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本

合集下载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n n a ol inoo e yi e ooc eut gi h c u 1t no as emut sa emieaiain n g mo n s fme lc e t c ls rg n C n z i,r l n t ea e muai f si l—tg n r z t sa d1 ea u t t l l io n s i n o m v i l o r a O a i

) 矿床伴 随特提斯岩石圈演化 , 连续发育 于陆缘裂谷 ( u c)
初始洋盆( uZ ) C —n 一大洋岛弧 ( uz —b 一弧 间裂谷 或弧后盆 地 ( bZ -d) 弧 一 C —nP ) P -nAg 陆碰撞裂 陷盆 地 ( uP —n 等 C -bZ )
阶段及诸环境 ; 特提斯阶段 的岛弧型斑岩 C 矿被碰撞 造山 阶段 的大陆型斑 岩 C 矿 所取代 ; 世 界级规模 的金 ③ u u ④ 属成矿带和巨型矿床 , 在新生代碰撞造 山期“ 爆发式 ” 产生 。尽管 已有 的研究从 整体上 勾画 出了三江 特提斯域 的基 本构造特征和成 矿面貌 , 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 尚未解 决 : 三 江复合 造山 带构造叠加 、 生汇聚 、 ① 增 碰撞 转换等重 大 地质事件 的精 准时限及 内在关联 ; 地质环境对成矿的控制 作用 ; 壳 幔相互作 用过程对 矿集 区形成 和成矿元 素 ② ③ 超常富集 的制 约作用 ; 典型成矿系统的时空结构 、 ④ 物质结构 与矿床 成因类 型 ; 成矿 系统发育机制 和大型矿床 的 ⑤ 形成 机理 。显然 ,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导致三江复合造山带形成 、 演化 和成 矿作 用研 究的重大突破。 关键 词 地质学 ; 复合造山 ; 构造体制转换 ; 成矿作用 ; 江特 提斯 三
和大陆动力学过程 , 可谓是 中国大 陆构造演 化 的典 型缩影 。复合造 山和叠加 转换导致 了三 江特提斯 域复杂 的成矿 演化 , 主要表现 为 : 在构造转换阶段 ,于元古代 刚性基底基础上 发育大量 叠加改造型 矿床 , 有独特 的金 属组合 ① 具 ( nC ,nP -n F - u )② 火 山成 因块状硫化物 ( S - u S -bZ , e 等 ; C 、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四川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目前全省范围内已发现矿产资源130多种,探明储量的资源种类达90种以上,并且有34种矿产资源的储量位居全国前五位。

本文全面系统介绍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各矿产资源的成矿背景,探讨西部三江中段典型矿产资源的成矿特征和规律,为四川省矿产资源找矿方向提供借鉴意义。

标签:铅锌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分析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冶金、地矿、地质勘查等多个单位实施开展了西部三江中段成矿规律与找矿研究,并按照国家矿产潜力评价系统的技术指标和类型来对研究方案进行规划和实施,全面分析了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地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提升我省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当然,这也是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主要任务。

本文以板块构造学说作为理论指导,并将西部三江中段地区地质演化分为四个阶段。

在此基础上总结个阶段典型矿产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为我省找矿方向提供科学合理的方向。

1西部三江中段地区矿产资源成矿地质背景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地区受欧亚、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板块运动的相互影响,地质构造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各类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地形条件。

西部三江中段总体构造线方向为由北向西,由向、背斜与一大批近似于平行的北向西断裂带相间排列,但有时也会出现被北向东断裂带横切的现象[1]。

三江中段地区属于不同方向构造的交汇地带,为铅锌矿成矿带来了有利地形和地质条件。

义敦岛的弧褶皱带主要为北向西向、背斜,由拉纳山组和三叠统图姆沟组等构成。

区域典型的断裂有玉树—羊拉、定曲河—中甸、德格—乡城等。

其中德格—乡城断裂是义敦岛主弧断裂带,其弧形的大致方向为北西—近南北向微向东突出。

断裂破碎带的宽度达到上百余米,控制了整个三叠纪火山岩带的分布状态。

同时当中也分布了大量的基性岩体和超基性岩体,成为三江中段主要控矿断裂带。

2西部三江中段地质构造演化阶段与矿产资源成矿作用2.1地质构造演化阶段(1)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三江成矿带的地球物理场与深部结构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三江成矿带的地球物理场与深部结构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矿床地质2004年MINERAL DEPOSITS 第23卷增刊三江成矿带的地球物理场与深部结构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王谦身1 滕吉文1 安玉林2 闫雅芬1 王光杰1(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 根据三江及邻区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资料和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构造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地球物理场及地壳深部构造的相关关系。

发现它们之间具有相关性。

据此,提出矿产资源聚集带的概念。

并给出研究区内4条矿产资源聚集带的分布。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 深部构造 矿产资源聚集带三江地区经过多年的地质调查与勘探开采,查清了多种多样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积累了区域成矿规律、找矿方向等方面宝贵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地质,地球物理有关资料,探讨三江地区的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与矿产资源的相关关系。

本文选用中国矿产资源图(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等,1992)图件和资料作为研究云贵川三江地区矿产资源与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关系的基础背景图件和主要的参考资料。

在地球物理场研究中,以布格重力场(陕西省测绘局等,1980)和地震层析资料(刘瑞丰等,1993)为主,同时辅以由马龙—遮放地学断面(阚荣举等,1992)给出的地震测深剖面和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资料。

这样,通过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平面横向变化、并结合地球物理场的纵向(剖面)变化,可以较为全面地探讨与研究该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

研究区的深部地壳底界面——莫霍界面是在参考地震测深资料、地质资料基础上,由布格重力异常数据求得的。

这是反映本区深部构造的一个基本资料。

根据以上选用的矿产资源分布资料与图件,重力、地震、电法的地球物理场信息和深部界面等一系列的资料、数据和图件,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研究矿产资源与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的相关关系和制约。

为探讨该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成矿规律,以及找矿方向等提供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场源要素与信息。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邓军;侯增谦;莫宣学;杨立强;王庆飞;王长明【摘要】三江特提斯构造带作为全球特提斯构造在中国大陆最典型的发育地区,经历了复杂而完整的演化历史:从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泛大陆解体与原特提斯洋形成,经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发育与古生代--中生代增生造山/盆山转换,到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与叠加改造,完好地记录了超级大陆裂解→增生→碰撞的完整演化历史和大陆动力学过程,可谓是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典型缩影.复合造山和叠加转换导致了三江特提斯域复杂的成矿演化,主要表现为:①在构造转换阶段,于元古代刚性基底基础上发育大量叠加改造型矿床,具有独特的金属组合(Sn-Cu,Sn-Pb-Zn,Fe-Cu 等);②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伴随特提斯岩石圈演化,连续发育于陆缘裂谷(Cu)→初始洋盆(Cu-Zn)→大洋岛弧(Cu-Zn-Pb)→弧间裂谷或弧后盆地(Pb-Zn-Ag)→弧-陆碰撞裂陷盆地(Cu-Pb-Zn)等阶段及诸环境;③特提斯阶段的岛弧型斑岩Cu矿被碰撞造山阶段的大陆型斑岩Cu矿所取代;④世界级规模的金属成矿带和巨型矿床,在新生代碰撞造山期"爆发式"产生.尽管已有的研究从整体上勾画出了三江特提斯域的基本构造特征和成矿面貌,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解决:①三江复合造山带构造叠加、增生汇聚、碰撞转换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精准时限及内在关联;②地质环境对成矿的控制作用;③壳幔相互作用过程对矿集区形成和成矿元素超常富集的制约作用;④典型成矿系统的时空结构、物质结构与矿床成因类型;⑤成矿系统发育机制和大型矿床的形成机理.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导致三江复合造山带形成、演化和成矿作用研究的重大突破.【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0(029)001【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地质学;复合造山;构造体制转换;成矿作用;三江特提斯【作者】邓军;侯增谦;莫宣学;杨立强;王庆飞;王长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矿产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藏东三江地区北段地质构造演化探讨

藏东三江地区北段地质构造演化探讨

藏东三江地区北段地质构造演化探讨摘要:藏东三江地区北段地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是由几大陆块(冈—念陆块、南羌塘—左贡陆块、昌都—思茅陆块、德格—中甸陆块)及其间的结合带(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澜沧江结合带、金沙江结合带)拼接而成,其地质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与特提斯的演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今的地质构造格局可归结于东特提斯在地质历史中长期演化的结果。

把本区的客观地质体及地质现象与东特提斯的演化联系起来,以怒江特提斯洋从萌生、发展、萎缩、消亡到汇聚造山的整个演化过程为主线,来阐述本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

关键词:构造演化特提斯洋陆转换构造域一、陆壳基底形成阶段本区出露的最老的陆壳基底为德玛拉岩群(Pt1-2D.)、卡穷岩群(Pt1-2K.)、吉塘岩群(Pt1-2J.)、宁多岩群(Pt1-2Nd.)。

其中德玛拉岩群(Pt1-2D.)、卡穷岩群(Pt1-2K.)为冈瓦纳大陆群结晶基底;吉塘岩群(Pt1-2J.)、宁多岩群(Pt1-2Nd.)为泛华夏大陆群结晶基底。

德玛拉岩群(Pt1-2D.)又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陆块结晶基底;卡穷岩群(Pt1-2K.)又为卡穷微陆块结晶基底,是从冈瓦纳大陆群北缘裂离出来的一个微陆块;吉塘岩群(Pt1-2J.)为南羌塘—左贡陆块结晶基底;宁多岩群(Pt1-2Nd.)为昌都—思茅陆块结晶基底。

本区陆壳基底均为深变质片麻岩系,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它们都是由正变质岩和负变质岩共同组成的变质杂岩,即原岩既有岩浆岩又有沉积岩。

因此,本区陆壳基底形成于古-中元古代,后因多期变质作用、构造作用、岩浆作用的改造,成为如今变质深、变形强的结晶基底杂岩系。

二、原特提斯演化阶段原特提斯演化阶段指新元古代—志留纪这一地质历史过程。

特提斯洋萌生于泛大陆(超级大陆)的解体,在元古宙未—早古生代初,第一次全球性泛大陆解体,形成三大陆块群,南部为冈瓦纳大陆群、中部为泛华夏大陆群、北部为劳亚大陆群,冈瓦纳大陆群与泛华夏大陆群之间以特提斯洋相隔,泛华夏大陆群与劳亚大陆群之间以亚洲洋相隔。

三江义敦岛弧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研究

三江义敦岛弧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研究

显的控制作用, 由此本文总结并提 出义敦岛弧造 山带三大成矿作用: ① 印支晚期俯冲造山弧 间
裂 谷成 矿 作 用 ; ② 燕山 晚期 造 山后 伸展 成 矿作 用 ; ⑧ 喜 马拉 雅期 陆 内汇聚 与走 滑 成矿 作 用 。本
文 在 总结 前人 大量 研 究 的基 础 上 , 以 大地 构造 理 论 为依 托 , 结合 区域 地 层概 况 , 对 该 区 构造 动
2 0 1 5年 0 3月
四川 有 色金 属
S i c h u a n No n f e r r o u s M e t a l s
文 章 编 号 :1 0 0 6 — 4 0 7 9( 2 0 1 5 )0 1 - 0 0 0 9 - 0 4
三江义敦 岛弧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研究
Th e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e e n Te c t o n i c Ev o l u t i o n a n d M e t a l l o g e ne s i s o f t he Yi d u n Ar c ,
i s l a n d a r c b e l t s : ①T h e m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o f s u b d u c t i o n o r o g e n i c i n t e r — a r c r i t f v a l l e y i n t h e l a t e I n d o s i n i矿 作用 的相 互 关 系等方 面进 行深度剖 析 , 以期 能对人们在 该 区进 行成
矿 理论研 究和找 矿预 测 等 方面提 供 帮助 和指 导 。

2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2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德格德格-乡城成矿带主要 矿床( 矿床(点)分布图
可以明显看出矿床集 中分布在南北两段
中甸岛弧铜矿成矿模式图
哀牢山Au、 、 矿成矿带 Ⅲ、金沙江-哀牢山 、Cu、Pt矿成矿带 金沙江 哀牢山
金沙江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分布于金沙江 哀牢山结合带上,是发育在晚古生代 -哀牢山结合带上,是发育在晚古生代 板块结合带及其洋脊型火山岩板块结合带及其洋脊型火山岩-蛇绿岩 之上的以Au、Cu为主的成矿带。分为 之上的以 、 为主的成矿带。 为主的成矿带 金沙江成矿亚带(中带, 为主) 金沙江成矿亚带(中带,以Cu为主) 为主 和哀牢山成矿亚带(南带, 为主) 和哀牢山成矿亚带(南带,以Au为主) 为主 等两个成矿亚带。 等两个成矿亚带。
合 带
Ⅱ德格-乡城成矿带 德格区域成矿模型
带内岛弧造山期弧火 山-岩浆活动及造山期后 构造活动强烈, 构造活动强烈,成矿条件 优越, 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资源,是一个以Cu、Pb、 资源,是一个以 、 、 Zn、Ag为主的多金属成 、 为主的多金属成 矿带。 矿带。 已发现大中型矿床十 余处, 余处,著名的超大型呷村 Ag多金属矿床即位于其中, 多金属矿床即位于其中, 多金属矿床即位于其中 近期又发现超大型的夏塞 Ag多金属矿床、普朗超大 多金属矿床、 多金属矿床 型Cu矿床 等。 矿床
甘孜甘孜-理塘成矿带区域成矿模型
甘孜甘孜-理塘成矿带 主要Au、 矿床分布图 主要 、Cu矿床分布图
位于三江地区东缘的甘 理塘Au成矿带, Au成矿带 孜-理塘Au成矿带,是发育 在印支期的板块结合带以及 甘孜-理塘洋脊型火山岩甘孜-理塘洋脊型火山岩-蛇 绿岩带之上的以Au为主的成 绿岩带之上的以Au为主的成 Au 矿带。 矿带。 金矿化主要集中于中南 已发现嘎拉、错阿、 段,已发现嘎拉、错阿、雄 龙西金及金厂沟、 龙西金及金厂沟、生康砂金 矿等,绝大多数与燕山期矿等,绝大多数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碰撞推覆构造作 用相关,云南省内宁蒗、 用相关,云南省内宁蒗、丽 江等地区具有找Au前景。 Au前景 江等地区具有找Au前景。

三江地区金属矿床分布特点及其地质背景论文

三江地区金属矿床分布特点及其地质背景论文

三江地区金属矿床分布特点及其地质背景【摘要】我国西南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地区辽阔,地跨滇西川西藏东青海南部广大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三江成矿带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而且是我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实施“跨世纪勘查工程”最有远景的地区。

本文总结了三江地区金属矿床的分布特征,并从大地构造岩浆地层的角度阐明其地质背景。

【关键词】三江地区;金属矿床;大地构造;区域岩浆;特提斯三江成矿带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部,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结合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萌特提斯、古特提斯、特提斯洋盆的开关闭合控制了本区地质构造演化。

特别是印支运动以来,由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在本区多次碰撞,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岩浆变质活动,经历板块聚合褶皱隆升,伸展构造发育等一系列地质构造运动,带来了蛇绿混杂堆积和大推覆,大走滑构造发育等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有色金属贵金属的成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但是,由于地势险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原因,“三江”的矿产勘查工作程度普遍较低。

通过对也已发现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的总结,以及对其地质背景的研究,能更好的指导我们找矿。

通过发掘“三江”的矿产资源潜力,将会向国家提供更多更大的有色贵金属原料开发基地。

1.金属矿床的分布特点三江地区迄今已发现各类矿床200多个,矿点和矿化点1000余处,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

1.1有色金属矿床分布特点目前已探明铜、钼、铅、锌、钨、锡、锑、汞、镍、钴、铋等11个矿种,共94个矿床,其中超大型矿床2处,大型矿床8处,中小型矿床84处,以铜、钼、锌、铅、锡、汞、矿床最为重要。

铜(钼)矿是本区最重要的矿床之一,累计探明储量约占全国铜的总探明储量五分之一;钼是铜的伴生或共生矿,已探明的铜钼矿储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玉龙—纳日贡玛斑岩铜(钼)矿带中。

斑岩型铜(钼)矿还分布于德格、中甸﹑祥云、金平等地。

火山热液型、喷气—沉积型铜矿和多金属矿分布在德格—乡城等岛弧火山岩带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性岩 为主体
体变化为以酸性岩增加
偏基性
偏酸性和碱性
Frequency Count
甭哥 (28~53Ma)
35 30 25 20 15 10 5
Rock Deposit ore fluid
斑岩/Au矿时空分布 斑岩/Au矿时空分布 /Au
DATE
100
0 20 40 60 80
罗卜地 (~32.27Ma)
Ⅶ、类乌齐-临 类乌齐 临 勐海Sn、 、 沧-勐海 、Fe、 勐海 Pb、Zn多金属 、 多金属 矿成矿带
1、类乌齐-左贡Sn、W、 1、类乌齐-左贡Sn、W、 PbZn多金属成矿亚带 多金属成矿亚带
2、临沧-勐海 、Fe、 、临沧 勐海 勐海Sn、 、 Cu、稀有金属成矿亚带 、
Ⅷ、昌宁-孟连 昌宁 孟连 Pb、Zn、Ag 、 、 多金属成矿带
区域成矿模型
1)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海 )晚泥盆世扩张, 底扩张,形成火山成因细 碧角斑岩系中块状硫化物 矿床(如大平掌Cu矿床 矿床)。 矿床(如大平掌 矿床)。 2)早二叠世末澜沧江洋壳 ) 开始向东俯冲于兰坪开始向东俯冲于兰坪-思茅 陆块之下,形成岛弧钙碱 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及 其火山-沉积岩系,形成Sn、 其火山-沉积岩系,形成 、 W矿床。 矿床。 矿床 3)晚三叠世早期,火山)晚三叠世早期,火山岩浆弧总体由挤压转为 弧总体由挤压转为拉 岩浆弧总体由挤压转为拉 形成裂陷-裂谷盆地, 张,形成裂陷-裂谷盆地, 伴随火山活动形成VHMS 火山活动形成 伴随火山活动形成 矿床。 矿床。
155 148 144
700米 400-600米 1500-1700米 400米
矿区纵投影图
Ⅸ、保山-镇康 保山 镇康 Pb、Zn、Hg、 、 、 、 稀有金属矿成 矿带
西南三江重要 成矿带划分图
镇康Pb、 、 、 Ⅸ、保山-镇康 、Zn、Hg、稀有金属矿成矿带 保山 镇康
主体叠置于保山陆块之上的 以Pb、Zn、Hg为主的多金属及 、 、 为主的多金属及 稀有金属矿成矿带。 稀有金属矿成矿带。 1)沉积-改造型Pb、Zn(Ag)多 沉积-改造型Pb、Zn(Ag) Pb 金属矿床。 鲁子园、核桃坪、 金属矿床。如鲁子园、核桃坪、 勐兴Pb- 矿等 酸性岩(隐伏) 矿等。 勐兴 -Zn矿等。酸性岩(隐伏) 叠加成矿作用明显, 叠加成矿作用明显,该类矿床找 矿潜力巨大。 矿潜力巨大。 2)构造热液-脉型Hg、Sb、As )构造热液-脉型 、 、 多金属矿床 3)伟晶岩型稀有金属(Be-Li)伟晶岩型稀有金属( - Nb)矿床。 )矿床。
火山地热区热泉金矿化作用 硅华、钙华、硫华) (硅华、钙华、硫华)明显 采取姚安地震前后5 采取姚安地震前后5天内热 泉气( 泉气(液)体,对比地震前 后成矿元素含量变化, 后成矿元素含量变化,讨论 地震构造对元素及成矿的影 响
兰坪盆地中轴构造以东地区,构造热 兰坪盆地中轴构造以东地区, 液成矿系统形成三种成矿类型(式样): 液成矿系统形成三种成矿类型(式样): 喷流沉积型(Sedex),热(循环)液脉型 喷流沉积型(Sedex), 循环) 和热泉型。系统研究其形成和保存条件, 和热泉型。系统研究其形成和保存条件, 为该区的找矿和预测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为该区的找矿和预测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卓潘 (37~38Ma)
马厂箐 (35~36Ma) 姚安 (35~36Ma)
扎村 (39~46Ma)
澜沧江-怒江热泉+红土型Au成矿系统 澜沧江-怒江热泉+红土型Au成矿系统 Au
热泉型金成矿作用与地 下流体— 下流体—热泉作用有关 红土型金矿成矿作用主 要与地表流体关系密切 它们既可形成独立成矿 系统,也可由于混合, 系统,也可由于混合, 形成叠加复合成矿系统
金矿受韧脆性剪 金矿受韧脆性剪 切带及其次级脆 性构造严格控制 性构造严格控制 严格
金厂 (61~63Ma)
大坪 (~50和 (~50和~深度较大 多数大于10km 多数大于10km 大于
富碱斑岩型Au成矿系统 富碱斑岩型Au成矿系统 Au
酸性岩 增加
发现金矿床/点近50 发现金矿床/点近50处 50处 与富碱斑岩体相伴产出 斑岩体在中部出露较多 东西两侧多呈隐伏产出 斑岩岩性从西向东由偏 基性变为偏酸性和碱性 从南向北由中性岩为主
区域成矿模型 沉积沉积-改 造型Pb Pb、 造型Pb、 Zn(Ag) Zn(Ag) 多金属矿 床。 隐伏岩体 的叠加改 造和交代 成矿作用。 成矿作用。
Ⅹ、腾冲腾冲 梁河Sn、 梁河 、 W、稀有金 、 属矿成矿带
西南三江重要 成矿带划分图
梁河Sn、 、 Ⅹ、腾冲-梁河 、W、稀有金属矿成矿带 腾冲 梁河
云南省兰坪盆地中南段锌化探异常图
热液循环成矿指导白秧坪银多金属矿突破
◆碰撞推挤形成构造圈闭成为流体的储集空间
碰撞挤压
构 造 圈
~50Ma
盆 缘 断 裂
◆走滑拉分为岩浆-流体上升提供通道 走滑拉分为岩浆走滑拉分
~40Ma
◆ 热液循环形成大型 热液银多金属矿
矿体定位

热 液 活 动 中 心
◆“构造圈闭+热液循环中心+多种电法 构造圈闭+热液循环中心+ 技术” 技术” 实现了找矿突破
兰坪Ⅴ、昌都-兰坪 昌都 兰坪 思茅Cu、 、 思茅 、Pb、 Zn、Ag多金属 、 多金属 矿成矿带
西南三江重要 成矿带划分图
兰坪-思茅 Ⅴ、昌都-兰坪 思茅 、Pb、Zn、Ag多金属矿成矿带 昌都 兰坪 思茅Cu、 、 、 多金属矿成矿带 昌都-兰坪-思茅Cu、Pb、Zn、Ag多金属矿成矿 带是三江地区最重要的以Cu、Pb、Zn、Ag为主的成 矿带之一,该带中已发现世界著名的特大型Cu、Pb、 Zn矿床2处(玉龙Cu-Mo矿床、金顶Pb-Zn矿床), 大型Cu、Pb、Zn、Ag、Sr、As、Sb矿床11处,中型 Cu、Pb、Zn、Ag矿床、矿(化)点及矿化异常数百 处。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云南兰坪热液Pb、Zn多金 属成矿等与走滑-剪切相关。
41.1Ma 40.1Ma 35.8Ma 36.0Ma
Yulong porphyry Cu belt
芒康
32.1Ma
35.8Ma
(二)新生代Au成矿系 新生代Au成矿系 Au 统
金沙江-哀牢山富碱 金沙江- 斑岩型Au成矿系统 斑岩型Au成矿系统 (33~38Ma)
成矿受控于陆陆碰撞及 碰撞后的构造演化 金成矿作用发生在晚 碰撞伸展/ 碰撞伸展/主碰撞阶段 与造山作用、富碱斑 与造山作用、 岩侵入作用、 岩侵入作用、热泉和 红土化作用密切相关 空间具成带产出特征 可分为三个成矿系统
腾冲-梁河成矿带是滇西最西部的一个最重要的Sn、 W、稀有金属矿成矿带,总长达到2500km。 1)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类有关的Sn、Fe、 Pb、Zn多金属矿床。 2)与晚白垩世花岗岩类有关的Sn、W多金属矿床。 3)与早第三纪花岗岩类有关的Sn、W及稀有金属 矿床。
区域成矿模型
腾冲-梁河成矿带区域成矿模式图
① 与逆冲-推覆构造 带关系密切的中低温 热液构造热液-脉型Cu 多金属矿床。以等距 性分布的白秧坪、金 顶、白洋厂Pb-Zn多金 属矿为代表。 ② 沉积砂岩中Sedex 型PbZn多金属矿床。 兰坪金顶PbZn矿 ③热泉型Au多金属矿 床。 兰坪兰坪-思茅盆地区域成矿模式图
景谷Ⅵ、杂多-景谷 景谷 景洪Cu、 多 景洪 、Sn多 金属矿成矿带
三、铜金成矿系统
(一)斑岩 (Mo、Au)成矿系统( (一)斑岩Cu(Mo、Au)成矿系统(据邓 斑岩Cu 军等) 军等)
四大碰撞型构造-岩浆岩带 四大碰撞型构造-
德格- 德格-中甸 江达-维西-绿春 江达-维西- 竹卡-盐井/临沧-勐海 竹卡-盐井/临沧- 波密- 波密-腾冲
新生代斑岩型Cu成矿系统时空分布特征 新生代斑岩型Cu成矿系统时空分布特征 Cu成矿系统
西南三江重要 成矿带划分图
孟连Pb、 、 多金属成矿带 Ⅷ、昌宁-孟连 、Zn、Ag多金属成矿带 昌宁 孟连
发育在洋脊-准洋脊火山岩-蛇绿岩带 发育在洋脊-准洋脊火山岩上的Pb、 、 多金属矿成矿带 多金属矿成矿带。 上的 、Zn、Ag多金属矿成矿带。
昌宁昌宁-孟连多金属矿成矿带区域成矿模型
161/159
澜沧江-怒江热泉+ 澜沧江- 怒江热泉+ 红土型Au成矿系统 红土型Au成矿系统 (<23Ma)
哀牢山造山型 Au成矿系统 Au成矿系统 (~50和 (~50和~35Ma)
哀牢山造山型Au成矿系统 哀牢山造山型Au成矿系统 Au
主体形成于碰撞
小水井 (40~45Ma)
造山构造背景下
老王寨 (48~50Ma)
维西Ⅳ、江达-维西 江达 维西 绿春FeCuPbZn 绿春 多金属成矿带
西南三江重要 成矿带划分图
维西-绿春 Ⅳ、江达-维西 绿春 江达 维西 FeCuPbZn多金属成矿带 多金属成矿带
该成矿带是发育 在陆缘火山弧之上的 Fe、Cu、Pb、Zn、 以Fe、Cu、Pb、Zn、 Ag为主的重要成矿带 Ag为主的重要成矿带 之一,里仁卡、 之一,里仁卡、赵卡 丁钦弄、足那、 隆、丁钦弄、足那、 楚格扎、加多岭、 楚格扎、加多岭、南 鲁春、 佐、鲁春、老君山等 矿床产于该带中。 矿床产于该带中。
金沙江洋盆于早二叠世晚期开 始向西俯冲于昌都-兰坪始向西俯冲于昌都-兰坪-思茅陆块 之下,形成陆缘火山弧, 之下,形成陆缘火山弧,发育中基 酸性系列火山岩以及侵入岩, 性→酸性系列火山岩以及侵入岩, 形成重要的矿源岩/ 形成重要的矿源岩/层。 晚三叠世早期, 晚三叠世早期,陆缘火山弧总 体由挤压转为拉张, 体由挤压转为拉张,形成晚三叠世 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的上叠裂陷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的上叠裂陷裂谷盆地,构成其VHMS成矿作用 裂谷盆地,构成其 成矿作用 的主体,如鲁春Cu Cu多金属矿床 的主体,如鲁春Cu多金属矿床 。 燕山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既是陆内碰 撞及其逆冲推覆、 撞及其逆冲推覆、走滑剪切构造过 程,又是该成矿带中又一重要的成 矿作用时期,一方面该期的构造 该期的构造、 矿作用时期,一方面该期的构造、 岩浆成矿作用直接叠加于早期的 VHMS矿床之上 另一方面强烈的逆 矿床之上; VHMS矿床之上;另一方面强烈的逆 冲推覆、走滑剪切构造作用形成浅 冲推覆、走滑剪切构造作用形成浅 成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 成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或构造 热液脉型 多金属矿床。 脉型) -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 鲁春南北、金平-绿春潜在远景较大。 鲁春南北、金平-绿春潜在远景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