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重点详解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重点详解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重点详解(最终版)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夏代● 法典:“禹刑”,夏代法律的总称,中国最早的奴隶制法。

《左传·昭公六年》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禹刑”可能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改造、积累的习惯法,以禹为名表示对夏族杰出祖先和开国之君的崇敬。

● 罪名制度:昏、墨、贼,杀:昏、墨、贼是夏朝的三种罪名,杀是刑名。

“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自己有了罪而掠取别人的美名是昏;贪婪而败坏职责是墨;杀人而没有顾忌是贼。

可见,昏、墨、贼是三种罪名。

犯此三罪者,依照夏朝法律要处以死刑。

● 监狱(P28)据《竹书纪年》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从此夏朝有了正式的监狱。

圜土:夏、商、西周监狱的名称。

监牢的形象名称,在地下挖圆形的土牢或在地上围起圆形土墙,以监禁罪犯,防止其逃跑。

《史记·夏本纪》载,夏桀曾将商汤“囚之夏台”,则夏台可以说是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

据说夏在都城阳翟“均(钧)台”还设有中央直辖的监狱。

商代● 法典(P30):《汤刑》是商代成文刑书,也是商代法律的总称。

《左传·昭公六年》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汤刑并非汤所制定,而是后人为纪念先祖以其名命之。

它是因乱政而作,主要是关于如何镇压奴隶和平民反抗的规定。

● 刑罚制度(P31)从《荀子·正名》“刑名从商”的说法来看,商代的刑罚制度似乎已形成体系,并且直接影响到后世。

根据文献记载,这一刑罚体系以五刑制度为主,包括墨、劓、刖、宫、大辟等刑名。

(一)大辟:(1)戮(2)炮烙:强迫人在烧红的铜格上赤足行走。

(3)醢:把犯罪者捣成肉酱。

(4)脯:把犯罪者晒成肉干。

(5)劓殄: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杀掉。

(6)剖心、剔刳(二)肉刑:(1)墨刑: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额上刺刻后,涂以墨色。

(2)劓刑:割掉鼻子的刑罚。

(3)剕刑:也叫刖刑,就是断足的刑罚。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法制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法制

鞭扑等。
象 刑 1、画像说:令违法者穿着不同色质的衣巾服饰,
象征施以不同刑罚,给予羞辱与惩戒。或认为,象即 画像,象刑是绘制违法者身着不同衣巾服饰的画像,表 示施以不同刑罚。 基本内容:五帝上古时代,用与常人 不同式样、颜色的衣服、鞋子、头巾来代替刑罚。伏胜 《尚书大传》:上刑“赭衣”,中刑“杂屐”,下刑 “墨幪”。汉武帝《诏策贤良》称为“画衣冠异章 服” 2、垂法说。基本内容是向百姓展示五刑 图,使人知回避而不犯法。垂法说源于伪孔传 (汉孔安国为《尚书》所作的传,后考证为晋人伪作)的 “训象为法”。伪孔传先以象为法,进而发展檖为垂 法。而垂法有两种提法:一是“垂以示人”,一是
来调整长官与士兵、士兵与士兵、征服者与被征 服者的关系,以协调、指挥参战人员,即“师出 以律”(周易·师卦),刑罚的产生即与此战争 密切相关。
2.为了战争的胜利,需要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

3.古文献中,法律最早称为刑,战争则称为兵。 刑与兵的关系即法律与战争的关系。刑起于兵,说 的是刑与战争分不开。《国语·鲁语》《汉书·刑

2.“

”字的字的古体。 《说文解字》对古“法”字的解释最为著名: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 者,去之,从去。 廌:獬豸,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 令触不直者。 王里国与申里徼的诉讼:《墨子·明鬼下》: 齐庄公时,王里国与申里徼发生纠纷,诉讼3 年而不得决。影响了当事人的生活与生产及 社会安宁。齐庄公就叫双方牵一只羊到齐国 的神社去盟誓。结果王里国盟誓完毕,羊未 动,可中里徼未等说完,就被冲上去的羊触 死了。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法制
第一节中国法的产生
第二节夏朝的法律制度(前21世纪-前17世纪) 第三节商朝的法律制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中国法制史(全)

中国法制史(全)

一、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一)敬天保民
(一)
天命不可转移→天命转移给有“ 天命不可转移 天命转移给有“德”者→敬天落 天命转移给有 敬天落 实到保民 (二)明德慎罚 运用于法制便是“明德慎罚” “德” 运用于法制便是“明德慎罚”。 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 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 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 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 不乱杀无辜。慎罚是明德的具体落实, 罪,不乱杀无辜。慎罚是明德的具体落实,由此形成 了一系列区别情况定罪量刑的刑法适用原则。 了一系列区别情况定罪量刑的刑法适用原则。
中国法的起源的特色:法的起源与战争的关系特别密切: 中国法的起源的特色:法的起源与战争的关系特别密切: 刑法志》 《汉书·刑法志》记载:“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 汉书 刑法志 记载: 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 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 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
二、夏商的立法指导思想
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
(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
学习要求:掌握西周法制的指导思想、礼与刑的关系、 学习要求:掌握西周法制的指导思想、礼与刑的关系、 法律内容、司法制度等一些重要问题。 法律内容、司法制度等一些重要问题。
一、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二、西周的立法概况 三、西周法制的主要内容 四、西周的司法制度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学习要求: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战国时期变法; 学习要求: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战国时期变法;掌握 《法经》的产生、内容影响等问题。 法经》的产生、内容影响等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 二、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夏商时期的法律制度

夏商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章夏商时期的法律制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无文字可征的世袭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据《史记·夏本记》记自夏禹传位于子启,至夏桀亡夏,夏代历时近五百年。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是继夏之后的王朝,商族原是臣属于夏王朝的一个方国,主要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左右,商人在其首领汤的带领下,联合一些反对夏统治的部落或方国讨伐暴虐无道的夏桀,推翻了夏朝,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数次迁都,至盘庚时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

商朝政权维系了六百年,至公元前11世纪周人推翻了商纣王,结束了商的统治。

第一节夏代的法律制度一、立法概况(一)法制指导思想夏朝去古未远,氏族社会的神权观念对夏代法制有着深远的影响。

夏王发布命令,常以“天”的代言人自居夏王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在战前的誓师动员时发布《甘誓》,认为有扈氏不敬上天,所以上天假启之手征讨有扈氏,这就是“天讨有罪,”而夏启只是“恭行天之罚”。

(二)法律形式据文献记载,夏代的法律形式有命、誓、典、刑等。

夏代最重要的法律形式有二:1、由部落习俗演变而成的习惯法,或称之为“礼”。

2、由部落战争中产生的刑,或称刑书。

据文献记载称为《禹刑》,其主要内容应是有关夏代刑罚种类的规定。

二、法律制度我们从春秋战国至汉人的追记中,可以归纳出夏代的一些刑名与罪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五刑五刑制度从夏朝就已经形成。

东汉时期的经学家郑玄注释《周礼》时说,夏代的刑罚有三千条,其中大辟二百条,膑刑三百条,宫刑五百条,劓刑与墨刑各一千条。

墨刑是在面颊或额头上刺字,再涂上墨,留下永久印记;劓刑即割掉鼻子;膑刑即剔去膝盖骨;宫刑即毁坏人的生殖能力。

这四种刑罚以残损人的身体,十分残忍,又被称为“肉刑”。

直到汉代,汉文帝下令改革。

大辟即死刑,以剥夺人的生命为目的。

(二)昏、墨、贼,杀(三)赎刑赎刑,即以币买罪,罪犯若按规定交纳赎金给官府,则可以获得减轻或免除刑罚。

《中国法制史》题库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题库参考答案

2018年《中国法制史》(题库考试)参考答案【答题要求】名词解释:70-100 时代、相关的人、制度的意义简答:150-200论述:400+ ①解释含义、概述内容②意义、影响③个人评论、思考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参考答案教材P14——28一、名词解释1.墨刑24:又称黥刑,商代“五刑”中的一种。

是在罪人面部或额头刺字,并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

所以,墨刑既是刻人肌肤的身体刑,又是使人蒙受耻辱、以区别与常人的耻辱刑。

是五刑中最轻的一种。

2.刖刑24:又称剕刑,商代“五刑”中的一种。

即砍去罪人左脚、右脚或者双脚的重刑,奴隶主用以控制奴隶逃亡,限制奴隶自由的一种肉刑。

二、简答题无三、论述题1.试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4+15+16+17观点一:教材观点(1)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可以概括出中国国家与法起源的特点: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文献记载中的夏代。

从夏代开始,中国便正式进入文明社会,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

①人口和地域的划分:“按照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

《汉书》“铸九鼎,象九州”的记载,说明禹时氏族血缘纽带已经松弛,开始按照地域将居民划分为九个区域,并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②政权的设立:即“公共权力的设立”,“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措施”。

《礼记》记载“夏后氏百官”,已有官员的划分,官员权力的布置;另外,夏还有“圜土”,也即监狱。

③税收的出现:“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

夏代已经有了贡赋制度,向地方侯、伯征收贡品,主要是铜。

(2)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关于法律起源的观点主要有:起源于黄帝时代说、起源于尧舜时代说、起源于夏代说三种不同观点。

(3)此外,中国法律起源观点中最有影响的是“刑起于兵”、“兵刑合一”说。

这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流传的关于法律起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pptx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pptx

三、法律形式和主要法律
1、不公开的刑书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左传·昭公六年》
2、誓、诰、命、训 《汤誓》《康诰》 《尚书·伊训》
四、法律内容
(一)军事法规内容 1、以军法保证征伐战争的进
行,惩治 “不从誓言”罪; (二)刑事法规内容
1、严厉镇压反抗国家统治的 各种犯罪; 序的2 、犯严罪惩。蛊 惑 民 心 扰 乱 社 会 秩
(四)民事法规内容
1、所有权问题 不动产(土地):以王为代
表的奴隶国家所有制; 动产:家庭所有制。
2、婚姻家庭制度 “一夫一妻制”与“媵嫁制
度”
3、继承制度
“大人世及以为礼” “兄终弟及”——“嫡长子 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立嗣以 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五、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司寇:中央最高审判机构 士:地方司法官 蒙士:基层司法官
(二)审判制度
1、重案: 司寇的三复审审,、即三史公与参正听的的审再理审、。大
2、疑案: 赦之。“”疑狱,—泛—与《礼众记共·表之记,》众疑,
3、量刑: 严时可,轻从可宽。重者,从轻;可宽可
(三)监狱的设置 “圜土” “囹圄”:“所以拘罪人。”
奴隶制五刑
(一)含义 奴隶制五刑,是指中国奴
隶制时代长期存在的墨、劓、 剕、宫、大辟等五种常用刑。 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 中国早期法律中完备的刑罚体 系。
第二章 夏、商法律制度
第一节 夏代法律制度
一、夏代立国概况 二、“尊命”的法观念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 之。”
——《礼记•表记》
三、法律形式
1、习惯法 2、制定法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填空题已记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填空题已记

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圜土B钧台C夏台D囹圄3、炮烙之刑出现于()。

A夏朝B西周C春秋D商朝4、商朝在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后,又逐渐实行了()。

A嫡长继承制B兄终弟及C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D诸子均分5、商朝刑法的总称是()。

A九刑B禹刑C宫刑D汤刑6、把犯罪者晒成肉干的刑罚称作()。

A脯B醢C墨D劓二、填空题1、奴隶制的五刑,即( )、( )、( )、( )、( )在商代已较通行。

2、传说中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三、问答题:1、简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A C D A D A二、填空题:1、墨劓膑宫大辟2、禹刑三、问答题:(1)中国法律产生于古代中国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它的法律起源具有独自的特点,即实行礼(原始的秩序)法结合。

(2)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具有早熟性。

(3)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带有维护专制王权的特点。

(4)因自然经济的稳固,商品经济不发达,加之过早确立君主专制制度(“兵刑合一”)以及礼的规范的发展,使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就带有刑事法规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的特点。

(5)由于夏代提早跨入阶级社会,奴隶制未能充分发展,所以,它的法律在形成时带有氏族社会的浓厚色彩,以及贵族宗法统治的显著特点。

即带有血缘、婚姻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周穆王曾命()依照夏朝的赎刑作《吕刑》。

A子产B吕侯C邓析 D 赵鞅2、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A明德慎罚B法令由一统C德刑并用 D 天命、天罚3、西周时期,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为()。

A大司寇B小司寇C士师D乡士4、西周时期,起诉要缴纳诉讼费,民事案件要交()。

A质剂B傅别C束矢D钧金二、多项选择题1、西周的买卖契约和借贷契约分别叫做()。

A 傅别B 朋C 质剂D 锾2、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

A 誓B礼C遗训D殷彝3、“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耄”、“ 悼” 分别指()。

中国古代司法

中国古代司法

第一章夏商时期的司法夏商的司法制度关于夏商的司法体制,没有具体划分,其政治体制在以帝国程度上就是其司法体制的原型。

夏商的政治体制有内服和外服之分,内服即中央和王室机构体系,外服即地方诸侯机构体系。

夏商比较专门的司法机构体系史书上无记载。

夏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大理:中央最高司法管士:地方司法官蒙士:基层司法官2.审判制度“神判”、“天罚”3.监狱的设置“圜土”、“夏台”商司法制度1.司法机构司寇:中央最高审判机构士:地方司法官蒙士:基层司法官2.审判制度(1)重案:三审,即史与正的审理、大司寇的复审、三公参听的再审。

(2)疑案:“疑案,泛与众共之,众疑,赫之,必察大小之比以成之。

”——《礼记·表记》(3)量刑:可轻可重者,主张从轻;可宽可严时,主张从宽。

3.监狱的设置“圜土”“囹圄”:“所以拘罪人”夏商的司法总结其司法主要有以下之特点:1.,尚未从行政、军事体制及其职能中分商两代的司法体制及其职能离出来,它们基本上是合而为一体。

2.商两代属于中国权法时代,司法制度具有鲜明的天讨、天罚、神判的特色。

司法审判大权握足于各级奴隶主宗主手中。

3.着司法审判制度的产生,作为刑罚执行机构的监狱也开始出现。

第二章西周的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的设置: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周王②大司寇③小司寇,地方效仿中央,地方司法机构主要是指天子京师和诸侯国都之下或基层地方执行司法事务的官职或机构。

2)诉讼审判制度:1 肺石达穷民,路鼓制度 2 证据制度:仅控告而无证据则不受理,至于证据来源,首先允许刑讯逼供,就是要求必须要有口供。

并且以当众宰牲发誓为诉讼辅佐证据。

3 五听制度:辞,色,气,耳,目五听,察言观色等技巧。

4 审理时限:收禁人犯五六天后才进行审理。

尽心断狱,甚之又甚。

5 季节与司法:春夏不受,秋冬行刑。

6 三敕与民主司法 7 八议制度:规定亲故贤能,功贵勤宾不能采取一般程序审理,必须采取朝廷特别会议由周王最后定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制定带有行政法规性质的 《 机器政的典正》常,运用转以;维 护 奴 隶 制 国 家
4、确认土地“国有”的民法内 容。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五、刑法(罚)主要内容
(一)刑法(罚)体系
之属三“千夏。后”氏之王—天—《下晋也书,·刑则法五志刑》
千。”“ 夏



刑有五,科条三
——《隋书·经籍志二》
五百,“大劓辟、二墨百各,千膑。辟”三百,宫辟
——《尚书·大禹谟》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六、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
大理:中央最高司法官 士:地方司法官 蒙士:基层司法官
2、审判制度
“神判”与“天罚”
3、监狱的设置
“圜土”“夏台”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第二节 商代的法律制度
一、商代立国概况 二、商代的立法思想
1、“王权神授” “有殷服天命” 商纣:“我生不有命在天乎?”
2、“天讨”与“天罚”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尚书·汤誓》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三、法律形式和主要法律
1、不公开的刑书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左传·昭公六年》
2、誓、诰、命、训 《汤誓》《康诰》 《尚书·伊训》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四、法律内容
(一)军事法规内容 1、以军法保证征伐战争的进
行,惩治 “不从誓言”罪; (二)刑事法规内容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三)监狱的设置 “圜土” “囹圄”:“所以拘罪人。”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奴隶制五刑
(一)含义 奴隶制五刑,是指中国奴
隶制时代长期存在的墨、劓、 剕、宫、大辟等五种常用刑。 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 中国早期法律中完备的刑罚体 系。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二)具体内容
墨刑:又称黥刑,是指在罪 犯面部用刀刻划一定的符号或 文字,再在刺口填墨以显露出 来的刑罚。
第二章 夏、商法律制度
第一节 夏代法律制度
一、夏代立国概况 二、“尊命”的法观念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 之。”
——《礼记•表记》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三、法律形式
1、习惯法 2、制定法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3、誓
《尚书•甘誓》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四、法律内容
抗为;“1、王维命护”专和制反王抗权国,家镇统压治各的种行违 “孝2 、道确”立思想“,忠维君护”宗观法念制,度倡;导
——郑玄注《周礼·秋官·司刑》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二)主要罪名
1、不孝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
大于不孝。”
刑》
——《孝经·五
2、弗用命
3、昏(恶而掠美)
4、墨(贪以败官)
5、贼(杀人无忌)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三)刑罚原则
1、“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尚书·舜典》
2、“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四)民事法规内容
1、所有权问题 不动产(土地):以王为代
表的奴隶国家所有制; 动产:家庭所有制。
2、婚姻家庭制度 “一夫一妻制”与“媵嫁制
度”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3、继承制度
“大人世及以为礼” “兄终弟及”——“嫡长子 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立嗣以 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五、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司寇:中央最高审判机构 士:地方司法官 蒙士:基层司法官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二)审判制度
1、重案: 司寇的三复审审,、即三史公与参正听的的审再理审、。大
2、疑案: 赦之。“”疑狱,—泛—与《礼众记共·表之记,》众疑,
3、量刑: 严时可,轻从可宽。重者,从轻;可宽可
1、严厉镇压反抗国家统治的 各种犯罪; 序的2 、犯严罪惩。蛊 惑 民 心 扰 乱 社 会 秩
“乱政”和“疑众”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三)行政法规内容 设立《官刑》,惩治“三风十
愆”,严格约束统治阶级内部成 员。
“货酣色歌,于恒室于, 游 逆 乱风畋忠。, 直惟时 ,兹谓远三淫耆风风德十;,愆敢比,有顽卿侮 童士圣 ,有言 时一, 谓 于 国身必, 亡家 。必臣丧下;不邦匡君,有其一 刑于 墨身 ,, 具 训于蒙士。”
劓刑:是指割去受刑人鼻子 的刑罚。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剕刑:也作刖刑,是指砍去 受刑人手或足的重刑。
宫刑:是指破坏受刑人生殖 器官的残酷刑罚。
大辟:是指死刑的总称。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