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辅导教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设计: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设计: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知识与技能1.掌握聚落的划分依据、分类,对比分析两种聚落形态的差异;2.了解聚落的形态、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城市和乡村聚落的划分及其特点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2.了解聚落的形态、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明确保护传统聚落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重点:城市和乡村聚落的特点、聚落的形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具体分析聚落的形态、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图片和视频等教学方法:启发,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流程[导入]人们时常会说到“衣食住行穿”,我们这节课就来说说其中的一方面:住。

[设问]人们住在哪些地方?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城市,有些人住在乡村。

再说到我们班,也是有的住在城市,有的住在乡村。

[提问]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新名词:聚落。

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学生回答]聚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承转]聚落既是人们的居所,又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读图]:人们居住在不同的聚落里[提问]分析比较居住在乡村与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学生讨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实际情况)[小结]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读图]人们居住在不同的聚落里活动1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学生讨论]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房屋的密集度、高度、道路修筑情况,商店、学校、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等分析比较。

[讲述]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

[读图]活动2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学生讨论](学生也可展示自己的图片)[承转]早期的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呢?聚落与环境之间有何关系?[读图]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问]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作为聚居地?[学生讨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实际情况)[读图]平原地区聚落众多[提问]结合已经学过的世界人口的分布,想一想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较为集中的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学生讨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实际情况)[承转]聚落民居建筑因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等的差异而有很大差异。

居民和聚落及发展与合作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 五章说课稿 教案

居民和聚落及发展与合作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 五章说课稿 教案

居民和聚落及发展与合作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五章说课稿【知识网络】【典型中考题例】一、选择题1.澳大利亚的面积为7682300平方千米,人口为1597万人,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人/平方千米地广人稀B.人/平方千米地狭人稠C.人/平方千米地广人稀D.27人/平方千米地狭人稠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做题时应注意:(1)计算要准确;(2)根据计算结果,正确表述人口分布特点。

答案:A。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主要有()A.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B.劳动力短缺C.粮食及生活用品的生产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D.国防兵源不足解题思路: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带来很多社会及环境方面的问题。

正确理解和区分人口增长不同特点带来的不同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其中,人口增长过快易对环境造成破坏,并导致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社会问题的产生;而人口增长过慢则会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答案:A、C。

二、非选择题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甲组的人口死亡率是,乙组的人口死亡率是。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C.甲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D.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解题思路:本题重点考查人口三率的计算,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判断的相关内容。

解题的关键,首先要计算正确,其次对数据进行正确分析,并就此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

答案:(1)%,%。

(2)B。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延长。

【练一练,测一测】一、精心选一选,看哪一个答案更符合题目要求。

七上地理辅导教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七上地理辅导教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C.热带雨林地域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人口稀疏 D.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开展相顺应3.以下有关西亚天文现象的表达,不可信的是〔〕A.外地人身穿长袍,说着英语聊天 B.一艘艘油轮往来穿越于波斯湾中C.水果超市里,摆着诱人的椰枣 D.邀数位好友,骑着骆驼,欣赏大漠风景4.关于图中居民主要散布地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 B.水能资源丰厚C.气候全年炎热枯燥 D.该地域人口稀疏〔2021•长沙改〕读以下图,完成5-6题.5. 图中数码①③处人口稀疏,人口稀疏地域大多散布于〔〕A.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域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域C. 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域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域6. ①处适宜人口寓居的气候条件〔〕A.冬冷夏热B.冬雨夏干C.终年高温多雨D.终年平和湿润知识梳理第二节世界的言语和宗教1、世界的言语⑴结合国六种任务言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⑵汉语: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言语;英语:世界上运用范围最广的言语。

⑶主要言语的散布: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西北亚的国度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俄语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度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度⑴聚落:人们的集中寓居地,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和城市。

⑵乡村与城市的差异①景观特征不同:房屋路途修筑状况商店的多少学校的多少医院的多少有无家田有无果园有无鱼塘自然景观改动大小密集度高度乡村小小稀疏少少少有有有小城市大大密集多多多无无无大②消费活动不同:乡村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消费活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效劳业等任务。

★2、聚落与环境⑴聚落构成和开展的主要要素:聚落多散布于地形平整、土壤肥美、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厚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域。

⑵散布规律: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域或河口、沿海地域,工农业消费比拟兴旺,聚落散布比拟密集。

在平地、荒漠地域,少有或没有聚落。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教案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教案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说出聚落的含义。

2.通过观察相关景观图片,正确辨认聚落的类型。

3.通过观察、对比相关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正确描述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不同聚落的景观图片及说明材料,初步了解聚落的位置、分布及民居建筑等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以世界著名聚落为例,初步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教法】采用观察分析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列举法等。

【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我们一起来到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是人类文明的驿站,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这里积淀文明的结晶。

这是什么地方?我们通过两个古汉字来寻找线索。

今天让我们走进其中,了解它的魅力。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归纳提升)活动一: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1.小组合作探究发现教师引领1.多媒体展示(西沟村),(大连市)的相关视频及图片,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其中大连市的视频利用360度全景技术,学生们通过VR 视频眼镜进行观看)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城乡的生产方式的差异。

活动一:炫彩T台:乡村景观PK城市景观活动内容及形式1.结合“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等图片。

观察这两个视频,比一比并说出它们的差异。

注意阅读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修建情况,商店、学校、医院、农田、果园、池塘的多少,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等情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人类的活动”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使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聚落的概念、类型和形成发展过程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图片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理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分析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掌握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居住地的兴趣和关注,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

2.难点: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聚落的类型、形成和发展过程。

2.图片观察法:运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聚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4.教师讲解法: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和分析。

2.设计好小组讨论问题和课堂提问,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准备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居住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聚落的主要类型,景观差异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举例分析聚落发展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利与弊,说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书法、指导读图法、填表对比法、多媒体展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想一想: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这组图片之中,我们看到了城市中高楼林立,充满了现代化气息;也看到了乡村之中平房小屋,田园静谧,充满了自然之美。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我们将其称之为聚落。

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一份美丽的心情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

究竟何为聚落呢?首先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聚是聚集的意思,落是村落的意思。

在象形文字之中更加生动直观的给予了解释,聚是人们集中在一起,在有树、有河流的地方安定下来,形成了人们最初的居住地。

因而我们将人类各种各样居住地的总称叫聚落。

任务 1 观察图片,结合自身感受,说出聚落的主要类型,能够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下面通过观察图片,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区别。

观察:乡村和城市有哪些差别。

1.这两幅图中的道路情况有什么区别?2.这两幅图中的房屋建筑有什么区别?3.这两幅图中的生产活动有什么区别?归纳总结讨论:你愿意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任务2 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想一想:如果让你选择居住地,你认为具备怎样自然条件的地方才够理想?请选择聚居地的地形条件,并说出选择理由。

请选择土壤条件,并说出选择理由。

请选择气候条件,并说出选择理由。

补充因素1:交通石家庄——“火车拉来的城市”曾经是河北省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后因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恰好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从这里经过,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

现如今,它已成为河北省省会,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而正定县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第五章【居民与聚落、发展和合作】学案讲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第五章【居民与聚落、发展和合作】学案讲义

课题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五章【居民与聚落、发展和合作】学案讲义考点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3. 世界的气候;4.居民与聚落;5.发展与合作。

考点常见题讲解与巩固练习【本节课知识点】一、居民与聚落1. 人口与人种:●人口的增长速度: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世界人口的分布: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人/平方千米)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亚洲东部、南部②欧洲③北美洲东部人口稀疏区:①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不同的人种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⑵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考点常见题讲解与巩固练习人种主要分布地区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黄种人亚洲东部黑种人非洲、大洋洲、美国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语言⑴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⑵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⑶主要语言的分布: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俄语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西班牙语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发源地区经典宗教建筑及特点主要分布地区基督教亚洲的西部《圣经》教堂:高高耸立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古兰经》清真寺:星月照应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佛教古印度《佛经》庙宇:金碧辉煌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乡村和城市:⑴聚落: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和城市。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聚落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2. 课程平台:人教版地理教材、教学课件、教案、学生作业模板等。
3. 信息化资源:网络搜索引擎、在线地图服务(如谷歌地图、地图等)、地理相关教育网站和视频资源。
4. 教学手段:讲解、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地考察、互动游戏等。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提出改进聚落发展的建议。
(3)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制作聚落模型、设计理想城市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撰写研究报告:鼓励学生针对感兴趣的聚落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5)分享学习心得: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拓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可能会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复杂因素感到困惑,特别是在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地理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在实践调查环节,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挑战。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地球仪、地图、白板、黑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热带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人口稠密 D.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3.下列有关西亚地理景象的叙述,不可信的是()A.当地人身穿长袍,说着英语聊天 B.一艘艘油轮往来穿梭于波斯湾中C.水果超市里,摆着诱人的椰枣 D.邀数位好友,骑着骆驼,欣赏大漠风光4.关于图中居民主要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 B.水能资源丰富C.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D.该地区人口稠密(2019•长沙改)读下图,完成5-6题.5. 图中数码①③处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A.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C. 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6. ①处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A.冬冷夏热B.冬雨夏干C.终年高温多雨D.终年温和湿润知识梳理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的语言⑴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⑵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⑶主要语言的分布: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俄语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⑴聚落: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和城市。

⑵乡村与城市的差异①景观特征不同: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店的多少学校的多少医院的多少有无家田有无果园有无鱼塘自然景观改变大小密集度高度乡村小小稀疏少少少有有有小城市大大密集多多多无无无大②生产活动不同:乡村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聚落与环境⑴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⑵分布规律: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形态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

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分布呈条带状。

(4)聚落建筑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当地气候特点民居建筑特点民居图片优点典型地区炎热多雨、潮湿双层木楼、竹楼、高架屋通风效果较好,人居住楼上比较凉爽,而且可以防潮热带雨林或热带季风区,如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东南亚等炎热、干燥厚墙、小窗厚墙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热带沙漠地区,如西亚阿拉伯地区等干燥窑洞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特征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我国的黄土高原严寒冰屋易于取材,墙体厚,利于保持室内温度北极地区例题精讲读“聚落景观图片”,完成1—2题.甲乙丙丁1.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A.甲B.乙C.丙D.丁2.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的( )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B.房屋更集中密集C.交通经常堵塞D.大气污染非常严重(2019•山东)如图所示清明小长假小明随旅行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回答3-4题.3.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①地形②气候③河流④交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小明发现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

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A.它能适应当地的环境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D.它记录的信息有研究价值(2019•桐城)诗人海子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下图为福建沿海某岛屿依山傍海而建、错落有致的石厝(石厝就是当地传统民居)。

当地“盛产”石头和台风。

读右图,完成5-6题.5.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顶尖、窗小 B.低矮、顶缓、窗小C.低矮、顶尖、窗大 D.高大、顶缓、窗大6.当地传统民居设计,主要是为了( )A.防风 B.排水 C.保湿 D.除湿知识梳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1、国家和地区5.右图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民收入比较图,下列国家中符合B类所示经济发展水平的是( ) A.澳大利亚B.中国C.巴西D.尼日利亚课后巩固作业:(2019•福建)2019年以来,我国先后时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调整。

根据1987-2019年我国人口总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8-9题.8.下列关于1987-2019年我国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B.人口数量缓慢下降C.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D.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9.2019年以来,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人口综合素质B.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C.大幅度增加人口数量D.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2019•济宁)读漫画“苦难的母亲”,完成10﹣11题.10.漫画反映的问题是()A.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B.世界人口增长过快C.环境污染严重 D.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11.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些大洲()①亚洲②欧洲③非洲④北美洲⑤南美洲⑥大洋洲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③⑤ D.②④⑥12.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增长的快慢,一般用‰来表示B.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千米2来表示世界人口全球国民总收入20%80%A B84%16%C.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8.(2019•昆明)关于世界人种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B.黑色人种的故乡是南、北美洲C.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 D.佛教建筑物为清真寺9.一位外国友人,身穿白色长袍,手拿《古兰经》,用阿拉伯语与人交流。

你推测他最可能来自( ) A.印度B.日本C.澳大利亚D.埃及10.下列关于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C.佛教创始于中国D.基督教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11.下列关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不大B.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C.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欧洲D.凡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便为发达国家(2019•连云港改)读下图,回答8—9题.8.下列民居景观图中,反映当地湿热环境的是( )A.福建土楼B.陕西窑洞 C.北京四合院 D.云南竹楼9.关于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福建土楼受土质条件影响B.陕西窑洞受海陆位置影响C.北京四合院受水源条件影响D.云南竹楼受气候条件影响10.右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a B.b C.cab cd福建土楼陕西窑洞北京四合院云南竹楼D.d(2019•怀化改)亚投行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简称,是一个政府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

“亚投行”目前意向创始成员国近60个,涵盖主要西方国家(除美、日、加外)及亚欧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

根据材料,回答9—10题.9.有关“亚投行”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员均为发展中国家 B.业务未涉及“南北对话”C.其成立体现经济全球化 D.仅对亚洲经济发展有利10. 下列亚投行成员国中全属于发达国家的一组是()A.巴西、法国B.印度、中国C.埃及、俄罗斯D.意大利、新西兰11.下列组织最不能体现“南南合作”的是()A.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B.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亚四国)C.欧盟(欧洲主要国家联盟的简称)D.金砖国家(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和南非之间的合作)12.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并不是平等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B.发达国家主要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价格高,赚的钱多,使富国更富C.撒哈拉以南非州的国家大量出口矿产、农畜产品,经济发展水平高D.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南合作”13.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是()A.亚洲北部 B.欧洲西部 C.南美洲东部 D.非洲南部14.(2019•威海改)20世纪以来,在发展中国家中,巴西经济水平提升很快,发展历程如图。

巴西经济发展历程可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提供的经验是()A.出口单一农产品,大力加大矿产开采B.依赖外国的支援,大量出口矿产、农畜产品C.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完善工农业体系D.地区的发展不需要与其他国家合作15.(2019•泰安)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下列符合国际经济合作的是()A.许多发展中国家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B.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科技优势,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C.“一带一路”链接亚太经济国和欧洲经济国,推进了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D.某品牌的飞机零件全部来自本国,实现了产权自主化预习布置:课后评价及备注签字教学主任/科组长:第 - 11 -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