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斯分类仿真实验

贝叶斯分类仿真实验
贝叶斯分类仿真实验

实验一 贝叶斯分类仿真实验

1. 引言

贝叶斯定理用数学家Thoms Bayes 命名的,他是18世纪概率论和决策论的早期研究者。贝叶斯决策理论是主观贝叶斯派归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贝叶斯决策就是在不完全情报下,对部分未知的状态用主观概率估计,然后用贝叶斯公式对发生概率进行修正,最后再利用期望值和修正概率做出最优决策。

1.1 贝叶斯决策基本思想 贝叶斯决策理论方法是统计模型决策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其基本思想: ★已知类条件概率密度参数表达式和先验概率;

★利用贝叶斯公式转换成后验概率;

★根据后验概率大小进行决策分类。

1.2 贝叶斯公式

设H1,H2,……,H M 为样本空间S 的一个划分,如果以P(Hj)表示事件Hi 发生的概率,且P(Hj)>0(j=1,2,…,n)。对于任一事件X,P(X)>0,则贝叶斯公式如下:

P(Hj|X)=P(X|Hj)P(Hj)/ ∑=M

j 1Hj)P(Hj)|P(X

2. 基于最小错误率贝的叶斯决策

2.1 对于贝叶斯公式的深入理解

对于引言中贝叶斯的公式,可能大家对P(H|X)与P(X|H)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存在疑问,下面我们就来深入理解该公式,X 是一个元组,假设其中可以分成M 类,M 的先验概率是P(H),而P(X|H)则被我们看成是概率密度函数对于待归类的样品,贝叶斯可以计算出属于M 类中各个类的概率大小,看X 属于那个类的可能性大,就把他归属为那一类。

★先验概率

针对M 个出现的可能性而言的,不考虑任何其他的条件。例如,有统计资料表明出产产品总数为N ,其中合格品为N1,不合格品为N2,P(H1)=N1/N ,P(H2)=N2/N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者都可以事先计算出来。但是如果我们只有先验概率是不够的,假设我们生产的产品是N1多于N2,那么我们得到的概率就是合格的可能性大于不合格的可能性,故我们只能把所有的产品都判断为合格,因为合格的概率大一些,但这样的结果并没有让我们把不合格的产品分离出来,这就表明我们仅从先验概率来进行分类识别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初始信息。于是我们引进了类条件概率密度。 ★类条件概率密度

类条件概率密度P(X|Hj)是指在已知的特征空间中,出现特征值的概率密度,指的是Hj 类样品其属性X 是怎么样分布的。

★后验概率

后验概率是指在呈现状态X 时, 该样品属于Hj 中各个类别的概率,这个概率可以用来判别Hj 的归属类别依据。从而实现贝叶斯分类器。

★关于P(Hj|X)与P(X|Hj)的区别

首先,要明确,从我们前面的理论大家可以发现P(Hj|X)是后验概率,是结论;P(X|Hj)是类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是已知的前提。类概率条件密度函数是前人总结的统计的概率分布,我们是直接拿来使用的,用它来补充先演概率的信息不足。我们还是拿前面的例子来说,P(H1|X)与P(H2|X)是指在同一条件X 下,比较H1和H2的出现概率,如果P(H1|X)>P(H2|X),则事件H1出现的可能性大,反之则是H2出现的可能性大。我们可以发现P(H1|X) 与P(H2|X)之和为1,因为对于产品来说,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不可能出现第三种情况。P(X|H1)与P(X|H2)都是指在各自条件下出现X 的可能性,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比较两者大小也没有实际意义,两者是在不同条件下讨论问题的,两者之和也没有等于1的结论。

2.2 基于最小错误率贝的叶斯决策详解

为了大家的理解,我们先看两类问题,对于两类问题,

P(H1|X)=P(X|H1)P(H1)/P(X),P(H2|X)=P(X|H2)P(H1)/P(X),其中

P(X)=P(X|H1)P(H1)+P(X|H2)P(H2),利用后验概率在作判别。那么推广到多类别问题后,P(Hj|X)=P(X|Hj)P(Hj)/P(X),由全概率公式

P(X)= ∑=M j 1P(X|Hj)P(Hj),其中M 为类别个数。

在取得一个特征X 之后,在特征X 的条件下,看哪个概率最大,就应该把X 归于概率最大的那个类。因此对于任一模式X ,可以通过比较各个判别函数来确定X 的类别。

P(Hi)P(X|Hi)= max j 1M

≤≤{P(Hj)P(X|Hj)};?X ∈Hi, i=1,2,3,…,M

使用什么样的原则可以做到错误概率最小呢? 前提就是要知道一样品分属于不同类别的可能性,表示成P(Hj|X),然后计算后验概率最大的类来分类,这样就是错误最小的方式。

3. 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决策

前面我们讨论了最小错误的贝叶斯决策,但是,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基于最小错误的贝叶斯决策才是最佳的呢? 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比如对于药品的检测,对于药品生产商而言,大部分的药品都是合格的,只有少数的不合格。如果我们把正常药品判断成异常药品,样会增加总的

错误率,给企业带来一些损失;但如果把异常药品判断成正常药品,虽然会使错误率最小,但病人可能会被使用不合格的药品,对治疗非常不利,甚至会使得病人耽误治疗,乃至于有生命危险。可见这时使用错误率最小是不合适的。我们用下图进一步说,大家会看得更清楚。从上面我们发现,单纯的考虑后验概率的最小错误率,会带来更多的损失和风险,为了体现这种风险,对贝叶斯公式进行加权修正,表示成

Ri(X)=∑=M j 1λ(αi ,j)P(Hj|X),

其中αi 代表将X 判为Hi 类的决策,λ(αi,j)表示观测样品X 实际属于Hj,由于采用αi 决策而被判为Hj 时所造成的损失;Ri 则表示观测X 被判别为i 类时的损失均值;例如从前面的例子,λ(α1,2)表示X 确实是异常药品,但采取决策α1被判定为正常,则会有损失λ(α1,2);λ(α2,1)表示X 确实是正常药品,但采取决策α2被判定为异常。为了基于风险考虑我们会把损失函数的λ(α1,2)的值大于λ(α2,1),因为前者的风险更大。基于最小风险也就是要寻找Ri(αi|X)的最小值,并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

4. 用Matlab 实现贝叶斯分类

4.1 程序代码如下

prior=[0.7 0.3];

data=10+2*randn(100,1);

[mu,sigma]=normfit(data);

data1=5+4*randn(100,1);

[mu1,sigma1]=normfit(data1);

figure;

plot(-3:0.01:18,normpdf(-3:0.01:18,mu,sigma),'b'),

hold on ;

plot(-5:0.01:18,normpdf(-5:0.01:18,mu1,sigma1),'r')

x=7;

stem(x,normpdf(x,mu,sigma));

stem(x,normpdf(x,mu1,sigma1),'r') ;

xlabel('x');h=legend('class 1 pdf','class 2 pdf',2);

title('class condition probability function')

hold off

post=normpdf(x,mu,sigma)*prior(1);

post1=normpdf(x,mu1,sigma1)*prior(2);

figure;

plot(-3:0.01:18,normpdf(-3:0.01:18,mu,sigma)*prior(1),'b')

hold on;

plot(-5:0.01:18,normpdf(-5:0.01:18,mu1,sigma1)*prior(2),'r') stem(x,normpdf(x,mu,sigma)*prior(1));

stem(x,normpdf(x,mu1,sigma1)*prior(2),'r');

xlabel('x');h=legend('class 1','class 2',1);

title('sample post probability')

hold off

4.2 代码运行结果图如下

5.用Visual C++实现贝叶斯分类5.1程序代码如下

//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分类如下:void CMyDlg::OnCWL()

{

UpdateData(true);

float a,b,p,q;

a=m_prior1*m_class1;

b=m_prior2*m_class2;

p=a/(a+b);

q=b/(a+b);

if(p>q){m_class="class1";}

else{m_class="class2";}

UpdateData(false);

}

//最小风险率贝叶斯分类如下:void CMyDlg::OnFXL()

{

UpdateData(true);

float a,b,p,q,m,n;

a=m_prior1*m_class1;

b=m_prior2*m_class2;

p=a/(a+b);

q=b/(a+b);

m=m_L11*p+m_L12*q;

n=m_L21*p+m_L22*q;

if(m>n){m_class="class2";}

else{m_class="class1";}

UpdateData(false);

}

5.2 代码运行结果图如下

贝叶斯最小错误率分类如下:

贝叶斯最小风险率如下:

6.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讨论,正确的制定损失函数的值,是贝叶斯决策决策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实际中列出合适的决策表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根据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分析决策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从本文的讨论,我们知道要提高贝叶斯决策的准确率就需要对损失函数进行仔细的考量。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可以考虑如何对损失函数进行选择和使用。充分利用贝叶斯定理提高分类的精确程度和实用性。

数据挖掘试卷一

数据挖掘整理(熊熊整理-----献给梦中的天涯) 单选题 1.下面哪种分类方法是属于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A. 判定树归纳 B. 贝叶斯分类 C. 后向传播分类 D. 基于案例的推理 2.置信度(confidence)是衡量兴趣度度量( A )的指标。 A、简洁性 B、确定性 C.、实用性 D、新颖性 3.用户有一种感兴趣的模式并且希望在数据集中找到相似的模式,属于数据挖掘哪一类任务?(A) A. 根据内容检索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4.数据归约的目的是() A、填补数据种的空缺值 B、集成多个数据源的数据 C、得到数据集的压缩表示 D、规范化数据 5.下面哪种数据预处理技术可以用来平滑数据,消除数据噪声? A.数据清理 B.数据集成 C.数据变换 D.数据归约 6.假设12个销售价格记录组已经排序如下:5, 10, 11, 13, 15, 35, 50, 55, 72, 92, 204, 215 使用如下每种方法将它们划分成四个箱。等频(等深)划分时,15在第几个箱子内?(B) A 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D 第四个 7.下面的数据操作中,()操作不是多维数据模型上的OLAP操作。 A、上卷(roll-up) B、选择(select) C、切片(slice) D、转轴(pivot) 8.关于OLAP和OLTP的区别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 OLAP主要是关于如何理解聚集的大量不同的数据.它与OTAP应用程序不同. B. 与OLAP应用程序不同,OLTP应用程序包含大量相对简单的事务. C. OLAP的特点在于事务量大,但事务内容比较简单且重复率高. D. OLAP是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但其最终数据来源与OLTP一样均来自底层的数据库系统,两者面对的用户是相同的 9.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A、分类和聚类都是有指导的学习 B、分类和聚类都是无指导的学习

大数据挖掘weka大数据分类实验报告材料

一、实验目的 使用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类训练并测试。应用不同的分类算法,比较他们之间的不同。与此同时了解Weka平台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 实验采用Weka 平台,数据使用Weka安装目录下data文件夹下的默认数据集iris.arff。 Weka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系统的缩写,该系统由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发。Weka使用Java 写成的,并且限制在GNU通用公共证书的条件下发布。它可以运行于几乎所有操作平台,是一款免费的,非商业化的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挖掘软件。Weka提供了一个统一界面,可结合预处理以及后处理方法,将许多不同的学习算法应用于任何所给的数据集,并评估由不同的学习方案所得出的结果。 三、数据预处理 Weka平台支持ARFF格式和CSV格式的数据。由于本次使用平台自带的ARFF格式数据,所以不存在格式转换的过程。实验所用的ARFF格式数据集如图1所示 图1 ARFF格式数据集(iris.arff)

对于iris数据集,它包含了150个实例(每个分类包含50个实例),共有sepal length、sepal width、petal length、petal width和class五种属性。期中前四种属性为数值类型,class属性为分类属性,表示实例所对应的的类别。该数据集中的全部实例共可分为三类:Iris Setosa、Iris Versicolour和Iris Virginica。 实验数据集中所有的数据都是实验所需的,因此不存在属性筛选的问题。若所采用的数据集中存在大量的与实验无关的属性,则需要使用weka平台的Filter(过滤器)实现属性的筛选。 实验所需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均为iris.arff。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应用iris数据集,分别采用LibSVM、C4.5决策树分类器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进行测试和评价,分别在训练数据上训练出分类模型,找出各个模型最优的参数值,并对三个模型进行全面评价比较,得到一个最好的分类模型以及该模型所有设置的最优参数。最后使用这些参数以及训练集和校验集数据一起构造出一个最优分类器,并利用该分类器对测试数据进行预测。 1、LibSVM分类 Weka 平台内部没有集成libSVM分类器,要使用该分类器,需要下载libsvm.jar并导入到Weka中。 用“Explorer”打开数据集“iris.arff”,并在Explorer中将功能面板切换到“Classify”。点“Choose”按钮选择“functions(weka.classifiers.functions.LibSVM)”,选择LibSVM分类算法。 在Test Options 面板中选择Cross-Validatioin folds=10,即十折交叉验证。然后点击“start”按钮:

贝叶斯分类器的matlab实现

贝叶斯分类器的matlab实现 贝叶斯分类原理: 1)在已知P(Wi),P(X|Wi)(i=1,2)及给出待识别的X的情况下,根据贝叶斯公式计算出后验概率P(Wi|X) ; 2)根据1)中计算的后验概率值,找到最大的后验概率,则样本X属于该类 举例: 解决方案: 但对于两类来说,因为分母相同,所以可采取如下分类标准:

%%%%%%%%%%%%%%%%%%%%%%%%%%%%%%%%%%%%%%%%%%%%%%%% %%% %By Shelley from NCUT,April 14th 2011 %Email:just_for_h264@https://www.360docs.net/doc/719712298.html, %此程序利用贝叶斯分类算法,首先对两类样本进行训练, %进而可在屏幕上任意取点,程序可输出属于第一类,还是第二类%%%%%%%%%%%%%%%%%%%%%%%%%%%%%%%%%%%%%%%%%%%%%%%% %%% clear; close all %读入两类训练样本数据 load data %求两类训练样本的均值和方差 u1=mean(Sample1); u2=mean(Sample2); sigm1=cov(Sample1); sigm2=cov(Sample2); %计算两个样本的密度函数并显示 x=-20:0.5:40; y= -20:0.5:20; [X,Y] = meshgrid(x,y); F1 = mvnpdf([X(:),Y(:)],u1,sigm1); F2 = mvnpdf([X(:),Y(:)],u2,sigm2); P1=reshape(F1,size(X)); P2=reshape(F2,size(X)); figure(2) surf(X,Y,P1) hold on surf(X,Y,P2) shading interp colorbar title('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曲线'); %%%%%%%%%%%%%%%%%%%%%%%%%%%%%%%%%%%%%%%%%%%%%%%% %% %以下为测试部分 %利用ginput随机选取屏幕上的点(可连续取10个点)

朴素贝叶斯算法详细总结

朴素贝叶斯算法详细总结 朴素贝叶斯法是基于贝叶斯定理与特征条件独立假设的分类方法,是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处理很多问题时直接又高效,因此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垃圾邮件过滤、文本分类等。也是学习研究自然语言处理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朴素贝叶斯原理简单,却有着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对于刚开始学习算法或者数学基础差的同学们来说,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花费一定的时间。比如小编刚准备学习的时候,看到贝叶斯公式还是有点小害怕的,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搞定。至此,人工智能头条特别为大家寻找并推荐一些文章,希望大家在看过学习后,不仅能消除心里的小恐惧,还能高效、容易理解的get到这个方法,从中获得启发没准还能追到一个女朋友,脱单我们是有技术的。贝叶斯分类是一类分类算法的总称,这类算法均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故统称为贝叶斯分类。而朴素朴素贝叶斯分类是贝叶斯分类中最简单,也是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这篇文章我尽可能用直白的话语总结一下我们学习会上讲到的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希望有利于他人理解。 ▌分类问题综述 对于分类问题,其实谁都不会陌生,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分类过程。例如,当你看到一个人,你的脑子下意识判断他是学生还是社会上的人;你可能经常会走在路上对身旁的朋友说“这个人一看就很有钱、”之类的话,其实这就是一种分类操作。 既然是贝叶斯分类算法,那么分类的数学描述又是什么呢? 从数学角度来说,分类问题可做如下定义: 已知集合C=y1,y2,……,yn 和I=x1,x2,……,xn确定映射规则y=f(),使得任意xi∈I有且仅有一个yi∈C,使得yi∈f(xi)成立。 其中C叫做类别集合,其中每一个元素是一个类别,而I叫做项集合(特征集合),其中每一个元素是一个待分类项,f叫做分类器。分类算法的任务就是构造分类器f。 分类算法的内容是要求给定特征,让我们得出类别,这也是所有分类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由指定特征,得到我们最终的类别,也是我们下面要讲的,每一个不同的分类算法,对

贝叶斯实验报告word精品

HUNAN UNIVERSITY 人工智能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三:分类算法实验学生姓名匿名 学生学号2013080702XX 专业班级智能科学与技术1302班 指导老师袁讲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基本原理; 2. 能够使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 3. 了解最小错误概率贝叶斯分类器和最小风险概率贝叶斯分类器 4. 学会对于分类器的性能评估方法 二、实验的硬件、软件平台 硬件:计算机 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10 应用软件:C,Java或者Matlab 相关知识点: 贝叶斯定理: 汽恥;表示事件B已经发生的前提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叫做事件B发生下事件A的条件概 率,其基本求解公式为: 贝叶斯定理打通了从P(A|B)获得P(B|A)的道路。 直接给出贝叶斯定理:.■- - ■■ ---------- —1 朴素贝叶斯分类是一种十分简单的分类算法,叫它朴素贝叶斯分类是因为这种方法的思想真的很 朴素,朴素贝叶斯的思想基础是这样的:对于给出的待分类项,求解在此项出现的条件下各个类别出现的概率,哪个最大,就认为此待分类项属于哪个类别。 朴素贝叶斯分类的正式定义如下: 1、设厂;'贋丄丫叱厂北沱如》为一个待分类项,而每个a为x的一个特征属性。 2、有类别集合渝一;号J 3、计算「门|八-" …厂乞 4、如果卩如囂)= ?"说{戸(如巩卩(如冋"卩(如盂)},则? &蚊 那么现在的关键就是如何计算第3步中的各个条件概率。我们可以这么做: 1、找到一个已知分类的待分类项集合,这个集合叫做训练样本集。 2、统计得到在各类别下各个特征属性的条件概率估计。即

朴素贝叶斯在文本分类上的应用

2019年1月 取此事件作为第一事件,其时空坐标为P1(0,0,0,0),P1′(0,0,0,0),在Σ′系经过时间t′=n/ν′后,Σ′系中会看到第n个波峰通过Σ′系的原点,由于波峰和波谷是绝对的,因此Σ系中也会看到第n个波峰通过Σ′系的原点,我们把此事件记为第二事件,P2(x,0,0,t),P2′(0,0,0,t′).则根据洛伦兹变换,我们有x=γut′,t=γt′。在Σ系中看到t时刻第n个波峰通过(x, 0,0)点,则此时该电磁波通过Σ系原点的周期数为n+νxcosθ/c,也就是: n+νxcosθc=νt→ν=ν′ γ(1-u c cosθ)(5)这就是光的多普勒效应[2],如果ν′是该电磁波的固有频率的话,从式(5)可以看出,两参考系相向运动时,Σ系中看到的光的频率会变大,也就是发生了蓝移;反之,Σ系中看到的光的频率会变小,也就是发生了红移;θ=90°时,只要两惯性系有相对运动,也可看到光的红移现象,这就是光的横向多普勒效应,这是声学多普勒效应中没有的现象,其本质为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变缓。3结语 在本文中,通过对狭义相对论的研究,最终得到了光的多普勒效应的表达式,并通过与声学多普勒效应的对比研究,理解了声学多普勒效应和光学多普勒效应的异同。当限定条件为低速运动时,我们可以在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下研究问题,比如声学多普勒效应,但如果要研究高速运动的光波,我们就需要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下研究问题,比如光的多普勒效应。相对论乃是当代物理学研究的基石,通过本次研究,使我深刻的意识到了科学家为此做出的巨大贡献,为他们献上最诚挚的敬意。 参考文献 [1]肖志俊.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探讨[J].通信技术,2008,41(9):81~83. [2]金永君.光多普勒效应及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03(4):14~15.收稿日期:2018-12-17 朴素贝叶斯在文本分类上的应用 孟天乐(天津市海河中学,天津市300202) 【摘要】文本分类任务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任务,在现实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网络舆情分析、商品评论情感分析、新闻领域类别分析等等。朴素贝叶斯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模型,它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和特征条件独立性假设的分类方法。本文主要探究文本分类的流程方法和朴素贝叶斯这一方法的原理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文本分类的一个任务—— —垃圾邮件过滤。 【关键词】文本分类;监督学习;朴素贝叶斯;数学模型;垃圾邮件过滤 【中图分类号】TP3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9)01-0244-02 1前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文本数据的产生变得越来越容易和普遍,处理这些文本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必要。文本分类任务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任务,也是机器学习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应用场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网络舆情分析,商品评论情感分析,新闻领域类别分析等等。 朴素贝叶斯方法是机器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这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和特征条件独立性假设的分类方法。相关研究和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文本分类任务上的效果较好。2文本分类的流程 文本分类任务不同于其他的分类任务,文本是一种非结构化的数据,需要在使用机器学习模型之前进行一些适当的预处理和文本表示的工作,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模型中得出分类的结论。 2.1分词 中文语言词与词之间没有天然的间隔,这一点不同于很多西方语言(如英语等)。所以中文自然语言处理首要步骤就是要对文本进行分词预处理,即判断出词与词之间的间隔。常用的中文分词工具有jieba,复旦大学的fudannlp,斯坦福大学的stanford分词器等等。 2.2停用词的过滤 中文语言中存在一些没有意义的词,准确的说是对分类没有意义的词,例如语气词、助词、量词等等,去除这些词有利于去掉一些分类时的噪音信息,同时对降低文本向量的维度,提高文本分类的速度也有一定的帮助。 2.3文本向量的表示 文本向量的表示是将非结构化数据转换成结构化数据的一个重要步骤,在这一步骤中,我们使用一个个向量来表示文本的内容,常见的文本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3.1TF模型 文本特征向量的每一个维度对应词典中的一个词,其取值为该词在文档中的出现频次。 给定词典W={w1,w2,…,w V},文档d可以表示为特征向量d={d1,d2,…,d V},其中V为词典大小,w i表示词典中的第i个 词,t i表示词w i在文档d中出现的次数。即tf(t,d)表示词t在文档d中出现的频次,其代表了词t在文档d中的重要程度。TF模型的特点是模型假设文档中出现频次越高的词对刻画文档信息所起的作用越大,但是TF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考虑不同词对区分不同文档的不同贡献。有一些词尽管在文档中出现的次数较少,但是有可能是分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特征,有一些词尽管会经常出现在众多的文档中,但是可能对分类任务没有太大的帮助。于是基于TF模型,存在一个改进的TF-IDF模型。 2.3.2TF-IDF模型 在计算每一个词的权重时,不仅考虑词频,还考虑包含词 论述244

数据挖掘常用的方法

数据挖掘常用的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是最关键的工作。大数据的挖掘是从海量、不完全的、有噪 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大型数据库中发现隐含在其中有价值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 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其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学习,统 计学等。通过对大数据高度自动化地分析,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商家、用户调整市场政策、减少风险、理性面对市场,并做出正 确的决策。目前,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如银行、电信、电商等,数据挖掘可 以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背景分析、企业管理危机等。大数据的挖 掘常用的方法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神经网络方法、Web 数据挖掘等。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挖掘。 (1)分类。分类是找出数据库中的一组数据对象的共同特点并按照分类模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其目的是通过分类模型,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摸个给定的类别中。 可以应用到涉及到应用分类、趋势预测中,如淘宝商铺将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购买情 况划分成不同的类,根据情况向用户推荐关联类的商品,从而增加商铺的销售量。 (2)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反映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属性值的特性,通过函数表达数据映射的关系来发现属性值之间的依赖关系。它可以应用到对数据序列的预测及相关关系的 研究中去。在市场营销中,回归分析可以被应用到各个方面。如通过对本季度销售的 回归分析,对下一季度的销售趋势作出预测并做出针对性的营销改变。 (3)聚类。聚类类似于分类,但与分类的目的不同,是针对数据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组数据分为几个类别。属于同一类别的数据间的相似性很大,但不同类别之间数据的 相似性很小,跨类的数据关联性很低。 (4)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是隐藏在数据项之间的关联或相互关系,即可以根据一个数据项的出现推导出其他数据项的出现。关联规则的挖掘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为从海量原始数据中找出所有的高频项目组;第二极端为从这些高频项目组产生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企业中用以预测客户的需求,各 银行在自己的ATM 机上通过捆绑客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供用户了解并获取相应信息来改善自身的营销。 (5)神经网络方法。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因其自身自行处理、分布存储和高度容错等特性非常适合处理非线性的以及那些以模糊、不完整、不严密的知 识或数据为特征的处理问题,它的这一特点十分适合解决数据挖掘的问题。典型的神 经网络模型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用于分类预测和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 模型,其主要代表为函数型网络、感知机;第二类是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算法的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Hopfield 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为代表。第三类是用于聚类的自组

实验1 贝叶斯分类实验

实验一:贝叶斯分类实验 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设计简单的线性分类器,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掌握利用贝叶斯公式进行设计分类器的方法。 实验内容: (1) 简单分类:有两类样本(如鲈鱼和鲑鱼),每个样本有两个特征(如长度和亮度),每类有若干个(比如20个)样本点,假设每类样本点服从二维正态分布,自己随机给出具体数据,计算每类数据的均值点,并且把两个均值点连成一线段,用垂直平分该线段的直线作为分类边界。再根据该分类边界对一随机给出的样本判别类别。画出如下图形。 提示: 1.可以入下产生第一类数据: % x1是第一类数据,每一行代表一个样本(两个特征) x1(:,1) = normrnd(10,4,20,1); x1(:,2) = normrnd(12,4,20,1); % 第2类数据 x2(:,1) = normrnd(15,4,20,1); x2(:,2) = normrnd(13,4,20,1); 2.可假设分类边界为 kx-y+b=0,根据垂直平分的条件计算出k和b。 3.如果新的样本点代入分类边界方程的值的符号和第一类样本均值代入分类边界方程的符号相同,则是判断为第一类。

(2) 贝叶斯分类:根据贝叶斯公式,给出在类条件概率密度为正态分布时具体的判别函数表达式,用此判别函数设计分类器。数据随机生成,比如生成两类样本(如鲈鱼和鲑鱼),每个样本有两个特征(如长度和亮度),每类有若干个(比如20个)样本点,假设每类样本点服从二维正态分布,随机生成具体数据,然后估计每类的均值与协方差,在下列各种情况下求出分类边界。先验概率自己给定,比如都为0.5。如果可能,画出在两类协方差不相同的情况下的分类边界。 提示: 若第一类的样本为{}12,,n x x x ,则第一类均值的估计为1 1?n k k x n μ==∑,协方差的估计为1 1???()()n T k k k x x n μμ=∑=--∑。若若第一类的样本为: 则均值的估计为: 134x ??=????238x ??=????326x ??=????446x ??=????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比较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比较 分类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当前数据挖掘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分类算法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了各种算法的特性,为使用者选择算法或研究者改进算法提供了依据。 一、决策树(Decision Trees) 决策树的优点: 1、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人们在通过解释后都有能力去理解决策树所表达的意义。 2、对于决策树,数据的准备往往是简单或者是不必要的.其他的技术往往要求先把数据一般化,比如去掉多余的或者空白的属性。 3、能够同时处理数据型和常规型属性。其他的技术往往要求数据属性的单一。 4、决策树是一个白盒模型。如果给定一个观察的模型,那么根据所产生的决策树很容易推出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5、易于通过静态测试来对模型进行评测。表示有可能测量该模型的可信度。 6、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大型数据源做出可行且效果良好的结果。 7、可以对有许多属性的数据集构造决策树。 8、决策树可很好地扩展到大型数据库中,同时它的大小独立于数据库的大小。 决策树的缺点: 1、对于那些各类别样本数量不一致的数据,在决策树当中,信息增益的结果偏向于那些具有更多数值的特征。 2、决策树处理缺失数据时的困难。 3、过度拟合问题的出现。 4、忽略数据集中属性之间的相关性。 二、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的优点:分类的准确度高,并行分布处理能力强,分布存储及学习能力强,对噪声神经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容错能力,能充分逼近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具备联想记忆的功能等。 人工神经网络的缺点:神经网络需要大量的参数,如网络拓扑结构、权值和阈值的初始值;不能观察之间的学习过程,输出结果难以解释,会影响到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接受程度;学习时间过长,甚至可能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文本分类算法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文本分类算法 摘要:常用的文本分类方法有支持向量机、K-近邻算法和朴素贝叶斯。其中朴素贝叶斯具有容易实现,运行速度快的特点,被广泛使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朴素贝叶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两种常见模型:多项式模型(MM)和伯努利模型(BM),实现了可运行的代码,并进行了一些数据测试。 关键字:朴素贝叶斯;文本分类 Text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aive Bayes Author: soulmachine Email:soulmachine@https://www.360docs.net/doc/719712298.html, Blog:https://www.360docs.net/doc/719712298.html, Abstract:Usually there are three methods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SVM、KNN and Na?ve Bayes. Na?ve Bayes is easy to implement and fast, so it is widely used.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theory of Na?ve Bayes and discussed two popular models: multinomial model(MM) and Bernoulli model(BM) in details, implemented runnable code and performed some data tests. Keywords: na?ve bayes; text classification 第1章贝叶斯原理 1.1 贝叶斯公式 设A、B是两个事件,且P(A)>0,称 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 乘法公式P(XYZ)=P(Z|XY)P(Y|X)P(X) 全概率公式P(X)=P(X|Y 1)+ P(X|Y 2 )+…+ P(X|Y n ) 贝叶斯公式 在此处,贝叶斯公式,我们要用到的是

Bayes分类器设计

实验一 Bayes 分类器设计 【实验目的】 对模式识别有一个初步的理解,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对贝叶斯决策理论算法有一个深刻地认识,理解二类分类器的设计原理。 【实验条件】 Matlab 软件 【实验原理】 根据贝叶斯公式,给出在类条件概率密度为正态分布时具体的判别函数表达式,用此判别函数设计分类器。数据随机生成,比如生成两类样本(如鲈鱼和鲑鱼),每个样本有两个特征(如长度和亮度),每类有若干个(比如50个)样本点,假设每类样本点服从二维正态分布,随机生成具体数据,然后估计每类的均值与协方差,在下列各种情况下求出分类边界。先验概率自己给定,比如都为0.5。如果可能,画出在两类协方差不相同的情况下的分类边界。 若第一类的样本为{}12,,n x x x ,则第一类均值的估计为1 1?n k k x n μ==∑,协方差的估计为1 1???()()n T k k k x x n μμ=∑=--∑。则在两类协方差不相同的情况下的判别函数为: 判别边界为g1(x)-g2(x)=0,是一条一般二次曲线(可能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 【实验内容】 1、 自动随机生成两类服从二维正态分布的样本点 2、 计算两类样本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 3、 按照两类协方差不相同情况下的判别函数,求出判别方程曲线。 4、 通过修改不同的参数(均值、方差、协方差矩阵),观察判别方程曲线的变化。 【实验程序】 clear all; close all;

samplenum = 50;%样本的个数 n1(:,1) = normrnd(8,4,samplenum,1);%产生高斯分布的二维随机样本,第一个参数为均值,第二个为方差 n1(:,2) = normrnd(6,4,samplenum,1);%产生高斯分布的二维随机样本,第一个参数为均值,第二个为方差 n2(:,1) = normrnd(14,4,samplenum,1);%产生高斯分布的二维随机样本,第一个参数为均值,第二个为方差 n2(:,2) = normrnd(16,4,samplenum,1);%产生高斯分布的二维随机样本,第一个参数为均值,第二个为方差 scatter(n1(1:samplenum,1),n1(1:samplenum,2),'ro');%画出样本 hold on scatter(n2(1:samplenum,1),n2(1:samplenum,2),'g*');%画出样本 u1 = mean(n1);%计算第一类样本的均值 e1=0; for i=1:20 e1 = e1+(n1(i,:)-u1)'*(n1(i,:)-u1);%计算协方差矩阵 end; u2 = mean(n2);%计算第二类样本的均值 e2=0; for i=1:20 e2 = e2+(n2(i,:)-u2)'*(n2(i,:)-u2);%计算协方差矩阵 end; e2=e2/20;%计算协方差矩阵 e1=e1/20;%计算协方差矩阵 %-------------通过改变条件来完成不同的曲线--------- % e2 = e1; %-------------------------------------------------- u1 = u1'; u2 = u2'; scatter(u1(1,1),u1(2,1),'b+');%画出样本中心 scatter(u2(1,1),u2(2,1),'b+');%画出样本中心 line([u1(1,1),u2(1,1)],[u1(2,1),u2(2,1)]); %画出样本中心连线 %求解分类方程 W1=-1/2*inv(e1); w1=inv(e1)*u1; w10=-1/2*u1'*inv(e1)*u1-1/2*log(det(inv(e1)))+log(0.5);%假设w1的先验概率为0.5 W2=-1/2*inv(e2); w2=inv(e2)*u2; w20=-1/2*u2'*inv(e2)*u2-1/2*log(det(inv(e2)))+log(0.5);% 假设w2的先验概率为0.5 syms x y; fn = [x,y]*(W1-W2)*[x,y]'+(w1-w2)'*[x,y]'+w10-w20; ezplot(fn,[0,30]);

贝叶斯分类实验报告doc

贝叶斯分类实验报告 篇一:贝叶斯分类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挖掘 实验项目名称贝叶斯分类 年级 XX级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生姓名 学号 1207010220 理学院 实验时间: XX 年 12 月 2 日 学生实验室守则 一、按教学安排准时到实验室上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 二、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在室内打闹、喧哗、吸烟、吃食物、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准做与实验内容无关的事,非实验用品一律不准带进实验室。 三、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或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未做预习者不准参加实验。四、实验必须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指导,认真按规程操作,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特别是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和设施,如擅自动用

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坏,应按规定赔偿,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 五、实验中要节约水、电、气及其它消耗材料。 六、细心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不得抄袭或随意更改原始记录和数据,不得擅离操作岗位和干扰他人实验。 七、使用易燃、易爆、腐蚀性、有毒有害物品或接触带电设备进行实验,应特别注意规范操作,注意防护;若发生意外,要保持冷静,并及时向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报告,不得自行处理。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和损坏,应立即停止实验,并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得自行拆卸查看和拼装。 八、实验完毕,应清理好实验仪器设备并放回原位,清扫好实验现场,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并将实验记录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后方可离去。 九、无故不参加实验者,应写出检查,提出申请并缴纳相应的实验费及材料消耗费,经批准后,方可补做。 十、自选实验,应事先预约,拟订出实验方案,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后,在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十一、实验室内一切物品未经允许严禁带出室外,确需带出,必须经过批准并办理手续。 学生所在学院:理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信计121

五种贝叶斯网分类器的分析与比较

五种贝叶斯网分类器的分析与比较 摘要:对五种典型的贝叶斯网分类器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在总结各种分类器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实验比较,讨论了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不同应用对象挑选贝叶斯网分类器的方法。 关键词:贝叶斯网;分类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 故障诊断、模式识别、预测、文本分类、文本过滤等许多工作均可看作是分类问题,即对一给定的对象(这一对象往往可由一组特征描述),识别其所属的类别。完成这种分类工作的系统,称之为分类器。如何从已分类的样本数据中学习构造出一个合适的分类器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得较多的分类器有基于决策树和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等方法。贝叶斯网(Bayesiannetworks,BNs)在AI应用中一直作为一种不确定知识表达和推理的工具,从九十年代开始也作为一种分类器得到研究。 本文先简单介绍了贝叶斯网的基本概念,然后对五种典型的贝叶斯网分类器进行了总结分析,并进行了实验比较,讨论了它们的特点,并提出了一种针对不同应用对象挑选贝叶斯分类器的方法。 1贝叶斯网和贝叶斯网分类器 贝叶斯网是一种表达了概率分布的有向无环图,在该图中的每一节点表示一随机变量,图中两节点间若存在着一条弧,则表示这两节点相对应的随机变量是概率相依的,两节点间若没有弧,则说明这两个随机变量是相对独立的。按照贝叶斯网的这种结构,显然网中的任一节点x均和非x的父节点的后裔节点的各节点相对独立。网中任一节点X均有一相应的条件概率表(ConditionalProbabilityTable,CPT),用以表示节点x在其父节点取各可能值时的条件概率。若节点x无父节点,则x的CPT为其先验概率分布。贝叶斯网的结构及各节点的CPT定义了网中各变量的概率分布。 贝叶斯网分类器即是用于分类工作的贝叶斯网。该网中应包含一表示分类的节点C,变量C的取值来自于类别集合{C,C,....,C}。另外还有一组节点x=(x,x,....,x)反映用于分类的特征,一个贝叶斯网分类器的结构可如图1所示。 对于这样的一贝叶斯网分类器,若某一待分类的样本D,其分类特征值为x=(x,x,....,x),则样本D属于类别C的概率为P(C=C|X=x),因而样本D属于类别C的条件是满足(1)式: P(C=C|X=x)=Max{P(C=C|X=x),P(C=C|X=x),...,P(C=C|X=x)}(1) 而由贝叶斯公式 P(C=C|X=x)=(2) 其中P(C=Ck)可由领域专家的经验得到,而P(X=x|C=Ck)和P(X=x)的计算则较困难。应用贝叶斯网分类器分成两阶段。一是贝叶斯网分类器的学习(训练),即从样本数据中构造分类器,包括结构(特征间的依赖关系)学习和CPT表的学习。二是贝叶斯网分类器的推理,即计算类结点的条件概率,对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这两者的时间复杂性均取决于特征间的依赖程度,甚至可以是NP完全问题。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朴素贝叶斯学习和分类文本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 朴素贝叶斯学习和分类文本 (2015年度秋季学期) 一、实验内容 问题:通过朴素贝叶斯学习和分类文本 目标:可以通过训练好的贝叶斯分类器对文本正确分类二、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与设计: 在分类(classification)问题中,常常需要把一个事物分到某个类别。一个事物具有很多属性,把它的众多属性看做一个向量,即x=(x1,x2,x3,…,xn),用x这个向量来代表这个事物。类别也是有很多种,用集合Y=y1,y2,…ym表示。如果x属于y1类别,就可以给x打上y1标签,意思是说x属于y1类别。 这就是所谓的分类(Classification)。x的集合记为X,称为属性集。一般X和Y 的关系是不确定的,你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说x有多大可能性属于类y1,比如说x有80%的可能性属于类y1,这时可以把X和Y看做是随机变量,P(Y|X)称为Y的后验概率(posterior probability),与之相对的,P(Y)称为Y的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1。在训练阶段,我们要根据从训练数据中收集的信息,对X和Y的每一种组合学习后验概率P(Y|X)。分类时,来了一个实例x,在刚才训练得到的一堆后验概率中找出所有的P(Y|x),其中最大的那个y,即为x所属分类。根据贝叶斯公式,后验概率为 在比较不同Y值的后验概率时,分母P(X)总是常数,因此可以忽略。先验概率P(Y)可以通过计算训练集中属于每一个类的训练样本所占的比例容易地估计。 在文本分类中,假设我们有一个文档d∈X,X是文档向量空间(document space),和一个固定的类集合C={c1,c2,…,cj},类别又称为标签。显然,文档向量空间是一个高维度空间。我们把一堆打了标签的文档集合作为训练样本,∈X×C。例如:={Beijing joins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对于这个只有一句话的文档,我们把它归类到China,即打上china标 签。 我们期望用某种训练算法,训练出一个函数γ,能够将文档映射到某一个类别:γ:X→C这种类型的学习方法叫做有监督学习,因为事先有一个监督者(我们事先给出了一堆打好标签的文档)像个老师一样监督着整个学习过程。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有监督学习。 实验主要代码: 1、 由于中文本身是没有自然分割符(如空格之类符号),所以要获得中文文本的特征变量向量首先需要对文本进行中文分词。这里采用极易中文分词组件

全面解析数据挖掘的分类及各种分析方法

全面解析数据挖掘的分类及各种分析方法 1.数据挖掘能做以下六种不同事情(分析方法): ?分类(Classification) ?估值(Estimation) ?预言(Prediction) ?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Affinitygroupingorassociationrules) ?聚集(Clustering) ?描述和可视化(DescriptionandVisualization) ?复杂数据类型挖掘(Text,Web,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 2.数据挖掘分类 以上六种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数据挖掘;间接数据挖掘?直接数据挖掘 目标是利用可用的数据建立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对剩余的数据,对一个特定的变量(可以理解成数据库中表的属性,即列)进行描述。 ?间接数据挖掘 目标中没有选出某一具体的变量,用模型进行描述;而是在所有的变量中建立起某种关系。 ?分类、估值、预言属于直接数据挖掘;后三种属于间接数据挖掘 3.各种分析方法的简介 ?分类(Classification) 首先从数据中选出已经分好类的训练集,在该训练集上运用数据挖掘分类的技术,建立分类模型,对于没有分类的数据进行分类。 例子: a.信用卡申请者,分类为低、中、高风险 b.分配客户到预先定义的客户分片 注意:类的个数是确定的,预先定义好的 ?估值(Estimation) 估值与分类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分类描述的是离散型变量的输出,而估值处理连续值的输出;分类的类别是确定数目的,估值的量是不确定的。 例子: a.根据购买模式,估计一个家庭的孩子个数 b.根据购买模式,估计一个家庭的收入 c.估计realestate的价值

主观贝叶斯实验报告

主观贝叶斯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程战战 专业/班级 计算机91 学 号 09055006 所在学院 电信学院 指导教师 鲍军鹏 提交日期 2012/4/26

根据初始证据E 的概率P (E )及LS 、LN 的值,把H 的先验概率P (H )更新为后验概率P (H/E )或者P(H/!E)。在证据不确定的情况下,用户观察到的证据具有不确定性,即0

数据挖掘分类实验详细报告

《数据挖掘分类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1120362066 尹雪蓉数据挖掘分类过程 (1)数据分析介绍 本次实验为典型的分类实验,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弄清数据挖掘具体流程,我们小组选择了最经典的决策树算法进行具体挖掘实验。 (2)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在进行数据挖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需要挖掘的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准备,格式统一。将样本转化为等维的数据特征(特征提取),让所有的样 本具有相同数量的特征,同时兼顾特征的全面性和独立性 2、选择与类别相关的特征(特征选择) 3、建立数据训练集和测试集 4、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清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ILPD (Indian Liver Patient Dataset) 这个数据集,该数据集已经具有等维的数据特征,主要包括Age、Gender、TB、DB、Alkphos、Sgpt、Sgot、TP、ALB、A/G、classical,一共11个维度的数据特征,其中与分类类别相关的特征为classical,它的类别有1,2两个值。 详见下表: 本实验的主要思路是将该数据集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对训练集进行训练生成模型,然后再根据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 数据集处理实验详细过程:

●CSV数据源处理 由于下载的原始数据集文件Indian Liver Patient Dataset (ILPD).csv(见下图)中间并不包含属性项,这不利于之后分类的实验操作,所以要对该文件进行处理,使用Notepad文件,手动将属性行添加到文件首行即可。 ●平台数据集格式转换 在后面数据挖掘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开源数据挖掘平台工具软件weka,该平台使用的数据集格式为arff,因此为了便于实验,在这里我们要对csv文件进行格式转换,转换工具为weka自带工具。转换过程为: 1、打开weka平台,点击”Simple CLI“,进入weka命令行界面,如下图所示: 2、输入命令将csv文件导成arff文件,如下图所示: 3、得到arff文件如下图所示: 内容如下:

统计学习_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实验报告

作业6 编程题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假设输入输出都是离散变量。用讲义提供的训练数据进行试验,观察分类器在 121.x x m ==时,输出如何。如果在分类器中加入Laplace 平滑(取?=1) ,结果是否改变。 (二)实验原理: 1)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对于实验要求的朴素贝叶斯分类器问题,假设数据条件独立,于是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出联合似然函数: 12(,,)()D i i p x x x y p x y =∏ 其中,()i p x y 可以有给出的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经验分布估计。 在实验中,朴素贝叶斯分类器问题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式子: ~1*arg max ()()D i y i y p y p x y ==∏ 其中,~ ()p y 是从给出的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经验分布估计出的先验分布。 2)Laplace 平滑: 在分类器中加入Laplace 平滑目的在于,对于给定的训练数据中,有可能会出现不能完全覆盖到所有变量取值的数据,这对分类器的分类结果造成一定误差。 解决办法,就是在分类器工作前,再引入一部分先验知识,让每一种变量去只对应分类情况与统计的次数均加上Laplace 平滑参数?。依然采用最大后验概率准则。 (三)实验数据及程序: 1)实验数据处理: 在实验中,所用数据中变量2x 的取值,对应1,2,3s m I === 讲义中所用的两套数据,分别为cover all possible instances 和not cover all possible instances 两种情况,在实验中,分别作为训练样本,在给出测试样本时,输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2)实验程序: 比较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在分类器中加入Laplace 平滑(取?=1)两种情况,在编写matlab 函数时,只需编写分类器中加入Laplace 平滑的函数,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0时,特定的Laplace 平滑情况。 实现函数:[kind] =N_Bayes_Lap(X1,X2,y,x1,x2,a) 输入参数:X1,X2,y 为已知的训练数据; x1,x2为测试样本值; a 为调整项,当a=0时,就是朴素贝叶斯分类器,a=1时,为分类器中加入Laplace 平滑。 输出结果:kind ,输出的分类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