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关系研究
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发展与居民储蓄率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本次演示采用跨国面板向量自回归方法,对人口结构、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 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捕捉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并考虑了各 国之间的异质性。通过该方法,我们发现以下实证结果:
首先,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 具有负面影响,而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有助于经济增长。此外,女性参与劳动力 市场对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应对人口老 龄化问题,如提高教育水平和促进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等。
五、结论
本次演示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发展 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因国家而异,且 相互影响和作用复杂。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本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和 经济发展状况,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限制。例如,我们未能考虑到一些非观测效应可能对 结果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模型和方法,以更准确地估计这些变量 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案 例研究和政策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对居民消费均存在一定影响。 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支出逐渐增加,尤其是在 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方面。另一方面,女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注重个性化 需求,因此,女性消费支出的分布相比男性更广泛。然而,在某些商品和服务 方面,如高档商品和投资品,男性消费者的支出相对较高。
然而,部分中西部省份的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这可能是因 为这些省份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城市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问题,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因此,这些省份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 需要更加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人口年龄结构、储蓄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路径研究

人口年龄结构、储蓄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路径研究[摘要]本文基于改进的索罗模型和生命周期假说,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少年抚养比对储蓄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储蓄率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所以,针对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本研究提出人口年龄结构应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医疗卫生改革相结合,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道路。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抚养比;居民储蓄率;经济增长1前言20世纪下半期以来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但蒋静婷(2010)指出,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国情,我国经济学界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及研究一般将人口规模作为解释变量纳入理论模型,却很少对人口结构的变动进行考察。
事实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张新起(2012)认为,人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当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时,这种人口结构对一个国家来讲,最富生产性,同时社会的储蓄率高,人口的抚养负担轻。
通常,我们会将这一时期称为人口红利期。
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使社会负担加重,劳动生产率下降,不利于新技术革命,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汪伟,2009)。
与此同时,我国也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中的年龄结构关系密切(蔡昉,2010)。
根据罗默(2001)提出的研究与开发增长模型,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和内生的技术进步。
最近关于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指出,人口结构并非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方向和社会总支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变量,最终传导并引发相应的经济后果(蒋静婷,2010)。
人口结构转变的直接作用的传导变量主要有就业水平、居民储蓄率、社会保障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等。
关于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有不少学者做过相应的研究。
胡雅琴等(2006)研究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有稳定正向的影响,孔涛等(2009)认为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只是影响程度相对较低,徐洁香等(2013)指出储蓄率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认为我国现阶段应该维持高储蓄,充分利用高储蓄的优势,将高储蓄安全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增长,最终完成工业化。
人口年龄结构和财政政策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人口年龄结构和财政政策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
响的开题报告
题目:人口年龄结构和财政政策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的储蓄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除了个人的储蓄动因和习惯以外,人口年龄结构和财政政策也可能对储蓄率产生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口年龄结构和财政政策这两个因素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以期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储蓄行为与中年人可能存在不同,因此,不同年龄段的人口结构对储蓄率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2)财政政策对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财政政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可能体现在政策的市场信号效应及实际利率水平上。
(3)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探讨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信息。
(2)实证分析法: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究人口年龄结构和财政政策对储蓄率的影响,以及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三、预期结果和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不同角度探讨人口年龄结构和财政政策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提供实证基础和理论支持,对于未来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性意义。
同时,通过探究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分析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分析【摘要】在当前社会中,储蓄率居高不下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本文旨在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趋势。
在首先介绍了储蓄率的定义,然后探讨了不同年龄段对储蓄率的影响以及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接着详细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储蓄倾向,并对储蓄率的长期趋势进行了分析。
在强调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重要性,提出了政府应对措施,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储蓄率、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因素、储蓄倾向、长期趋势、政府应对、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储蓄率在许多国家一直居高不下,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储蓄率,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有不同的消费和储蓄倾向,这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储蓄水平。
1.2 研究意义储蓄率居高不下的现象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而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并分析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储蓄倾向分析和储蓄率的长期趋势分析。
对于个人储蓄率而言,人口年龄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储蓄的态度和行为会有所不同,而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储蓄率。
通过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的储蓄行为,并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意义还在于提出政府应对措施,指导政府如何调整政策以促进储蓄率的提高。
通过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为储蓄率的管理和调控提供可行的建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储蓄率的定义储蓄率是指个人、家庭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储蓄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03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国际比较
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
美国
随着婴儿潮一代进入老年,美国65岁及 以上人口比例显著上升。这导致居民储 蓄率发生变化,对经济产生影响。
VS
日本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全球最高,这导致 了居民储蓄率的下降和劳动力市场的萎缩 。
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
中国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中国正面临人 口老龄化的挑战,这可能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方法与框架
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框架
首先梳理相关文献,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其次,收集数据并清洗;接着,建立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 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02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 理论关系
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机制
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04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 率的实证分析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加速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寿命的延长,中国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比例持 续上升。
年轻人口减少
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转变导致年轻人口 数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老龄化趋势。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变化趋势
储蓄率高位运行
不同年龄段人口对储蓄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年轻人口倾向于增加消费和减少储蓄,而老年人口则更倾向 于增加储蓄。
社会经济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不可忽视。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教育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居 民储蓄率产生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关注人口年龄 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直接影 响,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交互 作用,如政策调整、市场环
最新人口年龄结构、财政政策与中国高储蓄率

人口年龄结构、财政政策与中国高储蓄率人口年龄结构、财政政策与中国高储蓄率摘要:论文以 1999—2009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人口年龄结构、财政影响与高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1)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口年龄结构,而是经济体的转型特征。
(2)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
(3)财政收支比重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税收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
上述发现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取向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财政影响;储蓄率。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中国保持着非常高的国民储蓄率,2008 年的数据已达到 52. 3%,较 1992 年增加 12. 0 1%。
从变化趋势来看,国民储蓄率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开始有所下降,到 2000 年开始呈现较为明显的递增走势,从 2000 年到 2008 年,国民储蓄率年均增长 3. 92%。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金流量表可知,居民储蓄率从 2000 年的16. 5% 增加到 2008 年的 22. 49% ,年均增长 4. 08% ; 企业部门储蓄率从2000 年的 15. 65% 增加到 2008 年的21. 6% ,年均增长 4. 76% ; 政府部门储蓄率从 2000 年的 6. 36% 增加到 2008 年的 8. 21% ,年均增长 5. 87% 。
从部门的截面贡献来看,中国的高储蓄率主要是由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带动起来,政府储蓄虽然近几年增长迅猛,但所占比例较小。
持续高位运行的储蓄率受到了西方国家的责难,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强劲增长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学者抛出了“中国经济责任论”和“储蓄国责任论”,由此引发了又一轮讨论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热潮。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的平均年龄逐渐增长,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的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到203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储蓄率的变化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生产年龄人口的减少,而生产年龄人口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减少必然会对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将通过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等途径传导到储蓄率上。
老年人口的增加还将导致国家的养老支出大幅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国民储蓄,从而影响整体储蓄率。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是复杂的,同时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家庭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家庭储蓄行为可能受到影响。
传统观念中,子女要孝敬父母,因此家庭可能会增加对养老金的储蓄,以应对将来的养老压力。
但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其在消费结构上也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家庭储蓄率的下降。
政府在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扶持老年人,这将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支出,从而对整体储蓄率产生影响。
金融市场的发展、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也会对储蓄率产生影响,这些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
然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
从负面影响方面来看,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对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影响,从而对储蓄率产生负面影响。
老年人口的增加还将导致国家的养老支出增加,从而挤占国民储蓄,对整体储蓄率产生负面影响。
但人口老龄化也将带来机会,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养老产业、医疗产业等相关产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这将对国民储蓄产生正面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相关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将增加,这将对储蓄率产生正面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1. 引言1.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中国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同时生育率下降、寿命延长等现象的综合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10.8%增加到2019年的18.7%,并持续增长的趋势。
而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近40%。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养老需求增加,医疗费用增加,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问题。
这将进一步影响经济结构、社会政策、财政预算等方面,对国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使得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2 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得尤为突出。
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国民对未来的投资和消费意愿。
而储蓄率的阶段性和数量性则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经济状况。
在经济学理论中,储蓄率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因为储蓄会被用于投资,而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储蓄率的提高可以增加投资,促进生产力和技术进步,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储蓄率的增加还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重要领域,从而带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升级和转型。
维持稳定的储蓄率水平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引起政府、企业和个人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行动。
2. 正文2.1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减少,整体储蓄率呈现下降趋势。
老年人口增多意味着更多的消费需求,而减少的劳动力人口则限制了经济的增长潜力。
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求而减少储蓄,导致整体储蓄率下降。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的储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摘要作为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储蓄问题涉及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各个层面;而储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研究内容,尤其是在中国当前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以及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一个包含少年、中青年以及老年三代的叠代模型为理论框架,首先得到了在稳定人口年龄结构下的稳定状态劳动人口人均资本存量以及居民总储蓄率,进而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稳定状态劳动人口人均资本存量以及居民总储蓄率的影响。
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增加都会使当代劳动人口承担更重的消费负担,从而都会使居民总储蓄率下降;第二,同样幅度的变动,老年抚养比的增加比少儿抚养比的增加引起的居民总储蓄率下降更大。
原因在于老年抚养比还会影响劳动人口人均资本存量,亦影响居民总储蓄水平。
换句话说,在劳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老年人口数量上升将使得稳定状态下的资本存量和居民总储蓄下降,进而影响产出水平。
而少儿抚养比则不存在这一效应。
随后,本文构建协整模型以检验居民储蓄率、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
检验结果显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动可以解释居民储蓄率变动的91%;少儿抚养比上升一个百分点,居民储蓄率将下降0.79个百分点,而老年抚养比上升一个百分点,居民储蓄率则将下降0.98个百分点。
实证检验结果较好地支持了理论模型结论。
根据上述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在当前人口年龄结构下,高储蓄率的现状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同时,由于储蓄最终将转变为实物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技术开发投入和外汇储备,鉴于当前中国投资-储蓄转化效率不高,人力资本投资与技术开发投入水平亦相对较低,外汇储备也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
但是,一旦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年龄结构改变将冲击中国的高储蓄率。
如果在此之前未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那么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将缩水。
也就是说在相关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的储蓄率会在保持高位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 I -摘要外汇储备也将经历同样的变动,那么人民币汇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受到较大的升值压力,随后则可能贬值。
为缓解当前的升值压力,同时降低未来经济的波动性,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当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并且区分了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的不同影响作用,且得到了较好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叠代模型居民储蓄率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 II -AbstractAbstractAs an important issue of macroeconomics, saving would influence all the aspects of the economy, and plenty of papers have focused on this significant issue. Saving issue, to be more specif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and household saving rate must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especially for China as its saving rate has been extremely high for a long time while the aging problem has begun to strike the country in the meantime.In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 including the young generation, the middle-age generation and the old generation, the thesis firstly obtains the expression of the steady state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 and household saving in the steady age structure, and therefore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 in the age structure on the steady state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 and household saving.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First, the increase in the youth dependency ratio and the old age dependency ratio both mean that the present working age generation will carry more economic burden, thus evoke the decrease in the household saving rate;Second, with the same change in the youth dependency ratio and the old age dependency ratio, the later has a larger impact on the household ratio. Thi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only the old-age dependency ratio influences the steady state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 and household saving. In the condition of stable working age population, a larger old age population will make the capital stock per capita, the amount of household saving and therefore the output fall, while the youth dependency ratio has no similar effect.In the following part, the thesis examines th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household saving rate, young dependency and old age dependency. The result shows that 91% of the change in household saving rate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change of the youth dependency ratio and the old age dependency ratio; with 1 percent increase in the youth dependency ratio and the old age dependency ratio, the- III -Abstracthousehold saving rate decreases 0.79 and 0.98 percent respectively. The empirical result accords with the OLG model.The above result is of major and immediate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empirical result, household saving rate will remain high in the present age structure; as the saving finally transfers to real capital investment,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R&D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nd with the poor efficiency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aving to real investment, and the low level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R&D,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would keep in high level in the short run. However, once the aging problem is severe enough, the change in age structure will significantly strike China’s high saving rate. If proper measures haven’t been taken to promot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before that happen,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would shrink dramatically. It would begin to fall after a period of high level, experiencing the similar trend of the household saving rate, thus the RMB exchange rate might depreciate after suffering a long time under appreciation pressure. So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is extremely urgent in order to relieve the present appreciation pressure, and to reduce the severity of economic fluctuation.The highlight of the thesis is that the theoretical model explains wel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ent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and household saving rate of China, and furthermore differentiates the impacts of youth dependency ratio and old age dependency ratio on household saving rate,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empirical results.Key Words: OLG Model Household Saving Rate Youth Dependency Ratio Old Age Dependency Ratio- IV -目录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1)第二节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安排 (3)第二章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4)第一节生命周期理论及其理论拓展 (4)第二节实证检验研究 (6)第三节理论基础 (9)第三章理论模型 (11)第一节稳定人口年龄结构下的均衡解 (11)一、模型构建 (11)二、消费者最优化决策 (12)三、厂商最优化决策 (13)四、市场均衡条件 (14)五、稳定状态条件 (14)第二节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稳定状态的影响 (15)一、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稳定状态劳动人口人均资本的影响 (15)二、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稳定状态下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15)第四章实证检验 (18)第一节样本描述与变量选取 (18)一、居民储蓄率 (18)二、人口年龄结构 (19)三、经济增长速度 (20)四、平稳性检验 (21)- V -目录第二节协整检验 (22)一、包含居民储蓄率与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人均GDP增长率的协整检验22二、包含居民储蓄率与少儿抚养比和人均GDP增长率的协整检验 (23)三、包含居民储蓄率与老年抚养比和人均GDP增长率的协整检验 (23)四、包含居民储蓄率与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协整检验 (24)第三节格兰杰因果检验 (25)一、居民储蓄率变动与少儿抚养比变动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25)二、居民储蓄率变动与老年抚养比变动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26)三、居民储蓄率变动与人均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26)第四节实证检验结论及居民储蓄率变化趋势预测 (26)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29)参考文献 (35)附录 (37)致谢 (45)个人简历 (46)- VI -第一章引言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作为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储蓄问题涉及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各个层面;而储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研究内容,尤其是在中国当前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以及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