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微生物第一章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果酒的制作菌种:酵母菌细胞结构:真核细胞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生殖方式:孢子生殖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适宜温度:20℃左右。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无氧条件下,附在葡萄皮上的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适宜温度:18℃~25℃。

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二.果醋的制作菌种:醋酸菌细胞结构:原核细胞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分裂生殖氧气、糖充足:反应式:C6H12O6+O2→CH3COOH.氧气充足、缺糖:反应式:C2H5OH +O2→乙醛→CH3COOH +H2O.适宜温度:30℃~35℃。

三.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酒果醋四.果醋和果酒的发酵装置:充气口:进行果醋发酵时通入空气;排气口:排出发酵过程产生的CO2,以免瓶子胀裂。

连接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避免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出料口:方便及时检测产物的产生情况。

五.具体问题1.酵母菌的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

3.发酵液中不滋生其他微生物的原因: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4.酒精的检验:(1)试管中先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3mol/L硫酸,振荡混匀,最后滴加3滴重铬酸钾,重铬酸钾由橙色变灰绿;(2)酒精比重计;(3)闻。

5.变酸酒表面菌膜的形成原因: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需氧)。

6.葡萄不要反复冲洗,以免洗掉酵母菌。

7.制酒时要每隔12h将瓶盖拧松一次,以放出CO2再拧紧;制醋时盖上一层纱布。

8.榨汁前要先冲洗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9.发酵瓶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

10.葡萄汁装瓶要留约1/3的空间:给酵母菌先期繁殖提供充足氧气,防止发酵时产生CO2使发酵液溢出。

葡萄酒酿造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葡萄酒酿造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葡萄酒酿造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葡萄酒是一种极具历史、文化、经济和科学价值的饮品。

虽然有许多因素影响葡萄酒质量,微生物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生态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微生物对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品质的巨大影响。

因此,本文将围绕葡萄酒酿造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展开讨论,探讨微生物在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重要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

1. 微生物在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葡萄酒酿造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其关键在于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在葡萄的生长、葡萄汁的发酵和葡萄酒的成熟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不同的微生物种类会对葡萄品种和栽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了葡萄的风味和香气等方面。

其次,在葡萄汁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转化葡萄糖为乙醇,同时还会有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

最后,葡萄酒的熟成过程中,微生物会对酒中酚类化合物和其他有机酸的代谢进行转化和影响。

因此,可以说,微生物在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都是不可忽视的。

2. 微生物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分类和分布微生物在葡萄酒酿造中可以分为酿酒酵母、乳酸菌和醋酸菌等三类。

酿酒酵母是葡萄酒酿造中最重要的微生物之一,它们主要参与葡萄汁的发酵、酒精的生成和葡萄酒的风味形成。

与此同时,乳酸菌也是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重要的微生物。

乳酸菌主要参与乳酸发酵,可将苹果酸和葡萄酸等有机酸转化为乳酸,同时还能产生一些具有保健效果的生物活性物质。

而醋酸菌则主要参与醋酸发酵,可能会导致葡萄酒出现恶臭和不良味道等问题。

3. 葡萄酒酿造中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和演变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和演变是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一个复杂问题。

正如生态学研究表明,在葡萄酒酿造中,微生物群落的构建与葡萄品种、地理位置和采摘时间等因素有密切关联。

同时,酒窖修改和处理技术也会进一步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和演变。

不仅如此,在葡萄酒发酵和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变也受到悬浮微生物、粗过滤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和演变对葡萄酒的质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微生物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葡萄酒的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

这些微生物包括酵母、乳酸菌和醋酸菌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微生物在葡萄酒发酵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酵母。

酵母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也是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最重要的微生物。

酵母可以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会通过吞噬果实表面的天然酵母菌来进行自我繁殖,从而参与发酵过程。

此外,不同的酵母株会对葡萄酒的口感、香味和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次,乳酸菌也是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微生物之一。

乳酸菌可以将苹果酸转化为乳酸,从而降低葡萄酒的pH值,防止其他有害微生物滋生。

此外,乳酸菌还可以为葡萄酒增加柔和的口感和丰富的香气。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醋酸菌。

虽然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我们通常不希望出现醋酸发酵,但是适量的醋酸菌可以为葡萄酒增加一些特殊的风味。

在一些特殊类型的葡萄酒中,如陈年红葡萄酒和香槟中,适量的醋酸菌可以增加复杂的风味和香气。

总之,微生物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会对葡萄酒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制作葡萄酒时,需要仔细控制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以确保葡萄酒的质量和口感。

第一章 葡萄酒分析检验基础知识

第一章 葡萄酒分析检验基础知识

第一章葡萄酒分析检验基础知识第一章葡萄酒分析检验基础知识第一章葡萄酒分析检验基础知识基本内容(1)葡萄酒的分析检验基础(2)葡萄酒常规理化指标的国家标准基本要求(1)掌握葡萄酒分析检验的一般步骤(2)熟记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国家标准要求教学重点及难点(1)葡萄酒分析检验的分析步骤(2)葡萄酒国家标准常规理化指标的要求第二章葡萄酒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基本内容:葡萄酒主要成分及其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基本要求:了解葡萄酒中主要成分及其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葡萄酒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性质变化第三章葡萄与葡萄酒实验室基本内容(1)葡萄酒分析检验实验室的一般要求及必备的仪器设备(2)实验器皿、用水、卫生等※(3)葡萄酒分析检验常用化学试剂配制基本要求(1)了解葡萄酒分析常用物品的使用方法以及化学分析药品(2)掌握葡萄酒分析检验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1)简易葡萄酒厂实验室的建立(2)分析检测中主要化学试剂配制及标定第四章实验室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基本内容(1)葡萄酒分析检验常用仪器设备的原理及其操作方法(2)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一般原理及其仪器的使用(3)其他最新葡萄酒分析检验仪器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仪器设备原理及其使用方法(2)掌握色谱分析在葡萄酒分析检验中原理及其使用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1)葡萄酒分析常用仪器pH计、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操作技术(2)葡萄酒的色谱分析操作技术。

第五章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分析方法、原理、标准基本内容:(1)葡萄酒(汁)可溶性固形物、酒度、比重的测定(2)葡萄酒(汁)中的糖的测定(3)葡萄酒(汁)中的醇的测定(4)葡萄酒(汁)中的酸的测定(5)葡萄酒(汁)中的酚类的测定(6)葡萄酒(汁)中的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7)葡萄酒(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8)葡萄酒(汁)中的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9)葡萄酒的沉淀物的检验※基本要求(1)了解葡萄酒理化指标分析的一般方法(2)掌握葡萄酒分析国家标准的分析步骤及其实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及难点(1)国家标准中葡萄酒常规理化指标检测的原理及方法(2)教学难点是葡萄酒中糖、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葡萄酒发酵微生物

葡萄酒发酵微生物

葡萄酒发酵微生物葡萄酒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饮品,其制作过程中需要依靠微生物进行发酵。

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或低氧环境下,通过代谢过程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葡萄酒发酵涉及多种微生物,其中最重要的是酵母菌。

酵母菌是葡萄酒发酵的主角,它们属于真菌界。

在葡萄酒生产中,最常见的酵母菌是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它具有优秀的酒精耐受性和发酵能力。

葡萄酒酵母的选择对最终产品的风味和质量至关重要。

葡萄酒发酵的第一步是将葡萄汁与酵母接种物混合。

酵母菌开始利用葡萄汁中的糖类和其他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在这个过程中,酵母产生的酒精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从而确保酵母菌能够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发酵的进行,酵母菌会逐渐消耗葡萄汁中的糖类,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发酵过程通常需要一到三周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葡萄酒的类型和所需的风味特点。

除了酵母菌,其他微生物也可能参与葡萄酒发酵。

例如,乳酸菌可以在发酵过程中转化苹果酸为乳酸,从而降低酸度。

这对于某些类型的葡萄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赋予酒品更柔和的口感和风味。

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发酵温度、pH值和氧气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选择。

传统上,葡萄酒生产者会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调整酒的风格和品质。

总之,葡萄酒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依靠微生物参与其中。

酵母菌是主要的发酵微生物,其选择和控制对于葡萄酒的质量和口感至关重要。

其他微生物如乳酸菌也可能影响酒品的特点。

通过精确控制微生物的活性,葡萄酒生产者能够创造出各种风味和风格的葡萄酒。

葡萄酒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葡萄酒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葡萄酒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葡萄酒作为一种古老的饮品,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葡萄酒的制作涉及到许多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探讨葡萄酒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葡萄酒制作的奥秘。

一、葡萄酒中微生物多样性葡萄酒是一种通过葡萄糖发酵而制成的饮品。

葡萄酒的品质与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葡萄酒中的微生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

1. 有益微生物有益微生物,一般指那些可以促进葡萄酒发酵和提高酿制质量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包括了酵母、乳酸杆菌和醋酸菌等。

其中,酵母是最主要的有益微生物,它们的繁殖和代谢过程直接影响到葡萄酒的口感、香气和色泽等品质。

2. 有害微生物相比之下,有害微生物则会对葡萄酒的品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类微生物可能会引起葡萄酒发酵停滞、异味、失色等问题。

象类芽孢杆菌和酸败细菌等就属于此类微生物。

总的来说,葡萄酒中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对葡萄酒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二、影响葡萄酒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 葡萄的种类和质量葡萄的种类和质量是影响葡萄酒中微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种类的葡萄含有不同的糖分、酸度和营养成分,因此容易滋生不同的微生物。

而葡萄的质量也会影响其上含有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2. 葡萄酒酿制过程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也是影响葡萄酒中微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酿制过程包括果汁调配、酵母添加、发酵温度、澄清、稳定、加工等步骤,每一个步骤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葡萄酒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3.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如酿造地区的气候、降雨量、海拔高度、土壤质量等,也会影响葡萄酒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一些地区,其气候和土壤等因素使得有益微生物繁殖更加理想,从而产生更好的葡萄酒。

三、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葡萄酒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科学家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其中,基因测序技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第9章--酿造酒的微生物病害

第9章--酿造酒的微生物病害

⑸乳酸菌油脂病
主要发生于酿造不好、酒精度低、pH高的白葡萄酒中。 症状:葡萄酒变浑,失去流动性,变黏,像油一样,在
酒杯中摇动时最为明显,口味平淡无味。 发病情况:油脂病是苹果酸-乳酸发酵的特殊表现:苹果
酸含量降低,引起苹果酸-乳酸发酵的明串珠菌表面包被 多糖苷并相互连接,使葡萄酒呈油状。除此之外,还有 的细菌分解酒石酸和甘油 防治:在发酵过程中正确控制发酵条件和使用SO2。对生 病葡萄酒先进行搅拌以去除其黏滞性,然后与酒石酸发
15min热处理,以破坏多酚氧化酶; 进行膨润土处理。一方面可除去酶的蛋白质部分,
另一方面可沉淀以胶体状态存在的色素。
2.3 还原病害
铜破败病是在还原条件下出现的病害。主要出现在瓶内, 特别是装瓶以后暴露在日光下和贮藏温度较高时。其症 状为葡萄酒在装瓶后发生浑浊并逐渐出现棕红色沉淀。
铜破败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尽量降低葡萄酒中铜的含量。 例如,在葡萄采收以前的两、三周应严格停止使用含铜 的化学药剂(如硫酸铜);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应 尽量避免葡萄酒与铜器直接接触等。
白色破败 三价铁与磷酸结合,则生成白色沉淀,使葡 萄酒呈乳状混浊。
蓝色破败 三价铁与丹宁结合而引起。在红葡萄酒中, 开始在表面形成很薄的红色的膜,然后出现蓝色沉淀。
防治
尽量避免与铁器直接接触。 SO2则可抑制这一氧化作用。 加入抗坏血酸 、亚铁氰化钾 、 植酸钙。
2.2 棕色破败病(氧化破败病)
定期清洗、消毒杀 菌
种酵母
酵母扩大培养、回收及使用过程中 操作不当而使酵母污染
酸洗或淘汰
操作人员 各衣中类帽的污鞋污染,染微甚生 至物呼通气过在操有作关人工员艺的过手程、操 检 清消作;洗毒人进、的员出消专的车毒用定间,衣期进换帽体行经鞋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与控制研究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与控制研究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与控制研究引言葡萄酒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饮品,其制作过程中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群落在葡萄酒发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会影响酒的品质和口感,还会对其保质期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深入分析与控制研究,对于酿酒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章节一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及其作用1.1 葡萄酒微生物群落的构成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的微生物群落包括酿酒酵母、乳酸菌和醋酸菌等。

其中,酿酒酵母是葡萄酒发酵的主要微生物,能够将果糖和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产生酒精味和香气物质。

乳酸菌和醋酸菌则对葡萄酒的酸度和风味产生影响。

1.2 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微生物在葡萄酒发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酿酒酵母通过发酵过程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使葡萄汁转变为葡萄酒,并为酒液提供了所需的香气和风味物质。

其次,乳酸菌能够将苹果酸转化为乳酸,从而增加葡萄酒的柔和度和稳定性。

最后,醋酸菌参与乙醇的氧化过程,产生醋酸,为葡萄酒赋予了特殊的风味。

章节二微生物群落的分析方法2.1 传统分析方法传统的分析方法包括培养法和显微镜观察法。

培养法通过将葡萄酒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中,利用细菌和酵母的形态、生理特征和代谢能力等进行鉴定和分类。

而显微镜观察法则通过放大和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来进行分析。

2.2 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应用PCR扩增、DNA测序、引物特异性研究等方法对葡萄酒微生物进行分析。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精确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能够了解其遗传特性和功能。

章节三微生物群落的控制方法3.1 选用合适的酵母菌株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选择适合的酵母菌株对于保证酒的质量至关重要。

根据需要制作不同口感和风味的葡萄酒,选择具有相应特征的酵母菌株,能够使得发酵过程更加稳定和高效。

3.2 控制发酵条件葡萄酒发酵的条件包括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液中的营养物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1.1 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酒精饮料的认识历史像人类一样久远。

文化还未开化的原始土著人,早就学会酿制发酵饮料,最著名的例子是黑人用小米和棕榈汁发酵酿酒。

葡萄酒也是最古老的酒种之一,一些古老民族曾相信葡萄栽培和葡萄酒是由神赏赐的:希腊人把巴古斯(Bacchus)当作葡萄神来供奉,古以色列则把诺阿(Noah)看成是给人类栽培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天神。

所有这些使我们了解到,为什么直到今天有些宗教仍把葡萄酒当作祭品来供奉。

我们至今仍不清楚在哪个地方首先偶然出现了葡萄酒,也不清楚是谁发明了酿造葡萄酒的方法,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以后的人们试图来重复这种偶然的发现。

最早人们食用葡萄有三种方式——鲜果、葡萄干和葡萄汁,其中鲜果的食用期较短,而葡萄汁的保存时间相对较长。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剩下的葡萄浆果会被放置在一些容器中——动物皮或猎物膀胱制成的袋子、土瓦罐或者紧密缝制并经过处理的篮子。

在野生酵母的作用下,葡萄浆果开始发酵。

最原始的葡萄酒刚开始时可能令人反感,但逐渐被接受。

而且古代的人们发现,葡萄汁经过发酵后,保存的时间更长。

因此,酿造葡萄酒最初和最重要的目的是葡萄汁发酵后有利于保存。

虽然我们不能够确切地知道是谁或者是哪一个民族发明了这种饮料,但葡萄酒漫长而丰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差不多10,000 以前。

有些考古学家认为最早的葡萄酒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s)酿造的。

也有考古资料证明,古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人(Mesopotamians)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

从五千年前的一幅墓壁画中可看到当时的古埃及人在葡萄的栽培、酿造及葡萄酒的贸易方面的生动情景。

图1-1是埃及壁画上的酒罐。

在葡萄酒发展的早期,葡萄酒常常添加香草或其他植物来改善葡萄酒的香气,克服由于葡萄酒败坏而引起的不悦的香气和口感。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人们并不知道如何防止葡萄酒的败坏。

1.1.1 欧洲葡萄酒发展在罗马帝国时代,葡萄栽培与酿酒得到了比此前任何时期都要快的发展。

葡萄酒在当时已经成为罗马人餐饮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因而当时的葡萄酒贸易也很发达。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酒的生产区域也随葡萄酒微生物学着扩大。

实际上,现在所有西欧主要葡萄酒产区都是由当时的罗马人建立起来的。

在罗马帝国时代,葡萄酒酿造工艺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已经出现了许多葡萄品种和栽培方式。

橡木桶已用于葡萄酒的贮藏和流通,酒瓶首次被使用。

早期的葡萄酒命名系统(appellation system)也初见端倪,在当时规定只有特定区域生产的优质葡萄酒才能使用某些名称。

公元500年,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进入了黑色时期(dark ages),那是一个充满侵略和社会动荡的年代。

在当时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庇护下,葡萄栽培与酿酒技术在才得以保留。

到18世纪晚期,欧洲主要的葡萄酒产区都已经建立起来。

随着19世纪工业化革命的出现,许多重要的工艺技术对葡萄酒工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葡萄生产和葡萄酒酿造广泛采用了机械设备,从而降低了生产费用和劳动强度(图1-2)。

随着欧洲国家开始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殖民化,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葡萄酒伴随着欧洲文明的扩张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白粉病(Powdery)、霜梅病(Downy mildew)和根瘤蚜(Phylloxera)等病害和虫害也从其他国家传入欧洲,给当时欧洲的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

不过,这种危害迫使人们寻求对策,例如在当时为了控制病虫害,人们发明了波尔多液,为了便于质量管理,法国建立起了葡萄酒控制命名体系(Frances controlled appellation system)。

1.1.2 美洲的葡萄酒由于北美洲大陆东海岸冬季严寒和病虫害的原因,英国和法国殖民者未能成功地将欧洲酿酒葡萄引种到该地区。

后来,他们将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与当地的美洲葡萄杂交,得到了适应性较强的欧美杂种。

西班牙人早在16世纪就成功地将欧洲葡萄引种到墨西哥。

在美国加州淘金时期,随着欧洲移民的涌入,葡萄与葡萄酒在美洲的传播相当快,但2第1章绪论同时也带来了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

在19世纪晚期,由于经济原因和葡萄根瘤蚜的危害,美国葡萄酒工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也正是在此时,为了避免葡萄病虫害对葡萄酒工业造成更大的危害,美国加州立法机构要求加州大学开展葡萄栽培与酿酒方面的研究。

目前该校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葡萄酒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大学之一。

1919-1933年,在美国颁布禁酒令期间,美国的葡萄酒产业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禁酒令被解除以后,在美国加州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酒厂,但没有一个厂家能够生产出非常优秀的葡萄酒,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

在以后的时间里,加州对不同生态区的酿酒葡萄品种进行优化,同时加强了工艺学方面的研究,如发酵温度控制,葡萄酒败坏性微生物的控制等。

目前,美国加州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葡萄酒生产区之一。

1.1.3 我国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我国的葡萄酒究竟起源于何时?一直未有很有说服力的证据。

近年来,有研究者认为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有了葡萄酒。

据有关资料,1980年在河南省发掘的一个商代后期的古墓中,发现了一个密闭的铜卣。

经分析发现,铜卣中贮藏的为葡萄酒。

至于当时酿酒所采用的葡萄是人工栽培的还是野生的尚不清楚。

另有考古资料表明,在商周时期,除了谷物原料酿造的酒之外,其它水果酿造的酒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古代中国,葡萄酒并不是主要的酒类品种,但在一些地区,如现在的新疆所在地,葡萄酒则是主要的酒类品种。

在一些历史时期(如元朝),葡萄酒也曾大力普及过。

历代文献中对葡萄酒的记载仍是较为丰富的。

中国古代的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和加曲发酵法(类似于黄酒酿造法)。

后一种酿造法有画蛇添足之嫌,说明了中国酒曲法酿酒的影响根深蒂固。

目前,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在新疆-甘肃-宁夏的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干旱地区、渤海沿岸平原、黄河故道以及淮河流域、东北长白山地区以及四川-云南高原地区建立了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基地,并涌现出一批葡萄酒知名品牌。

葡萄酒发酵工艺也有了根本地提高。

目前我国在干型葡萄酒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方面已基本成熟,但在葡萄酒的整体研发与生产方面,尤其是葡萄酒微生物研究与发酵控制方面,与葡萄酒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1.2 葡萄酒微生物研究简史尽管从原始时代起,差不多所有民族对发酵饮料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发酵过程和葡萄酒酿造的科学研究,却是近几百年的事。

1697年,斯塔尔(Stahl)发现“正在腐烂的物体很容易引起另一尚未腐烂的物体腐烂。

同样,一个处于内部运动状态的物体,很容易使另一个静止的物体处于同样的内部运动状态”,随后他对发酵过程进行了最初解释并提出了发酵假说。

但该假说并不能对引起发酵的物质以及发酵物质的传播本质解释清楚。

1680年,Anton van Leeuwenhoek——荷兰的博物学家、显微镜的发明者对发酵微生物的认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显微镜下,他发现在发酵液中有一些微小的生命体存在。

但由于当时他的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分辨能力有限,他没有能够将这些微小的生命体与发酵联系起来。

1785年,法国化学家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提出了酒精发酵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的假说。

当时已经知道糖是酒精发酵的原料,Lavoisier注意到在发酵过程中有酒精和CO2产3葡萄酒微生物学4 生,所有可发酵糖进行的发酵都是如此。

根据这些现象,他对发酵现象做出结论,即发酵是由糖分子的化学裂解所造成的。

在当时,这对于认识酒精发酵的本质还是有重要意义的。

他的助手Gay-Lussac 用当时的化学知识对发酵进行解释,认为发酵是一个氧化过程,他于1810年提出了酒精发酵的化学反应式:C 6H 12O62C 2H 5OH+2CO 2直到1835 年,法国人Charles Cagnaird de la Tour 和德国人 Schwann 独立地采用经过改良的显微镜对啤酒罐底部的沉淀物进行镜检,他们发现了一些通过出芽繁殖的单细胞生物,即酵母。

Charles Cagnaird de la Tour 随后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生长的结果,而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简单的化学过程,这对发酵本质的认识又近了一步。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Meyen 对酵母菌进行了分类,并将啤酒酵母其命名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1846年,瑞典化学家Jons Berzelius 提出了催化剂(catalyst )的概念,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在不改变反应过程的情况下能够加速反应物向产物转变的物质。

Berzelius 推断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实际上就是促使糖溶液进行发酵反应的催化剂。

换句话说,发酵与酵母菌的生物活性无关。

当时德国化学家Justus von Leibig 支持Berzelius 的理论,他坚持认为是酵母菌死亡细胞在腐烂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糖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为了反击发酵生物学派的支持者们,Justus vonLeibig 指出牛奶变酸并没有酵母菌的参与,因而认为发酵现象是一个化学过程。

1857年,34岁的青年科学家Louis Pasteur 也卷入了这场争论。

他通过对牛奶变酸现象进行仔细研究后发现,该过程的确有一种微小生物参与,他当时认为这种微小生物是一种“乳酸酵母”(lactic acid yeasts ),但事实上,“乳酸酵母”是一种细菌。

重要的是Pasteur 发现必须在活的微生物作用下,牛奶才能变酸。

1857年,Pasteur 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酒精发酵札记》(Note on Alcohol Fermentation ),在该著作中,Pasteur 指出酒精发酵是由于酵母的生长与繁殖而引起的,而不是化学催化过程。

至此发酵“自生说”(the theory of spontaneousgeneration )即酒精发酵是糖在酵母菌的催化作用下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理论便寿终正寝。

Pasteur 随后对酵母的研究发现,酵母能够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它们生活不需要氧,由此他推断发酵是“没有空气的生命过程(Fermentation is life without oxygen )”。

当然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我们知道在适当供氧的条件下,酵母菌才能够更好的进行酒精发酵,但他毕竟在当时认识到了发酵与氧的关系。

1897年,德国的Hans Eduard 和Hans Buchner 兄弟在酵母提取物中寻求药物时发现,用石英沙将酵母细胞研磨后压榨出的“提取物”(extract )——酵母汁能够引起果浆的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