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
上善若水读后感

上善若水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善若水读后感(一)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的老子在其五千言的《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备最好禀性的“人”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
居处适应任何之地,心胸沉静高远,待人真诚友爱,说话言而有信,为政谋求清平,处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
正是由于不与人争的美德,所以永远也没有过失。
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是对水的颂歌,但实际歌咏的对象却是具备像水性那样高尚品德者的人。
文中七个“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启发,对有关水德的进一步写状,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这是因为水具有其它万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几种禀性。
其一、水能滋养万物生命。
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
尽管它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但却从不居功自傲,更不会占据高位,把持要津,而总是默默无闻的处于众人不愿处的低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也正因如此,才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的赞誉!其三、水能以柔克刚。
水性尽管温柔,柔弱,但这种温柔会聚集巨大的能量,变得异常刚烈。
俗话说:水滴石穿。
此非力使然,恒也。
正是它不舍昼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样坚硬的物品击穿。
其四、水能因势而变。
水能至静——水平如镜、至洁——晶莹剔透,但也能至动——奔腾不止、至浊——混浊不清,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
所以苏轼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正是水这种变动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润万物,并且一路流过冲走许多污垢,荡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浮尘。
正因水具有上述特质,不仅老子爱水,而老子的学生孔子也喜水,每见大水必观焉,并发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逝者如斯”的感叹!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感悟“上善若水”5篇[修改版]
![感悟“上善若水”5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f7cdd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9.png)
第一篇:感悟“上善若水”感悟“上善若水”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道”的思想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所著《道德经》一书更是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画上了绚烂的一笔。
通读老子《道德经》全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子在第八章中的“上善若水”。
老子用有形的水来指代无形的道,高度赞扬了水的各种优点,并且以此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深刻的人生处世哲学,使我受益颇深。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如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参考了多个版本的不同注释,各版本对于此章的理解虽略有不同,但核心思想基本一致。
其大意为:天地间至高至极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养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垢浊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之人像水一样处于卑下之地,心灵沉静有如深渊,施恩于物以仁而行,言语诚实可信,为政论平持衡,做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
正是由于不与人争,所以没有烦恼。
在此,老子将水人格化,以水喻道,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世。
感悟“上善若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一、感悟“上善若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上善若水心得

上善若水心得
上善若水,软弱胜刚强。
这句话表面看来很简单,但其中包涵的哲理却是十分深刻的。
作为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所发现的重要观念之一,上善若水的内涵丰富多彩,可以从很多角
度来理解体验。
首先,上善若水的含义在于,最善良的行为往往是最灵活、最有适应能力的。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预料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而强硬的行事方式却往往会让我们束手无策,想来
想去都没有办法。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努力让自己与环境相融合,
那么我们的行为也许就能够化险为夷,成就大事。
其次,上善若水还代表着一种善根。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难以建立的是一个善良的心灵,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深受外界的影响,变得自私、狭隘,甚至抱有恶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像水一样,永远保持平静、温和,去掉那些有害的杂念,将心变得透明、
纯净。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内心世界,从而散发出一股无比高
尚的气息。
总之,上善若水是一种生动、富有哲理的观念,也是一个世界公认的优秀品质。
通过
理解和体验上善若水的内涵,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领导能
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建立与人和谐的联系,以及享受人生更美好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在
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上善若水这一重要的品质,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充实
的色彩。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意思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意思「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这是一句中国古语,意味着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能够容纳一切。
这句话的内涵非常深远,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好人,应该无私地容纳各种人、事、物,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以下,是我对这句话的一些个人理解:一、善良是一种美德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善良,因为只有拥有善良的心,才能够真正的去关心、帮助他人,以及尊重自己的内心,在成功时不忘感恩,在失败时不忘坚持。
善良的人,会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会为弱势人群伸出援助之手,会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与需要,会因他人的幸福而感到快乐和满足。
二、水的特性上面所说的“善良如水”,那么,水又有什么特性呢?水非常有弹性,无论是遇到什么障碍,都能融会贯通,化解问题。
善良的人也应该如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者冲突,或者接触到什么样的人或事,都应该秉持宽容的心态,以平和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能够把不同的意见、情感汇聚在一起,获得真正的共识。
三、海纳百川的含义「海纳百川」则是一种包容的姿态,在这个世界上,万物虽然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生长的权利和价值。
耐心地尝试去听取和理解别人的声音和看法,用心去欣赏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包容并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些都是开放心态的表现。
也就是说,当我们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时,我们的世界就更加丰富多彩,因为我们能够从别人那里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也能够让自己更加开拓眼界。
同样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应该拥有包容的心态,接受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四、上善若水总的来说,「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表达了一种开放、包容、宽容和博爱的精神和态度。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上好之人,我们应该具备善良的心,像水一样有弹性,包容一切,追求展开自己的事业,同时也应该学会接受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包容并尊重他人。
我们应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贯彻“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精神,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实践和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这其中所涵盖的做人做事,应解释为: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
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有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
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
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
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力砍开它!”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
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
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
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
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
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
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1.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在《道德经》中,有一段著名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一、水的特点是柔软而有力道德经上提到的“水”,并不是指它的形态和物质,而是指它那种柔软而有力的特性。
水不会因为强势的碰撞而消失不见,反而会顺着自己的特性,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同样,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应该要有柔软而有力的特性,以便能够更好地融入 society 和生活中,做一个不仅仅拥有力量,同时也兼备在柔软中取胜的人。
二、上善不争在《道德经》中,上善被比喻成水,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柔软,更是因为它没有争斗性。
水没有喜欢去冲突,它会顺着自己的本性,化解万物之间的冲突,才能最终使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
同样,一个合适的人,应该懂得呈现自己,而不是跟周围的人争个高下或是进退两难。
凡事都能以和解和兼容取胜,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三、利他主义在《道德经》中,气节和道德修养等概念都是与“利他主义”息息相关的。
对于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而言,是个人都应该要能够懂得“放下自我,顾及他人”,这样才能做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而水的“利他主义”,不仅仅表现在它能够为大地的生物提供养分,更是表现在它总会以谦虚的姿态,才能导致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和睦相处。
四、孝道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基本伦理,而水的孝道思想也符合孝道的精神。
水的“孝道”,不仅仅体现在它哺育万物的过程中,还体现在它的修养过程中。
水有健康的习惯,会避免废弃对环境的破坏,这就是对周围环境中的“父母”的孝敬。
五、反思自我在《道德经》中,提到了“行者常自省,道者常自律”的观点,这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要有的品质。
而水则给了我们一个更好的参照。
只有经过反思,我们才会谦虚地接受自己成长的不足,“利己”的同时也注意“利他”。
同样,水也在不断地修养自己,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和属于,在给周围人的帮助的同时,更是在不断为自己积累水分。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古人云:上善若水。
道德经中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多思考。
水,是大自然的一股力量,它有着独特的性质和无限的能量。
从道德、人性、社会等方面来看,道德经上善若水的内涵富有深意。
善,是指人们天性中的善良、友善、真诚、善良、慈善等品质。
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意味着拥有这些品质,并将其融入到生活中。
善良像水一样纯净,不与世俗纷争纠结,兼容并蓄,善良给予人们温暖和希望。
而友善则像水一样,能够融入任何环境,不分亲疏远近,对待他人,我们都应像面对水一样平和宽容。
真诚,就像水一样,没有掩饰,没有伪装,给予人们安心和信任。
慈善,则象征着水的无私和关爱,温暖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人渡过困难和痛苦。
道德经中的水,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虚心、柔软和悦纳。
虚心,就像水的柔软一样,可以吸取一切的正能量,将它们融入自己,让内心充满智慧和成长。
和水一样,它可以无依无靠,却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不抱怨,不抗拒,以柔克刚,让自己不受伤害。
同时,水对一切都没有偏见,也没有歧视,它悦纳一切的存在。
在道德经的眼光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悦纳他人和周围的一切存在,让我们更加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也提醒我们,不仅要善待待人接物,还要善待我们的自然环境。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没有它,地球就无法运转。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水资源越来越受到威胁。
我们应该像待人接物一样善待水,关注环境保护,重视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
保护水源和环境,不仅能够保护地球家园,也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对于个人修行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为了名利地位争斗不休,而忽略了自己的道德修养。
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若水,要做一个温润的人。
只有我们拥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影响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同时,在社会中,我们也应像水一样包容他人,互相帮助,共同建设和谐的社会。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让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善待自己和他人的必要性。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是很多人对道德伦理思想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引导。
善良和宽容就像水一样,可以滋润万物,使其生生不息。
在我看来,“上善若水”的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上善若水”告诉我们要善良对待他人。
善良如水一样无私,不计较付出和回报。
水可以滋润大地,使万物生长茂盛。
同样地,一个善良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善良感染身边的人,传递爱与关怀,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
其次,“上善若水”表达了一种宽容的态度。
水能够包容一切,不分大小、高低、贵贱。
同样地,一个宽容的人能够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宽容不仅能使他人得到教训和成长,也可以减少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上善若水”还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
水能够顺势而下,适应自然界的规律。
同样地,一个善于顺应自然的人能够适应生活的变化和环境的需求,不强求、不抗拒,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的价值。
此外,“上善若水”也启示我们要保持谦逊。
水源谦逊,无论在高山或深谷,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同样地,一个谦逊的人不会骄傲自满,不会自以为是,而是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帮助。
谦逊使人不断进步,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综上所述,“上善若水”的道德准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善良和宽容使人们彼此关心、互相帮助;顺应自然和谦逊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与他人和谐相处。
我们应该秉持“上善若水”的理念,用自己的善良和宽容去感染他人,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同时,“上善若水”也是我们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依据。
只有具备善良、宽容、适应和谦逊的品质,我们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成就自己,同时也能给予他人帮助和启迪。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当像水一样温柔善良,像水一样宽容包容,像水一样顺应变化,像水一样谦卑谦逊。
总之,“上善若水”在道德经中给予了我们丰富的启示和教诲,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在反复思考中,不断完善自己,逐渐领悟这一重要道义的深刻内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中,以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这其中所涵盖的做人做事,应解释为: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
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有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
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
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
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
力砍开它!”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
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
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
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
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
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
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1.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
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2. 水化成气,气看无形,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聚气生财。
3.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包容接纳。
4.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园,亦可水滴石穿。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种境界:以柔克刚。
5.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能屈能伸。
6.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周济天
下。
7. 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
聚可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境界:功成身退。
人心如水。
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罢了。
1.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这意味着,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
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
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也许要给我们的人生一个转折。
2. 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绝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
并不存在“要是我当时做法不一样……那么结果就会不一样”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才能让我们学到经验以便继续前进。
生命中,我们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合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3. 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每一件事情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
当我们准备好,准备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那里,随时准备开始。
4. 已经过去的,就让他结束。
这是如此简单。
当生命中有些事结束,它会帮助我们进化。
这是为什么,要完整享受已然发生的事,最好是放下并持续前进。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
如果,你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
把心放平坦,如水般自然,生死对于一个人来说都可以安稳度过,活着始终快乐,死也并不难过,所以人们还是应当心往好处想,无论何时何事,只要仍在人间,就要自在逍遥。
因为快乐与痛苦,许多时候就在人们的心中,选择哪一个,都由自己来决定。
宁海县越溪乡慈善分会:林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