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千古一陶朱_范蠡兵战与商战的成功

_千古一陶朱_范蠡兵战与商战的成功
_千古一陶朱_范蠡兵战与商战的成功

第26卷第1期2008年2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UN IVER SITY OF S C I ENCE AND TECHNOLOGY (S OC IAL SCIEN CE)Vo.l 26 No .1

Feb .2008

=史学新探>

/千古一陶朱0:范蠡兵战与商战的成功

王子今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

摘 要: 范蠡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0的商业经营,也表现出他的经济

思想很成熟。/陶朱事业0即范蠡的人生成功,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救国灭吴,施展了军政谋略;二是去越辞官,显示了人生智慧;三是治产致富,体现了经营才华。关键词: 范蠡;陶朱;吴国;越国

中图分类号:K 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08)01-0005-06

收稿日期: 2007-09-13

作者简介: 王子今(1950-),男,河北武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春秋战国之际,长江下游地方的吴国和越国相继强大,曾经发生过激烈的军事竞争,并参与了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在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活动的时代,吴越一时成为战争的焦点。范蠡作为越国重臣,曾经是/吴越春秋0政治表演的主角之一。在辅佐勾践成功地复国并战胜吴国之后,范蠡毅然离开政治漩涡,随后以商人身份取得经济成就。范蠡以兵战和商战的兼胜以及政治功名和经济利益的双赢,成为人生智慧的标范。明人王鏊吴越行舟,面对/漠漠轻风不满帆,小船载酒舳舻衔0,/白鸟斜飞惊鼓吹,青山倒影动松杉0情

境,有/陶朱事业今安在0的感叹。[1]卷55自横山归洞庭6

对/陶朱事业0的怀念,自然生成于千古士人对治国平天下的策略、功名与人生的关系以及富贵追求的方式等历史文化问题的思索之中。

司马迁将范蠡在越地、齐地、陶地生活空间的转换,称作/三徙0、/三迁0。5史记#越王勾践世家6写道:/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0/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0其实,可以说范蠡在这样三个阶段的明智思考与合理抉择成就了/陶朱事业0:(1)救国灭吴,施展了军政谋略;(2)去越辞官,显示了人生智慧;(3)治产致富,体现了经营才华。

吴越战争中,吴强越弱,勾践不听范蠡劝谏,竟然先自出击吴军,导致会稽惨败。5国语#越语下6记载:

越王句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

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0王曰:/为三者,奈何?0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0王弗听。

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0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0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

5史记#越王勾践世家6记述:/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05国语#越语下6记录了范蠡为勾践设计的救亡复国策略以及范蠡本人的艰苦实践:

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0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0王曰:/与人奈何?0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0王曰:/诺。0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曰:/请士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随之以国家之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器。0吴人不许。大夫种来而复往,曰:/请委管钥属国家,以身随之,君王制之。0吴人许诺。王曰:/蠡为我守于国。0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0王曰:/诺。0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据5史记#越王勾践世家6:/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句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卒赦越,罢兵而归。0

5国语#越语下6从标题看,记录的几乎都是范蠡事迹:(1)/范蠡进谏句践持盈定倾节事0;(2)/范蠡劝句践无蚤图吴0;(3)/范蠡谓人事至而天应未至0;(4)/范蠡谓先为之征其事不成0;(5)/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0;(6)/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0;(7)/范蠡谏句践勿许吴成卒灭吴0;(8)/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0。八件史事中,除(6)外,七件都因范蠡叙说。5国语#越语下6简直可以看作一部5范蠡传6,或者5范蠡

图吴伐吴灭吴本事6。(1)的主要内容已见前

引。1(2)o、(3)?、(4)?、(5)?记录了伐吴的准备以及范蠡关于强国复仇终于灭吴的策略设计。(6)?

记录了/越伐吴0事及范蠡所起的作用。范蠡前后言论,颇多政治哲学和军事哲学色彩。(7)则记录了伐吴战事中范蠡克敌制胜的坚定主张:

居军三年,吴师自溃。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姑苏。使王孙雒行成于越,曰:/昔者上天降祸于吴,得罪于会稽。今君王其图不穀,不穀请复会稽之和。0王弗忍,欲许之。范蠡进谏曰:/臣闻之,圣人之功,时为之庸。得时不成,天有还形。天节不远,五年复反,小凶则近,大凶则远。先人有言曰:-伐柯者其则不远。.今君王不断,其忘会稽之事乎?0王曰:/诺。0不许。

使者往而复来,辞愈卑,礼愈尊,王又欲许之。范蠡谏曰:/孰使我蚤朝而晏罢者,非吴乎?与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吴耶?夫十年谋之,一朝而弃之,其可乎?王姑勿许,其事将易冀已。0王曰:/吾欲勿许,而难对其使者,子其对之。0范蠡乃左提鼓,右援枹,以应使者,曰:/昔者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而吴不受。今将反此义以报此祸,吾王敢无听天之命,而听君王之命乎?0王孙雒曰:/子

1 5国语#越语下6随即还记述:/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

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0/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不乱民功,不逆天时,五谷睦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柔而不屈,强而不刚,德虐之行,因以为常;死生因天地之刑,天因人,圣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成之。是故战胜而不报,取地而不反,兵胜于外,福生于内,用力甚少而名声章明,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为之。0

o 5国语#越语下6:/四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先人就世,不穀即位。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吾百姓之不图,唯舟与车。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吴人之那不穀,亦又甚焉。吾欲与子谋之,其可乎?.对曰:-未可也。蠡闻之,上帝不考,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失德灭名,流走死亡。有夺,有予,有不予,王无蚤图。夫吴,君王之吴也,王若蚤图之,其事又将未可知也。.王曰:-诺。.0

? 5国语#越语下6:/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信谗喜优,憎辅远弼,圣人不出,忠臣解骨;皆曲相御,莫适相非,上下相偷。其可乎?.对曰:-人事至矣,天应未也,王姑待之。.王曰:-诺。.0

? 5国语#越语下6:/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申胥骤谏其王,王怒而杀之,其可乎?.对曰:-逆节萌生。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其事是以不成,杂受其刑。王姑待之。.王曰:-诺。.0

? 5国语#越语下6:/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对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王怒曰:-道固然乎,妄其欺不穀邪?吾与子言人事,子应我以天时;今天应至矣,子应我以人事。何也?.范蠡对曰:-王姑勿怪。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今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宫中之乐,无至酒荒;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王姑待之。.0

? 5国语#越语下6:/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曰:-谚有之曰:觥饭不及壶飧。今岁晚矣,子将奈何?.对曰:-微君王之言,臣故将谒之。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王曰:-诺。.遂兴师伐吴,至于五湖。吴人闻之,出而挑战,一日五反。王弗忍,欲许之。范蠡进谏曰:-夫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许也。臣闻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赢缩转化,后将悔之。天节固然,唯谋不迁。.王曰:-诺。.弗许。范蠡曰:-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赢缩以为常,四时以为纪,无过天极,究数而止。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后则用阴,先则用阳;近则用柔,远则用刚。后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艺,往从其所。刚强以御,阳节不尽,不死其野。彼来从我,固守勿与。若将与之,必因天地之灾,又观其民之饥饱劳逸以参之。尽其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宜为人客,刚强而力疾;阳节不尽,轻而不可取。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阴节不尽,柔而不可迫。凡陈之道,设右以为牝,益左以为牡,蚤晏无失,必顺天道,周旋无究。今其来也,刚强而力疾,王姑待之。.王曰:-诺。.弗与战。0

#

6#

第1期王子今:/千古一陶朱0:范蠡兵战与商战的成功

范子,先人有言曰:-无助天为虐,助天为虐者

不祥。.今吴稻蟹不遗种,子将助天为虐,不忌

其不祥乎?0范蠡曰:/王孙子,昔吾先君固周

室之不成子也,故滨于东海之陂,鼋鼍鱼鳖之

与处,而鼃黾之与同渚。余虽腼然而人面哉,

吾犹禽兽也,又安知是諓諓者乎?0王孙雒曰:

/子范子将助天为虐,助天为虐不祥。雒请反

辞于王。0范蠡曰:/君王已委制于执事之人

矣。子往矣,无使执事之人得罪于子。0

使者辞反。范蠡不报于王,击鼓兴师以随使者,至于姑苏之宫,不伤越民,遂灭吴。

范蠡会见敌国使者时/左提鼓,右援枹0姿态以及/不报于王,击鼓兴师以随使者,至于姑苏之宫0的果断举动,表现出一个老练的军事指挥家的素养。5国语#吴语6记载公元前482年事,吴王夫差北上与晋定公会于黄池,/于是越王句践乃命范蠡、舌庸,率师沿海泝淮以绝吴路。败王子友于姑熊夷。越王句践乃率中军泝江以袭吴,入其郛,焚其姑苏,徙其大舟0。也说范蠡是有独当一面的军事指挥功绩的。5史记#越王勾践世家6则记述:范蠡与文种辅佐勾践艰苦复国,终于/灭吴,报会稽之耻0,又/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0。5史记#淮阴侯列传6可见/范蠡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0的历史评价,也指出了范蠡对于越国救亡复兴图霸的重要作用。后人于是有/句践非范蠡无以存国0的说法。[2]5袁绍传6

宋人吕祖谦5大事记解题6卷一指出:/5越语下6篇所载范蠡之词,多与5管子#势6篇相出入,辞气奇峻,不类春秋时语。意者战国之初为管仲、范蠡之学者润色之。然围之三年,以待其衰,必蠡之谋也。01论者以为5国语#越语下6范蠡之词未必当时言语,然而指出/战国之初0有/范蠡之学0,值得我们注意。/范蠡之学0,应是兵学。

5汉书#艺文志6著录的兵学名著/兵权谋0一类中,于5吴孙子兵法6、5齐孙子6、5公孙鞅6、5吴起6之后,列有:

5范蠡6二篇。原注:/越王勾践臣也。0随后为/5大夫种6二篇0,

原注:/与范蠡俱事勾践。05范蠡6二篇和5大夫

种6二篇皆以为亡佚。王应麟曰:/5甘延寿传注6、5左传桓五年疏6、5文选潘安仁赋注6,并引5范蠡兵法6。0o张舜徽5汉书艺文志通释6引5史记#越王勾践世家6/范蠡称上将军0事,指出: /可知蠡固长于用兵,以助勾践雪耻兴邦,卒成霸业。5汉志6著录之兵书二篇,盖其克敌制胜之要

论也。唐人注书,犹多引5范蠡兵法6,则唐世犹有

存者。顾5隋志6已不著录,是传本已稀。0[3]376顾实说:/唐人注书引5范蠡兵法6(5后汉书#甘延

寿传6注,5左传6桓五年5疏6,5文选6潘安仁赋

注),则唐世犹未亡也。0/范蠡、大夫种二人兵法言,今当犹散见5越语6、5史记6、5越绝书6、5吴越

春秋6。0[4]1945史记#白起王翦列传6裴骃5集解6引张晏曰,说到/5范蠡兵法60:

5范蠡兵法6:/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0

又5汉书#甘延寿传6颜师古注引张晏曰:

5范蠡兵法6:/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0?

可见范蠡作为军事家,确实曾有兵学论著传世。

明人徐伯龄5蟫精雋6卷一o5卢生传6:/以文章

举进士不第,遂弃蝌斗业,学拥剑,读5太史公6 5范蠡兵法6,曰:-熟此则取苏秦黄金印易事耳。.0清人孙承泽5春明梦余录6卷四三5兵部二#营阵6:/范蠡兵法,先用阳后用阴,尽敌阳节盈吾阴节以夺之。其曰设右为牝,益左为牡,早晏以顺天道,盖深于计者也。0可知5范蠡兵法6的长久影响。

5史记#越王勾践世家6:/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0司马迁感叹道:/勾践可不谓贤哉!0确实,/范蠡等一批忠诚有智谋之士,为其制定和实施了一套正确的策略,达到强越弱吴的目标0。[5]160然而一旦灭

#7

#

1o

?原注:/5势6篇在5管子6十五卷。0

今按:5左传#桓公五年6:/旝动而鼓。0杜预注:/本亦作桧,建大木,置石其上,发机以磓敌。0孔颖达疏:/贾逵以旝为发石,一曰

飞石,引5范蠡兵法6作飞石之事以证之。05惠氏春秋左传补注6卷一:/贾逵曰:旝,发石,一曰飞石。5范蠡兵法6曰:-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05文选6卷一六潘安仁5闲居赋6李善注:/5范蠡兵法6:-飞石重二十斤,为机发行三百步。.0

顾实言/5后汉书#甘延寿传6注0,误。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吴,范蠡随即出走。5国语#越语下6/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0有如下记述:

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0王曰:/不穀疑子之所谓者何

也?0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

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

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0

王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

终没于越国。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

言,身死,妻子为戮。0范蠡对曰:/臣闻命矣。

君行制,臣行意。0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

其所终极。

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浃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

地,曰:/后世子孙,有敢侵蠡之地者,使无终

没于越国,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0

据司马迁在5史记#越王勾践世家6中的记述,范蠡其实有对于合作可能性以及个人安危的更深层的考虑: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句践

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

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

臣请从会稽之诛。0句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

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0范蠡曰:/君行令,

臣行意。0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

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句践表会稽山以

为范蠡奉邑。

此后范蠡致文种书写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0文种于是对行政取消极态度,/称病不朝0。然而勾践依然听信/种且作乱0的谗言,逼文种自杀:/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0文种于是被迫自杀。

文种的个人悲剧,成为范蠡政治智慧的一种反衬。1

范蠡抛弃显赫名位,实际上也跳出了险恶的权力争斗的漩涡,人们以/超然辟世0、[6]5范睢蔡泽列传6 /全功保身0[7]5蜀书#姜维传6裴松之注引5汉晋春秋6赞扬其明智。5史记#田叔列传6有这样的评论:

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祟。故范蠡之

去越,辞不受官位,名传后世,万岁不忘,岂可

及哉!后进者慎戒之。东方朔有/策同范蠡,忠合子胥0语,[6]5滑稽列传6可知与伍子胥的忠直对等,范蠡的策虑,同样形成臣子们心理与行为的正面标范。5说苑#杂言6:/箕子弃国而佯狂,范蠡去越而易名,,,皆见远识微而仁,能去富势以避萌生之祸者也。0其/见远识微0,表现出对/萌生之祸0的敏锐觉察和对/富势0的透彻理解。范蠡之退隐,于是成为后来厌倦权争走向山野的隐逸之士们的榜样。所谓/悠悠千载五湖心0,[8]卷15谒陶朱公庙6/安用区区相印为0[9]卷25鸱夷子行6等称誉,体现了其人格与智慧的积极的文化影响。

5史记#越王勾践世家6张守节5正义6引5会稽典录6说到范蠡从政以前的身世:/范蠡字少伯,越之上将军也。本是楚宛三户人,佯狂倜傥负俗。文种为宛令,遣吏谒奉。吏还曰:-范蠡本国狂人,生有此病。.种笑曰:-吾闻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此固非二三子之所知也。.驾车而往,蠡避之。后知种之必来谒,谓兄嫂曰:-今日有客,愿假衣冠。.有顷种至,抵掌而谈,旁人观者耸听之矣。0范蠡在功成之后,再次复归/狂人0身份,应当是重新回到了/佯狂倜傥负俗0的生活情境之中。

唐人汪遵5五湖6诗写道:/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髙飏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0[10]卷602辛弃疾词5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6将/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与0千古功名自误0对照,[11]卷2意境尤为深沉。元人岑安卿/陶朱五湖客,相业霸于越0,/扁舟烟水间,千载仰遗烈0,[12]卷上5述古四章送范瑞卿回越6明人汪广洋/高情独羡陶朱子,万顷沧波一叶舟0[13]卷75读3吴越春秋46等诗句,其实都是借范蠡故事表达了许多士人的共同的生活追求和情感倾向。

元人张雨词作5太常引#题李仁仲画舫6有/千古一陶朱0句,以其特殊之功业,区别于一般的/烟波钓徒0。[14]卷30

在流亡生活中,范蠡将兵战经验应用于商战,又实现了异乎寻常的财富增殖。正如明人沈錬所

#8

#

1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感慨,在司马迁笔下,又见于:/(韩信)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0

第1期王子今:/千古一陶朱0:范蠡兵战与商战的成功

说:/陶朱公以处国则伯天下,以处家则累千金。0[15]卷1

司马迁在5史记#货殖列传6中表彰成功的实业家,范蠡是典型之一。司马迁写道: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

欲用之家。0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

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

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

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

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

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

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5史记#越王勾践世家6则记载: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

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

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

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0乃归相印,尽散

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

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

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0。

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

朱公0。

/陶朱公0于是天下闻名。他在齐国再次谢绝政治地位和政治待遇,/归相印0,据说观念背景是所谓/久受尊名,不祥0。后人/安用区区相印为0的赞美,应是直接针对范蠡放弃齐国相位的行为。

古文献著录可见5陶朱公养鱼法6、[16]5经籍志三6范蠡5养鱼经6、[17]5经籍志下6[18]5艺文志三65陶朱公养鱼经6。1由此可知范蠡很可能曾经总结过具体的生产经验。其经营内容,不仅是贸易金融,也包括产业。

范蠡的经济活动,有/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0的艰苦创业的情节,正如明人王世贞所谓/能自力致富者,陶朱公0。[19]卷1665说部#宛委余编65焦氏易林6称其经营优势为/善贾息资0、/巧贾货资0。o他注重/任时0,/候时转物0,/与时逐而不责于人0。凭借创造商业机会,利用商业机会致富而/不责于人0的作法,有启示意义。5太平御览6卷一九一引王子年5拾遗记6曰:/縻竺用陶朱公计术,日益亿万之利,赀拟王家,有宝库千间。0所谓/陶朱公计术0,应是巧妙的经营之术。

范蠡在陶地的经营,特别表现出对于经济地理的敏锐眼光。

史念海先生指出,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的经济都会。/根据5史记#越王勾践世家6和5货殖列传6所载,范蠡既佐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后来就辗转到了陶。他对于陶十分注意,认为这是-下之中.,乃是诸侯四通的地方,也是货物交易的地方,因而他就在陶居住下来,经营商业。他个人既有经营商业的才能,陶又是-天下之中.的经济都会,所以他经营的商业获得厚利,为当时和后世所称道。0/范蠡到陶的时候,陶已经发达成为天下之中的经济都会,致使范蠡留连不能舍去。其发达的程度超过了当时的任何城市。这种情形,自然是济、泗之间新河道开凿之后的必然结果。0[20]也就是说,范蠡除经济地理之外,亦对交通地理颇有卓识。

5盐铁论#贫富6说:/陶朱公之三至千金,岂必赖之民哉?运之方寸,转之息耗,取之贵贱之间耳。0也肯定他得益于非凡的商业才能和经营技巧,而并非全靠剥削民众。范蠡能够/致赀累巨万0而/分散0其财,/富好行其德0的表现,也值得后世商家效仿。

柳宗元5柳河东集6卷一八5招海贾文6所谓/范子去相安陶朱,吕氏行贾南面孤0,并说/范子0与/吕氏0事,也许自有深意。

范蠡和吕不韦是先秦时期兼跨政坛与商界的两位名人。他们都有执政生涯,也有指挥战争的经历。

吕不韦以财富作政治投资,以财富影响政治方向。有学者指出,其/一生活动0体现出/以富求贵、以钱易权的交易0。[21]270也有人说:/他以超

#9

#

1o5太平御览6卷九三六引陶朱公5养鱼经6曰:/威王聘朱公,问之曰:-公徙家不一,辄累亿金,何术乎?.朱公曰:-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

一。所谓水畜者,鱼也。以六亩地为池,池中为九州岛。即求怀子鲤鱼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四头,以二月上旬庚日纳池中。水中无声,鱼必生。所以养鲤者,不相食,易长,又贵也。.0

5焦氏易林6卷四5同人#大畜6:/陶朱白珪,善贾息资。三致千金,德施上人。0卷九5遯#谦6:/陶朱白圭,善贾息资。公子王孙,富贵不贫。0卷一五5巽#大有6:/陶朱白珪,善贾息资。公子王孙,富利不贫。0卷一五5兑#恒6:/范公陶夷,巧贾货资。东之营丘,易字子皮。抱珠载金,多得利归。0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人的智慧和胆略,独自辟出了一条奇特的从政之

路。0[22]2

唐代诗人李商隐/嬴氏并六合,所来因不韦0的诗句,

[23]卷下5井泥四十韵6

肯定了他对于秦统一这

一历史大变局的特殊功绩。

范蠡则与吕不韦不同,是先有/平吴霸越功0,然后致富的。

/吕氏0晚/范子0二百年,其/南面孤0的政治成功更为显著,然而个人晚境的悲凉和最终结局的不幸,[24]

表现出与后者在/安陶朱0之/安0方面的距离。

5史记#吕不韦列传6说:/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05战国策#秦策五6说:/吕不韦者,濮阳人。0有学者认为:/作为商人,迁居是常有的事。5史记6所说的可能是原籍,5战国策6所说的可能是新居,濮阳离陶(今山东定陶)较近,而陶是当时的交通枢纽,也是各国间的贸易中心。-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后来更名

为陶朱公的范蠡就是在这里-三致千金.的。1吕

氏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把家移到陶的附

近,是极有可能的。0[25]68

这种推想,将/吕氏0和/范子0联系到了一起。如果循此思路,则吕不韦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陶朱事业0的影响,是很可能的。

讨论/范子0和/吕氏0人生轨迹之异同以及他们的历史表现对于中国古代吏人、商人和文人的不同的心理影响,可能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参考文献:

[1]王鏊.震泽集[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范晔.后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5.

[3]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C ]//张舜徽集(第1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5]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6]司马迁.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9.[7]陈寿,三国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59.[8]吕本中.东莱诗集[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王世贞.弇州四部稿续稿[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0]全唐诗[M ].北京:中华书局,1960.

[11]辛弃疾.稼轩词[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岑安卿.栲栳山人诗集[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3]汪广洋.凤池吟稿[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4]词综[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沈鍊.青霞集[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6]魏徵,等.隋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3.[17]刘昫.旧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18]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19]王世贞.弇州四部稿[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史念海.释5史记#货殖列传6所说的/陶为天下之中0

兼论战国时代的经济都会[J].人文杂志,1958,(2).[21]林剑鸣.吕不韦传[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李维武.吕不韦评传)))一代名相与千古奇书[M ].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23]李义山诗集[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王子今.论吕不韦及其封君河南事[J].洛阳工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5]洪家义.吕不韦评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Fanli .s Success i n Battle and Busi ness

WANG Z -i ji n

(H istory School of B eijing N or m al Un i v ersit y ,B eijing 100875,China )

A bstract :Fanli had great achieve m ent in po litics and m ilitary affa irs ,and he a lso sho w ed h is m ature thinking in business m anage m en.t Defeating the W u state to save h is state sho w ed his m ilitary strategy ;resi g ning his post and going to Yue state showed h is brightness ;i n iti a ti n g enterprises sho w ed his m anage m ent ta len.t K ey words :Fanl;i Taozhu;W u state ;Yue state

#

10#1

原注:5史记#货殖列传6。

商经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李嘉诚的经商之道,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办厂项目,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陶朱公《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多寡宽紧,探讨童装为何连年抽检过半不合格,酌中而行。陶朱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 勿强辨,友情,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 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陶朱五字商训:天,地,友情链接平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期 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商圣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

陶朱公生意经精编版

陶朱公生意经(个人整理) 陶朱公生意经 生意要勤快,懒惰百事废。 用度要节俭,奢华钱财竭。 价格要证明,含糊争执多。 赊欠要证人,滥欠血本亏。 货物要面验,滥入质价减。 出入要谦慎,潦草错误多。 用人要方正,歪斜托付难。 优劣要细分,混淆耗用大。 货物要修正,散漫查点难。 期限要约定,马虎失信用。 买卖要随时,拖延失良机。 钱财要明慎,糊涂弊端生。 临事要尽责,委托受害大。 账目要稽查,懈怠资本滞。 接纳要谦和,暴躁交易少。 主心要宁静,妄动误事多。 说话要规矩,浮躁失事多。 工作要精细,粗糙出劣品。 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能讨

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期银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 钱账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 勿鄙陋,勿虚华,勿忧柔,勿强辩 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 勿争趣,勿薄蓄,勿昧时,勿痴货 点评: 《商训》是中国古代生意经,作者范蠡《商训》即《陶朱公商训》,又称《陶朱公生意经》或《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战国时.代越国人,是越王勾践的谋士。他在帮助越国消灭吴国后,功成隐退,自号陶朱公,经商理财,富甲天下。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的经商原则“陶朱公商训”被捧为商人之宝,传扬海外。陶朱公的经商原则包含了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以谋士和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管理学博士赵玉平语录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陶朱公《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陶朱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 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 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陶朱五字商训: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论语·微子》中的朱张就是范蠡

《论语·微子》中的朱张就是范蠡 ——谈孔子为何不提朱张 宫 玉 海 《论语·微子》: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在孔子对逸民的评价中,别人都有,唯独没有朱张。这件事情很奇怪;因为一般说来朱张这个人不见经传,无史可考。 伯夷、叔齐,人们已很熟悉;孤竹君的长子和三子,为了避位让于仲子,而去了周地。史说:“伯夷、叔齐闻西伯善养老”,就去投奔他。西伯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文王逝世后,武王伐殷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武王虽然不听,但以贤人待之。殷灭亡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后被归葬于孤竹国,在今集安丸都山下、通沟河边,有“兄冢”、“弟冢”,则极可能是伯夷、叔齐的墓葬。因为商汤时,封禹后之有功者中,即有孤竹;周时,已迁于鸭绿江之畔。齐桓公“伐令支,过孤竹”及后来伐孤竹,就到了鸭绿江;但“未至貊耳十里”,就是没到江对岸。貊耳又称不耐(《毋丘俭纪功碑》)就是现在江对岸十个叫xx里的地方。 虞仲,为周文王的二伯父。古公亶父老病时,寄希望于三子季历的儿子昌,即后来的文王。泰伯、虞仲既以采药为名,避于华东。孔子为何只提虞仲?因为泰伯到了今常热一带,被淮夷推为首领;武王崩后,成王年幼,怀疑周公欲借摄政之机篡位,淮夷又参加了,“武庚及三叔之乱”。而虞仲没有参加。 夷逸,《尸子》说:“夷逸,夷诡诸之裔。或劝其仕,曰:吾譬则牛,宁服轭以耕于野,不忍被绣入庙而为牺”。一说,本名夷佚,误为夷逸。 柳下惠,人们广为流传的是“坐怀不乱”,说明其为人操守清高。实际上,柳下惠为理官,三次被罢黜,仍不离开鲁地,别人说:“子未可以去乎?”他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意思是耿真认真对待人,怎能不被多次罢免;如果不讲原则而去待人,在哪里还不一样! 少连,为女真族人蜚廉,过去多不详。孔子说:“少连、大连,善居丧,三日不食,三月不解。日月悲哀,三年忧,东夷之子也。”《史记·秦本纪》:伯益“生子大廉,实鸟俗氏”。就是鸟谷、薄姑,在今东北南部、山东半岛、华北之东部一带,为古渤海(伯明)国,大廉就是大连。其后裔有蜚廉,就是少连。“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拓北方。”史说:“武王追蜚廉于海陬”,蜚廉就逃出海外。《秦本纪》又说:飞廉“还,无所报。为壇霍太山而报”,武王赐他石棺,

第三单元自读文本 范 蠡

自读文本 范 蠡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后期越国名臣。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战争。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一、字音 范蠡. (lǐ) 戮.力(lù) 会稽..(Kuài)(jī) 鸱. 夷子皮(chī) 喟.然(kuì) 藜藋.. (lí)(diào) 褐.器(hè) 穷阎.(yán) 二、通假字 ①还反. 国 反,通“返”,返回 ②今既以. 雪耻 以,通“已”,已经 ③复约要. 父子耕畜 要,通“邀” 三、一词多义 (1)居?????①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 动词,囤积②居.甚贫然 名词,住处③庄生虽居.穷阎 动词,居住 (2)且?????①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 连词,况且②且. 遣其少子 副词,将要 (3)所?????①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 名词,住所②听其所. 为 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4)然?????①范蠡喟然.叹曰 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 表示状态②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连词,表转折,但是③勿问所以然. 代词,这样 (5)故?????①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名词,以前②故.金至,谓其妇曰 连词,所以③奈何以朱公之子故. 而施惠乎 名词,缘故 (6)信?????①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名词,信用②楚王素信. 庄生 动词,信任 (7)独?????①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副词,只②独. 自欢幸 副词,单独 四、古今异义 ①号令中国.. ,以尊周室 古义:中原。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所以.. 不死,为此事也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逐什一.. 之利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十加一所得的数目。 ④庄生羞为儿子.. 所卖 古义:小儿辈的人。 今义: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于是勾践表. 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名词作动词,做出 标志 ②而怀. 其重宝 名词作动词,怀揣 ③北. 渡兵于淮 名词作状语,向北 ④自楚王以下皆师. 尊之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 (2)动词的活用 ①以其私赍. 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动词作名词,携带的 东西 ②北渡. 兵于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渡过 ③未必能生. 中子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3)形容词的活用

《汉书·食货志》简评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姓名:王东旭 学号: 2016021436 专业:中国史

《汉书·食货志》简评 王东旭 2016021436 摘要:《汉书·食货志》是班固《汉书》的十志之一,分上下两卷。上卷言“食”, 下卷言“货”。上卷比较系统地记叙了从远古、先秦到王莽改制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土地制度、田赋征收和著名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举措等,下卷叙述了自先秦至西汉时 期货币演变的过程,是研究西汉时期经济极为宝贵的资料《食货志》对西汉社会经济 状况进行了考察,以“理民之道,地著为本”对西汉所施行的财政经济措施及其得失 作了探讨,具有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 关键词: 食货志; 田制赋税; 货币; 经济 《汉书·食货志》是班固《汉书》的十志之一,是记述中国西汉经济的专篇。 本文尝试从对《汉书·食货志》探源《汉书·食货志》内容以及周到西汉货币 发展沿革等几个问题加以探讨,进一步发掘史料对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食货志”探源 在研究《汉书·食货志》之前,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 一是“食货”的含义, 二是“食货志”的定义。对这两个问题的准确把握,是研究《汉书·食货志》 的钥匙。"食货”在历史学范畴大致有两种指代解释,一种是经济意义上的泛指,一种是作为报刊专用名的特指,这里我们着重谈第一种指代解释。 “食货”语出《尚书·洪范》。《洪范》八政,其中一曰食,二曰货。“食” 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食与货,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1。简 言之,在这里“食”、“货”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概念: “食”大致为粮食谷物,属于农业生产范畴; "货’大致就是货币,属于商品流通范畴。 《尚书·洪范》对于“食货”的界定,基本是以后各代编写《食货志》内容的 大致方向,一是农业生产情况和农业政策,二是商业活动、政策和货币流通情况,两条主线即”农”和“商”各代《食货志》基本上都是按照“食”和“货”两个部门来编写的,这可以说是《食货志》编写的基本体例。因此“食货”的 含义可以高度概括为中国古代人们生产和流通的经济活动的统称。 《食货志》之名始自《汉书·食货志》的含义是指: 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 门叙述经济史的志书,内容大致有财政经济制度、农业生产、工商贸易、手工 业发展情况和田制、户口、赋役、漕运、仓库、钱法、盐法、杂税、市籴、会 计( 国家预算) 等制度。在我国史籍中,《史记·平准书》开食货志先河, 《汉书》才始称食货志,《汉书》中“志”实际就是由《史记》中的“书”发 展而来的。以《食货志》命名的著作是十分丰富的。最初,它与《表》和其他《志》一样,都是附在后世目录学上所称“纪传体的正史”里面,作为书中的 1班固. 汉书( 卷 24 上) [M]. 北京: 中华书局,1962

陶朱公商经全文陶朱公商训

陶朱公商经全文陶朱公 商训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陶朱公商经全文陶朱公商训 物以稀为贵人弃我取人取我弃 囤积货物垄断居奇把握时机聚散适宜 十二则 一是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二是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三是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四是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五是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六是能讨帐。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七是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八是能辨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九是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十是能知机。售宁随时,可称名哲 十一是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十二是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商场教训生意要勒紧,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 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买卖要随时,拖延则机宜失。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货物要面验,淮由则售价低。 钱财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针定,妄作则误事多。理财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五字商训分别为: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材,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范蠡提出六个经商思想

一是预测行情,窥其先机。春秋末期,自由经营的私商兴起,他们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要获利赚钱,就必须重视市场行情的变化,揣度商品供求和价格的变化,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范蠡是那时善于预测行情、敏于掌握时机、在经营上取得极大成功的代表。 二是贵贱复反,贱买贵卖。范蠡认为,货物的时贱时贵是会有一定规律的,五谷贱贵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物极必反,物之多少,价之贵贱,会向其反面转化。他运用计然“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的观点经商,看到市场上某种货物上涨,就会刺激人们生产出更多的这种货物,生产这种货物过多了,卖不出去,价格就会跌落下来,反之亦然。货物价格的贵贱与货物的“有余”和“不足”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因此,他认为具体从事经商的人应该在某种货物价格昂贵时,就要像对待粪土那样,赶快卖出去,从贱买贵卖的经营中获利。 三是完物上种,质高货真。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的。商品的质量是指商品效用的好坏,即使用价值的高低。效用好,使用价值高的,质量就佳,反之就是劣。商品的质量关系到生产者、商人本身的信誉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当时当私营个体手工业者大量兴起以后,范蠡就引用计然之策,提出“务完物”的口号,要求质高货真,他强调贮藏货物要完好,并提出“腐败而食之货勿留”,以免浪费或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四是薄利多销,不敢居贵。“薄利”是手段,“多销”是目的,以“薄利”促“多销”是商人的目的。范蠡主张“不敢居贵”,仅“逐什一之利”。他与投机奸商不同之处是出不抬价,进不压价,不在扩大商品的加价率上费心机,而是当买即买,当卖即卖。他提出的“无息币”、“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就是力求加速商品的周转次数,使得同量的资本在一定时间内能做更多的生意,从而在扩大购销中去增加利润的总额。范蠡是不敢居贵、薄利多销型的古代经商者之典范。 五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范蠡经商之术广泛地利用了计然“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之策,大获其利。天旱预先进船只,天涝预先进车辆。大水年预做车子的生意,因为这时用船,车子没人买,价贱,水灾过后,车子将成为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抢手货而涨价,可以赚钱。在天旱时预做舟船的生意,其理相同。 六是加速周转,行如流水。范蠡主张在增加储备的同时,应力求加速周转,要求“无息币”。他信奉计然“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观点,认为商品、货币在市场经营中应该像流水似的畅顺,快速周转。所以,他主张“不敢居贵”,薄利多销、快销,加速商品、货币在流通领域的周转。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做到快销、快购,加速商品流通中货币、商品、货币的进程,切勿保守惜售,观望吝购而阻碍“货币——商品——货币”在流通中顺畅进行。 范蠡《经商十八法》十二则十二戒 [b][size=5][color=Red]范蠡《经商十八法》十二则十二戒[/color][/size][/b] [color=Red][size=3] 范蠡在助楚王勾践灭吴后,弃官经商,不久发家致富,富可敌国又倾财赈民,并助人致富的社会责任感,即便在今天亦堪为楷模,挖掘并发扬“商圣”的商略、商德、商文化,后人归

范蠡经商哲学思想

范蠡经商哲学思想 德强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对商业提出了“善者因之”这一论点。什么是“善者因子”呢?司马迁指出,搞经济就要用经济的方法,遵循经济规律,顺水推舟加上一把力,来达到目的。他说:“故善者因子,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这里提到做什么事都有一个“因”而为之,“因”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势成事;不懂得“因”那就谈不上果了,发展经济就会走下坡路,制定经济路线就是下策。他认为,人类发展是离不开经济发展的要求,懂得了“因”就可以“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在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范蠡就是一个“善者”代名词。 范蠡是一个颇负盛名的历史人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自强雪耻,其“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的策略,增加人口,聚积财物,同时积极发展农业与军事范蠡起着重要作用。而在谋划“十年生聚”大计中,范蠡施展了卓越的才能。他在越国,不仅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同时在经济上有一套见解。用司马迁的话来说,他是能够顺着经济发展的要求来治理国家,从而使越国达到了“生聚”的目的,最终战胜吴国。

首先,范蠡注重农末两利的经济管理思想。《史记·货殖列传》载,“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他看到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对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影响,认为谷物的价格太高则会损害工商业者的利益,工商业受损害无人从事工商业,就会使经济发生困难。谷价如果太低会损害农民,谷价太高会损害工商业。如果把谷价限制在不低于30、不高于80 的幅度内,就会对农业和工商业都有利。所以要用平粜的办法来调节市场,在谷价过高时,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粮食;谷价过低时,用较高于市价的价格来收购粮食。生产和流通都会得到保障,市场上的货物便不会缺乏,这就是“治国之道”。所以说经济发展要顺应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又决定物价的走向,只有把物价控制在一个期间震荡经济就能向更远的方向发展。 对于如何搞好经济工作,范蠡使了诸多办法,加上深厚的见解。他既看到了价格波动对生产的影响,还看到了生产情况支配着价格的变动。要在市场价格上下摆动当中获得利润,主要计划好生产情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年成好,粮食“有余”,人们百货购买力提高,百货就“不足”,那么,必然是粮贱而百货贵;而在歉年粮产“不足”,人们购买力降低,会出现粮贵而百货贱的情况。在农业为主

论三钱之府

论三钱之府 传世文献中与楚国货币有关的记载,有与范蠡同时代的楚王“封三钱之府”、楚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以为大”二事,都见于《史记》。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三钱之府”的解释基本一致,即它是楚国的国家钱库,“三钱”即金、银、铜三种金属所铸货币,并由此推论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以及中国就已使用金、银、铜三种金属货币。 “三钱之府”关系到对楚国货币体系和中国金银货币起源的认识,这些都是货币史和钱币史上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对“三钱之府”的解释实际上存在重大缺陷,偏离了词语原义,也影响到由此生发出的各种观点。因此,应谨慎、深入地探讨词语本义,揭示“三钱之府”所蕴含的与货币有关的历史真相。 一、司马迁所记是“信史”还是“小说” “楚王封三钱之府”,是司马迁在《越王勾践世家》中讲的一个故事。过去人们常常只引用与“三钱之府”有关的语句,其实对这一词语的准确理解必须建立在阅读完整故事的基础上,故照引全文如下: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

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闲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柰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

中华智慧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 首先他到了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他在这里既经营商业,又从事农业和牧业。很快就表现了非凡的经商才能。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他提出一套“积贮之理”。这就是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重视降价的物品,尽量买进存贮起来。等到涨价之后,就尽量卖出。“贵出如粪土”,即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可惜地尽是抛出。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陶朱公《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完整版)范蠡

范蠡导学案《范蠡》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 进一步加深对“面对现实的智慧”的理解 3. 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 对范蠡急流勇退,三迁三富的思考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范蠡的评价 文本解读 一. 范蠡生平 范蠡,字少伯,楚国南阳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争战。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浮海,离越适齐,化名“鸱夷子皮”,经商治产,获利千万,受任齐相。后弃官散财,间行至陶,逐什一之利,复赀累千万,自号陶朱公。范蠡著作甚丰,惜大多散佚,仅存《养鱼经》,为我国最早内塘养鱼专著。府山公园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二. 内容梗概 范蠡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侍奉越王,勤奋不懈,终于辅佐越王报仇雪恨。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深知越王为人的范蠡离开了越国。他隐姓埋名,吃苦耐劳,辛勤生产,三次搬迁,三次成为豪门富户。范蠡的二儿子在楚杀了人,其父极力营救,想派小儿子前往救兄,长子以死相胁,最后派长子前往。长子找到庄生,由于惜财,最后载着弟弟尸首回到家中。家人抱头痛哭,而范蠡却觉得都在意料之中。范蠡三迁,成名于天下,终老于陶。 三. 研讨探究 1. 范蠡急流勇退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范蠡认为,越王勾践只能与之共患难,不能与之同享乐。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走,走狗烹。” 2. 本文写范蠡营救儿子的故事,主要写其长子没办成事的经过,这与刻画范蠡这一人物形象关系不大,你如何理解文章的这一构思? 提示:通过他儿子没能按照他的意图成功救子之事,从侧面表现了范蠡的善谋和深知人性的特点,是对范蠡形象的进一步补充和刻画。 3. 分析范蠡形象 提示:为官:善机变,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使国富民强。 经商:善经营,辛苦劳作,抓住商机,使家产万贯。 拓展延伸. 四

陶朱公商训

陶朱公商训 陶朱公范蠡的商训、十二戒、经商十八法的智慧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范蠡著名的经济思想:“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陶朱公《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

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 商圣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2009-09-24 19:47 《人谋》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事谋》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货期要准,马虎失信用。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机。进货要严,滥入货价减。出纳要谨,潦草差错多。《物谋》优劣要清,混淆耗损大。存物要整,散漫难查点。价格要明,含糊多争执。赊欠要审,滥出亏血本。帐目要清,糊涂弊端生。查帐要勤,懈怠滞本金。《三略》《货略》、《价略》、《市略》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范蠡说的“三略”是聚财的原理,他归纳为三点: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意思是说,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莫要使货币停止流动。务完物是《货略》的核心,他说:“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审贵贱是《价略》的核心,价格问题颇为复杂。范蠡主要强调:“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范蠡说的价格原理,就是货物供求关系的有余与不足;他指出了价格变化中物极必反的规律,“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经营商业的名言。《市略》讲资本金营运策略。范蠡的“无息币”就是说货物、资金都要不停地循环,运转。他说,如此“则币欲其行如流水。”币即钱,钱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汇。陶朱公经商理财致富《十二戒》2009年12月25日星期五19:27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解译:1.勿鄙陋一个经营者需具备远大志向及广博见识。鄙陋是心里有不正当的想法而见识浅薄的意思。 2. 勿虚华虚华就是虚荣。现代中国话有一句“实事求是”,意思就是劝人不要虚荣,要面对现实,一步一步的踏实前进。3.勿优柔假如领导者缺乏判断力,即使是再优秀的企业,营运都会停滞,部下也会失去自动自发的精神,导致企业的没落。4.勿懒惰在工作上偷懒,商人就无法做生意。假如用这种解释方法,就显得太过于平凡。所谓的懒惰,应该用“厌烦”--事情做到一半就感到烦腻,不想做来解释。 5. 勿固执对于事物千万不可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要坦率自然的面对。采取弹性行动,才是重要的。6.勿强辩不可以藐视对方,只顾把自己的意见说个不停,要学会听话。7.勿轻出不要轻率的显露自己的知识、物质。 换句话说,就是要控制自我,做事慎重,态度要谦虚。8. 勿贪赊不要盲目的赊账进货,以免到时候无法支付贷款。9.勿争趣作生意时,不要勉强作无谓的销售竞争或价格竞争。争趣就是竞争的意思。10.勿薄蓄商品也好钱财也好,平常应多积蓄。假如商品缺货,而自己又没贮存时,受困扰的将是自己。11. 勿昧时对于时势潮流及经济环境,要详细理解。昧有愚昧,指模糊不清,反对的意思。昧时是不明了时势潮流的意思。12.勿痴货绝对不能瞧不起商品。就算今日是一流的商品,也许明天就成为不合潮流的东西。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商品是天下极品,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自读文本范蠡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

自读文本 范 蠡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后期越国名臣。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战争。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公元前473 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一、字音 范蠡(lǐ) 戮力(lù)会稽(Kuài)(jī)鸱夷子皮(chī) 喟然(kuì)藜藋(lí)(diào)褐器(hè) 穷阎(yán)二、通假字 ①还反国 反,通“返”,返回 ②今既以雪耻 以,通“已”,已经 ③复约要父子耕畜 要,通“邀” 三、一词多义 (1)居{①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 动词,囤积 ②居甚贫然 名词,住处 ③庄生虽居穷阎 动词,居住) (2)且 {①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 连词,况且②且遣其少子 副词,将要)(3)所{①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 名词,住所②听其所为 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4)然{①范蠡喟然叹曰 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 表示状态 ②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连词,表转折,但是 ③勿问所以然 代词,这样)

(5)故{①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名词,以前 ②故金至,谓其妇曰 连词,所以 ③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 名词,缘故 ) (6)信{①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名词,信用 ②楚王素信庄生 动词,信任 ) (7)独{①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副词,只 ②独自欢幸 副词,单独 ) 四、古今异义 ①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古义:中原。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逐什一之利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十加一所得的数目。 ④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古义:小儿辈的人。 今义: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名词作动词,做出标志 ②而怀其重宝 名词作动词,怀揣 ③北渡兵于淮 名词作状语,向北 ④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 (2)动词的活用 ①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动词作名词,携带的 东西 ②北渡兵于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渡过 ③未必能生中子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范蠡的经商理论

范蠡的经商理论 2008-11-11 17:39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三户(今河南南阳)人。他是春秋末战国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其前半生与越王勾践深谋二十余年,完成灭吴大业;后半生到齐国从事物质生产和商贸活动,成为富翁。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楚到越,由越到齐,大起大落。由布衣客到上将军,由流亡者到大富豪,以“勇而善谋”、“能屈能伸”著称于世。最传奇的是他处于政治生涯的顶峰却功成身退、弃官出走,止于陶地,自号陶朱公,“三致千金,遂至百万”,是商界公认的鼻祖。直到近代社会,在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人们中依然流传着“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的说法。范蠡在经商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经济理论。他的经商思想主要见于《史记·货殖列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多元相济,综合经营。范蠡从事过多种经营,有农业、畜牧业、商业、水产业等。史载范蠡辞官后,首先到齐国“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同时,又兼煮盐为业,做到农盐结合。后来又到陶地,“父子耕畜,废居(卖出买进),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把农业、畜牧业、商业结合起来。相传他还善于养鱼,曾撰写过一部《养鱼经》。据《养鱼经》记载,范蠡曾指导齐国国君在宛治池养鱼,一年得钱二十余万,经济效益显著。《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梁有陶朱公《养鱼经》一卷”文;而1997年3月28日《南阳日报》以《南阳发现范蠡<养鱼经>全卷》为题报导了南阳市图书馆在古籍整理中发现了已佚失的《养鱼经》全卷,这对加深我们对范蠡商业思想的研究大为有益。可见,范蠡经营范围之广,而且他从不因利小而不为,只要有十分之一的利润就经营。 二、根据情况,合理选址。对于经营地点的选择,范蠡也有独到的眼光。史载范蠡当年之所以定居于陶,以陶作为从事商业的理想地方,是因为陶乃“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之地。春秋战国时,陶地之东为“多文采布帛鱼盐”之利的齐国,北为“鱼盐枣栗之饶”的燕赵,其南为“颇有桑麻之业”的鲁国。周围诸侯国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物产状况,在宏观上形成了互通有无的要求,而陶地为“天下之中”,就成为客商来往的集散中心,既可以了解各地的商业信息,又利于转运买卖。 三、加速周转,行如流水。范蠡经商致富的一个重要理论为“积著之理”,它的基本原则即“务完物,无息币”。所谓“务完物”指在具体商品的经营上,所经营商品必须质量完好,而对于容易腐烂变质的商品,则“勿留”,要尽快脱手,防止货物变质。“无息币”指流动资金应当不断地周转,不要使其停滞于手中。这说明范蠡已经注意到流动资金周转率的高低与经济效益好坏之间的关系。只有资金周转加速,它才会像川流不息的流水一样,才会赚得滚滚不断的利润。“务完物,无息币”从一般意义上提出了资本在流通中的运动必须恪守的原则,这对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四、贵贱复反,贱买贵卖。这是范蠡对市场变化的规律性进行的探索与概括。他提出“与时逐”的原则,即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调整经营。他又提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意思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来判断商品价格的涨落。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必然下跌,而在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在把握了市场变化趋势的规律性后,就要在经营活动中加以利用,陶朱公在这方面提出“无敢居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观点。商品高昂的价格正是要回落的先兆,因此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经营者要

陶朱公商训

囤积货物垄断居奇把握时机聚散适宜十二则 一是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二是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三是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四是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五是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六是能讨帐。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七是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八是能辨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九是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十是能知机。售宁随时,可称名哲 十一是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十二是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生意要勒紧,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期限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买卖要随时,拖延则机宜失。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货物要面验,淮由则售价低。

钱财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针定,妄作则误事多。 理财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 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 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商训》是中国古代生意经,作者范蠡。 《商训》即《陶朱公商训》,又称《陶朱公生意经》或《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战国时代越国人,是越王勾践的谋士。他在帮助越国消灭吴国后,功成隐退,自号陶朱公,经商理财,富甲天下。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的经商原则“陶朱公商训”被捧为商人之宝,传扬海外。陶朱公的经商原则包含了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以谋士和商祖的奇智晓谕商人们审时度变,预测行情;薄利多销,长远经营;质高货真,诚一致富;出奇制胜,善于竞争;识人用人,善于管理…… 一直以来,社会关注的重心都是从商赢利的手段,而忽略了商人应有的品格。陶朱公的《商训》用简单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道理:”欲从商,先为人”。待人接物、规矩方圆、诚信为本、勇于决断,这些不仅仅是为人的品德,更是一个商人成功秘诀。 我一直很欣赏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成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成功,其次才是从商谋略的成就。为人阴险狡诈,做事不讲规矩,只求蝇头小利,遇事畏首畏尾,不仅是经商大忌,为人也必生嫌隙。这样的“商人”最终只能“伤人伤己”。 然而,如今的市场之上,商道不存,“黑老板”之风越吹越劲。但俗话说无商不奸,但纵观中外商贾名流,成大事者大多不是玩奸耍滑之流。我想这些只想着牟利的老板们应该好好读读《商训》,仔细领悟其中为人从商的哲理。 陶朱公商训版一 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

范蠡

《范蠡》 学习目标1. 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 进一步加深对“面对现实的智慧”的理解 3. 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 对范蠡急流勇退,三迁三富的思考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范蠡的评价 文本解读 一. 范蠡生平 范蠡,字少伯,楚国南阳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争战。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浮海,离越适齐,化名“鸱夷子皮”,经商治产,获利千万,受任齐相。后弃官散财,间行至陶,逐什一之利,复赀累千万,自号陶朱公。范蠡著作甚丰,惜大多散佚,仅存《养鱼经》,为我国最早内塘养鱼专著。府山公园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 二. 内容梗概 范蠡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侍奉越王,勤奋不懈,终于辅佐越王报仇雪恨。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深知越王为人的范蠡离开了越国。他隐姓埋名,吃苦耐劳,辛勤生产,三次搬迁,三次成为豪门富户。范蠡的二儿子在楚杀了人,其父极力营救,想派小儿子前往救兄,长子以死相胁,最后派长子前往。长子找到庄生,由于惜财,最后载着弟弟尸首回到家中。家人抱头痛哭,而范蠡却觉得都在意料之中。范蠡三迁,成名于天下,终老于陶。 三. 研讨探究 1. 范蠡急流勇退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范蠡认为,越王勾践只能与之共患难,不能与之同享乐。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走,走狗烹。” 2. 本文写范蠡营救儿子的故事,主要写其长子没办成事的经过,这与刻画范蠡这一人物形象关系不大,你如何理解文章的这一构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