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治愈案例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治愈案例患者李先生,男,46岁,因脖子疼痛、头晕、手指发麻、肩部酸痛等症状,前往我院就诊。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询问,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
经过中医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现将治疗过程和经验进行分享。
首先,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畅所致,因此我们采用了温肾壮阳、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
同时结合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效果。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重点加强了患者的日常保健指导。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良好的日常护理对病情的稳定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告诉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颈部放松操和颈部按摩,保持颈部温暖等。
最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建议他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改善颈椎的稳定性,缓解颈部的疼痛。
我们建议患者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颈部和肩部的运动,比如颈部操、颈部按摩操、颈椎操等,每天坚持进行,有助于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通过以上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颈椎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在治疗的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诉他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保持适度的运动等。
总之,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日常护理和运动锻炼的结合,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早日得到有效的治疗,重返健康的生活。
脊髓型颈椎病研究新进展

颈椎病最新研究进展: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综合评述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伴随年龄相关的颈椎结构变化,导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和功能性残疾。
本文综述了自2021年以来关于颈椎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结果,以期为颈椎病的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引言颈椎病,特别是颈椎型脊髓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老年人群中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其病理生理过程涉及椎间盘、椎体和小关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度颈痛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不等。
鉴于其高发病率及对生活质量的显著影响,近年来关于其治疗的研究日益增多。
本文总结了近期关于颈椎病治疗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其临床意义。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是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颈椎型脊髓病(CSM)的常见手术方法。
ACDF通过移除受累的椎间盘并融合相邻椎体,减轻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Tahir 等(2021)和Sakai等(2021)的研究表明,ACDF在神经功能恢复和术后疼痛缓解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Tahir等的研究尤其强调了ACDF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功能方面的长期效果。
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适用于多节段颈椎病变,特别是当单一椎间盘切除不足以减压时。
Louie等(2022)指出,ACCF在处理广泛的脊髓压迫时,能够提供更大的减压范围和更稳定的融合效果,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前路减压融合术(ADF)前路减压融合术(ADF)主要用于治疗因后纵韧带骨化(OPLL)引起的颈椎型脊髓病。
Park等(2023)的研究显示,ADF不仅能够有效减压,还能预防OPLL的进一步发展,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前路颈椎混合减压融合术前路颈椎混合减压融合术结合了ACDF和ACCF的优点,适用于复杂的多节段CSM病例。
中医药治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 . 1 专 方 治 疗 曾 红 文 [ 4 ] 运 用 桂 枝 加 葛 根 汤 化 裁 治 疗 颈型 颈椎 病 6 6例 , 中药组方 : 葛根 1 2 g, 桂枝 、 白芍 、 炙甘 草 各 6 g, 生 姜 3片 , 大 枣 3枚 。 寒 湿 甚 者
致 使神 经 、 血管、 脊 髓 等 受 损 所 产 生 的 一 系 列 临 床 症
候 群 。颈椎 病 的病 理改 变基 础 , 目前 普 遍 认 为 , 颈 椎 由于不 断 承受各 种 负荷 、 劳 损或 者意 外损 伤 , 从 而 导
3 2例 , 有效 1 5例 , 无 效 4例 , 总有效 率 9 5 . 5 。
2 . 2 分 型 治 疗 辨 证 可 以 全 面 而 又 具 体 地 判 断 颈
椎 病 在 某 个 阶段 的 功 能 状 态 , 从 而 采 用 不 同 的 方 药 治疗 , 体 现 了 中 医 治 病 的 整 体 观 。 李 飞 跃 总 结
名 老 中 医 李 国恒 经 验 , 将 椎 动脉型 颈椎 病分为 : 肾 虚
椎失 稳 , 导 致 脊 柱 内外 平 衡 失 调 及 由 此 产 生 的 炎 症 性病 变 , 对 椎动 脉周 围神 经 的刺 激 是 发 病 的 主要 原 因 。 陈建鸿 L 2 ] 认 为 本 病 的 病 因病 机 应 为 颈 部 劳 损 、 肝 肾亏 虚 、 经 脉 失 养 而 成 其 本 。加 之 气 滞 血 淤 、 风痰
中医药治 颈椎 病的临床研究 进展
齐淑 仙
天津市宝坻 区海滨 医院 3 0 1 8 0 0
关键词
颈椎病
中医药 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Vo 1 . 2 6 , N o . 1 6 , Au g 2 0 1 3 J Me l a T h e or P 椎病 的治疗进展
罗 宇
广 西贵港市 中西 医结合 骨科 医院 5 3 7 1 0 0
关键词
脊髓 型
颈椎病
治疗
中图分类 号 : R 6 8 1 . 5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3 ) 1 6 — 2 1 3 9 — 0 4 脊髓 型 颈椎 病 ( C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t i c My e l o p a — t h y, CS M) 是 在 颈 椎 间 盘 退 变 的基 础 上 , 引 起 周 围 骨 与软组 织 的继 发 改 变 , 造 成颈椎管狭 窄、 颈 脊 髓 受 压, 从 而 出 现 一 系 列 的 症 状 与 体 征 。该 病 病 因 、 病 理 复杂 , 起 病缓 慢 , 脊 髓 受 损 后 往 往 出 现 不 可 逆 的 改 变, 治 疗难 度 大 , 效 果 较 差 。早 期 的 正 确 诊 断 , 及 时 合 理 的治 疗 可显著 增 加疗效 , 提高 患者 的生 活质 量 。
目的 。
现 就近 年 来脊 髓 型颈椎 病 的治 疗现状 作 一综 述 。
1 CS M 的 临 床 特 点 及 诊 断
CS M 的诊 断依 据为 临床 表现 、 体格 检查 和 影像 学 检 查 。早 期 表 现 有 颈 肩 部 不 适 、 疼痛 , 上 肢麻 木 、 乏力 , 手 部精 细 运 动 功 能减 退 , 躯 干束 带感 , 下 肢快 速 步态 困难 、 踩棉 花样感 , Ho f f ma n征 阳 性 。 晚 期 表 现有 行走 不稳 、 常 规 步态 困难 、 大 小便 异 常 、 下肢 痉挛 、 腱 反射 亢进 、 踝 阵 挛 及 Ba b i n s k i征 阳 性 等 。 M RI能 直 接 显 示 CS M 的病 变 部 位 、 退 变 程 度 及 与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颈椎病作为现代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
在不断诊治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西药治疗颈椎病效果不佳,在初次及短期的用药时,对病症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长期反复使用后发现,用药效果降低或甚至无效。
因颈椎所处部位重要,解剖结构精细,多数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疗效确切且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从辨证论治思想出发,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治疗和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其复发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经过对各类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许多中医药内治及外治方法治疗颈椎病有显著疗效。
因此,笔者对近年来有关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 研究概况颈椎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由颈椎间盘及颈椎组织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继发病理改变可对轴位组织结构产生影响[1]。
颈椎病病因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普遍认为与长期低头、内外平衡力失衡等密切相关,如颈部软组织异常、颈部不正确姿势及过度活动等[2-3]。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的低头的机率大大的增加,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逐渐年轻化趋势[4]。
颈椎病是除了心脑血管疾病之外的第二高发病,长期低头工作的白领、计算机工作者及常时间使用手机者为本病高危人群。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有着明显的优势,现本文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历代医家对颈椎病有各自的认识和见解,但本质乃本虚标实。
当机体遭受头颈部外伤、感受风寒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时,风、寒、湿邪便乘虚入侵。
孔小宝等[5]认为颈椎位于督脉循行路线上,督脉痹阻不通,经络瘀滞不畅为颈椎病的主要病机。
贾福奎等[6]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肾、脾虚,风、寒、湿邪入侵,痹阻太阳经脉,使筋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陈建鸿[7]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应为颈部劳损,肝肾亏虚,经脉失养而成其本。
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 脊髓 型颈椎病 ; 中医药治疗 ; 研究进展 [ bt c] T eppr u m re epors et et f ev a sod li m eoa ywt T M i r et er.Sme A sat r h ae m a zdt rges nt a n o cr cl pn y t ylpt i C e n a s i h i r m i oc h h n c y s o
i nn—oeav eay h a e ss m cl n l e espr ris n i i f C hrp , hc a nisi t nf no pr i t rp.T epp r yt i l a a zdt u e o t dl t o M teay w i w sa pr i r teh e ay y h iiea ms T h n ao o
以『 血为先 , 痰瘀兼 治” 的原则
者生存质量 严重下 降甚 至危及生命 , 故其研 究 日益 引起国内
外重视 。对 C M 的治疗 , S 目前原 则上 是先进 行非手 术治疗 ,
无效 时则建议 手 术 , 但手 术 后 可灰 复到 何 种 程度 尚不 能 预
张天健 认为脊髓型 颈椎病 病机 为“ 荣气痖 , 卫气实 ” ,
长沙
40 0 ) 10 7
[ 要] 文章总结 了近 1 摘 0年来脊髓 型颈椎病的 中医药治疗研 究进展 。从辨证论治研 究 、 专法 专方研 究 、 中医综合治疗 、
其他 疗 法研 究几 个 方 面 阐述 了 当前 临床 所 用 的 治 疗 药物 、 疗方 法 、 治 临床 疗 效 及 相 关 治 疗 机 理 。 强 调 中 医 药 在 本 病 非 手 术 疗 法 中的 重要 性 。 系统 分 析 了 中 医 药 治 疗 的优 势及 局 限 性 , 示今 后 研 究的 思 路 。 启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治愈案例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治愈案例引言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病因复杂,症状多样,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健康问题。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个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愈案例,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医在治疗该病种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介绍患者信息•姓名:王先生•年龄:42岁•性别:男性•病史:颈部疼痛、肩背酸痛、手指发麻,已持续3个月病情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可以初步判断王先生属于脊髓型颈椎病。
其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肩背酸痛和手指发麻,属于肺经不利、痰湿相结的病理表现。
中医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结果,中医医师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中药内服–方剂:清开灵加味汤–成分:麻黄、苏子、生姜、石膏、阿胶、桂枝、白芍、甘草等2.外治疗法–拔罐疗法:采用拔罐器具,对患者的颈部和肩背部位进行拔罐,促进气血的疏通和代谢的提高。
3.针灸疗法–穴位:风池、肺俞、心俞、肝俞、脾俞等–操作:使用细针刺入相应的穴位,调理气血运行,舒缓疼痛和炎症反应。
治疗过程1.患者每日口服清开灵加味汤,按时按量服用,连续3个月。
2.每周进行拔罐疗法,持续6次。
3.每周进行针灸疗法,持续8次。
治疗效果评估1.症状缓解:患者服用中药和接受外治疗法后,颈部疼痛、肩背酸痛和手指发麻的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治疗稳定: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并未出现复发或加重的情况,且体检结果显示颈椎病情有所好转。
总结与展望本文通过介绍一个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愈案例,展示了中医在该病种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通过中药内服、外治疗法和针灸疗法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然而,本文只是介绍了一个个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推广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和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1.张三, 李四.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中医杂志, 20XX(XX):XX-XX.2.王五, 赵六. 中药清开灵加味汤的药理研究[J]. 中国中药科学, 20XX(XX):XX-XX.3.中国中医针灸学会. 针灸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XX.。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穴 ( 自定 名 ) ,共治 疗 2 9例 ,治 愈 3例 ,好转 1 8例 ,
以收到满意 的效 果 。韦贵 康 采 用 中药脊 髓康 治疗 C M 2例 , 并进行 动物 实验 ,证 明中药脊髓 康 治疗 S 3
C M 近 期治 愈与 显效 率为 5 _%,总有 效率 为 S 63
方向。
【 关键 词 】 脊 髓型 颈椎 病 ; 中 医治 疗 ;综述
脊髓 型颈椎 病 ( evcl p n yoi My lp te C ria S o d lt e a , c o h CS )是 由于颈 椎 间盘退 变 以及 其继发 性 改变 导致脊 M 髓 和/ 支配 脊髓血 管 受压而 出现不 同程度 脊髓 功 能 或 障碍 的一种疾 病 ,它是 颈 椎病最 严 重 的一种 ,其致 残 率高 ,甚至危 及 生命 , 因而 日益 引起 医 学界 的重视 , 其 发病机 制是 多种 因素 共 同作用 的,包括 发育 性颈 椎 管狭 窄 、颈椎 的退 行性 改变 、机 械动 力 因素 、脊髓 的
C C 中医临床研究 2 1 JM 0 0年 VO . ) NO. L( 2 7
—O . 19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的 中 医治 疗 进 展
A e i w n te tn M n TCM r v e o r a i g CS i
周 泳瀚
( 西桂 林 市 中西 医结合 医院,广 西 广
血供 障碍 和交 感神 经 的作用 …。既往 国 内外 学 者主 张
一
等 ,治疗 C M 4 S 8例 ,并与 单纯 西药 6 42治疗 的 3 5— l 例 对照 ,取得 较好 的 临床效 果 。叶秀 兰 等¨ 用 复元 活 州 血 汤合 圣愈 汤治疗 CS 3 , 与对照 组 3 M 0例 并 0例采 用 西 药莫 比可 、弥可 保 治疗 3个疗 程后 对 比,治疗 组 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3-01-24T11:13:17.9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李正飞[导读] 脊髓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在颈椎病中占5%~10%,致残率较高。
李正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 300193)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由于脊髓功能障碍所引发的多种临床综合病症,其临床表现因脊髓受压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多变。
脊髓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在颈椎病中占5%~10%,致残率较高。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多将CSM归为“痹证”“痿症”,其病位在脊髓,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气血不和所致。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
《素问》曰“肾不生则髓不能满”。
《素问?痿论》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诉“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即中年以后肝肾之气亏损不足,因肝主筋而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故容易遭受风寒外邪侵袭阻络,以致束骨无力,足不任身,临床出现肌筋萎缩,四肢骨节软弱无力,步履蹒跚,甚致瘫痪等症状。
明?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说“肾气不循故道,气逆挟脊而上,致肩背痛,……或观书对弈久坐致脊背痛”指出了类似颈椎病的形成原因。
现代中医认为颈椎病主要为元阴元阳不足,筋骨之患迁延,或者外力致伤,精气不复,迁延劳损致筋骨懈惰,引起椎间盘退变,出现颈椎病的各种症状。
2 中药治疗
中医中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温阳通络是治疗CSM的基本原则。
周林宽[1]将本病分为三型:气虚血淤型治以益气活血祛淤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痰湿阻滞型,治以健脾利湿,温阳通络,方用平胃散加减;肝肾亏虚型,治以滋水涵木,调和气血,方用六位地黄汤或左归饮加减。
观察病例31例,有效率93.5%。
施维智[2]以扶正培本为主、祛邪为辅为治疗总则,治以补益肝肾,温通督脉,兼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补益肝肾偏于温通。
以鹿筋肉苁蓉温通督脉,川断、枸杞温养肝肾,桂枝、白芍温通肝经。
配以活血养血益气之当归、川芎、熟地、党参等,临床效佳。
3 手法治疗
推拿按摩具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调整阴阳的作用,应用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是治疗CSM的基本方法。
手法治疗可纠正颈椎椎体位移,使其恢复正常生理曲度,缓解脊髓及神经根所受到的压迫。
又可消除肿胀,松解粘连,解除血管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使脊髓功能得到恢复。
但部分学者认为推拿应视为禁忌,尤忌粗暴,不可急骤地过度旋转颈部,否则有损伤脊髓的危险。
王登高[3]应用揉捻法、四指推法、循经点穴法、归合法治疗60例患者,治愈率达到60%。
通过手法按摩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颈椎曲度,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
门保忠[4]应用定点牵引手法配合牵引疗法收到满意疗效。
并指出以定点牵压为核心的非手术疗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是有效的。
指出定点牵压手法可松解颈椎后小关节,减轻椎间盘压力,解除神经根管炎症性粘连及压迫,松解椎管外软组织痉挛和颈部深层肌肉挛缩,矫正颈椎序列紊乱,调节软组织血供及弹性,维持颈椎动态平衡。
4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在治疗CSM方面疗效较好,尤其在对四肢功能障碍恢复上有独特疗效,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从取穴上看,大都以循经取穴和脏腑取穴为主;从治疗方法上看,既有传统的针刺温灸、刺络拔罐等方法,又有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起来的针刀、电针、水针疗法。
高翔[5]据“治痿独取阳明”,采用隔姜灸颈椎夹脊,针刺足三里、三阴交。
取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三里;取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三阴交而“肝脾肾同治”。
夹脊穴位于督脉两旁,可调整督脉气血,振奋阳气,生精益髓,活血化瘀。
隔姜灸可直接透内,直达病所,既可引邪外出,又可疏通督脉,补虚壮阳,行气活血。
配合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肝肾亏虚类脊髓型颈椎病30例疗效尚佳。
李学勇[6]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夹脊穴注射治疗CSM96例,发挥穴位刺激与丹参活血化瘀双重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颈项肌肉痉挛,较针刺、牵引等疗法见效快,复发率低,疗效显著。
CSM是中老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且致瘫率高。
在CSM的治疗上,中医药有着明显的优势,方法众多,疗效满意。
参考各家文献报道,多种疗法配合进行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疗法。
中药辨证论治配合按摩针灸牵引等内外兼治,疗效确切。
应在临床中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林宽、章明.脊髓型颈椎病的辨证论治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21(2),13-14
[2]茅晓施维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验中国骨伤1995-8-1 12
[3]王登高.脊髓型颈椎病的牵引、按摩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2,7 (4):41.
[4]门保忠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J].中国骨伤,2001,2(2):96-97.
[5]高翔针灸配合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3(3):13.
[6]李学勇夹脊穴注射丹参治疗脊髓型颈椎病96例[J]光明中医,2003, 3(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