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在饮料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食品添加剂在固体饮料中的应用研究

三、总结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食品配料和食品添加剂在功能果汁 饮料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食品配料和添加剂,可以生产 出既美味可口又具有特定功能的果汁饮料,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然而,为 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确保食品配料和添加 剂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随着消费者对天然、有机食品的追求不断增加,未来食品 配料和添加剂的发展也将更加注重天然性和安全性。
1、果汁:果汁是功能果汁饮料的主要成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 抗氧化物质。不同种类的果汁有着不同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如橙汁、苹果汁、葡 萄汁等,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口感和营养的需求。
2、蔬菜:许多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以作为功能果汁饮 料的配料。例如胡萝卜汁、番茄汁、菠菜汁等,它们不仅可以增加饮料的营养价 值,还能提供天然的色彩。
一、食品添加剂在固体饮料中的 必要性
1、增强口感:许多固体饮料,如速溶咖啡、奶茶等,都依赖于食品添加剂 来增强口感。例如,糖和其他甜味剂可以提供甜味,而香精和乳化剂则有助于形 成特定的风味和口感。
2、改善稳定性:固体饮料中的一些成分,如维生素和矿物质,往往不稳定, 容易分解或沉淀。食品添加剂如稳定剂、抗氧化剂等可以帮助保护这些成分,确 保产品的稳定性。
4、质量:消费者应购买来自可靠生产商的固体饮料。可靠的生产商通常会 使用高质量的原料和适量的食品添加剂来生产优质产品。同时,消费者也可以根 据自己的口感喜好、成分含量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固体饮料。
参考内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 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次演示将探析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对饮 料业的发展和消费者健康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在果味饮料中的应用实例实验原理

食品添加剂在果味饮料中的应用实例实验原
理
实验原理:
果味饮料中的食品添加剂有很多种,如防腐剂、色素、甜味剂、酸味剂等等。
为了保证果味饮料的质量和口感,需要对添加剂进行检测和分析。
本实验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果味饮料中的食品添加剂。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果味饮料样品,用过滤纸过滤。
2. 将过滤后的样品与高纯水混合,以1:1的比例配制成待测样品。
3. 准备标准溶液,测量标准品的质量并根据溶解度计算出标准溶液的浓度。
4. 将待测样品和标准溶液注入HPLC仪器进行分析。
根据色谱图,通过比对待测样品和标准品的峰面积和滞留时间来确定待测样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和浓度。
实验结果:
通过HPLC分析,可以得出果味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包括甜味剂、酸味剂、着色剂等。
此外,可以根据分析结果了解果味饮料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实验意义:
通过此实验可以加深对果味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了解,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同时有助于提高加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食物添加剂制作饮料的原理

食物添加剂制作饮料的原理
食物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饮料的质地、口感、颜色、香味等方面,以增加其吸引力和商业价值。
一些常见的食物添加剂在饮料制作中的应用原理包括:
1. 酸味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等,用于增加饮料的酸味,提升口感和风味。
2. 甜味剂:如蔗糖、蜂蜜等,用于增加饮料的甜味,提升口感和口味满足感。
3. 香料和香精:包括香草、巧克力、咖啡等,用于增加饮料的香味,使其更具吸引力。
4. 色素:如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用于增加饮料的颜色,提升视觉感受。
5. 防腐剂:如苏打酸、山梨酸钾等,用于延长饮料的保质期,防止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6. 植物提取物:如咖啡因、茶叶提取物等,用于增加饮料的特殊成分,如咖啡因的兴奋作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食物添加剂在饮料制作中的应用原理,具体的添加剂选择和使用量需要根据饮料的特性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此外,根据食品法规和标准,
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安全性、合规性和适量性的要求。
几种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无标题文档--返回--几种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食品添加剂在饮料的加工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型食品添加剂对饮料的加工工艺、口味等都将带来新的影响和变化。
它能帮助饮料生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产品创新脱颖而出。
以下介绍一些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乳化剂在饮料中的应用乳化剂又称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和亲油基二重性基团,能使油水均匀混合及分散。
饮料中的乳化剂有赋香、起泡、着色等效果。
1 .饮料中使用的乳化剂添加到饮料中乳化剂要符合食品卫生、安全。
日本卫生法规定食品用的乳化剂有甘油脂肪酸酯、甘油醋酸脂肪酸酯、甘油乳酸脂肪酸酯、甘油柠檬酸脂肪酸酯、甘油琥珀酸脂肪酸酸、甘油乙酰酒石酸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大豆磷脂。
其中以后四种脂肪酸酯及大豆卵磷脂应用最多。
饮料中可使用的乳化剂一般与乳化稳定剂、分散剂并用,可提高乳化稳定性。
应用的乳化剂有天然乳化剂卵磷脂、皂草苷、单宁;含成乳化剂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起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分散助剂糊精、饮糖,分散作用的阿拉伯胶、黄蓍胶类,增黏作用的果胶类果胶纤维素,保护胶质作用的蛋白类(干酪、明胶)、海藻酸等。
在乳化剂的HLB 值,用于判别乳化剂中的亲水与亲油平衡性的值,在水中应用时很有价值,如HLB 值在0.2 时起消泡作用,水中不分散,HLB 值4-6 时在水中分散性小,作W/O 乳化剂;在8-10 时乳状分散,稳定乳状分散,12-14 时透明分散;16-20时呈可溶化剂,透明胶体溶液,为O/W 乳化剂。
亲水性的乳化剂以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酯、皂草苷的HLB 值高。
各种食用乳化剂的HLB值为:甘油脂肪酸酯3-5 ,甘油醋酸脂肪酸酯2.5-3.5 ,甘油乳酸脂肪酸酯为3-4 ,甘油柠檬酸脂肪酸酯9 ,甘油琥珀酸脂肪酸酯5-7,甘油乙酰酒石酸脂肪酸酯8-10 ,聚甘油酯1-18 ,山梨糖醇脂肪酸酯2-9 ,蔗糖脂肪酸酯1-18 ,丙二醇脂肪酸酯15-30,卵磷脂3-4 ,皂草苷16 以上。
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及危害浅谈

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及危害浅谈作者:陈旋王梦格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4期[摘要]饮料除能提供人体必需的水分外,还能满足不同人群对口味的需求,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随之也推动了我国饮料工业的发展,而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饮料感官品质,赋予饮料优良的质地、口感、色泽,可延长饮料的保质期,故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介绍了饮料中常见且有代表性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其在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茶饮料中的一些应用和它的一些相关危害,并对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饮料;应用;危害[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当今社会,琳琅满目、档次不一的各种饮料摆满了货架,而当观察饮料包装的标签配料表时,会发现这些饮料大多都添加了食品添加剂。
尽管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在饮料中含量少,但在饮料生产中有利于饮料的加工操作;有利于适应食品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有利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有利于调整食品营养结构;有利于延长饮料保存期等。
因此,食品添加剂在我国的饮料工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饮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但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越来越关注饮品中的添加剂种类和用量。
1 饮料中常见食品添加剂种类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大类,其中以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甜味剂、酸味剂、乳化剂、增稠剂在饮料中最为常见。
1.1 防腐剂在饮料生产中,只有极少部分的产品(如高压杀菌的产品)不使用防腐剂,大多数都要使用防腐剂来防止腐败、变味。
有相关研究报道,各国用于饮料中的防腐剂种类不尽相同,美国约有50种,日本约有40种。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防腐剂约为34种,在饮料中主要以山梨酸钾、苯甲酸及盐、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的使用为多。
1.2 抗氧化剂饮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一些不良褐變的发生影响饮料的感官品质和口感,但在发生反应之前,加入抗氧化剂可阻止氧气反应的发生,从而起到防止和延缓食品的氧化、提高食品的稳定性。
食品添加剂乳酸在食品加工中的功能及使用注意事项

食品添加剂乳酸在食品加工中的功能及使用注意事项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其中乳酸作为一种常用的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着重探讨乳酸在食品加工中的功能及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其在不同食品中的应用案例和相关法规标准。
一、乳酸的功能1. 改善食品口感和质地乳酸能够在食品中起到酸味的作用,使用适量的乳酸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质地,使得食品更加柔软易嚼。
2. 调节pH值,延长保质期乳酸是一种酸性的物质,它能够有效地降低食品的pH值,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 抑制食品中的细菌生长细菌在高温、潮湿和中性或碱性环境下生长最快。
乳酸能够降低食品的pH 值,使得其呈现出酸性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乳酸与其他成分的化学反应,能够在食品中产生新的有益化合物,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二、乳酸的使用注意事项1. 按照规定添加量进行加工乳酸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其使用应该按照规定添加量进行加工,以免过量使用导致食品质量不佳或出现安全隐患。
2. 避免与其他添加剂过量使用在食品加工中,乳酸往往会与其他添加剂一同使用。
在使用时应当仔细搭配各种添加剂的使用量,并合理控制总体添加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食品安全隐患。
3. 不宜在高温、强酸条件下使用在高温和强酸的条件下,乳酸会发生分解产生毒性物质,因此在食品加工中不宜将其使用在此类环境下。
4. 存储时应防潮、防潮,防止与其他物质接触在存储时,乳酸应该注意防潮、防潮,防止与其他物质接触。
特别是对于固体乳酸添加剂,更应该注意防潮,以免降低其质量和效果。
三、食品加工中常用的乳酸种类和使用情况乳酸根据其旋光度被分为L-乳酸和D-乳酸两种。
L-乳酸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光学异构体,而D-乳酸是由化学合成得到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旋光度为0的等量混合物,称为DL-乳酸。
在食品加工中,常用的乳酸主要为L-乳酸和DL-乳酸,它们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饮料中的食品添加剂现象》调查报告

《饮料中的食品添加剂现象》调查报告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作用食品添加剂是指人工合成或者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一类物质,可以在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和储存食品过程中有意添加其中。
其作用主要是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保质期等方面的性能。
二、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应用饮料中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色素、香精、甜味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这些添加剂在饮料生产过程中起到了提高口感、延长保质期、增强色泽等作用。
1.色素:饮料中常用的色素包括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
合成色素主要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等,而天然色素则有焦糖色、甜菜红、胡萝卜素等。
色素的使用可以提高饮料的色泽,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香精:饮料中的香精主要用于提高饮料的香气,使产品更具吸引力。
香精的种类繁多,如柠檬香精、橙香精、草莓香精等。
通过添加适当的香精,饮料生产商可以打造出各种口感丰富、香气四溢的产品。
3.甜味剂:甜味剂可以替代蔗糖,降低饮料的热量,适合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群。
常见的甜味剂有阿斯巴甜、糖精、木糖醇等。
甜味剂的使用使得饮料更具市场竞争力。
4.防腐剂:饮料中的防腐剂主要用于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防止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
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
合理使用防腐剂可以保证饮料的质量和安全。
5.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主要用于饮料中的油脂成分,防止其氧化变质。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抗氧化剂的使用可以延长饮料的保质期,保持其新鲜口感。
三、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及问题虽然食品添加剂在饮料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却带来了诸多问题。
1.过量使用:部分饮料生产商为了追求口感和色泽,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长期饮用这类饮料可能导致人体内食品添加剂残留量过高,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2.非法添加:部分饮料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非法添加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如塑化剂、甲醛等。
这些非法添加物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碳酸钙在食品和饮料中的应用和作用

碳酸钙在食品和饮料中的应用和作用食品和饮料中的添加剂除了增加美味感和口感之外,还能够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碳酸钙作为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生产过程中。
本文将探讨碳酸钙在食品和饮料中的应用和作用。
1.碳酸钙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工业中,碳酸钙通常被用作一种防结剂。
如面包松软而不易粘连、产生结块,那么食品制造者将会添加一些碳酸钙,这能够保持面粉在加工过程中的流动性。
碳酸钙还可以用于牛奶、酸奶、沙丁鱼罐头和其他酸性食品中。
这是因为碳酸钙能够中和酸性成分,以此来防止酸性成分对食品的腐蚀作用。
在烘焙食品中,碳酸钙还可以影响产品的颜色、口感和外观。
它可以使面包和蛋糕更加松软,同时还能够增加它们的体积。
2.碳酸钙在饮料中的应用除了食品外,碳酸钙还被广泛应用于饮料生产过程中。
如可乐、汽水和其他碳酸饮料中,碳酸钙通常被添加用于增加其酸度水平。
碳酸钙还常用于含有钙的食品中,如营养饮料和其他补品。
3.碳酸钙在食品和饮料中的作用3.1.防止氧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许多成分都会遭受氧化。
碳酸钙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可抵御食品中氧化成分的影响。
这一点特别适用于那些带有脂肪和肉类的食品。
3.2.动员钙质饮食中缺乏钙质时,食品和饮料中的碳酸钙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饮料中的碳酸钙能补充身体所需的钙质,同时增加饮料中的营养价值。
3.3.增加产品体积除了上述作用外,添加固体物质的碳酸钙还能够添加食品和饮料的体积。
这样可以将食品和饮料中的成本降到最低,同时还能够保持其良好的质量。
4.结论碳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和饮料生产过程中。
它在防止氧化、补钙、增加成品体积等方面都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然而,消费者在对食品和饮料进行选择的时候也需要多加注意,避免过量的摄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在饮料生产中的应用技术(2009-08-12 23:36:11)上海师范大学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研究所胡国华夏红朱明饮料生产中使用添加剂,可以增强产品的感官品质,赋予产品优良的质地、口感、色泽,防止产品腐败变质,提高产品质量。
饮料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主要有甜味剂、酸味剂、香料和香精、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等。
(一)甜味剂甜味剂是以赋予食品甜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也是饮料生产中的基本原料。
甜度是饮料的基本指标,甜味剂可以使饮料具有适合的感觉。
糖酸比是饮料风味调整的重要内容,酸味、甜味的相互作用,可使产品获得新的风味,并保留新鲜的味道。
甜味剂的使用还可以掩蔽某些不良的风味。
因此甜味剂是饮料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的添加剂。
糖类甜味剂对对食品不仅有调整甜味主目的,还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和抗氧化等功效。
果葡糖浆因价格低廉而作为取代蔗糖的新甜味剂使用量在不断增加。
低聚糖因有调整肠道的作用和非腐蚀性的功能,因此近年来向市场推出了许多新产品。
木糖低聚糖和大豆低聚糖在日本已被允许使用在特定保健食品和饮料中。
果糖低聚糖的甜度与蔗糖相似,但由于耐热性和耐酸性也和蔗糖一样,使用时需注意。
大豆低聚糖、木糖低聚糖和半乳糖低聚糖在酸性条件下的热稳定性比蔗糖好,是适用于饮料的低聚糖。
异麦芽糖低聚糖除了有浓郁的风味外,还有防止茶类沉淀的效果。
龙胆糖低聚糖有苦味,但有赋予添加制品以醇厚风味及屏蔽兑加菜汁和果汁的饮料涩味的效果。
麦芽低聚糖经微胶囊包接处理,有包接香味的效果。
糖醇类甜味剂是一类化学性质稳定的新糖源。
麦芽糖醇有十分优异的耐热性和耐酸性,还有非腐蚀性和难消化性等生理功能,利用这些特性,可以研制出一些具有功能性的新型饮料。
有些糖醇还可在清凉饮料中用来改善其他甜味剂的味质。
使用糖苷类及其他一些高甜度的甜味剂可以减少蔗糖的用量,降低热值和生产费用,还不易诱发龋齿。
蛋白糖的味质无任何缺陷,具有清凉而温和的甜味。
大多用于pH较低的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和固体饮料等低热值的饮料中。
在pH6左右对热的稳定性差,贮存性也不好,因此不添加在咖啡饮料中。
甜叶菊苷(甜菊糖)的甜味为稍带清凉、苦味和涩味。
在饮料中添加时,只能限制在取代总甜度的10%~20%,同其他甜味料以及同有机酸、有机酸盐和氨基酸等配组联用,可以改善甜味。
索马丁添加在饮料中可以蔗糖形成的口感,在给予清凉味的同时突出了风味,尤为柔和。
而且对存在加热异味的饮料有屏蔽作用,还能掩盖酸味,很适宜添加于各种碳酸饮料、调制果清凉饮料、西瓜汁饮料和其他果汁饮料及运动饮料等制品中。
(二)酸味剂酸味剂是饮料生产中仅次于甜味剂的一种重要原料。
酸味是水果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酸味的调节,也可以制得口味适宜的饮料制品。
酸味是无机酸、有机酸及其酸性盐所特有的味。
饮料生产中使用的多数为有机酸,而且味质不尽相同,这与其阴离子的构成差异有关。
通常羟基给以柔和感,羟基多的有机酸酸味较丰盈;羧基具有令人爽口的酸味;氨基产生鲜味和副味。
常用的酸味剂中柠檬酸、L-抗坏血酸、葡萄糖酸、苹果酸具有令人愉快的酸味;dl-苹果酸伴有苦味;磷酸、乳酸、dl-酒石酸、延胡索酸伴有涩味;醋酸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谷氨酸和琥珀酸伴有鲜味和异味。
几种有机酸并用时,对酸味并没强的效果,但可调节酸味的味质,使之具有某种特点。
甜味对酸味有减效作用,咸味对酸味有减效作用,苦味和涩味会使酸味增强。
酸味剂除了提供酸味外,某些还原性强的有机酸还可作护色剂。
酸味剂还可作为香味辅助剂,广泛用于调香。
如酒石酸可以辅助葡萄的香味;磷酸可以辅助可乐的香味;苹果酸可以辅助许多果汁的香味。
饮料生产中常用的酸味剂有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富马酸、乳酸、葡萄糖酸、磷酸等。
柠檬酸又称枸橼酸,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酸味剂,大多用发酵法制备。
柠檬酸具有圆润、滋美、爽快的酸味,特别适用于柑橘类饮料。
酒石酸具有稍涩的收敛味,酸感强度是柠檬酸的1.2~1.3倍,在葡萄饮料中使用,一般较少单独使用,多与柠檬酸、苹果酸等并用为好,宜于制造固体饮料。
苹果酸的酸味是略带刺激性的收敛味,酸感强度也相当于柠檬酸的1.2倍左右。
苹果酸的味觉与柠檬酸不同,柠檬酸的酸味有迅速达到最高并很快降低的特点,苹果酸则刺激缓慢,不能达到柠檬酸的最高点,但其刺激性可保留较长时间,就整体来说其效果更大。
苹果酸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柠檬酸并用。
由于苹果酸的酸味比柠檬酸刺激性强,因而对使用人工甜味剂的饮料具有掩蔽后味的效果。
可用于果汁和清凉饮料中。
富马酸具有独特的酸味,酸味约为柠檬酸的1.8倍。
因富马酸难溶于水,因此常将其制成微粉,基本上不单独使用,多与其他酸味剂并用从而使酸味更趋完美。
由于富马酸不吸湿,因此也用于粉末发泡饮料。
乳酸的味质有涩、软收敛味,与水果中所含酸的酸味不同。
主要用于乳酸饮料,常与柠檬酸等酸味剂并用。
葡萄糖酸的酸味约为柠檬酸的一半,具有和柠檬酸相似的柔和的酸味,常与其他酸味剂并用。
在非果味汽水中,用磷酸作到味剂可以和叶、根、坚果或草味的香气有较好的混合,特别是在可乐型汽水中,磷酸提供一种独特的酸味,且可以和可乐型香精很好地混合。
(三)香料和香精香料和香精是以改善、增加和模仿食品的香气和香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也称香味剂,是食品饮料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香味剂的赋香作用可以使食品饮料带有香味,以便人们在食用时感到一种愉快的享受,满足人们对食品香味的需要;食品饮料加工中某些工艺,如加热、脱臭、抽真空等,会使香味成分挥发,造成食品香味的减弱,添加香味剂可以恢复食品饮料原有的香味,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将某些特征味道强化,起到辅助、补充和稳定的作用;某些食品饮料生产的原料可能有令人不易接受的气味,添加适当的香味剂可以消杀其中的不良气味,起到矫味作用;香味剂的使用还可以改变饮料原有的风味,人为地产生各种风味;天然香料还有杀菌、防腐、治疗等作用,如天竺葵叶中提取的精油,除了有玫瑰香气外,还有镇静作用,紫薇、茉莉的香味可以杀灭白喉菌和痢疾杆菌,菊花的香味可以治疗感冒,因此在饮料中添加某些香精香料还有一定的医疗、防腐作用。
水溶性香精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在较大的比例范围内可以完全溶解,溶液呈透明澄清状态。
这类香精浓度较低,又由于酒精的沸点低,大多不能耐热。
在较高的温度下,酒精很易蒸发,将一些低沸点的香料成分带走,影响香味和质量。
因而这类香精仅适用于不经加热操作的产品,或加香时温度不高的产品。
适用于饮料和酒类的赋香。
汽水、冰棒中用量在0.02%~0.1%,在果味露中一般约为0.3%~0.6%。
在饮料生产中,香精一般在配料时加入,并用滤纸过滤,然后倒入配料配料容器,搅拌均匀后灌装。
在冰棒、冰淇淋生产中,可在料液冷却时加入香精,对于前者在料液10℃时为宜,对于后者,在料液将凝冻时加入,以免挥发。
果汁粉中使用水溶性香精时,可在调粉时加添加,香精用量为0.1%~0.6%。
香精在饮料中的使用量虽然很少,但对饮料的香气和气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取得良好的加香效果,除了选用质量好的食用香精外,还要注意使用量、糖酸比、均匀性等问题。
香精在饮料中的使用量,对香味效果的好坏关系很大,用量过多或不足,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于香精产品的不同、制造商的不同、习惯使用量的不同,因此必需通过反复的加香试验,最后确定最适合于消费者口味的用量。
冰淇淋等冷食中使用香精时,低温会影响香味的感受性,所以香料的用量比饮料要大一些,冰淇淋的体积中有一半左右的空气,对香味有称释作用,所以香味剂的使用量还要更大一些。
香精在饮料中必须分散均匀,才能使产品香味一致。
如果加香不均,必然会造成产品部分香味过强或过弱的严重质量问题。
如果饮料生产中其他原料的质量差,对香味效果亦有一定的影响,如饮料中水处理不佳,使用粗制糖等,都会使香精的香味受到干扰而降低了质量。
使用香精时,适度的糖酸比对香味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一般饮料中以接近天然原料的糖酸比为好。
饮料用香精的溶剂和香料的沸点较低,易挥发,因此在加香于糖浆或成品中时,必须控制糖浆温度,一般控制在常温以下。
生产中还常使用增香剂来使香精产生更好的效果。
常用的增香剂有麦芽酚类和吡嗪类化合物。
麦芽酚已广泛用于饮料、乳制品的增香。
麦芽酚可以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风味更加协调,起到“风味乳化剂”的作用。
兑制果酒时,可以使果味突出、酒精味缓和,产生很好的风味。
对山楂酒、葡萄酒的增香效果也很好。
(四)着色剂饮料的色泽是评价其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来自天然植物原料的色素,在加工中由于受到热、光、酸碱度、氧等的影响而发生脱色、退色或变色,为了保持其色泽,需要以着色剂进行人工补色或调色,还可以克服原料本身参差不齐的天然色,提高产品的商品性。
用于饮料中的着色剂通常按来源不同分为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
合成色素色彩鲜艳、坚牢度大,稳定性好,着色力强,并且可以任意调色,使用较方便,成本也比较低廉。
但是此类色素由于安全性问题,其使用量正在逐渐减少。
使用合成色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适当的溶剂溶解色素,配制成溶液后使用。
配制时,一定要称量准确,以免形成色差。
一般配制成1%~10%浓度的溶液,过浓的溶液难以调节色调。
2.改用强度不同的色素时,必须折算和试验后确定新的添加量,以保证前后产品色调的一致性。
3.以水作溶剂配制合成色素时,应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或经煮沸、冷却后的软饮料工艺用水,以免因水中残氯导致色素退色。
硬水还会造成色素溶解困难。
每次临用时配制,若配制后久置易析出沉淀,胭脂红水溶液长期放置还会变成黑色。
4.配制溶液时应避免使用金属器具,以避免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各种合成色素溶解于不同的溶剂中时,可以产生不同的色调和强度,尤其是多种色素拼色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6.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虽种类不多,但以红、黄、蓝三种基本色,可按不同比例混合拼制出二次色、三次色等各种不同的色谱,以满足饮料生产的需要。
但在拼色时应注意色素间和环境因素对色素呈色性质的影响。
7.在饮料生产中,为避免各种因素对合成色素的影响,色素加入应放在最后。
8.合成色素宜贮存于干燥阴凉处,长期保存应密封。
天然色素种类繁多、色泽自然、不少品种兼有营养价值,有的还有一定的药疗作用,而且食用天然色素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因此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其研制和应用日益增多。
天然色素可以用动植物体经榨汁或溶剂抽提而成,得到液态或固态色素;也可以将有色动植物体干燥、磨碎而得到粉状色素;经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物分离成液体或进一步加工成固体粉末色素;还可以以天然产物为原料,经酶作用而制得。
饮料生产中常用的天然色素的特性见表1-2。
一般来说,食用天然色素的性质不太稳定,耐光、耐热性均较差,并随溶液pH不同而发生颜色的改变。
天然色素也并非绝对安全,确定一种天然色素能否作为食用天然色素时,必须经过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