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养老市场——模式研究

深圳养老市场——模式研究
深圳养老市场——模式研究

深圳养老市场——模式研究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由政府自上而下主导,制定积极的政策,出台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政府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线不会轻易动摇,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不可能瞬时扭转。通过收集的网络资料和对深圳养老机构的实地调查。目前,深圳的养老行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白手起家的新兴创业者,还是颇具规模、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亦或是具有人和、地利等特别优势的物业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都敏锐的觉察到政府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强势引导。他们都在运用自己的优势资源针对不同的老年顾客群体构建丰富多样养老服务模式,根据服务人群的健康状况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养老服务模式:一、养老院模式

养老院也称为敬老院,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镇、街道为单位设立社会福利组织机构,要的服务对象五保户、低保户、深圳户籍或有深圳户籍子女提供担保的非深圳户籍的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子女无法提供日常照料。养老院根据规模不同,也分为市级、区级、街道级养老院,可以提供全托、日托、临时托等生活起居、医疗保健多项服务,也可根据老人的不同身体状况,提供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特护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资金主要来源政府财政和老人自费。近年来,部分公立养老院被民营企业收购,引入民营资本运作的养老院依然承担政府养老服务项目,然而随着失能养老需求的不断增加,一些实为民营的养老院竟然坐地起价,预售床位,违规赚取暴利。政府及时发现并遏制了类似的不良经营行为,同时也出台政策积极扩大现有养老院规模,增加养老床位。可见,养老院这种“坐商”的模式,在深圳如今的养老市场中确实有很大的刚需。

同时,从龙岗2014年首家民办养老院开办初“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也可以看出目前的老年人和子女主要的养老观念仍然是“养儿防老”,一方面如今60-80岁的中国老年人都有多个子女,正处在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大家族大家庭环境里,一双老人有多个子女轮流照料,对子女而言赡养老人不会成为主要的家庭负担,老年人也非常享受家族长辈的优越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对子女来说,出于传统孝道,虽然在家赡养失能老人不够专业,也不能像敬老院提供失能老人全方位的照料和服务,他们仍然不愿因送父母去敬老院,背上不肖子孙的骂名和非议。因此,养老院模式在整个养老市场中的定位,还是倾向于为失能、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最终、最后的一种养老选择。

二、居家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可以说是从日益成熟的家政服务市场中细分和衍生出来了一种模式。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服务、日托服务、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在深圳,这种服务面向所有居家老人。政府对深圳户籍失能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给予补助。服务提供者指定为各类社会福利机构、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区民间组织等。资金来源除自费和财政补贴外,还引入部分福利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赠。居家养老模式依然面向的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的养老服务。服务机构在上门服务时,会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子女的个人意愿推荐在老年人家中安装或改进一些生活设施,比如洗手间浴室、厨房厨具,为家中的老年人创造更加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

居家养老模式与养老院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行商”,只是为了更好的契合中国人尊老养老的传统观念,将养老服务送上门。这样的模式,确实迎合了广大老年人和子女的养老心理和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深圳老年人健康状况的STP细分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老年人多为居家养老,在养老院的大多是年纪大而家里又没人照顾或由于身体状况太差而得不到很好照顾的老人。从中国的人口结构角度考虑,中国人口爆发式增长出现在上世纪50-70年代,那个时期出生的中国人(目前年龄在45-65岁的人群)才是中国最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将由他们在2020年之后带着中国走进老龄化社会。而正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初级老年人,一般都有自理能力和较多的生活生存能力。他们大多数正在为自己的独生子女们带孩子、做饭,照料子女的寝食家务,他们并不需要居家养老模式所提供的特殊服务。

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模式(选取模式)

老年人日间照料是指为半失能老人(可扩展至有需要的成年残疾人)提供生活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综合性的日间服务中心。服务对象主要为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或16岁以上的残疾人,他们的日常起居生活需要别人照顾,但仍可使用助行器步行或使用轮椅,没有急性疾病或传染病,没有长期精神病患的徵状,也不用长期卧床,他们大多与儿女住在一起,只是在日间乏人照顾,适合群体生活。目前,在深圳福田区、宝安区、龙岗区均有试点,主要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主要有:一是对日间家里无人照料的半失能老人、成年残疾人,提供日托看护、休息服务;二是配餐、就餐等膳食服务;三是健康护理、复康运动;四是社工服务,提供个人及家属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四是康乐及社交活动,根据参加者个体情况组织适当的多元化活动。

通过前述对中国老年人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城市中大部分老年人属于半失能或非失能老人,他们与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或者生活在相距不远的同一个市区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模式所提供的服务直接联系着这些老年人群体的普通日常生活,势必拥有更大的需求市场和发展空间。同时,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模式更多

由政府财政资金和福利公益资金做支撑,在现有的中国政策环境下,并不适合发展市场化经营项目。而深圳政府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定位为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服务体制,是允许其市场化运作的,并且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在日间照料中心的装修、硬件设施和税费减免方面均有补贴政策。因此,根据本文的一系列研究分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模式将是最适合养老服务业市场化,且最有前景的养老服务模式。

四、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模式发展的难点与原因分析

本学习小组对深圳宝安区西乡街道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初期面临的几个难点问题:

一是受地理位置因素影响较大。日间照料中心的选址必须在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集中居住区,首选大型商品住宅楼盘区域。而这类区域的场地成本等同于商品房价格,好的地段甚至等同于门市房价格,场地租金费用相当高。日间照料中心的投资公司或是拥有合适的自有场地、或是与合适场地的所有者合作,规避场地成本。由此而来的场地与老年人需求群体的居住距离会直接影响光顾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数量。尤其对于半失能老人,若照料中心离老人居住地超过15分钟步行路程,或者路途较为复杂,行动不变的老人无法时常光顾日间照料中心。反之,若照料中心在老年人出门散步10分钟内可途径区域,且路途行走便利,老年人会更愿意每日光顾照料中心。

二是盈利状况不佳。尽管我们实地调研的日间照料中心提供棋牌、图书、健身、午餐、老年电影、老年网吧、文娱活动、血压等健康记录管理、理疗服务,每日光顾的老年人在30人次左右,但老年人们往往选择上网、看电视、健身等免费的服务项目,甚至只是坐下闲聊,很少人购买收费的服务项目,我们发现足疗和理疗按摩室基本是空闲的,考虑到聘请专职理疗师成本较高,中心只有得到多个理疗服务需求时,才会聘请理疗师到日间中心1-2天,集中提供理疗服务。

三是上座率较低。具中心有关人员反映,在今年3月份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开业当天,组织了请周边老年人免费午餐的活动,初略估计当时有100余位老人参加了活动。而目前经常光顾日间照料中心的只有30人次,仅有约20人。照料中心周边的大部分老人虽然知道日间照料中心的存在,却并不会时常光顾。

综合分析上述难点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老年人嫌中心距离较远,尤其行走不变的半失能老人无法独自步行进入日间照料中心享受服务。二是老年人的观念和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理念还有一些不能匹配的情况。三是日间照料中心开业较短,还没有建立商业化的营销模式和广泛认同的服务品牌,没有完全传播开来。

尽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有明确的服务范围和对象定位,仍然需要根据周边老年人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制定相应的服务策略,从细节入手抓住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和养老观念,结合“坐商”与“行商”优势策略,创新服务渠道,充分发挥日间照料中心的资源优势,做大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的规模。

五、融合互联网+老年人劳动力资源两个概念,创建老年圈子

(一)借鉴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研究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消费心理和生活观念,针对上述分析结论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套餐,将老年人最需要、最满意的服务套餐及时推送到他们面前。这里就需要解决两个渠道问题:一是老年人相关个体信息数据的收集,要充分考虑最有效的方式,比如调查问卷最好用纸质,工作人员通过闲聊的方式完成;要充分考虑老年人不擅长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的情况,采用最简单便捷的智能化设备或电话语音服务平台。二是将服务套餐推送到老年人面前,而不仅仅是在日间照料中心内。比如营养午餐送餐到家;预约接送服务,派专人负责接送老人到日间照料中心,甚至是医疗机构、任何老年人想要去的地方。

(二)扩展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理念。一方面为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服务;另一方面也为能提供服务的老年人服务。社区中大部分老年人为非失能老人,他们在60岁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就进入了老年生活阶段。但年纪尚轻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们生活过于单一、空闲,反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老年人劳动力资源,为他们找活干、找事儿做,即可以降低服务成本,又可以吸引更多的有能力的老年人加入到日间照料中心。因为老年人之间更容易沟通和交流,更能产生共鸣,现在有能力的老年人更加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消费理念、生活观念,从而能开发出更有市场的服务项目。同时,现在能够提供服务的老年人,未来年纪大了也是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对象,他们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也会逐步的成为这里的顾客。

(三)培养创建以日间照料中心为中心的老年人活动圈子。通过上述两个策略,不断的将社区周边的老年人吸引到日间照料中心的平台,利用老年人的从众心理,中心的客户将成几何式增长。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逐步培养起老年人活动的圈子。正如论坛中的圈子,有些人喜欢影视、有些人喜欢棋牌、有些人喜欢旅游,当老年人圈子逐渐壮大,逐渐分化成无数差异化的小圈子。日间照料中心可以依托自己的平台,与电影院、专科医疗机构、旅游公司等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更加贴心的服务项目。以规模化、网络化实现老年人日间照料模式经营项目的成功。

养老社区商业模式

泰康人寿首推国内养老社区商业模式 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专著《经济发展概论》中首推“创新”概念。他从市场角度出发,指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下列几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等。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范围甚广,诸如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和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创新”概念从萌芽到丰富,再到成为大小企业的“招牌”,走过将近100年。人们回归本源,用最简单的表述可归纳为:一是全新的领域或全新的产品;二是在既有的领域或产品线上做颠覆性的改进。 作为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之一,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多年一直活跃于中国经济、金融、企业及学界。关于创新,他首先是个践行者,1993年。陈东升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具有国际概念的嘉德国际拍卖行。而对于“创新”一词的理解,他更是有一个颠覆式的定义:“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可以说,如今的泰康人寿就是当年率先模仿的硕果。当然,随着“硕果”的长大、成熟,陈东升又把他的目光从“率先模仿”回归到创新的本质。 2009年,泰康人寿在国内首倡和实施的养老社区项目获批。作为泰康人寿未来发展的持续动力之一,陈东升率领的泰康人寿将在保险业界如何做出示范性的领跑?他对“率先模仿”和“自主创新”的理解又是怎样?近日,《高端对话》与这位企业掌舵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对话。 人口老龄化给寿险市场带来发展新空间 《高端对话》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杂志之一《财富》(中文版)发布了2011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商业领袖50人榜,你再次入选。《财富》杂志的评价是,被誉为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家陈东升继续展现其多面手的特点,开始进军养老社区的建设,靠近“从摇篮到天堂”的理想。 “现代养老社区”是国内保险业的一个创新模式,对多数国人而言,还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你们最初是怎样考虑的?对这一市场有何预测与把握? 陈东升前不久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13.26℅,比2000年上升近3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介绍时说,“十二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将呈现三个新特征:一是老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16亿,约占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二是老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5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三是空巢化进一步加速,部分大城市达70℅,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可以说,人口老龄化加速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新课题,对于“未富先老”的中国,养老问题更加严峻。 一位专门从事养老服务业的专家说,这个行业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超过其他任何服务业。一是困难来自于法律环境的缺失。托老所、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不同名称后面代表的是什么内容,应该按什么样的规范来建,服务标准怎样,人员如何配备,一系列的规范都设有,从业人员只能凭感觉在做。二是困难来自于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或者说有了政策也难以落实。三是养老行业最难之处在于它涉及到政府管理部门之多超过其他所有服务业,最基本服务的是保证老人的衣食住行,涉及到房地产业、医疗卫生和人保等部门。四是养老业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最好由专业接近且有实力的大公司参与。 养老过去是一个社会福利行业。今天,中国养老的产业化刚刚起步,有一个庞大的市场。我曾经考虑能不能效仿携程的做法。携程最初是中国旅游业的代订机票、酒店的公司,后来在美国拉斯达克上市,自己投资了如家连锁酒店,带动了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勃兴。我也想把各地的养老院、福利院托管起来,做连锁。这是最初的想法,但接着走下来,思想

2016年北京养老机构发展调研白皮书

2016年北京养老机构发展调研白皮书 养老人生 2017年2月6日

本次调研还是以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城六区为主,也包含了天通苑、大兴等不是城六区的大型城市居住区,范围主要是北京6环以内2016年新开业的养老机构。 今年新开业的机构明显比去年增多,仅是了解到的2016年新开业养老机构就达到了17家,没有了解到新开业机构可能有这一半还多(听说仅朝阳区2016年就新批准了超过10家养老机构),其他区还有多家养老机构取得了许可但却没有开业。 2016年对于机构养老是个转折点,随着全国养老床位建设基本饱和,民政主管领导更换带来养老服务发展思路的调整,机构蓬勃发展的时期基本结束,预计今后北京甚至全国的养老服务行业都将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向纵深发展。 养老机构总数: 根据北京民政人士透露,截至到2016年10月底,北京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就达到了600个,比2015年的580家增长了20家,同比增长3.45%。床位数为131518张,比2015年的125345张多了6173张,同比增长4.92%。 养老机构实际入住人数为75721人,比2015年同期的73008人多了2713人,同比增长3.72%。实际入住率约为57.6%,比2015年的58.2%略有下降。这还不算没有在民政统计范围内的养老机构,北京地区养老床位空置率已经快接近危险水平。

在2016年,北京市出台了十三五民生福利的主要指标,其中每千名老年人养老机构的床位数要由现在的3.8%,上升至4%。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要由现在的约58%,上升至80%。 老年人口数量、退休金: 截至到2016年底,北京市60岁以上常住人口348.4万人,占总常住人口16%。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230.4万人,占总常住人口10.6%。退休养老金约为3573元/月。 新开业机构数量: 通过调研得知北京城区(六环内)2016年新开业养老机构(包含了照料中心)17家,项目从2环到5环外遍布,其中海淀2家,朝阳5家,西城3家,丰台4家,石景山1家,东城区1家,昌平1家。机构开业数量比2015年的13家增长了将近31%。 73008 75721 125345 131518 1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2015年 2016年 床位、入住人数 入住人数 床位总数

养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

报告编号: 157696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 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行业政策法规 重点企业分析 投资机会分析 市场规模分析行业宏观背景 行业研究报告 市场供需状况发展前景趋势 产业竞争格局行业发展现状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 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9904518.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7696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的老龄化是一个规模大且发展迅速的过程,比其他国家都要更快。据第 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 65 岁以上人口比重为第八节 7%。全国 65 岁以上人 口比重为第七节 %,可以看到,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已大幅上升。中国养老服务机构 为第三节万个,养老机构床位数仅为47 第六节万张,我国养老机构供给相对短缺。从总体上看,我国每百人所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较低,大体徘徊在1-2 张之间。这与发达国家 5-7 张的床位数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也与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社会赡养率增大;另一方面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一是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不断加大。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众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高、更多方面的要求。二是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大。因为老年人特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和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GDP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

最新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

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之一已是不可忽视的事实。然而,商业化养老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仍在摸索一套成功模式,大批的资本在喊出进军养老产业的口号后往往陷入“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境地。如何能抓住养老产业迅速发展这一市场机遇,实现自身发展,是众多试图在养老服务产业中占有立足之地的大小企业亟需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复杂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这个问题没有普适的解答。企业须从自身能力和资源出发,确定适合的商业和运营模式。在商业模式层面,企业首先应明确其目标客户,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并决定盈利的模式。而在运营模式层面,企业应灵活选择自主经营或寻求适合的合作伙伴,以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 市场潜力巨大 如同数十年前的西方社会一样,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人口红利消失,社会步入老龄化的结构性转变。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此外,老年人口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然而,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复杂形势下发生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床位不足、职业资格护工短缺、老年人产品缺乏等问题突出。例如: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的标准,2011年,中国有650万个床位缺口;目前全国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按照国际上5∶1的护工需求量,缺口将近1000万个。 据推算,2015年中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未来中国老年人服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养老机构资质良莠不齐,社会目前对养老服务行业存在着一定的信任危机。有关养老院安全状况堪忧、服

2017年中国养老产业链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养老产业链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养老产业需求情况分析 (6) 一、老龄化进程加快 (6) 二、发达国家养老业发展经验 (14) 三、养老产业配套政策不断完善 (20) 第二节我国养老产业现状分析 (23) 一、居家养老+养老机构+社区养老 (23) 二、9073 计划分析 (24) 三、养老地产市场容量巨大 (26) 四、适合发展养老地产的城市 (27) 第三节房地产公司布局养老产业模式分析 (28) 一、多为租售并举,仍处于探索期 (28) 二、企业分析 (29) 第四节保险公司进军养老产业模式分析 (41) 一、保险产品和养老服务相融合 (41) 二、企业分析 (42) 第五节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 (45) 一、“房企系”与“保险系”模式分析 (45) 二、未来 10-15 年将进入黄金时代 (46) 第六节养老产业相关公司研究 (47)

图目录 图1:我国出生率持续下滑 (6) 图2:主要国家2012年出生率对比 (6) 图3:我国预期寿命大幅提升 (7) 图4:联合国对我国预期寿命的预测 (7) 图5:我国人口年龄分布 (8) 图6:我国65岁以上人口抚养比加速上涨 (9) 图7:联合国对我国人口年龄分布预测 (9) 图8:联合国60岁以上人口抚养比预测 (10) 图9:日本65岁以上人口抚养比快速上升 (11) 图10: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及同比增速 (11) 图11:日本城市土地价格指数 (11) 图12: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及同比增速 (12) 图13:城市与农村养老机构老人占比变化 (13) 图14:养老产业催生其他各个产业发展 (14) 图15:英国养老模式 (19) 图16:香港养老模式 (19) 图17: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及可投资资产规模 (20) 图18: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及劳动力覆盖率 (20) 图19:农村和城市养老机构年末床位利用率 (23) 图20:我国所要建成的养老体系 (24) 图21:养老规划构成与现状对比 (25) 图22:养老地产行业地方动向 (26) 图23:养老地产行业参与者 (27) 图24:几个典型城市老年人口及比重 (28) 图25:万科幸福汇地块示意图 (30) 图26:万科幸福汇效果图 (30) 图27:五矿万科城位置图 (31) 图28:五矿万科城效果图 (31) 图29:青岛万科城位置图 (32) 图30:青岛万科城效果图 (33) 图31:随园嘉墅在良渚文化村内的位置 (33) 图32:随园嘉墅平面效果图 (34) 图33:保利西山林语位置图 (35) 图34:保利西山林语效果图 (35) 图35:保利西塘越别墅实景 (36) 图36:保利西塘越位置图 (36) 图37:临平蓝亭绿城项目内规划 (37) 图38:雅达国际生态园内的康复设施 (38) 图39:绿城乌镇雅园内部规划 (39) 图40:远洋天著位置图 (39) 图41:椿萱茂凯健内适老活动设施 (40)

商业模式方案-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商业计划书 XXX 2019年10月

目录 1. 中心介绍和服务团队 (1) 1.1 指挥中心介绍 (1) 1.2 团队介绍 (1) 1.3 现有基础 (2) 2.项目背景 (3) 2.1 项目背景 (3) 2.2 项目概述 (4) 2.3 项目目标 (5) 2.4 服务内容 (7) 3. 规划战略 (8) 3.1 发展规划 (8) 3.2 年度计划目标 (9) 4. 市场分析 (10) 4.1 市场特征 (10) 4.2 市场容量 (11) 4.3 竞争分析 (12) 4.5 政府政策 (13) 5. 营销计划 (15) 5.1 市场定位: (15) 5.2 营销价值: (15) 5.3 营销目标: (15) 5.4 营销方式: (16) 6. 盈利模式 (17) 6.1服务产品 (17) 6.2.养老服务平台方案 (18) 6.3.养老服务终端设备 (18) 6.4.增值服务 (18) 7. 投资分析 (19) 7.1股本结构与规模 (19)

7.2 主要财务数据 (20) 7.3未来五年成本费用预算 (21) 7.4 利润预测分析 (22) 8. 风险分析 (23) 8.1 外部风险 (23) 8.3 内部风险 (24) 8.4 解决方案 (25) 9.风险资本退出方式 (26) 9.1 撤出方式 (26) 9.2 撤出时间 (26)

1. 平台介绍 1.1 云呼叫指挥中心 2017年5月16日上午,哈尔滨市惠民行动和全市民政重点工作之一的12349助老公益服务平台,在市社区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由市政民政局主办,平台拥有统计系统丰富数据资源的便利和支撑,已形成完备的调查系统,并拥有专业化的信息团队,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调查系统,为我市社情民意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面向基层、面向民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是民调工作的真实写照,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拟成立黑龙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呼叫服务指挥中心),以呼叫服务指挥中心综合大厅为载体,以社区工作站、志愿者服务联盟为依托,形成为1+n的综合服务模式,通过开通免费公益性服务热线,建立24小时的服务响应机制,在居家老人和广大服务提供商及志愿者之间搭起绿色通道,为老人提供“无偿、低偿或有偿”的日常送餐、病时就医、家政服务、紧急救援、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构建覆盖全市的“安全、便捷、周到、温馨”的居家养老服务便民体系,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市老年人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1.2 团队介绍 指挥中心为将为民办非企业组织,组织结构拟采取直线职能制,

中国养老机构类型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养老机构类型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我国机构养老服务的模式分析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口结构以及家庭结构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4-2-1”的家庭结构日益普遍,家庭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养老的社会化趋势不可避免。二是预期寿命明显提升,老年人口高龄化程度提高,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日益增多。三是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以及一些意外因素,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显著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机构养老不可或缺,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根据机构养老服务业的经营性质和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可以将机构养老服务分为基本的养老服务和高端的养老服务两个类别,两者在投资主体、主要服务对象、服务项目及水平、服务收费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一、基本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基本的机构养老服务主要是指政府或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重点为“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要求实用适用,避免铺张豪华,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总之,政府投资办的、公办的养老机构职能定位主要是“托底”,其他的都应放手支持社会力量去兴办。对于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政府应同样给予土地、税费、补贴、购买服务等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主要有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康复机构、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当前的政府财力状况,基本的机构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项目。①生活照料。设施应符合无障碍建设要求,配置必要的附属功能用房,满足老年人的穿衣、吃饭、如厕、洗澡、室内外活动等日常生活需求。②康复护理。具备开展康复、护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设施条件,并配备相应的康复器材,帮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理功能或减缓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③紧急救援。具备为老年人提供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

北京市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备案办事指南

北京市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备案办事指南 办理指南 事项类型:行政许可 办理地点:房山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科 办理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2:00;13:30-17:30,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89361141 办理时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 收费情况:不收费 法律(文件)依据: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8号)、《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卫医﹝2018﹞35号)等。 办理对象及范围: 房山区辖区内的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室(所)、医务室、护理站,为其内部服务对象提供有关诊疗服务的,实行备案管理。 备案流程: 1.网上申请备案。备案人通过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网“北京市医政医管电子化注册管理平台/医疗机构电子化注册/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备案”栏目,在线填写医疗机构备案基本信息,并上传设置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和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电子材料后,在线提交备案申请。 2.备案申请查询和材料补正。备案人在“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备案”栏目输入联系人信息后,可在线进行备案申请业务进度查询、接收补正通知和进行电子

材料补正。 3.打印备案书和领取执业许可证。备案人在备案业务查询栏目中接收到房山区卫生计生委的发证通知后,在线打印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将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和设置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原件(见附件1)现场提交至区卫生计生委并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材料准备 1.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 2.设置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原件(加盖公章)。 提交材料的有关要求 1.备案人应对网上备案材料的真实性及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的一致性作出承诺并承担主体责任。 2.备案人应如实在网上填写信息,内容须完整、清楚,不得空项;网上上传材料需清晰可见。 3.备案人如委托代理人办理相关事项,应填写《授权委托书》(样式见附件2),并提交委托人、受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复印件应在材料上注明“此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字样,由设置单位加盖公章并标明日期。 4.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备案人需提交《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原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身份证件和有关资质证件原件,用于现场审核。 注意事项 1.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规规定依法执业。对于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进行备案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撤销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进行不良行为记录。不良记录信息将记入北京市医政医管电子化注册管理平台,并与信用系统联通,作为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惩戒的依据。 2.每年度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校验期满3个月前须提交校验材料。 附件:1. 设置内部医疗机构备案决定书 2. 授权委托书

养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7696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9904518.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7696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的老龄化是一个规模大且发展迅速的过程,比其他国家都要更快。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第八节7%。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第七节%,可以看到,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已大幅上升。中国养老服务机构为第三节万个,养老机构床位数仅为47第六节万张,我国养老机构供给相对短缺。从总体上看,我国每百人所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较低,大体徘徊在1-2张之间。这与发达国家5-7张的床位数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也与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社会赡养率增大;另一方面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一是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不断加大。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众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高、更多方面的要求。二是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大。因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引起社会需求结构新变化。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而形成的养老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预计到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至第二节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近3亿,到2050年,我国将有第五节亿老年人,也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而且按照现在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比例从20%提到30%只需20多年的时间,发展非常迅速。预测到2020年,养老床位需求为729万张,2025年底全国养老床位应达到900万张以上。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和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就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就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与。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与“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就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她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与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就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与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就是在人均GDP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就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5月

目录 成熟国家典型养老金体系介绍与我国三支柱发展不充分的现状 (3) 强制储蓄、税免政策引导居民养老投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成国际主流 (3) 成熟制度代表:美国政府、企业、个人养老三支柱体系充分发展保障居民退休养 老收入 (4) 解决老龄化增速过快问题的成功代表:新加坡强制雇员养老储蓄,并投入国家发 展建设 (5) 解决老龄化程度严重问题的成功代表:瑞典融合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统筹管 理养老金 (6)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发展第三支柱缓解养老金压力迫在眉睫 (7) 中国老龄人口占比较高,老龄人口增速名列世界前茅,社会整体养老压力不断增 大 (8) 当前中国严重依赖养老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发展不充分,而第三支柱建设尚处于 起步阶段 (9) 养老第三支柱承载着破局使命,而养老目标基金是其重要组成 (11) 养老目标基金国内外发展历史与现状:初期皆小,规模增长依赖市场积累 (11) 养老目标基金1990 年代在美国诞生并迅速发展,当前已成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 成部分 (11) 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规模276 亿元,诞生初期规模虽小但承载破局使命,对标国 际前程远大 (12) 中国各基金公司在养老产品上的布局:结合市场现状,同时考虑长远需要 (14) 目标风险基金以一年持有期稳健型和三年持有期平衡型产品为主 (14) 目标日期基金到期日覆盖未来30 年,易方达到期日设计丰富了产品序列满足差 异化需求 (15) 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诞生一年多以来业绩良好,适合长期持有 (17) FOF 业绩优于同期普通公募及股指,而养老目标基金是我国FOF 的主体 (17) 目标风险基金通过权益上下限控制风险,半年、一年业绩统计皆获正收益 (18) 一年持有期稳健型权益上限不超30%,三年期平衡型权益上限不超60% (18) 目标风险基金受益于波动率控制策略在今年极端行情下表现出明显的抗跌特性 (19) 目标日期基金面对巨幅波动有效控制短期风险,长期持有价值经受住考验 (20) 持有期越长,到期年份越远,目标日期基金下滑曲线起点越高期初权益比重越大 (20) 极端市场行情目标日期基金通过调整权益比重控风险,近期市场回暖配置机会进 一步凸显 (22) 市场提示 (24)

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标准

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标准 2002-01-30发布2002-06-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任务:为在院老年人提供服务,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延缓衰老、健康老龄化的目的。 为了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管理,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北京市老年福利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的现状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社会福利管理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建平、郭幼生、彭嘉琳、李放。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基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经北京市民政局和区县民政局批准注册的各类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89-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GB 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JGJ 122-19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DB11/T 149-2002养老服务机构院内感染控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8年6月2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中国养老模式现状

中国养老模式现状 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式下,养老问题不仅是老年人口的福利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即将到来,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模式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主流养老、机构养老、旅游养老、迷你型家庭养老模式的分析,揭示了现阶段中国养老模式的多维变化及未来养老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两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其他一些养老模式一般都是从这两种基本养老模式衍生出来的。 (一)传统的居家养老困难重重 居家养老是与社区养老相对应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指人进入老年阶段后,居住在家并由子女或其他亲属负责照料生活,实质上是将人的养老问题全部由家庭自我解决,从而是一种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与自助行为获得老年生活保障的机制。中国是奉行居家养老的国家,不仅历史上将“养儿防老”视为天经地义,即使进入现代社会,除少数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依靠国家或者乡村集体供养外,居家养老几乎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自觉选择。2007年中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与亲属同住的户占70.9%,在主要生活来源上,除了有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的老人外,90%以上的老人主要靠家庭成员供养。除目前享受国家五保户政策的530.8万孤寡老人由国家建立相应的敬老院集中供养或者国家发放补贴由其邻里帮助照料,其他独居老人和老年夫妇即使子女不在身边也很少选择住进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与习惯。 然而,近年来,这种传统与习惯已经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直接且显性的影响——家庭内部的老年供养需求持续增加而供养来源持续减少,造成居家养老供需日益严重脱节,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便日益难以为继。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和老人高龄化现象突增了人们的养老需求,尤其是服务照料需求。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越过50岁、60岁之后,又从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获得的平均71.4岁提高到现在的73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岁。人口学家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速,养老服务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十二五”时期,我国养老服务取得了显著成就,养老服务的体系框架、目标和任务逐步清晰,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十三五”时期既是中国老年人口达到峰值的平台期,也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点,必须认真检省问题,并以前瞻性视角探寻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值得肯定的成就 站在“十二五”收官之际,与前一个五年相比,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成就是显著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大幅增加 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有3.88万家、床位数320.8万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17.8张;到2015年9月,上述指标数量扩张的幅度较大,分别达到4.67万家、654.9万张、32.3张。从中央到地方用于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公办养老机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大增。同时,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中,社会资本渐趋活跃,目前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了1.37万家,对机构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二)养老服务政策蓄势连发 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将长期以来对养老服务发展中形成的共识和实践探索上升到了法律,使得这部法律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务实政策和改革举措。既涉及养老机构的设立、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也涉及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与发展以及鼓励和引导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这五年养老服务政策出台的密度之大、措施之实可谓前所未有。 (三)各方共担的责任框架基本形成 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关系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前提。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意识到,政府在养老服务发展中肩负责任,是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的代表,市场则是现阶段实现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核心机制,而社会和家庭显然不能置身事外。因此由谁来提供、提供哪些养老服务绝对不能“一刀切”。养老服务说到底是由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一项事业。与21世纪头五年“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理念相比,“十二五”时期对于各方责任的认识显然有了质的飞跃,政府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边界,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各方责任架构。 (四)社会投资由普遍观望转向有效行动

养老服务商业模式设计资料

养老服务商业模式设计 养老服务是一片布满暗礁的“蓝海”。要想享受“老年人口”的红利,需要精妙的商业模式和小心翼翼的应对策略。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基本国情。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以及缺口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都预示着养老服务产业进入了重要历史机遇期。 但厉兵秣马者众,敢于尝鲜者寡。目前,社会资本主要集中于以养老社区开发运营为主的养老地产。活跃的投资机构主要包括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以及民营养老服务机构。 养老产业是片蓝海,处处充满着机遇,也时时伴随着风险。要想享受养老服务市场带来的机遇,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解析要素,设计模式 商业模式设计不仅需要缓解和规避产业的系统风险,更要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和竞争优势。商业模式是特定业务为顾客、企业创造与传递价值的系统呈现。在考虑外部产业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产业政策、市场规模等),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设计应该聚焦于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业务平台和盈利模式四大关键要素。 开发价值主张 有力而聚焦的价值主张是商业模式的基石,它包含确定目标顾客、凝炼价值诉求,以及开发产品/服务组合,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 确定目标顾客 产业中的目标顾客,可以依据需求层次与生活自理能力分为四类典型目标客户群。 低端自理型老人群体,是绝大多数政府和社会福利性质养老院所面对的目标顾客,它们在最低成本约束下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如老人床位、基础看护、娱乐等生活设施与服务。低端介护型老人群体成为中小规模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以灵活服务、个性需求为特点的中低端养老服务产业的“长尾市场”。 高端自理型和高端介护型两类群体,一般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购买能力,几乎没有家庭负担(如照看孙辈、资助子女等),因而有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在生活和消费理念上更能够接受新式观念。他们应是行业重点关注对象。 凝炼价值诉求 价值诉求反映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核心利益,超越产品或服务形态本身。 以产权销售为内核的养老地产项目,对目标顾客而言,不仅意味着拥有独立、舒适的居

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公开稿) 1 规划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促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积极应对北京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解决当前养老服务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自2009年起,市规划委和市民政局共同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至2010年底基本编制完成初稿。 此后,根据市政府要求,市规划委会同区县政府、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等部门,梳理和落实了2015年前有条件建设的集中养老设施用地。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13]32号)、《关于加快本市养老机构建设的实施办法》(京政办发[2013]56号)对编制成果进行完善补充,进行专家评审,并征求相关委办局意见,形成了《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最终成果。 1.1 规划依据 1.1.1 政策文件 (1)《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国办发[2006]6号)2006年2月(2)《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63号)2000年10月(3)《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京民福发[2008]543号)》2008年12月 (4)《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2009年10月(5)《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005年1月 (6)《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作的实施意见》(京发[2009]17号)2009年6月(7)《老年人权益保护法》2013年7月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及模式

------------------- 布磊诫商右一------- --- ------- ------------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乍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 78亿,占总人口的13. 26%, 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 19亿,占总人口的8. 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朱富先老”和朱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 ;失能、 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 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 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 8%,低于发达国家5% 至7 %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GD840美元时 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 0 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 0%, 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 农村留守老人约4 0 0 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 7%, 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 8 0 6 0个,拥有床位2 6 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 59%,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