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骨关节炎病理形态分析

退行性骨关节炎病理形态分析
退行性骨关节炎病理形态分析

退行性骨关节炎病理形态分析

摘要目的:对骨性关节炎软骨钙化层病理结构进行形态学分析,为临床诊治及预防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膝关节区取材、修剪、固定后,常规制备石蜡切片,he、番红o/固绿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潮线复制、漂移;钙化层增厚伴血管长入;非钙化软骨及钙化层ⅰ型胶原蛋白纤维样改变;潮线间隙增宽;深层软骨及钙化层缺损。结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钙化层形态结构具有特异性的病理改变。

关键词退行性关节炎钙化层病理学组织染色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慢性炎症,是一种无菌性、慢性、进行性侵犯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疾病。表现为关节软骨破坏,关节表面形成骨赘,滑膜细胞增生,滑膜炎和关节间隙变窄。骨关节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关节病,随年龄增大,患病率迅速上升,是老年人关节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临床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2例,女22例,年龄61.57±7.25岁,身高153.48±4.99cm,体重55.15±8.55kg,左膝10例,右膝14例。

影像学观察:患者站立位两腿分开60°,患膝以膝关节为中点,对准x光片投射机中心线照正位片,患肢向前迈一步屈膝30°,膝关节为中点对准x光片投射机中心线照侧位片。

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有哪些

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有哪些 骨性关节炎又名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骨关节炎,不同名称来源于关节病病理表现即有软骨退行性变的同时伴有新骨的形成。它不是普通的关节炎,若是发现该病不及时治疗的话,带来的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察觉此病的存在了,需早日去诊治。 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一、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临床:(1)前月大多数日有髋痛;(2)内旋<15;(3)血沉<45mm/h;(4)屈曲<1155=""15;(6)晨僵时间<60min7=""50岁;(8)内旋时疼痛; 佛山三水地质增康专科专家指出满足1+2+3条或1+2+4条,或1+5+6+7+8条者可诊断髋骨关节炎。 临床+实验室+放射学:(1)前月大多数日有髋痛;(2)血沉<20mm/h;(3)X线片有骨赘形成;(4)X线片髋关节间隙狭窄; 满足1+2+3条或1+2+4条,或1+3+4条者可诊断髋骨关节炎。 二、手骨关节炎的分类标准(临床标准)(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手痛,发酸,发僵;(2)10个指定的指间关节中有硬性膨大的2个;(3)掌指关节肿胀<24=""2个;(5)10个指定的关节中有畸形的1个。 满足1+2+3+4条或1+2+3+5条可诊断手骨关节炎。

三、膝关节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临床:(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2)有骨摩擦音;(3)晨僵时间<30min4=""38岁;(5)有骨性膨大。 满足1+2+3+4条,或1+2+5条,或1+4+5条者作出膝骨关节节病诊断。 临床+实验室+放射学:(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2)骨赘形成;(3)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4)年龄<40岁;(5)晨僵时间<30min;(6)有骨摩擦音。 满足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者作为膝骨关节炎诊断。

骨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骨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导读:骨性关节炎病变在女性往往较男性更为突出,多累及手指关节,膝、髋、脊柱等,是影响老年人活动的最常见原因。…… 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X线往往不尽一致,即有的患者已出现了明显的骨质增生,如手指末端的赫伯登结节,而患者从无局部不适;有的患者关节疼痛,不能持重,下楼梯比上楼梯时更为明显,临床上提示膝关节骨关节炎,而X线检查可能显示膝关节正常或有轻微增生。因此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可有无症状性骨关节炎(仅有体征或X线证据)和有症状性骨关节炎,症状随受累关节不同而不尽一致。 .hzh {display: none; } 骨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缓慢,部位局限,活动多则加重,休息即可缓解;晨僵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受累关节以疼痛和压痛为主,偶尔伴发关节周围组织肿胀,或一过性滑膜炎;活动时关节有摩擦音,严重者可发生关节畸形。颈椎或脊椎病变可引起神经受压或刺激症状。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不增快和C-反应蛋白不升高。X线片检查有助于诊断。骨关节炎好发于膝、手的远端指间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颈椎、腰椎、肩、肘、第一趾关节和胸椎等,腕,踝和髂关节人发病少见。 1、手的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其特征表现有以下几种:通

常在手指远端指尖关节背侧出现骨性增生的结节,称为赫伯登结节;继而在近端指间关节出现类似结节,称为布卡得结节。由于结节性增生,手指各节可向尺侧或桡侧偏斜、构成蛇样手指。由于大鱼际萎缩,第一掌腕关节半脱位而呈形手指。骨性结节一般无疼痛,先为单个,尔后逐渐增多。手部操劳或下凉水,可诱发疼痛或伴发结节周围软组织红、肿、疼痛或压痛,经休息或抗炎药物短期治疗后可消失。 2、膝关节也是骨关节炎最常受累的关节。患者主要感觉关节酸痛,胀痛,尤以长距离行走剧烈运动,受凉或阴雨天时加重。下楼困难,下楼时双膝发软,易摔倒。蹲起时疼痛,僵硬,被动运动时膝关节有响声或触及骨摩擦音。少数患者可出现短暂的关节肿胀和积液。关节X线片检查可发现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一般无关节破坏。 3、颈椎是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也是骨关节炎中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的重要部位。通常将颈椎骨关节炎引起的症状称为颈椎病。国内将颈椎分为以下6型: (1)主要为颈椎局部疼痛,少数可反射性引起头、颈、肩疼痛。 (2)神经根型:指增生的骨刺和压迫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又分急性和慢性型。 (3)脊髓型:指脊髓受压或缺血引起的脊髓传导障碍,又分中央与周围两型。前者发病从上肢向下肢发展,后者则相反。

关节炎试题

单选题: 1.最常用的骨关节影像学检查技术是() A. X线平片 B. CT. C. MRI. D. 关节内造影检查。 2. 能够清晰显示关节软骨破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是() A.X线平片。 B.CT. C.MRI. D.关节内造影检查。 3. 骨性关节炎的早期微创手术是指:() A .关节镜微创技术。B .截骨技术。 C.关节置换手术。 D.局部穿刺技术。 4. 伴有膝关节畸形、屈伸活动明显受限的的骨性关节炎最佳治疗方案是:()A.关节镜微创技术。 B .局部封闭止痛。 C .关节置换手术。 D .保守治疗。 5.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最佳治疗方案:()A.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B.石膏托外固定。C.膝关节开放手术。 D.局部封闭治疗。 6.关于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多见于老年女性 B.多累及少数关节 C.最常受累的是膝、髋关节 D.指间关节骨关节炎多为原发性 多选题: 1. 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 ) A.滑膜的各种炎性反应、增生和表面渗出。B.关节囊的增厚和粘连。 C.关节软骨的软化、撕裂、磨损。 D.骨赘形成。 2. 骨性关节炎的体征:() A.疼痛。 B.肿胀。 C.畸形。 D.功能障碍。 3. 透明质酸关节内注射的优点:() A.恢复滑液和关节组织基质流变学内环境稳定。B.增加关节润滑。 C .减轻滑膜炎症和增强自身透明质酸分泌能力的作用。D.减轻关节软骨的破坏,减轻临床症状和改善功能。 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有:()A.年龄。B.体重。C.遗传。D.损伤。 5.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表现有:() A.多有外伤史。 B.疼痛。 C.膝关节弹响。 D.膝关节交索现象。 6.膝关节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A.局部药物治疗 B.全身阵痛治疗 C.关节腔药物注射 D.外科手术治疗 简答题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像学K-L分级?

常见骨病介绍及症状

常见骨病介绍及症状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 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交感神经,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病因: 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①椎间盘变性;②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③椎体边缘骨刺形成;④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⑤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 2.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1)不良的睡眠体位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3.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常见症状头、肩、颈、臂等。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其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症状: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腰椎间盘突出: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症状:腰部疼痛,臀部疼痛,严重的引发下肢放射疼痛. 关节炎(arthritis)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由炎症、感染、退化、创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我国的关节炎患者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膝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 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通常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为特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寒冷、潮湿等因素可诱发本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炎、变形性膝关节炎,是疼痛科最常见的膝痛症。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可将膝骨关节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其原因不明,继发性者则有明确的病因,膝关节损伤只是该病的一个继发表现而已。 一、病因 膝部关节结构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可能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1.年龄:临床发现,本病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特别是到中老年期,患病率明显升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中年以后神经-肌肉功能逐渐减退,由于运动不协调而导致关节损伤。 (2)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中无机盐的含量进行性增高,导致骨的弹性和韧性减低。同时供应关节的血流量减少,关节软骨因营养减少而变薄、基质减少、纤维化,使关节内负重分布发生改变,关节面及关节软骨易受损伤。 (3)绝经前后的妇女,由于雌激素失衡而使骨质丢失增加,发生骨质疏松。 2.损伤和过度使用:是较为公认的原因之一。 3.肥胖:国外有人统计发现,37岁时超过标准体重20%的男性,其患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危险性较标准体重者高1.5倍,而女性肥胖者患病的危险性较标准体重者高2.1倍。也可能与关节负重增大和肥胖引起的姿势、步态、运动习惯等有关。 4.遗传:许多继发性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5.其他:如关节软骨基质的改变、骨内压升高等。 二、诱发因素 下面几种因素可能对促进膝关节的退行性变具有一定的作用。

1.炎症过程:如类风湿疾病,关节周围和滑膜组织的炎症可侵蚀破坏关节软骨。 2.代谢性疾患:例如痛风性尿酸盐沉淀,黑尿酸尿性褐黄病的色素沉淀,蓄积于关节软骨,使关节软骨性质改变而发生破坏。血色素沉着病与其作用类似。 3.生物力学因素:如关节畸形(例如膝外翻或膝内翻),使关节增加的负荷不平衡,一侧分布大,最后软骨破坏。身体的异常作用力亦可引起关节的内部紊乱。如采用设想的关节一瞬间的力传导中心的方法测定关节作用力的方向和速度。通过关节表面的任何一点与一瞬间关节作用力传导中心的连线,垂直于作用面,即可发现关节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不同。 在正常情况下,接触关节面的作用力速度和方向与关节面平行,内侧半月板撕裂的患者,其产生为一瞬间力传导中心,由于关节扭动偏移以致膝伸展时,关节作用力速度方向有由股骨传到胫骨的倾向。这种巨大的接触作用力造成了半月板撕裂,其后产生了关节退行性变疾病。 关节面的相对挤压可造成关节软骨营养障碍,导致软骨细胞坏死。继之发生基质蛋白(PG)多糖的消耗,于是关节软骨经不住关节往返运动的压力和剪力,从而发生退行性改变。膝部长期受屈曲作用力固定的一些实验动物,关节面不相接触的部分,关节软骨和滑膜之间可发生粘连。可能由于软骨营养障碍,所以粘连下面的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 4.激素的作用: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患者的关节软骨改变明显。生长激素(samoto trophin)可刺激软骨细胞,加速和增强软骨细胞的代谢活动。当动物老化时,生长激素缺乏明显,可造成软骨细胞退行性变,软骨细胞代谢降低。在糖尿病患者,由于软骨细胞进行性异常,所以极易患骨性关节炎。 5.化学性损伤:全身或局部使用化学药物,伤害了软骨细胞的生命力和代谢活动性。如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使其合成活动明显降低,持续时间从数小时至1周或更长时间。当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同样可引起合成代谢降低,PG(糖蛋白)丧失。组织学改变称为局灶性软骨软化或早期骨性关节炎。关节内注射碱性药物(如氮芥或噻替哌)同样可损伤关节软骨。 6.反复的关节内出血:在凝血因子存在缺陷的患者,关节内反复出血可导致关节软骨以及软骨下骨结构的严重损害。在软骨基质内的离子色素可改变软骨的理化性质,或软骨细胞吞噬了大量的离子色素在胞浆内,可引起溶酶体释放降解酶。出现糖蛋白(PG)浓度降低,软骨细胞的合成活动减少。1次或偶然的关节内出血,可不出现严重问题。 三、临床表现 膝骨关节炎是疼痛门诊的常见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绞锁、功能障碍。关节疼痛在早期可仅表现活动时隐痛,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疼痛逐渐加重,性质改变为胀痛,在上下楼、下蹲、起立时明显,严重时在静止状态也可有疼痛发作。有的表现为在行走过程关节腔内砾轧音、关节打空、绞索。有的表现为关节僵直。严重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还可伴有关节肿胀、周围水肿、肌肉萎缩等。

关节炎的症状表现

关节炎的症状表现

关节炎的症状表现 关节炎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你知道关节炎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症状吗?下面,我来为你介绍。 1、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湿热的表现之一,多见于成年人,常发生于膝、肩、肘、腕等大关节,发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游走性关节痛、肿及发热和其它风湿热的表现。 2、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壮年,起病缓慢,常发生于手足小关节及骶髂部,并逐渐累及全身关节。关关节炎的症状还有初始患病关节亦表现出红、肿、痛及活动不便等,久则关节畸形或强直。 3、外伤性关节炎多因外伤或持续慢性劳损引起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或形成骨刺,表现为患病关节肿、痛及运动障碍,易发生在持重关节、如肩、膝、踝等关节,运动员及青壮年中多见,这是关节炎的症状之一。 四大类型关节炎的症状 1、外伤性关节炎

多因外伤或持续慢性劳损引起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或形成骨刺。最常见的是在手部、腰椎等处。 关节炎的症状:表现为患病关节肿、痛及运动障碍,易发生在持重关节、如肩、膝、踝等关节,运动员及青壮年中多见。 2、骨性关节炎 最常见的关节炎,多见于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关节炎的早期症状发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颈、腰椎等处, 关节炎的症状:主要为关节疼痛、僵硬,重者可出现关节肿胀、肌肉萎缩等。 3、风湿性关节炎 多见于成年人,多数由于长期将关节暴露在湿冷空气中,这多见于女性,常发生于膝、肩、肘、腕等大关节。 关节炎的症状:关节出现游走性的痛、肿及发热和其它风湿热的表现 4、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见于青壮年,起病缓慢,常发生于手足小关节及骶髂部,并逐渐累

及全身关节。 关节炎的症状:就是关节表现出红、肿、痛及活动不便等,久则关节畸形或强直。 以上就是四大类型关节炎的症状特征,相信大家通过本文都对关节炎的症状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虽然关节炎的症状有所不同,但是发病时候的痛苦都是很类似的,及时治疗关节炎是很有必要的。 关节炎日常护理方法 辅助治疗护理 风湿病是一种比较难治的顽固性疾病,有时单纯服药治疗,效果尚不够满意,目前有很多研究风湿病的专家主张要用综合疗法,即用各种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与药物疗法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常用的辅助疗法主要有:传导热疗法,矿泉疗法,运动疗法,敷贴疗法,热熨疗法,外搽疗法,薰蒸疗法,药液穴位注射,针灸、推拿、按摩疗法及激光、微波电疗法等。 姿态护理亦称体位护理 风湿病人的姿势动态异常,往往会影响病人今后的活动功能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姿态护理的目的是时时注意纠正病人不良的姿态、体位有利

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导语:我们人的身体就是由不同的骨架所支撑起来的,是我们自己赖以生活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骨性出现问题的话,我们自己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自理不 我们人的身体就是由不同的骨架所支撑起来的,是我们自己赖以生活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骨性出现问题的话,我们自己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自理不了了,所要来说我们自己一定平时要多注意骨性关节炎饭发生,因为这样的是容易出现疾病的,还容易出现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说说关于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吧! 关节作为一个器官,骨性关节炎除了软骨,还可累及滑膜、关节囊和软骨下骨板。其主要病理特点为修复不良和关节结构破坏。 一、关节软骨软骨变性为本病特征性病理改变,也是骨性关节炎最基本的病理改变。初起表现局灶性软化,表面粗糙,失去正常弹性,继而出现小片脱落,表面有不规则小凹陷或线条样小沟,多见于负荷较大部位,如膝和筒。进一步出现微小裂隙、糜烂、溃疡。软骨大片脱可致软骨下骨板裸露。镜检可见基质粘液样软化、软骨细胞减少、裂隙附近软骨细胞成堆增、软骨撕裂或微纤维化、溃疡面可被结缔组织或纤维软骨覆盖及新生血管侵入。关节边缘软过度增生,产生软如果骨性骨赘,软骨性骨赘骨化形成骨赘。骨赘脱落进入关节腔,即为“关节鼠”。 二、骨质改变软骨糜烂、脱落后,软骨下骨板暴露。关节运动时摩擦刺激,骨质逐渐变为致密、坚硬,称“象牙样变”。气关节软骨下骨髓内骨质增生、以及软骨下骨板囊性变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本病软骨下骨板囊性变可能为软骨或软骨下骨板压力异常、局部骨质挫伤、坏死或压力增高,关节液被挤入骨内所致,与类风湿关节炎血管黯侵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转载) 发表者:吴恒莲482人已访问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疾病。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本病的发生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OA在中年以后多发,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在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为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则高达80%。该病有一定的致残率。 本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前者是指原因不明的OA,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关系,多见于中老年人;后者是指继发于关节外伤、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病、炎性关节病、地方性关节病、其他骨关节病等。有时很难鉴别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问诊和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病因。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继发性OA的诊断。本病按照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OA和放射学OA。前者伴有明显的OA临床症状,而后者无临床症状只有X线表现。 1 临床表现 1.1常见症状和体征 本病好发于膝、髋、手(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足(第一跖趾关节、足跟)、脊柱(颈椎及腰椎)等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 1.1.1 关节疼痛及压痛: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一般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

现持续性疼痛,或导致活动受限。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疼痛在阴冷、潮湿和雨天会加重。 1.1.2 关节肿大: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随病情进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伴关节积液。后期可在关节部位触及骨赘。 1.1.3 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或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本病的晨僵时间一般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0.5h。 1.1.4 关节磨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磨擦音(感)。 1.1.5 关节活动受限:由于关节肿痛,活动减少,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等引起关节无力,活动受限。缓慢发生,早期表现关节活动不灵,以后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还可因关节内的游离体或软骨碎片出现活动时的“绞锁”现象。 1.2 不同部分OA的表现特点 1.2.1 手:以远端指间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表现为关节伸侧面的两侧骨性膨大,称赫伯登(Heberden)结节。而近端指间关节伸侧出现者则称为布夏尔(Bouchard)结节。可伴有结节局部的轻度红肿、疼痛和压痛。第一腕掌关节受累后,其基底部的骨质增生可出现方形手畸形,而手指关节增生及侧向半脱位可致蛇样畸形。 1.2.2 膝:膝关节受累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危险因素有肥胖、膝外伤和半月板切除。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下楼梯更明显,休息后缓解。严重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关节局部肿胀、压痛、屈伸运动受限,多数有骨磨擦音。

骨关节炎疾病研究报告

骨关节炎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骨关节炎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骨科,风湿科 病症体征:代偿性腰椎前凸,肌肉萎缩,晨僵,关节畸形,关节疼痛,关节肿胀 疾病介绍: 骨关节炎是什么?骨关节炎系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如创伤,关节的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引起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临床 可产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症状,常用同义词很多,如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软骨的退行性变可能自 20岁后期即已开始,在50岁以上人群中,大多能在X线片上显示骨关节炎的表现,病变在女性往往较男性更为突出,多累及手指关节,膝,髋,脊柱等,是影响 老年人活动的最常见原因 症状体征: 骨关节炎有哪些症状 (一)手指关节的退行性变表现在远端指间关节的HEBERDENS结节好发于中 指和示指,近端指间关节的BOUCHARDS结节较少发生,常被误认为类风湿 小结,第一掌指关节的退行性变可引起腕关节桡侧部位的疼痛,除此之外的掌 指关节很少累及。HEBERDENS结节的发生与遗传及性别有关,女性多见,大 多无明显疼痛,但可有活动不便和轻度麻木刺痛,并可引起远端指间关节屈曲 及偏斜畸形,部分发展较快的病人(常发生在过度用力者),可有急性红肿疼痛表现。 (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影响膝关节最为常见。患者常诉关节有喀喇音,走路 时感疼痛,休息后好转,久坐久站时觉关节僵硬,走动及放松肌肉可使僵硬感 消失。症状时轻时重,甚至每天可有差别。关节肿大常由骨质增生,亦可由少 量渗液所致,急性肿胀提示关节腔内出血。病情进展时膝关节活动受限,可引 起废用性肌萎缩,甚至发生膝外翻或内翻畸形。 (三)脊柱脊柱有两套关节装置,即椎间盘和上下关节突关节,在颈椎2~7尚 有钩椎关节(LUSHKA关节)。原发性者多由于中年后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髓 核脱水、致椎间隙狭窄,骨质磨损有骨赘增生,大多无临床表现,如有症状亦 轻重不一,多数为慢性病程,但有时因损伤、举重、突然活动脊柱等外因而导 致急性发作。在颈椎,钩椎关节边缘的骨赘可使颈神经根穿离椎间孔时受挤压

骨性关节炎汇总

骨性关节炎汇总

————————————————————————————————作者:————————————————————————————————日期:

骨性关节炎总结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常说的老年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都是指的这种病。骨性关节炎以关节疼痛为特征,有时关节肿胀,甚至关节功能障碍。骨性关节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多数是50岁以上的病人。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很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该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比如透明质酸关节内注射、中西医结合治疗、钻孔减压术等。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缓解关节疼痛、提高疗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通过综合治疗及科学的关节保养,多数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痛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因此,骨性关节炎患者要积极接受正规治疗。另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关节的病理、生理等医学知识,知道怎样科学地保养关节。这样,不仅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还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善关节功能,增强关节软骨的营养,延缓关节进一步退变。 骨性关节炎病理病因 骨性关节炎的病因

骨性关节炎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最常见,又称特发性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有人提出骨性关节炎是滑膜关节对各种刺激(包括衰老)所进行的修复过程。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也很常见,常继发于关节畸形、关节损伤、关节炎症或其它伤病,又称创伤性关节炎。尽管对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已明确以下许多因素可以造成关节软骨破坏: 1、个体因素:骨性关节炎男女均可受累,但以女性多见,尤其是闭经前后的妇女。从中年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多年积累性劳损,导致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肥胖和粗壮体型的人中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为体重超重,关节负重增加,促成本病发生。 2、饮食因素:关节软骨内没有血管,其营养依靠从关节液中吸取。营养不良可导致和加重本病的进展。 3、免疫学异常:关节软骨原是一个无血管的封闭的屏障,软骨组织大多处于机体自身免疫监视系统相隔离的状态,在原发性骨关节炎病人的滑膜中,可见少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见大量具有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滑膜细胞增生。骨关节炎可能是一种依赖T细胞的局部炎症反应过程。有学者在骨性关节炎的髋关节软骨表层发现了IgG、IgM和IgC,这种病人中产生多发性关节炎的频率较高。 4、气候因素:常居潮湿、寒冷环境的人发病率高。这主要

骨关节炎症状体征

症状体征 骨关节炎的症状体征 一,临床表现 原发性骨关节炎常在中年以后发病,发病率随增龄而增加,受累关节一般为负重关节和活动频繁的关节,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常于晨间发生,稍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活动过多,因关节磨擦而疼痛加重,另一症状是受累关节活动不灵便,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感觉关节僵硬,要经过一定时间活动才感到自如,气候变化常促使症状发生,数个关节可同时受累,但不象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全身性对称性多关节炎,检查受累关节可有轻度肿胀,活动关节时有磨擦声或喀喇声,病情发展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本病症状和X线征象不成正比,按受累部位不同,症状亦有所不同。 (一)手指关节的退行性变表现在远端指间关节的Heberden"s结节好发于中指和示指,近端指间关节的Bouchard"s结节较少发生,常被误认为类风湿小结,第一掌指关节的退行性变可引起腕关节桡侧部位的疼痛,除此之外的掌指关节很少累及,Heberden"s结节的发生与遗传及性别有关,女性多见,大多无明显疼痛,但可有活动不便和轻度麻木刺痛,并可引起远端指间关节屈曲及偏斜畸形,部分发展较快的病人(常发生在过度用力者),可有急性红肿疼痛表现。 (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影响膝关节最为常见,患者常诉关节有喀喇音,走路时感疼痛,休息后好转,久坐久站时觉关节僵硬,走动及放松肌肉可使僵硬感消失,症状时轻时重,甚至每天可有差别,关节肿大常由骨质增生,亦可由少量渗液所致,急性肿胀提示关节腔内出血,病情进展时膝关节活动受限,可引起废用性肌萎缩,甚至发生膝外翻或内翻畸形。 (三)脊柱脊柱有两套关节装置,即椎间盘和上下关节突关节,在颈椎2~7尚有钩椎关节(Lushka关节),原发性者多由于中年后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髓核脱水,致椎间隙狭窄,骨质磨损有骨赘增生,大多无临床表现,如有症状亦轻重不一,多数为慢性病程,但有时因损伤,举重,突然活动脊柱等外因而导致急性发作,在颈椎,钩椎关节边缘的骨赘可使颈神经根穿离椎间孔时受挤压而出现反复发作的颈局部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和手指,且可有手指麻木及活动欠灵等,椎体后缘的骨赘可突向椎管而挤压脊髓,引起下肢继而上肢麻木,无力,甚而有四肢瘫痪,椎动脉受压时可出现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胸椎的退行性变较少发生,在腰椎,腰 4~5,腰5~骶1是最易发生椎间盘突出之处,主要症状为腰痛伴坐骨神经痛,常于扭伤,抬重物,弯腰用力后发生,体检局部压痛,直腿高举试验阳性,可有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的改变。 脊柱的继发性骨关节炎多由于脊柱先天性畸形,侧凸,骨折和骨结核等引起。 (四)髋髋关节的原发性骨关节炎在我国较为少见,往往是全身退行性关节病的一部分,多发生于50岁以上,男多于女,继发性者常由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后缺血性坏死,或先天性髋脱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髋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大腿内侧甚至膝部上方,开始于活动及负重时发生,进而疼痛转为持续性,走路跛行,当病情发展严重时,髋关节屈曲内收,代偿性腰椎前凸,此时可有严重的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检查髋关节局部压痛,活动受限,"4"字试验阳性。

骨减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重大突破

骨减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重大突破 骨性关节炎,为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病变,并伴有软骨下骨质增生,但确切发病机制至今未明。针刀治疗对该病有确切疗效,但针刀治疗仅限于松解软组织,对骨高压却基本不予治疗,实际上早在30年前,骨内高压症的提出为临床诊断治疗骨关节疼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此如能阻止骨内高压的发生和发展,将对这类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骨内压升高是骨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作者基于临床研究,认为既然关节休息痛可因骨内压高所致,疼痛又是骨性关节炎的前驱症状。因此推荐骨内压的测定及对骨内高压的髓腔钻孔减压术应视为骨性关节 炎的早期诊断及予防措施。 骨髓压,是指髓腔内动静脉血流动力学所产生的压力,是反映骨内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骨内压指骨髓腔内容物给予骨髓腔管壁的压力,它是由骨内组织压和血管动力压两因素组成。表现为局部骨关节的顽固性疼的一种病症,其特点为:患处具有典型的休息痛或夜间痛,pH 增高,钻孔减压可以使疼痛立即缓解或消失,并长期有效。 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理中,骨内高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在骨性关节炎中机理尚未完全明白,目前仅停在起步阶段。并且,就骨性关节炎发病个体而言是多种因素综合发生的过程,而不是此单一的一种模式。在引起该病诸多的因素当中,究竟谁起主导作用还未有定论。与此同时,有些学者对骨内高压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因果关系提出争

议,他们发现本病早期并无明显骨内高压,只是在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认为骨内高压是继发性的,不是本病的原因而是其结果。但是,不管骨内高压是骨性关节炎的原因,还是其结果,骨内压的升高肯定是病程发展中极重要的环节,骨内高压一旦形成将加重病变的进程。因此,需进一步研究骨内高压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的机理,从而为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 骨性关节炎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而引起的骨的增生硬化及软骨下骨的囊性变。骨性关节炎的骨形成通过血循环和骨内高压相联系。早在30 年代,就有学者注意到了骨内静脉回流障碍可刺激骨的形成,导致骨质硬化及骨关节的多样病理变化。长期的骨内静脉瘀滞可导致局部生化环境的改变,使软骨母细胞的活动紊乱,软骨基质失常,软骨因而萎缩,由于静脉血内高张力的二氧化碳起着诱导物质的作用,引导骨化区细胞的分化沿着骨生成的方向进行,骨内高压引起骨组织结构的改变,也可直接由于骨内血流动力的压迫及相应的生物效应所致。这种变化尤其易发生于松质骨的软骨附近。由于长期骨内压力的增高,松质骨内静脉窦样扩张、囊性变、间质水肿,引起骨小梁的坏死及病理修复过程。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加重静脉回流障碍及组织压迫,形成恶性循环,使其病变不断向前发展。骨高压症的发病机制:1.骨内静脉淤滞骨内静脉淤滞是骨高压产生的主要原因,内微循环障碍是骨高压症的病理本质。当骨内静脉回流受阻,由于横穿骨皮质的静脉血管无瓣膜,很容易造成血液反流骨髓腔内,骨内血量增多。同时,由于酸性代谢产物的作用,骨内毛细

华桂茹骨关节炎的物理治疗(优质参考)

骨关节炎的物理治疗090219 (长沙讲课) 提纲 (一)骨关节炎的概念、特点· (二)骨关节的结构、功能 (三)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 (四)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五)骨关节的诊断要点 (六)骨关节炎的物理治疗 (一)骨关节炎的概念、特点 骨关节炎又名:“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软骨软化性关节炎”,其病变累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关节囊、韧带及相关的肌肉。 其特点为:·关节软骨的变性,继发的骨质增生、滑膜炎,和骨关节的功能障爱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 ·好发部位:承重、活动多的关节,:膝、髋、腰椎、颈椎、手指关节等 ·病程:发病、进展缓慢 ·病因:长期关节应力不均、创伤或继发于某些疾病 (二)骨关节的结构及功能 骨关节由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粘液囊、关节囊及相连的肌肉、韧带组成,其中,关节软骨起传载、缓震、润滑和抗磨作用;软骨下骨承重;滑膜、粘液囊润滑关节;关节囊起保护作用;肌腱、韧带使关节稳定并具有活动功能。 (三)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 关节软骨的退形性变是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而软骨的退行性变缘于长期的关节应力不均、磨损等因素,导致了软骨退变,增生肥厚、骨赘、滑膜炎、关节囊炎、韧带炎、肌腱炎、肌肉痉挛,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 (四)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以疼痛、活动摩擦感及关节僵硬为主要表现。 体征:关节肿胀、压痛、摩擦音、肌肉萎缩及关节活动受限。不同关节的骨关节炎的特点是: ?膝关节:以疼痛、交锁、无力、肿胀及膝关节活动受限为主,髌周有压痛,股四头肌可能萎缩。X线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髁间嵴增生变尖、边缘骨质增生、髌骨缘骨质增生,可有游离体。由骨关节炎诱发的髌股关节病出现髌骨半脱位时,则蹲立、上下楼梯痛重、股内侧肌肌力减弱。X线轴位相显示:髌骨外移,内侧间隙增大。 ?髋关节:表现为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及跛行,患髋轻度屈曲、外旋、内收,髋前、内收肌痉挛、压痛。X线检查显示:股骨头塌陷、变扁、变粗、变短、髋臼缘骨质增生,关节变形,关节面硬化。 ?腰椎:以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为主。如果刺激、压迫了神经根,可引起下肢放射性痛,感觉、运动、反射障碍。 ?颈椎:可表现为颈椎病、颈椎间盘病变等。 ?手指:表现为末节关节的疼痛、肿胀,Heberden结节、关节粗大变形等。 (五)骨关节炎的诊断要点 ·年龄较大、身体较胖、有创伤史; ·发病缓慢,为局部关节的改变; ·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

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关节滑液及典型X线表现等,诊断骨关节炎并不难。对不典型关节受累的骨关节炎病人(如掌指、腕、肘、肩或踝关节)应考虑有无原发性疾病。各项关节炎的分类标准 1、膝关节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临床: (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2)有骨摩擦音;(3)晨僵时间<30min;(4)年龄>38岁;(5)有骨性膨大。 满足1+2+3+4条,或1+2+5条,或1+4+5条者作出膝骨关节节病诊断。 临床+实验室+放射学: (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2)骨赘形成;(3)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4)年龄<40岁;(5)晨僵时间<30min;(6)有骨摩擦音。 满足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者作为膝骨关节炎诊断。 2、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临床: (1)前月大多数日有髋痛;(2)内旋<15o;(3)血沉<45mm/h;(4)屈曲<115 o;(5)内旋>15 o;(6)晨僵时间<60min;(7)年龄>50岁;(8)内旋时疼痛; 满足1+2+3条或1+2+4条,或1+5+6+7+8条者可诊断髋骨关节炎。 临床+实验室+放射学: (1)前月大多数日有髋痛;(2)血沉<20mm/h;(3)X线片有骨赘形成;(4)X线片髋关节间隙狭窄; 满足1+2+3条或1+2+4条,或1+3+4条者可诊断髋骨关节炎。 3、手骨关节炎的分类标准(临床标准) (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手痛,发酸,发僵;(2)10个指定的指间关节中有硬性膨大的>2个;(3)掌指关节肿胀<2;(4)远端指间关节硬性组织肥大>2个;(5)10个指定的关节中有畸形的>1个。 满足1+2+3+4条或1+2+3+5条可诊断手骨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病。4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半数有X线所见的骨关节炎表现。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骨质增生及关节内组织的炎性病变。许多研究证明,本病主要由软骨退行性变而致的概念并不正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进行了讨论。一、骨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及个体遗传素质均有密切的关系。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压力和磨擦损伤可能是骨性关节炎起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证明,直接的压力作用可使动物的关节软骨细胞激活,引起蛋白酶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导致软骨及其周围组织中胶原等蛋白的降解及炎性介质增加(1)。肥胖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率增加即与这一机制有关。此外,随年龄增大,关节周围韧带松驰、神经反射减缓及外伤等均可致关节不稳,造成软骨的压力不平衡及损伤,进而出现软骨细胞激活、蛋白酶类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等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除关节软骨损伤的作用外,骨性关节炎的另一个诱发因素是不同原因所致的软骨下骨组织细微结构的异常。临床研究发现,不少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变化之前即出现软骨下骨硬化等X线改变。反复的关节微创伤可引起软骨下骨组织的微骨折,并引起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和代谢的变化、骨硬化及骨赘形成(2)。许多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部分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如以Hebarden结节为突出表现的患者存在4q26-q27、7p15-p21及Xcen基因的连锁不平衡。II型前胶原(COL2A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骨性关节炎有关。此外,IV型、V型、VI型胶原及COL9A1基因突变均可能是骨性关节炎的易感基因(3)。这些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不同骨性关节炎个体的发病,但是对其参与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机制国内外的研究尚少。二、骨性关节炎病变进展的机制骨性关节炎基本病变主要发生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关节滑膜,其病变的特点为致炎性蛋白和酶类分子增加,以及炎性抑制性因子的减少。一方面,软骨细胞受不同因素的作用活化后产生I、IIa、III、VI、X型胶原明显增加,以及这些胶原成分的降解增强。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白细胞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致炎性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自由基等的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炎性成分又可作用于软骨细胞、滑膜细胞及其周围组织进一步促进致炎因子的产生,终至出现软骨破坏。另一方面,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基质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明显减少,软骨细胞及滑膜的IL4、IL10及和IL13等抑制性细胞因子产生水平降低,使这些细胞因子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IL1的作用减弱(4)。因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病变进展与致炎性因子的增高和炎性抑制因子的水平减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近几年的研究提示,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程早期即出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保护和修复现象。主要的发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骨性关节炎者软骨细胞、软骨下骨组织及滑膜中的血小板获得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I和转化生长因子(TCF)-b的水平升高(5)。这些因子与基质有较强的亲和力并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因而可减缓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损伤的发生。但是,这些生长因子水平的升高同时参与了骨硬化及骨赘的形成。第二,骨性关节炎的软骨下骨组织代谢增强,骨生成蛋白(BMP)-2等生长因子产生增多。BMP-2对软骨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远不足以抵消本病中致炎因素等对软骨的损伤。同时,IGF-1等的促软骨修复作用也受到其受体或结合蛋白的抑制。因此,上述生长因子在骨性关节炎的保护及修复作用并不能阻止骨性关节炎的病变进展。软骨细胞活化及软骨下骨微骨折等病变的结果主要导致致炎性成份及生长因子的产生增多和炎性抑制因子的产生减少。同时,这些炎性成份还可引起关节液内磷酸钙结晶的形成。这些致炎因子及结晶等导致软骨细胞及软骨下骨的损伤,并进一步促进上述炎性或破坏性因子的产生,最终出现软骨破坏、滑膜炎症、骨硬化和骨赘形成等骨性关节炎病变的发生。

关节炎试题

单选题:? 1.最常用的骨关节影像学检查技术是()?A. X线平片 ?B. CT. C. MRI.? D. 关节内造影检查。? 2. 能够清晰显示关节软骨破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是()?线平片。?.?.? D.关节内造影检查。? 3. 骨性关节炎的早期微创手术是指:()?A .关节镜微创技术。?B .截骨技术。?C.关节置换手术。?D.局部穿刺技术。? 4. 伴有膝关节畸形、屈伸活动明显受限的的骨性关节炎最佳治疗方案是:()?A.关节镜微创技术。?B .局部封闭止痛。?C .关节置换手术。?D .保守治疗。? 5.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最佳治疗方案:()?A.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B.石膏托外固定。?C.膝关节开放手术。?D.局部封闭治疗。? 6.关于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多见于老年女性 B.多累及少数关节 C.最常受累的是膝、髋关节 D.指间关节骨关节炎多为原发性 多选题:? 1. 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 )? A.滑膜的各种炎性反应、增生和表面渗出。?B.关节囊的增厚和粘连。? C.关节软骨的软化、撕裂、磨损。?D.骨赘形成。? 2. 骨性关节炎的体征:()?A.疼痛。?B.肿胀。?C.畸形。? D.功能障碍。? 3. 透明质酸关节内注射的优点:()? A.恢复滑液和关节组织基质流变学内环境稳定。?B.增加关节润滑。? C .减轻滑膜炎症和增强自身透明质酸分泌能力的作用。?D.减轻关节软骨的破坏,减轻临床症状和改善功能。? 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有:()A.年龄。?B.体重。?C.遗传。?D.损伤。? 5.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表现有:()?A.多有外伤史。?B.疼痛。? C.膝关节弹响。? D.膝关节交索现象。 6.膝关节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A.局部药物治疗 B.全身阵痛治疗 C.关节腔药物注射 D.外科手术治疗 简答题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像学K-L分级

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基本认识及影像评价(一)

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基本认识及影像评价(一) 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点为关节突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常被外科医师忽略。为什么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或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后神经根性疼痛消失,但却常常发生腰部明显的局部疼痛,这种疼痛是否与非手术节段仍然存在椎小关节骨关节炎有关。本文阐述对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一些基本认识,目的在于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1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基本问题 腰椎关节突关节可以单独存在,但更多地与腰椎退变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退变性侧凸等合并存在。随着人口老龄化,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发病率逐渐上升,对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和受累关节分布,不同的研究结果有明显差别。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15%~85%。在正常人群中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发病率较颈段和胸段高〔1,2〕。在腰椎中以L4,5关节突关节最为严重,一侧关节面骨关节炎重于对侧,但上、下关节面的骨关节炎发病率无差异。年龄小于30岁者关节结构基本正常,30~45岁组发病率约为30%,45~50岁组为65%。L4,5和L5S1发病率最高为55%,在L1,2和1,2和L5S1节段,右侧发病率比左侧高10%。X线普查发现至少存在一侧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者占健康成年人的30%以上。 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通常与退变性椎管狭窄、退变性侧凸等并存,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是腰椎退变的重要部分。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学有一定规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最常累及L4,5和L5S1,此外还有地区和人种差异,可能与职业、生活方式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2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与四肢关节骨关节炎相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与腰椎继发性骨关节炎有关的病因包括先天性畸形、特发性侧凸、感染和创伤等。原发性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解剖、年龄和椎间盘退变等因素有关。 2.1解剖结构与创伤因素 腰椎关节突关节属滑膜关节,具有完整的滑膜和关节囊。上关节突斜向后外方,关节面凹向后内侧;下关节突面凸隆,伸向前外方与上关节突关节面相对应并构成关节突关节。在腰椎不同节段关节突关节位置和形态不完全一致,,关节突关节间隙处于矢状面,上关节突形成前后环状结构包绕大部分下关节突,有相当的稳定性。腰椎关节突关节自上而下逐渐形成冠状位。两侧关节突关节位置、大小和形态,并非完全对称,关节突关节间隙与矢状轴交角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异常与退变性腰椎疾患关系密切〔3〕。关节突关节的外形、大小和方向等异常是腰椎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和 节段。腰骶关节骨关节炎者,两侧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其中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方向一侧骨 关节炎多见且程度较重。当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腰椎运动节段承受扭转时,其轴向旋转总是更倾向于关节面呈矢状方向的一侧,从而推测该侧关节面受力较大,以至先于另一侧发生退行性变,最终导致腰椎的节段性不稳。 X线和MRI观察显示,在,、,、三个节段中,腰椎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无性别差异,关节面的方向也无性别差异。但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与关节突关节面矢状位方向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4〕。关节突关节前内侧1/3是应力相对集中的部位,主要承受压应力,后侧2/3承受剪切应力。在不同的应力环境下,关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