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时代意义及当代表达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时代意义及当代表达

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时代意义及当代表达

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时代意义及当代表达
首先,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时代意义在于它们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
化传承。

例如,山水画中的山水元素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观照,同时
也表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变迁。

而中国传统绘画中常用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则记
录了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政治斗争、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

其次,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时代意义还表现在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中国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体系和审美标准,这也影响着中国传统书画
视觉符号的创作和欣赏。

最后,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当代表达在于其具有独特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角色。

一方面,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中国文化传承
的重要载体,其当代表达是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文化的相
互渗透,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在当代世界中也具有与其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和当
代表达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
涵也将得到更多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文化符号的视觉传达与社会价值

中国文化符号的视觉传达与社会价值

中国文化符号的视觉传达与社会价值中国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其文化符号也极为丰富。

文化符号是由一系列图案和文字组成的,可以传达出一个团体或国家的某些基本知识或价值观,是文化的象征和宣传手段。

而其中很多具有独特的视觉传达和社会价值,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符号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1. 龙龙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象征权威、神秘和长寿,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高的意义。

从古代的帝王到现代百姓,都把龙看作是神圣的象征,人们喜欢用龙图案来装饰建筑、服饰、器皿等物品,以示强大、高贵和独特之处。

2. 凤凤是中国文化中的另一重要符号。

凤象征着美丽、温柔和高洁,曾被视为是与龙同等级别的神圣动物,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被用来装饰美玉、蓝瓷以及各类织物、服饰等,其展现了华贵、庄重和优雅的特质。

3. 红色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代表祥瑞、吉利和喜庆。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吉祥的颜色,被广泛用于各种节日、婚礼、庆典等场合。

红色也被视为众人所共有的“好运之色”,如在中国的文化符号中,红色常被用来代表中国,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伟大。

4. 春联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化符号,常出现在中国新年和其他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中。

春联通常由两句旁逢双倍礼、孝顺满堂、欢天喜地、热闹非凡的对联组成,很好地传达出了大家共同庆祝节日的心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5. 四柱红四柱红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非常常见的形式,其象征着中国文化中的家庭和谐。

四柱红通常作为门楼或者柱子的结构元素,非常容易让人扫清门廊、步入家门。

在中国,人们宁愿在建筑中使用四柱红而不是其他材料,以期在视觉和情感上获得和谐和温馨的感受。

总之,中国文化符号具有丰富多彩的视觉传达和社会价值,是一种具有非常高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在今天,这些符号经常被用于各种场合,在文化传承、社会交流、旅游宣传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未来,中国文化符号还将继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时代意义及当代表达

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时代意义及当代表达

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时代意义及当代表达1. 引言1.1 中国传统书画符号的特点中国传统书画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这些符号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传承着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书画符号的特点主要包括: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个符号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故事;形式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既有极富表现力的笔墨绘画,又有简洁明快的书法符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传统书画符号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它们在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书画符号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和灵感来源。

通过对传统书画符号的再现和当代表达,艺术家们可以传承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为当代社会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

传统书画符号的特点使得它们具有无穷的可能性和活力,可以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创新,从而赋予当代艺术更多的生命力和魅力。

传统书画符号既是过去的回忆,也是未来的探索,它们将在当代艺术中持续闪耀光芒,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穷魅力。

2. 正文2.1 时代意义及其当代表达中国传统书画符号作为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在当代社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复兴,传统书画符号的价值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当代艺术家们通过各种方式对传统书画符号进行当代表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

他们不仅延续传统符号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更加注重符号的当代性和时代感。

通过结合现代艺术的创新手法和传统符号的神韵,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

传统书画符号与当代艺术的连接在于,传统符号作为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艺术提供灵感和素材。

艺术家们通过对传统符号的重新诠释和表达,展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书画符号表达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中对“传统符号”的运用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中对“传统符号”的运用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中对“传统符号”的运用作者:王莹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以当代艺术中呈现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问题为主,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意义,通过中国近年以来当代艺术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来进行分析与研究。

本文的主旨在于对中国当代艺术中国性问题的一些表现手法和创作精神来进行论述,进行总结和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表达手法、灵感及其概念所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比较全面的总结和归纳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性”问题,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通过不同的创作技巧和概念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中国身份;文化符号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概念和内容“艺术符号”既然不是指具体的、单独的符号,所以“艺术符号”本身就是一个有机形式,它无法从整体中分割出来,换个说法,也就是它就是整体本身,具有其自身的存在逻辑。

正是这个意义上,艺术符号与艺术形式就具有相同的指向。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徜徉一番,就能够感受得到中国民族文化博大深厚,是传统艺术本质的精神特征。

自古以来中国艺术的韵律能够与大自然的韵律相配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人类本性的美感被启发,这种自然的韵律和与生俱来的生命力,不管是线条还是轮廓,都是中国艺术一开始就存在了的。

在此我想把“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定义成有中国传统意味在艺术形式中体现,比如壁画、火藥、印刷术、书法、中国绢本或者纸本绘画、年画、剪纸、国画、刺绣等等。

我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但谈起民族传统艺术,常常会赋予它补救西方艺术的不同和不足之处,的确,在“全球化”发展的艺术语境中,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全球化”不是单纯的“西方化”,而是对自己民族文化有着新的理解和融合。

如今的当代艺术具有中国的意识,西化手法来进行创作,我们需要一种“文化自觉”——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着正确的、恰当的认识,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未来有着充分的认识。

浅谈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

浅谈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

浅谈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摘要:中国民间元素众多,日常生活中,中国结等民间美术产品随处可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对中国民间美术进行研究,简单论述民间美术,分析其特性,丰富现代产品内涵,使其更具艺术性,更好地展示中国悠久文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认识;思考近年来,国人的审美观念越来越高,当代中国民间美术更加重视实用性、情感性和心理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示作品独特的韵味,是对“意”、“形”、“势”的表现,确保当代民族的活力,区别于现代艺术作品,展现民间美术的与众不同。

唐装就是古元素与民间美术的完美展现,传递着中国当代民间文化蕴意,是形体与艺术的最美结合。

人们越来越重视民间美术,把民间美术作为文化修养的象征。

现代与古代的交融,大众设计、平实朴质正逐渐改变现在的生活及习惯,越来越受到美术、艺术界的关注,对于民间美术的认识逐年加深。

一、什么是当代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民间美术,来源于中国民间,平实而又简单,朴实、健康、独特的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相承至今,具有强烈地乡土气息,带来的是贴近生活的视觉、触觉感受,是历史传统、社会发展、民族情感的一幅画面。

如各地的节日活动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就是非常具有中国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艺术底蕴的艺术追求。

不同时期的发展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特点。

二、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中国民间美术,吉祥而高雅,寓意深远,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地位,完美地与中国图案相结合,寓意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团结合作,战胜困难,深受广大中国人民喜爱。

各地、各民族、各时代都有自己的民间艺术,都在中国的历史下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在现代社会中,合理穿插使用民间艺术,既能传达作者内心的心意,又能了解中国民间文化。

(一)乡土性。

我国民间美术一般来源于底层老百姓,贴地气,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民间美术,是社会人民对淳朴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是劳动者的生活感受和社会认识。

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的作品简单、现实,并具有独特的韵味,(二)继承性。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变革中逐渐失去了它本有的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仍在当代设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设计语言,更能够赋予设计作品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设计中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了古代文学、传统绘画、建筑艺术、民间工艺、传统服饰等众多方面,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深刻的历史积淀。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国人民对生活、自然、社会的认知和理解的集中体现。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可以丰富设计的内涵,赋予设计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元素蕴含的丰富意义也为设计作品注入了更多的内涵和情感,使得作品更具厚重感和吸引力。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多样,可以以图案、符号、色彩等方式呈现。

在标志设计中,可以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元素,比如龙、凤、狮子、麒麟等,来赋予设计作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在包装设计中,可以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搭配,如红色、金色、绿色等,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感和审美情趣。

在海报设计中,可以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符号和意象,比如中国结、书法、山水画等,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这些应用形式不仅能够增加设计作品的视觉吸引力,更能够突出设计的文化属性和传达设计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为了突出作品的文化属性,更是为了传达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深刻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包括了道德规范、审美追求、生活智慧等多方面,这些价值观念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可以传递这些内在价值,引导人们对生活、自然、社会的深层认识和理解,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3-02-15T08:49:40.97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9期作者:张颖[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师需要用创新的理念展示传统文化并促进其传播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张颖西华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610039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师需要用创新的理念展示传统文化并促进其传播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容,使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能从不同的视角对视觉传达设计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对视觉传达设计工作进行创新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准确定位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融合应用进行系统的探究,确保设计工作的开展能凸显传统文化特色,能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设计质量。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视觉传达设计;应用研究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基于儒家思想、融合其他各类思想文化内容的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指有应用价值与传承意义的代表性内容,是祖先的智慧凝结,有着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和民族特色突出等特点。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拓展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可丰富设计产品的精神文化内涵,使其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对契合大众审美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意义突出。

1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概述1.1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内涵的界定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先辈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丰富精神遗产,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反映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具体形象和象征意义,是被历代人们认识和认可的,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传统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独特的内外品质相结合,不仅包含一定的物质形态,而且包含着形而上的意识形态。

“视觉文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符号化研究

“视觉文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符号化研究

“视觉文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符号化研究一、传统文化的符号化特征传统文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沉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厚重内涵和丰富象征意义的文化形式。

在“视觉文化”时代下,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符号化特征的文化形式。

它通过各种视觉符号、图像和文化元素,呈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成为了当代社会中一种令人向往的审美对象。

传统文化的符号化体现在其丰富的艺术符号和象征意义上。

比如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形式,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和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传统文化的符号化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形式语言上。

比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园林、服装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形式特征,成为了当代艺术创作和设计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源泉。

传统文化的符号化在“视觉文化”时代下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符号化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符号化研究和创造性转化,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生活,发挥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的符号化是对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满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而传统文化的符号化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路径。

传统文化的符号化在当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丰富当代社会中的文化形态和审美体验,还可以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的符号化也可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深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推动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共荣。

在“视觉文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符号化研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

传统文化的符号化并非是简单的文化传承和复制,而是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趋势。

在传统文化符号化的发展与创新中,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理解。

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才能更好地进行符号化表达和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视觉符号的时代意义及当代表达作者:孙东锐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19期摘要:本文就中国书法自商代、水墨画自魏晋以来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经典程式,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阐释其如何在当代语境下及“伪当代”艺术盛行的环境中以一个崭新的面貌继续存在下去,并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其时代意义。

关键词:书法; ;水墨; ;经典程式; ;时代意义中图分类号:J292.1;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047-04中国的书画艺术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在我国传统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

近代以来,中国书画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成为了让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一扇窗户。

更有西方学者站在西方哲学和美学的视角下对其展开理论研究,从符号学、艺术风格学等研究方法出发深入剖析中国书画,丰富了中国书画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理论学者对中国书画共同研究推动其在当下的蓬勃发展。

然而,在中国书画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行业乱象的重重阻碍。

如何让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时代意义,让中国书画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在当下社会发挥其正向的文化传播作用,成为了广大学者热议的话题。

一、书画视觉符号在近百年来的多元化表达一种携带意义的感知以光波的形式通过眼球的视觉神经系统编码后形成形象传递给大脑,这种特定的形象经过大脑的加工分析生成一个对应的客观存在事物的像,这个对应的客观存在事物的像即通常意义上的视觉符号。

中国书画是古代书画家在对自然观察、模拟的基础上创制出的图像艺术语言形式,也是人类创造出的最不可思议的符号之一。

其形成的一套规范化的图式为传承者对书画的学习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吴道子用来突出人物衣袖飘带迎风起舞所创的“吴带当风”,五代及北宋盛行并以王希孟为代表使用矿物颜料所设的“青绿山水”,南宋画家们为了表现山石造型所用的“斧劈皴”;二王行草带动的“魏晋风骨”,王宠小楷的“拙中见秀”等艺术语言都是中国书画程式符号化的具体体现。

近现代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因此中国书画亦要适应新的社会审美需要。

西方哲学与美学思想及油画版画等新绘画形式的传入促成了中国书画的革新思潮。

百年来,中国书画界百家争鸣。

就改变和尝试的思路而言,笔者就近现代不同时期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几种表达方式进行枚举:(一)通过对西方绘画中技法理论的吸收、转化后在传统笔墨程式符号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再造此种革新方式肇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陈独秀认为:“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

因为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

”[1]康有为也提出:“今宜取欧西写形之精,以补吾国之短。

”[2]我们也能从同时期的艺术家身上看到他们对这种观念的践行。

著名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有过留学欧洲的经历,其素描水平也已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提出的素描造型“七法论”更是在中国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在他的作品《愚公移山》中也可以看到其对“以西润中”希冀。

白描手法用于对画面中人物外形轮廓、衣纹处理和树草等植物的塑形表现,而西方素描绘画中强调的透视关系、解剖比例、明暗关系则在构图上与人物的动态神韵上独具特色,使得作品形象栩栩如生。

[3]在画面的人物形象方面,徐悲鸿大胆地把全裸人物这一西方绘画中常常出现造型融入到画面中,加强了画面的张力。

徐悲鸿保留了中国画的传统样式,并融入西方素描技法,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艺术观念上与徐悲鸿在一个体系之下的中国画家还有范曾和蒋兆和。

写实主义精神和素描明暗关系我们从他们的人像写生中也能窥见一二。

(二)通过对西方哲学及现当代艺术观念的研究、理解后籍水墨画与书法之形式创造一种全新的符号语言能够反应此种革新方式的画论观点可见于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一文中。

他提到“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

”吴冠中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最后一批赴欧洲留学的学生之一。

在开拓眼界接触到不一样的西方艺术后,吴冠中也有志于参与中国书画的改革。

不同于徐悲鸿、刘海粟等人提倡将西方美术之技法融入进中国画中,吴冠中提倡在中国画当中加入西方当代艺术语境下产生的意象和抽象观念,强调画面的形式美。

“意象”一词属西方符号学范畴。

符号学的属性,是感觉和外观的统一,来自人类的经验,通过人为或非人为给出一些建议以及符号的形式。

[4]因此,吴冠中的艺术理念对中国传统书画程式符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吴冠中的水墨作品中,常运用点、线、面的构成来表达画面意境,尤其线条使用上极具节奏和韵律,无拘无束而又流畅奔放。

这种感觉不但存在于水墨作品中,其书法作品亦具有趣味性的形式美感。

诚然,在学术界吴冠中是存在争议的。

但作为一名传统书画改革的倡导者和油画民族化的支持者,他的名字已然出现在中国美术的史册之中。

(三)在传统书画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及社会生活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个性符号20世纪有着另一批艺术家,他们不主张大量嫁接西方绘画技法和哲学思想于中国书画之上,而是坚持在师法传统笔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这一批艺术家诸如潘天寿、齐白石、李可染等人,都是传统精神的捍卫者,坚持中国书画要保持自己的特征,与西方艺术拉开距离。

潘天寿师从吴昌硕,尤精花鸟。

其笔下荷花透出君子之气,雄鹰散发出苍劲之魄。

潘天寿的画面构图“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强烈的空间对比营造出出奇制胜效果。

造型方面,潘天寿追求赋予物象气势与力量。

为了雪造出力量雄强、气势阔大的视觉效果;潘天寿往往通过夸张、变形与有意强化局部特征的方式,将现实物象转化为个性鲜明的艺术意象,他笔下的物象造型,吸取了八大山人画僧弘仁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气质,但又去其冷逸、清寂情调,将其转化为一种蓬勃昂扬、精神沛然的形象,成功地实现了审美意趣的现代变革。

[5]李可染志在为祖国河山立传,其笔下的山水有着浓厚的时代特性,透出当时新中国崭新的精神面貌。

李可染虽有过学习“四王”笔墨的经历,却在自己的创作中一改文人逸笔草草的颓态。

其山水构图饱满,用笔浑厚、朴拙,在袭承传统笔墨程式的同时适当加入素描关系,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艺术语言。

至于齐白石的“虾”,更是当代书画界具有高度影响力的个性化视觉符号。

(四)将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用西方绘画材料(媒介)加以表现和演绎蔡元培任民国教育部长时期,邀林风眠出任国立艺专校长。

时值书画改革之风潮,林风眠对中国书画该如何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调和中西”,但跟上文提到的前两种在中国书画中加入西方元素的变革方式相比有着少许的不同点,顾笔者把林风眠具有独特性的方面归纳进第四种方式。

林风眠对绘画本质的思考是“绘画的本质是绘画,无所谓派别也无所谓中西。

[6]”他主张画家同时学习中国画和西洋画,吸收两者之长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旨在打破中西绘画的壁垒。

后来他索性合并国立艺专的国画系和油画系为绘画系。

林风眠和他的学生们可以在油画和国画两种材料中自由选择,能表达自己的艺术语言即可。

但林风眠无论在画油画还是国画时一直秉持“民族性”的原则,认为油画这一西方画种进入中国语境也能夠实现民族化。

因而,我们可以在他的油画中看到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

林风眠的油画中之所以常出现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符号形象是由于其早年对青绿山水、石窟壁画、战国漆器、皮影艺术等传统艺术的深入研究。

这些传统视觉符号背后透出的民族艺术精神成为林风眠创作的养分。

承袭其“油画民族性”理念并使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是林风眠的学生苏天赐。

以油画作品《西湖雨》为例: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山水画中的黑白意识、无色意识,同时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粹部分;另一方面,他用特制的毛笔画出树干枝条的线,具有书写的韵味和遒劲、飘逸之感。

[7]苏天赐创造性地将传统水墨中的“写意性”表现在油画布上,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意境。

他和老师林风眠的独特的艺术理念对21世纪的几次重要的艺术运动有着奠基性的作用。

二、“伪当代”对中国书画发展的不良影响20世纪后期西方现当代艺术观念的传入对中国传统书画有着颠覆性影响,从这一时期伊始涌现出大批受吴冠中“笔墨等于零”概念影响的书画家尝试在创作中融入抽象元素或新材料。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规模宏大排列整齐的柱形水墨装置、自创符号式的书法卷轴、情色意味浓烈的人物图样等诸多书画新程式,这在某种程度上透出了我国新一代书画人在宽松文化环境下对创作创新的大胆尝试。

但在另一方面,西方抽象概念是一种“舶来品”,其承载的是西方艺术经历循序渐进式的历史演变后在当下呈现的对传统学院派的反叛精神。

这就导致中国书画在引入抽象或现代概念时势必会经历一个没有成熟语言体系与评判标准的阶段。

因此在这一阶段,不仅会诞生一批展现我国民族文化精神又博采众长的艺术作品,还会出现一批打着“反传统笔墨”旗号借书画之载体嫁接抽象符号炒作概念的作品。

这些毫无文化底蕴且肆意“玩味”的艺术现象就是“伪当代”。

书法界的“丑书”现象是伪当代,这些“书家”以书法创新为名挑战传统审美规范,在放弃书法基础训练与知识储备的条件下践行所谓的墨迹的“表现主义”;水墨界的“跨界”现象是伪当代,这些“画家”借自己在其他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在水墨领域大肆玩票,在毫无中国画知识的前提下利用情色、暴力、恐怖等元素哗众取宠,成为艺术市场的宠儿。

“伪当代”艺术对于中国书画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

一是对中国书画“法度”的破坏。

谢赫的“六法论”、郑燮的“三竹论”、孙过庭的“书谱”等,皆说明中国书画是有标准的。

伪大师们对基础训练贬薄,对理论学习抛弃后的盲目创新会让书画界的“心浮气躁”蔚然成风。

二是会造成当下书画发展与历史的割裂。

西方的“现代性”,是在西方语境下自然演变的“现代性”,在其发展中并未造成与历史的脱节。

而在我国书画“嫁接式”发展的当下有一部分作品的状况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不见自我,只有文化的碎片化。

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传统的,它们对于当代人来说都不过是些碎片而已——没有灵魂的空心之舞[8]”吴冠中早年于潘天寿门下学习中国画时临习过大量历代精品。

因此其作品中虽强调的“绘画的形式美”与“抽象美”,但仍是立于对传统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当代艺术没有传统的传承,一味地批判与搞怪很容易走入“伪当代”的误区。

当代是传统的继承关键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一旦我们丢失了文化个性,民族便无所谓民族。

“丑书”脱离书法的“法度”可以说是艺术,但绝对不是书法艺术。

当代艺术不可能空穴来风,法外之意也就是先认可了“法”才有对法外空间的探索。

三、传统符号的演化及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时代意义我国创制的文字最初是通过摹写自然而形成的象形文字,这与中国画“师法自然”的形成与发展方式是相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