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溶胶型壳缺陷特征精品
铸件常见缺陷的判定及形成原因

铸件常见缺陷的判定及形成原因一、毛刺:缺陷判定(1)铸件大部分或局部有圆形小疙瘩。
(2)浇口附近有圆形小疙瘩。
(面层用的锆浆质量)原因分析:1.1浆的粘度太低(粘浆越厚、越稠利于控制,不过过厚、过稠又不利于干燥)1.2滴浆时间太长,浆变的稀薄。
1.3配将搅拌不充分。
(锆浆+硅溶胶,面层要求40+2s)1.4锆浆老化:浆用的时间太长,出现胶凝(一般25天更换一次)超出有效期,强度变小。
1.5锆砂粒太粗,淋沙高度太高。
1.6化学粘砂:金属液与面层浆发生反应(Cro的含量多少)锆粉耐火度不够;浇注温度和培烧温度太高;局部过热。
1.7搅拌设备生锈(L型搅拌器)锆粉含铁磁性高。
1.8浇口附近有热点(一般浇口高15mm)1.9涂料对蜡膜的浸润性差。
即:控制毛刺的关键在于控制面层质量(锆浆质量)。
二、跑火:缺陷判定型壳在浇注时金属液穿透铸件形成不规则的金属凸起,铸件内腔,凹槽内有多余金属称外炮火。
原因分析:(1)型壳在空洞或狭缝处的强度太低。
1.1结构不合理(盲孔、细孔,高度/直径>时应无事)(5、5层型壳)1.2涂挂不良,欲湿、浮砂未清干净。
1.3干燥不良(物理硬化)1.4浆粘度太低。
(2)型壳整体强度太低(层数不够)2.1层数不够,一般大于4、5层或7、5层最大到10、5层。
2.2粘度太低。
(3)脱蜡裂(腊膨胀裂)(4)机械损伤。
(5)耐火材料热稳定性不好,高温强度低。
总论:跑火是因为所用型壳强度不够,或浇注时对型壳冲击力过大,或型壳急冷急热性差,或操作和运输过程中性壳撞击出现裂纹,在浇注时型壳开裂,钢液顺裂口外流造成。
内腔跑火则是由于内腔和凹槽等处局部未涂上涂料;涂料带气;未撒上砂使型壳存在孔隙,浇注时金属液进入空隙或穿透有缺陷的型壳形成。
三、剥落:缺陷判定:铸件表面上有大小不等的,形状不规则的疤片状凸起物。
原因分析:(1)制壳过程。
1.1面层裂与腊层的附着力太差。
1.2面层表面过度干燥,内外收缩力不同。
硅溶胶型壳缺陷特征

---操作不正确
1.蜡模在蚀刻液中浸洗时间要尽量短;取出后应立刻用酒精清洗;整个蜡模清洗操作要按规定进行
2.面层涂料粉液比过低。因:
---所控制的涂料粘度不合理
---使用的原材料质量不好,如耐火粉料粒度分布过于集中等
2.确保面层涂料有足够的粉液比。为此,面层涂料粘度要合理,不能要求粘度过低;同时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这些裂纹是型壳干燥时产生的,时由于面层干燥过快,或涂料干燥收缩过大引起的,或由于蜡模热膨胀使面层型壳被胀裂。具体产生原因如下:
1.环境相对湿度太低
2.面层干燥时间过长
3.空气流动不均匀而且过大
4.环境温度变化大
要防止型壳面层干燥过快,以及由于温度波动造成的蜡模膨胀使型壳面层胀裂。措施如下:
1.面层干燥区相对湿度应在50%-70%之间,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太低
硅溶胶型壳缺陷特征、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名称特征Βιβλιοθήκη 产生原因防止措施型
壳
表
面
粗
糙
型
壳
表
面
粗
糙
,
不
平
度
过
大
1.蜡模表面腐蚀过度。因:
---浸洗时间过长
---清洗过慢
---操作不正确
1.蜡模在蚀刻液中浸洗时间要尽量短;取出后应立刻用酒精清洗;整个蜡模清洗操作要按规定进行
2.面层涂料粉液比过低。因:
---所控制的涂料粘度不合理
1.确保蜡模清洗好,面层涂料润湿剂加入量合适
2.面层型壳外表面干燥过度、内表面干燥不足
2.控制好环境相对湿度、面层干燥时间和风速,确保面层型壳外、内表面干燥合适。另外,应使面层涂料层厚度合适,不要过厚
3.面层型壳湿强度不足,特别是在蜡模锐角处其强度低
铸件缺陷分析

.铸件缺点剖析与防备铸件缺点剖析与防备内容概要1铸件尺寸超差模料及制模工艺对铸件尺寸的影响浇注条件对铸件尺寸的影响2铸件表面粗拙影响熔模表面粗拙度的要素影响型壳表面粗拙度的要素其余影响表面粗拙度的要素3铸件表面缺点粘砂夹砂、鼠尾和凹陷花纹麻点金属刺(毛刺)金属珠(铁豆)孔洞类缺点气孔(集中气孔)弥散型气孔缩孔、缩松缩陷5裂纹和变形热裂、冷裂铸件脆动和变形6其余缺点砂眼渣孔冷隔、浇不到跑火1、铸件质量超差1、模料及制模工艺对铸件尺寸的影响熔模尺寸误差主要因为制模工艺不稳固而造成的,如合型力大小、压蜡温度(压蜡温度越高,熔模线缩短率越大)、压注压力(压注压力越大,熔模线缩短率越小)、保压时间(保压时间越长其缩短越小)、压型温度(压型温度越高,线缩短也越大)、开型时间、冷却方式、室温等要素颠簸而造成熔模尺寸误差。
2、制壳资料及工艺对铸件尺寸的影响型壳热膨胀影响着铸件尺寸。
而型壳热膨胀又和制壳资料及工艺相关。
3、浇注条件对铸件尺寸的影响浇注时型壳温度、金属液浇注温度、铸件在型壳中的地点等均会影响铸件尺寸级配粉是依据必定要求配制的粒度散布合理的粉。
该种粉粒度有粗、有细,散布分别,均匀粒径适中,能使涂料在高粉液比条件下,仍拥有适合的粘度和优秀的流动性。
.3、影响金属液精准复型的要素1)型壳温度对金属液复型的要素2)浇注温度对金属液复型的要素金属液复印型壳工作表面细节的能力,即充型能力;在此简称为“复型”能力。
为使金属液能精准复型,就一定有足够高的型壳温度和金属液浇注温度,并保证金属液有足够的压力头。
提升型壳温度对改良金属液流动能力、复型能力均有优秀成效,故型壳温度是应该予以重视的要素。
熔模锻造铸钢件用硅溶胶型壳,其焙烧温度达1150-1175℃,型壳出炉后快速浇注,使铸件轮廓清楚,表面粗拙度低。
4、其余影响铸件粗拙度的要素浇注和金属液凝结过程中,因温度较高,铸件表面会氧化,且氧化层不均匀,加上铸件表面金属氧化物有可能与型壳中氧化物作用,促进铸件表面不均匀的零落,明显地增添铸件表面的粗拙度。
2022年6月清华大学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培训总结范文-图文

2022年6月清华大学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培训总结范文-图文一.模料相关知识:1.模料基本要求(热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工艺性能):①热物理性能:(熔化温度、热膨胀、耐热性)A:熔化温度:常用熔点、滴点、环球软化点等多种方法表示。
B:热膨胀:有体膨胀和线膨胀二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常用线收缩率、体膨胀率来衡量。
说明:收缩率没有标准值,主要根据产品结构和依靠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现在已开始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实验,但还没有取得成功。
C:耐热性:指模料承受较高环境温度而不变形的能力。
常用热变形量或软化点来衡量耐热。
②力学性能:(强度、硬度)A:强度:模料强度通常以抗弯强度(断裂模量)来衡量。
B:硬度(针入度):在设定温度(例如20或25℃)和固定载荷(如100g)作用下,标准针在在规定时间(5)刺入模料表面的深度(以0.1mm为单位)。
③工艺性能:(蜡液粘度、蜡膏流动性、灰分)A:模料在液态下(例如99℃)的粘滞性。
B:蜡膏流动性:蜡膏充填压型型腔的能力。
通常以设定温度(例如压注温度)和恒定载荷(2kg)作用下,试样的变形程度代表蜡膏的流动性C:灰分:模料经高温(900℃)焙烧后的残留物含量。
说明:铸件的表面质量主要靠原材料保证,一定要把原材料管起来并且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一定要合格,公司一定要重视原材料的管理,蜡料较为重要(病从口入)。
2.模料常用原材料(蜡质材料、树脂、高分子聚合物):①蜡质材料:在常温下为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固体,有固定的熔点或狭窄的凝A:矿物蜡(如石蜡、微晶蜡、地蜡、褐煤蜡等)。
B:动植物蜡(如蜂蜡、虫白蜡、棕榈蜡等)。
C:人造蜡(如硬脂酸)。
②树脂:指非晶态有机物,在常温下为透明的脆性固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融后粘度较大。
常用的有松香及其衍生物和其他天然或人造树脂(如石油树脂、萜烯树脂等)。
③高分子聚合物(高聚物):指分子量大于1万的高分子聚合物。
熔模铸造中常用的主要是聚烯烃,例如聚乙烯、EVA、聚苯乙烯等,其力学性能比蜡强韧得多,熔融后粘度大。
熔模铸造型壳六大缺陷分析 入木三分

熔模铸造型壳六大缺陷分析入木三分水玻璃型壳常见的缺陷有裂纹、变形、鼓胀,蚁孔、蠕孔及气孔等,现分析如下。
一、型壳裂纹型壳裂纹有两种情况,一是浇口杯产生裂纹,如图1所示;二是型壳表面产生裂纹,如图2所示。
图1 浇口杯裂纹图2 型壳表面裂纹浇口杯裂纹特征:型壳的浇口杯有裂纹,严重时浇口杯开裂。
型壳表面裂纹:在型壳的表面上有弯曲的、深浅不等的裂纹。
1.产生原因(1)涂料中水玻璃的模数、密度过高或过低;涂料中的粉液比过低;或硬化剂的浓度、温度和硬化时间不当,硬化不充分;或型壳在硬化前的自然风干时间不够,不利于硬化剂的继续渗透硬化,影响了硅凝胶的连续性和致密性;或型壳的层数不够等原因,导致型壳的强度低,出现了裂纹。
(2)涂料层涂挂的不均匀,或撒砂层厚薄不均;尤其是浸涂料后没有撒上砂的部位,硅凝胶在收缩时受力不均匀,导致型壳产生裂纹。
(3)脱蜡液的温度低,脱蜡时间太长。
由于蜡料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型壳的热膨胀系数,脱蜡缓慢将导致型壳在脱蜡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应力的作用;如果超过此时型壳的强度极限,就会产生裂纹,甚至开裂。
(4)焙烧时,型壳入炉温度高,升温过快,或高温出炉急冷;或型壳多次焙烧,产生微裂纹,甚至裂纹,降低了强度;或型壳的高温强度低,使型壳在焙烧时产生裂纹。
(5)清理浇口杯时,机械损伤浇口杯。
2.防止措施(1)采用下列措施,型壳的高温强度就高。
①水玻璃的模数M=3.0~3.4,密度ρ=1.30~1.33 g/cm3配制的加固层涂料。
②采用合理的涂料配制工艺,并执行涂料的“配比-温度-粘度”曲线。
③采用合理的硬化工艺,控制硬化剂的“浓度-温度-硬化时间”;或选用氯化铝代替氯化铵硬化型壳。
④合理的制壳工艺,如涂料粘度与撒砂粒度的合理配合,硬化工艺参数要确保型壳充分硬化。
⑤采取措施增加型壳强度,如常用的增加型壳层数,或采用复合型壳等;必要时大件型壳可用铁丝加固等。
(2)蜡模浸入检验合格的涂料中,上下移动和不断地转动,提起后滴去多余的涂料,使涂料均匀地覆盖在模组的表面上;不能出现涂料的局部堆积或缺少涂料(漏涂);并及时、均匀撒砂。
精铸硅溶胶型壳工艺的改进电子教案

5.由表十一,十二及十三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⑴.在表面层涂料中加入少量“分散剂”能改变硅溶胶涂料的流变特性,增
加涂料的屈服值从而可提高涂挂性和覆盖性(涂层平均厚度)3可提高15-25%。同时由于
“分散剂”作用能使粉料“分散”不易“结团”。使平均粒径减小因而3增加。虽然粉液比
n略有下降,但致密性k%仍在要求范围之内(表七)。涂料的均匀性,悬浮性,涂挂性和流 平性均有提高。“板结”“老化”时间延长(稳定性提高)。
1.美国在2006年前面层涂料的典型工艺是在锆英粉中掺加5-10%(质量)的熔融石英粉。
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铸件尺寸精度和改善脱壳性、透气性。国外重点工艺改进方 向是:充分利用熔融石英纯度高,杂质少,密度和热膨胀系数小,加上高温“析晶”,低温
“相变”的特点,使型壳在高温时保持高强度而在低温时因相变产生剧烈收缩(-3.7%)致
精铸硅溶胶型壳工艺的改进
前言:
众所周知,全球精铸界通用的硅溶胶型壳工艺存在三大缺点:
1.成本高。2.制壳周期长。3.铸件脱壳性差(型壳残留强度高)。
据统计,表面层型壳通用的耐火料锆英石砂、粉占型壳原辅材料成本的48%占总生产成本
的10%(平均值)[1]。优质锆英石资源稀缺,因而寻找它的代用品或减少其消耗量是当今 国内外精铸界共同关心,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2.混合涂料用粉料粒度要求应符合表五规定。
注:1•采用GSL-101BI型“激光颗粒度测定仪” 测定(丹东市辽宁仪器仪表研究所生产)
2.粒度判定以DV90, DV50及Wo三项指标为主要依据。DV98 DV84为参考指标。
3.无粒度检测条件时,可将待测粉料与“标准”硅溶胶配制成“标准”涂料来判定
硅溶胶型壳精铸件生产经验点滴(图)

硅溶胶型壳精铸件生产经验点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硅溶胶型壳生产精铸件后,我国熔模精密铸造生产获得了飞速发展和长足进步。
至今采用中、低温蜡硅溶胶型壳工艺的工厂已近600多家,许多先进的工艺,高效的设备和优质的材料在精铸件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铸件质量和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精铸行业的技术交流受到一定影响,许多工厂的技术革新和宝贵的生产实践经验未能及时推广和交流。
为此,作者收集了近年来国内部分硅溶胶型壳工艺精铸厂的生产经验、技术创造和小改小革,简要地向精铸同行介绍和推荐,希望有助于我国精铸件质量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
限于篇幅和阅历,仅将在生产中已投入应用并取得实效的点滴经验摘要列出,期望能“抛砖引玉”,起到促进国内精铸业的经验交流广泛开展的作用。
以下内容按精铸件生产工序逐项进行介绍。
Ⅰ制蜡模(组)工序一.防止浇口杯“落砂”的措施1.“翻边”浇口杯的制作。
为减少铸件“砂孔”缺陷,无论中、低温蜡硅溶胶型壳均应采用“翻边”浇口(图一),在浇口(杯)模具上安放两个半圆镶圈,压蜡后浇口杯端面会形成凹槽(图二)。
制壳后浇口会形成光滑的“翻边”,能有效防止浇口杯边缘的砂壳落入型腔内造成铸件“落砂”。
2.“防砂盖”的合理结构。
大部分工厂应用碳钢平板(厚2毫米的冲压件)作浇口杯上的“防砂盖”。
在制壳后脱蜡前取下,经抛丸处理去除粘砂后再回用。
平板形盖易在抛丸后翘曲、变形。
若按图三形式采用凹凸的“帽式”盖,刚性大大提高,与浇口杯上平面接触面减少,制壳时不易出现缝隙防落砂效果更好,使用寿命可提高一倍以上。
3.低温蜡模组的浇口吊具。
由于硅溶胶型壳大多采用蒸汽脱蜡,故低温蜡组不宜沿用水玻璃型壳的木制浇口棒。
为能按放“防砂盖”及在脱蜡釜中便于安放模组,应与中温蜡一样采用可卸式手柄作浇口吊具。
低温蜡强度比中温蜡低,应根据浇口棒形式(直棒或丁字形、多叉型等)在制蜡棒时使用耐酸不锈钢制芯骨进行加固(图四、五、六),在使用长型芯骨时应在浇口棒模具上两端定位,防止芯骨移位。
对熔模铸造硅溶胶型壳清理问题的探讨申鹏帅

对熔模铸造硅溶胶型壳清理问题的探讨申鹏帅发布时间:2023-06-15T01:59:17.468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3年7期作者:申鹏帅[导读] 本文就熔模铸造硅溶胶型壳清理进行探究,最先阐述了熔模铸造硅溶胶型壳的常见清理方法,之后对影响熔模铸造硅溶胶型壳的清理因素进行分析,对制备过程与焙烧过程中的工艺进行分析,进一步降低清理难度,提高清理效率,实现良好的型壳清理。
上海万泽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201400摘要:本文就熔模铸造硅溶胶型壳清理进行探究,最先阐述了熔模铸造硅溶胶型壳的常见清理方法,之后对影响熔模铸造硅溶胶型壳的清理因素进行分析,对制备过程与焙烧过程中的工艺进行分析,进一步降低清理难度,提高清理效率,实现良好的型壳清理。
关键词:熔模铸造;硅溶胶型壳;型壳焙烧引言铸造型壳是熔模铸造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铸件质量。
由于硅溶胶型壳的高强度、低密度、耐热性、耐腐蚀性和高耐磨性等优点,在熔模铸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硅溶胶型壳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缺陷,如型壳表面的积粉、粘砂、气孔等。
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铸件质量下降。
因此,如何有效地清除型壳上的积粉和粘砂是非常重要的。
1.型壳清理的方法为了解决硅溶胶型壳清理的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的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型壳清理方法有湿法、干法、化学法和机械法四种。
(1)湿法是用水、化学试剂或机械力去除型壳上的积粉和粘砂。
湿法清理型壳的主要特点是:(1)用水或化学试剂清除型壳上的积粉和粘砂很方便,一般用水就能达到目的。
(2)可以不留型壳上的残余涂料,因为在清理后型壳表面基本没有残留涂料。
(3)对于大直径的型壳,湿法清理成本很低。
干法清理型壳的主要特点是:(1)型壳上残留有大量的粉尘颗粒,有时会产生积粉和粘砂。
(2)清理后型壳表面很干净,不会留下残余涂料。
(3)由于型壳表面无残留涂料,因此型壳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裂纹或裂纹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撒砂使用较细的砂,防止孔洞或狭缝处过早被塞住
4.注意将孔洞或狭缝处松散的浮砂吹除,再上下层涂料
5.注意内孔或凹槽处型壳干燥情况,不干时不能上下层涂料,要增加干燥时间
型
壳
面
层
剥
落
型
壳
型
腔
尺
寸
变
大
,
表
面
不
光
洁
1.面层在制下层型壳过程中剥落,这是由于面层还没有干燥就制下层型壳,硅溶胶发生回溶现象,使面层型壳剥落
1.面层型壳与蜡模间附着力太差
1.确保蜡模清洗好,面层涂料润湿剂加入量合适
2.面层型壳外表面干燥过度、内表面干燥不足
2.控制好环境相对湿度、面层干燥时间和风速,确保面层型壳外、内表面干燥合适。另外,应使面层涂料层厚度合适,不要过厚
3.面层型壳湿强度不足,特别是在蜡模锐角处其强度低
3.保证面层型壳湿强度。为此,要保证硅溶胶和耐火材料的质量,按工艺规范保持涂料正确配方,配制方法及确保涂料性能合格。最好采用面层专用的小粒径硅溶胶。此外,要保证蜡模锐角处有一定厚度的涂料层,撒砂时涂料不要过早干燥
1.控制好环境相对湿度、温度、风速和干燥时间,确保面层干燥后再制第二层
2.型壳脱蜡时面层型壳剥落。这是因为面层和第二层型壳间结合力差造成的。因:
---第二层涂料粘度太大,难于渗入面层
---面层撒砂太细,一、二层很难形成牢固的镶嵌结构
---撒砂中粉尘量及含水量太多,造成两层分层
---面层撒砂过慢等引起撒砂未能嵌入涂层内部,而是浮贴在涂层上,或根本未撒上砂子形成涂料与涂料接触,产生分层
型
壳
表
面
裂
纹
型壳表面层出现不规则的裂纹,或出现极细小的龟状裂纹
这些裂纹是型壳干燥时产生的,时由于面层干燥过快,或涂料干燥收缩过大引起的,或由于蜡模热膨胀使面层型壳被胀裂。具体产生原因如下:
1.环境相对湿度太低
2.面层干燥时间过长
3.空气流动不均匀而且过大
4.环境温度变化大
要防止型壳面层干燥过快,以及由于温度波动造成的蜡模膨胀使型壳面层胀裂。措施如下:
---在制第二层型壳前以柔和风吹去多余浮砂
3.焙烧时面层型壳剥落,则是由于两层涂层间热膨胀系数不同而造成的
3.尽量使面层和二层的材料热膨胀系数相近
型
壳
强
度
低
型
壳
强
度
不
足
1.硅溶胶质量差,如胶体粒径过大,胶体结构不致密,杂质多等
2.硅溶胶中二氧化硅含量低
3.耐火材料质量差,如耐火材料矿物组成不符合要求,杂质含量高等
【关键字】措施
硅溶胶型壳缺陷特征、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名称
特征
产生原因
防止措施
型
壳
表
面
粗
糙
型
壳
表
面
粗
糙
,
不
平
度
过
大
1.蜡模表面腐蚀过度。因:
---浸洗时间过长
---清洗过慢
---操作不正确
1.蜡模在蚀刻液中浸洗时间要尽量短;取出后应立刻用酒精清洗;整个蜡模清洗操作要按规定进行
2.面层涂料粉液比过低。因:
4.涂好的面层涂料层中有气泡等。因:
---面层涂料太稠
---上涂料的操作不正确
4.防止上好的面层涂料中有气泡,及蜡模凹角处未上好涂料。为此,面层涂料不能太稠;对蜡模凹角处等要用笔刷,或上好涂料后用压缩空气吹一下;要保证撒砂前吹破涂层上的气泡;浸浆时要注意方向,防止气泡发生;有条件可使用真空沾浆
5.撒砂穿透面层涂料。因:
---所控制的涂料粘度不合理
---使用的原材料质量不好,如耐火粉料粒度分布过于集中等
2.确保面层涂料有足够的粉液比。为此,面层涂料粘度要合理,不能要求粘度过低;同时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3.涂料未能很好的涂挂在蜡模上。因:
---蜡模清洗不好
---面层涂料润湿性不好
---蜡模上分型剂量过多
3.保证涂料能很好的涂挂在模组上。为此,要确保蜡模组清洗好;面层涂料加入润湿剂量要足够,润湿剂质量好并稳定;打蜡模时应减小分型剂的用量
3.保证耐火材料质量好而稳定
4.严格控制涂料配比和配制工艺,保证粉料质量
5.严格按照制壳工艺规范制壳
6.控制好制壳间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干燥时间,确保型壳干透
7.按型壳大小等正确规定上预湿剂的次数,操作中要按工艺规定上预湿剂
8.应根据铸件大小等,正确选择型壳层数
型
壳
裂
纹
型壳开裂,浇出的铸件有不规则的毛刺、飞边
4.制壳间温度不均匀
4.保持温度均匀
型
壳
内
孔
搭
桥
内孔、凹槽处的型壳不致密,局部有未上好涂料,未撒上砂使该处型壳存在孔隙搭桥
1.第二层或背层涂料太稠
2.浸涂料不细心,以致孔洞或狭缝处浸浆不足
3.撒砂过粗,以致孔洞或狭缝处很快就被塞住
4.孔洞或狭缝处松散的撒砂未被清除掉
5.内孔或凹槽处型壳干燥不足
1.控制好第二层和背层涂料粘度
脱蜡时蜡模膨胀大于型壳膨胀,而型壳湿强度又较差,使型壳开裂
1.脱蜡前型壳应存放在恒温的制壳间,脱蜡时运到脱蜡处,立刻装车入脱蜡釜脱蜡,不允许型壳过长时间放在脱蜡间中
---面层涂料太稀
---面层涂料上后滴浆时间过长
---撒砂过粗
---淋砂机中砂落差太大
---淋砂机出砂不均匀
---浮砂桶空气流量不当
5.保证面层撒砂不穿透涂层。为此,面层涂料粘度要合适,不能太稀;上涂料后滴浆时间不能过长;面层撒砂粒度要合适,不能过粗;用淋砂机时,设备出砂要均匀,模组与淋砂槽距离不能太大;用浮砂桶撒砂时,空气流量要合适,不能过大
---上第二层涂料前应去除面层型壳上的浮砂
---未使用预湿剂
2.加强面层与第二层之间的结合力。具体措施如下:
---第二层涂料粘度不能太大
---面层撒砂不应太细,以造成粗糙的背面,使一、二层镶嵌紧密
---撒砂中粉尘量及水的质量分数应均小于0.5%
---撒砂不应过慢
---制第二层前,把模组浸入硅溶胶预湿剂中(不超过2s),取出甩干5s,再上第二层涂料
1.面层干燥区相对湿度应在50%-70%之间,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太低
2.面层干燥时间以4-6时为宜,不要过长
3.风不要正对模组吹,应降低直接吹到模组上的气流量
4.制壳间温度应控制严格,保持在24℃±2℃之间,防止温度波动过大,造成蜡模热膨胀使面层涂层胀裂
型
壳
面
层
鼓
裂
型壳面层局部与蜡模分开,向外鼓起,或鼓起后破裂导致背层涂料流到蜡模和面层间,但未将空隙填满
4.涂料质量不好,如涂料配比不合理,配制时未按照规范进行
5.制壳操作不当,如涂料上得不匀,涂层过薄;撒砂粒度不合适等等
6.型壳干燥不透,这常是硅溶胶型壳强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7.未上预湿剂,或上预湿剂次数不够。预湿剂是强化型壳,防止型壳分层的重要措施
8.型壳层数不够
1.保证硅溶胶质量好,而稳定
2.确保硅溶胶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