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加法运算定律知识点,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加法运算定律知识点,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加法运算定律知识点,推荐文档

运算定律

知识点: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即:a-b-c=a-(b+c)。

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c=a-c-b。

简便运算的思想:

1、运用运算定律

2、凑整(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算)

简便运算的实例:

75+168+25 67+25+33+75 528-53-47 487-187-139-61 =(75+25)+168 =(67+33)+(25+75) =528-(53+47) =487-187-(139+61) =100+168 = 100+100 =528-100 =487-187-200

=268 =200 =428 =300-200

=100

545-167-145 672-36+64 197-(42+97) (68+37)+(63+132)

=545-145-167 =672+64-36 =197-97-42 =(68+132)+(37+63)

=400-167 =736-36 =100-42 =200+100

=233 =700 =58 =300

解决问题:

1、海豚馆第一天卖出452张门票,第二天上午卖出243张,下午卖出257张。这两天一共

卖出多少张门票?

452+243+257

=452+(243+257)

=452+500

=952(张)

答:这两天共卖出952张门票。

2、李老师带300元给学生买奖品,买钢笔用去142元,买笔记本用去148元,应找回多少元?

300-142-148

=300-(142+148)

=300-190

=110(元)

答:应找回110元。

练习题

一、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内填上适当的符号。

(33+16)+84=33+(16+□) (168+24)+76=□+(□+□)

168-48-52=□-(48○52) 654+a+46=(654+□)+□

二、判断正误并改正。

1. 364-120-80 改正:

=364-120+80

=364-200

=164()

2. 258-(158+69)改正:

=258-158+69

=100+69

=169()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378+527+73 58+39+42+61 427+58-27 123+86-23 415-74 - 26 356-147-156 338-(38+45)396-(39+196)

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二)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应用定律进行验算.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对加法的计算已经比较熟悉,对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也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节课就是要明确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抽象概括定义、定律重视不够,又不习惯于用加法意义进行说理,因此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9+47 83+15 420+180 47+39 15+83 180+420 2.口答. (1)小明栽了18棵杨树和14棵柳树,他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小敏做了25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多5朵.做黄花多少朵? (3)赵强读一本书,已经读了46页,还有58页没读,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二)学习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今天要在学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并且能应用它解答实际问题.(板书:) 1.教学加法的意义. (1)例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后,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学生独立解答: 137+357=494(千米) 加数加数和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6. 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公式; (a-b)×c=a×c-b×c (a+b)÷c=a÷c+b÷c (a-b)÷c=a÷c-b÷c 7.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另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8.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a+(b-c)=a+b-c 9.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变“-”,“-”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10.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另两个数的积。这是除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1. 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a×(b÷c)=a×b÷c 12.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a÷(b÷c)=a÷b×c 13. 另两种简便方法: (1)把一个因数改写成 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例如:25×12 =25×(4×3) =(25×4)×3 =100×3 =300

加法和加法运算律

数的运算 一、知识点梳理 1.口算:先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再计算. 2.估算:先把这些数看作最接近的"整万"或“整亿”的数,再计算.(方法:四舍五入法) 3.用计算器计算:认识计算器各个部分的名称以及功能,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4.加咸法的关系:(1):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计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交换律:在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调换加数位置,得数相同. (a+b=b+a; a+b+c=b+c+a=c+a+b) 6.加法结合律:在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任意把其中两个加数先结合起来想加,得数相同. a+b+c=(a+b)+c=a+(b+c) =(a+ c)+ b 7.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被减数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8.简便计算:一个数加或减接近整百的数。 9.简算时加、去括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同级运算时,如果交换数的位置,应注意符号搬家。加、去括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或加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或加上括号要变号。 二、夯实基础 选择题 1.被减数+减数+差=90,被减数是()。 A、45 B、60 C、无法确定 解答题 2.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在平原的速度是50千米/时,在山区的速度是30/千米时,最后到达山顶。这段路程有多长? 3.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4.商店卖出了5台同样的热水器,由于优惠金额不等,售价分别为2280元、2160元、2120元、2300元、2040元。这5台热水器的平均售价是多少元?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知识点整理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整理 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 一级运算:加、减。二级运算:乘、除。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然后再算括号外的。先算小括号,然后算中括号、大括号。两级运算,先算高一级后算低一级。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一级运算中,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1、如果只有加和减或者只有乘和除,从左往右计算。(同一级计算) 2、如果同时有一级、二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数,(不管什么级都要先算)。 4、关于括号里的计算:先算小括号,然后算中括号、大括号,括号中也是先算二级,再算一级。 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有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 2、加法结合律:a+b+c=(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减法的性质:a-b-c=a-(b+c)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第一个数减轻后面两个数的和,差不变, 这作减法的性质. 4、乘法交换律:a×b=b×a 两个数相乘,交换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5、乘法结合律:a×b×c=(a×b)×c=a×(b×c)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在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 6、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起来,积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7、除法的性质:a÷b÷c=a÷(b×c)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商不变,这叫做除 法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同时应用,只有交换后才可以结合. ★★运算顺序:1、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2、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3、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整理与复习(教(学)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归纳与总结所学的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与简算方法进行计算。 3. 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4.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归纳运算定律,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课前准备:自学卡,课件,纸条 [模块一:学生课前准备] (1)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学生独立自学思考,研读文本,完成学案的第一个要求: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提示:画图、表格等形式。)(2)怎么样简便怎样算。 ①500÷25×4 ②54×99+54 ③8×(29×125) ④25×64×125 ⑤18×11÷18×11 ⑥273-(73-47)

⑦1430÷13÷11 ⑧1999+999×999 3)前测结果的反思 经过几天的思索,决定直接出题给学生做个前测。面对前测统计出来的数据,真令我忧心:第一,为了凑整而凑整?学生对凑整法存有相当敏锐的感觉,几乎所有的题目第一时间都想到利用凑整以达到简便的目的。凑整是简便运算的主要方法,但是这个方法被学生滥用,误用,导致学生为了凑整而凑,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方法是否合理正确。第二,计算出错不在少数。 【模块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梳理知识,自主分类】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加法运算定律知识点

运算定律 知识点: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 示: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即: a-b-c=a-(b+c)。 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c=a-c-b。 简便运算的思想: 1、运用运算定律 2、凑整(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算) 简便运算的实例: 75+168+25 67+25+33+75 528-53-47 487-187-139-61 =(75+25)+168 =(67+33)+(25+75) =528-(53+47) =487-187-(139+61) =100+168 = 100+100 =528-100 =487-187-200 =268 =200 =428

=300-200 =100 545-167-145 672-36+64 197-(42+97) (68+37)+(63+132) =545-145-167 =672+64-36 =197-97-42 =(68+132)+(37+63) =400-167 =736-36 =100-42 =200+100 =233 =700 =58 =300 解决问题: 1、海豚馆第一天卖出452张门票,第二天上午卖出243张,下午卖 出257张。这两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452+243+257 =452+(243+257) =452+500 =952(张) 答:这两天共卖出952张门票。 2、李老师带300元给学生买奖品,买钢笔用去142元,买笔记本用 去148元,应找回多少元? 300-142-14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教程文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

第三章运算定律 一、加法运算定律: 1a+b = b+a 2 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 = 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a--b-c = a-(b+c)二、乘法运算定律: 1a×b = b×a 2 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 = 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 125×78×8 = 78×(125×8) 3 加。(a+b)×c=a×c+b×c (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b)×c = a×c+b×c = a×c-b×c ②类型二: a×c+b×c a×c-b×c =(a+b)×c =(a-b)×c ③类型三: a×99+a a×b-a = a×(99+1) = a×(b-1) ④类型四: a×99 a×102 = a×(100-1) = a×(100+2)

= a×100-a×1 = a×100+a×2 三、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 = 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 = 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 125与8 ;125与80 等 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 = 27÷9×13 四、实例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专项训练题(1)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专项训练题 一、仔细想,认真填。(每空1分,共25分) 1、用字母ɑ、b、c表示下面运算定律: (l)加法交换律:;(2)乘法分配律:; (3)乘法交换律:;(4)加法结合律:; (5)乘法结合律:。 — 2、任意两个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积不变,这叫。 3、任意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或先把相加,和不变,这叫加法结合律。 4、两个数的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再相,结果不变,这叫。 5、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等于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 6、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ɑ÷b÷c= . 7、45×(20×39)=(45×20)×39 这是应用了()律。 8、用简便方法计算376+592+24,要先算(),这是根据()律。 9、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 (1)a+(30+8)=(□+□)+8 (2)45×□=32 (3)25×(8-4. (4)496-120- (5)375-(25+50)=375 二、对号入座。(10分) 1.49×25×4=49×(25×4)这是根据()。 A.乘法交换律B.乘法分配律C.乘法结合律 D.加法结合律 ; 2.986-299的简便算法是()。 A.986-300-1 B.986-300+1 C.986-200-99 D.986-(300+1) 3.32+29+68+41=32+68+(29+41)这是根据()。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D.乘法结合律 4.下面算式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4×30 B.a×b+a×C=a×(b-C) C.4×a×5=a×(4×5) D.(125-50)×8=125×8-50×8 5、125÷25×4的简便算法是() | A、125÷(25×4) B、125×4÷25 C、125÷5×5×4 三、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打“√”,错的打“×”)(10分) 1、25×(4+8)=25×4+2×58…………………………………………() 2、(32+4)×25=32+4×25 ……………………………………………() 3、180÷5÷4=180÷(5×4)……………………………………………() 4、125×4×25×8=(125×8)+(4×25)……………………………() 5、52+83+48=83+(52+48)这一步计算只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6、31+23+77=31+100…………………………………………………() ; 7、136-68+32=136-(68+32)………………………………………() 8、412+78+22=412+(78+22)………………………………………() 9、17×99+1=17×100……………………………………………………() 10、450×8÷100=450×100÷8…………………………………………()

新学期数学知识预习!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

新学期数学知识预习!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 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超越别人,就要在别人还玩耍的时候,自己静静的学习。做好超越别人的准备了吗?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加减混合:一个数加一个数,再减一个数,可以先加后减,也可以先减后加结果不变。a+b-c=a-c+b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或a×(b+c)=a×b+a×ca×c+b×c=(a+b)×c 拓展:(a-b)×c=a×c-b×c或a×(b-c)=a×b-a×c 三、减法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a-b-c=a-(b+c) (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a-(b+c)=a-b-c (3)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a-b-c=a—c-b (4)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个数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a-(b-c)=a-b+c 四、除法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a÷(b×c)=a÷b÷c (3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4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除以第一个数乘第二个数 a÷(b÷c)=a÷b×c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交换两个( )的位置,( )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2、一套校服,上衣59元,裤子41元,购买2套,一共需要( )元。 3、a×6+6×15= ( )×( + )。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练习题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练习题(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 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4)63+16+84 (5)76+15+24 (6)14+639+86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4)46+67+54 (5)680+485+120 (6)155+657+245

(7)158+262+138 (8)375+219+381+225 (8) 214+638+286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字母表示:b-c-a=c-b-a 例2. 简便计算: 198-75-98 346-58-46 7453-289-253 减法结合律:(1)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同学关键就是错这个概念,重点看 (2)如果一个数减去一个数,再加一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差。 字母表示:a-b+c=a-(b-c) 例3.简便计算: (1)369-45-155 (2)896-580-120 (3)1823-254-746 (4)176-(76+52) (5) 268-(68+15) (6)345-(38+45) (7)156-48+48 (8)96-75+25 (9)164-57+37

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典型例题 人教版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典型例题 1.2064+718+1936+82 分析: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把718与1936的位置交换,这样,2064与1936相加可以凑成整千数;把718与82相加可以凑成整百数,然后用整千数加整百数,可以使计算简便。 解: 2064+718+1936+82 =(2064+1936)+(718+82) = 4000+800 = 4800 2.六个同学一次数学竞赛成绩分别为:81、84、77、83、78、83,求他们的平均成绩。 分析:本题除了可以用前面的方法求平均数外,还可以用下面的简便方法求平均数。选80作为基准数,它们的累计差为(1+4+3+3)-(3+2)=6,这说明如果每个人得80分来算,总共还可多6分,当然这6分应当平均分给每个人,由6÷6=1,所以6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0+1=81分。 解:(1+4+3+3)-(3+2)=6 平均成绩为:80+6÷6=80+1=81(分) 答:他们的平均成绩是81分。 3.计算284+179 分析1:把第一个加数凑成300,只须从第二个加数179里拿出16与第一个加数284凑成300。 解法1: 284+179 =284+16+163

=300+163 =463 分析2:把第二个加数179凑成200。 解法2: 284+179 =263+21+179 =263+(21+179) =263+200 =463 分析3:把第一个加数284写成300-16。解法3: 284+179 =300-16+179 =300+179-16 =479-16 =463 分析4:把第二个加数179写成200-21。解法4: 284+179 =284+200-21 =484-21 =463

(完整word版)运算定律知识点归纳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知识归纳 运算顺序: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再算大括号里的;然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乘除可以交换顺序,加减可以交换顺序。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3.减法的性质 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 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四年级数学教案 【目标分解】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本单元的分课时目标有哪些? 本单元共有11课时,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运算定律》知识点

《运算定律》知识点 一、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表示:a+b=b+a (2)加法交换律中变化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的是两个加数及它们的和。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结合律。 字母表示:(a+b)+c=a+(b+c) 3、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计算几个数连加的算式时,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4、.连减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一个加数。 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字母表示:a×b=b×a (2)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表示:(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字母表示:a×(b+c)=a×b+a×c 或者(a+b)×c=a×c+b×c 三、乘法及除法的简便运算 1、同一道乘法算式的不同简算方法 计算某些特殊的乘法算式时,可以将其中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的积,再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来进行简便计算;也可以将其中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连除的简便计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被除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a÷b÷c=a÷(b×c)(b≠0. c≠0) (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这两个因数。 a÷(b×c)=a÷b÷c (b≠0. c≠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练习题计算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练习题计算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练习题计算题一 一、填空题 1.把两个数()成()的运算,叫做加法.和是求()法运算的结果。 2.检验418+227=645的计算是否正确,可用()+()来验算。 这种验算的方法是根据加法的()律。 二、判断题 1.85+150=150+85 () 2.269与141相加,可以凑成整百。() 3.134+196=134+200+4 () 4.两数相加的和是600,如果一个加数减少60,另一个加数不变,那么和是540。() 三、选择题 1.469+599的简便算法是() ①469+600-1 ②469+600+1 ③470+599-1 2.893+49的简便算法是()

+49+900③1 )+50+893②(42 )+7+893①( 四、应用题 1.水果店上午卖出水果324千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2千克,这一天共卖出水果多少千克? 2.五星小学四年级同学第一天上午和下午各植树125棵,第二天共植树180棵,两天共植树多少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练习题计算题参考答案一 一、填空题 1. 合并,一个数,加 2. 227 ,418,交换 二、判断题 1、√ 2、 3、 4、√ 三、选择题 1、① 2、① 四、应用题 1.324+324+52=700(千克) 答:这一天共卖出水果700千克。 2.125+125+180=430(棵) 答:两天共植树430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练习题计算题二 一、填空 1.()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 2.一个数加上(),还得原数。 3.53+62+38=53+(62+38)这是运用了()律 4.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 5.368+160+132=(368+132)+160是应用了()律。 二、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9+38=□+□ 2.7+□=64+□ 3.48+157+43=48+(□+□) 4.6+238+62=□+(□+62) 5.52+37+63+95=□+(□+□)+95 6.45+81+55=(□+55)+□ 三、将结果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83+315 (73+37)+64 42+87+58 189+(206+294) (73+64)+37 315+83 56+78+44 87+(42+58) (206+189)+294 78+(56+44) 四、列式计算

运算律知识点总结

运算定律练习题 练习1.2: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41+37+13=41+(37+13)②x+y=y+x ③35+(b+65)=(35+65)+b ④a+b+c=a+c+b ⑤32+45+55=32+(45+55) ⑥m+n+t=n+(m+t) 只应用加法交换律的是()。只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既应用加法交换律,又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知识点1: 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例3.1: 324-58-42 670-25-75 159﹣(59+37) 268﹣(35+68) 加减的规律:(1)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2)先减后加等于先加后减。练习325+41﹣25 268+45﹣68 268﹣45+32 325﹣41+75 知识点2: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练习4.2:下面的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在括号里填一填。 76 × 40 × 25 = 76 ×(40 × 25)() 125 × 67 × 8 = 67 ×(125 × 8)() 知识点3: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例5.1: 24×15×2 25×78×4 35×7×2 5×49×2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 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2214+638+286 (181+2564)+719 158+262+138 12×25 25×24 138×25×4 (13×125)×(3×8) (12+80)×50 704×25 25×32×125 32×(25+125) 88×125 102×76 58×98 178×101-178 84×36+64×84 75×99+75 83×102-83×2 98×199 178×99+178 79×42+79×58 7300÷25÷4 8100÷4÷75 16800÷100 30100÷2100 32000÷400 49700÷700 378+527+73 167+289+33 427+58-27 31 31× 870+130× 58+39+42+61 123+86-23 867+234+133+166 287+135+123+165 285+633+115+67 427-89+73 438+34+162 367+278-267+123 258+232-158+168 258+143-158+157 742+129+158+171 136+57-36 35+13+65+87 239+233-139+67 199+124+201+176 368+139-168+261 218+39+61 218+138-38 286-23-77 218+523-23 136-29-61 336-45-55 272-36-64 318+52+48 318+544-44 372-23-77 18+333-33 772-56-44 786-38-48 418+143-43 236-66-34 686-29-61 636-47-53 886-43-57 618+147-47 172-65-35 101×35 39×42+39 689-546-54 82×99+82 125×25×32 28×102 82+114+18+586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大全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 a+ + b b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 + a+ = + b + ) c (c ( b a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 - - - c c a- a b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 - = - - a+ (c b b c a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

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4)89+997 (5)103-60 (6)458+996 (7)876-580+220 (8)997+840+260 (9)956—197-56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 a? ? = b b 例如:85×18=18×85 23×88=88×23 2.乘法结合律 定义: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 b a? ? = ? ? a c ) ( b (c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25×4=100, 2.5×4=10,0.25×4=1, 25×0.4=10, 0.25×0.4=0.1 125×8=1000, 12.5×8=100, 1.25×8=10, 0.125×8=1,… 例5.简便计算:(1)0.25×9×4 (2)2.5×12 (3)12.5×56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

第三章运算定律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 = 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 = 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 = 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 = 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xb = b冷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 >b) >c = a)(b >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X78X8 = 78 (125 X8)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X=a X c+b X c (a —b) X = a X c —b X 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 (a + b) X c (a —b) X c =a X c + b X c =a X c—b X c ②类型二: a X c+ b X c a X c —b X c =(a + b) X c =(a —b) X c ③类型三: a X 99 + a a X b —a =a X (99 + 1) =a X (b —1) ④类型四: a X 99 a X 102 =a X (100 —1) =a X (100 + 2) =a X 100—a X =a X 100+ a X 三、简便计算 1 ?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 2与8, 3与7, 4与6, 5与5,结合。 2 ?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 = 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 = 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运算定律知识点

运算定律知识点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和。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是两数的规律。是运算的规律。仅仅加数的交换了,不用小括号。用字母表示: = 。 2.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和。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是个数的规律。是运算的规律。仅仅改变加数的运算,要添加。用字母表示: = 。把能凑成整、整、整的两个数先加更简便。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两个数要添加。 3.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能够写成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这叫做。用字母表示: = 。两个减数的和能凑成整、整、整先算更简便。两个减数的和要添加。 4.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括号内的数与括号外的数有相同的部分,去掉括号后变成。用字母表示: = 。 5.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积。这叫做。乘法交换律是两数的规律。是运算的规律。仅仅因数的交换了,不用小括号。用字母表示: = 。 6.三个数相乘,先把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积。这叫做。乘法结合律是个数的规律。是运算的规律。仅仅改变因数的运算,要添加。用字母表示: = 。把积是整、整、整的两个数先乘更简便。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两个数要用括起来。 7.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再把它们相,它们的大小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 = 。乘法分配律是与两种运算的定律。要去掉。 8.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能够写成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再把它们相,它们的大小不变。用字母表示: = 。是与两种运算的定律。要去掉。 9.两个积相加,其中有相同因数,能够写成相同因数乘另外两个数的。两个数的和要凑成整、整、整数。两个数的和要添加。用字母表示: = 10.我会算。 ①25×16+19 ②(21-18)×56 ③26×15+126÷18 ④96+18-96+82 ⑤ 47×81÷47×2 ⑥ 33×54+33×45+33 ⑦25×28 ⑧102×25 ⑨ 96×25 ⑩2730÷5÷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