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诗歌

合集下载

17.九十年代诗歌

17.九十年代诗歌

西川和海子

。编有《海子的诗》( 1995)、《海子诗全编 》(1997)
西川,海子,骆一禾 知音一遇
诗人的成就


曾获鲁迅文学奖(2001)、庄重文文学奖( 20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齐伯格奖修金( 1997)、德国魏玛全球论文竞赛十佳(1999) 等。 参加过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1995)、法国 巴黎瓦尔德玛涅国际诗歌节(1997)、美国芝 加哥人文艺术节(2002)、德国柏林国际文学 节(2004)等。



出版的诗集有《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1997 )、《西川的诗》(1999), 诗文集《深浅》(2006), 散文集《水渍》(2001)、《游荡与闲谈:一个中 国人的印度之行》(2004), 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1997), 评著《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2001), 译著《博尔赫斯八十忆旧》(2004)《米沃什词典 》(与北塔合译,2004)。
90年代作家的不同立场
作家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写作: 有的继续坚持传统的精英意识, 有的则走向广大的民间世界, 有的认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通俗文学倾向, 还有人转向极端化的个人世界,勾画出形色各 异的私人生活……
新诗的外在冲击


一是人们以实用的、世俗的眼光来打量这种非 实用的、心灵性的文学样式,这必然使他们失 望并疏离诗歌; 二是其他文学样式和文化样式的挑战。 这种处境使90年代以来的诗歌在获得了广 泛自由的前提下又成为生存环境最为艰难的“ 边缘性”文体。

第二十六章 90年代的诗
一、九十年代的诗歌环境


一方面,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在80年代末 遭到了严重挫折,很多作家都已放弃对社会理 想或时代主题的盲目认同; 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大潮猛烈地冲击了传统意 识形态的陈旧格局,文学无法再继续承担对社 会理想的许诺和表达。(诗歌被边缘化,诗人 大多是“业余身份”,专职的诗人相当罕见。 )

九十年代语文课文石灰吟

九十年代语文课文石灰吟

九十年代语文课文石灰吟
《石灰吟》是明代文学家、将领于谦所作的一首诗歌,诗歌借用了石灰石的制作过程,表达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内容如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它以石灰为比喻,表达出作者在经历了千锤百炼之后,仍然保持了坚贞的节操,为人间留下了清白。

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文学艺术性,更在于它所表达的崇高精神。

论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现实性与中国性

论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现实性与中国性

论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现实性与中国性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写作是在对“后朦胧诗”的反思中展开的.对现实性与中国性的特别强调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对现实性的强调使诗人摆脱了20世纪80年代的那种飞翔状态,重新落回了大地,从而重塑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诗歌品格;而对中国性的强调,不仅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与当下经验的再现,而且也清晰地意识到两者与现代性以及全球化之间的紧张.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却也使得人们的生活与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重又变得恶劣。

今天,自然破坏、灾害肆虐,人们的思乡情绪渐趋浓厚;信仰缺失、情感淡漠,人们漂泊无依,生活热情贫乏。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部诗人深入西部,在这片荒凉的大地上高歌或低吟西部精神,以期使世间的万物回复自身灵性,为漂泊无依、迷惘不安的人们指引方向,寻回心灵的居所。

西部诗人他们要么赞美西部人永无止息地回乡之路以及西部璀璨的宗教世界,并对故乡心怀眷念,执着追索心灵的家园;要么在诗歌中表达对原始风尚,先民的优秀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人性和生命力的呼唤,以寻回一种意义充盈,人格健全的人的生活;要么热情地讴歌大自然的瑰丽景象以及其对于西部人淳朴人性的哺育,感恩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和伟大的包容,以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

九十年代西部诗人们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原始的,人们人性淳朴而心有居所、生命力充盈,充满神性色彩,人与自然和谐的西部,以作为对于现代性的一种反抗,其意义是重大的。

尤其是其所展示的景象往往并非来自彼岸或想象,而是来自我们实实在在的西部,西部的部落民族,受难而坚韧生存的人们。

事实上,不论是高凯或牛庆国笔下耕织于西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是阳飏、叶舟笔下虔诚向佛的僧侣和行者,甚至是诗人本身以及这里的万事万物,都无疑树立起了一座西部精神的丰碑,无时不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灵魂上升、诗意安居的西部。

上世纪80年代是雁翼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潮,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中,他坚持"现实性"的创作原则关注现实、审视现实、反思现实,深刻地表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风貌.雁翼诗歌中的现实性的创作原则与其一贯坚持的艺术手法紧密相连,诗歌中形象化地塑造了鲜明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时代形象",这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书写,同时也是诗人审视现实生活后的生存经验的凝结.在当前的新诗研究格局中,学者对1917—1949年间的白话新诗和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朦胧诗讨论较多,而对“90年代诗歌”则关注不够。

90年代诗歌散文

90年代诗歌散文

部分青年诗人
西川





欧阳江河

王家新
此外,女性诗歌和网络诗歌在90年代也 较引人注目。翟永明、叶玉琳、冉冉、赵丽 华等确实是这方面的代表。网络诗歌是90年 代中后期诗坛上出现的新现象。90年代的诗 歌观念是复杂的,这与外在的自由空气有关, 也与人们对人的理解有关。
有影响的诗歌刊物:
《他们》是1985年创办于 南京的一份综合性民间刊物, 要紧发表诗歌作品,其成员 来自全国各地。韩东主编, 不定期出版,1995年出版9 期后停刊。
作”是个人化写作的极端化发展,“标志着 营造诗意时代的终结”。
总之,“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 的论争提出了新诗发展中一些较重要的话题, 双方都提出了各自的诗歌主张。这场论争并 没有分出艺术上的是非高低,但显露出来的 浮躁情绪与非学术年代散文
90年代,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生态 的营造,情志自由的写作主体的参与使 90年代成为一个散文时代。 散文作家不 必负载更多的由“中心”所附加的意旨, 主体心灵世界有着更大的精神放飞的空 间。
“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诗人要紧有西
川、王家新、欧阳江河、陈东东、臧棣、张 曙光等,而程光炜、臧棣等那么是“知识分 子写作”的诗论家。他们在诗歌创作中既追 求独立的诗歌精神,又重视知识的作用,具 有比较广阔的艺术视野。
“民间写作”是由80年代后期口语化思 潮延续下来的一种艺术追求。 “民间写作”
明显受到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民间 写作”的诗人要紧包括于坚、韩东、杨克、 小海、伊沙等,而谢有顺、沈奇等人那么在 理论上给予了支持。“民间写作”发展到极 端确实是所谓“下半身”写作。 “下半身写
部分中老诗人

歌颂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诗歌

歌颂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诗歌

歌颂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诗歌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是我的祖国
而尤因她是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今天的强大和过去的光荣
更为她经历的苦难种.种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秦皇汉武的文治武功
而尤因她所倡导的世界和平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杏花春雨江南的风景
更为她唐诗宋词的风情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
而尤因她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更为她将神话变为现实的嫦娥飞升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张骞使西域和郑和下西洋开辟的丝绸之路而尤因她共建“一带一路”所带来的丝路重生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世界上最长的墙长城
更为她世界上最长久最深厚的文明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响誉世界的唐三彩、青花瓷
而尤因制造这些瓷器的中国匠人精神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雄鸡一唱天下白的自由独立
更为她“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神奇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取得的民主革命的胜利
而尤因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骨气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改革开放带来的勃勃生机
更为她九转功成的春天故事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让她世界的刮目相看
而尤因她为世界向文明进步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七十年的四海承平
而尤因她给十三亿人民的普天同庆
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五千年的泱泱大风
更为她九百六十万土地的繁荣昌盛我骄傲我的中国
不只为她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而尤因她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80、90年代诗歌

80、90年代诗歌

80、90年代诗歌
80、90年代的诗歌是充满理想、激情和探索的年代,许多诗人以他们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留下了许多令人震撼的诗篇。

北岛是80年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回答》是一首充满反叛和思考的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他的诗歌常常呈现出冷峻、孤寂的特点,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另外,舒婷也是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她的《致橡树》是一首描绘爱情和自由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她的诗歌注重情感表达,同时又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和细腻。

顾城是另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童真和梦幻,同时又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探索。

他的《一代人》是一首描绘现代人困境和追求的诗歌,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

此外,海子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为特色,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类本质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些诗人的作品充满了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敏感和思考,他们的诗歌在80、90年代的文化圈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也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年代的诗歌

不同年代的诗歌

不同年代的诗歌
1、《出塞》王昌龄•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杂诗》王维•唐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4、《寻隐者不遇》贾岛•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5、《早发白帝城》李白•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登鹳雀楼》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8、《凉州词》王翰•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9、《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0、《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唐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11、《伊州歌》益嘉运•唐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12、《哥舒歌》西鄙人•唐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13、《宫词》张祜•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14、《送别》王维∙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15、《八阵图》杜甫•唐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16、《红豆》王维•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7、《鹿柴》王维•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8、《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
州。

19、《江雪》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0、《枫桥夜泊》张继•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歌阅读→90年代诗人展】之十二:双木★双木诗10首

【诗歌阅读→90年代诗人展】之十二:双木★双木诗10首

【诗歌阅读→90年代诗人展】之十二:双木★双木诗10首90年代诗人展】▋双木双木诗10首§隔着虚构的玻璃去爱你车窗是眺望远方的入口,摇摇晃晃,我隔着虚构的玻璃去爱你。

你或在往事或在清晨,或在生活的动词之间,把一支拟好的烟点燃,掐灭。

人民的信心开始消除,病更加真实。

我们一起质疑姑娘、晚餐,在汹涌的人海里把理想的样子重新舒展。

那青春的云团,向四周悠悠飘散,他们的脸上,浮肿的失败陆续到来。

§苏州游记我们像年轻的鱼,游进苏州的腹部,见到的人潮比梦境的芦苇更加紧密。

晚钟在慢慢吃我,园林的秘密再次赋我新词。

姑苏,姑苏,我是巷子里躲雨的人,从未身在城中。

运河流经的地方必流经我,那里芳草殷殷,水声如谜,约等于大半个南方。

§午睡诗他伏在木质桌上,电风扇呼呼吹起,后背在风的方向,开始成为一支羽毛。

飘或者浮动,繁事从身上逐一脱落,好像咯噔一下,所有的鸟类从胸口飞走。

而声音愈加清晰,将迷幻的指针扑灭,他一度记恨脚步声、电话声、门铃声。

一棵蘑菇云状的幸福树下,他无法入睡。

只能够隐约看到,远处的夏天在光的尾部等着瘦下来。

§晚风时钟在丰富的景色中下沉,夜行的愁云划过新枝,穿过果树,反复冲击晚风而逐渐消退。

今晚的石桥,开始从轻雾中告别生硬。

桥下一排排长得茂盛的芦苇笔直得像赶在雨中撑满的黑色雨伞那么自由地望向天空。

而晚风吹起的远处,泛着绿光,仿佛童年的河里再次跃起让我们砰然心动的鱼肚白。

§夏天闲坐八月,裁剪新纸,热爱玻璃上稀松的雨珠。

那窗前的绿植,如树巣的虫鸣,划开了夏天的侧面。

一切趋向平静,平静又是惊弓之鸟。

那起飞的姿势,即将投入涌动的热潮。

夏天,夏天,开始欢腾,就像男浴室里击打地面的水声,就像北京的喜报,传到南方。

§莫干好在雾中,观景台的弧度比腹部圆润,人群依附的栏杆,就像灰鸟站立的线条。

我们四处望,那么多惊讶。

县城在风里紧缩。

盘山公路比生活的螺丝钉更加神秘。

而绿孩子满山跑,三声摇曳,就衔起一座山,咬住几池水,赶往阳光灿烂的时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卓
代表作: 《悬岩边的树》
曾卓是抗战时期的“七月派” 诗人之一,1955年因“胡风事件” 株连被迫停笔。1981年出版的诗集 《悬岩边的树》,表现了一个革命 者被革命集体抛弃后的孤独、痛苦, 以及复归后的喜悦和激动。
曾卓《悬岩边的树》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Hale Waihona Puke 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岩上
伊沙《崆峒山小记》 上去时和下来时的感觉 是非常不同的——
上去的时候 那山隐现在浓雾之中
下来的时候 这山暴露在艳阳之下
像是两座山 不知哪座更崆峒
不论哪一座 我都爱着这崆峒
因为这是 多年以来——
我用自己的双脚 踏上的头一座山
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小路上 一颗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三个崛起”: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北岛《回答》(1976年)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新生代诗人接受了西方后现代 主义的“解构”理论,他们的创作 以“解构”为核心,消解理想,反 对崇高,强调表现平淡无奇的日常 生活和世俗人生中的个体的感性生 命体验。
语言上的特征为反意象、反修 辞、口语化。
韩东《有关大雁塔》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镀金的天空”:以诡异的感觉 揭露被粉饰的现实。 “我不相信”:表现出激烈的 反叛情绪。 “新的转机”:乐观情绪和对 未来的使命感。
舒婷
代表作: 《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
和其他朦胧诗人不同,舒婷表 现社会现实的诗较少,主要以自我 感情世界为表现对象,长于抒写女 性独特的情绪体验。
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艾青《鱼化石》片断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朦胧诗” 代表性诗人:舒婷、顾城、北 岛、江河、杨炼
北岛《迷途》(1986年)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你见过了大海 并想象过它 可你不是 一个水手 就是这样
你想象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也许你还喜欢大海 顶多是这样
你见过大海 你也想象过大海 你不情愿 让海水给淹死 就是这样 人人都这样
韩东《我们的朋友》(片断) 我的好妻子 只要我们在一起 我们的朋友就会回来 他们很多人都是单身汉
他们到我们家来 只因为我们是非常亲爱的夫妻 因为我们有一个漂亮的儿子
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普遍价 值,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人生态 度和行为原则。
牛汉
代表作: 《半棵树》 《华南虎》
牛汉《半棵树》(1972年)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枝叶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朦胧诗”的思想内容 朦胧诗借各种意象含蓄地表达 对社会、对生命的认识,主要以 “文革”动乱为背景,表达对当代 社会灾难的反思和批判。
以人道主义思想批判动乱年代 的荒诞现实,表达对祖国和人民命 运的关切,追求个体的价值和尊严, 也表达了那一代人的迷惘和痛苦。
我的动作被剥夺了 我的声音被剥夺了 我被叛卖,我被欺骗 我被夸耀和隔绝着 与民族的灾难一起 与贫穷、麻木一起 固定在这里 陷入深思
韩东:“诗到语言为止。” 反对朦胧诗人所扮演的“真理 代言人”的角色和他们的强烈的使 命意识,主张更直接和具体地反映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情状,并用口语 来表达。
韩东《你见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你想象过 大海 你想象过大海 然后见到它 就是这样
新时期诗歌创作队伍的构成 1、“归来”的诗人: 艾青、曾卓、牛汉等 2、“朦胧诗”诗人群 北岛、顾城、舒婷等 3、“新生代”诗人群 韩东、于坚等
“归来的歌” “文革”结束后,一大批从五 十年代开始停笔的诗人,如艾青、 牛汉、曾卓、流沙河、辛笛、陈敬 容等复出诗坛,写下了大量积淀着 个体生命沉痛经历的诗篇,这些诗 作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忧思,标 志着“五四”时代开启的现实主义 诗歌传统的复归。
岸”:依靠,归宿 “风”:动力 “灯”:光明,信念 “风暴”:时代与社会因素
矛盾心理:抒情主人公既体现 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又怀有对感情 的深深依恋。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 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呵
于坚《0档案》(尾)
卷末(此页无正文) 附一档案制作与存放 书写誊抄打印编撰一律使用钢笔不褪色墨水 字迹清楚涂改无效严禁伪造不得转让由专人 填写 每页300字简体阿拉伯数字大写分类鉴别归档
类目和条目编上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按性质内 容分为 A类B类C类编好页码最后装订之前取下订书针 曲别针大头针等金属用线装订注意不要钉压 卷内文字 卷页要裁齐压平钉紧、最后移交档案室清点 校对无误 由移交人和接收入签名按编号找到他的那一 问那一排 那一类那一层那一行那一格那一空放进去锁 好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回答》作于1976年,被称为 “一代人的呼声”。 警句开头,“通行证”、“墓 志铭”两个构成强烈对比的意象, 充满悲剧感和思辨色彩,是对荒谬 时代的概括,具有深广的历史内涵。
关上柜子钥匙旋转360度熄灯关上第一道门 钥匙旋转360度关上第二道门钥匙 旋转360度关上第三道门钥匙旋转360度 关上钢铁防盗门钥匙旋转360度 拔出
《0档案》模仿档案的文体格 式,全诗300多行,通过对一位活 了30年的人的档案的展示,呈现了 他的出生史、生长史、恋爱史、日 常生活的过程。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970年
三个主要意象:树、风和森林。
树的现状: 远离森林,生存在悬崖边,承 受着风的吹袭,弯曲,倾斜。 边缘化、危险、孤独、磨难。
它的姿态耐人寻味: 倾跌,或飞翔:毁灭,或得救。 实现自我救赎、精神超越的一 念之间。
《悬岩边的树》作于“文革” 时期,是受难的一代革命知识分子 命运和精神状态的写照。风显然指 政治风暴,悬岩指受难者所处的危 险社会情势,悬岩边的树指遭受极 左政治摧残的作者这样的革命知识 分子。
它既表达了回归集体的愿望, 也体现了逆境中不屈的人格力量。 树的意象蕴含着对命运的慨叹、 生存欲望、生命意志、对未来的信 念和乐观精神。让人看到苦难中的 超越精神。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杨炼《大雁塔》 我被固定在这里 已经千年 在中国 古老的都城 我像一个人那样站着
他们拥到厨房里 瞧年轻的主妇给他们烧鱼 他们和我没碰三杯就醉了 在鸡汤面前痛哭流涕 然后摇摇晃晃去找多年不见的女友 说是连夜就要成亲 得到的却是一个痛快的大嘴巴
于坚《尚义街6号》片断 尚义街6号是男性大学生的宿舍 法国式的黄房子 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 喊一声 胯下就钻出一个戴眼镜的脑袋
隔壁的大厕所 天天清早排着长队 我们往往在黄昏光临 象一群涌进罐头的鱼 打开烟盒 打开许多天的心事 墙上钉着于坚的画 许多朋友不以为然 他们只认识梵高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那样伟岸 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
树的身体被雷电损毁了一半, 但它残缺的身体仍然旺盛地活着。 雷电也没有善罢干休,仍伺机再给 它致命的一击。诗作蕴含着对峙形 成的张力。
《半棵树》比《悬岩边的树》 包含着更激烈的冲突,“半棵树” 也比“悬岩边的树”更富有命运和 性格的悲剧性,象征着顽强的意志 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
象征手法一般以具体的形象暗 示人的主观情绪和思想倾向,以某 种相似性或相关性来沟通二者。
船和岸的关系很容易使人联想 到人生的际遇或情感的历程。
诗是什么 诗用美的语言表达美的思想。
诗是个人困境和生存焦虑的强 烈表达。
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诗人观察 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并由此获得 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由外在描摹转向表现丰富、复 杂的内心世界; 追求意象化,重视象征性; 诗歌内涵具有多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