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放疗
早期子宫内膜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近距离放疗与体外放疗的效果比较

• 32•〇_实用與刊2020 句•: 12 月第47 卷第24 期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Dec. 2020, Vol. 47 t No. 24早期子宫内膜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近距离放疗与体外放疗的效果比较李怡霏马晓捷山西省肿瘤医院放疗腹盆一病区,太原030013通信作者:马晓捷,Email:****************【摘要】目的比较早期子宫内膜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近距离放疗与体外放疗的效果。
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腺癌女性老年患者10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52例。
近距组给予近距离放疗,体外组给予体外放疗,比较两组五年生存、复发转移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近距组患者五年生存率、复发转移率与体外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0.058、0. 083,P >0.05)。
近距组泌尿系统损伤率(13. 46% ,7/52)低于体外组(36.54% ,19/52),P<0. 05;近距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与体外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相较于体外放疗,近距离放疗能够减轻患者泌尿系统损伤。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体外放疗;近距离放疗D01:10.3760/l15689 -20200902 -04242Effect of postoperative brachytherapy and external radio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arly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Li Yifei, Ma XiaojieRadiotherapy Abdominal and Pelvic Ward,Shanxi Cancer Hospital,Taiyuan 03001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Ma Xiaojie, Em ail:shungei8@ 126. com【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postoperative brachytherapy and external radio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arly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Methods A total of 104 elderlyfemale patients with early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admitted to Shanxi Cancer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5 to Jul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52cases in each group. The brachytherapy group was given brachytherapy, and the extracorporeal group wasgiven extracorporeal radiotherapy. The five-year survival, recurrence, metastasi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rate ofpatients in the brachytherapy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extracorporeal group, = 〇•〇58,0. 083 , P >0. 05. The urinary system injury rate ( 13. 46% , 7/52) of the brachytherapy group was lowerthan that of the extracorporeal group (36. 54% , 19/52) , P <0. 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in the incidence of other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brachytherapy group and the extracorporeal group(P >0. 05).Conclusions Compare with external radiotherapy, brachytherapy is beneficial to alleviateurinary system damage.【Keywords】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External radiotherapy; BrachytherapyDOI:10. 3760/l15689 - 20200902 - 04242子宫内膜腺癌为发生于女性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好发于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癌手术、放化疗后为什么还是复发了

现在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女性患有的疾病会越来越多,子宫内膜癌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子宫性疾病,这种疾病发生之后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多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放化疗是术后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案,其对预防术后复发有着积极作用。
然而,临床上却依然有一些患者或早或晚出现了复发,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二次威胁。
那么,子宫内膜癌手术、放化疗后为什么还是复发了呢?做过手术了,为什么还要做放化疗?面对患者和家属的疑惑,医生往往会告知:术后复发率高,放化疗可以通过对残留癌细胞的杀伤,巩固手术疗效,从而预防术后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复发,相信是每个患者和家属都不愿意看到的,不仅意味着手术失败,而且意味着患者很可能会因此死亡,因而大多数患者都会乖乖听从医生的建议接受放化疗。
做了手术、放化疗后,正当患者和家属以为终于可以万事大吉时,一些患者却或早或晚却被告知复发了,令其措手不及、不知所措。
子宫内膜癌手术、放化疗后为什么还是复发了呢?答案在于目前的医疗水平还不能对子宫内膜癌达到根除效果。
手术虽然能够直接切除病灶,但却只能切除局部可见病灶,术后仍有可能存在微小、转移病灶;而放化疗虽然能够杀伤机体内癌细胞,但却只能杀伤机体内处于活跃群的癌细胞,而且连同增殖活跃的正常细胞也会受损,致使各种毒副反应,尤其是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因而手术、放化疗后机体内仍残留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癌细胞,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如机体免疫力低下,失去对残留癌细胞的控制,往往会使这些癌细胞继续生长、增殖,形成能够被查出的临床病灶,即出现复发。
由此可见,子宫内膜癌手术、放化疗后也万不可大意,尤其是那些年老、体弱的患者。
那么,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还要不要放化疗呢?由于手术对机体创伤性较大,因而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体质普遍比较虚弱,面对毒副作用较大,且依然有可能会复发的局面,很多患者和家属对术后放化疗都会产生抗拒。
虽然放化疗并不能避免复发,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因而还是有必要做的,但不要仅依赖于放化疗。
子宫内膜癌放疗多久能治好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放疗已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常见手段。
随着寻求放疗患者的增多,“子宫内膜癌放疗多久能治好”也受到一些求治心切的患者和家属的关注。
放疗是利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以达到抑杀癌细胞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以往,常有一些人畏惧放疗副作用而不敢轻易尝试。
但如今,放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可在尽量保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抑杀机体内癌细胞。
临床上,众多子宫内膜癌患者通过安全、有效、精准的放疗而获得满意疗效,致使寻求放疗患者日渐增多,通过放疗多久能治好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了解“多久能治好”前,首先要明白“治好”的含义,因为一些人常常错误地把治好与彻底治愈划等号。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子宫内膜癌的治愈几率有了明显改善。
然而,目前的医疗水平仍无法彻底清除机体内癌细胞。
患者之所以无症状,主要是这些残留癌细胞处于休眠状态。
一些患者机体内癌细胞能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获得长期生存,但一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这些癌细胞从休眠状态进入增殖活跃期,即出现复发、转移。
由于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治疗结束后的前5年,因而目前以5年为临界点,成功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即可称为临床治愈,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治好”。
因此,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好,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临床治愈。
那么,通过放疗能使子宫内膜癌患者治好吗?临床上,确实有一些患者通过放疗生存期在5年以上,而且这些患者多是那些对放射线高度敏感,且病情多属未出现扩散、转移早期患者。
对放射线的敏感度越高,放疗的疗效也较好,花费时间也会相对较少,反之则较长,甚至效果不理想。
因此,放疗后多久能治好?受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身体状况、治疗方案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但可以肯定,通过规范的治疗后,子宫内膜癌患者是有希望治好的,因而患者一定要对治疗有信心。
子宫内膜癌的放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放疗方案导言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其中,放疗作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放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治疗方法。
一、放疗的定义和原理放疗是指利用高能辐射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对于子宫内膜癌,放疗常常用于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以清除残留癌细胞,减少癌症复发的风险。
放疗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外科放疗和内科放疗。
外科放疗是通过将治疗仪器放置在身体外部,以辐射并杀死癌细胞;内科放疗则是通过将放射源放置在肿瘤或近肿瘤部位,从体内直接辐射癌细胞。
二、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1. 外科放疗外科放疗是最常见和常用的放疗方式之一,可以通过线性加速器、放疗射线装置等仪器实施。
在外科放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放疗的剂量、次数和治疗的持续时间。
2. 内科放疗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特别是局部晚期的子宫内膜癌,内科放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内科放疗通常通过子宫腔内放置放射源,使放射线能够直接照射到肿瘤内部,杀死癌细胞。
与外科放疗相比,内科放疗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三、放疗方案的选择选择适当的放疗方案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关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期、病情、病理类型、年龄等多方面因素,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放疗方案。
常用的放疗方案包括:1. 辅助放疗:在手术切除后进行辅助放疗,旨在清除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的风险。
2. 术前放疗: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放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便于手术切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 术中放疗:有时候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结合内科放疗技术,将放射源放置在肿瘤周围组织,清除肿瘤边界上的癌细胞。
4. 术后放疗:在手术切除后进行放疗,旨在杀死残留的癌细胞,防止癌症复发。
四、放疗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放疗作为一种较为侵袭性的治疗手段,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引言: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发生于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经历阴道出血、盆腔疼痛以及不规则的月经。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子宫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
- 子宫切除术:手术中切除子宫以及附件(输卵管和卵巢)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仅需切除子宫;- 淋巴结清扫术:通过在手术中对盆腔淋巴结进行清扫,可确定癌细胞是否已经蔓延至淋巴结,并帮助决定进一步的治疗。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治疗后的辅助疗法。
它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阻止其进一步生长和扩散。
放射治疗通常分为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 外部放射治疗:通过机器从体外照射高能射线,瞄准肿瘤区域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非侵入性,对于早期癌症和手术后辅助治疗非常有效;- 内部放射治疗:也称为腔内放射治疗,通过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子宫内,使放射线直接照射癌细胞。
这种方法适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和复发子宫内膜癌。
3. 化疗:化疗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来治疗子宫内膜癌。
化疗可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以缩小肿瘤的大小,使手术更容易进行。
它也可以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化疗通常通过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它通过作用于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靶向子宫内膜癌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或酶,从而干扰癌细胞的正常功能。
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案,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单独或联合使用这些治疗方法。
此外,密切的随访也是重要的,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任何复发或进展的迹象。
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说,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良好的支持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
子宫癌晚期做了放疗还能活多久

子宫癌让很多女性都感到害怕,因为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危及女性生命,造成严重后果出现。
临床上很多患者在确诊病情时已属晚期,此时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还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很多患者都希望尽快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时间。
放疗是治疗子宫癌常用的方法,那子宫癌晚期做了放疗还能活多久呢?关于子宫癌晚期做了放疗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患者的体质、病理分型、精神状态、放疗方案,以及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等,都会影响到放疗的预后,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过可以肯定的,患者通过规范的放疗是有助于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的。
众所周知,放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中断治疗,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如果对放疗敏感,身体状况较好,则有助于获得较好的效果,生存期也相对较长,如果患者体质较差,对放疗不敏感,则不建议放疗,即使勉强放疗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加速死亡。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放疗只是局部治疗手段,而晚期多会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放疗的作用有限,应辅助全身性的治疗,如化疗和中医治疗等。
不过化疗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损伤机体,需要慎重选择,而中医治疗则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辅助放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
子宫癌患者在放疗期间通过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的中药,有助于调节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缓解放疗引起的毒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提高放疗的疗效,使治疗顺利完成,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治疗子宫癌副作用小,整体观念强,注重标本兼治,能够将扶正与祛邪并行,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来,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几乎每个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大病因病机,简而言之即“虚”、“瘀”、“毒”。
子宫内膜癌治疗新进展

子宫内膜癌治疗新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在过去的几年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案和新的药物,使得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生存期也得到了延长。
本文将介绍一些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进展。
一、手术治疗手术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手术的目的是将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彻底清除,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手术,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创伤较大,恢复周期较长,术后的疼痛也比较明显。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也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或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近年来,新的手术方式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例如“冷刀子手术”。
这种手术方式采用低温电推刀技术,对癌细胞进行冷凝,能够最大程度地保存患者的器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但是,这种手术方式目前还处于实践中,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才能确定其效果和安全性。
二、放疗和化疗放疗和化疗是常用的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法之一。
放疗一般是采用局部放疗,即对子宫区域进行照射,能够有效地杀灭癌细胞。
化疗则是采用抗癌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紫杉醇和多柔比星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杀灭癌细胞,但是副作用较大,包括恶心、呕吐等。
近年来,新型的化疗药物也开始进入临床应用。
例如PD-1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能够帮助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PD-1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治疗子宫内膜癌,在化疗期间可以减少副作用,同时也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这种新型药物的出现,给予了许多患者更多的治疗选择。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也是目前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靶向治疗是基于癌细胞的分子特征,选择特定的靶点,对癌细胞进行精确的干预。
近年来,多支持PI3K/AKT/mTOR通路激酶、ER和PR、HER2、VEGF和EGFR等新型靶向药物的研究获得了进展,其临床治疗效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子宫内膜癌病人放疗后出虚汗怎么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子宫内膜癌这个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它成了威胁女性朋友健康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疾病,伤害了女性朋友的子宫,放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常用的方法,利用各种能量不同的放射线照射肿瘤,达到抑杀肿瘤细胞的目的,可以在短期内看到明显的效果,但也会产生副作用,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有不少患者经放疗后会出现出虚汗的情况,那子宫内膜癌病人放疗后出虚汗怎么办呢?子宫内膜癌患者放疗后出虚汗,多是由于放疗副作用引起的,放疗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对照射区域内的正常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使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骨髓抑制等症状,免疫力和抵抗力也会下降,身体变得虚弱,也就容易出现出虚汗的情况。
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放疗后一定要做好饮食的调理,注意营养化、均衡化、丰富化,多吃富含蛋白、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在烹调时也要注重色香味俱全,以提高患者的食欲,增加患者的进食量,增强患者的体能,也能改善出虚汗的情况。
子宫内膜癌放疗的副作用对机体损伤较大,饮食的作用有限,患者应及时配合中医药的治疗,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恢复患者的元气,减轻放疗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患者的体质,同时中医的抗癌功效还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提高放疗的治疗效果,有效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不仅能联合西医弥补西医的不足,也能单独作用于患者,特别是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用药,中医在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患者一定要及时把其纳入治疗方案中,以改善预后,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在寻求中医治疗时,很多患者选择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院长袁希福,他出身于中医世家,是袁氏中医家族的第八代传人,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
祖父在八十岁生日时,取出所保存家传几代全部秘本医籍,亲手交给了他,他如获至宝,废寝忘食,认真研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发表者:孔为民 (访问人次:3078)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治疗方法。
当今约有60%~7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与放疗有关【1】。
与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是当今治疗子宫内膜癌常用的基本方法。
对于某些不适于手术的病例,目前单纯放疗也可达到很高的治愈率【2】。
一、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方法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包括腔内放疗及体外照射两部分。
(一)、腔内治疗传统的子宫内膜癌腔内治疗沿袭了传统子宫颈癌腔内治疗的方法。
由于用于子宫颈癌的“梨”形剂量分布不适应内膜癌的病变特点,Heyman等【3】于1941年提出了宫腔填充法治疗内膜癌(图1),满足了宫腔和宫壁的治疗要求。
Heyman宫腔填充法的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内膜癌单纯放疗的效果,奠定了放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地位。
但由于此法操作难度极大、剂量计算困难,治疗难以标准化和工作人员受量大等缺点,使其推广较为困难。
为减少工作人员受量,Simon等【4】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人工后装技术治疗内膜癌。
但是人工后装技术未能克服宫腔填充法的缺点,因而限制了使用。
随着远距离后装技术的出现,出现了多种后装治疗机,如Cathetron、 Buchler、Ralstron、Selectron等机型,这些后装治疗机为现代后装技术打下了基础【5】。
图1 Heyman宫腔填充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高剂量率放射源的应用及放射源的微型化,带有治疗计划系统的多功能后装机出现了。
计算机的应用,使放疗剂量的分布更为合理;而放射源的微型化使腔内治疗更为方便;高剂量率源使得治疗时间大大缩短,既可以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又可以治疗更多的病人。
这类机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用的WD-HDR18后装治疗机【5】(图2),在治疗子宫内膜癌病人时,通过控制放射源在宫腔管中贮留时间的不同,使子宫底部的剂量较子宫体下部及子宫颈部的剂量偏高,等剂量曲线呈倒梨形。
在治疗时,尚可结合影像学图像,通过计算机对放疗剂量设计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更为合理的个体化剂量分布,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副作用。
图2 WD-HDR18后装治疗机子宫内膜癌的腔内治疗,没有一个公认的剂量参照点。
以往内膜癌腔内治疗多借助于子宫颈癌的A点,但单独一个A点不能反映腔内治疗是否合理。
一些单位以内膜受量、子宫内膜下5mm、10mm或通过A点与子宫中轴平行线的点(A-Line)作为剂量参照点【2】,但这些参照点临床使用不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困难。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总结了既往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中存在的剂量分布的不合理性之后,在以后装治疗本病时,采用了A、F两个点作为剂量参照点来评估子宫内膜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的合理性【5】(图3)。
F点位于宫腔源的顶点,旁开子宫中轴2cm,代表肿瘤受量;A点即宫颈癌放疗中的A点,位于宫旁三角区内,代表着宫旁正常组织的受量。
A点与F点位于同一条轴线上。
A、F点临床上简单易行,从二个点所受剂量的大小,可以推断出剂量是否合理。
图3 A点和F点示意图为方便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设计了治疗内膜癌的标准程序——S系列标准程序【5】。
治疗时,依宫腔深度选择,使治疗过程简化,方便了治疗,并为普及内膜癌的后装治疗提供了条件。
(图4示 WD-HDR18标准程序S-21 所示的剂量分布)。
图4 WD-HDR18标准程序S-21的剂量分布(二)体外照射子宫内膜癌的放疗,除早期病例可行单独腔内放疗外,均需腔内与体外配合治疗,由腔内放疗负责宫体肿瘤原发灶的治疗,体外弥补腔内治疗的不足并单独用于转移灶的治疗。
体外照射可应用直线加速器或60Co机。
盆腔照射野需包括局部肿瘤及其盆腔浸润转移灶,盆腔以外的转移灶如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等,则按其转移部位制定具体方案。
盆腔野可以采用盆腔前后二野对穿照射或盆腔前后四野照射方式。
野上界相当L4~5水平,下界为耻骨联合上缘下4~5cm,外界不超过股骨头中线。
野面积为15~18cm×13~15cm。
盆腔四野照射则于上述全盆野中央用铅块防护3~4cm×13~15cm。
盆腔野照射总量DT 40~45Gy,分割剂量DT 150cGy~180cGy。
对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或可疑转移病人,采用延伸野照射(图5)。
该野即在盆腔野基础上沿主动脉走向设野,野上界至T10下缘,野宽8~10cm。
照射总量DT 30Gy~40Gy,分割剂量DT 100cGy~150cGy。
可行肾扫描,以了解肾区范围,必要时予以防护。
图5延伸野照射二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方案放疗用于子宫内膜癌有三种方式①单纯放疗,②术前放疗,③术后放疗。
除晚期患者和有严重内科并发症,高龄不宜手术者可行单纯放疗外,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均采用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
虽然至目前关于放疗与手术如何结合更为合理尚无一致意见,但是随着子宫内膜癌FIGO手术病理分期的施行和分期性手术的开展,辅助性放疗已从术前放疗为主,过渡到根据手术病理提供的信息对有高危因素者有选择地应用术后放疗,这样使得放疗更有针对性【2,6】。
(一)单纯放疗单纯放疗已成为子宫内膜癌根治性治疗方法之一。
近年来不少研究证实了内膜癌单纯放疗效果良好。
国外Nguyen等【7】总结文献后认为,1980年后以后的内膜癌单纯放疗中(排除死于合并症者),临床I期5年生存率均在70%以上,II期也多在50%以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58-1984年90例子宫内膜癌单纯放疗总的5年生存率为%,其中Ⅰ期为%(Ⅰa期为%,Ⅰb期为%),Ⅱ期为%,Ⅲ期为%【8】。
该院1984-1999年59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其中I、II、 III期分别为%,%和%,IV期为0%【9】。
Fishman【1 0】和Rose【11】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死于其伴随疾病的单纯放疗组病人,其5年生存率达到了手术组病人的5年生存率。
这些研究说明,当内膜癌放疗剂量分布合理时,单纯放疗对大多数有手术禁忌症的早期病人可起到根治性治疗作用。
除少数较早期内膜癌采用单独腔内治疗外,单纯放疗治疗内膜癌多采用腔内治疗结合体外照射的方法。
子宫内膜癌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剂量:Ⅰ期A点总剂量42-45Gy, F点总剂量45-50Gy,腔内治疗每周一次,6-8次完成治疗。
Ⅱ-Ⅲ期:A点及F点总剂量45-50Gy,腔内治疗每周一次,6-8次完成治疗。
一般体外照射,均为四野垂直(盆腔中央铅挡)的方式给予,宫旁给予4 5Gy-50Gy,6周左右时间完成。
体外与腔内同期进行,腔内治疗当日不行体外照射。
若采用全盆照射方式,则依全盆剂量大小,适当减少腔内剂量。
单纯放疗后近期疗效的评定:子宫内膜癌放疗后的远期疗效不难评定。
近期疗效的评定应综合子宫大小及宫腔深度的变化和诊刮病理结果后作出。
一般子宫内膜癌放疗奏效后,子宫应逐渐缩小,宫腔深度减少。
子宫及宫腔深度的缩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若治疗结束后三月,子宫大小及宫腔深度仍无明显的变化,应考虑为疗后未控并作进一步处理,如取宫腔组织检查或宫腔镜下取组织检查(应注意此时宫腔组织病理结果的相对意义),若病人条件允许,可考虑行单纯子宫切除。
(二)术前放疗一般认为,术前放疗可减少肿瘤体积,降低肿瘤活性,为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提供保证,并能减少手术所致种植的可能。
术前放疗一般采取单独腔内治疗,仅在少数情况下加用体外照射【2】。
腔内治疗分为全量(全量腔内放疗即指腔内治疗的剂量与单纯放疗的腔内治疗剂量相似)和非全量两种。
孙建衡等研究发现【12,13】,临床I、II期病人术前放疗以腔内全量为佳。
术前放疗具体剂量同子宫内膜癌单纯放疗,参见“表1”。
关于放疗后手术时机问题,大多数放疗单位给予术前全量腔内放射剂量,休息8周以后再行手术治疗。
术前全量腔内治疗结合体外照射,一般放疗后休息12周左右。
一些单位予术前半量腔内治疗,于放疗2周后手术。
关于手术范围,一般认为,经过术前腔内放疗,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中行淋巴结活检或淋巴结取样,术后依具体情况可辅加体外照射【14】;对于术前全量腔内结合体外照射的病例,一般不考虑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加淋巴清扫术。
关于术前放疗的疗效,尚无前瞻性临床对比研究报道。
妇癌治疗国际年报24期【1】收集的先腔内放疗+手术病例,5年生存率为%。
国内孙建衡等【12】曾报道,不同治疗方法对子宫内膜癌5年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手术组I、II期病人5年生存率为%、%,术前腔内全量放疗组为%、%,术前腔内非全量放疗组为%、%。
该结果显示,术前全量放疗组取得很高远期生存率,而非全量腔内放疗组生存率较差,特别是Ⅱ期,低于手术或放疗组。
(三)术后放疗如上所述,目前辅助性放疗已从术前放疗为主,过渡到根据手术病理提供的信息对有高危因素或手术切除范围不足者有选择地应用术后放疗。
这些高危因素如肌层浸润>内1/3 (或≥1/2)的Ⅰ期,子宫外盆腔扩散,盆、腹腔淋巴结转移、血管淋巴管瘤栓,腺癌G2、G3及特殊类型腺癌(如乳头状癌、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腺鳞癌等)等【14】。
手术切除范围不足常见者为阴道切缘有癌组织或切缘与癌组织邻近。
术后放疗方法,除阴道切缘阳性或阴道切除不足者采用术后腔内照射外,通常采用术后体外全盆照射,组织量为45Gy。
必要时加延伸野,腹主动脉淋巴区组织量为30-40Gy。
腔内治疗量一般为粘膜或粘膜下5~10mm处予10~20Gy/2~3周左右。
术后腔内照射可于手术2周后进行。
对于术前曾接受过放疗,术后照射量应相应减少。
术后放疗能提高疗效已得到公认,Brady等【15】早在1974年即发现术后放疗能大幅度降低子宫内膜癌的阴道复发率(单纯手术者阴道复发率为10~20%,而手术结合放疗者为3%)。
根据妇癌治疗23期国际年报【16】报道,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为%,手术后辅加放疗者为%;妇癌治疗24期【1】报道,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为%,术后辅加放疗者为%。
但是,再分层结果可以看出Ⅰc期以晚病例,术后辅加照射生存率有明显提高,如Ⅰc期单纯手术生存率为%,辅以放疗则为%;Ⅱa期分别为%及%;ⅡC期分别为%及%;Ⅲa期分别为%及%;Ⅲb期分别为0%及%;Ⅲc期为%及%。
显示出术后放疗的疗效。
表1为子宫内膜癌放疗各种应用方案剂量范围。
表1 子宫内膜癌放疗剂量范围腔内F点 A点体外单纯放疗剂量 50GY/6-8次 45-50GY/6-8次 40-45GY术前腔内全量放疗剂量 50GY±10% 45GY±10%术后放疗剂量腔内以粘膜或粘膜下-1.0cm为参照点20GY± 40-45GY三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同宫颈癌相似,除常见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外,膀胱、直肠近、远期并发症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