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思考

合集下载

化学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围绕“化学核心素养”展开,以中学化学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基础概念、原理,运用化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态度。

此外,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的是具有一定化学基础知识的中学学生,他们对化学现象充满好奇心,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化学思维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化学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2)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熟练进行实验操作;(3)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具备一定的化学问题分析能力;(4)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逻辑思维能力;(5)掌握化学信息检索和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5)注重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够客观看待化学现象和问题;(3)注重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4)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发展的历程,体会科学家们为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具备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6)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旨在提出一种结合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首先介绍了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其次详细阐述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理念、要点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本文还对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估,为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和素养发展,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方法、案例、评估、总结、展望、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化学教育在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它包括化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成为当前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2 研究目的化学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思维和实践的综合素养。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素养水平。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探究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理念,深化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分析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要点,揭示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定义与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建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决定学生未来能否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因素。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学核心素养内容解析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

其中,科学观念是指学生对化学现象和规律的基本认识: 科学思维则是指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所运用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则强调学生对待化学学习的态度以及为社会、环境等所承担的责任。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对接在设计化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紧密结合。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应围绕培差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展开。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为了实现与核心素养的对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结合生活实例,增强知识的实际应用性。

此外,还应关注化学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将最新的科学观念和研究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平台。

六、学生参与与实践活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让他们在亲手操作中感知化学现象,掌握化学规律。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如化学竟赛、科技创新等,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第一篇: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摘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趋势,本文从教学思想中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覆盖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教学策略中培养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了一堂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教案,力求落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工艺流程;重点知识;关键能力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学设计的核心,“核心素养”也成了网络热搜词。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体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堂以“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为主题的教学案例,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具体教学流程如表1:工艺流程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考题型,考查的核心知识有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和实验基础等,能力考查侧重于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

可见,从高考题的考查角度也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通过该案例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设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教学思想要全面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分别是: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当然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将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全部体现,但教学设计应有所体现。

比如本案例中的5种硫酸铜晶体的设计方案中分别用了浓硫酸、氧气和稀硫酸、H2O2和HNO3来氧化Cu制备CuSO4,从理论上考虑,原理都正确,但具体分析个案,都有优劣,即体现了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的维度;又如方案4,通过H2O2催化分解的学生实验,打破了传统认为H2O2是绿色氧化剂,没有不足之处的观念,通过实验事实,使学生建立了更科学的认知意识,体现了变化观念、证据推理及实验探究的维度;再如方案5中,提到用硝酸作氧化剂,通常都认为不可行,首先是硝酸?原产物有污染,其次是会引入杂质硝酸铜,但在老师提供的信息和引导下学生科学的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且设计出可吸收NOx,使其转化为HNO3循环利用的工艺流程图,体现了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通过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引入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原则、方法、实例、评价和策略等内容。

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水平。

结论部分总结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教学设计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化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原则、方法、实例、评价、策略、启示、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当前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许多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往往觉得枯燥乏味;他们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应用能力。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研究如何利用化学核心素养来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有望为解决当前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也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通过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1)深入探讨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明确其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2)研究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3)通过实例分析和评价,验证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素养水平方面的有效性;(4)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化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素养,为未来社会需求培养具备化学专业知识与核心素养的人才做出贡献。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随后针对实践性化学实验、跨学科化学教学、启发式学习活动、实践引导教学方法进行设计。

通过这些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结论部分强调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设计对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这项研究有益于促进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教学、实践性化学实验、跨学科教学、启发式学习、引导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科教学、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教育研究、教育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发现,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培养其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终身学习者。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核心素养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通过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通过此研究,期望能够为化学教学领域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适应未来社会需求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水的净化”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水的净化”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水的净化”为例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学生探索物质的启蒙阶段,也是初中学生接触化学基础知识和探索化学应用价值的重要媒介,是培养和发展初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

核心素养是学生开展知识学习应当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辅助初中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实现由教导到学习模式的转型,最大程度上提升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一)梳理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知识背景的关系初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和理解教材文本内容中知识点的教学功能和育人价值,以此将其发展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有哪些具体性的要求?教材文本知识内容可以将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到何种层次?是否需要拓展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期望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达到何种程度?学科教师将这些关系梳理清晰后,对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修订版)》要求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定位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的基准点,积极搭建出以提升初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二)明确初中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学科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目标指的是初中阶段化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想要达成的预期标准,是开展化学课堂设计的重要方向。

学科教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需要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办学理念、辅助教学设备以及学生学情差异等等因素,以此将隐性的知识内容体现为具备可操作性的显性教学目标。

学科教学目标通常分为主目标和副目标两种形式,主目标是新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共性目标,副目标则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意外因素综合形成的生成性目标,其本身具备一定的不可预测性特点。

基于此,在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化学学科教学目标设定上,应当突破传统三维目标的限制,制定出可实现、易操作、可评价、能测量的教学目标。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优化策略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优化策略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优化策略与反思化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科学思维、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的综合素养。

在化学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优化策略并进行反思。

首先,教学内容优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应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和探究。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化学知识的前瞻性研究,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引入一些最新的科学发现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的前沿和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其次,教学方法优化。

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控制能力。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和推理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虚拟实验等,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最后,评价方式优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时应该注重学科素养和科学道德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报告、项目研究、学科竞赛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科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科认识的培养,例如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此外,在评价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鼓励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优化策略的反思,我认识到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

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 (重庆2014)MgO与碳粉和氯气在一定条 件下反应可制备MgCl2。若尾气可用足量 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生成的盐为 (写 化学式)。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 2015北京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Ⅰ 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 、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 化
答案:(4)Fe2+
Fe3+
可逆反应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2016Ⅱ 28.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 的FeCl3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生成沉淀的 原因是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答案 (5)2Fe2++H2O2+2H+ =2Fe3++2H2O Fe3+催化氧 化H2O2分解产生O2 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2016 Ⅰ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 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 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2016Ⅱ 28.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mol/L KI 溶液,加入6mL 0.1mol/L 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 支试管中进 行如下实验: ① 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 ② 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 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 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 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
答案:C
负极、阳极分析模型
I、负极、阳极的模型
根据电解食盐水的认知模型,阳极发生氧化 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惰性电极时,溶 液中的微粒发生反应。溶液中的微粒有溶质 提供的,也有溶剂提供的。
e-或I方向;离子 迁移方向;入口 和出口物质;…
失e-,价升高, 氧化反应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例: 电化学分析模型(将原电池和电解池整合分析) 实验装置分析模型(前处理—主装置—后处理)
2016 Ⅰ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 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答案:B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例题 2016 Ⅱ 28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 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 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 ______。
答案: (1)防止Fe2+被氧化 (2)2Fe2++Cl2 2Fe3++2Cl− (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 2015全国理综Ⅰ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
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物促进了反应中电 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 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分离提纯—实验
式—分子式—结构式) 化学平衡分析模型(多因素变单一因素分段分析法)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方法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 2015重庆理综 9 • (4)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 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 。 • 5ClO2-+4H+=Cl-+4ClO2+2H2O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 2015全国理综Ⅰ27 • (6)单质硼可用于生成具有优良抗冲击性 能硼钢。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 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____。 • H3BO3+Mg? • 2H3BO3=B2O3+3H2O(加热) • B2O3+3Mg=3MgO+2B(加热)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例题 2016 Ⅱ 28. 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 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 0.1mol/L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 是___。 (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 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 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 堂教学设计与思考
北京师大附中 刘松伟
一、为什么要谈化学思想方法?
• 2015全国理综Ⅰ27 • (1)写出Mg2B2O5· 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 • 2MgO· B2O3· H2O • (题目:制取H3BO3) • H3BO3——B2O3 • 2MgO· B2O3· H2O+2H2SO4=2MgSO4+2H3BO3
2016 Ⅲ 11.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 2Zn+O2+4OH–+2H2O=2Zn(OH)42-。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 Zn(OH)42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 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