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金庸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其中蕴含深厚的侠义观。
侠义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最纯粹的道德标准之一。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义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金庸笔下的侠士们,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慷慨的胸怀,勇敢无畏,义薄云天。
他们在尊重道德规范的同时,不会拘泥于条条框框,果敢行事,敢于挑战强权,维护正义和公正。
他们心中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坚持道德之心,有志于改善社会状况,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金庸的侠士使用剑与拳,披挂在红衣下,笔下充满高雅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的体现。
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本质上是要求人们要有一颗热爱天下苍生,心存公正和仁爱的心。
其中最重要的(亦是金庸小说的核心),就是坚持正义,反对邪恶。
他的侠义人物不仅仅是打打杀杀,追求武功,更重要的是在“武斗”之外,他们都在尽力践行和宣扬正义。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表现出的侠义精神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
他不场景下,都能表现出高尚的情操与慷慨的胸怀。
他对周围的人都充满了深深的爱与同情,他懂得为人处世,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
他的侠义正义与拯救苍生的赤诚之心,也影响了其他人的选择,成就了他最后后的统领天下。
除了正义精神,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另一个精神核心,就是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
这同样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金庸的侠义人物,往往是对感情非常执着的人。
如《天龙八部》中段王爷,为了自己一生的爱情,坚守宏图霸业的梦想,最终中兴大宋。
他为了爱情,不惧牺牲自己,放弃一切个人的利益,为自己所爱的人去做无谓的英勇牺牲(其实不一定需要做到这样,但是却体现出人物的高贵和忠诚),所表现的爱情是一种无私奉献,甘于付出,信守承诺的高尚品质,是侠义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侠义观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中,也体现在故事主题和剧情发展中。
他的小说往往讲述了正义和邪恶之间的斗争和战争,呈现了人们的决心和意志,透彻地展现了侠之大者应该具备的道德高度和人格魅力。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浅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侠文化就是以侠客义士为主角,以歌颂侠义精神为主旨的文学作品。
纵览当世的书林侠本,唯独金庸先生笔下“侠”才算是我的最爱。
究其根源,我才发觉,原来金庸先生的“侠”及与之相连的作品背景,不仅包含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更蕴涵着深厚的民族精神。
作者借“侠”写义,寓文化于技巧,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
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得互为启发,相得益彰。
看遍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当真是让我收益匪浅。
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
在认识侠文化之前,我们可以追溯到侠的最早起源。
侠之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篇。
先秦法家人物代表韩非子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
他给侠下的定义是:“其带剑者,聚徒首,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韩非子这段话,概括了中国之侠的一些特征:目无法纪,聚终藏奸,好武扬名,擅长暗杀,尽管统治者与世俗舆论视“侠”为仇乱,但韩非子也不得不承认侠在民间的认可与赞同。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十分活跃,在对侠的认识上也各有不同。
虽儒、道、墨思想学说都与侠有关,但就金庸现实的笔下之侠来分析,有儒家之侠,道家之侠,以及佛家之侠。
下面我就这三种侠来谈谈我的看法。
金庸笔下的儒家之侠,是以“为国为民,牺牲自我”为代表的,主要以《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碧血剑》中的袁承志,以及《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为代表。
儒家学说是一典型的“社会本位”论,即是处处一家、国、天下为念。
儒家学说的根本则在于想要造就明君,即使没有明君也要寄希望于忠臣良将,乃至没有忠臣良将,乃至没有忠臣良将在只能寄希望于“替天行道,打抱不平”的侠士了。
也就是我们的传奇小说中的在民间锄强扶弱,惩恶扬善,救黎明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大英雄了。
新武侠小说将作品的主人公写成民主英雄,参与国家大事,挽救民族危亡,称得上是儒学传统的新潮典范了。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金庸先生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他笔下的侠客形象,不仅令人神往,更是向人们展示了侠义精神的力量。
本文将以金庸武侠小说为基础,探讨侠义精神在其中的体现。
一、江湖义气的传承江湖义气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典型的侠义精神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侠客们常常结成群体,形成江湖,共同抵御邪恶势力。
这种义气的传承,给人们传递了一种力量,让人们相信只要凝聚在一起,就能够战胜任何困难。
在《天龙八部》中,乔峰是一个草原英雄,他一直追求着“大义凛然”的侠义精神。
他与慕容复、虚竹等伙伴结成了有“神雕大侠”之称的五岳剑派。
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历尽千辛万苦的江湖险恶。
二、以义挑战权威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们凭借着自己崇高的侠义精神,勇敢地挑战邪恶势力和权威。
他们以身涉险,英勇拯救无辜,无惧于权势的压迫。
这种以义挑战权威的精神,让人们对侠客们充满了敬仰和支持。
《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是金庸笔下的一个极具侠义精神的角色。
他不仅反对当时江湖上腐败的势力,还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伤害无辜。
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与各大武林门派和权威势力对抗,最终成为了一个传奇的存在。
三、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们往往心怀大义,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己救人的场景频频出现。
这种伟大的侠义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中的善良之光,让我们相信善良是可以战胜邪恶的。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为了救赵敏不惜放弃了自己的功力,甚至毁容。
他的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无数读者。
他坚信,只有以善良与仁爱的精神面对世界,才能够创造出真正美好的江湖。
四、正义的追求与不计前嫌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们始终追求着正义的价值观,他们不计较前嫌,用行动证明了侠义精神的力量。
他们坚持着心中的信念,无论是面对强者还是环境的压迫,都从不退缩。
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黄蓉联手对抗蒙古侵略者,他们用智慧与勇气成功地保卫了中原。
他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压力,都以正义追求为导向,为正义而战。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金庸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侠义精神。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个人的正直、仁爱和无私奉献。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义精神得以充分展现,成为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核心特征。
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言谈中。
他的主人公往往是正直勇敢、忠诚仁爱的人物,他们以保护弱者、伸张正义为己任。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虽然出身平凡,但是他心怀侠义,勇敢地与邪恶势力抗争。
他不仅帮助了无数被压迫的人民,还救了无数的生命。
他的侠义精神感染了很多人,成为了一个正直善良的楷模。
除了主人公,金庸的小说中还有很多配角也展现了侠义精神。
他们或是忍辱负重,为了正义而默默奉献;或是勇敢无畏,舍己救人。
他们的存在使得整个小说世界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真实。
他们的侠义精神在小说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上,也体现在情节的安排和发展上。
他的小说中往往有着复杂的阴谋和纷争,但是最终都会以正义战胜邪恶的方式结束。
这种情节安排体现了金庸对侠义精神的坚持和信仰。
他通过小说告诉读者,正义和善良最终会战胜邪恶,侠义精神是永恒的力量。
除了情节,金庸的小说中还有很多关于侠义精神的思考和探讨。
他通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侠义精神的深度和复杂性。
他的人物往往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和道德困境,但是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这种对侠义精神的思考和探讨使得金庸的小说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向读者传递了正义、仁爱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他的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
总之,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是他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思考探讨,展现了侠义精神的深度和复杂性。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解读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解读1. 引言江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背景,它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索金庸武侠小说中所描绘的江湖文化。
2. 江湖规则与道德观念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江湖有着一套独特的规则和道德观念。
例如,江湖人士讲究义气和忠诚度,视义字为重。
他们相信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并且追求心灵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
3. 勇者与英雄江湖是勇者和英雄扬名立万的舞台。
金庸塑造了一批充满正义感、剑术高强、心怀大志的角色。
他们经历了生死考验、险阻挣扎,在艰苦的环境下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4. 刀光剑影与斗智斗勇江湖是一片动荡不安之地,各种招数和武功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
金庸的小说中,刀光剑影和精彩的武打场面频繁出现。
同时,角色之间的智斗也是故事发展中的重要元素。
5. 情感纠葛与江湖义气除了硬汉形象和英雄豪情外,金庸也把人物的情感纠葛融入到江湖传说中。
爱恨情仇、生死离别、友情与背叛等情感因素丰富了故事情节,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角色的认同感。
6. 江湖女性形象尽管大部分江湖故事都以男性为主角,金庸却塑造了一些非常优秀和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们聪明机智、聪明勇敢、冷静沉着,在江湖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7. 江湖背后的哲学思考金庸武侠小说不仅仅只是一个有趣刺激的故事,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
通过描绘各种角色和事件,金庸通过江湖这个特殊的环境探讨了大道之辨、忠诚与背叛、人性与命运等深刻的问题。
8. 结论通过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进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江湖不仅是家喻户晓的场景,更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金庸用他独特的笔法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冒险和挑战的江湖世界。
注意:本文为助手根据主题编写,其中部分内容未经过详细参考资料核实,仅供参考。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考察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考察金庸先生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巨擘,他的作品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影响了整个文化圈。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着丰富的江湖文化和深厚的侠客精神。
本文将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进行考察。
一、江湖文化的特点江湖文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代表了江湖世界的规则和价值观念。
首先,江湖文化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精神。
在江湖中,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江湖中立足。
其次,江湖文化注重忠诚和义气。
无论是正派人物还是邪恶人物,他们都有着对朋友和亲人的血性情感,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伙伴。
最后,江湖文化强调公平正义。
在江湖中,不论功力高低,只要遵守规矩,即使是敌对的两方也会进行公平的较量。
二、江湖文化的价值观念江湖文化中涵盖了丰富的价值观念。
金庸笔下的江湖人物具有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精神,他们崇尚侠义和正义,反对腐败和邪恶。
正派人物通常代表了高尚的品德和正义的力量,他们以义气和忠诚为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侠客精神。
邪派人物则代表了欺凌和压迫,他们的行为是对正义和道德的颠覆。
这种对立和矛盾使得金庸的武侠小说更加生动有趣。
三、侠客精神的体现侠客精神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元素之一。
侠客不仅具备过人的武功,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深处的追求和价值观念。
首先,侠客追求正义和公平。
他们不满于社会的腐败和不公,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护正义,保护弱小者。
其次,侠客强调个人修养和修身养性。
他们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有着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观念。
最后,侠客具备舍己为人的精神。
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陌生人,侠客都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来帮助和保护他人。
四、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的现实意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不仅仅是虚构的故事,更是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精华。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侠客的坚定信念和毅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其次,我们可以借鉴江湖文化中的忠诚和义气,建立真挚的友情和亲人之间的信任。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探析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探析引言金庸先生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其作品在华语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成为了许多读者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文旨在对金庸武侠小说中体现的侠义精神进行探析,分析其内涵、特点以及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
1. 侠义精神的概念与特点1.1 侠义精神的定义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人格理想之一,强调个人勇往直前、舍己为人、保卫正义等价值观念。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这种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1.2 侠客与俗士之别金庸小说中通常有两种角色:一类是秉持着正义和仁爱原则、以行侠仗义为乐、不谋私利的“侠客”;另一类是只注重功名利禄、追求权力地位、缺乏道德底线的“俗士”。
这种对比深刻展现了侠义精神的特点。
1.3 侠义与情义的关系金庸小说中,侠客之间的情感纽带往往是他们忠诚于朋友、亲人、恩师等情感纽带所致。
侠客之间基于信任和忠诚的情感联系,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坚守侠义精神的决心。
2. 金庸小说中典型角色的侠义精神解读2.1 “仁者无敌”--郭靖郭靖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他以其宽厚仁爱、坚持正义原则的形象成为了金庸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侠客之一。
通过分析郭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侠义精神,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金庸作品中这一核心思想。
2.2 盟主无敌--黄药师黄药师是《笑傲江湖》中创立丐帮并最终成为盟主的角色。
他践行着对穷困百姓施以援手、平息祸乱的侠义精神。
黄药师的形象使读者对金庸小说中的正义、仁爱等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3 谋士与侠客--王重阳和杨过通过对比《笑傲江湖》中谋士王重阳和侠客杨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金庸小说中,谋士与侠客之间并非是敌对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追求正义的存在。
这种合作关系进一步强调了金庸作品中所传达的侠义精神。
3. 金庸作品中侠义精神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3.1 坚持正义与仁爱金庸小说中的侠客们坚守着道德准则,始终选择站在弱势群体一方,保护无辜者。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金庸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
首先,金庸的武侠小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江湖规矩、侠义精神等元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功是中国武术的体现,通过小说中的武功描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武术的种类、特点以及修炼方法。
江湖规矩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行为准则,它强调忠诚、义气、尊重等价值观念。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强调的是个人的忠诚、正义和勇敢。
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金庸的武侠小说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
虽然武侠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发生在古代,但其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却具有普世性。
例如,金庸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江湖恩怨、权谋斗争、贪婪欺诈等问题,都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读者可以看到人性的善恶、道德的高低以及社会的黑暗面。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
此外,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武侠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往往是英俊潇洒、才情出众的人物,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
金庸通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同时,他也通过爱情故事中的痴情、坚贞等情感,表达了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这种浪漫主义色彩使得金庸的武侠小说更加吸引人,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最后,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还融入了一些哲学思考。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对于生死、命运、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金庸的武侠小说并非只是简单的打斗和冒险,而是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带给读者一种思考和启示。
读者可以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从中找到对于生活的一些智慧和启示。
总之,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师范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题目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龚平论文编号hyy005 准考证号015708200276指导教师邹旗辉2012 年度上(上/下)江西师范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试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摘要:本文介绍金庸武侠小说中侠文化的内涵、基本内容,剖析侠文化发展过程,论述金庸武侠小说对侠文化升华的贡献。
关键词:侠文化、旧式武侠小说、金庸武侠小说中国历史悠久的土壤中孕育了一类独具魅力的人物——侠客,千百年来称颂侠客的传奇举不胜举、蔚为壮观。
炎黄子孙有一个但愿长作不愿醒的多彩“侠客梦”,东方文明留下了令人咀嚼回味不已的侠文化。
一、侠文化在武侠小说中的体现中国的武侠小说中侠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源头”可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列举了侠的基本特征:“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是‘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
”正是这经典的侠形象逐渐积淀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文化内涵,使得侠文化就此诞生。
1、旧式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旧式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一个普遍理念是“快意恩仇”。
为了报仇,而且要“快意”,杀人就不算一回事。
恶徒固然任意行凶,杀人如麻;即使是侠义之士,杀得性起,竟也殃及无辜。
《水浒传》就写了武松为了报仇,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一家老少十余口,连幼童、马夫、丫环、厨子也不放过;黑旋风李逵在江州劫法场,更是到了“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旧武侠小说中这类描述的大量存在,无论从道德角度或法律角度看,无疑代表了古代封建社会留下的一种不健全心理。
2、金庸武侠小说金庸小说却从根本上批评和否定了“快意恩仇、任性杀戮”这种观念。
《射鹏英雄传》里的郭靖,怀着家国双重悲痛对完颜洪烈完成了复仇,后来却引出一场思想危机:他“一想到‘复仇’二字,花刺子模屠城的惨状立即涌上心头。
自忖父仇虽复,却害死了这许多无辜百姓,心下如何能安?看来这报仇之事,未必就是对了。
”甚至一度对学武产生怀疑。
《神雕侠侣》写杨过为其父杨康报仇,却一次又一次被郭靖夫妇“国事为先”的精神所感动,深责“自己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后来知道了父亲的为人和死因,更是惭愧无地,彻底放弃复仇的念头。
《雪山飞狐》通过苗若兰之口,道出其父苗人凤的想法:“百余年来,胡苗范田四家子孙怨怨相报,没一代能得善终。
……所以我爹立下一条家训,自他以后,苗门的子孙不许学武。
他也决不收一个弟子。
我爹说道:纵然他将来给仇人杀了,苗家子弟不会武艺自然无法为他报仇。
那么这百余年来愈积愈重的血债,愈来愈是纠缠不清的冤孽,或许就可一笔勾销了。
”到《笑做江湖》,金庸更带有贬义地写了林平之这个复仇狂。
他在为父母报仇这天,居然穿上锦绣衣服,衣衫上薰了香,好像过一个盛大的节日一般。
不但把和仇敌有瓜葛的人一概杀死,而且像猫戏弄老鼠似地只顾自己戏弄青城派头头余沧海以达到复仇的快意,却将处于危险中的妻子岳灵珊置于不顾。
最后为了报复岳不群父女,竟然又动手刺杀了岳灵珊。
作者在字里行间不加掩饰地流露出对这一人物的厌恶之情。
金庸并不反对杀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却反对睚眦必报和滥杀无辜。
《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就说:“咱们学武之人,第一不可滥杀无辜。
”二、金庸武侠小说中侠文化的特点中国现代武侠重兴,涌现出一大批武侠小说家,金庸、梁羽生、古龙被称为当代武侠小说三大家,其中金庸位居首位,足见其对新派武侠小说的贡献。
金庸作为新武侠的代表人物,对于传统武侠小说的改造与创新是多方面的。
1、侠文化的萌芽金庸的“侠”始于《书剑恩仇录》,在这部开山之作里,侠是通过教育而来的,侠是教育在人性这张白纸上留下的墨迹。
且看陈家洛,此人除了在“反清”的大节上能站住脚外,其他方面丝毫未表露出侠的本色,不敢向翠羽黄裳表露真情,轻易相信乾隆的花言巧语,将心爱的女人拱手相让,决不是敢做敢为或者说有做为有所不为的侠客。
不得不提到陈家洛的独门武功:剑盾珠索、百花错拳。
印象中金庸笔下用奇门兵刃的主角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剑盾珠索,二者均是可攻可守,正如书生行事,凡事都预留退步,难有豁出去的时候。
而百花错拳则更加有趣,集采百家拳术,却又加以变通,看起来离经叛道,实则招招均有前人窠臼,这似乎也印证了我对陈家洛的看法。
他不是能够冲破世俗的勇者,更缺乏一往无前的勇气。
是以剑盾珠索虽然看上去很酷,却敌不过一柄简单锋锐的凝碧剑;而百花错拳固然令人眼花缭乱,也只好在对付功力深厚的铁胆庄主时落了下风。
估计金老的本意是将陈塑造为与凡人一般有着内心争杂的侠客,但并未成功,读者根本无法从自身出发理解陈做出的错误选择。
这个侠,姑且称之为“山是山,水是水”。
2、侠文化的进化到《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里,侠已进化为一种本质,无需培养,天生便存在。
胡一刀年轻时在怎样的环境下长大不得而知,但背负家族冤屈却依然能严守秘密,依旧豪爽,博得“辽东大侠”的美誉,想来是因为胡家历代传下来的侠气,在任何时候都不改本色。
胡斐更是如此,自幼父母双亡,由平四抚养长大,一个灶下烧火的小厮能教他多少做人的道理,胡斐之所以成为大侠,乃是骨子里便有侠气,在商家堡就开始发光,其后更是大放异彩,他这个侠与读书识字无关,与周边环境无关,胡家的子弟一生下来就是侠客。
再到金庸奠定新派武侠宗师的《射雕英雄传》,侠依然是天生的,只是郭靖更多了分民族大义。
胡斐虽不喜与朝廷中人结交,但并不是反清的斗士,郭靖则不同,为国为民战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不愧“侠之大者”的名号。
其实,两者都面对外来豪强,只是清朝已打进了关内而元朝还在襄樊城外而已,在面对外族侵略的态度上,郭靖比胡斐更高出一个层次。
这几本书中的侠,我将其称为“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因为他们只存在于理想中,现实社会里很难找到,尤其是郭靖,对侠之一字的诠释简直完美无缺,已经有些神化了,难怪倪匡对他不予置评。
3、侠文化的本质再来看《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杨过和令狐冲都属于后天的侠。
杨过是遗腹子,母亲也死得早,初一露面便是个地道的小无赖,好在还有郭靖的教诲。
连他自己也承认,如果不是有郭靖引路,只怕早已入了歧途,杨过成为侠的转折点就是在蒙古军营中郭靖拼死相救的时候,是郭靖的侠气感染了他,使之成为一代“神雕大侠”。
令狐冲则自幼为君子剑岳不群收归门下,虽然岳是个彻底的伪君子,但很懂得掩饰,所以教出来的弟子还是不差的,门下不乏有骨气的好汉,令狐冲就是其中的代表,只是在正邪之间经过艰难的选择后,终于放弃了师父而选择了侠义。
其实令狐冲并不能算完全的侠客,他是个散人,如果不是涉及师门和自己的诺言,恐怕很多事情他不会管,他从头到尾都被外界所逼迫,包括这个“侠”字也是被逼出来的。
杨过和令狐冲依然“山是山,水是水”,只是这山非那山,所有心理的转变都合情合理,完全为读者理解和喜爱,这两人也是金庸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两个侠客。
接下来是《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又是个天生的侠客,他幼年的成长环境在极北的冰火岛,在父母和义父的教导下长大,张翠山固然是一身侠气,殷素素就难免有些邪味,即使与张翠山成婚后有所改变,但还是有点邪,而谢逊就完全是个邪派人物,再这三个人里,似乎张翠山的地位最低,所以张无忌的幼年教育应该是正邪交杂,但全书中他都是一派侠义本色,不能不说是天生的。
只是张无忌这个侠虽是天生的,情感却更类似于普通人,更贴近现实生活。
这也叫“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不过看起来已经有点像山水了。
4、侠文化的高峰到《天龙八部》和《侠客行》金庸来了个大突变,将侠又提到一个更遥不可极的高度。
萧峰不仅是大侠,更是金庸书中第一英雄,如果说郭靖是民族主义的卫士,那萧峰就是国际主义的英雄,他已不限于以杀止杀,而是为和平和战斗。
固然,他身世的复杂性使他无法选择辽还是宋,但最后他将断箭插入胸口而不是置身事外两不相帮时,所凭的仍是一贯的侠义精神,一贯的英雄气概。
段誉、虚竹和石破天的境界就更高,已经将侠与佛拉近了距离,个人的血海深仇都可以不计较,自己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他人的幸福,段誉和虚竹是有相之佛侠,而混混沌沌的石破天则是无相之佛侠。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在此已达最高境界,因为山高不见峰,水深不见底,是完全的理想化产物,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
5、侠文化的回归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后,侠始终要回到生活中来,但如何再有突破呢?在《鹿鼎记》中可以找到答案。
韦小宝,一个小流氓,将侠的概念带进了真实的世界。
在现实世界里,做侠客比做什么都难,外界的因素太多了,时刻在影响侠客的抉择,一不小心,侠客就成了狗熊。
但韦小宝不怕,他本来就是狗熊,什么都做得出来,社会上他这种人到处都有,只是他集中了许多小人的长处,掌握了更多有效的手段,对他来说,侠义仅仅只是不背叛朋友而已,除了这点很坚决,其他都无所谓。
而这点残存的侠义是从哪里来的?听说书听的。
极大的讽刺,侠只存在于书中,韦小宝此人实际上是对“侠”存在的环境--中国几千年文化和历史的反思。
在这样的历史文化里,真正的侠客只是个理想,人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做点有利于他人的事,为“侠”保留一件残破的外衣。
三、金庸武侠小说中侠文化的具体表现金庸在与池田大作的对话中说:“中国人民最重视的道德,第一是孝,第二是义。
”这句话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原则中根本的问题。
两千多年来,孔子创立的儒家通过其竭力倡导“仁”,开始塑造一个道德准则规范,是儒学的道德伦理的最高范畴。
“仁”的根本是“孝悌”,所谓“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与仁相对应,义作为行为必须绝对遵守的道德律令,还是导引人们诚意修身完善人格的信仰或情感,尚可讨论,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金庸小说最大特色与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义”,文中洋溢着侠义精神的光辉。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义字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朋友情义和国之大义。
1、朋友之义首先是朋友之义,金庸小说中,在意气相投的江湖豪杰之间,大都存在着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的宽广胸襟和高贵品质。
如《笑傲江湖》中刘正风与曲阳,一个是正派的高手,一个是魔教的四大长老之一,这两个人是正邪两派中的顶尖高手,本应成为生死对头,注定是一见面便拔刀相向不死不休的结局,却因一曲广陵散而成为知音,这种心灵与心灵的相通超越了世俗的隔阂和正邪的界限。
最终刘正风被五岳剑派迫害的家破人亡,却依然置性命于度外,绝不说出曲阳的下落,而曲阳明知无数高手齐聚刘正风家里等他自投罗网,却义无反顾的前去搭救,最后二人均受重伤于衡山一座悬崖之上,合奏笑傲江湖。
2、民族大义义的第二种体现方式即民族大义。
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就不能统而称之为侠了。
这是大侠,正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郭靖生活于南宋、金、蒙元对立之际,是一位义气冲天的大侠。
虽然在别人看来他木讷、愚拙,但他刻苦、沉稳、富有责任感,认定一个目标就坚持去做,绝不畏难而退,自知愚钝反而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