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案例分析

门口的野蛮人案例分析
门口的野蛮人案例分析

? 案例背景

《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并不是一部虚构而出的精彩商业小说,也并非迎合市场之作,而是作者(Bryan Burrough)结合来自各方的真实资料,并采访了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公司收购案的众多当事人后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笔收购案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该时期是美国LBO的第一个高潮,平均每年大约有300起LBO发生。在华尔街这个无形的战场上,时刻上演着一幕幕“没有硝烟的战争”。小说所纪录的这笔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公司收购案被称为“世纪大收购”。该笔交易以250亿美元的收购价震惊世界,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也使赢下战争的KKR公司登上了华尔街的顶峰。这场收购战役主要在RJR Nabisco公司的管理层和著名的收购公司KKR公司之间展开,同时其中不乏有像第一波士顿及所罗门兄弟银行等著名的金融机构的参与。

另外,促进当时美国杠杆收购的原因:国内收入法规定利息可以从应税收入中扣

除,而红利却无法扣除。垃圾债券的出现使得收购者能够在短时间内为自己进行收购出价。

? 目标企业: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公司

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是由美国老牌食品生产商标牌公司、纳贝斯克公司及美国两大烟草商之一的雷诺兹公司合并而成。在当时它是美国排名第十九的工业公司,雇员14万,拥有诸多名牌产品,包括奥利奥、乐芝饼干、温斯顿和塞勒姆香烟。虽然RJR纳贝斯克公司的食品业务在两次合并后得到迅猛的扩张,但烟草业务的丰厚利润仍占主营业务的58%左右。

合并完成后的最初两年,RJR-Nabisco公司利润增长了50%,销售业绩良好。但是随着1987年10月19日股票市场的崩盘,公司股票价格从顶点70美元直线下跌,尽管在公司曾大量买进自己的股票用以救市,但股价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跌到了40美元。

12月,公司的利润虽然增长了25%,食品类的股票也都在上涨,但是公司的股票受烟草股背景的影响还是无人问津。公司也试图把烟草和食品生意放在一起,但丝毫没用。

巴菲特对这家烟草为主营业务公司的评价为:由于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是极好的收购标的,但是因为它是向用户兜售“癌症”这种死亡的门票,所以巴菲特本人没有兴趣。显然RJR-Nabisco公司满足了好的并购标的的几个条件:有强大的拆卖价

值;有丰富而稳定的现金流,负债水平较低;在烟草行业中有强大的定价权优势;公司业绩稳定,受经济周期影响小

{原文:“We are sitting on food assets that are worth twenty-two, twenty-five times earnings and we trade at nine times earnings, because we're still seen as a tobacco company.”

原文翻译:“我们坐拥的食品业务资产市值可达22倍到25倍市盈率,而我们当前股价只有9倍的市盈率,因为市场仍把我们看做是一家烟草公司。”}

?

收购过程具体分析

一、

约翰逊决定发起MBO a) 管理层收购(MBO)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即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

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从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产等变化,以改变公司所有制结构,通过收购使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

b)

管理层团队介绍

c) MBO 的动机与担忧

? MBO动机

? 烟草业被市场所低估

? 受烟草业的影响,食品业的价值亦被股票市场低估

? 管理层可以在此次收购中获得巨大利润

? MBO担忧

? 若半路杀出一家强大的竞购公司,管理层团队可能会丧失收购的主动权

? 企业良好的权益结构被银行贷款所代替,资本基础优势将消失

? 若企业把精力放在偿还债务上,则公司可能陷入运营创新困境

? 庞大的债务负担可能会使管理层团队失去奢侈的生活方式

d) 进程概括

二、

野蛮人KKR 决定开始行动 a) KKR 团队介绍

b) KKR 介入收购动机

? 管理层的收购价过低

? 获得更高的资本价值回报

? RJR-Nabisco的股票价值被低估但其拥有充足的现金流

? 目标公司负债水平低与巨大拆卖力

? 有利的资本结构,能节约应交的税费

? KKR可以获得巨额手续费,并拥有RJR-Nabisco的控制权,分享利润

c) 进程概括

三、 弗斯特曼出场,向垃圾债券宣战

a) 弗斯特曼-利特尔参与动机

? 弗斯特曼本人憎恶垃圾债券与KKR的核心领导人克拉维斯

? 管理层团队在杠杆收购方面没有杰出的人才,认为这是弗斯特曼的机会

? 这次收购是向世人展现弗斯特曼公司收购实力的机会

b) 进程概括

在KKR正式发出要约收购后,出于对垃圾债券及KKR的厌恶,弗斯特曼公司联合高盛公司组成收购团队,决定收购采用纯现金的支付方式,揭下垃圾债券的真面目。

四、 管理层与KKR第一次谈判:结果破裂

? KKR团队的建议

? 本次收购由KKR出面领导

? 协利可以从本次收购中一次性获取1.25美元的手续费

? 协利拥有购买10%RJR-Nabisco公司股权

? 协利证券的建议

? KKR与协利应在本次收购中采用对半分成的方式

? 10%的股份购买权过低

五、 管理层与KKR第二次谈判:结果破裂

? KKR重启谈判的原因

1) 信息因素:在没有管理层的帮助下,KKR无法深入了解目标公司真实的财务

状况,这对报价不利

2) 资金因素:投资者对KKR激进的参与方式感到担忧,因为其投资者多为养

老金投资者。

3) 舆论因素:KKR的恶意收购在当时被大众所批判

? 两大阵营的初步协议

1) RJR-Nabisco由双方共同控制,股权对半分,没有一方拥有绝对的控股权

2) 参与收购的四家投行每家各获得手续费2500万美元

3) 由德崇出面发行债券融资,协利从中获得一半的承销费

? 谈判失败的原因及后果

由于所罗门兄弟银行不能放在报道报纸的左边而是右边,故不同意该方案。(将公司名称放在左边是其公司在债券发行业的地位象征)。第二次谈判的破裂后,特别委员会拟定了一套投标指南,直接将两支团队带入到投标竞争中。

六、 第一次投标:半路杀出第一波士顿

? 管理层被迫修改方案

媒体关于管理层贪婪计划的报道,舆论开始倾向于KKR团队,管理层团队被迫修改投标方案:将管理团队的股份从8%降低至6.5%;大幅度削减激励性奖金;将一部分股票分给公司的1.5万名员工

? KKR团队提出新方案

尽管格林纳斯将纳贝斯克公司的运营方针及薄弱之处均告诉了KKR公司,但由于公司在尽职调查的过程中不配合,KKR对目标公司的了解程度依然很低,最终只能根据格林纳斯的的信息定价

? 弗斯特曼的困境

弗斯特曼公司向投资者承诺了35%的收益率,但是报价超过90美元/股,投资者的收益率将低于20%,同时还要借助垃圾债券筹资,这对与垃圾债券势不两立的弗斯特曼是无法接受的,最终,弗斯特曼决定退出竞标。

? 第一波士顿登场

a) 第一波士顿的参与动机

? 在沃瑟斯坦等人出走后,公司兼并业务陷入泥潭

? 若参与本次收购,有可能重振公司雄风,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扩大市场份额,产生难以估量的公关效应

? 第一波士顿可以从中获得3亿美元的咨询费

b) 第一波士顿的投标方案

? 首先收购目标公司的食品业务,且拿到“分期支付票据”,并进行贴现,从中可以节约税款40多亿美元

? 随后将纳贝斯克公司拍卖而出,获取20%的利润,并将利润分给股东

? 最后运用传统杠杆收购的方式收购公司的烟草业务

? 各团队第一轮报价与结果

管理层团队 每股100美元;总价230亿美元

KKR团队 每股94美元;总价216亿美元

第一波士顿团队 每股118美元;总价250亿美元

此时的特别委员会已经倾向于KKR团队,但无奈KKR团队报价较低,而第一波士顿的出现让特别委员会有借口将投标推进至第二轮。

七、 第二次投标:KKR使用迷惑战术

KKR对外的表态使管理层团队相信其不会回到竞标之中,在这段时间内KKR团队完善了财务结构,提高了实物付息债券的比例,同时减少了支付给股东的现金。第一波士顿虽然提出了方案并且进入第二轮投标,但其方案可行性较低,并且在投标期限1小时前还有2亿资金缺口,但最终普利兹克宣布为第一波士顿提供资金。管理层团队误以为KKR将不会回到投标之中,故只将价格定在101美元/股。

八、 胜利迟迟不来:管理层团队出现内部分歧

此时约翰逊与所罗门兄弟银行不敢相信KKR的106美元/股出价,均认为管理层团队已失败,所罗门团队也不愿意提供额外的10亿美元将竞标价格提高至106美元/股。此时特别委员会还未宣布胜利者,协利与戈德斯通却认为此时不应该退出竞标。

九、 兵临城下:KKR与管理层最后的战斗

十、 尘埃落定:KKR胜出

a) KKR成功分析

1. 承诺只卖出部分原有的业务,维护了员工的利益

2. 保证留给股东25%的权益,相比管理层团队,显然对股东更有吸引力

3. 德崇证券在垃圾债券市场的地位确保筹资来源的可靠性,协利无法保证

4. 舆论及特别委员会均在管理层的贪婪计划曝光后均倾向于KKR团队

5. 同意不进行大规模裁员,承诺支付因收购导致的员工遣散费

6. 保证所有有价证券的重设条款,协利没有做出承诺

b) MBO失败分析

1. 以罗斯约翰逊为首的管理层挥霍无度,在收购后不愿放弃该种生活方式

2. “金降落伞计划”的曝光,使得股东看到管理层的贪婪

3. 并购以后不考虑员工的福利及股东利益,致使特别委员会倾向于KKR团队

4. 收购后没有保留原有的业务体系,选择抛弃食品业务

5. 只有15%的股权给股东,影响到股东的利益

6. 选择和协利合作而非在收购领域有着优势的KKR合作

c) 第一波士顿集团失败分析

1. 准备时间与信息不充足,导致团队效率低下

2. 投标方案中由花旗银行提供的证明没有说服力

3. 定价过高,资金来源无法保证,方案可行性最低

4. 在新法案上台前借助旧法案中的漏洞设计收购方案,易造成政府干预

5. 特别委员会让其加入竞标只是为了抬高收购价格

d) 弗斯特曼-利特尔失败分析

1. 不采用垃圾债券融资,融资速度慢

2. 未与管理层达成合作协议正式进入并购战场

e) 交易受益者

这场并购的赢家有股东,他们把股票变现了足够高的价格;有金融中介,他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比如德崇提供35亿美元搭桥贷款,获得2.27亿美元收

益,出售垃圾证券收益更多;美林提供搭桥贷款,获得1.09亿美元收益;200家

银行的银团提供145亿美元委托贷款,获得3.25亿美元收益;KKR从投资者手中

获得千万美元手续费;摩根斯坦利和沃瑟斯坦各得2500万美元顾问费;高盛获得

德尔蒙特食品公司的拍卖权;拉扎德:获得ESPN的拍卖权。

f) 交易受损者

RJR-Nabisco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仅仅1989年就支付了33.4亿美元的债务,净亏11.5亿美元。市场费用和研发费用被削弱,竞争对手趁虚而入,大量员工被

裁。在业绩持续下滑后,1995年初,KKR又不得不剥离了雷诺兹?纳贝斯克的剩余

股权,雷诺兹烟草控股公司再次成为一家独立公司,而纳贝斯克也成为一家独立

的食品生产企业。在2003年上半年,雷诺兹的销售额比前一年下降了18%,仅

为26亿美元,而营业利润下降了59%,为2.75亿美元。

? 从《门口的野蛮人》看杠杆收购与人性

巴菲特曾经说过,要避免从杠杆收购公司手中接收企业。因为,大多数杠杆收购公司对公司的运作,不是为了让企业具备真正长久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仅仅是为了短期现金流入,这也正是野蛮人们的本质。

泡沫永远与人性的贪婪相伴。从最初的每股75美元到最终的每股108美元,RJR-Nabisco公司的收购总额发生了巨大的增长,而其中由泡沫带来的巨额债务也为后期RJR-Nabisco的糟糕境遇做了铺垫。

从KKR角度出发,其实KKR创建伊始,作为合伙人之一的科尔伯格的决定与做法与巴菲特的看法一致:杠杆收购一定要和管理层达成协议,因为管理层懂得整个企业的运作流程,也是企业的最佳领导者。然而,由克拉维斯领导的KKR所发动的杠杆收购最终使RJR-

Nabisco陷入泥潭。这都是因为人性的贪婪,只注重短期利益,想得到快速的现金回流,而不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给他们带来的未来收益,从而产生巨大的资本泡沫。

从管理层角度出发,当管理层背离了职业精神,势必会借助资本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约翰逊自以为借助华尔街那一帮野蛮人(以协利为首的金融机构)达成自己的目的,却不知不觉中引进了一群强盗(以KKR为代表的竞标者)。

很多时候,杠杆收购所扮演的是公司毁灭者的角色。这些野蛮人,一般看重的是那些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如书中的RJR-Nabisco公司),这些企业一般拥有潜在的被市场所低估的资产或者更大的成本削减空间(管理层奢侈的运营方式)。

当发现这样的企业后,杠杆收购公司会去寻求企业管理层的协助,看是否能够更为准确的了解公司的潜力所在和提升估值的真实空间。如果管理层乐于合作,那么可以通过利益捆绑的方式成为共谋(管理层团队方案中的“金色降落伞”计划)。如果管理层拒绝,那么就踢开这些人,强行(恶意)收购公司并将管理层扫地出门。(最终管理层没有选择和KKR合作而是选择和协利合作,KKR的胜出也使得以约翰逊为首的管理层离开公司) 这个时候,野蛮人们开始了他们所谓的管理。出售可剥离的优质资产,用换回的现金偿还收杠杆收购所产生债务。更换管理层(KKR为RJR-Nabisco选取的管理人员经证明后都是错误的选择),这些人不一定是内行,但其运营方式通常通过裁员、严格的控制成本等措施来减少债务负担。当市场估值提升,通过出售公司的股权获得暴利。

从杠杆收购公司的操作方法来看,基本上是在压榨一个公司的积累(RJR-Nabisco 在收购前有着大量的现金)。他们就如同吸血虫一样,吸干宿主的一切,在宿主没有用的时候将其抛弃,寻找下一个收购目标。这样就不难理解,巴菲特为什么厌恶杠杆收购公司,也从来买有从这些人手里买过一家公司。

华尔街是一个健忘的地方,在本次收购中的所罗门兄弟、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从来不会考虑公司长远的前途,而只是争论应得的手续费、咨询服务费等等。这不禁让人想起几年前由美国各大投行的贪婪与短视造成的次贷危机。

在这场充斥着欺骗、贪婪的杠杆收购中,书中要描述的那些野蛮人们所代表的贪婪显现无遗。这些野蛮人所追求的只是资本的快速增值与短期现金回流,这与真正的公司人的愿景相背离。但是,也有例外,就如同在这场RJR-Nabisco的收购之战中,本来目标不同的两种人居然会在人性的贪欲下,成为一个潜在的共同体,一切源于杠杆收购后可以产生的巨额财富。

正如书中所述:

{这每当所有人盲目地冲进他们并不了解的市场时,金融市场就会出现泡沫,”他说,“在泡沫高涨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像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现象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野蛮人已经远远地撤离城门,去处理他们的伤口,准备等待时机,再次兵临城下。}

在RJR-Nabisco公司被收购后的三十年内,人性的贪婪一次次造就了新的“RJR-Nabisco”现象,如互联网泡沫危机、次贷危机等等。当把目光聚焦到国内的金融市场,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天天发生在中国各地。个人房地产交易,其实就类似杠杆收购。个人通过银行贷款获得房屋所有权后,一方面开展租赁的经营,同时待房价提升后,以更高的溢价

出售房产以获得收益。华尔街干的实质就是这个,只是他们会用看起来更迷惑人的有价证券资产组合来描述,规模更大而已,从而可以解决所谓的银行家各种贪婪需求。

? 从《门口的野蛮人》看万宝之争

? 事件回顾

1. 2015年6月,华润与宝能一份募资36亿元的信托计划到期结束,华润持有的

宝能地产股份也于次月全部转出,并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完成交割。同年

7月10日,姚振华(宝能系团队)买入万科股票超过5%公告线。至8月26日持

股15.04%,首超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2. 在“宝能系”第一次举牌后,万科曾向华润提过要引入财务投资者,防御

“野蛮人”入侵,但华润没有支持。“宝能系”三度举牌后,对万科而言情

况比较危险。其后,华润出手增持万科至15.29%,超过“宝能系”0.25个百

分点,然而其中的象征意味太过明显,但此后再无增持举动。

3. 12月23日深夜,万科以及安邦同时发布公告,表达双方结盟意图。

4. 2015年12月4日,“宝能系”持股增至20.01%,将华润甩开近5个百分点,稳

坐第一大股东之位。12月17日,王石(万科团队)单挑姚振华(宝能系团队),

万科12月18日停牌之后,曾提出与华润置地重组的建议,但华润当时表示资

金不足,且房地产并非华润主业方向。

5. 2016年春节之前,万科与深圳地铁接触,洽谈重组,并在春节之前和华润董

事进行过沟通。春节前,公司管理团队拜会华润董事时,曾经明确提到公司

有意和深圳市地铁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并提到了存在向地铁集团增发股票的

可能性。2016年春节(2月8日)之前,华润和宝能春节前曾在新加坡开会,

商讨万科股份转让一事,但当时讨论的方案未获华润高层认可。

6. 两会期间,傅育宁(华润团队)公开表态,支持万科。2016年3月12日,万科

公告与深圳地铁达成合作意向,后者计划向万科注资400亿-600亿元,有望

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3月17日,万科临时股东大会,宝能、华润都投了赞

成票,支持万科继续停牌。但会后,华润突然反水,主动约见媒体指责万科

程序违规。

? 事件分析

? 为何万科会成为目标?

目前在资本市场上,收购上市公司后的运作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退市私有化与继续保持上市。目前在我国的A股市场,通常公司在收购后不会

选择退市。这是因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制度为审核制而非注册制,许多公司希望通过借壳的运作上市,而壳资源的价值并不低,因此很少有A股的上市公司在被收购后选择私有化退市。但是在国外,这种被收购后

的退市相对较常见。诸如KKR的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寻找市场价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发出要约收购后选择退市。在私有化收购之后,重组公司资本结构并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

反观目前国内的A股市场,价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的数量较少,那万科又是因为什么理由被宝能系锁定目标?在于万科公司的资本结构。在国

外,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相对较为分散,而目前国内的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大多较为集中,由少数大股东掌控。然而万科却是A股市场中为数不多的股权相对分散、无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在宝能系举牌之前,万科最大的股东华润集团的持股比例也不超过20%),同时万科的业绩在房地产

行业中较好且分红多。这样的条件就为宝能系的野蛮人行动创造了机会。 ? 团队分析

1) 万科团队

面对来势汹汹的“野蛮人”宝能,万科该选择什么方案去面对?首先

以王石为代表的管理层错误地估计了华润的力量,也低估了宝能系购

买资金的筹集能力。另外除了华润集团外,万科管理层团队的“白衣

骑士”并不好找(白衣骑士当公司成为其他企业的并购目标后,一般

为恶意收购,公司的管理层为阻碍恶意接管的发生,去寻找一家"友

好"公司进行合并,而这家"友好"公司被称为"白衣骑士"。)。下面

分析万科管理层的两种应对方案。毒丸计划是当时媒体宣传的一个应

对方案之一,指的是“当一个公司一旦遇到恶意收购,尤其是当收购

方占有的股份已经达到10%到20%的时候,公司为了保住自己的控股

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目的就是让收购方手中的股票占比下

降,也就是摊薄股权,同时也增大了收购成本,目的就是让收购方无

法达到控股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尚无法使用“毒

丸”,故该方案无效。在A股,与“毒丸计划”最类似的便是配股。

配股是增发的一种,不同于定向增发股份,配股向全体原股东放开,

所以不存在稀释原股东的情况。在前两种方案都不可行的情况下,还

有“要约收购”,类似《门口的野蛮人》中管理层团队的方案,然而

目前宝能系已经成为了万科的大股东之一,该方案注定不可行。

最后剩下的还有寻找“白衣骑士”。安邦持有万科A股股份7.01%

(占总股本的6.18%),如果安邦和宝能系确为一致行动人,则其合

计持股数已经超过30%。也就是说,如果两家互为一致行动人,则已

经成为万科控股股东。但在2015年12月23日深夜,万科以及安邦

同时发布公告,表达双方结盟意图。万科表态欢迎安邦成为万科重要

股东,而安邦也发布声明称看好万科发展前景,会积极支持万科发

展,希望万科管理层、经营风格保持稳定。这样一来安邦与万科可以一致对抗“野蛮人”的宝能系。在随后的2016年春节后,万科与深圳地铁发布合作公告,万科计划引入深圳地铁的400-600亿元,但具体股权结构还未披露。尽管遭到大股东华润的反对,但万科的第一季度财报仍旧显示管理层与深圳地铁的合作谈判还在继续。

2) 宝能团队

宝能系为什么要扮演“野蛮人”在二级市场大举买入万科的股票?除了前面对万科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的原因外,从宝能自身财务投资的角度出发,2014年度万科执行的分红派息方案是每10股派送人民币5元(含税)现金股息,而2015年度分红派息水平较2014年继续提高,为每10股派送人民币7.2元(含税)现金股息,宝能系可以在2015年度从中分到19.3亿元。可见,这笔庞大的股票分红必将吸引着宝能,也有利于其偿还通过杠杆借来的资金。另外,以较低的价格买入万科股票,拉动了市场对万科的狂热(在万科停市前两天中万科A股均涨停),在未来的高位时套现获取利润,这部分资金也有利于偿还杠杆带来的债务。但目前来看,宝能系要的不仅仅是财务投资,更是希望取得相应的管理权。

而宝能系的资金究竟从哪里来?宝能系下的钜盛华在2015年11月27日至12月4日间通过7个资管计划多次买入万科A股票,最后合计买入万科A股5.49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4.97%,涉及总资金96.52亿元。其中,钜盛华仅出资32.17亿元,资金杠杆高达3倍。另外据万科A举牌公告,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股票的6.66%,耗资约105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其运营的海利年年、聚富产品两款万能险产品。钜盛华持有万科股票的17.6%,耗资230亿元左右。12月18日万科停牌当天,钜盛华即买入万科A股份8196万股,均价23.304元/股,耗资约19.1亿元。杠杆资金要么超高收益要么血本无归,这便体现出宝能系的弱点,即资金的安全性问题,保险的资金高度依赖银行的分销,若相关的监管出台,无疑对宝能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Z

3) 华润团队

华润因为国内反腐的原因处于高层震荡期,故在该事件中相对低调。但在宝能前几次举牌中,华润均没有帮助万科进行实质性的阻击。但在万科准备引入深圳地铁的资金后,华润高层突然倒戈,这是因为华润无法保持原有的股东地位还是其他原因,值得思考,但也有可能为故意唱反调,因为若万科、华润、深圳地铁被视作一致行动人,将会出发“要约收购”,这对万科团队是不利的。

4) 安邦团队

目前安邦站队万科,其希望通过金融资本撬动和产业融合的机会。从

民生、金地的项目里能看出来安邦这个逻辑,建立财务投资关系,扩

大决策领域的话语权,提供现金给地产公司,业务模块融合,给购房

者提供贷款,获取更多利益。

? 总结

从总体来看,万宝之争与RJR-Nabisco公司收购事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些不同。宝能希望控制万科是恶意收购,而KKR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是管理层主动要求,但二者的相似点都是外界资本对运营良好的优质企业管理权发动的争夺。

不论宝万之争,还是KKR收购RJR-Nabisco,本质上都是外来资本通过杠杆资金来收购优质的标的企业,然后靠资本结构的重组来重新管理公司并偿还债务,试图获得巨大的收益。在当事人之中,相关的公司管理层、股东、董事、金融中介都有可能通过并购获得好处。唯一受损的只有原来公司的员工,因为一旦公司被收购重组,他们很可能要进行改变或者被裁员。

资本运作的力量是很庞大的,KKR依靠很少的现金(收购总额为250亿美元,KKR提供了20亿美元,但其中有15亿美元为股本),加上大量的垃圾债券与贷款,就可以让一家百年老店易主。宝能系通过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希望提高自己的股权比例来控制万科。几百亿资金的流入流出,也不得不令人感叹我国A股市场资本流动性的强大。

商业社会,资本为王。于我而言,这次事件中,A股的价值寻找功能终于有了那么一丝丝体现。未来这些资金的运作将会很大程度影响A股的规则,是A股走向市场化的一个好的征兆。

其次,双方目前的斗争都是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的,若能好好利用现有的市场规则,终会成为日后国内并购的又一个教科书范例。另外,万宝之争是给所有上市企业的一个警醒,公司上市能融到钱,但同时也不再是某些人的私人财产,但也要接受公开市场竞争。这次宝能系在二级市场如果不是在15元以下吃到了15%的筹码,也未必敢在后来通过杠杆增持。

原有的中国法律不能说完全没有规范,但并不明确,使得收购方需要承担的成本有很大不确定性,国内的法律在越变越好。未来A股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野蛮人”,资本也将代替资源成为主导,这个趋势不可逆转。

? 其他框架分析(附:纯粹猜测)

1. 华润才是真正的野蛮人

1) 在宝万之争的全过程中,华润并没有真正的支持万科,没有出手

捍卫自己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和利益。

2) 华润控盘万科的企图心一直没有忘却。从华润反对深圳地铁更能

看出来,华润一直没有放弃做万科大股东的梦想,甚至这一次是

想做控股股东。

3) 华润也许是想借道姚振华实现控盘万科的梦想,但深圳地铁的引

入打乱了华润的布局。

2. 安邦幕后空手套白狼

万宝之争中,宝能系大肆举牌,安邦低调取得5%的股份,再后来发现宝能资金做了个大杠杆,资金池与浙商银行渊源很深。再往下挖发

现,旅行者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浙商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其法人为吴小

辉为安邦的CEO加董事长。

? 中国企业的毒丸计划(附)

1. 新浪毒丸(新浪胜)

2005年2月19日上午,盛大声明,截止至2月10日,盛大已经斥资2.30亿美元购进新浪19.5%股权,并标明此次收购新浪股票的目的使一次战略性投资。盛大将会采取各种方式增持新浪股票,以获得或影响新浪的控制权。 新浪在2月18日发表了声明表示,此次盛大公司备案中所披露的唯一行为是股票购买,对新浪公司本身的业务及运营均无任何直接影响,新浪公司股东也无需对此采取任何行动。然而,在2月22日,针对盛大的收购新浪抛出“毒丸计划”。计划声明:对于3月7日的记录在册的新浪股东所持的每一股股票,都能获得一份购股权。如果盛大继续增持新浪股票比例超过20%时,或者有某个股东持股超过10%时,这个购股权将被触发,购股权依附于每股普通股股票,不能单独交易。这意味着,一旦购股权被触发,除盛大以外的股东们,就可以凭着手中的购股权以半价购买新浪增发的股票,每个购股权的行使额度为150美元。

核心要点,现有股东可以半价增持股份。

结果:抛出毒丸者获胜。

2. 爱康毒丸(结果未见分晓)

2015年8月31日,爱康国宾公告称,收到董事长张黎刚联合私募基金方源资本提出的私有化要约,要约价格17.8美元/ADS(每份ADS代表0.5普通股),这一价格较8月30日均价高了9.7%、历史高位低了21.5%,对应市值为11.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53亿元)。正在国内投资者期待这只“体检第一股”回归的时候,国内体检三巨头之一的美年大健康在吞下慈铭体检后,食欲不减向爱康提出了正面挑战。11月29日,美年大健康的壳公司,A股上市公司江苏三友联合平安、红杉、太平等资本方组成外部买方团向爱康发出一份“无约束力”的私有化要约,初步要约私有化为22美元/ADS(每股44美元),比张黎刚内部买方集团的要约价高出23.6%。12月3日,爱康公布毒丸,核心要点如下:如果爱康国宾发布公告说有机构或个人获10%以上股份(且发出tender offer,及收购要约),或任何机构获得超过50%股份,爱康国宾的毒丸计划就会启动。毒丸计划启动,则每个普通股(=2ADS)会获得一份认股权,这个价格是80美元。一旦启动,每份认股权将可以以80美元价格购买2倍价格的common share,也就是说花80美元,可以买160美元市值的股票。

核心要点还是,现有股东(不含收购人)可以半价增持股份。

小组成员

? 14金融1班-2014333501163-吴健

? 14会计2班-2014326690005-林弘

? 14经管实验班-2014339950032-祁静

? 14会计1班-2014333500049-夏晓洁

门口的野蛮人20140501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 这是两名《华尔街日报》财经记者的一本纪实性著作,详细描写了KKR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这一场交易对价高达250亿美元的杠杆并购的整个历程。 但如果仅仅复述这场并购,这本书远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说实话,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十几年前刘心武的《钟鼓楼》,后者虽然仅仅讲了一个时间跨度不超过24小时的故事,却展现了错综复杂的背景;和《钟鼓楼》一样,《门口的野蛮人》虽然标题中只涉及这场历时6周的收购大战,却全方位展现了美国整个80年代的多家如雷贯耳的大公司、大投行、大基金和大银行以及这些 机构的掌门人的整体风貌。财经记者做到这个份儿上,算是可以改行了吧。 一、杠杆并购和收购各方 1、什么是杠杆并购 百度百科说,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是指收购方利用收购目标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进行融资,用融来的钱收购目标公司。交易过程中,收购方的自有现金开支降低到最小程度,其他的钱来自商业银行的过桥贷款、投行发售垃圾债券的资金,当然也包括一些有价证券。这样做的本质就是借债买股权,或者说空手套白狼。事实上,这场价值250亿美元的并购,KKR的自有资金只有不到20亿美元,其他的资金都来自融资。一般来说,杠杆收购的资金来源,60%来自银行贷款,30%来自垃圾债券,10%才是自有资金。 并购完成后,要用目标公司产生的利润和现金流,甚至将目标公司分拆出售来偿还债务。 2、此次并购的背景 在金融学教科书中,都说金融市场的一大作用就是发现价格。但是,在1987年,位列世界500强、拥有骆驼香烟、奥利奥饼干、ESPN、肯德基等众多知名品牌和企业股权的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由于被视作一家烟草企业,每股价格只有45美元,2.3亿股的总市值只有100亿美元出头,而这家企业每年仅烟草板块就能带来12亿美元的利润,就这还是在以约翰逊为首的管理团队大肆挥霍的前提下做到的。 很明显,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价值被低估了,这就有被并购的潜在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约翰逊想尽了一切办法提升股价,但无济于事。最终,在律师、投行等的撩拨下,他的欲望被彻底点燃,准备实施管理层收购。 3、并购的各利益方

博弈论中理性人假设的困境

博弈论中理性人假设的困境 “博弈参与人是理性的”是博弈论的公设,然而理性人假定存在许多博弈困境。囚徒困境与公共地悲剧反映的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纽科母难题(Newcomb problem)体现了理性人使胜占优策略原则与最大期望效用原则时的两难;最后通牒博弈与蜈蚣博弈则表现了理性参与人选择过程是理性的而结果是非理性的,其中蜈蚣博弈悖论又称为逆向归纳法悖论;而投票悖论则反映了群体建立加总群体偏好的理性规则的限度。 在博弈论中,博弈论专家不仅假定了博弈参与人(player)是理性的(rational),而且假定了“所有参与人是理性人”是博弈参与人之间的公共知识(common knowledge)——公共知识简单说来就是“我们知道”的事实。理性人在博弈论中是指具有推理、决策能力并通过选择策略使自己的得益或支付(pay-off)最大的人。然而,理性的参与人在某些博弈中并不能使自己的得益最大,在另外一些博弈中理性反而成为获得最大得益的障碍,在某些情况下理性人面临难以做出决策的二难,即:“理性人”面临着困境。 一、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一个熟知的博弈困境是囚徒博弈。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是这样一个博弈:两个囚徒被警察抓住后单独关押,警察给他们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每个囚徒均面临着两个策略选择“招认”和“不招认”。如果一方“招认”,另外一方“不招认”,招认方无罪释放,不招认方将被重判(比如10年);如果双方均“招认”,因无立功表现,每人均被判刑(如5年),而如果每人均“不招认”,警察抓不到足够的证据证明以前的犯罪,只能对他们目前所犯的罪进行惩戒(如判刑半年)。 这个博弈中,两个囚徒均会选择“招认”,因为无论对方选择什么策略,自己选择“招认”是占优策略(dominant strategy)。双方均选择“招认”的策略组合点是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点。如果两个囚犯都选择“不招认”策略,结果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这个状态是达不到的,因为每个理性的囚徒均会主动偏离这个状态。一个稳定的状态是双方均选择“招认”,这是理性的囚徒难以摆脱的困境。 与此类似的是公共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公共地悲剧是由美国生物学家哈定(G.Hardin)在1968年提出的,该问题提出后引起各个领域里的讨论。他说,想象一个对所有牧民开放的牧场,每个牧民的占优策略是尽量多地放牛。因为购买小牛的成本小于当牛长成后被卖出后所得的收益。但是,当每个牧民均作如此思维与策略选择的时候,牧场将被过度放牧而荒芜了。这是一种集体行动的悲剧。哈定说,人口问题,污染问题以及军备竞赛问题,均具有与此相同的结构。哈定这里所说的悲剧是古希腊意义上的。他借用怀特海的话说,悲剧不是不幸,而是事物发展的无情性。即,人类知道这个悲剧,但无法摆脱它发展的必然性。公共地悲剧就是这样的悲剧——每个人均能够预先知道悲剧的必然性,因为这个必然性是每个人理性行为的结果,但每个人由于自己的理性,均不会约束自己的策略选择,因而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囚徒困境与公共地悲剧所反映的是个体的理性行为产生的集体的不合理性行为,体现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然而,当人类社会真的要产生如公共地悲剧这样的悲剧的时候,人们的价值观以及相应的社会制度会自动产生一种克服该悲剧的方法来。因而,悲剧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囚徒困境与公共地悲剧中的个体的理性是没有任何价值观约束下的理性,与实际中的情况相差甚远。 二、理性原则间的冲突 1960年,物理学家威廉·纽科姆(William Newcomb)提出了一个策略选择难题。哲学家诺齐克在1969年《纽科姆难题和两个选择原则》中转述了这个难题,并称之为纽科姆难题(Newcomb problem)。然而,“人们从未看到纽科姆本人就该疑难发表文章”。诺齐克认为,纽科姆难题“是一个漂亮的难题。我真希望它是我提出的。”不管纽科姆难题是谁提出来的,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7篇).doc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7篇)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含7篇,由的***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因为我确确实实被我的这一位良师益友所折服。 何谓“良师益友”?我想阅读书籍将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书香,进入我神驰已久的书海,在其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嚣抛诸脑后,在天堂飞翔。因为阅读我听懂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白了“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领悟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华文明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之时,我对古人之云心领神会。我喜欢把指尖轻划在书页上,享受那集富韵味的书质;喜欢口中不断朗诵文中之精髓,让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爱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翅膀,不断揣摩,思考文学,飞到文学的彼岸……

仍记得往日里,茶余饭后之时,总愿意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着落日的余晖,带着崇高的敬意欣赏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穿过晚霞,我彷佛看到一个世纪前中国文明被“进步”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刻,几乎所有所谓的进步分子都要将西方文化全盘代替中国文明,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声音宛如开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捍卫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淳淳细语回响在我的耳畔“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朴,此外还有灵敏”。我颔首沉思:百年前与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谁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得道德传统?他告诉了我,在许多生活的琐事之中,透其细节我们都能摸索到中国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注重的礼节孝悌,这难道不是我的中国文化优秀得传承吗? 是否还记得1861年北京的战火,那是从“万园之园”圆明园升起的硝烟。正如雨果反语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东方“野蛮人”的圆明园。在丑陋贪婪中,西方人摒弃了他们所谓的道德约束,丧失了他们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身处在战争年代,“粗缯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强不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可言语的文雅和傲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建设美好新中国。 我迷恋着“‘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

商业人士必看二十部电影

在复杂的商业社会,你想创业,不懂经济、不懂商业、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边沿,你只有勇气、只有梦想、只有天真,那么也就只有一场空。这20部电影都是商学院学生在学习商科时被要求必须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学院一直首推的《华尔街》,还有沃顿商学院排第一位的《颠倒乾坤》,斯坦福要求商科学生必看的《锅炉房》。看完之后,你会对商业运行的本质和规则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你的职场生涯亦会有不小的帮助。 1.《华尔街》(Wall Street)(1987) 内部交易是违法的,不违法怎么能够发财,关键看如何违法的同时可以掩盖。不看这个影片怎么能够随便进入股市? 2.《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 当房地产进入萧条的时候,美国房屋中介的销售顾问都在忙什么?看他们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门到门地将房地产销售出去,如何在萧条期包装房地产,如何瞄准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

3.《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1983) 经济是交易行为的代名词。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学会评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视交易对方内心的秘密。交易中学到的核心法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适用。

4.《锅炉房》(Boiler Room)(2000) 难以想象的是违法交易几乎与证券市场形影不离。一个19岁的年轻人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财富的操纵过程,让谁富有,那不过是一个随机的选择。

5.《硅谷传奇》(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1999) 比尔;盖茨与斯蒂夫乔布斯几乎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观点都是对立的,他们只有在一个事情上是共同的,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封杀这个影片。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孵化的?不到25岁的年轻人利用了什么样的市场规则,又是如何让市场规则、让客户、让竞争对手形成一个共同体的?层出不穷的阴谋笼罩在硅谷的上空。

实验经济学-蜈蚣博弈

1.实验指南 蜈蚣博弈是罗森塞尔(Rosenthal,1981)提出的一个动态博弈问题。由于博弈的扩展形式很像一条蜈蚣,因此被称为“蜈蚣博弈”。实验表明,受到公平、信任、利他等因素的影响,人与人实际的博弈结果与理论的博弈均衡存在偏离。蜈蚣博弈模型在公共政策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如区域政府间政策取向的博弈分析等。 实验包含若干轮,每轮包含若干阶段。实验参与者每2人为一对,一人为角色A,一人为角色B。参与者将两两配对进行,并交互先后进行决策。参与者的收益将由双方的行为共同确定。实验中,一方(A)首先根据当前阶段的收益进行决策,是继续进行还是终止本轮实验,若终止本轮实验,则将按照当前阶段收益为双方分配收益;若继续本轮实验,则进入到下一阶段,双方可获得的收益将发生变化,由另一方(B)进行决策,是继续进行还是终止本轮实验。双方交替进行决策,直到有一方终止本轮实验,或者实验达到最大阶段数为止。 2.实验引导 (1)指导语 ◇实验每2人为一对进行,一人为角色A,一人为角色B。 ◇配对的两人在所有轮次中是否保持不变,取决于参数“匹配方式”的设置。 ◇实验包含若干轮次,每个轮次包含若干阶段。 ◇每个阶段中,A、B两人中将会有一人具备决策权。决策时,参与者需要确定,是继续进入到下一阶段,还是在本阶段结束本轮实验。AB轮流进行决策。 ◇决策时,决策者可以看到若在本阶段结束,自己和对方能够获得的收益。 ◇实验进行的总轮次、每轮次能够进行的最大阶段数,以及每个阶段A/B能够获得收益信息是否对参与者公开,取决于实验主持者对相关信息公布与否的设定。 (2)实验提示 实验轮次:第I轮 ,共V1轮,角色:A/B 本轮实验将在某一阶段结束,结束后双方获得的收益由收益表6.11确定。 表6.11 蜈蚣博弈的各阶段收益 决策 阶段 A收益(你)B收益(对 方) 继续/结束-> 1 2 0.5 继续/结束-> 2 1 4 继续/结束-> 3 6 1.5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读了《门口的野蛮人》之后,我不得不佩服布赖恩·伯勒的智商和对金融杠杆收购运用的炉火纯青的程度。本书对RJR纳贝斯克公司收购的描述,鲜血淋漓的向我们展现了华尔街公司斗争中的腥风血雨及其残酷程度,实在是非常精彩! 在讲述我对本书的读后感之前,我想先阐述一下杠杆收购的含义。杠杆收购指的是收购者用自己少部分本金作为基础,之后,向投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集资。筹集的资金数量很大而且能够满足收购活动的需求。收购会产生高负债比例,不过,收购者可不会这么傻,因为他们获得的公司的收入足够支付负债。在这种情况下,收购者以小博大,得到了高额利润。我们可以看到,杠杆收购的程序:集资、购入、拆卖、重组、上市,即杠杆三部曲! 而《门口的野蛮人》中,约翰逊、克拉维斯、所罗门兄弟、高盛、美林等这些华尔街著名的商业银行和投行以及运作垃圾债券的高手,头脑灵活,熟悉市场,善于运用别人的钱,在作出精确的计算后,通过杠杆收购,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一场充满了贪婪、欺骗、自私的杠杆收购。书中描述的野蛮人,也就是华尔街玩家,他们并不考虑公司的的死活,不考虑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不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仅仅追求快速增值。因贪婪而不遵守游戏规则,因贪婪去欺骗,因贪婪选择妥协,这些把人类贪婪这个丑恶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公司为什幺选择杠杆收购呢?原因如下,纳贝斯克公司近期的股价一直在40到50美元之间徘徊,这和历史上最高的股价70多美元相比较,管理层会觉得股价低迷。于是管理层想提高股价。显然,管理层是最了解公司实际状况的,当华尔街银行要为公司提供资金时,必须了解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以便作出正确的估价,不会变成亏本的生意。这时候,管理层和银行就有了微妙的联系和捆绑利益。一方面,投行给管理层丰厚的利益,一方面,投行获取最真实的信息。而管理层认为自己的利益越高越好,并不会关心股东的利益,尤其是遇上约翰逊这种贪婪的管理层,公司未来的发展实在堪忧。 虽然这本书以叙事为主,”情”方面的叙述少之又少,但是,我们还是看出华尔街斗争中小细节透露出来的人性的扭曲和可悲。比如,鲁滨逊的妻子琳达是通过欺骗的方式才当上了秘书;克拉维斯和他的夫人总是装出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实际内心却令人憎恶。人与人之间没有爱情,友情,竞争永远排在第一位。这让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华尔街一个成功、帅气、迷人、多金的投行家,表面看上去光鲜无比,私下里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不被挤下去,让自己的妻子去做权色交易,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 非常棒的一本书,但是希望生活中还是少些尔虞我诈,虽然身处在华尔街激烈的竞争中会觉得很刺激很有趣,但是不可否认,大家都失去了自己本来的面目,失去了快乐,甚至失去了全部。倒不如学学巴菲特,生活或许会更美好!

全球著名私人股权基金及投资案例

第六章全球著名私人股权基金及投资案例 第一节国际著名私人股权基金及投资案例 当前国际上的私人股权投资机构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著名投资银行或国际机构下属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如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Co.)、花旗集团(Citigroup)、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的下属私人股权投资机构等;另一类则是专业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如凯雷集团(The Carlyle Group)、淡马锡(Temasek)、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等。以下将选取几个知名机构进行扼要介绍。 一、隶属于投资银行和国际机构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 CCMP亚洲投资基金(CCMP Capital Asia)创建于1999年,公司前身是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J.P. Morgan Partners Asia),即摩根大通集团的私人股权投资部门。2005年,该基金从摩根大通集团中独立出来,并更名为CCMP亚洲投资基金。CCMP亚洲投资基金主要在五大区域进行投资:大中华地区、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投资对象多为大中型消费行业、工业品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中的扩张型企业,同时也投资于并购市场。该基金的投资战略是选择能产生良好现金流的业务模式、具有较高进入门槛或能够提供差异化技术或产品的领先企业,通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来创造企业价值并获得投资回报。目前,其管理的基金规模已达27亿美元,主要投资人包括摩根大通集团旗下的全球基金、美欧著名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亚洲富有家族的资金等。CCMP已完成的投资涉及汽车、科技、环保、消费品、零售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投资的企业包括:海太糖果公司(韩国)、空调国际(澳大利亚)、新西兰黄页公司、Vertaine控股有限公司(印度尼西亚)、Sensatan科技、武汉凯迪电力环保公司(中国)等。 摩根士丹利私人股权亚洲基金(Morgan Stanley Private Equity Asia L.P.Fund)成立于2007年5月,是由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募集的专门针对亚太地区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隶属于摩根士丹利机构证券业务的直接投资部。其投资者包括全球各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包括摩根士丹利本身)以及拥有卓越财富的个人投资者,基金总额达5.15亿美元。自1993年起,摩根士丹利的直接投资部门就在亚洲地区积极从事私募股权的投资业务,是业内成功的直接投资机构之一,其投资的企业有:eAccess(日本)、HTL International(新加坡)、Landmark ITMC(韩国)、蒙牛乳业(中国)、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中国)等。其中,Morgan Stanley Private Equity Asia对蒙牛乳业和安徽海螺的投资是摩根士丹利在大中华地区进行的两宗大型投资案,一度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对蒙牛乳业的投资将在下一节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在此只对安徽海螺投资案略加介绍。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内地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也排名前列。2005年12月28日,由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资部牵头的,包括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在内的投资团体,购买了海螺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4.3%的股权。摩根士丹利和国际金融公司两家财团共投资近2亿美元,受让安徽海螺18000万股非流通股份,分别获得10.51%和3.82%的股权。其中摩根士丹利付出转让价款总额为8.976亿元人民币,是摩根士丹利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摩根士丹利继2005年10月联合鼎晖投资(CDH Investment)共同投资中国第二大水泥企业——山东山水集团后第二次进军中国水泥行业。

蜈蚣博弈

蜈蚣博弈 蜈蚣博弈(Centipede game) 什么是蜈蚣博弈 蜈蚣博弈是由罗森塞尔(Rosenthal)提出的。它是这样一个博弈:两个参与者A、B轮流进行策略选择,可供选择的策略有“合作”和“背叛”(“不合作”)两种。假定A先选,然后是B,接着是A,如此交替进行。A、B 之间的博弈次数为有限次,比如100次。假定这个博弈各自的支付给定如下:1 合作合作合作合作...合作合作 A B A B …… A B (100,100) 合作合作合作合作...合作背叛 A B A B …… A B (98,101) 现在的问题是:A、B是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 这个博弈因形状像一只蜈蚣,而被命名成“蜈蚣博弈”。 这个博弈的奇特之处是:当A决策时,他考虑博弈的最后一步即第100步;B在“合作”和“背叛”之间作出选择时,因“合作”给B带来100的收益,而“不合作”带来101的收益,根据理性人的假定,B会选择“背叛”。但是,要经过第99步才到第100步,在99步,A考虑到B在100步时会选择“背叛”——此时A的收益是98,小于B合作时的100,那么在第99步时,他的最优策略是“背叛”——因为“背叛”的收益99大于“合作”的收益98……如此推论下去,最后的结论是:在第一步A将选择“不合作”,此时各自的收益为1,远远小于大家都采取“合作”策略时的收益:A:100,B:100-99。1 蜈蚣博弈的悖论1 根据倒推法,结果是令人悲伤的。从逻辑推理来看,倒推法是严密的,但结论是违反直觉的。直觉告诉我们,一开始就采取不合作的策略获取的收益只能为1,而采取合作性策略有可能获取的收益为100。当然,A一开始采取合作性策略的收益有可能为0,但1或者0与100相比实在是太小了。直觉告诉我们采取合作策略是好的。而从逻辑的角度看,一开始A应取不合作的策略。我们不禁要问:是倒推法错了,还是直觉错了? 这就是蜈蚣博弈的悖论。 什么是悖论?悖论(paradox)来源于希腊语,para意即“超越”,doxos的意思是“相信”。Paradox的意思是:本来可以相信的东西不能相信,而有的东西看起来不可信但是反而是正确的。悖论指由肯定它真,就推出它假,由肯定它假,就推出它真的一类命题。在历史上有许多悖论。如“阿基里斯赶不上乌龟”的芝诺悖论,“一个克里特人说‘所有克里特人都说谎’”的说谎者悖论,“一个理发师说:‘我给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的理发师悖论或罗素悖论,等等。这些悖论在历史上对于逻辑和数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对于蜈蚣悖论,许多博弈专家都在寻求它的解答。在西方有研究博弈论的专家做过实验,目前通过实验验证集体的交互行为已成时尚,正如博弈论专家英国的宾莫(Ken Binmore)所言,诺贝尔奖也无疑在考虑这方面的先驱者,实验发现,不会出现一开始选择“不合作”策略而双方获得收益1的情况。双方会自动选择合作性策略,从而走向合作。这种做法违反倒推法,但实际上双方这样做,要好于一开始A就采取不合作的策略。 倒推法似乎是不正确的。然而,我们会发现,即使双方开始能走向合作,即双方均采取合作策略,这种合作也不会坚持到最后一步。理性的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肯定在某一步采取不合作策略。倒推法肯定在某一步要起作用。只要倒推法在起作用,合作便不能进行下去。

读书笔记大全(精选30篇优秀文章)

《读书笔记大全》 读书笔记大全(1): 《夏洛的网》读书笔记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着任溶溶/译,讲的是一只蜘蛛和一头小猪的故事。 小女孩弗恩养了一只落脚猪,取名为威尔伯,她十分喜爱它。但之后威尔伯长大了,父母不同意再养时,它被卖到了霍默朱克曼舅舅的谷仓里。在谷仓门口,也就是猪栏上的方有一只灰色大蜘蛛叫夏洛。在那里威尔伯和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一个可怕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天快冷了就意味着意威尔伯快要被杀掉,转成熏肉火腿,威尔伯明白后害怕的叫道我不想死,我不想死!这时娇小的夏洛对它说我有办法让你不死,但你不许再哭!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霍默朱克曼舅舅决定不杀威尔伯,这样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可贵、纯真而感人至深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我想,我们就应向夏洛学习。她虽然是一只又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如此多令我们人类为之感叹的事,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上,要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忙,互相关心,凡事多为朋友着想。 读书笔记大全(2):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 读完这本书,我竟会不禁怀疑,这书是否出自一名正常人之手?因为,她那生动的描述,是那么细腻;那么富有生机。她那对世界的感知,不禁使我们忘记她是一个盲、哑、聋的女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资料,时常使我心头温暖,不同于其它的名着,读起来使人黯然泪下。虽然当我们读到,她只拥有了十九个月的光明与声音,就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听力时为她感到同情,但是,当再看到她遇上了许多好心人时,不禁在心底为她祝福。这也足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充满了爱的。 全书从海伦得病而失去听力、视力后,被沙利文老师逐渐从黑暗带到了光明,从无知走向了成熟开始,将海伦一生的经历展现给了大家。 读完这本书,海伦那坚强、乐观的形象,依然能在我眼前清晰显现。在她书中描述的一切,我觉得这对于一个残疾人几乎不可能。可她却证明给了我们看。也不难想象这背后有多么的艰辛,如:沙利文老师为了让小海伦了解水,只有把她带到水龙头旁,让她用那稚嫩的手去感觉。在冰冻三尺的严冬里,这样反复的

商务与经济统计精要版答案

商务与经济统计精要版答案 【篇一:经管类书单推荐】 与管理学院 2016.10.17 管理类推荐读物 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1)管理学 邢以群,《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周三多,《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管理信息系统 kenneth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3842822.html,udon/ jane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3842822.html,udon ,《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企业的组织与技术》(第六版,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小威廉d.佩勒尔特 e.杰罗姆.麦卡锡,《市场营销学基础》:全球管理(英文版.第12版)--国际通用mba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郭毅等,《市场营销学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malhotra,n.k.著,《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战略管理 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 斯蒂文斯(英),《战略性思维》,机械工业出版社 arthur a. thompson, jr. and a. j. strickland Ⅲ.crafting implementing strategy. 6th ed. richard d. irwin, inc., 1995中文版《战略管理学:概念与案例(英文版.第十版)-- 国际通用mba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david besanko, david dranove, mark shanley. the economics of strategy. john wiley sons, inc., 1996alan j. rowe; et al.. strategic management: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4th ed.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4 5)组织行为学 卢盛忠等,《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英文版《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清华大学出版社约翰.m.伊万切维奇,《人力资源管理(英文版.原书第8版)-- 国际通用mba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影子银行读后感[2020年最新]

影子银行读后感 仲秋时节,喧嚣过后,秋意已浓,不在适合再在天台感悟人生; 没有人晒团圆大餐,也没有了晒月亮、晒古诗,一切都渐渐恢复 平静。 从6月份一来,回顾所感所悟,仍觉得自己似个看客。看着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看那碎片化的金融“世界”,仍没有形成自己的金融观。看了很多道理,却仍然没有融入这个世界。 但即使是看客,也能感觉到这里的精彩,每天的的新的>故事在发生。如同一部时代大剧每天都在演绎新的内容。大剧名字就叫《改 革再出发》,而阶段性解决也许还是要到2020年才能有所定论。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形成体系还需要太多的沉淀,而此刻仅仅想记录下对于时代下的不同碎片。碎片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所以会有一些跳跃。 关于>证券市场结构:2020年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结构。从资金提供端目前的问题在于银行一支独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从银行业占据上市公司整体利润50%以上可以)。而信托、证券、担保公司、 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P2P等都存货在银行的阴影之下野蛮生长。从企业生态端,并不是完美的金字塔(国有大型企业-民营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创业型企业-三板企业-场外企业),而是及其不健康的倒三角。国有低效率企业,甚至是淘汰产业企业可以不断得获得资金的补给,而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嗷嗷待哺。 关于“影子”银行:暂时定义为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机构。影子银行的规模究竟有

多大,暂无官方统计。 关于钱荒:对于钱荒大家相对首先想到每年15%的货币增发,但目前GDP增幅仅不到8%,加上合理的通货膨胀3%左右,仍然由近4%的货币超发。为什么会缺钱?而随着出口的不景气、人民币升值,人 力成本的上涨,原材料的上涨等多方面因素占据>国民经济至关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却融不到资,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钱都去了哪里?答案陆续揭晓。 关于利率:目前银行存贷利差为3%以上,加上高杠杆和“出表”业务是银行创造高额利润的三大法宝。按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水平,国内确实是有较大的空间来进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为何总理会提盘活存量不高资金增量?为何在钱荒发生时没有第一时间应市 场哭声而递出奶瓶?为何一年多过去并基调仍没有变-“调结构,定向微刺激”?想根本原因是因为知道即使开闸放水,水也不会流到真 正需要的地方,而只会加剧系统风险。目前水很多,只是水渠(体制)没有建好,导致资金空转或最终仍流向>房地产。而盘活存量,对于 利率要多的只需要做好定向引导和利率市场化。定向引导是把水引到该去的地方,而不是继续撑大泡沫;利率市场化是破产银行垄断,降 低资金成本,让资金下沉至实体企业。当钱赚钱没有变得更困难,当 投机变得更困难,资金和实业的结合才能起飞推动产业的发展。 关于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信托是否应该执行潜规则下的“刚性 兑付”,刚性兑付到底是在保护>投资着,还是在误导投资者,或者是给相关利益集团创造确保套利模型的永动机。“刚性兑付”就如同扬

企业如何能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做强做大

企业如何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做强做大 “资产经营是爬楼梯,资本运作是坐电梯”;“资产经营是做加法,资本运作是做乘法”,企业要迅速做大做强,必须要获得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核心要素,如何快速获取这些核心要素呢?资本运作是获取这些核心要素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说资本运作是企业迅速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本课程对资本运作总体介绍、资本运作模式及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企业内部重组、企业并购、企业股权融资、新三板挂牌与运作及企业境内上市、企业境外上市6种常用的资本运作方式,帮助企业决策者和操作人员正确决策和操盘。 第一单元资本运作概述 企业做强做大应突破的瓶颈 突破瓶颈的方法 什么是资本运作 资本运营与资产运营的关系 资本运作模式 【案例分析】优酷并购土豆 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 【案例分析】海尔集团的发展之路 第二单元企业内部重组 【案例导入】经典案例 什么是企业内部重组 企业内部重组的方式 企业内部重组的支付方式 企业内部重组流程 企业内部重组成本 企业内部重组涉税分析 “零税负”重组方法 “零税负”重组方案的设计 “零税负”重组方案的实施 【案例分析】某集团企业的“零税负”上市重组 第三单元企业并购 并购概述

并购的类型 协同效应 并购动机分析 并购流程 并购8大步骤 如何制定并购战略 如何制定并购目标 如何搜寻并购目标 如何进行调查评价 如何设计交易结构 如何谈判签约 【案例分析】万达并购AMC 交易结构 设计交易结构的原则 电话:010—599002472 010--599004371 8种主要交易结构模式的比较 【案例分析】门口的野蛮人—KKR杠杆收购RJR 【案例分析】用友软件(600588)收购英孚思为【案例分析】百圆裤业(002640)收购环球易购【案例分析】中海油收购尼克森 企业价值评估 估值定义 估值依据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如何选用 估值确定 【案例分析】万达商业地产香港IPO的估值【案例分析】阿里巴巴美国IPO的估值 【学员讨论】爱使股份41倍溢价收购游久时代并购成本

门口的野蛮人读书笔记

《门口的野蛮人》读书笔记 《门口的野蛮人》就像一部纪录片,记录了1988年KKR公司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来龙去脉,在这场充满着腥风血雨的收购案中,作者Bryan Burrough与John Helyar 以细腻的故事展现了这场史上最强悍的收购案的细节,作为一个对收购过程知之甚少的初学者,我了解了收购的过程,各方的勾心斗角将资本运作的各种渠道展现在我们眼前。 本书几乎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来介绍主人公的发家史,尤其着重对罗斯·约翰逊的介绍,他从一个加拿大通用电气的会计变成RJR Nabisco 的首席执行官,我认为他的人际关系网为他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的性格让他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成为一个领导者而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在本书的描述中,一些单纯的管理者虽然严格地遵循着自己的管理理念,但却被罗斯的领导艺术打败。约翰逊在管理中的激励不是单一的,对于不同的人他投其所好,在纳贝斯克—标牌公司与雷诺兹烟草公司联姻之后,约翰逊近乎于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氛围开始与雷诺兹烟草公司的氛围格格不入,但约翰逊保持着与董事会的良好关系,并找准时机成为公司的一把手。约翰逊的用人策略不仅帮他消除了对手,更使他有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团队,在接下来的收购案中这个团队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但是约翰逊对于个人奢侈生活的追求是不可忽视的,拥有六架飞机,在多个度假胜地拥有高尔夫球场,这些不仅仅是他将公司收入作为自己享受的资金来源,更是后来“野蛮人”对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开展收购的原因之一,显然,这家公

司可削减的成本很多。 毫无疑问作为上市公司,雷诺兹—纳贝斯克能够筹得更多资金,但是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不得不关系估计,公司的价值在于为股东创造财富。在公司陷入烟草股低迷的漩涡,而新研发的“总理”牌香烟前景堪忧无法拯救股价时,公司面临着被恶意收购的风险,一向远离负债约翰逊不得不采取措施,而且获得公司股权或者期权后,可以产生巨额的财富。杠杆收购是投资公司将目标收购公司作为抵押获得大量资金将公司私有,再通过经营使EBIT增加,通过财务杠杆增加投资收益。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拥有巨大而稳定的现金流,因此,通过杠杆收购,公司的境况将会得到改善。约翰逊找到了合作伙伴协利,协利拥有大量资金却在并购业务中鲜有成效,这将是它进入商业信贷业务中的绝佳机会。约翰逊掌握着董事会,协利根据公司的数据及过往的股价定价为每股75美元,然而这却是一个过低的价格,一旦消息流出,将会有更多投资公司盯紧这块肥肉。KKR公司就是这群“野蛮人”中的强手,在最先向约翰逊提出杠杆收购被拒绝之后,克拉维斯没有想到约翰逊的杠杆收购团队中没有KKR 的名字,KKR决定与协利在同一平台上对决。在本书后半部的描述中,扣人心弦的收购竞赛,华尔街所罗门兄弟、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不考虑公司长远的前途,而只是争论应得的手续费、咨询服务费等运作模式可见一斑。公司的管理层是为股东谋利的,而虎视眈眈的收购者只是将收购的公司看做金钱的来源,巴菲特认为不要从收购者手中购买公司,因为收购方并不以公司经营为目的,大量的裁员,卖出公司的业务使公司看似处于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报告三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门口的野蛮人》作为一部金融纪实小说著作,以RJR纳贝斯克公司总裁约翰逊命运轨迹为主线,详细描述了RJR纳贝斯克公司成型、壮大、最终走向刚刚收购,以及由此在华尔街掀起一阵阵竞标狂潮和混乱的过程。它是华尔街并购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它为门外汉揭开了投资银行神秘的面纱,无论是从业务操作等专业角度还是从中折射的并购业人情世故,都让读者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刻的了解。 事实上,这本书只是在讲一件事:美国RJR纳贝斯克公司收购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华尔街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萧条,股市萎靡不振,于是众多投资机构把目光投向了企业收购。而由于股价的持续走低,很多上市公司的市场估值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这就使得收购有利可图。然而资本永远追逐利润最大化,众多投资机构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进一步发明了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LBO)。说通俗点,就是收购者通过债券、抵押等形式向银行借钱进行收购,成功后再通过出售公司资产等方式偿还债务,以小搏大,有点类似贷款买房。这样仅用很少的一部分自有资金就可以撬动一个庞大的公司。这样做唯一的缺点就是把一个现金流良好的公司变成了负债累累的公司。 在书中的并购案中,收购方不是同RJR纳贝斯克处在同一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实业公司,而是华尔街著名的商人银行和投资银行及运作垃圾债券的高手——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希尔森-莱曼公司,所罗门兄弟,高盛,美林,德雷克赛尔,福斯特曼-利特尔,摩根斯坦利。作为这种非实业类型的公司,它们收购RJR当然不是为了扩张自己的业务,而是为了天价的并购费或咨询费,以及诸如销售垃圾债券的筹资过程中利息带来的负税效应或者对公司的控制。另一方面,RJR作为全美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规模之大,市场占有率之高,发展前景毋庸置疑,这样重量级的作品引得参与并购各方趋之若鹜,谁都想分一杯羹。当时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估值低于实际价值的公司,公司的管理层也厌倦了对于股价无休止的关注,于是在协利证券公司的怂恿下决定进行杠杆收购。他们利用公司股东对于股价的无知,希望以高于股价10美元的价格进行杠杆收购。然而他们的胃口太大了,这样的美差惊动了华尔街几乎所有的投资公司,几乎所有人都想掺一脚进来。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些投行。慢慢地股东也觉察到了管理层的阴谋,决定进行公开投标。于是管理层、KKR公司以及第一波士顿公司开始了对于这个公司的最后竞逐。 在这个故事里我想我主要理解了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于创造力的认识。创造力的作用在这个故事里体现得淋漓精致,如果没有杠杆收购这个金融创造,也就不会有这么高的利润率,那就不会发生全华尔街集体出动的参与一场收购的盛景。同时我也更明白创造其实并不仅仅是发明,更多的是建立在现有结构上的改进。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中国在经济上其实并不缺乏创造力,类似于杠杆收购,我们的企业利用制度的漏洞发明了很多新“技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创新的前提是有所得,而国内科技发明太少也是因为这个社会不是开放社会,创新得不到认可。 其次是对于人性的认识。本来KKR公司是可以和管理层达成协议不需要进行竞价收购的,毕竟这样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然而公司总裁出于自己的私利提出

成功人士必看的20部经典电影大片(以电影的形式提高你的 理财 管理 情商)

看完这20部电影,你可以去全球任何一家公司做董... 分享 陈海燕11:58分享 在复杂的商业社会,你想创业,不懂经济、不懂商业、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边沿,你只有勇气、只有梦想、只有天真,那么也就只有一场空。这20部电影都是商学院学生在学习商科时被要求必须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学院一直首推的《华尔街》,还有沃顿商学院排第一位的《颠倒乾坤》,斯坦福要求商科学生必看的《锅炉房》。看完之后,你会对商业运行的本质和规则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你的职场生涯亦会有不小的帮助。 1.《华尔街》(Wall Street)(1987) 内部交易是违法的,不违法怎么能够发财,关键看如何违法的同时可以掩盖。不看这个影片怎么能够随便进入股市? 2.《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

当房地产进入萧条的时候,美国房屋中介的销售顾问都在忙什么?看他们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门到门地将房地产销售出去,如何在萧条期包装房地产,如何瞄准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 3.《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1983)

经济是交易行为的代名词。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学会评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视交易对方内心的秘密。交易中学到的核心法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适用。 4.《锅炉房》(Boiler Room)(2000)

难以想象的是违法交易几乎与证券市场形影不离。一个19岁的年轻人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财富的操纵过程,让谁富有,那不过是一个随机的选择。 5.《硅谷传奇》(Pirates of Silicon V alley)(1999)

蜈蚣博弈悖论的势分析

蜈蚣博弈悖论的势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李红波) 摘要:逆推归纳法是博弈论求解的重要方法,但是1981 年罗森塞尔提出的蜈蚣博弈给逆推归纳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研究发现,在蜈蚣博弈中,人们的选择和我们通过逆推归纳法求解得到的结果不同,形成了悖论。通过对逆推归纳法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们在最初的理性人假设时我们忽略了人们在另一方面的理性——势理性,文章通过对势的概念、性质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到势理性的概念,并对通过势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结合,解决了蜈蚣博弈悖论的问题。 关键词:蜈蚣博弈逆推归纳法博弈的势势理性 一、引言: 蜈蚣博弈是指这样一个博弈(如下图):两个博弈方A、B 轮流进行策略选择,可供选择的策略有“合作”和“不合作”两种。 图一 在上图中,所有得益数组中第一个数字是博弈方A 的得益,第二个数字是博弈方B 的得益。利用逆推归纳法我们不难得到,在第一步A 将选择“不合作”,此时各自的收益为1 。 从逻辑推理来看,逆推归纳法是严密的,但结论是违反直觉的。直觉告诉我们采取“合作”策略是好的。而从逻辑的角度看,A 一开始应选择“不合作”的策略。人们在博弈中的真实行动“偏离”了运用逆推归纳法关于博弈的理论预测,造成二者间的矛盾和不一致,这就是蜈蚣博弈的悖论。 蜈蚣博弈悖论给逆推归纳法提出里严重的挑战,这令许多博弈论学者感到困惑。一些学者坚信逆推归纳法本身没有问题,是符合逻辑的,;也有一些学者则对逆推归纳法提出了质疑,否认了逆推归纳法的有效性;还有一些学者(如张峰)认为逆推归纳法悖论产生是源于逆推归纳法的适用范围问题,笔者同意最后一种观点。 文章通过对逆推归纳法的使用范围进行分析,认为逆推归纳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博弈方的理性人假设,首先,理性人的假设对博弈方的理性要求太高,这使得现实中很多人不满足逆推归纳法的假设,出现了求解错误的现象,其次,理性人假设中忽略了对理性人更深层次理性的考虑(文中成为势理性),由于理性人假设中缺少了势理性,使得逆推归纳法犯下以偏概全,只重眼前和近期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的错误。由于理性人假设的这两点致命的弱点,严格限制了逆推归纳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文章通过分析认为,像蜈蚣博弈这样比较多阶段的动态博弈不适合用逆推归纳法求解,只有当博弈进行到某一阶段后,剩余的子博弈满足逆推归纳法的假设条件时,才可以用逆推归纳法对该子博弈运用你退归纳法求解。 二、势的提出: “势”是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对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却非常的困难。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3000字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3000字 本年度第一本书《门口的野蛮人》,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读完,按照当初给自己的要求,每读一本书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 这本书是被划分为经济类的书籍,我了解到这本书也是在一些给投资者推荐的书单上,《门口的野蛮人》给我们详细的铺陈了80年代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被收购的对象是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收购的对象则几乎涉及了当时华尔街上所有知名的金融大鳄。 为什么这场收购能吸引这么多的金融大鳄争相抢夺?因为这次收购的规模达到了250亿美元之多,其规模和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收购绝对是华尔街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次收购。它带给收购者的,不单单是巨大的利润,更是在杠杆收购行业的口碑和地位。其中不乏有一些竞逐者,他们的加入不主要是为了利润,而是意图通过这场收购,从而奠定他们在杠杆收购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本书的叙述完全是历史书式的,前半部分别介绍了本次收购中收购各方关键人物的发展成长史。所有的人物,他们的事业,他们的前半生一步步走来,中间经历的种种各种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驾驭的。

本书的主角——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是被收购的目标。收购各方分别是:以公司总裁罗斯约翰逊为首的管理层团队,和他们这次收购的主要代理机构——协利证券公司,主要人物有协利证券母公司——美国运通公司董事会主席吉姆罗宾逊、协利公司董事会主席彼得科恩,主要的资本支持者是所罗门银行,主要人物是董事会主席约翰古弗兰,他们聘用的公关公司是吉姆罗宾逊的妻子琳达罗宾逊的公司,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琳达罗宾逊为约翰逊和克拉维斯牵线搭桥,所做的工作几乎差点促成了两方的合作,也足见琳达罗宾逊的公关撮合能力。 另外一方是KKR团队,也是本次收购的最终胜利者,主要人物是克拉维斯,是一个果决冷毅的领导者,KKR也是最为专业的杠杆收购公司,在规模和专业性上是其它的竞争者无法企及的。他们雇佣德崇证券公司主要为他们负责垃圾债券的发行。 在资本方面,KKR本身就有巨大的资本实力,所以他们不像协利,需要找一家或几家大的银行提供资金支持,KKR只会和几家银行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他们甚至有实力和其中一些银行签订排他的合作协议。 而协利方面则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克拉维斯一开始怀疑协利会和合作的银行签订排他协议和阻止银行和其他竞争中合作,但是他猜错了。协利公司可能是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去这么去做,也可能协利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