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中国式英语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一、什么是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英语学习,日常交际和写作中因受汉语思维和文化的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是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的。
中式英语是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受汉语思维和文化影响拼造出的与正规英语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相悖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二、中式英语的例子中国人长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又深受汉语思维、文化背景、表达方式的影响,常直接套用汉语规则和表达习惯。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一)语音方面汉语和英语发音规则差异很大。
例如,汉语拼音中没有/θ/这个音,很多学生就借用与之相近的/s/来发/θ/的音。
比如,think和thank you,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中国式发音的典型错误。
(二)词汇方面1.词汇误用英语中的一些词有与之相近的汉语意思,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语境中,常犯的错误是只记住了单词的中文意思,没有考虑单词的具体使用方法和语境,只是机械地对应英汉翻译,因此导致了出现中式英语现象。
例1:I am watching a book.例2:Tomorrow I will look a movie.例1和例2中“watch”和“look”都有看的意思,但他们使用的语境各不相同,规范的英语应该是“reading a book”和“watch a movie”。
与这类错误相似的还有“speak,say,talk”的误用,如“Can you sayChinese?”。
2.词汇冗余汉语表达中经常会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强调所说内容和语气,而英语则尽量避免重复,强调简洁明了。
常犯的错误是按照汉语思维逐字翻译,从而出现中式英语。
例1:His body is healthy.例2:My name is called Peter.例1和例2的两个句子作为中国人来看,不难理解,因为这两句话的表达与汉语思维完全一致,但是作为英语人士来看的话,两个句子都犯了累赘的错误,与英文的表达习惯不相符。
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引言中国式英语,也称为“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出现的语言习惯上的错误或表达不准确的现象。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差异较大,许多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难免会受到母语影响而产生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英语的现象、原因以及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中国式英语的特点中国式英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法错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不同,中国学生常常将中文的语法规则错误地应用于英语中。
例如,他们可能会说“Yesterday I go to park”,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Yesterday I went to the park”。
2.词汇误用: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把中文词汇直接翻译成英文,而不考虑英语的习惯用法。
这导致了一些意思不明确或者错误的表达。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会说“Please make a line”来表示“请排队”,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Please queue up”。
3.发音问题:中英两种语言的发音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中国学生在发音时往往会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会将英文单词的音标读错,或者在发音时加入一些与中文发音相关的语音特点。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会将“th”音发成“s”音,将“w”音发成“v”音。
4.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中文文化的影响,进而在表达方式上出现与英语习惯不符的情况。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在邮件中过分客气地使用大量的感谢词,而这在英语中并不常见。
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倾向于注重英语的书面语言能力,忽视英语口语的培养。
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只注重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而忽略了对于发音和表达方式的练习。
2.母语影响:由于中文和英语的差异较大,中国学生往往会将中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直接应用到英语中。
这种母语影响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中国式英语在英语学习中的利与弊

中国式英语在英语学习中的利与弊在英语的教学实践中,经常见到这样的表达法:1.Open the door see mountain.(开门见山)2.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Give you a little color see see.(给你点颜色看看。
)经过调查研究,这种所谓“中国式英语”(Chinglish orChinese English)的产生决不是一时的失误,而是具有深厚的社会语言学根源。
一、中国式英语的概念及其成因中国式英语最初指的是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是19 世纪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人做生意时所使用的一种贸易语言。
当时,因为国人对于英语语言结构及其所包含的英语文化缺乏了解,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常使用一些不规范的翻译方式,具有很大局限性。
李文中1993 年在《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一文中指出:“所谓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和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从二语习得的理论来看,中国式英语是一种中介语(interlanguage)或过渡语[2]。
它是二语习得者按自己发展的规则创造出来的含有母语特征又具有目的语特征的语言系统,是属于掌握目的语之前的过渡性阶段———这是二语习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中介语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第一语言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所产生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现象引起的,即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语言结构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那么第一语言对二语学习就会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3]。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在语言形式与结构、使用者思维特征、负载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因此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中,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现象非常明显和典型。
中介语是某一个体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语言现象,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个语言体系会不断地向目的语靠近,因此具有个体性、过渡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中国式英语成因分析及其英语教学对策

的教学对策, 以期进一步丰富中国式英语的研究与分析, 为中国的
英语教学提供指导意义。
l 中国式英 语存在的社会 语言根源
1 母 语 负迁移 . 1
语言学中指出 : 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所产生的影响 , 可能会 出现两类语言i 正迁移和负迁移。负迁移 ,亦称干扰6 t fr nr . e e
语思维方式和地域方言的深刻影响的结果 : 旬式方面, 比如有一个
srngpoiy to l ”。 c
学生在写作中形容着急时 , 本来想用一个比喻“ 热锅上的蚂蚁”他 ,
写到 “ns nah ttv” at o o s e。而 英语对 应的说法 是 “ a o o o act nht b c s。由此可见, i r k” 中国式英语是母语知识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的 集中体现 。
Iie e a e u h“ k dt vr m c (红茶” l r e y 应当用“l kt ” 。 ba a )其他的例子如 , c e 增加体 重“a egt而 不是 “ ces egt, 立信 心“ul gi w ih” n i ra6w i ”树 n h bi d
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用语等 。 :hi a ow s r t oica 如 C ar nMa a g a p li n m a e ti a dm d eto tbt nt C i 。虽然“tem n和 “t e. n aea ra cn ui hn g r o o i a s ts a ” s ts a a ma ” n这两个词都有“ 从事政治活动的人 ” 之义 , plii ” 但“oic 是贬 ta n
所承载的文化知识缺乏会导致中国式英语 的出现。
1 语 言 环境 . 3
词汇、 句式和表达习惯三个方面分析 了其表现形式 , 出英语教 并提
中国式英语

怎么老是你?!
8、where,where
哪里,哪里
9、I GIVE YOU FACE YOU DONT GIVE ME FACE,
I TURN MY FACE YOU LOST YOUR FACE!
我给你脸你不要脸,我会翻脸你真丢脸!
(bullshit胡说)生气的很就可以这么说 !
17、we are brothers who and who
咱哥俩,谁跟谁啊
18、I time time miss you!
我时时想着你(I miss you all the time )
23、 You ask me,me ask who?
你问我,我问谁。(You ask me,and who I ask.)
You你就说: Over my dead body!
22、you don’t old three old four,i give you color to see see
你不要老三老四,我给你点颜色看看(I'm gonna teach you a lesson)
13、you have painting hurry say, you have ass hurry fart!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Spit it out!)
14、FUCK DO COMPUTER!
操作电脑(to operate the computer)
10、 red face know me
红颜知己(soulmate)
Hale Waihona Puke 类似的的有: 同学(schoolmate), 同事(workmate),同桌(deskmate),室友(room-mate) 注意后缀mate(同伴)
汉英笔译基础教程第16章 中式英语

16.2 中式英语形成原因
老一辈翻译家庄绎传认为,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 主要有:对原文理解不透,只顾字面上对应;对 英语特点不熟,沿用汉语的搭配和结构。(庄绎 传: 2002)例如:“你怎么看待中国近年来的 发展?”中式英语翻译:How do you see China's development in recently years? 正确译文: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a's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中式英语形成原因
中式英语是由于英汉语言、文化及思维方式差 异、译者翻译能力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在中国人习得英语的过程中,中式英语不可避免, 它是一种中介语,具有客观性和一定的系统规律性 。故而对其进行搜集归类分析有助于探寻对策、 帮助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在汉英翻译中避免中式 英语。
中式英语形成原因
1.汉语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 “任何人学英语, 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母语的习惯 套在外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就套错了,那些母语 和外语不同的地方就一定会套错。”例如,受汉语 的影响,我们有些学生将“他的两只眼睛瞎了。 ”直译为“His two eyes are blind.”而正确 的翻译应是“He is blind completely”或 “He has lost his eyesight. ” 2.英语教师及教材的影响。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 都缺乏和外国人直接接触的机会,他们的英语知识 主要来源于本国教师以及本国人编写的语言教材, 深受影响,并不自觉地将其运用到翻译实践。
汉英行文语篇布局习惯的不同
按照原文,是“黄龙是一美妙去处”,而“黄龙 ”之所以美妙,应该不只因为“苍翠树林”。由 编者改译的译文三,将第二句话的主语处理为代 词“It”,代表前文的“黄龙”,这样意思就回归 为“黄龙美妙”,而不是“树林美妙”;主语前 后衔接一致也符合英语行文习惯。 另外,译文三 把“潺潺流水”由bubbling streams改译为 babbling streams, 把“鸟声婉转”由 songbirds改译为singing birds。
chinglish中式英语

chinglish中式英语
"Chinglish"是指中式英语,即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可能会受到
母语中文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混合语言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
直译、语法错误、词汇混淆等,使得表达不够准确或者不符合英语
的习惯用法。
Chinglish可能会出现在口语、书面语甚至广告宣传
等多个方面。
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Chinglish可能是在语
言转换时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但也需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来逐渐纠
正和改善。
在跨文化交流中,Chinglish可能会导致误解或者困惑,因此在使用英语时,尽量避免Chinglish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对于外国人来说,了解Chinglish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误解。
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提高英语水平,避免Chinglish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
外国人来说,理解Chinglish也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总之,Chinglish是一个存在于语言交流中的现象,对于双方来说都
需要理解和尊重,并通过学习和交流来逐渐改善。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由“Have you had your meal?”说起

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 中国英语研究存在 的问题》 1 j 在《 ~文 中, 王建 国提 出 “ 中国英语这样的使用型变体只 因其词汇层 面所表达 的内容具有 像 特色才得 以存在 , 在形式上没有典 型性 。中国文化 内容的表述是依赖于 规范的英语形式而非汉语形式 。”2 [ 1
根据 以上 论 证 ,笔 者试 着这 样 来 看 待 这 个 问 题 :Haeyuh dvu “ v o a r o mel” a?是规范的英语形式 , 表述了 中国文化 中特有 的表达关切 的内容 。
英语与中式英语 的学术文章 , 似乎都莫衷一是 , 找不到这个具体 问题 的 确切答案。
2 中 国英 语 与 中 国 式 英语 的定 义 及 其 模 糊对 中国老 师时, 学生们 似乎极 不愿 意改变 “ e hr a g “ e hr i的叫法 , T a e F n ”T a e L” c c 然而 , 当他们与外 籍教师进 行互动时 , 大多数 又会很 自然地使用“ r…‘ct “ rfsoS dS ” Mak Sot Po sr oa o ” e n “ . s o n o这样的称 呼。实际上, Mr &Mr. dS” Sa 学生的“ ece ag“ ece T ahr n ”T ahr F L” i中透露着一种亲切与 自然 , 而我们却认为他们是误用 , 这其实是过分 敏感 了, 反而增加了他们使用英语时的紧张。 再如让有些英语教育人士感 到 震惊 的宣 告 课 堂 开 始 的 “ lsb g s“ t du ” G o rigc s” Cas ei ”Sa p “ odmonn,l s n n a “ f) onn t ce” 其 实 也 用不 着 震惊 , 在 中 国的 课 堂 里 , 实 它 Gl f dm ri e hr, a 用 其 很 自然。即使 在其中旁 听的英美人 士或其 他外籍 教师大概也不会大惊 小怪 , 因为英语早 已成为 国际语 言 , 而我们 是在中国人之间使用 它。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式英语探讨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国式英语的基本概念,阐述了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们出现的英语语言错误———中国式英语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文中进一步提出了纠正中国式英语的方略及给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中国式英语Chinglish;负向迁移negative transfer;错误分析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根源可追溯到Lado在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他(1957)认为,“人们倾向于把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形式、意义以及它们的分布迁移到外族的语言和文化中去。
”这一说法揭示了语言学习者在外语/二语学习中错误的起因在于语言的“迁移”( language transfer)。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指的是人们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Lado 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中,学习者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母语相关联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产生正向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向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所谓正向迁移是指母语和目标语的相同之处对学习目标语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帮助,而负向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对目标语学习所引起的干扰。
语言迁移这种现象虽然受到了Dulay和Burt的批评(Keller man, 1984) ,他们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一样,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的步骤和顺序是带有普遍性的,和第一语言习得一样具有相同的规律性。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同意Dulay和Burt把母语的作用估计得如此之小。
当时,Dulay和Burt调查对象为儿童,反映的是儿童习得二语的规律。
但是,其他的研究人员所调查的对象则是成年人,因此,调查结果自然与他们的不同( Ellis, 1985)。
据此,我们至少可以认为,Dulay和Burt等人的结论不适合于成年学习者。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迁移问题后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他们从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语言类型学、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进一步研究迁移,在广度、深度、理论以及方法的多样性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我们知道汉语和英语有很大的差异,分别属于两大不同的语系,即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
语言上的巨大差异就会造成中国学生在学英语时面临众多的困难,很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照搬汉语的语法和语言习惯,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说、所写的不是地道的英语;也许有些句子从语法角度来讲是正确的,但遣词造句及表达方式却不符合标准英语的习惯,从而出现错误,形成中国式英语(Chinglish)。
1中国式英语的基本概念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交际时,由于对英语掌握不够充分,或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够,无意识地将中文的习惯和交际模式带到交际中的现象。
李文中(1993)认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这种英语往往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
长期在我国工作的美国专家SolAdler (1980)指出,我们国内出版的英语书报存在不少中国式英语,其根源就在于作者往往依照汉语的习惯来打造英语句子。
对于中国式英语,学者们持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上述定义不难看出,中国式英语深受汉语影响并且有损于交际的有效性。
一般说来,中国式英语是一种语际间的错误( interlingual err or)。
它反映了说话人或写作人受母语影响(即负向迁移)的一种语言现象。
由于学生在外语学习中长期用母语思维,而并非直接用所学的目标语进行思维活动,就很容易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
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生搬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则出现这种不合规范和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
因此, “中国式英语实际上就是错误分析问题”(谢之君, 1995)。
本文着重从错误分析的角度考察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式英语现象,阐述中国式英语的类型及出现的原因。
2中国式英语在大学生英语习得中的体现中国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是由于不能正确选词用词;有些是不注意英语的习惯用语;还有些是由于不能正确选用句式。
下面一些例子是从205篇大学生作文中选来的。
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南昌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上海交通大学非外语专业一年级,上海市东海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
他们按要求在30分钟内以My View on Job - hopp ing为题写一篇长度为150字的作文。
这些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反映了写作人的汉语思维痕迹,呈现出明显的中国式英语特色。
具体表现在:2 . 1词汇方面英汉两种文化的词语存在很大差异, 各自的表达方式当然也无法完全等同。
英语与汉语在词汇方面有许多不同是理所当然的。
即使意义相同的词,其词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内涵与引伸也各不相同,搭配、用法也都各异。
学生在学习时,把记忆词汇和它的用法割裂开来,只记住词汇的个别意义,而忽视了词的浓厚的文化内涵意义,没有完全掌握某一个词语特定的使用环境。
因此,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出现中国式英语就不难想象了,他们会经常习惯性地按母语(汉语)的表达方式, 生搬硬套到英语词汇中去。
例如:(1)But before doing it (the job), I will think over clearly and carefully.——But before doing it (the job), I will think it over.(2) It will cut into decrease your credit if your j ob usually be changed.——It will cut into your credit if your j ob is usually changed.(3) We may find it difficult t o have the opportunity and capacity t o suit another job.——We may find it difficult t o have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capacity t o do another job. (4) I think that do different jobs can make me t o t ouch different new things, new friends andnew experiences and so on.——I think that doing different jobs enables me to get acquainted with new things, new friends and have new experiences and so on.2. 2硬套汉语的句式产生这一类中国式英语的心理因素与第一类的相同。
所不同的是丝毫不顾英语的句法规则,把汉语的句式硬搬到英语中来。
(1) Because they think change j ob is venture, s o they don’t risk.——Because they think changing a j ob is a venture, they don’t like t o risk.(2) I think this society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eople think their job.——I think in this society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eople who think their jobs.(3) I admire many young men like change their j ob, because they have large courage.——I admire many young men who like changing their jobs, because they have great courage.(4) I always say t o my friends, it s a pity that only do one thing everyday.——I al ways say t o my friends, it s a pity that they only do the same thing every day.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没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脑子里的英语语言材料不多,也就是在他们的大脑中没有足够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Krashen, 1982) ,自然也产生不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出( comprehensible out put) ( Swain, 1985)。
他们用英文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汉语转译的过程或者一种语码转换( code - s witch)的过程。
而在这种汉语转译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英语语言材料不够,本身的英文表达能力有限,只好求助于母语与英语字面意义都相同的语言材料,就产生了中国式英语。
这种假借在本研究所搜集到的作文中词汇方面极为突出,其次是语法句式方面的错误,再次是中英文化差异方面出现的问题。
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还体现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采取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学生是将英语当外语来学,离开了英语使用的真实环境( authentic context) ,长期以来是靠母语来学习英语。
在学习英文单词、词组和表达方式时,往往借助于汉语。
他们记住了单词的拼写和汉语意思后,自以为掌握了该单词的用法。
这样长期下去,就养成了机械式的对应习惯,使他们不能根据特定的场合、特定的语境来正确遣词造句,选用句型。
同时,由于他们的英文表达能力低,而又想表达丰富的内容,只好求助汉语的语言习惯,逐字逐句翻译成英语,这也就产生了中国式英语。
从教学角度来说,如果教师从语法翻译法的角度教授英语,并且只强调英汉词语的对应关系,而不讲解词语的正确使用场合,也容易导致中国式英语的产生。
另外,学生所赖以学习英语的各种工具书和电子词典,如果在注释某一英语词语时,采用过于简单的方法进行解释词义,很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在他们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犯中国式英语的错误。
4纠正中国式英语策略产生中式英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英汉语义上的误解和句法结构的误用。
由于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有限,错误地认为汉语和英语的各种因素都是相同的,只要把自己掌握的汉语各种表达方式转换成英语的词语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