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

合集下载

国学知识点六年级

国学知识点六年级

国学知识点六年级国学,又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国学可以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以下是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国学知识点:1. 《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论语》,了解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思想。

2.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通过学习《诗经》,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以及自然景观。

3. 《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每句三字,内容涵盖了历史、哲学、伦理、自然等多个方面。

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

4. 《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八德,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读物。

5. 《孟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它强调了“性善论”和“仁政”的理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孟子》来理解儒家的道德观和政治理念。

6. 《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它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7. 《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提倡“中和”之道,主张在处理事物时保持平衡和适度,这对于学生形成理性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8. 《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后来发展成为哲学、宇宙观和人生观的重要著作。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易经》来了解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

9. 《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阐述了“道”的概念和“无为而治”的思想。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和生活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10.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六年级、《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老子》节选1.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节选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吾子以为奚若?"。

六年级孩子国学知识点

六年级孩子国学知识点

六年级孩子国学知识点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价值观念。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国学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责任,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下面是一些六年级孩子应该了解的国学知识点:一、经典文化1.《论语》:《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六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理解《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中国传统的礼仪观念。

2.《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周代各国或个人创作的诗篇。

通过学习《诗经》,孩子可以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二、古代人物1.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提倡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孩子可以通过学习孔子的思想和言行,了解他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视。

2.孟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强调人性的善良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六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孟子的思想,认识到个人的努力和自律对于塑造良好品格的重要性。

三、传统节日与习俗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年。

六年级的孩子可以了解春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例如贴窗花、吃年夜饭、放鞭炮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故事和神话,了解关于春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圆的象征。

孩子可以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象征物,如赏月、吃月饼、赠送和接受礼品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有关中秋节的诗歌和故事,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四、传统美术与手工艺1.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形式,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

六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国画的基本技巧和常见题材,培养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

2.剪纸: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通过剪刻纸张制作出各种花鸟、人物的图案。

孩子可以通过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常见图案,锻炼手脑协调和审美能力。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知识点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涵盖了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主要学习了一些国学经典的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内容。

一、《论语》中的名句《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读物。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些名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充实自己。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抱着喜爱和热爱的心态去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型,意味着我们要用自己善良的行为去影响他人,不要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二、《三字经》中的常识《三字经》是一本以三字一句的方式记述了中国古代历史和各个领域的知识,它是儿童启蒙的经典读物。

下面是《三字经》中的一些常识点:1. 人之初,性本善。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本质,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磨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3.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只有内心无愧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挑战。

三、《百家姓》中的家族文化《百家姓》是一部以姓为主线,记录了我国历史上近500个姓氏及其相关知识的读物。

它不仅帮助人们了解姓氏的意义,还传承了家族文化和优秀传统。

下面是《百家姓》中的一些姓氏:1. 赵钱孙李,侯周吴郑。

这是《百家姓》中开头的几个姓氏,代表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家族。

2. 云云雨雨陈老黄。

这句话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姓氏,展示了中国姓氏的丰富多样性。

3. 百家姓细算来,可记三百家。

这句话告诉我们,姓氏种类繁多,但我们应该了解和尊重每个家族的特点和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下经典诵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下经典诵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下经典诵读《庄子.齐物论》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知者不感,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子罕》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 公孙丑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宗炳《画山水序》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王维《山水论》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

唐岱《绘事发微.读书》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礼记. 乐记》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礼记. 乐记》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 谋攻》东南西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王维《山水诀》味摩语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五味万殊,而大同于美;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嵇康《声无哀乐论》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周礼、天官.食医》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

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礼记. 檀弓下》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管子.形势解》一單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 尽心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 梁惠王下》《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还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 阳货》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六年级下国学内容

六年级下国学内容

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 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 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 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 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和长鞭。(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 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 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 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 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 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 士们的铁甲战袍。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 归。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 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 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 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 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 得几乎要发狂。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 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 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 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 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木兰诗(汉乐府)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 忆。昨夜见军帖(tiè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 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 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头 (pè tó i u),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 )鸣啾 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j īntuò),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六年级语文下册国学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国学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国学知识点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了许多国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

在六年级语文下册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国学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书籍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被誉为儒家经典。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道德伦理等内容。

2. 《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

其中记载了许多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言论。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圣贤的思想和品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启发。

3. 《孟子》《孟子》是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的思想和行为。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主张以仁爱为核心。

通过学习《孟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人性、教育和社会道德的重要理念。

4.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

这些诗歌既有歌颂爱情的,也有道德劝导的,还有记录战争、社会现象的等等。

通过学习《诗经》,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真情流露和智慧抒发。

5. 《尚书》《尚书》是一本记载了西周早期至春秋时期的历史典籍。

它不仅记载了许多古代史实,还包括了一些君主的治国思想和政策。

通过学习《尚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6. 《礼记》《礼记》是记载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一部经典著作。

它包括了各种仪式、礼节和习俗,是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参考。

通过学习《礼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礼仪的重视以及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7. 《周易》《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卜筮经典。

它主要通过八卦的变化来预测吉凶祸福等事物。

通过学习《周易》,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人们对命运和天人合一的思考。

在六年级语文下册学习国学知识点,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季氏第十六(一)◎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陈力就列⑤,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⑥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⑦出于柙(xiá)⑧,龟玉毁于椟(dú)⑨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⑩之内也。

”(二)◎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①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②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①矣,政逮②于大夫四世③矣,故夫三桓④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侫④,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①,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②,乐佚③游,乐晏乐④,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②。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①。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①大人,侮圣人之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q í
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t à送青来。

(二)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 山园小梅
宋·林逋b ū
众芳摇落独暄xu ān 妍y án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xi á
,不须檀t án
板共金樽。

(四)
己亥h ài
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 ì
风雷, 万马齐喑y īn
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五) 虞美人
南唐·李煜y ù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六) 螳螂捕蝉
《说苑》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 àn
者死!”舍人有少孺r ú
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q ū
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p áng
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七)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九) 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 ú皱波纹迎客棹zh 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十)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 ǎo
,雄姿英发。

羽扇纶ɡu ān
巾,谈笑间、樯qi án ɡ橹l ǔ
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 ā
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hu án 酹l èi
江月。

(十一) 岳阳楼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y ì
!微斯人,吾谁与归?
(十二) 学弈y ì
《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 ú
将至,思援弓缴zhu ó
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十三) 孟子·告子下(节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 ú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 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十四) 《劝学》(节选)
战国·荀x ún

积土成山,风雨兴x īn ɡ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 ǐ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q í骥j ì
一跃,不能十步;驽n ú
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qi è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 òu。

(十五) 论语·季氏·第四章
春秋·孔子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bi àn
辟,友善柔,有便pi án 佞n ìn ɡ
,损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