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钢琴协奏曲《黄河》

合集下载

浅谈《黄河》中伴奏音乐与钢琴艺术的融合与展现

浅谈《黄河》中伴奏音乐与钢琴艺术的融合与展现

音乐与舞蹈Music and dance77浅谈《黄河》中伴奏音乐与钢琴艺术的 融合与展现□郭璐璐 安徽艺术学院《黄河》作为一首经典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协奏曲中具有极强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黄河》原型为《黄河大合唱》,经由《黄河大合唱》再次编辑与创作而成。

《黄河》的成功并不仅仅体现在钢琴艺术上,更体现在钢琴艺术与伴奏音乐的完美融合上,其为大众营造了一场“感官盛宴”。

基于此,本文对《黄河》中伴奏音乐与钢琴艺术的融合和展现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使更多伴奏音乐与乐器完美融合,从而打造更多经典作品。

《黄河》作为钢琴协奏曲经典曲目,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该音乐以革命战争为创作历史背景,并以黄河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使听者为之震撼。

《黄河》这首经典曲目充满了力量,表明了万众一心、誓死保家卫国的革命情怀,抒发了英雄儿女奋战到底的决心,并向世界传达了赢得抗战胜利的决心与信心。

这些情感借助伴奏音乐与钢琴艺术完美呈现出来,不仅突破了传统乐章模式,还成为现代钢琴艺术与伴奏音乐完美融合的代表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黄河》作品中伴奏音乐的重要作用任何歌曲或乐章,都离不开伴奏的烘托。

伴奏主要分为钢琴伴奏、乐队伴奏等不同形式。

不同的伴奏元素,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

伴奏节奏、节拍、旋律,对整个作品情感具有重要的烘托作用。

要想将歌曲情绪完美呈现出来,伴奏必不可少。

伴奏音乐运用得当,能够有效衬托歌曲背景,并辅助歌曲旋律、形象的确立;科学、合理、完美的伴奏音乐,可以将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与主题思想充分呈现出来,并推动音乐的整体进步。

音乐作品在不同阶段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这也意味着,伴奏音乐要具有独立表现能力,充分烘托音乐作品的特立形象,提升音乐的感染力。

二、《黄河》作品中钢琴艺术的重要作用《黄河》作为经典钢琴协奏曲,需要独奏钢琴与乐队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黄河》中钢琴部分难度较高,具有极强的技巧性。

“气与韵”——《黄河》钢琴协奏曲之《黄河颂》的演奏研究

“气与韵”——《黄河》钢琴协奏曲之《黄河颂》的演奏研究

钢琴作为西洋乐器的代表之一,在进入中国以后,钢琴艺术的中国化得到不断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

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中国钢琴作品的诠释是否能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来进行指导?针对这一问题,选取著名中国钢琴作品《黄河》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黄河颂》,站在传统美学思想“气与韵”的角度,对其进行演奏分析,试图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一、《黄河》钢琴协奏曲之《黄河颂》 “《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69年,1970年在北京首次公开演出,一经亮相便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一部影响力巨大、享誉国内外的钢琴协奏曲”[1]。

作品脱胎于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人民艺术家冼星海作曲的大型抗日救亡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是由殷承宗、储建华、盛礼洪、刘庄等当时国内著名的音乐艺术家们共同合作,将《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曲目通过合理的改编与创作而形成的一部恢宏巨作。

《黄河》钢琴协奏曲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愤》;第四乐章《保卫黄河》”[2]。

《黄河颂》是其中的第二乐章,此曲重点在于“歌颂”,其中大量的音乐元素取材于《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乐曲,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通过赞颂伟大的母亲河黄河来讴歌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音乐上,引子部分首先由低沉的大提琴音色缓缓奏出主题旋律,经过一系列的音乐手法发展壮大,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描绘了黄河从发源地的一股小溪流,在中华大地上不断茁壮成长,汇入千江万水,滚滚奔流东去,最终注入大海的壮阔画面,在抗战年代,也象征着抗日队伍越来越壮大,抗日救亡斗争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总的来说,《黄河颂》是一首气势磅礴、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赞歌。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黄河颂》的演奏实践,利用传统文化中“气与韵”的美学思想,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二、《黄河颂》之“气与韵” 1.曲式——“贯气通韵”[3] “贯气通韵”中,“气为内质,韵为表征,韵由气所决定,气贯而后可以韵足”[4]。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作品分析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作品分析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作品分析1. 引言1.1 简介《黄河》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是中国著名作曲家施如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是在1939年,抗战初期创作的,作为抗日战争期间宣传抗战的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宣传色彩。

这个作品共有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以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抗日战争的坚定信念为主题。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通过激昂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展现了中国人民保卫黄河的决心和勇气。

整个乐章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具有史诗般的气势。

这首协奏曲在演奏时要求演奏者具有非常高的技巧和力度控制能力,需要表达出战斗的紧张感和激烈的对抗。

演奏者还需准确地表现出作曲家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赞美,使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激荡。

这首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部富有民族气息和强烈爱国情怀的音乐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音乐价值,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2 创作背景《黄河钢琴协奏曲》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更是这部作品中的巅峰之作。

创作背景可以追溯至1939年,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指挥家谭元元指挥,并由钢琴家李延泽演奏。

这部作品创作在抗日战争期间,时任重庆国立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冼星海,受到了当时黄河抗击洪水和日寇侵略的启发,创作了这部代表中国人民抗战精神和爱国情怀的音乐作品。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人民饱受战火之苦,黄河更是中国人民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冼星海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保卫家园、捍卫民族尊严的决心和信念。

《保卫黄河》这一乐章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旋律磅礴宏大,激情澎湃,极具感染力。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民族气节,更将黄河这条千年文明的象征融入体现了祖国大好河山与人民的伟大团结。

2. 正文2.1 音乐特点分析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部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音乐作品,其音乐特点也体现了这种情感。

黄河钢琴协奏曲听后感300字

黄河钢琴协奏曲听后感300字

钢琴协奏曲《黄河》观后感学生篇本周五我观看了美育空中课堂的钢琴协奏曲《黄河》。

歌曲一开始,声音铿锵有力,钢琴声从慢到快,后面越发的急促,随后,小提琴也拉了起来,那动作整齐划一,那声音异常震撼,威武带着一丝优雅,紧随其后的前奏完美地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越是听到后面,越是被激起了意志,无时无刻不透露着黄河之威武!这首《黄河》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它透露的是黄河之威严,民族之震撼。

五千年华夏文明随你澎湃;黄河之水天上来入你胸怀。

神州大地,万丈狂澜;一泻千里,滚滚而来。

惊涛骇浪,激荡呐喊;翻腾江水,蜿蜒不息。

黄河古老的黄河闪着中华的魂魄;黄河如诗的黄河谱写历史的辉煌;黄河滚滚抒壮志始终如一终不朽你即永存我心与世共筑百年!今天,我在美育空中课堂聆听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每当我听到这首乐曲,心中就会涌起万丈波涛,脑海里随之出现的是滚滚翻腾的黄河和万千英勇向前的战士……乐曲以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了无数中华英雄共同抗战的真实场面。

这首乐曲不仅歌颂了黄河的气势雄伟和中华儿女的英勇无畏,还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保卫黄河》这一章振奋人心,一阵军号嘹亮中,保卫黄河的高潮即将到来。

如同千军万马齐踏而至,盛洪震天,气贯长虹,霸气十足;又如骏驰千里的滔滔黄河之水,来自彩云深处,倾泻万里,气壮山河,万物黯然失色,足以毕恭毕敬,扶手仰慕。

这不仅是一首鼓舞士气的军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诠释,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本质写真。

我对音乐没有太多的喜欢,但当今天听到《保卫黄河》这首曲子时,心里总是热血沸腾,瞬间内心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这首曲子刚开始,我就被它磅礴的气势给震撼到了,她好像有魔力一样,让我的心也激动起来,仿佛湍急的黄河,就在我的眼前冲过一样。

乐曲随着《东方红》的出现,也进入了高潮,一会儿急促,一会儿缓和,让人仿佛看到革命先烈为了保卫国家,听着冲锋的号角,胸口染着鲜血,手执冲锋枪,义无反顾的前进,让我不由心生崇敬之情。

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民族性音乐语境

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民族性音乐语境

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民族性音乐语境《黄河》钢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民族性音乐语境而闻名于世。

这首协奏曲由中国作曲家黄自刚创作于1969年,根据同名长诗《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

在音乐中,黄自刚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表达了对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特殊的情感和文化意义。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时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创作《黄河》钢琴协奏曲时,黄自刚试图通过音乐来展现黄河的伟大和威严。

他巧妙地使用了激昂壮丽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表达了对黄河深沉情感的赞美和敬意。

在曲目中出现了多次高亢激烈的音乐段落,如协奏曲开头的强烈的钢琴倾泻而下的旋律,以及曲目中部的宏大高亢的乐段,这些都体现出了黄河的雄伟和壮丽。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精神。

黄河曾多次爆发洪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伤害。

中国人民对这一挑战从未退缩,一直在不断努力控制洪水,保护河岸。

在《黄河》钢琴协奏曲中,黄自刚用音乐来描绘黄河洪水的恢宏场面和中国人民的韧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曲目中有一个名为《黄河激流勇进曲》的乐章,其中运用了流动的音符和急速连续的音符,表达了黄河洪水的汹涌和势不可挡。

这种音乐语境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人民对困境的坚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和伟大。

黄河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和谐。

黄河流经中国多个省份,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里共同生活和劳作,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

《黄河》钢琴协奏曲中的音乐语境也在表达这种团结和和谐的意义。

黄自刚用大量的合唱和管弦乐团的合作演奏来表现这种氛围,使曲目中的音乐元素相互呼应,彼此融合。

在曲目的结尾,黄自刚还加入了黄河大合唱的片段,让合唱团与钢琴协奏曲和谐地融为一体,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和谐。

这种富有民族性的音乐语境使听众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对黄河的喜爱和敬意,也凸显了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魅力。

黄河钢琴协奏曲作品介绍

黄河钢琴协奏曲作品介绍

黄河钢琴协奏曲作品介绍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由中国作曲家郎朗和唐代牛腿琴曲《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

该曲共分为五个乐章,以钢琴和乐队的独特搭配形式展现出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中国人民的勇敢精神。

首先是第一乐章,《黄河激流勇进》。

这一乐章以迅猛的琴键下落的音符描绘了黄河的激流,表达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的精神。

第二乐章是《黄河船夫曲》。

这一乐章较为柔和,以木琴和小提琴演奏的旋律展现了黄河两岸渔民的生活情景,曲中还加入了一些中国民歌的元素,使整个乐章充满了中国民族色彩。

第三乐章是《黄河战鼓》。

这一乐章运用了大量的打击乐器,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抵抗精神。

第四乐章是《黄河流急》。

这一乐章如同一支行军进行曲,高亢激昂,让人感受到黄河的激流奔腾。

最后是第五乐章,《黄河大合唱》。

这一乐章汇集了全曲的主题,以钢琴和合唱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精神和对黄河这一神圣的河流的敬仰。

作品在国内外演出中广受好评,并成为中国音乐的代表作。

中国的钢琴协奏曲

中国的钢琴协奏曲

中国的钢琴协奏曲
中国的钢琴协奏曲指的是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作品。

以下是一些中国钢琴协奏曲的代表作品:
1. 《黄河钢琴协奏曲》:由中国作曲家郎朗谱写的钢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2. 《黎明钢琴协奏曲》:由中国作曲家殷承宗谱写的钢琴协奏曲,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为基础,融入西方古典音乐的结构和风格。

3. 《黛玛嘉钢琴协奏曲》:由中国作曲家阿炳致谱写的钢琴协奏曲,以西藏音乐为灵感,展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4. 《青花瓷钢琴协奏曲》:由中国作曲家周杰伦的名曲《青花瓷》改编而成的钢琴协奏曲,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相结合,独特而富有魅力。

这些钢琴协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中国元素而备受瞩目,在国内外音乐界都享有广泛的声誉。

《黄河》钢琴协奏曲赏析

《黄河》钢琴协奏曲赏析

《黄河》钢琴协奏曲赏析摘要:以《黄河大合唱》为蓝本改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历史再现、文化传承、中外艺术交流的结晶,体现出不朽的“黄河”精神。

关键词:民族性、标题性、钢琴技巧、创新、民族交响乐正文:钢琴曲《黄河》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钢琴协奏曲之一,它以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主要曲调作为各乐章的主体旋律基础,但乐曲发挥了钢琴协奏曲的表现特长,从新的角度阐发了原作的精神气概,从而赋予了它更新的艺术特色。

作品有强烈的民族性、鲜明的标题性,创作手法独特,这些使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部作品的旋律创作、民族调式和声的运用、配器手法的创新、曲式手法的灵活都对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冼星海同志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

《黄河大合唱》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乐曲气势雄伟,音调简明有力,其某些段落,在广大的抗日军民中十分流传,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钢琴协奏曲《黄河》较之《黄河大合唱》,是一次新的创造和飞跃。

《黄河大合唱》原有八段,钢琴协奏曲《黄河》从中选择了富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的曲词作素材,构成四个乐章的钢琴协奏曲。

从整体构思上来看这四个乐章, 围绕着黄河来描写人民战争,从与黄河搏斗到最后人民战争胜利, 从开始充满矛盾戏剧史到最后矛盾解决, 人民战争取得胜利, 在调式上, 他们采用了中国的民族宫调式和民歌旋律, 而在曲式、配器、和声进行和整体构思上采用西洋的东西, 因而这是别具特色的中西结合式交响乐。

《黄河》在结构上, 钢琴协奏曲《黄河》打破了西洋协奏曲必须由3 个乐章组成的形式,而是由4 个乐章组成的。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第一部表现了人民战争伟大主题的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既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同时又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在这部作品中,钢琴占了极大的部分,钢琴技巧已发展到了最高难度和广度,充分发挥了钢琴的优势,在技巧上运用了刮奏、左右手音数不对称的多连音弹奏、紧密及大跨度和弦连接、轮指弹奏、刮奏、急速的琶音等等,尽显演奏者的精湛技艺,在钢琴上弹出了交响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我听过钢琴协奏曲《黄河》教案(三)我听过钢琴协奏曲《黄河》(四)读后说一、课型中级汉语综合课二、使用教材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汉语教程》第二册三、教学对象掌握1000词左右的留学生四、教学内容1.生词:26个,包括名词4个,专有名词10个,助词1个,副词3个,动词5个,形容词2个。

(有兼类词2个)2.语法:(1)极了:①作adj.﹢极了;②作v.﹢极了(2)比较:“次”和“遍”比较:“过”与“了”3.课文:(三)我听过钢琴曲《黄河》;读后说4.练习五、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难点的讲练,让学生掌握该词语,同时为学生理解课文扫除障碍,指导学生用所学词语和句式较为准确自由地进行成段表达和交际训练。

2.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语和语法。

3.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理解并记忆课文的内容,能运用本课词语和句式结构基本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及描述自己的某种经历。

4.学生有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愿望;学生能用所学词语和句式描述自己的某种经历。

六、重点难点(一)生词1.重点生词:亲耳、…家、演奏、极了、协奏曲、好听、还、2.补充生词:互相、说谎、谈恋爱、老实、分手、大声3.专有名词:海南岛、泰山、敦煌、颐和园、故宫、长城、黄河、《梁祝》(二)语法(1)极了:①作adj.﹢极了;②作v.﹢极了(2)比较:“次”和“遍”比较:“过”与“了”七、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按照“生词—语法—课文—成段表达”的顺序,循序渐进。

2.运用直观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涉及互动形式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4.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听说领先,同时加强汉字的读写训练。

八、教学时间这篇课文可分为四个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讲(2课时)主要讲第一篇课文生词、语法,课文理解。

第二讲(2课时)主要讲第二篇课文生词,语法以及锻炼学生的 口语交际水平。

九、教具1.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频资料;2.生词的相关图片;3.汉字书写演示。

十、教学步骤第一讲(90分钟)一、复习1.生词:请同学上讲台上听写上节课学过的词语;2.语法:经历和经验的表达:动词﹢过3.检查作业二、新课导入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医,那么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中国的旅游胜地和音乐。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中文歌啊?最喜欢谁唱的歌呢?有没有听过《黄河》和《梁祝》呢?然后,放《黄河》和《梁祝》给学生听,从而导入今天所学内容《我听过钢琴曲〈黄河〉》。

三、课文学习1.朗读课文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分组分角色读—请个别同学分角色读2.回答问题①爱德华有没有听过《黄河》?②爱德华喜欢听吗?③爱德华听过《梁祝》吗?④谁有《梁祝》的光盘?四、阅读课文对话带出生词亲耳 qīn’ěr 演奏 yǎnzòu 协奏曲 xiézòuqǔ钢琴ɡānɡqín 极了 jíle 曲 qǔ…家 jiā小提琴xiǎotíqín 好听 hǎotīnɡ还 huán 嘛 mɑ1.领读—学生齐读—点学生读2.讲解* 亲耳:副词,亲自听到,自己耳朵听到的(with one’s own ears )例:这件事是我亲耳听到的,不会错的。

亲耳听过亲眼看见亲口说亲手做过* 钢琴:名词,piano例:弹钢琴演奏钢琴*……家 jiā:(词缀)有某种专长的人(a specialist in a certain field )例:钢琴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家”吗?看谁知道的最多。

* 演奏yǎnzòu:演奏,用乐器表演(perform;to play)①作v. 演奏﹢乐器例:演奏钢琴演奏小提琴演奏﹢音乐作品例:演奏《黄河》演奏《梁祝》②作n.例:你喜欢他的钢琴演奏吗?* 极了 jíle:极了,放在形容词和一些动词后面,表示最高程度。

①作adj.﹢极了例:高兴极了好极了美极了冷极了山本弹钢琴好听极了北京烤鸭好吃极了②作v.﹢极了例:喜欢极了关心极了* 小提琴 xiǎotíqín:名词,violin例:拉小提琴演奏小提琴* 协奏曲 xiézòuqǔ:名词,指一个独奏者和一个管弦乐队合作演奏的大型器乐曲。

例:我听过钢琴协奏曲。

* 好听 hǎotīnɡ:形容词①(声音)听着舒服;悦耳( pleasing to the ear;melodious)例:你觉得钢琴的声音好听吗?——好听极了。

②(言语)使人满意例:话说得好听,但还要看行动* 还(1)还 huán :动词,交还;归还(to return;to give back)。

例:你的书能借我看看吗?——当然可以,看完了就还给我。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谚语“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hǎo jiâ hǎo huán,zài jiâ bù nán意思是别人把东西借给自己,要及时地还回去,以后再向别人借的时候就不会遇到困难。

还有谁知道更多的谚语吗?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2)还 hái(副词)①依然,仍然(still;yet)例: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②更加(even more)例:今天比昨天还冷。

③再,又(still more)例:锻炼身体,还要注意休息* 嘛mɑ:用在句末,强调肯定的语气。

表示事情本应该如此或道理显而易见。

例:不会不要紧,边干边学嘛。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3.专有名词哈尔滨海南岛泰山西安敦煌颐和园故宫长城黄河《梁祝》①老师领读—学生齐读—点名读;②用ppt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播放音频文件;③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指出各个地方的位置。

4.写汉字①用ppt展示较难书写的生词(亲耳、钢琴、家、演奏),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时的笔顺。

②学生看演示自己书写。

第二讲(90分钟)一、复习1.生词:请同学上讲台上听写上节课学过的词语;2.语法:经历和经验的表达:动词﹢过3.检查作业二、语法讲解1.比较:“次”和“遍”(compare “次”and “遍”):“次”和“遍”都表示动作发生的量,但“遍”强调的是动作自始至终的全过程。

例:这本书很好,我已经看过两遍了。

这个电影我看了三次也没看完一遍。

2.比较:“过”与“了”(compare “过”and “了”)①否定式的不同:过:没(有)﹢动词﹢过这个电影我没看过,不知道好不好。

了:没(有)﹢动词(不能有“了”)昨天晚上的电影我没看,不知道好不好。

②句意的差别:例:我学过一年汉语。

(不学了)我学了一年汉语了。

(还在学)他去年跟爸爸去了中国。

(现在还在中国)他去年跟爸爸去过中国。

(现在已不在中国)3.课堂练习做课本上83页相应的语法练习,巩固语法。

三、学习《读后说》首先我们来看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单词。

(1)学习生词互相hùxiāng 说谎shuō huǎng 谈恋爱tán liàn ’ài恋爱liàn ài 老实lǎoshi 分手fēn shǒu 大声dà shēng1.老师领读—学生齐读—点学生读。

2.讲解,然后请学生造句。

①互相:副词,做状语(each other,mutually)例:互相学习互相问答互相拥抱辨析:互相∕相互例:互相∕相互了解在上面的例子中,“互相”和“相互”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副词,都做状语。

区别:“互相”不能做形容词,只能做副词,“相互”还可以做形容词。

例:相互的关系相互的怨言相互的指责相互的关心②说谎:to tell a lie例:我是世界上最老实的人,从来不说谎。

山本对他的朋友说了谎。

③谈恋爱:to be in love例:你在和谁谈恋爱。

恋爱:我恋爱了。

③老实:形容词,诚实的(honest);坦率、不掩饰的(frankly)例:这个人很老实,从来不说谎。

老实说,我很不赞成这个意见。

④分手:常指情人各奔东西,爱人间结束关系(break up);分别,分开(to partcompany)。

例:山本和他的女朋友分手了。

就此分手。

⑤大声:声音大(loudly)例:大声地说大声地唱(2)课文学习1.导入:学完了生词,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首先大家先跟我读一遍。

朗读方法:老师领读,然后将学生分组分段读,再请个别学生分组分段读,最后学生自由读。

2.回答问题:①山本有没有谈过恋爱?②麦克说过谎没有?③马丁说过谎没有?3.练习①生词填空:用ppt展示②根据提示复述课文(不看书)四、小结和布置作业(1)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语法:“次”和“遍”及“过”和“了”的区别;生词:互相、说谎、谈恋爱、老实、分手、大声(2)作业:预习下一课,背生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