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选择育种

合集下载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2、选择的分类 • (1)自然选择:自然界用“优胜劣汰,适者
生存”的方法,淘汰有害变异,保留有利变异, 使生物沿着与环境相适应从而有利自身种族繁 衍的方向前进的选择称为~。 • 特点:主导者是自然界,保存变异对自身有利, 进化速度慢。 • (2)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需要,挑选那些 有用的,淘汰那些较差的植物,这种选择称 为~。
期地保持这种变异了的性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繁殖也能够稳定 的遗传; • 不稳定的芽变:是指当芽变发生以后,只有在无性繁殖时能够保 持,在有性繁殖时,有时不能遗传这种变异性状,仍表现出原有 的类型。
• 实质:基因突变的可逆性和芽变形成的嵌合体。 • 4、芽变性状的局限性和多效性
第二节 芽变选种
• 三、芽变的细胞学基础 • 1、嵌合体与芽变的发生
也是其它育种措施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第一节 选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4、选择的基本原理 • (1)Hardy——Winberg平衡定律:在一个随
机交配而又无限大的群体内,没有基因突变, 没有其它基因的导入,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作 用。那么,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后 代中将保持不变。这个定律被称为~。 • (2)选择的实质是定向地改变了群体内基因 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造成了不同的生殖率和成 活率,使某些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逐渐占优 势。
第一节 选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3、意义 • (1)选择虽然不能创造变异,但它的作用并
不是单纯的消极过筛,而是具有极积的创造性 的作用的。
• •
定向的选择可以积累遗传变异。 选择好的淘汰坏的,排除了它们对优株的干扰,从 而加速了有利变异的巩固和纯合化,最终创造出新类 型。 • ( 2 )选择不仅是独立培育良种的手段,而且

4-选择育种09

4-选择育种09

1)、 一 次 单 株 选 择 法
2)、多次单株 选择法
继续选择单株分
别编号分别采种,进
行二代选择比较就叫
二次单株选择,进行
三代就叫三次单株选
择。
1)
2)
单株选择法的优点 能选出可遗传变异; 有效淘汰劣变基因。 单株选择法的缺点 占用较多的土地; 需要较长的时间。 异花授粉作物多次隔离授粉易引起生 活力衰退。 留种量有限,选出优系后难以迅速应 用于生产。
第四章 选择育种
选择是育种的理想,也是实现理想 的每一具体步骤。 ——布尔班克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第二节 第三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芽变选种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选择育种
(一)概念:

选择: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 选择育种( selection breeding ):利用
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
1、 质量性状: 质量性状通常由一对或几对主基因控制, 表型很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选择效果较好。
2、数量性状
1)体现选择效果的主要指标:
选择反应:指通过选择对下一代性状提高的程度, 即子代平均值与原始平均值的离差,用 R 表 示。 遗传增益:是指选择反应( R )在整个原始群体 平均值( x )中所占的百分率。
时间:2~3年
加速选育新品种速度的几种方法:

1、利用保护地进行一年多代播种选择。 2、北种南繁和南种北繁 3、提前进行多点试验 4、加速繁殖和提高种子繁殖系数 5、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或温室栽培以缩短 作物生育期等。
第三节
芽变选种
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
我国早在宋代就有用芽变选种的方法改进品 种的记载。如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1031年) 中记载了牡丹的多种芽变: “潜溪绯,千叶绯花,出于潜溪寺。本是紫

作物育种4第四章选择与鉴定

作物育种4第四章选择与鉴定
2.混合选择法 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根据一定的 性状(如成熟期、株高、产量等)表现,选择 优良个体,混合脱粒,下季混合播种,并与原 始品种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
方法
两种选择方法的比较
单株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
个体选择,分别分别种植。
种植
当选个体 鉴定依据 选择效果
应用
• 混合选择法同单株选择法的区别是什么,各 有什么优缺点?各应在何种情况下应用?
– 一次个体选择与多次个体选择
– 一次混合选择与多次混合选择、集团混合选择、 改良混合选择
• 配子选择法
– 根据性状鉴定水平的不同区分出的方法,可以 用于两种基本方法
• 定向连续选择
– 根据选择效果区分的方法,混合选择+随机交 配的遗传效果
• 歧化选择
– 根据选择方向区分出的方法
• 轮回选择
– 混合选择法在随机交配群体中的应用,可以达 到定向选择的效果
1) 直接鉴定
2) 间接鉴定
2 根据鉴定条件:
1) 自然鉴定 2) 诱发鉴定
小麦育种田(横行为诱发行)
3 根据鉴定手段:
1) 感官鉴定
2) 实验室鉴定
4 根据鉴定地点
1) 当地鉴定
2) 异地鉴定 CIMM YT’ s Experimenta l
Re sea rch Station s
Cd. Obregón 39 m
• 一粒传选择法
– 个体选择的特例
• 标记辅助选择
– 根据鉴定手段的不同区分的方法
关于选择方式
• 根据对选择的性状的不同处理进行的区分, 与选择方法无关
– 顺次选择 – 独立淘汰选择 – 指数选择
三、性状鉴定与选择
鉴定与选择是紧密相连的,是育种工 作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鉴定是选择 的依据,没有科学准确的鉴定,就没有 有效的选择。选择效率的高低主要决定 于性状鉴定的手段及其准确性。

选择育种PPT课件

选择育种PPT课件
32
梢端组织发生层由突变形成的嵌合体
33
***芽变的转化
芽变总是以扇形嵌合体出现,而扇形嵌合体在发育过程中有 可能由于芽位的变化出现周缘嵌合体.而芽变的利用必须是性 状稳定的同质突变体.
扇形嵌合体的芽位变换
是指位于嵌合体区域的芽因其着生位置不同,
在长成侧枝时表现不同性状的现象.芽子位于
突变区域内,则长出的枝条就可能是稳定的
29
4.2.2芽变的细胞学和遗传学基础
4.2.2.1 芽变的细胞学基础 ***芽变是芽内生长点细胞
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异。
芽内生长点
30
❖ ***植物梢端分生组织的细胞构成:
LI LII LIII
LⅠ衍生出表皮, LⅡ衍生出外皮层和孢原组织, LⅢ 衍生出皮层内层及中柱
31
***芽变的嵌合体现象 同质体 在正常情况下, LI,LII,LIII这三层细胞构造的遗 传基础是相同的,由此形成发育的植物个体称同质体. 嵌合体 若三层组织构造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的遗传物 质,以后发育形成了不同遗传背景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叫 嵌合体. 周缘嵌合体 细胞层间遗传物质不同的叫周缘嵌合体. 扇形嵌合体 细胞层内遗传物质不同的叫扇形嵌合体.
优点:可以鉴定所选优株的基因型,提高选 择效率,多次单株优选可以定向积累变异。
缺点:费时费工,异花授粉植物易引起生活 力衰退,选出优系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
10
2.1.2 常用的选择法 2.1.2.1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单株-混合选择法 先进行一次单株选择法,淘 汰那些基因型差的株系,再在选留的株系内淘 汰不良单株,然后使选留的单株自由授粉,混 合采种,以后再进行一代或多代混合选择。
周缘嵌合体或同质突变体,芽子位于非突变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所谓驯化,则是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 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由外地引人种苗或种子后,虽然已经用于 生产栽培,但不能达到开花、结实阶段, 或者根本就不能留种,这只能算是“引种 栽培”,不是引种驯化。 引种和驯化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既互 相联系又有区别。引种是驯化的前提,没 有引种,便无所谓驯化;驯化是引种的客 观需要,没有驯化,引种便不能彻底完成 使命。植物引种驯化是人类的一项技术经 济活动,有着明确的经济目的。


第一节 引种和驯化

一、引种的意义 引进适宜栽培的作物,丰富了我国的作物种 类。引进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的作物优良品种, 经试验示范后,可直接在生产中利用,有效地提 高我国的作物产量和品质,并迅速产生巨大经济 效益。据佟大香和朱志华(2001)统计,目前我国 的主要栽培植物大约有600种,其中粮食、经济作 物约100种,果树、蔬菜作物约250种,牧草、; 绿肥作物约70种,花卉、药用作物约180余种。这 些栽培作物中,大约有近300种原产我国,另一半, 即约300多种是陆续从国外引进的。

生态条件可以分为若干类生态因子,如气 候生态因子、土壤生态因子等,其中气候 生态因子是首要的。因此,研究由温度、 日照、雨量等组成的气候生态因子对生物 体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型是指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 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 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 的作物类型。 作物生态型按生态条件可分为气候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和共栖生态型。其中气候生态 型是最主要的生态型,它是在光照、温度、 湿度、雨量等生态因子的影响下形成的。

同一物种往往会有各种不同的生态型,如: 水稻中的籼稻(1ndica)是适应热带、亚热 带高温、高湿、短日照环境条件的气候生 态型;粳稻(Japonica)是适应温带和热带 高海拔、长日照环境条件的气候生态型。 不同生态型之间相互引种有一定的困难, 相同生态型之间相互引种则较易成功。

作物育种学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作物育种学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一)引种计划的制定和引种材料收集
引入品种材料时,首先从生育期上估计哪 些品种类型能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和生产要 求,然后确定从哪些地区引种和引入哪些 品种。
(二)引种材料的检疫
引种往往是传播病、虫、草害的一个主要途径。如棉花的枯、 黄萎病都是随国外的引种传入的,此外还有甘薯的茎线虫病 和根腐病。因此,对引入材料要严格检疫,及时清除杂草杂 物。
(1) 长日照作物:这类作物在通过感光阶段时,要求日照时间 在12 h以上,而且光照连续时间越长,就越能迅速通过感光阶 段,使抽穗、开花时间提早。当日照时间在12 h以下时,就不能 通过感光阶段,导致抽穗开花时间推迟,甚至不能抽穗成熟。 (2) 短日照作物:这类作物要求在12 h以下的日照日照时间越 短,黑暗时间越长,感光阶段通过就越快,它们的抽穗开花期 也就越早,而在长日照条件下,则不能通过感光阶段。 (3) 中间性作物: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反应不敏感,日照 长短对抽穗开花影响不明显。
同一纬度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引种要注意温度生态因子。 (五)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 引入品种的原栽培、耕
作、土壤等情况与引入地区相似时,容易成功。
(六)植物的发育特性:
(六)植物的发育特性 : 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对温度、日 照反应不同的发育阶段,即感温 (春化)阶段和感光阶段。
1、感温阶段 :植物要求有一定温度、水分、空气、营养物质等条 件的总体作用。其中, 温度条件起着主导作用 。根据植物通过 感温阶段所需温度和时间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甘薯的根腐病
(三)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和评价
1.观察试验:将引入的少量种子与当地推广的优 良品种进行比较。
2.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对于在观察试验中 获得初步肯定的品种进行试验。

4-1选择育种

4-1选择育种

(二)、选择方法
1、两种基本的选择方法 1 )单株选株法( Individual selection ):又称系谱选择法 或基因型选择法或个体选择,就是以个体为单位按育种目 的进行选择。在原始群体中,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选择符
合育种要求的优良个体,并且以个体为单位,分别采种或
采条,单独繁殖,每个个体的子代或无性系分别种植一个 小区,并种植对照材料进行鉴定比较。根据各株系的鉴定
生活力衰退;并且从第二代起每代都可以产生大
量的种子。
2)混合-单株选择法:先进行几代混合选择,再进
行一次单株选择。适于株间有较明显差异的群体。
特别是对杂交育种后代的选择,初期针对遗传力 较强的性状进行混选,后期对产量等数量性状进 行系统选择更为适宜。
3)母系选择法(无隔离系谱选择法):在原始材料 中,选择优良单株,种植在选种圃内,与标准品
自然选择是生物生存所在的自然环境条件对
生物所起的选择作用。
人工选择是人们有意或无意地选择符合人类 需要的变异植株,并使变异性状积累加强, 使其向着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人工选择 又分为无意识选择和有意识选择。
选择育种( selection breeding ):指根据育
种目标,在现有的天然或人工群体出现的
致、稳定,并胜过对照品种为止。
一次混合选择法
混合选择的优点:
1. 简单易行,能迅速从混杂群体中分离出优良
的类型;
2. 同时一次能获得较多的种子和繁殖材料,供
次年大田生产用种;
3. 既能保持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又可维持和
提高品种的种性。对异花授粉植物,不易引起生
活力衰退。 在性状遗传力高、种群混杂、遗传品质差异 较大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植物育种学课件-04选择育种

植物育种学课件-04选择育种
A、在自花授粉植物原始品种群体内,通过单株选择,可 以分离出一些不同的纯系,所谓纯系是指基因型相同 的个体构成的群体。
B、在纯系内继续进行选择是无效的,因纯系内的变异是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不能遗传的变异。
但纯系学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把纯系绝对化。由于 基因突变、重组等原因而造成纯系不纯。可遗传的变 异一旦出现,从“纯系”中进行选择仍然是有效的。
对原始群体进行多次混合选择后再繁殖推广的, 称为多次混合选择法。
☆★☆★☆☆☆☆ ★☆☆★★★☆★ ★★★☆★★☆★
对照品种
混合选择播种田
原始群体
一次混合选择 法
多次混合选择
• 混合选择的优点 1) 简便易行; 2) 获得材料较多; 3) 保持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混合选择的缺点 1) 无法鉴别单株基因型; 2) 对劣变基因淘汰速度较慢。
在第一个目标性状显露时进行第一次选择,选取 较多植株,做好标记;到第二个性状出现时在第一性 状所选植株内淘汰第二性状不合格株,除去标记,依 次进行。
(2)综合性状选择 多次综合评比法 加权评分比较法 限值淘汰法(独立标准法)
A、多次综合评比法 一般分为初选、复选和决选三次鉴定选择。
B、加权评分比较法
(1)单一性状选择 根据性状的重要性或性状出现的先后次序,
每次根据一种性状进行选择。
分项累进淘汰法 分次分期淘汰法
A、分项累进淘汰法
根据性状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先按第一重要性 状进行选择,然后在入选株内按第二性状进行选择, 顺次累进。
B、分次分期淘汰法
按株选目标性状出现的先后,分次分期选择的方 法。
3 相关性状选择(了解)
某些性状具有相关性,对于现阶段 不能选择的性状可以通过相关性状提 前选择,从而缩短育种年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入选率与选择效果 选择差Sd的大小关系到选择反应R ,而选择 差又受植物群体的入选率和性状的标准差大小 的影响。 当群体一定时,入选率P越大,选择差越小。 因此常通过压低入选率来加大选择差,从而提 高选择效果。
缺点:费工、费地。 比较适合两年生的异花授粉植物,如白菜、 甘蓝等。他们的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是分开 的,不用将种子分成两份。
(5)剩余种子法(半分法)
贮藏
贮藏
(5)剩余种子法(半分法) 方法:先从原始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将每一 入选单株种子分成两份,一份播种于系统比较圃内, 另一份贮藏在种子库中。在进行比较鉴定时对当选株 系不留种,而是在下一年或下一代用种子库中相应的 种子进行播种后留种。 • 优点:不用隔离,还可避免系统间的杂交和不良株 系的干扰。 • 缺点:选种时间较长。适合于易引起混杂的种类
(5)剩余种子法(半分法) (6)集团选择法
(1)单株—混合选择法
方法:先进行 一次单株选择, 在株系圃内先 淘汰不良株系, 再在选留的株系 × 内淘汰不良植株,然后 使选留的植株自由授粉, 混合采种。混合选择进 行一次或多次,直到性 状稳定为止。
☆★☆☆☆☆ ☆☆☆★★☆ ★★☆★☆★
对 照 品 种
2.综合性状选择 (2)加权评分比较法 • 根据各性状的相对重要性分别给予各性状一加
权系数,测定各植株的各性状数值乘以加权系
数后积加,即得该植株的总分数,根据总分数择 优录取。P108。
二、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四)选择育种中的性状选择方法
2.综合性状选择 (3)限值淘汰法

将需要鉴定的性状分别规定一个最低的人选标
2.综合性状选择 • 根据综合经济性状进行选择,评定时按经济性状的 重要性规定不同的评分标准,最后选择出一些积分 最高的植株。 • 这样选择出来的植物比较符合生产上的需要。 (1)多次综合评比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分为首选、再选和定 选三次鉴定选择。
二、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四)选择育种中的性状选择方法
2)





择 法
二、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 混合选择的优点 1)简便易行; 2)获得材料较多; 用途: 混杂严重的品种复优复纯 3)保持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改良现有品种 • 混合选择的缺点 防止品种的混杂退化
1)无法鉴别单株基因型; 2)对劣变基因淘汰速度较慢。
二、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二、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四)选择育种中的性状选择方法 1.单一性状选择
(2)分次分期淘汰法 • 这是按株选目标性状出现的先后,分次分期选择的 方法。 • 在第一目标性状显露时进行第一次选择,选取较多 植株,做好标记; • 到第二性状出现时淘汰不合格植株,除去标记,依 次进行。
二、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四)选择育种从原始群体内选优良单株,按 不同类型归类混合成几个集团
标 准 第二年 品 种
原 始 群 体
混 合 选 择 种
混 合 选 择 种
混 合 鉴定 选 择 比较 种
混 合 选 择 种
混 合 选 择 种
混 合 选 择 种
隔离并在当选集团 中进行混合选择
第三年
标 准 品 种
原 始 群 体
一、选择与选择育种
2、选择在育种工作中的作用
2)其他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 选择不仅是独立培育优良品种的手段,也是引种、 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辐射育种等育种方法中不 可缺少的环节。
一、选择与选择育种
2、选择在育种工作中的作用 3)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 选择不仅是挑选,还具有积极的创造性作用。
• 任何植物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都可能发生微小 变异,如果引起变异的条件继续存在,就可以通过 不断的选择,选优汰劣可排除劣株对优株的干扰, 加速有利变异的巩固和纯化。 • 定向多代选择,有积累变异,加强变异的作用,从 而创造出与原始类型有明显差异的新品种。
抗逆性 3)各性状的当选标准要适当;
成熟期 株型
耐修剪
一、选择与选择育种
4、选择育种的应用范围
1)现有品种发生了混杂、变异,但主要经济性状
基本符合要求,仅少数经济性状表现变劣,采用
选种是最有效的。 2)新引进的品种不能直接利用,但有较好的变异 类型,可对其进行选择,使成为新品种。
二、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优点:方法简单,不易引起生活力退化。 缺点:仍需进行一定的隔离。 选择效果介于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之间。
二、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四)选择育种中的性状选择方法 1.单一性状选择
• 在株选时往往根据性状的重要性或出现的先后逐 次选择,每次只选择一种性状。 (1)分项累进淘汰法

根据性状的相对重要性顺序排列,先按第一重 要性状进行选择,然后在入选株内按第二性状 进行选择,顺次累进。
混 合 选 择 种
混 合 鉴定 选 择 比较 种
混 合 选 择 种
混 合 隔离并在当选集团 选 中进行混合选择 择 种
集团选择法示意图
(6)集团选择法
方法:是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按性 状相似程度进行归类,形成几个集团。集团内自由 授粉,集团间进行隔离。每个集团内所选择的优良 单株混合采种,并播种在一个小区内。然后进行集 团间的比较,淘汰不良集团。
方法:经过一、二 次混合选择后,品种纯度 有了提高,再进行混合选 择效果不明显时,进行一 次单株选择。每个单株的 后代种成一个株系,然后 淘汰不良株系,入选的优 良株系混合留种。 优缺点基本同上。
适用于株间有明显差 异的群体。
(2)混合—单株选择法 方法:经过一、二次混合选择后,品种纯度有 了提高,再进行混合选择效果不明显时,进行一次 单株选择。每个单株的后代种成一个株系,然后淘 汰不良株系,入选的优良株系混合留种。
P=G+E VG=VD+VH+VI
h2
2)选择差、遗传进度与选择效果 • 选择差:入选个体的平均值与原群体的平均值之差叫 做选择差,Sd。 • 遗传进度(或叫选择反应R):入选亲本后代构成群体 的平均值与上代原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遗传进度。是 衡量选择效果的一个指标。R= h2 Sd • 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知道:遗传力与选择反应成 正相关,也就是与选择效果成正比;选择差也与选择 反应成正比。
2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变异、遗传和选择
3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为选择提供了材料,没有变 异,也就不会有选择 4)遗传又是选择的保证,只要通过选择、繁殖,将 有利的变异性遗传下去,选择才有意义。
一、选择与选择育种
2、选择在育种工作中的作用
1)独立的育种手段
它贯穿于育种工作的始终和育种对象的整个生活周期 选种是人类应用最早的一种 改良方法,为丰富我国的园艺植 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在1500多年前就从实生 莲藕中选出重瓣的荷花品种。
• 在原始群体株间差异不大时可采用单株混合选择 法,否则采用混合单株选择法。
• 自交衰退明显的种类可采用母系法和集团选择法。
• 为防止隔离留种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可采用
亲系选择法、剩余种子法和集团选择法。
二、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六)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1)性状的遗传力h2
遗传力(h2):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选择育种的特点: (1)选择优株,简便有效 (2)连续选优,遗传增益不断提高 选择育种的局限性: 只能从自然变异中选出优良个体,不能 有目的地创造新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型。
一、选择与选择育种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3、选择标准的制定
1)根据目标性状的主次制定相应的选择标准; 2)目标性状及其标准必须具体明确;
优缺点基本同上。
适用于株间有明显差异的群体。
(3)母系选择法
秋 成株 严格株选 选留采种单株分别收种 株行比较,在优良株 系中选择优良单株
母 系 选 择 法 ( 大 白 菜 )
春 秋
春 秋
多代
株行比较 优株混合留种 复优种子

(3)母系选择法 方法:其选择程序和多次单株选择法基本相同, 但对所选单株的后代播种后不进行隔离,所以又称 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由于不进行隔离,不知道所 接受的花粉的来源,所以只能根据母本性状进行选 择,因此称母系选择法。 优点:无需隔离,较为简便,生活力不退化。 缺点:纯化速度较慢。
• 选择育种( selection breeding ):利用现
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
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
径,简称选种。
金花茶实生苗叶色叶型的遗传变异
王林芽变
红玉芽变
垂枝榆的两种类型
月季的浓 红型芽变
一、选择与选择育种
1、选择实质与作用基础
1 )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定向 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准,低于规定标准的淘汰。 注意:限值的规定必须切合实际而且实施时要 有一定的灵活性,防止顾此失彼。

二、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方法
(五)园艺植物的授粉习性与常用选择法
自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这类植物的异交率只有5%以下,由于长期自交 导致群体内基因型趋于纯合,遗传性稳定,亲代与 子代相似程度很大。无论采用单株选择法还是混合 选择法,通常只进行一、二次选择即可,多次选择 效果并不显著。另外,这类植物自交不会引起生活 力退化,一般采用单株选择法来提高选择效果。
(一)混合选择法 又叫表型选择法。
☆★☆★☆☆☆☆ ★☆☆★★★☆★ ★★★☆★★☆★
根据植株的表型性 状,从混杂的原始群 体中选取符合选种目 标要求的优良单株混 合留种,下一代播种 在混选区里,与标准 品种和原始群体的小 区相邻栽种,进行比 较鉴定的选择法。 原始群体
对照品种
混合选择播种田
一次混合选择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