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街巷文化

潮州街巷文化
潮州街巷文化

— —

1 潮州街巷文化

高一(11) 周蔚淼 冯 琳 丁林烨 李 畅 林翠林

罗煜彬 许增圣 郭斯达 许佳柱 吴 达

指导老师:张立娜

一、课题背景

许多潮州人在提及街巷文化的时候,

只是略知一二。似乎在钢筋水泥结构建筑

矗立于城市各个角落的今天,那些墙面布

满着青苔的小街小巷正从城市人的记忆

中被逐渐抹去。然而,对于潮州这座沉积

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小城来说,这些小街小

巷正是潮州文化的见证者,它们记录着岁

月流逝的痕迹。这些街巷的命名,大都具

有深刻的内在涵义,从街巷的名字中,我

们便可以发掘出潮州小城深厚的历史及

人文文化底蕴。为了唤醒潮州人对于街巷

文化的记忆,我们研究小组决定对潮州街

巷进行一番探究。潮州有何各具特色的街

巷?这些街巷的命名蕴含什么意义?它

们的现状又是如何?今后又该向何处发

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从街巷命名看潮州文化”的研究活动。

二、研究目的

1、通过了解街巷命名的背景,认识深厚而别具特色潮州的文化。

2、通过探访潮州街巷的现状,了解该如何保护这些古迹。

3、探索街巷的未来发展,提出保护街巷文化,潮州文化的可行措施。

三、研究方法

1、对所选取的有代表性的大街,小巷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主要途径:请教长辈,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第一周至第四周)

2、对家乡街巷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它们的名称来由及现状,保护或遭破坏程度。主要途径:拍照,实地探访。(第五周至第七周)

3、访问街巷周边的居民,了解广大群众对潮州街巷名称来由的认识及看法。主要途径:发放调查问卷。(第八周至第十周)

4、讨论、研究、整理资料、分析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提出建议。(第十一周至第十六周)

四、研究成果

(一)街巷起名典故

1、以历史故事或传说命名,这是所有街巷文化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版块。

义井巷:潮州开元路不远处的东畔有一口古井,人称为“义井”。井对面的小巷,便是“义井巷”。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南宋皇室南逃。帝昰死后,陆秀夫、张世杰等大臣拥立赵昺为皇帝。次年,元兵进一步南侵,帝昺继续逃走。当他们一行来到潮州的时候,由于当时兵荒马乱,城中居民门户紧闭,帝昺一行口渴难忍。当他们走到城南时,见路旁有一口井,井水清澈。可是,到处找不到汲水用具,真是望水莫及。宋帝昺长叹一声:“难道井水也来欺负朕么?”

说来也怪,话音未落,但见井水蓦然上涨,涌至井面。帝昺大喜,以手掬水痛饮,感慨地说:“井也知君臣之义!”并封为“义井”。井对面的胡同,便称为“义井巷”。

从此,“义井”和“义井巷”的名字便叫开了,并流传至今。

太平路:潮州城里有一条贯穿南北的长街,以前叫做“大街”。现在地道的潮州城人在口头上还是叫这条路为大街,它的学名叫做太平路,也就是近来重新修建的牌坊街了。

1926年,军阀洪兆麟在潮州城开辟马路,于大街北端近上水门街口左近,掘出一块石碑。碑约一人高,近三尺宽,碑阳镌刻“太平”两个大字;碑的左下侧,镌刻“致和元年”四个小字。“致和”是元朝泰定帝的年号,是年为公元1328年。太平碑是六百多年前之物。洪兆麟获得此碑,乃于大街北端筑一三级圆台,树碑其上,称为“百花台”。太平碑背北面南,正前方就是大街。洪兆麟遂将大街易名为太平路。原大街左右两侧也各有一条纵贯南北的长街称为东堤和西街,至此也易名为东平路和西平路。从此这条路就叫做太平路。

甲第巷:甲第巷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之地,至今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甲第巷是潮州街巷精华中的精华,顾名思义,从巷名“甲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2

——

— —

3 自南宋以来,古城南部成了潮州仕宦商贾聚居之地。特别是在清代末年,繁华的潮州城吸引了潮州府许多富商大贾来这里建屋造园,繁衍生息,使这里的建筑、文化艺术、民风民俗在一派浓郁的商贾情调中积淀下古城的无限风华。甲第巷由于宅院最为豪华气派,于是有了“甲第”之名。你看,“大夫第”、“资政第”、“儒林第”这些颇为大气的匾额,显示出当年大屋主人的荣耀家史和高贵地位。这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古民居,积淀着古城深厚的传统文化,记载着无尽的古城风情。

状元亭巷、四进士亭巷:这两者都是为了纪念古时科举中举的潮州才子而建。

韩愈在潮州任刺史期间大兴教育,文风昌盛,唐代考中进士3人,而宋代已达到172人。其中建炎二年(1128年)戊申科同一榜就中进士8名,一时传为佳话。

孝义巷:据说,明朝天启年间,巷口有一寡妇开了间小食店。因为买卖公道,生意做得很旺。有一天,一位外地客商来到这间小食店吃点心,因为行色匆匆,把一个包袱遗落在店中。过了一年,这位客商又来到这间小食店吃点心,边吃边问店家:“在一年前,我遗失了一个包袱在贵店中,不知可曾收留?”那妇女听了,说:“包袱是有的,我已经等了一年了。不知是何颜色?”商人忙说:“是靛蓝色,里面有一百两银子。”店家一听,便进屋把包袱拿

出来还给客商。客商万万没想到银子掉了一年之后,又失而复得,十分感激。细谈之后,客

商知道店家丈夫早丧,上有公婆,下有幼子,为养活一家,日夜操劳。客商十分感动,便将银子馈赠给她。不料店家分文不取,说:“若是我要这银子,怎会留到今天给你?”可客商一片至诚,一定要送上一半的银子,以留给她奉养公婆。店家这才收下。此事一经传开,人们都称赞这店家孝义贤淑,便把她所居住的这条巷称为“孝义巷”。

2、以巷中“传奇”景物命名,这大概是以点带面的经典。

石碑巷:宋代曾挖出无字大石碑。

小石狮巷、大石狮巷:巷中有石狮庙。

七枞松(榕)巷:巷中有七棵古榕树。

庵巷:因明代以前巷内有“啸雪庵”而得名,该庵被毁于清世祖顺治九年(1653年)。存《啸雪庵易解》二集传世。

箭道巷:原来是古时候兵营较场射箭的地方。

3、以巷中店铺命名,像极了今时今日的“XX一条街”。

打银街:古时打银器的店铺的聚集之地。

打铜街(现“义安路”):同打银街,有打铜器的店铺在此经营。据说铜器包括日常所用的铜盆,也有铜锣、铜钹等潮州大锣鼓乐器,街上总是热闹非凡。

油巷(现“猷巷”):巷中有榨油作坊而名。

灶巷:相传明初建巷时曾挖出古人熬盐的土灶多处,故为巷名。此前曾讹传为卖灶之巷,其实灶是古人砌而非买来的,只有卖炉而没人卖灶。

家伙巷:古时因巷内多家作坊制作工具出售,而工具古称“家伙”,以为名。巷中有李厝内,历史上曾是明代“兄弟进士”李思悦和李思寅的府第。由于李家兄弟官居要职,故人见人畏,潮州俗话有:“晤北(不识)死——去惹家伙巷李”喻意不知死活。

猪肉铺巷、鱼生巷、大鱼市巷、小鱼市巷:顾名知意,巷中原本热闹的市井生活也呈现于前。

4、以街巷形状命名

旗杆巷:古时家中有人中举后常在家门口垒一平台,上树一旗杆表示高中,而旗杆巷因其形如此,故名。

桶箍巷:状如旧木桶上箍住木板的铁条,故名“桶箍”。

老鼠巷:过于狭窄,只能容一部单车通过。连接二支渠和西新,不过现在已经封了。

5、取美好意愿命名

兴宁巷:明初已有,取“兴旺安宁”之意而为巷名

4

——

— —

5 图奋巷:取“图起奋发”之意,但被讹传为倒垃圾的地方。

6、以巷中大户人家命名,巷中的大户人家大多是古时曾在朝廷为官,后在潮州建府第,故府第所在的巷子便以该大户人家的姓氏为名。

这样的巷子有11条:郑厝巷、辜厝巷、蔡厝巷、翁厝巷、潘厝巷、汤厝巷、李厝巷、曾厝巷、薛厝巷、梁厝巷、宋厝巷

(二)现状

潮州古街道大多在老市区,但

是不少街道过于古旧,缺乏修缮,

总给人一种破落残旧的感觉。老人

们对古街道有着很深的感情,谈起

一个个典故神采飞扬;而青少年却

是知之甚少,常常是连位置都不知

在何处更别说是故事传说了。

街巷里的生活慵懒平和,却缺

乏生机与活力。不少街巷两旁堆着

生活垃圾,也有甚者将衣物直接晾

在街巷之上,简直是“万国旗”,这样令人不悦的环境,又怎能吸引新一代与游客的注意力?

但是,譬如甲第巷、太平路在政府重建之后,又焕发出别样的风采。大夫第、儒林第、状元亭等历史遗迹向人们展示着厚厚的历史积淀,感叹其建筑之精致之余也深感潮州街巷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建议

我们小组通过这次对于潮州街巷的研究学习,加上对于附近群众的调查走访,特提出以下建议。

1、应加大对潮州老城区街巷的宣传力度。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年纪在25岁以下的年轻一代不了解这些街巷。身为潮州人,我们理应对这些潮州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有所感悟。有关部门、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诸如主题班会,图片展或各种平面、立体媒体加以宣传。

2、在一些古巷入口,若不是有意寻找,根本发现不了路牌,所以强烈建议在各主要古巷入口处建石碑,上刻这条巷的历史、由来,可增强群众对于古巷的了解。

3

、据打银街部分群众反映,政府曾拨款对打银街进行修复,扩建。但几年过去,资金

长期没有到位,有关部门应提高工作效率,为保护潮州传统文化干实事。

4、建议在下一届潮州文化节时,在人民广场举办一个关于潮州传统文化的大型展览,届时可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介绍潮州的传统文化,也可引起游客对于潮州古街巷的兴趣,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条潮州传统文化旅游路线,包括东门楼,湘子桥,牌坊街等,其中可间插诸如“甲第巷”等古巷,并给游客讲述古巷历史。我们相信,这对于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也是大大有帮助的。

五、收获体会

选定这个课题,我们没有后悔!

这一路走来,酸甜苦辣,我们味味品尽。

经过十六个礼拜的探究,我们获得了这个研究成果。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做研究性学习,大家都表现出无比的热情,都想尽心尽力地把这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做到最好。确定课题之后,我们小组成员在探究前经过详细计划,激烈讨论后决定通过实地探索,问卷调查、上网查询等途径进行这个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目的分明,分工明确,活动频繁,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在保证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的情况下,争取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完美化。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全组人员一同出动去逛牌坊街,大家准备充分,团结协作。走了一个下午,拍了一个下午的照,做了一个下午的调查,谁也抽不出空喝一口水,但仍精力十足,无怨无悔。阳光下,有我们的汗水,亦有我们的欢笑。

这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从中,我们获得了许多的乐趣,也学到了不少宝贵的东西:

其一,我们通过探究,更近距离地接触我们的家乡,更深入地了解了家乡街巷的文化,熟悉了家乡的大街小巷。

其二,我们懂得了用科学的精神,端正的态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其三,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四,我们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更为密切。

其五,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力量是多么地强大。

其六,我们爱乡的精神进一步得到升华!

……

这一切的一切,终将深深地烙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附:调查问卷及调查结论

6

——

“潮州街巷”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潮州街巷文化的课题研究。潮州古城,千年的积淀成就她别样的风情。繁闹喧嚣的城区之中,绿幔陶瓦的掩映之下,青石板白石阶,朴素的色彩之下是静谧的美好,而那独具特色的街巷文化更是令人心驰神往。潮州的街巷作为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值得我们去了解与探讨的!

以下有几个问题我们需要您的回答,可能耽误您宝贵的几分钟,您寥寥数笔将会给我们研究小组带来无限的帮助!谢谢!

1您的身份是()

A 游客

B 市民

C 外省民工

2您的职业是()

A 上班族

B 离退休人员

C 学生 D自由职业

3您关心潮州旅游业的发展吗?()

A 很关心

B 一般关心

C 不关心

4您是否听说过以下地名?(多选)

A甲第巷 B忠节坊 C 十八曲巷 D七枞松 E义井巷

F棋杆巷 G小石狮巷 H打银巷

5您对潮州的街巷文化(包括名称由来,典故等)是否了解?()

A 很了解,如数家珍

B 了解得较少

C 一点也不了解

6目前潮州的街巷给您的印象是()

A古色古香,颇具韵味 B普普通通,缺乏特色

C过于陈旧,没有兴趣

7您认为有必要保护潮州的古街巷吗?()

A 有必要

B 可有可无

C 没有必要

D 不知道

8如果您看到潮州街巷中有乱抛杂物、乱贴乱涂的现象,您会()

A 上前制止

B 主动清理

C 找有关部门

D 视而不见

9你觉得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扬潮州街巷文化? ()

A政府应该对老街道修葺 B加大宣传力度,发扬特有文化韵味

C把握侨乡优势,发扬街巷魅力

D其他

7

——

— — 8

指导教师评语:

该研究性学习报告以特有的视角论述了潮州街巷文化的历史根源,并以史证的方式深入分析了潮州街巷的命名,显示了发展潮州旅游,弘扬潮州传统特色文化的意识。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潮汕文化简介与发展 关键词:岭南;潮汕文化;传统 摘要: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是岭南文化重要的一支,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研究潮汕文化的的现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对于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寻找潮汕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潮汕概况 潮汕大地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的文明之邦。长期以来,由于潮汕地区行政上属广东管辖,所以潮汕文化也一直隐蔽在省府文化——广府文化的背后,外界也常误以为,广东文化就是广府文化,对潮汕文化知之甚少。而事实上,潮汕文化是独立于广府文化之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并且自成一格的文化体系。 潮汕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却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人均可耕地不到3分,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这里商业气息浓厚,长久以来的商贸传统,催生了中国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州商帮。这里还是“十相留声”的岭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 潮汕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不见雪。潮汕襟山带水,气候宜人,成为南迁汉人生息繁衍之地,长期以来形成城镇密集的现状。潮汕居民基本上均来自各各历史阶段的南迁汉人,比如比较早的并有记载的是《史记》中记载的秦时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带领的为秦始皇修筑水路直达揭阳岭的队伍,抵达揭阳岭后并没有返回,而是直接“驻扎”在当地并始设揭阳县。其外还有其他如汉,三国,唐宋,元明时期迁入的。 二、潮汕文化简介 (一) 潮汕方言 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汕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潮汕话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古老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但与闽台的闽南话差异很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特别是靠近潮汕地区的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地区的闽台片的闽南语,福建的诏安等。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为了逃避战乱,一路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迁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区。所以潮汕话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同时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汕话。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二)潮汕饮食

潮汕民俗文化研究

潮汕民俗文化研究 研究背景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凝聚了潮人群体力量的智慧。随着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正逐步离我们而去,这是人类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那么究竟潮汕文化中有什么特别民俗呢? 研究目的 潮汕地区具有与其他地区相似的节日,而不同的节日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似乎已渐渐为新一代潮汕人所淡忘。我们成立这个课题小组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潮汕各个节日的特色以及潮汕的民风民俗,继承和发扬潮汕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 节日及习俗介绍 1.出花园 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礼俗。 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为孩子备办三牲果晶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2..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又称潮语,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其鼻祖是汉唐时期的中原汉语,是汉语里语音元素最多、发音机理最复杂的语言。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潮汕方言反映了潮汕文化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潮汕文化的活化石。

关于潮剧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广东金融学院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关于潮剧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系保险系 年级专业大二保险实务 学号: 091531422 姓名:高晓纯 提交日期: 2011 年 2 月 28 日

学生姓名高晓纯成绩 评语: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

关于潮剧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目录 导言 (1) (一)调查计划 (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1.问卷基本情况 (1) 2.影响潮剧发展的重要因素 (2) 3.传承潮剧的途径 (3) (三)对潮剧未来的展望 (3) (四)调查结果的反思 (4)

导言:潮剧,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用潮州话演唱,以大锣鼓及潮州管弦乐器伴奏。我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从小便听着身边的爷爷奶奶唱潮剧长大的。听说我的爷爷小时候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便去唱潮剧,即使后来生活改善了,仍然喜欢听听潮剧,看看戏。而我的奶奶和妈妈也是潮剧的超级粉丝,有空的时候总喜欢守着电视等着那熟悉的乡音或是哼着熟悉的曲调,就连我爸爸现在也还喜欢在网上下载一些潮剧片段来听。我从小身处这种氛围,对潮剧也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它曾经是那么辉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看着潮剧逐步走向衰落,心里有很大的感触。这次回家乡过年,我向周围的长辈和同辈人,由于我家附近刚好有一个老人院,所以地理因素也加强了我想做这次调查的决心,另外也通过访问、网络等方式咨询了解其他人对潮剧发展前景的看法。以下是我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 (一)调查计划: 1.调查目的:为了了解潮剧在群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了解潮剧的发展现状,归纳出阻碍潮剧发展的重要原因,激发新一代人们对潮剧的兴趣,寻找挽救潮剧发展的新途径。 2.调查对象:长辈、小部分潮剧工作者、学生。 3.调查方法:走访、口头调查、网络途径 4.活动流程:首先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共有13道单选题和2道多选题,以及一道开放题;然后分好年龄段所要调查的人数后,一般同龄人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填写问卷,而长辈们则是我通过咨询、走访方式,让他们做口头调查;最后便进入资料的整理以及分析阶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回收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60份,总共回收了50份,并且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3%。由于收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能发放的调查问卷数量很少,这一点很遗憾,但这么高的回收率在部分人中的代表性还是挺高的,能大概地看出大家对潮剧看法以及发展的展望。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

潮州 一、城市概况 潮州地处广东省东部,东与福建接壤,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全市总面积陆地3116.12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36公里。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265万人。聚居的少数民族有畲族,2100多人。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约230万人。潮州市域辖二县二区,即潮安县、饶平县和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县辖19个镇,饶平县辖21个镇,湘桥区辖城区9个街道和意溪镇。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潮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潮文化”的发祥地。历代以来,潮州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历史沿革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南海郡六县,潮州属南海郡揭阳县。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设立的义安郡,便是潮州的前身,其郡治所在海阳县,即今潮安县。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废义安郡,设义安县。翌年,立州制,以“潮水往复”之故,命州名为“潮”,此为潮州名始出。其后,随着朝代的更迭,潮州一名又几经变化,至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潮州地名从此固定下来。潮州在唐“贞观之治”时取得了较大发展,中原文化在潮州广泛传播,开古城风气之先。 历宋、元、明、清,潮州相沿为郡、州、路、府的治所,成为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朝的社会稳定奠定了潮州古城的基本格局,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交通、文化、

宗教各方面建设的进展,城市建设出现了新的飞跃。明代潮州府进一步兴旺发达,人口增长迅速,形成规模宏大的坊里格局,此时修筑的石砌城墙其形制保持至近代。清末潮州开埠为通商口岸,对外交流频繁,成为粤东地区主要商埠和著名侨乡。 三、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 1.历史文化特色 (1)历史悠久的“南国古郡”。潮州自汉代置县以来,为历代郡、州、路、府、道的治所,历史上一直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宋以来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潮州古城的历史格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2)山川灵秀的“临海名邦”。古城周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金银韩三山如屏,韩江水环城似带,湘子桥东西通衢,凤凰洲二水中分,外八景镶嵌其间”。 (3)人文荟萃的“海滨邹鲁”。潮州是“十相留声”之所,以韩愈为代表的名公臣卿在潮州兴文重教,促进了潮州文化的发展,使潮州文风蔚起,豪贤辈出。 (4)影响深远的“潮州文化”。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绣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外。 (5)繁华兴盛的“商埠侨乡”。潮州自宋以来是粤东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华人遍布五洲四海,有李嘉诚、饶宗颐等诸多华侨俊彦。 2.历史文化价值 (1)潮州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潮州为中心的潮州文化独具特色,流播深远。 (2)潮州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丰富集中,以许驸马府、广济桥、开元寺、笔架山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 潮州的文化多姿多彩,想了解一下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潮州文化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范文(一) 基本情况 潮剧俗称潮州戏,是荃国十大剧种和八个出国剧种之一。它是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成的,有500多年的历史。潮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吸收潮州音乐和汉族民间舞蹈的精华,同时博取其他剧种的长处,终于形成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汉族戏剧。 潮剧的行当(角色)分生行(小生、老生、武生等)、旦行(花旦、老旦、武旦、乌衫)、净行(俗称乌面)、丑行(小丑、老

丑、女丑等)。 潮剧在表演程式上,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唱工唱腔注重委婉清析,悦耳动听。生旦表演技巧灵活、细腻、形象;丑角的表演滑稽轻捷,诙谐风趣,很受人们的喜爱。舞台上所有行当,一切身段动作都有程式规范。比如手的活动区位,就有花旦齐肚脐,小生在胸前,乌面到目眉,老丑胡乱来的基本规范。 潮剧的伴奏分文场(畔)和武场(畔)。文场音乐采用整套潮州弦乐的乐器,武场主要是潮州锣鼓。 潮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57年、1959年潮剧两次进京献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先后观看了演出,还接见演员并合影留念。1991年底,市潮剧团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一个艺术团体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的桂冠。近年来,潮剧团多次赴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高度的评价和赞赏。 起源

潮剧产生于潮州,而后流行于潮州及福建南部、台湾及香港,在东南亚诸国有深远的影响,很多潮剧刻本如《荔镜记》、《金花女》、《苏六娘》,在美国、英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国的图书馆均有收藏。在潮侨最多的泰国,潮州戏班竟有30多个。 表演特色 潮剧圈内人说起潮剧表演特色时,最常听见的有几种: ⑴三小说(潮剧较有特色的是小生、小旦、小丑)。⑵细腻说。 ⑶避硬就软说(长于才子佳人,短于帝王将相或回避以男主角为主的戏)。 我认为:三小说只说对了三分之一。为什么?与其他剧种相比,潮丑有很多人无我有的东西,譬如扇子功(他人无我丰富),譬如项衫丑(以《闹钗》为代表)、踢鞋丑(以《刺梁冀》为代表),那自成一格,互不相混的表演身段,堪称珍宝,而三小中的小生、小旦便不那么风光了。 废除童伶制之后,潮剧的生旦向其

关于潮州小吃现状的调查分析

关于潮州小吃现状的调查分析 高一(20)班徐曼纯肖桂敏翁榕榕苏佳桐林子纯 章育婷刘钰陈佳婷蔡杭刘张锟 指导老师翟海英(政治科) 一、课题提出 潮州的小吃文化,有它独特的魅力,为潮州文化锦上添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丰衣足食的现代,人们对潮州小吃抱着怎样的态度,潮州小吃的发展之路又将通向何方,抱着对潮州小吃的了解欲望,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 二、研究目的 1、宣传潮州小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潮州,彰显潮州小食在烹饪界中的一席之位。 2、了解潮州小吃文化,丰富课外知识,开阔眼界,培养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弘扬潮州文化,为“旅游旺市”献计献策。 3、通过调查研究,总结潮州小吃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4、把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学会与人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技巧;锻炼坚忍不拔的意志,懂得做事要有信心、细心和恒心。 三、研究过程 1、开会分工 小组会上,大家议论纷纷,最后确定“潮州小吃”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分三步走:社会调查、搜集资料、整理总结。 2、问卷调查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复印了100份,并有目的地将问卷发放到各个区域,对各年龄阶层、各种职业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其对潮州小吃的满意度和购买力,征求他们的意见、看法(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86份)。 3、调查小吃店分布情况 我们实地考察了潮州小吃店的分布情况,主要包括太平路、西新路和西马路,并将具体情况记录下来,内容包括潮州小吃店数量以及地摊和店铺所占的比例,以反映小吃业的发展状况。 4、访问经营者

我们重点采访了几位小吃店的经营者,了解光顾小吃店的顾客类型、小吃店的经营方式、营业时间、销售量,各类小吃的保质期,还有经营者在竞争中所采取的策略等。 5、搜集资料 我们通过上网,浏览了相关网页若干个,下载了文章3篇,图片十多张,作为参考。 6、整理总结 我们系统地整理所有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并编辑成文。 四、研究成果 (一)潮州小食的形成 潮州小食在唐代已初具雏形,在唐代,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低下,但那时候的潮州民众,已经懂得用一些简单的烹饪方法,将自己日常所吃的五谷杂粮,制成各种各样的小食。唐代刘恂所著的《岭表录异》这部著作中,就已非常详细地记述了当时岭 南一带民众将稻米舂成 代史料《唐六典》这部 著作中,便记载了唐代 一种小食“槐叶冷 淘”。我们看今天潮州 的一些著名传统小食, 如“鼠曲果”、“朴枳 果”,其制法和“槐叶 冷淘”完全有着异曲同 工之妙,都是取田间山 野一些植物,捣汁和入面粉或米粉中,再制成各式小食。 (二)潮州小食的特点 1、和潮州民俗关系密切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 潮州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结合土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交融后所形成的一种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潮州文化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到您。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篇1 潮州语言文化 潮州方言,即潮州话、潮语,是汉语闽南区的次方言,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地区。英文称为Teochew或者 Chiuchow。语言学上潮州话源于古闽南语,潮州人的先祖多为中原汉人,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期间为躲避战乱,移民南迁经由福建莆田进入广东东部即今潮州地区。由于身处封闭式的地理环境,移民们一直较好地保留着中古和上古时期的华夏文化传统,所使用的语言逐渐发展为今天这种古朴典雅,生动幽默的独立方言。 历史上古代潮州府包括现今潮州、潮安、饶平、汕头、潮阳、澄海、揭阳、揭东、普宁、惠来等地以及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潮州话”的称谓便来自于此,沿用至今已一千多年,受到海内外潮人普遍认同。 潮州话语音复杂,词汇丰富,语法特殊,古语义多,并且拥有众多自己的语言研究专著,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被语言学家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对于广大潮人来说,潮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着巨大的凝聚

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当身处异域他乡,每逢亲切潮音,便是“自己人”了。 方言 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篇2 基本情况 潮剧俗称潮州戏,是荃国十大剧种和八个出国剧种之一。它是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成的,有500多年的历史。潮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吸收潮州音乐和汉族民间舞蹈的精华,同时博取其他剧种的长处,终于形成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汉族戏剧。 潮剧的行当(角色)分生行(小生、老生、武生等)、旦行(花旦、老旦、武旦、乌衫)、净行(俗称“乌面”)、丑行(小丑、老丑、女丑等)。 潮剧在表演程式上,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唱工唱腔注重委婉清析,悦耳动听。生旦表演技巧灵活、细腻、形象;丑角的表演滑稽轻捷,诙谐风趣,很受人们的喜爱。舞台上所有行当,一切身段动作都有程式规范。比如手的活动区位,就有“花旦齐肚脐,小生在胸前,乌面到目眉,老丑

最新潮汕人文文化特征复习过程

中华传统文化 ——潮汕人文文化 中华拥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博大精深。潮汕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潮汕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 潮汕的祖先最初从福建南迁。潮汕人勇于开拓、坚韧不拔,具有向外开拓的精神。潮汕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族群认同感强,坚韧不拔,刻苦耐劳,聪明灵活,在商业等领域有很多建树。他们很多从毫不起眼的行业和艰苦的工作开始,经过艰苦创业,最终取得成功。潮汕人因此被称作东方的“犹太人”。东南亚的富商巨贾多有潮汕人,香港首富李嘉诚,原籍就是潮州。潮汕华侨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更做出了丰功伟绩,潮汕华侨无不展现了他们作为华夏子孙对家国和民族的感情和责任。潮汕人长期的移民和拓展使潮汕人遍布世界各地,人们常说,有一个潮汕,在海外还有一个潮汕,来形容潮汕地区旅居海外的游子之多。 热情好客、务实不务虚、脚踏实地是潮汕人的重要优点。所以潮汕人从来就是奉承“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更不会怨天尤人,心存幻想。但是潮汕人在处世上的现实主义,却成了潮汕发展的绊脚石。这种现实主义的致命之处在于,处处从实际利益的动机出发考虑事物,重视眼前利益。潮汕的家长大多要求他们的子女报考一些经济类的专业,在很多潮汕家长看来,要去研究学问不如去打工挣钱。在价值取向的实用性、学习专业上的短视性以及继续深造上的短缺性,导致大量的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潮汕人都从商,较少有人继续深造教育。 潮汕商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家族主义可以说是众所周知。在相当多的潮汕企业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姑姨舅妗……等等,都加入到企业中来。在这些人的周边,又衍生出一个个血缘人际圈,使企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复杂异常。从这个层面上看,潮汕企业的家族化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和原始性。这种经济家族化虽然在某个层面上讲加强了血缘关系,但这种加强的经济利益关系,但在有些时候会破坏了血缘链条的和谐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潮汕文化,也是比较传统,比起其他地方,潮汕地区的思想就显得有些封建了一些,例如,潮汕人都注重儿孙满堂、多子多福,比较重男轻女,有一种男尊女卑的思想。潮汕妇女的形象给外界就是贤妻良母。在潮汕地区,很少出现离婚现象,这也说明潮汕妇女有一种嫁鸡随鸡的思想。可见潮汕妇女思想也是相对保守的。到了现代,中国在改革开放,潮汕又在改革开放最好的广东,按理说,早就就应该摈弃传统的封建思想和礼仪。就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影响着这一方人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方式。 一方水土,一方人,潮汕人在中华的一方展现的独特的文化,绽放它的光芒。 紫外线灯的正确使用 紫外线灯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室内空气和对物体的表面及水和其他液体的消毒。紫外线灯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外环境中,切断传染

关于潮汕小吃的调查报告

关于潮汕小吃的调查报告 潮汕是小吃驰名的地区之一,许多小吃不仅为本地人所喜爱,在外地也是脍炙人口的。在全国优秀小吃品种评定会——“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已有8个潮汕小吃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 潮汕小吃究竟有着何种魅力,在丰衣足食的现代,人们对潮汕小吃抱着怎样的态度,潮汕小吃的发展之路又将通向何方,抱着对潮汕小吃的了解欲望,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 主要通过网上发放问卷及走访的形式,调查近100人次。 一.民间独创,别有风味 潮汕小吃,几乎全都是民间独创,并一直在民间流传。这是历史上潮汕地处“省尾国角”,远离国家政治中心,以及商业社会形成较晚,社会富裕程度不高所决定的。信手拈来几样潮汕小吃:西天巷蚝烙、贡咕鹅肉、老姐猪脚饭、老妈宫粽球,哪一个名字不是朴素直白,乡土气息扑鼻。 潮汕小吃扎根于民间,它不依附于官文化、士大夫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自然天成的姿态,顺应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流传于民间,故此,我们现在才能品尝到这么多富有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 综观潮汕小吃,以素为主而少见鱼肉,其选材简单,大都取材于随处可见的普通农作物——大米、番薯、蔬菜,却以独具一格的田园风味赢得人们的青睐,更因为其价格低廉而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调查中,有42.5%的人认为,潮汕的小吃是饱食后的一种精神享受,57.5%的人表示,喜欢潮汕小吃是因为它的味道鲜美,潮汕小吃的魅力不言而喻。 二.传统美食,不落时尚 潮汕小吃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芭,历代民间点心师傅博采众家之长,搜尽地方之特产,精心制作,逐步积累形成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艺术品。 潮汕小吃崇尚自然,注重养生,人们在满足美食瘾的同时,大可不必为摄入过多的脂肪、热量等担心。如上文所说,潮汕小吃的用料以素为主,鲜见鱼肉,有的小吃还添加了中草药材,成为药膳。如鼠曲粿、朴籽粿等,就是添加了草药做成的小吃,这是非常符合当今的饮食时尚的。 不仅如此,潮汕小吃的烹饪方法也非常科学,多清淡而少辛辣,多蒸煮而少煎炸。而且,作为传统美食,潮汕小吃也注重养生,潮汕俗语“时节吃时果”的意思是,到了时令就应该吃当时的食物,应时的食物不但味美,还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也有37.8%的人对于潮汕小吃,更欣赏的是其饮食文化。而对于这传统美食背后的潮汕文化,61.7%的人也表示较感兴趣。在问到潮汕小吃与麦当劳、肯德基比较起来,更喜欢哪个时,对潮汕小吃的支持率达到了72.7%。这说明潮汕小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时俱进。 近年来,潮汕小吃顺应时尚需求,从原料和形状上都进行了改革创新。原料中增加更多的果蔬类品种,如菠菜粿、芡实粿、南瓜饼等;外形上越做越小,让人们在食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品尝到更加多样化的美食。 三、感情食品,不依不舍 接受调查的潮汕人中,58.5%的人表示自己对潮汕小吃有这深厚的情感,34.9%的人说在吃不到潮汕小吃时会想念。 事实上,潮汕小吃独具特色,的确很美味。所以很多潮汕人对其爱不释手。但是,这其中却也饱含潮汕人对这些小吃的依恋和青睐。我上学的时候,经常在外面遇到潮汕老乡,大家都觉得很怀念家乡的小吃。许多在外地读书工作的潮汕同胞总是在当地

春节文化及潮州春节习俗

目 | 录
◎什么是“春节” ◎春节的历史 / 1 / / 2 2 / 4 / 1
◎春节由来的传说 ◎潮州人怎样过春节
◎有趣的少数民族过年习俗
◎什么是“元宵节” ◎元宵(汤圆)大汇总 ◎潮州元宵节习俗 /
/ /
8 11
12
◎迎春
/
封面 / / 封二 封三
◎民俗小知识--杨柳青年画 ◎民俗小知识--“时年八节” ◎吉祥如意(篆刻) / 封底


◎什么是“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 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 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 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 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 春节期间, 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 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 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 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 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历史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 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 2000 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 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 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 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 历。公元前 104 年(元封六年) ,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 公元前 104 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 ,将原来以十 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 用的阴历(即农历) ,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 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 2080 年。春节不同时代 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 、 、 、 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 、 、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 “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 、 、 、 、 “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 、 、 。 1912 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 阳历(即公历) ,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 1912 年 1 月 1 日为民国元年 1 月 1 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 仍在当年 2 月 18 日(壬子年正月初一) 过传统新年, 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 有鉴于此,1913 年(民国二年)7 月,由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 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 “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

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文字号】潮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号 【批准部门】8;819;81901; 【批准日期】2017.09.28 【发布部门】潮州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10.19 【实施日期】2017.11.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潮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4号) 潮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7年8月28日通过的《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17年9月28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7年11月15日起施行。 潮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10月19日

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2017年8月28日潮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17年9月28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乡建设和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管理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包括潮州古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镇街、传统村落、传统场所、历史建筑、文物、传统地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涉及文物、传统地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分类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其相互依存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正确处

【调研报告】基于stp分析的桑浦山汕头景区旅游文化的发展研究(删改版)

课题名称: 基于stp分析的桑浦山汕头景区旅游文化的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 谢淑敏、王伊玲、洪艺雪、胡燕婷、柯林立、蔡汉康 指导教师: 陶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委员会

目录 一、绪论 (1) 二、理论基础 (2)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3) (一)桑浦山汕头景区旅游消费者特征 (3) (二)桑浦山汕头景区区划分析及其存在的基本问题 (7) (三)从STP战略角度看桑浦山汕头景区 (9) (四)汕头桑浦山景区面临的发展挑战与难点 (11) 四、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 (12) 五、参考文献 (16)

基于stp分析的桑浦山汕头景区旅游文化的发展研究 摘要 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度渗透性日益增强,如何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各地旅游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屹立在潮汕三市之间的桑浦山是潮汕的第一名山,也是汕头、潮州和揭阳的界山,是潮汕三市具开发很大潜力的旅游板块。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开发层次较低、产业链条脆弱、旅游文化不被重视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桑浦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问题,以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角度的stp理论对桑浦山景区进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个性化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桑浦山旅游文化发展现状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桑浦山,作为潮汕的地理、经济、文化中心,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积极利用所能挖掘的资源以大力推进。着眼桑浦山本身,其具有许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桑浦山具有浑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经同位素测定,桑浦山距今8900万年形成,古老的桑浦山,经历多次大型的海陆变迁,海蚀和断岩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著名的有古海蚀地貌的海蚀蘑菇状石林,还有水体景观如梅林湖等,著名的地标式景点还有设计独特的北回归线标志塔。 桑浦山的人文资源亦是丰富。从历史角度看,这里是“百载商埠”汕头的发祥地,造就了辉煌的潮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桑浦山的宗教文化也很发达,寺庙道观众多,许多人前往桑浦山便是为了上山祈福以佑平安。此外,桑浦山也曾是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曾是潮汕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场所。 桑浦山的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景区建设总体不错。但在现代社会的洗礼与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文化是否发生了变异,景区的旅游发展是否需挖掘更深亦或是根据现今融入现代元素的新文化内涵,以更好地促进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这些探究对与当地的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意义 1、调研现状,合理制定旅游营销战略。

潮州陶瓷文化

一、潮州获“中国瓷都”的荣誉 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事实举世公认,陶瓷艺术品以自身独特的“泥”的精神,“玉”的品质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潮州获得了“中国瓷都”的荣誉,那么潮州是在哪一年获得该荣誉的呢?潮州为何能获得“中国瓷都”的荣誉呢?我将通过以下五方面对潮州陶瓷进行介绍,相信大家能得到答案。 二、潮州陶瓷的历史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潮州的先民——陈桥人、池湖人等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唐宋是潮州陶瓷生产的黄金时代,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突飞猛进,产品经过海路销往东南亚及西亚各国,潮州有全国最长的北宋笔架山十号窑。 明、清朝至民国时期潮州陶瓷生产中心移至枫溪区。这时期名师辈出,陶瓷产品渐渐多起来,有单色釉瓷、青花、彩瓷等品种,运用富于潮州工艺特色的堆贴、通花、写生等装饰,器形丰富多彩,将潮州陶瓷产业推向新高峰! 中国历史进入民国时期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烽火连天,中国的瓷业在战火中逐渐枯萎,潮州的瓷业也在战争中挣扎发展。至1915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潮州陶瓷业在这时候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瓷器品种也有创新和提高,作为潮州美术瓷四大类之一的通花瓶就在这时期被设计制作出来。 建国后,潮州陶瓷经历生产自救、公私合营、生产合作社和大跃进时期的企业归并后走上了集体化道路。此时,潮州陶瓷制瓷人也不断潜心研究,致力技术创新,涌现了一批名家,如林鸿禧、郑才守、陈钟鸣等。林鸿禧,是对继承和发展潮州瓷塑艺术有重大贡献的瓷塑艺术家。该作品是其表现戏剧故事中的“况钟访鼠”,作者抓住一静一动的瞬间动作,成功地刻划出不同人物的内心情绪。 潮州人民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陶瓷业,整个潮州陶瓷业逐步朝外向型方向发展。1995年枫溪建区后,枫溪的陶瓷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陶瓷业向科技化、专业化、国际化高速发展。现在已经能制造出陶瓷筷子,陶瓷刀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好了,介绍完潮州瓷业的发展史,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陶瓷的制造过程。 三、潮州制瓷工艺介绍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潮州以制造瓷器为主,陶瓷的原料是由黏土经过淬(翠)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制瓷的工艺流程分为十一步: 一、淘泥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制瓷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把瓷

潮汕风俗文化

潮汕风俗文化 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虽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却自嘲为“省尾国角”。潮汕地区一直是广东仅次于南番顺的第二文风鼎盛地区。潮汕风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 <<潮汕除夕、春节习俗>>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稞品,以备过年之用。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裳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除夕将至,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送压岁钱。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吃团年饭。除夕将至,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迎财神,放鞭饱。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于夜时分拜财神。按说,腊月二十四日诸神上天,人间的诸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去了。 拜年,送“大吉”。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 迎神接福。正月初四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 春节间的娱乐活动很多,如游神、游锣鼓、标旗和猜谜等。 <<潮汕元宵习俗>> 新春话花灯春节过后元宵节就来了,元宵古代称元夜,“夜”在古语中就是“宵”。元宵是潮汕新年的第一个节日,俗称“喜节”、“灯节”。始于西汉,汉武帝每逢正月便在宫中张灯结彩,以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到了唐朝唐玄宗改一夜为三夜。苏味道有“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喷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平璋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这十夜是我国最长的元宵灯节。 潮汕各县市每逢新春佳节也分别举办花灯展,其中潮州,澄海、普宁、揭西等在近年来就举办过大型灯展。广东首届民间艺术联欢节的盛会上,潮汕壮举的花灯也受到中外人士的欢迎。近年来,潮汕花灯展,吸引了海外回国的乡亲和港、澳、台同胞,同故乡亲人观赏花灯,欢度新春佳节,还受到有关报刊和电视台、电台的重视。这一盏盏精致的花灯,上下争妍,水天焕新,令人留连忘返,撩人情怀。

广东文化调查报告

广东文化调查报告 随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调研家乡文化与发展情况: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而家乡文化熏陶、塑造了我们每个人。回归家乡,回归广东,探寻广东省的文化特色。 1.广东的三大历史文化体系 1)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即汉族广府民系的文化,是中华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源于古代中原,以广州、香港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历史上百越民族的互相迁徙,不同时期集聚于某一地区的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源于百越族、百越文化而又被汉文化辐射的民族和文化。广府人享受生活、积极向上、务实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态度。广府说粤语,粤语的特点:大量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成分,不少古代“南越”族语言的底层成分,而已吸收了较多的来来词,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创造出方言词汇。 2)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加上长期居住在丘陵地环境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而客家人也被称为是“丘陵上的民族”。客家人源远流长,也称为平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古时候在中原和江东江南地区,居无定所,四处迁徙,最终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客家人具有浓重的传统观念思想,崇文轻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客家说客家话,客家话的特点: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有一些与普通话同的地方。 3)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的揭阳戍为前身、隋王朝设置的潮州为中心发展演进而来的中国区域文化,潮汕文化是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不断融合和发展而成的。潮汕人,使用潮汕话的粤东地区的住民,潮汕人祖籍中原,隋宋两次南迁最终定居潮州府形成潮汕文化。潮汕人是海洋文化的族群,崇商重利深入骨髓,饿死不打工的商人思维。潮汕说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正确名称称为潮州文化,是海内外潮人的根,在广东潮汕地区(以现在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潮州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我们把潮州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潮州文化"。潮州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潮汕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潮州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贵的一个菜系之一;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而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俗称《荔镜记》可谓是用潮州话编写岭南第一文学巨著。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犷豪迈的潮阳英歌舞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潮州厝,皇宫起”,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别有一番古典雅致。 一字点题潮州文化,那就是一个“精”字。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州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州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州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概说】 一、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因此,潮汕文化是操潮汕方言的潮人民系的文化,是包括海内约1000万潮人和海外约1000万潮人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群体文化。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潮汕文化源远流长 潮汕文化是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今潮汕地方很早就有土著居住,包括越族中的僚、俚、畲等土著,这些土著都有文化,潮汕文化在形成过程之中,就吸收这些土著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潮剧《苏六娘》中婉转悦耳的《斗畲歌》,就源于畲族民歌。潮汕地区现有的居民,其祖宗大多数是由中原地方先后移入的,为数众多的中原移民,也带来了中原文化。潮汕文化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中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份,如儒家文化和中原的语言、文学、戏剧、音乐中的不少内容。随着潮汕民众由于各种原因,自唐宋至明清特别是汕头开埠以后,不断向海外各地移居,同时由于潮汕与海外各地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外交往的增加,海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等)也不断传入潮汕,潮汕文化也吸取了海外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汕头市的骑楼建筑文化,就是吸收西方建筑艺术而建造的。由此看来,潮汕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特色,是吸取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