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及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最全版)

合集下载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第五页,共29页。
(三)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少数患者病情 急骤发展,舒张压持续≥130mmHg,并有头 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 肾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与管型尿。 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有效降压治疗,预 后很差,常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第六页,共29页。
三、诊断:
第十四页,共29页。
(二)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 ≥160/100mmHg,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已经 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患者;血 压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改善生活行为后血 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的患者;从心血管危险 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 压药物强化治疗。
第十五页,共29页。
(三)综合治疗:高血压常与其他心脑血管 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肥胖、高胆固 醇血症,糖尿病等各种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协 同加重心血管危险,为此,治疗措施必须是 综合性的。
中危
极高危
高危
极高危
第十页,共29页。
四、治疗目的: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 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血压控制目标值<140/90mmHg。糖尿病或 慢性肾脏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 <130/80 mmHg。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 压目标水平为收缩压140-150 mmHg,舒张 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舒张 压降的过低可能抵消收缩压下降得到的益处。
第四页,共29页。
(二)体症: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 素有较大波动。冬季血压较高,夏季较低; 血压有明显昼夜波动,一般夜间血压较低, 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形成清晨血 压高峰。体格检查听诊时可有主动脉辨区第 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 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高血压危险分层(两篇)2024

高血压危险分层(两篇)2024

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广泛存在。

根据不同的研究机构和临床实践,高血压可以分为不同的危险分层。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血压危险分层(二),着重讨论其中的五个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都将包含五至九个小点的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高血压。

正文内容:关键点1: 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1.1 高血压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高血压被定义为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1.2 高血压的分级: 根据临床指南,高血压分为三个级别:轻度高血压(SBP 140-159 mmHg和/或DBP 90-99 mmHg)、中度高血压(SBP 160-179 mmHg和/或DBP 100-109 mmHg)和重度高血压(SBP≥180 mmHg和/或DBP≥110 mmHg)。

1.3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多次测量和平均值确认法是确立高血压诊断的常规方法。

关键点2: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2.1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的目的:将高血压患者根据危险性分层,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策略。

2.2 危险分层的指标:危险分层通常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和靶器官损害。

2.3 危险分层的分类标准:根据不同的指标和分层方法,高血压患者可以被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等级。

2.4 危险分层的意义:危险分层有助于确定患者的预后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点3: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策略3.1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改变、体育锻炼、减轻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

3.2 药物治疗:根据危险分层和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单一药物或联合用药,常用的药物包括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3.3 特殊人群的治疗策略: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和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要根据其特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4 随访和监测:监测血压、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定期随访是高血压患者管理的重要方面。

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分析

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分析

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分析摘要】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病情存在的心血管危险程度进行分层,分析心血管危害程度分层最终对患者治疗的影响程度。

方法: 选择了入院医治的160 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依据对他们的心血管危险性,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危险性比例。

结果: 在160 个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里面,治疗前很高危组15 例(9.4%)、高危组中有64 例(40.0% )、中危组有69 例(43.1% )、而剩下的患者组成低危组,共有12 例患者(7.5% )。

在治疗完成以后划分成为很高危组患者有6 例(3.8%),高危组的患者有16 例(10.0% )、而中危组中的患者组成则增加至100 名,比例为62.5%、低危组患者上升至38 名,比例为23.7%,在所有患者的治疗前后,高危组患者所占总体比例大幅度降低,治疗前后产生显著性的差异(P 值小于0.05);而中危组与低危组患者所占总体患者的比例则有了显著的的上升状态,治疗前后也产生了显著性的差异(P 值小于0.05)。

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可以用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的方法进行指导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临床治疗,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57-02伴随人们饮食水平提高,近些年来的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大幅度升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高血压这种富贵病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很麻烦的影响。

所以高血压病也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也是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对高血压患者治疗和预防显得极为重要,而且也是当今医学界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任务。

而要提高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就必须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进行危险性因素分层,进而为高血压患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背景资料与方法1.1 背景资料选择在本院的门诊中入住而又确诊收治的160 位高血压患者,在他们当中,有女性患者77 名,男性患者83 名;年龄33 ~ 76 岁,平均年龄(49.3 ±3.8) 岁;体重指数23.5 ~ 28.2kg/m2,在患者中,有吸烟嗜好的有75 例,比例为46.9%;伴随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有糖尿病遗传史的人有137 例,占85.6%;血脂异常者134 例,占83.8%;肝功肾功检查、心电图检测、心脏超声检测等异常者60 例,占37.5%;收缩压140 至181 毫米汞柱,平均为161.2±9.6 毫米汞柱,舒张压为90 至109 毫米汞柱,平均值有93.2±8.7 毫米汞柱。

高血压危险分层

高血压危险分层

高血压病分级(成人)高血压预后与血压升高水平、有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现在主张对高血压进行危险程度的分层,将高血压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分别表示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概率为<15%,15%~20%,20%~30%和>30%,治疗目标及判断预后也应以此为基础。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血压(mmHg)1级高血压 SBP 140-159或DBP 90-992级高血压 SBP 160-179或DBP 100-1093级高血压 SBP ≥180 或DBP ≥110无低危中危高危1-2个其他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高危高危极高危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将合并糖尿病患者划为很高危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1、高血压(1-3级)2、男性55岁;女性65岁3、吸烟4、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 mmol/L)5、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 3.3mmol/L(130mg/dL)或HDL-C<1.0mmol/L(40mg/dL)6、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7、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 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8、高同型半胱氨酸>10umol/L靶器官损害(TOD):1. 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2. 颈动脉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3. 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伴随临床疾患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史、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肌酐升高超过177umol/L 2.0mg/dL 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疾病重度高血压性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餐后血糖≥11.1 mmol/L( 200m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1、高血压分级危险分层记忆口诀:468,9111;血压分级要记牢; 10,21,3311;危险分层做指导; 55 家族烟动少;腹型肥胖血脂高;左室颈动膜增厚;肾脏受累惹烦恼;脑心肾外血管绕;视网膜病血糖超;危险因素计六个;器官疾病共九条。

高血压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高血压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血压升高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备注:
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①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②吸烟
③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
④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⑤血脂异常(TC≥5.2mmol/L或LDL-C≥3.4mmol/L或HDL-C<1.0mmol/L)
⑥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mmol/L)
2、靶器官损害:
①左心室肥厚
②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样斑块
③轻度肾脏损害:
[eGFR 30-59 ml/(min*1.73m2)]或血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umol/L 女性
107-124umol/L);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30mg/g
3、伴发临床疾病:
①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TIA
②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心衰、房颤
③肾脏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eGFR <30 ml/(min*1.73m2)]或血肌酐升高(男性≥133umol/L 女性≥124umol/L)、蛋白尿≥300mg/24h
④外周血管疾病
⑤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⑥糖尿病:新诊断或未控制HbA1c≥6.5%。

【精品推荐】高血压的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ppt

【精品推荐】高血压的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ppt
Hypertension 2003;42;1206-1252;
JAMA. doi:10.1001/jama.2013.284427
对成人高血压患者,不同的降压药或药物种类在改善特定临床预后方面是否有差异? ----高血压治疗起始用药
强调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
最佳控制血压方案应该是保证降压疗效覆盖整个24小时; 尤其是对清晨时段血压的控制; 因清晨时段迅速升高血压会伴随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指南对3个关键问题的回答
JNC8指南的9个推荐 对于降压启动时机和目标值的推荐
1、在≥60岁的一般人群中,在收缩压(SBP)≥15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时 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SBP <150mmHg和DBP<90mmHg的目标值。(A级推荐) 2、在<60岁的一般人群中,在DBP≥90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DBP<90mmHg 的目标值。 30~59岁(A级推荐);18 ~ 29岁,(E级推荐) 3、在<60岁的一般人群中,在SBP≥140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SBP<140mmHg 的目标值。(E级推荐) 4、在≥18岁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在SBP≥140mmHg或DBP≥90mmHg时起始药物 治疗,将血压降至SBP<140mmHg和DBP<90mmHg的目标值。(E级推荐) 5、在≥18岁伴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推荐同上条。 (E级推荐)
高血压危险分层及 处理策略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 90

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分层诊断及治疗培训学习ppt

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分层诊断及治疗培训学习ppt

90~9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压
≥ 140 140~149
100~109 ≥110
<90 <90
(二)影响预(Yu)后的因素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 血脂异常: TC(甘油三(San)酯)≥5.7mmol/L (220mg/dL)
• 患者年轻且血压水平在3级以上
•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 发作性血压升高,伴有心率快、多汗怕热等情况
• 检查颈部及腹部有血管杂音、外周血管如双侧肱动脉、 桡动脉、股动脉及足背动脉的搏(Bo)动不对称或消失等异 常情况
第二十页,共二十四页。
由基层医院(Yuan)向上级医院(Yuan)转诊的条件:
• 双臂血压不对称,血压相差20mmHg以上 • 血钾偏低,补钾后效果不明显者 • 超声或CT检查发现肾及肾周围有肿物或增生、肾萎缩者 • 可能有白大衣(Yi)高血压存在,需明确诊断者
中国35-64岁人群队列人群31728人(1992-2002)基线血压(mmHg)与
RR
10年总心血管事件发病的相(Xiang)对危险(RR)
12
11.8
10 7.9
8
6
4.8
4.1
4
3.2
1.6 2.1 2.5
2 1.0
0
DBP <75 75- 80- 85- 90-
SBP <110 110- 120- 130- 140- 150-
或LDL-C>3.6mmol/L (140mg/dL) 或HDL-C<1.0mmol/L (40mg/d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高血压危险分层:中医养生调血压

高血压危险分层:中医养生调血压

高血压危险分层:中医养生调血压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压可引发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严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对高血压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中医养生方法调血压,对于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血压危险分层1. 低危层: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2. 中危层: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或低危层血压水平合并1-2个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3. 高危层: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或中危层血压水平合并≥3个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三、中医养生调血压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辛辣、高热量食物。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山楂、芹菜、枸杞子等。

2. 运动养生: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

运动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 情志调养:中医认为,情志内伤是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降低血压具有积极作用。

可以尝试进行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瑜伽冥想等方法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4. 起居有常: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等疾病。

5. 中药治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如天麻、钩藤、丹参、川芎等。

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自行用药。

四、结语高血压危险分层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及时采取中医养生方法调血压,从而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及其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最全版)
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全世界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超过10亿,其中中国约有2.7[1],高血压已成为影响全球疾病负担的首要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发现血压从115/75mmHg开始,每增加20/10mmHg,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一倍或更多[2]。

许多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而危险因素的叠加将进一步增高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

因此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整合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的综合管理策略,能够指导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改善其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993年新西兰的一份血压管理讨论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危险分层”。

2003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和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NC6又对高血压人群的危险分层做了的划分。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危险因素的分层做了进一步改进,细致规划处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以及三级预防。

高血压血压管理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应该评估患者心脑肾靶器官功能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病史:既往是否有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早发心血管病家
族史;吸烟、饮酒史。

体格检查:血压、心率、心律、身高、体重、腰围,确认有无下肢水肿等。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血钾、血糖、血脂)、心电图(识别有无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

有条件者可选做: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尿白蛋白/ 肌酐、X 线胸片、眼底检查等。

2018欧洲高血压指南推荐使用系统性冠状动脉风险评估(systematic coronary risk evaluation,SCORE)对无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评估(表1)。

此外该指南还新增了一些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吸烟(含已戒烟)、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房颤、糖尿病、超重或肥胖(BMI 和腰围测量)、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性<55岁,女性<60岁)、早发高血压家族史、早发更年期、重度精神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乏体力活动(静坐的生活方式)、心理及社会经济因素、心率(静息心率>80次/分)等[3]。

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时,还应考虑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HMOD)的影响。

评估HMOD有助于识别高危或很高危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在SCORE评分误认为是低危的情况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常用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标志物在高血压心血管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的
作用[3](表2)。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表3)。

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改为≥15μmol/L;同时将心房颤动列入伴发的临床疾病;根据血糖(空腹与餐后)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将糖尿病分为新诊断与已治疗但未控制两种情况进行分析[5]。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策略取决于起始心血管危险水平,在对高血压进行分期时,应当根据共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疾病来确定总体心血管危险。

降压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全面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最大程度减少远期心血管疾病危险。

在高血压干预时机的选择上,2017版美国高血压指南认为临床上无CVD和10年ASCVD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当血压≥140/90mmHg 时,应该开始对血压进行干预;而合并有CVD或10年ASCVD风险≥10%的患者,当血压≥130/80mmHg时,应该开始对血压进行干预;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当SBP>130mmHg时,无论临床情况和10年ASCVD 风险高低,均应开始降压治疗[6]。

2018欧洲高血压指南对具体的诊室血压治疗目标范围做了推荐,在单纯高血压(没有糖尿病、CKD等合并症)患者中,65岁以下的成年人,
降压目标为SBP≤130mmHg,同时不小于120 mmHg。

对于合并有临床情况的6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若合并有糖尿病、CAD以及脑卒中/TIA 等,SBP应控制在<120-130mmHg,而对于合并CKD的高血压患者SBP可放宽至<130-140mmHg;而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包括≥80岁的老年人),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CKD、CAD和脑卒中/TIA等,SBP均应控制在<130-140mmHg。

所有成年高血压患者(无论年龄大小,无论有无合并症)舒张压的降压目标均定为DBP<70-80mmHg[3]。

对于使用动态血压测量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10%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在决定是否开始降压治疗时,也应将夜间血压的变化程度考虑在内[4]。

对于具有下列临床表现的高危成年高血压患者,需要强化血压的管理:具有临床或亚临床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1g/d,eGFR 20-59ml/(min·1.73m2),预计10 年整体心血管风险(Framingham 风险评分)≥15%,年龄≥75 岁伴有有≥1个临床适应证的患者[4]。

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对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层,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

降压的同时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能够使血压容易达标,而且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表1 10年心血管风险分层(SCORE系统)
表2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标志物间比较
表3 高血压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