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国学经典试卷(精编文档).doc

六年级国学经典试卷(精编文档).doc
六年级国学经典试卷(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北街小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六年级《国学经典》期末检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给出下列生字的读音(共12分,每空1分)

秉()瞥()隘()舆()湃()曝()伫()憎()戳()缅()蛱()晌()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共18分,每词2分)

柳()花()()歌()舞()胆()心()长()飞()不惧()一现

()不倦()相照()风()草三、分类写词语(共18分,每空2分)

描写田园风光的词有:()()()关于智慧的词语有:()()()

关于爱国的词语有:()()()四、连一连(共12分,每题2

五、判断题(共10分,每题2分)

1.《长相思》以女子的口吻,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

2.柳永的词《雨霖铃》写了秋季的景物,表现了难分难舍的离别情绪,是豪放词的代表。()

3.《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4.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写下了《别董大》这首送别诗。()

5.“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的今宵去。”表达的是一种愁苦、伤感的情绪。()

六、选择题(共12分,每空2分)

1.唐代被称为()的时代,宋代被称为()的时代。

A.词

B.诗

C.曲

2.词是可以唱的,()决定了词的字数、形式、唱法。

A.词牌名

B.题目

C.词风

3.词的流派有()两种。

A.豪放派和婉约派

B.山水派和田园派

C.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4.苏轼是()的代表词人,李清照是()的代表词人。

A.豪放派

B.婉约派

C.浪漫主义

七、默写古诗《送元二使安西》(18分)

北街小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六年级《国学经典》期末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给出下列生字的读音

秉(bǐng )瞥(piē)隘(ài)舆(yú)

湃(pài)曝(pù)伫(zhù)憎(zēng )

戳(chuō)缅(miǎn)蛱(jiá)晌(shǎng )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柳(暗)花(明)(莺)歌(燕)舞(赤)胆(忠)心(草)长(莺)飞(临危)不惧(昙花)一现

(孜孜)不倦(肝胆)相照(疾)风(劲)草三、分类写词语

描写田园风光的词有:(依山傍水)(湖光山色)(阡陌交通)关于智慧的词语有:(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百思不解)关于爱国的词语有:(精忠报国)(为国捐躯)(忧国忧民)

五、判断题(共10分,每题2分)

1.对

2.错

3.错

4.对

5.对

六、选择题(共12分,每空2分)

1.唐代被称为(B )的时代,宋代被称为(A )的时代。

A.词

B.诗

C.曲

2.词是可以唱的,(A )决定了词的字数、形式、唱法。

A.词牌名

B.题目

C.词风

3.词的流派有(A )两种。

A.豪放派和婉约派

B.山水派和田园派

C.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4.苏轼是(A )的代表词人,李清照是(B)的代表词人。

A.豪放派

B.婉约派

C.浪漫主义

七、默写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略)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测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检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40分) 1.《山园小梅》中将百花凋零衰败与梅花的明媚艳丽作对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 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4.《秋思》的体裁是__________,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 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5.《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是《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对比。词人“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晏殊《浣溪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惘的情感,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8.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10.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13.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材《论语》国学教案全套

《论语》教学规划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肇庆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十个加强”为指导,以“详细规划、规范管理、稳步推进、彰显特色”为工作原则,全面实施“十六个一”和“4.3.2.1”工作措施,着力推进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学而篇、为政篇、公冶长篇、述而篇、子罕篇等20个篇章,它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是儒学经典),字数仅仅一万一千多,内容大致讲述的是人和人际关系、命运、处世以及对读书的看法,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并且每段小韵文之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 一、国学经典 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 2.古今贤文(劝学篇)................. (3) 3.古今贤文(真理篇)................. (4) 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 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 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 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 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 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 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 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 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

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2015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1.“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我国古代落第著书终成大器的是:(蒲松龄) 2.被称为荷月的月份是?(六月) 3.被称为“三苏”的北宋文学家父子中的父亲是?(苏洵) 4.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九月) 5.被称为我国最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哪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6.被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为(王羲之) 7.被称为我国“瓷都”的是指哪一城市?(景德镇) 8.被称为杏月的月份是?(二月) 9.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是谁创作的?(宋应星) 10.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是?(苏州) 11.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京剧、国画、中医) 1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13."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西厢记》) 1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多少年?(400) 15.鞭炮和爆竹哪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爆竹)

16."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川剧) 17.九宫格”的创始人是:(欧阳洵) 18.旧时我国的老百姓称什么动物为“仓神”:(鼠) 19.就体裁而言,正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20.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 (武则天) 22.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 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乡试、会试、殿试) 23.“孔”姓的来源是:(祖先的字) 24.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 (隋朝) 25.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被发左衽”,这的“左衽”是指:(少数民族) 26.昆剧因何地而得名?:(江苏昆山) 27.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佛教) 28.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风水勘探) 29.“兰桂齐芳”的“兰桂”指:(子孙) 30.狼毫”的原料取自:(黄鼠狼)

2013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大多数学生对国学经典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国学经典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朗读”、“尝试”、“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二、教学内容 中华经典《中庸》 三、教材分析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诵读中华经典《中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中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 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 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采用各种方法诵读《中庸》,演译《中庸》,领悟《中庸》的内涵。 2.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进度:

小学五、六年级国学经典名句背诵

小学百条国学经典名句(五、六年级)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译文: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7、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1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14、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弟子规》 【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 -----《幼学琼林》教案教学设计 张奎裕 小尹小学 2015/3

第一课《幼学琼林》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节选自第一部分“典故”部分,主要介绍了部分典故的由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泽及枯骨”的由来。 3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泽及枯骨”典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泽及枯骨”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二)课中学习 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三)拓展阅读 搜集相关资料及典故,拓宽视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节选自第一部分“典故”部分,主要介绍了部分典故的由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剪须和药”的由来。 3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剪须和药”典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剪须和药”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二)课中学习 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三)拓展阅读 搜集相关资料及典故,拓宽视野。

六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论语》节选

六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论语》节选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家的)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乡党篇第十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先进篇第十一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颜渊篇第十二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子路篇第十三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仇怨,怎么样?”孔子说:“如果这样的话,那又如何回报恩德?应该用公正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说:“不埋愿上天,不责备他人,我学了些平常的知识,从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吧!。” ——宪问篇第十四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 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 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二)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三)诵读第一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全班齐读。 ⑵指名读;评读。 (3)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根据注释;译文了解诗句意思;从简析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拟人。原来诗歌也能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今天;我们又长见识了)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配乐读)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配乐背) 第二课时 (四)诵读第二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男女生读。 ⑵跟读;齐读。(配乐读) (3)比赛读。(配乐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读得好;奖励“读书小能手”称号;奖品一本记事本)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1)同桌背 (2)指名背 (老师要听听哪个同学背得既流利又好听) (3)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奖励一本记事本) 第三课时 (五)诵读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导读。(配乐读) (3)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配乐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

【推荐】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

要求:以下内容全部背诵。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一) ◎宪①问耻。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克、伐③、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④,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⑤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⑥。”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⑦问于孔子曰:“羿⑧善射,奡⑨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⑩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二)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讨论之,行人④子羽修饰之,东里⑤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⑥。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⑦。夺伯氏⑧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⑨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三)

◎子曰:“孟公绰①为赵魏老②则优③,不可以为滕薛④大夫。” ◎子路问成人⑤。子曰:“若臧武仲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⑦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⑧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⑨于公明贾⑩曰:“信乎,夫子○11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12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13谲○14而不正,齐桓公○15正而不谲。” (四)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⑤,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⑥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⑦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⑧也,自经⑨于沟渎⑩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五)

六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论语》节选

liù六nián 年 jí 级 shàng 上 xué 学 qī 期 guó 国 xué 学 jīng 经 diǎn 典——《 lùn 论 yǔ 语》 jié 节 xuǎn 选 zǐ 子 yuē 曰:“ xué 学 ér 而 shí 时 xí 习 zhī 之, bú 不 yì 亦 yuè 悦 hū 乎? yǒu 有péng 朋 zì 自 yuǎn 远 fāng 方 lái 来, bú 不 yì 亦 lè 乐 hū 乎? rén 人 bú不 zhī 知 ér 而 bú 不 yùn 愠, bú 不 yì 亦 jūn 君 zǐ 子 hū 乎?” —— kǒng 孔 zǐ 子 shuō 说:“ xué 学 le 了 yòu 又 shí 时 cháng 常 wēn 温 xí 习 hé 和 liàn 练 xí 习, bú 不 shì 是 hěn 很yú 愉 kuài 快 ma 吗? yǒu 有 zhì 志 tong 同 dào 道 hé 合 de 的 rén 人 cóng 从 yuǎn 远 fāng 方 lái 来, bú 不 shì 是 hěn 很lìng 令 rén 人 gāo 高 xìng 兴 de 的 ma 吗? rén 人 jiā 家 bú 不 le 了 jiě 解 wǒ 我, wǒ 我 yě 也 bú 不 yuàn 怨 hèn 恨、 nǎo 恼nù 怒, bú 不 yě 也 shì 是 yī 一 gè 个 yǒu 有 dé 德 de 的 jūn 君 zǐ 子 ma 吗?” céng 曾 zǐ 子 yuē 曰:“ wú 吾 rì 日 sān 三 xǐng 省 wú 吾 shēn 身。 wèi 为 rén 人 móu 谋ér 而 bú 不 zhōng 忠 hū 乎? yǔ 与 péng 朋 yǒu 友 jiāo 交 ér 而 bú 不 xìn 信hū 乎? chuán 传 bú 不 xí 习 hū 乎?” ——céng 曾 zǐ 子 shuō 说:“ wǒ 我 měi 每 tiān 天 duō 多 cì 次 fǎn 反 shěng 省 zì 自 jǐ 己, wèi 为 bié 别 rén 人 bàn 办shì 事 shì 是 bú 不 shì 是 jìn 尽 xīn 心 jié 竭 lì 力 le 了 ne 呢? tong 同 péng 朋 yǒu 友 jiāo 交 wǎng 往 shì 是 bú 不 shì是zuò 做 dào 到 chéng 诚 shí 实 kě 可 xìn 信 le 了 ne 呢? lǎo 老 shī 师 chuán 传 shòu 授 gěi 给 wǒ 我 de 的 xué 学 yè 业 shì是bú 不 shì 是 fù 复 xí 习 le 了 ne 呢?”

带答案)六年级国学试题

六年级国学试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 1、《始皇出游》写了( A )外出巡游的经过。 A、秦始皇 B、司马迁 C、徐市 2、( A )成了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尊称。 A、皇帝 B、丞相 C、始皇 3、汉高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这句话里子房是( C) A、韩信 B、萧何 C、张良 4、秉笔直书中,( B )最后一个赶来记载史实的。 A、太史伯 B、南史氏 C、太史仲 5、不是关于友情、友谊的成语是( D ) A.刎颈之交 B.患难之交 C.忘年之交 D.破釜沉舟 6、耕于海畔,苦心戮力,父子治产。中“父子”的意思是( C ) A. 父亲 B. 儿子 C. 父亲与儿子 7、《燕王复仇》选自( A ) A、《史记·燕召公世家》 B、《史记·管晏列传》 C、《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8、“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讲的是谁的故事?( B )A、韩信 B、 张良 C、孔子 9、两汉时期,两次派张骞出驶西域的皇帝是( B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10、历史上有位皇帝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惋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这位重臣是:( C )11、A、李斯;B、萧何;C、魏征。 1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 A、《史记》 B、《道德经》 C、《资治通鉴》 D、《汉书》 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C ) A、齐桓公 B、刘邦 C、嬴政 D、项羽 13、破釜沉舟选自( B ) A、《高祖本纪》 B、《项羽本纪》 C、《晋世家》 D、《管晏列传》 14、《大风歌》的作者是( C )。 A、管仲 B、项羽 C、刘邦 D、张骞 15、( A )用来比喻虽然身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像在家乡一样自在快乐。 A、鸡犬新丰 B、同甘共苦 C、多多益善 D、投笔从戎 16、古代专门记载朝廷大事,记录君王言行的官员是( A ) A、史官 B、翰林 C、中书令 D、尚书 17、“隹”的本义是指( C ) A、野鸡 B、麻雀 C、短尾巴鸟 D、家禽18、“矰”是指( C ) A、锅 B、赠送 C、短箭 D、刀具 19、“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作者是( B ) A、李白 B、李峤 C、杜甫 D、白居易 20、( C )忍辱负重的故事,逐渐演化成了成语“卧薪尝胆”。 A、项羽 B、刘邦 C、勾践 D、张良 21、凡由“舟”组成的字,大都与(A )有关。 A、船 B、横木 C、运输工具 22、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著名探险家是(A)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2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的是( A ) A 张良 B 萧何 C韩信 24、凡是由“殳”组成的字,大都与_B__有关。 A、力量、功效 B、打、杀、撞击 C、禽类 25、成语典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B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二、填空 1、“舟”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2、“破釜沉舟”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3、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塘。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汉初三杰分别是___张良___、____萧何__、__韩信___。 6、《大风歌》的作者是刘邦。 7、“鸡犬新丰”这个成语故事来源于汉高祖刘邦。 8、“赵盾弑其君”这句话是史官董狐记载的。 9、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 10、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1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2、四维指礼、义、廉、耻 13、前不见古人,_______后不见来者_______, 14、_____念天地之悠悠___,独怆然而涕下。 15、《资治通鉴》是______司马光____主持编篡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毛主席称为“一部值得再度的好书”。 16、在古代,贝壳因珍贵,常用作货币使用,凡是由“贝”组成的字大都与钱财、财富有关,比如___贫_、_贸_、____货_。 17、宁为百夫长,______胜作一书生___。(杨炯《从军行》) 18、人以铜为镜,________可以正衣冠____;以古为镜,_________可以见兴替_____;以人为镜,___可以知得失 19、《以铜为镜》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_ 司马光____主持编篡的,是我国第一部____编年体通史___。 20、三晋是指_____韩_、__赵____、___魏_____。 2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2.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选自《笔》,作者(李峤)。

六年级下册国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国学教案 【篇一: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下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二.教学目标: 1.会背《咏柳》(曾巩)。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 一.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最新读国学经典 做少年君子六年级 3篇

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具有代表性、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为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2018年11月25日上午,南头华晖学校在六楼多功能会议室举办了以“朗诵国学经典,做少年君子”为主题的国学经典朗诵比赛。 本次朗诵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参赛,比赛首先以203班全体同学一首励志温情的《学会感恩》拉开了比赛的帷幕。他们以稚嫩清脆的声音,真挚的情感吟诵出人类最美好的情怀—感恩。比赛中各班同学穿着整齐,神采奕奕,站姿端正。朗诵富有层次感、感染力。现场气势热烈,给在场观众奉献出一场场中华经典诗歌的盛宴。其中604班朗诵的《中华少年》铿锵有力、字正腔圆、抛地有声,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响亮的声音响彻全场,豪迈的气势振奋人心。504班情景朗诵表演《数字巧入诗佳句出彩》融诗词音乐为一体。优美的意境,悦耳的歌声,优质的朗诵,给观众带来一场震撼人心的听觉盛宴。各班的表演或豪放或婉约,各班不尽相同,却无一不展现同学良好的精神风貌。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的大赛的结果是:103班、104班、202班、303班、401班、501班、507班、607班荣获一等奖;102班、205班、304、402班、508班、509班、604班获得了二等奖。 通过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感受国学经典的美,激发学习亲近国学经典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瑰宝,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在东港四小班级诵读中,六年级的同学们以“诵国学经典,做少年君子”为主题,吟诵了《诗经》《大学》《中庸》《道德经》等国学经典节选,扣开了传统文化的大门。 诵国学经典,学文明礼仪,做谦谦君子,六年级的孩子们以朗朗的书声、儒雅的姿势以及脸上洋溢着的自信的笑容充分展示了一个个明理、诚信、博学、雅行的现代君子形象,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喝彩。 多年来,学校坚持寓教于行,通过诵读优秀经典、倡导国学,以文化的力量传递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六年级国学题

六年级国学题 1.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2.《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3.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4.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南京 8.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9.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A)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10.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1.“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12.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1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A、花旦 B、青衣 14.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 A、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 、张仲景 15.“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16.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阴文印 B、阳文印 17.“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 A、酒窝 B、眼睛 C 、嘴角 D 、腮帮 1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19.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 A、指鹿为马 B 、奇货可居 C 、图穷匕见 20.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A、尚书省 B、中书省 C 、门下省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六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诵读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咏柳》(曾巩)。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 (一) 国学片段: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我是小助手: 1.庖(páo):厨师。 2.割:指生割硬砍。 3.族:普通的,一般的。 4.折:用刀折骨。 5.硎(xíng刑):磨刀石。 6.节:骨节。 7.间:间隙。 8.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9.怵(chù)然:警惕的样子。 10.委地:散落在地上。 11.踌躇满志:从容自得的样子。 12.善:拭、擦。 我是小翻译: 好厨师每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割肉。普通厨工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去砍骨头。如今,我的这把刀已用了

十九年了,宰了数千头牛,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因为牛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薄得好像没有厚度一样,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空隙的骨节,肯定是宽绰的,当然游刃有余了。因此这把到用了十九年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我知道其中的难度,就十分警惕,目光集中,动作放慢。用刀轻微,“哗啦”一声骨肉就分离了,犹如一堆泥土散落在地。我提刀站着,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把刀擦拭干净收好。 考考你的智慧: 1.短文中有许多多音字,请写出它们在短文中的正确读音。 良庖岁更刀更: 族庖月更刀,折也折: 所解数千牛矣解: 彼节者有间间: 2.短文所讲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3.在庄子看来,好的厨师和普通厨师有什么区别呢? 好的厨师: 普通厨师: 4.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在学习和生活中,作为小学生,我们该怎样运用故事传授给我们的智慧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