下台。 9月16日,贝恩支持国美董事会和管理层,认为他们在公司困难时期的表现出色。并明确表示对黄光裕动议投反对票 9月28日,国美特别股东大会,结果如下:

《组织战略案例研讨》教学大纲

《组织战略案例研讨》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编码:15 课程英文名:Strategy Management Case Study 总学时数:20 实践学时:无 一、课程性质、目标与要求 战略管理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理解和掌握对战略管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探讨案例中成功的企业都是如何获得核心竞争力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以及没有成功的企业的问题出在哪里。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战略管理、制定战略目标、战略定位、分析战略环境、基本战略分析方法和工具、创业机会识别以及商业模式。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收获到: 1.在课程中激发兴趣,找到对管理类课程的兴趣和可能的研究方向;增加从事案例研究的信心; 2.通过对不同管理案例的研讨,学会如何获取和甄别管理信息、查阅企业或组织的资料、跟踪企业发展实践、凝练管理理论知识;懂得如何将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进行有机结合; 3.发展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 专题一:案例教学法简介和战略管理基本概念 2学时 1、案例教学法简介 2、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3、战略的类型 专题二:战略管理主要分析工具 2学时 1、外部环境的分析工具 2、内部环境的分析工具 3、综合分析工具 专题三:认识上市公司并了解其发展战略 2学时 1、如何了解一家上市公司 2、敖东能否不忘初心 专题四:利益相关者:战略管理的核心基础 2学时 1、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 2、案例讨论:《利益风暴》中SAM和BOSS的策略 3、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广泛适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