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B.建造金字塔

C.建造巴黎圣母院D.建造麦加清真寺

2.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源于非洲地区的是()

A.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D.古代黄河流域文明

3.到古代印度去旅游时,看到当地的国王在关心百姓,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国王属于( )

A.婆罗门B.吠舍C.刹帝利D.首陀罗

4.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非洲文明较早告别野蛮与蒙昧,书写出一部厚重有趣的历史书,这本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神秘宝藏……走近尼罗河畔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 )

A.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B.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C.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D.提侣改革的法家思想

5.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烟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前后形成了一部成文法典,这部法典是( )

A.《查士丁尼法典》B.《摩奴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D.《民法典》

6.参观法国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块黑色石柱(见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石柱上部的浮雕表达的政治观念是

A.王权神授

B.民主共和

C.主权在民

D.天赋人权

7.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东方许多古老民族最先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大踏步地迈进了文明社会,创造了辉煌的古代东方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巴比伦的是( )

A.B.

C.D.

8.如图:“这种文字被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速人和波斯等人接受,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做了一些修改,因此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流传,一度成为西亚地区外交上的通用文字,影响甚大。”这种文字是

A.楔形文字B.象形文字C.甲骨文D.字母文字

9.某中学九(1)班的元旦节目是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A.刹帝利对婆罗门非常恭敬

B.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巡视

D.吠舍在农田里劳动

10.“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

11.“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材料中的“天梯”是指A.金字塔B.雅典卫城C.万神殿D.帕特农神庙12.历史古迹是古代文明的见证。图一所示的古迹反映的是图二中ABCD中哪一处的文明

A.A B.B C.C D.D

13.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下列与古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印度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由雅利安人在征服印度地区原住民后推行的等级制度。瓦尔那制度规定了各个社会等级间的权力和义务,流传在印度至今达千年之久。在种姓制度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各等级不能世代相袭,须经国王授予B.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C.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D.印度人生来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5.《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16.如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A.文明名称

B.文明类型

C.出现时间

D.著名人物

17.中世纪德国流行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最有利

()

A.市民阶级B.封建主C.国王D.教会

18.亚洲南部,印度河由北向南蜿蜒流过,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有关的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种姓制度③金字塔④佛教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9.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A.印度文明B.希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D.埃及文明

20.“法典的精神,可从下举各项看出……例如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孩子”材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精神是

A.君权神授B.以牙还牙C.自由平等D.尊卑有序

21.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比较活跃。该“法典”指的是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22.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四书集注》C.《拿破仑法典》D.《马可?波罗行记》

23.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24.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东方许多古老民族最先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大踏步地迈进了文明社会,创造了辉煌的古代东方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埃及的是()

A.楔形文字B.佛教

C.金字塔D.汉漠拉比法典

25.“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你们。而你们却不让我们共享国家权利,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通婚都是违法的。”这里的“我们”指的等级是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结合所学知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指挥的结晶,B符合题意;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属于古巴比伦国智慧的结晶,与“埃及人”不符,A不符合题意;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与“埃及人”不符,C不符合题意;麦加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是阿拉伯人智慧的结晶,与“埃及人”不符,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印度盛行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国王掌握行政权力,属于第二等级,故C符合题意,A不合题意;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故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种姓制度、国王”是解题的关键,古印度盛行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祭祀贵族属于第一等级,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了解尼罗河畔的“璀璨文明”是巍然屹立的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选项B符合题意;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选项A不符合题意;种姓制度是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法家思想是我国的诸子百家思想之一,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选项C符合题意;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选项A不符合题意;《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选项B不符合题意;拿破仑制定的《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法典,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树立了典范,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A

解析:A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由关键信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可知是《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的内容都充分反映了它是奴隶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答案选A。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故B正确;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的成就,故排除A项;甲骨文是中国人发明的,故排除C项;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计数方法,故排除D项。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古巴比伦”。根据这一限定词语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8.A

解析: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阿卡德人,巴比伦人”“ 西亚地区外交上的通用文字”并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以粘土制成泥版,用削尖的芦苇杆等在上面刻压,留下的字迹笔画前宽后窄,形似木楔,如题图所示,故称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西亚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了重大贡献,所以A项符合题意;B 项与古埃及有关,排除;C项与古代中国有关,排除;D项是地中海区域的腓尼基人在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最早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排除。故选A。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首陀罗属于第四等级,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不可能担任官吏在巡视,C符合题意;刹帝利属于第二等级,掌管军事和行政能力,婆罗门属于第一等级,掌管祭司,刹帝利对婆罗门非常恭敬符合史实,A不符合题意;婆罗门属于第一等级,掌管祭司,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符合史实,B符合题意;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吠舍在农田劳动符合史实,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题干“印度种姓制度”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教材中印度种姓制度等级和各等级的职能来解答此题。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性,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B不符合题意。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标书与史实不符,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在埃及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法老)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角

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啦”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故正确答案为A。BCD都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代表,与古代埃及无关,故选A。

1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所示的古迹是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古代埃及源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图二的A处是古代埃及,故A符合题意;图二的B处是古代巴比伦,故B不符合题意;图二的C处是古代印度,故C不符合题意;图二的D处是古代中国,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符合题意;②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符合题意;④是佛教,也是由印度创造的,符合题意;③是基督教文明,与印度无关,故排除。故选D。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印度种姓制度下,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故B表述称为,符合题意;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故AC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古代的印度等级森严,第一等级成为婆罗门,第二等级称为刹帝利,第三等级称吠舍,第四等级称首陀罗。这种制度是种姓制度,至今对印度仍有一定的影响;古印度的另一项文明成果是佛教,早在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是三大宗教中诞生最早的宗教。故选B。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C符合题意;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0.B

解析:B

【解析】

依据材料“……例如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孩子”,压死房主的孩子,就要牺牲一个工匠的孩子赔偿。体现了以牙还牙的精神。结合课本所学,汉谟拉比法典建立在两个最著名的原则基础上,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和“让买方小心提防”。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制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法典说明商品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比较活跃”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北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情形。

2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古巴比伦”“距今约三千七百多年”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距今约三千七百多年,故A正确;《四书集注》是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著作,故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近代历史上拿破仑执政时期颁布的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故排除C项;《马可·波罗行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元朝时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东方的史实,故排除D项。故选A。【点睛】

找到本题的限定词语,用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本题的限定词语是“古巴比伦”“距今约三千七百多年”。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因此,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属于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故金字塔属于古埃及的文明成果,故C符合题意;楔形文字、佛教、汉漠拉比法典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古代印度的人类文明是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其中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的是吠舍,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