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今异义词归纳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今异义词归纳

1.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4.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0.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的意思。)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12.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3.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14.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15.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17.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8.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9.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春社近(《游山西村》)

20.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2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22.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虽人有百手(《口技》)

23.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两股战战(《口技》)

24.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5.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6.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28.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29.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30.致:(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31.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32.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烈士暮年(《龟虽寿》)

33.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指普通。)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34.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年已蹉跎(《周处》)

35.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令名不彰(《周处》)

36.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何坐(《晏子使楚》)

37.其实:(古义:两个词;其:代词,它的;实:果实。今义: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38.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39.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居数月(《塞翁失马》)

40.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19)”。)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41.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金。今义:金银的金。)请献十金(《公输》)

42.可:(古义:大约。今义: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高可二黍

许(《核舟记》)

43.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44.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休寝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45、盖:(古义:句首发语词,引出下面的推测、判断或说明。今义:盖住、盖子。)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46.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47.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经(《桃花源记》)

48.借第:(借:古义是即使,假使。今义指暂时用别人或暂时给别人用的钱或物。第:古义是仅、只。今义:表示次序。)借第令毋斩(《陈涉世家》)

49.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50.适:(古义:往。今义:适合,适当。)郁郁适兹土(《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51.恶:(古义:怎么,表示疑问,读“wū”。今义:罪恶,厌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52.谢:(古义:致谢。今义:常作礼貌用语。)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53.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

54.经纶:(古义:治理,筹画。今义: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经纶事务者(《与朱元思书》)

55.山河:(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56.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7.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8.语:(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59.子:(古义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子何恃而往(《为学》)

60.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61.将:(古义:或许。今义:接近。)将非鬼也(《宋定伯促鬼》)

62.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不习渡水故耳(《宋定伯捉鬼》)

63.去:(古义:离去。今义:到哪;前往。)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

64.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65.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66.是:(古义:此。今义:判断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67.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惟吾德馨(《陋室铭》)

68.形:(古义:身。今义:样子。)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69.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70.曾:(古义:并,尚且,连……都……。今义:曾经。)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71.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2.征:(古义: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3.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4.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5.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入则无法家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6.钟:(古义:一种容器。今: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77.开张:(古:扩大。今:(店铺)开始营业)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78.义:(古:适宜,恰当。今:意义,含义。)引喻失义(《出师表》)

79.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仇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0.异同:(古:差异,偏义复词。今:不同与相同。)不宜异同(《出师表》)

81.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82.感激:(古:感动,激动。今:感谢。)是感激(《出师表》)

83.奖:(古:勉励,鼓励。今:奖励,嘉奖。)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84.所以:(古:用来……的原因。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85.涕:(古:眼泪。今:鼻涕。)临表涕零(《出师表》)

86.精力:(古:精神与毅力。今:精神和体力。)以精力自致者(《墨池记》)

87.间:(古:参与。今: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88.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轻视,看不起。)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89.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

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牺牲玉帛(《曹刿论战》)

90.忠:(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诚。)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91.狱:(古:诉讼案件,罪案。今:监禁罪犯的地方。)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92.可以:(古: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可能。)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93.情:(古:实情。今:感情。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94.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95.假(jiǎ):(古:借。今:虚伪的,不真实的。)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

序》)中考复习规划

1

中考冲刺时间节点安排

3月中旬~4月底(一轮)

这个阶段进行初三知识的全面复习,把课本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地毯式复习,不留死角。

4月底~5月中旬(二轮)

这个阶段的时间并不长,一般在3个星期左右,查漏补缺,进行提高的最佳阶段。

5月中旬~中考(冲刺)

这个阶段从二模之后一直持续到中考,4个星期左右,主要任务是最后冲刺,进行总结性复习,练习套卷,找感觉,调整心态。

总结:经过两轮的备考,对中考的理解与认识同学们已经有了理解,最后的冲刺阶段,可以再做一次整体的查漏,切记不能盲目做题,要善于在错题的知识点寻求理解知识点。把握住

今年的模拟考试都是中考的仔细对试卷进行分析,就能把握住中考的出题特点、出题的趋势。对中考出题的点和规律性有了准确的把握,就能达到做一道题,会举一反三做做一系列的题。同时还是注意考前心态的放松。

2

初三复习实用的学习方法

1、能力方面:

在你我学习方法相同的情况下,我来完成这件事需只要十分钟,而你来落实可能就要花费一个小时,这就是效率,或者说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

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

2、课堂方面:

上课的专心很重要。上课认真听讲,别忘了做笔记,注:课堂笔记不是要你一味的记,而是记重点以及你不懂的,书本上有的,标注一下就可以了,没有的简单的记录下来,课后再系统的整理,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影响听课。因为一般情况下,老师教授的知识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来进行的,所以上课的专心很重要。

3、自学方面:

老师讲授的知识是面对所有学生的,每个人的具体掌握情况不同,所以自己要学会调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写作能力差,就一周写一篇作文,阅读差就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基础知识差每天就抽出点时间记忆背诵一下等等。

4、做题方面:

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3

初三复习注意事项

一、以课本为原点,把知识捋一遍

包括每个学科的概念、原理、术语、数字、符号、步骤都要熟记在心。

二、以错题为重点,展开专题攻克

初三学期考试已成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做题要总结错题,因为这些错题是你提升分数的关键,对于易错的知识点,一定要把这部分知识学通、学透,减少失分。

三、学习历年中考试题

初三学期,一定要把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重新做一遍,让家长或老师的给自己打分,看看自己能得多少分。同时,也要摸索中考试题特点,找这些年中考试题的差别、共性、联系、趋势、方向、规律,从而自己划分出中考的重点、难点、热点。

四、书写规范、时间把控

字迹的清晰度、书写的规范度、试卷的整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因此,平时练习时就要养成规范的习惯,这样中考时才可以保持试卷整洁。同时,答题速度也是对考生的一个考验,要学会答题的方法先易、后难,千万不能钻到一道题里浪费时间。

五、在考题中复习

初三进入复习阶段,老师会组织各类形式的小考、测验,而且考试测验也比较频繁。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会做而未得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

六、调整考试心态

心态是对考试的考验,平时要学会多与家长、老师沟通,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保持信心,这对于备考状态都是至关重要。

4

各学科冲刺技巧与规划

数学

数学是大部分学生最头疼的科目,但也是现阶段最容易提分的。

1.回归课本,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结合考纲考点,采取对账的方式,做到点点过关,单元过关。对每一单元的常用公式,定义,要熟练,做到张口就来。对于每个章节的主要解题方法和主要题型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2.适当练题

要多做习题,目的是要从习题中掌握学习的技术和窍门,不同的题有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技巧,尤其是函数中的动点题是现在出题的热点,要多做,但不要做太难的题,以会为主。

同时,不要过于在意刷题的数量,要做到每做一道题,就能搞明白这道题背后运用的公式定理、同类型题目的做题思路,学会举一反三,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还能更好掌握知识点。

3.掌握重难点

初中数学的学习重点是函数(包括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包括基本性质,相似,全等,旋转,平移,对称等);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棱形,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的性质,定义,面积。

在专题复习中,一定要注意以上重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网,同时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最后的压轴题。

4.错题重做

冲刺阶段里,要重拾做错的题,特别是大型考试中出错的题,通过回归教材,分析出错的原因,从出错的根源上解决问题。错题重做是查漏补缺的很好途径,这样做可以花较少的时间,解决较多的问题。

语文

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不仅是很多同学的“扯后腿”科目,而且提分极难,过程缓慢。所以语文科目有欠缺的同学,一定要把学习细节落实到生活的每一处。

1.梳理基础知识

系统梳理易错字形音、语言运用、文言文、古文化基础知识,利用每天早自习以及零碎的学

习时间,将基础内容逐渐内化为自己掌握的知识。

中考必考的古诗词不仅要背会,而且一定要保证默写时没有错字。

这里提供一个小方法,中考对字迹工整也有一定的要求,大家可以把平时练字的内容替换成要考的古诗词,这样不仅能加强记忆,还能顺便练字,一举两得。

2.抓好阅读

阅读题一般都是有答题公式的,合理应用公式,再加上其他语言润色,基本上都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

3.积累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不仅限于作文书上的内容,平时生活中的点滴日常也一定要注意积累。偶尔累了想休息,可以看看新闻类节目,放松自己,同时可以了解最新时政信息,积累作文素材。

同时,可以集中整理自我、社会、自然等方面的10至15个经典的作文素材,重点积累15句相

应的名言警句,写几篇最能体现自己特点和水平的限时作文,从而提升中考作文的应考能力和信心。

4.答题套路

定期认真完成整套经典语文试题,保证试卷训练手感和速度(包括月考、模考),并且积累一些固定题型的答题模式和套路,如古诗文鉴赏等题。

同时,使用模拟试卷时,一定要给自己限时,正式地模拟中考,训练做题速度,培养应战心理。

英语

英语科目上,两极分化非常常见,成绩好的同学学起来很轻松,找不到窍门的同学就非常痛苦了。

建议大家这样做:

1.多听老师建议,课外适当规划

学校对中考整个流程非常熟悉,老师布置的复习规划一定是较为合理的,并且带班的老师一般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学进程也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因此,跟着老师走,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同学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稍微做调整。毕竟学校老师只能按照群体计划,而个人因为水平不同,需要在课外时间调整好状态,以跟上或配合老师的规划。

2.利用碎时间,合理背单词

英语单词是在中考高分的一道门槛。单词记背不难,难在实际应用。我们对常用的基本词汇要善于应用,可以用它来现场造句。对于词组,我们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主抓介词。英语

词组几乎都是动词+介词构成的。

英语学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因此同学们可以见缝插针地学英语,更可以作为两个学科复习中间的调剂。

3.注重中考真题

中考考査要点比较全面且难度适中。同学们可以把近两三年的中考题从头到尾做一下,熟悉中考的思路。

4.多练习阅读理解和完形题

“得阅读者得天下”一句话概括了英语取得高分的秘密。掌握英语高分的窍门在于阅读与语意的理解。英语的本质是客观、精确。英语和语文不同,非常讲究逻辑思维,可以说是一门纯“理科”式的语言学科。

记住,学好并考好英语的前提是:客观和精确。

5.平时多累积,多应用

平时在各种阅读中,多多发掘好的句式、用法,摘抄下来。在写作时,若能用上一两个好的词语、好句子,无疑会增色不少。

物理

对于不少同学来说,物理真是个比较难的学科。所以一定要掌握方法,最好是“基础知识-知识网-刷题”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一定一定要把基础夯实好。

1.基础知识很重要

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各种公式、定理、实验都要做到100%的掌握。特别是电学、力学中,各种定理、公式很多,有必要分类整理,集中记忆!

对于初三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教材,把一些零碎知识点做巩固复习。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最好把初三的笔记拿出来,重新复习一遍,以求达到不留漏洞的效果。

2.找准重难点,集中突破

声学的重点是原理:音色,音调和响度等。

光学的重点是光的性质:反射,折射,平面镜原理,透镜成像(重点)和应用。

电学主要是电流,电压,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性质,电功率,电功,焦耳定律,电磁的性质,现象,试验,单位换算(这里会出大量的题,是重点),公式要熟,变形公式用得要快。

热学主要是物态变化,热力学公式的应用;给你补充一个书上没有但考试考的公式:Q=mq,这是固体热量的计算公式。Q是热量,m是质量,q是热值。

另外还有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功,功率,能量转化等)主要把公式,导出公式,公式间的互化等掌握住,实验方法和结论。

这些重点内容都是历年中考喜欢考查的知识点,一定要集中突破。

3.找到漏洞专题突破

通过方法梳理、技巧提炼、大量刷真题,应该对自己考区的考题形式,高频考点、常见易错点有特别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应该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常常扣分在什么地方?找到漏洞并堵上。

化学

1.回归课本

复习时可以分章节学习,比如熟悉化学元素周期表、了解化学仪器的使用要求或将同族元素分成板块,简单地了解元素性质、方程式等基础知识。

2.基础知识分类牢记

要熟练掌握1-20号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的书写。要正确书写化学式和方程式,熟记各种药

品的俗称,颜色,气味。要熟练质量分数的计算,这是重点,初中的化学计算只有这一个,所以必须要会。各种气体的制取,收集都是重点,还要多做习题掌握题型。

3.用做题来熟练运用公式

化学知识比较零散、抽象,但也有章法可循,并不难掌握。选择一些有解题思路的指导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做一些习题,同时多理解题中公式的运用;通过做一些习题和练习可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用笔记本把问题集中起来,这样可以使后续复习更有针对性。

道德与法制

1.基础知识要理解

道德与法治是唯一一门一定要在选择题部分保证全对的科目,因为选择题一般比较简单,基本理解知识就可以了。

2.搭建知识框架

在基础知识上形成知识网络,在考试时遇到相关题目,都能调出知识网络,看是否与材料有联系,留下有联系的即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丢点的可能。当然,除此之外一些适当的总结也是必要的。

3.借助老师形成答题思路

除了知识记背,道法非常强调答疑。

老师们的答题技巧、解题思路都是很丰富的,在平时的讲解试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老师的思路,以及总结一些答题技巧。这些在考试中,对我们是会有很大帮助。

历史

1.历史要多记笔记

历史要善于从宏观把握历史脉络,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笔记对历史尤其重要,因为人教版的分类其实是不合理的,并不是按照历史年代而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分类,中外历史交叉。这完全分割了历史正常发展的脉络,有很多跨书本的联系就会很难找到。

通过笔记把所有史实都记全,这意味着什么小字注释都要看。

至于背景意义影响,基本是老师总结出来给的,自己要翻书再找找,看有没有老师没有提到的,尽量都记全了。

2.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历史笔记还要把握大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世界史从中世纪之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时间上与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发展以至最晚的工业革命是同时的。只有全部联系在一起看,才会真的明白那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至少也要做到合上笔记,说到鸦片战争,把中国背景,国际背景,过程结果,意义影响都说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做历史题的时候不丢点。所以历史是个慢工出细活的大工程,需要细心和耐心。

5

乾坤未定,皆为黑马

最后,“希望你们能够学会自律,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我希望你们能够学会静心,能够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实现追赶超越,不断提升自我;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学会乐观,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尽力把生活过得生动、有趣、有意义。”

提高记忆力的小技巧

01.

拒绝死记硬背

如果没有把知识内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徒劳而已。

死记硬背可能短时间内有效,但不能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

只有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固。

如果你能掌握知识的内涵,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记住它们,事半功倍。

02.

睡前复习

睡觉前把要背诵的东西过一遍,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再回想一下。

这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昨晚背的东西基本上都记住了。

大脑会在睡眠时重新进行记忆储存。这样可以在潜意识中加深印象,巩固前晚所学的知识。在这里提醒大家:睡前复习,效果更佳。

03.

联想记忆法

联想是一种很好的思维形式,也是很高效的记忆方法。

想要记住某一个知识,可以将它和另一个东西联系在一起。

这样一来,当新知识与想象力相结合时,大脑对这个知识的印象就会加深。

04.

视听结合法

其实,背东西不是只能默读,手、脑、口、耳都可以一起参与。

推荐大家尝试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来记忆知识。

高中背题的时候,经常一边手抄,一边默念,真的比只用眼睛看记得牢固多了。

多种感官来帮助大脑强化记忆,效果杠杠的。

05.

规律作息时间

有的小伙伴每天学习到后半夜,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效果可能并不怎样。

建议大家晚上不要熬夜到太晚。

良好的睡眠才会带来超群的记忆力。

睡眠不足容易犯困,导致大脑无法集中精力,从而降低背诵效率。

06.

及时复习

记忆需要不断重复,越重复,记忆就会越深刻。

对于刚学过的知识,应该趁热打铁,及时温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同学们掌握知识后要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归纳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语归纳 七年级上册 【明察秋毫】——《童趣》 秋毫古义:纤细的羽毛今义: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明察秋毫古义:形容眼力极好今义:比喻为人精明,任何问题都看得很清楚【惟危楼一座】——《山市》 危古义:高今义:危险 【直接霄汉】——《山市》 直接古义:一直连接到今义:不经过中间事物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儿女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义:儿子女儿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有期》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有期》 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 委古义:舍弃今义:指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有期》 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及,考虑/姓氏 【暮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亡古义:丢失今义:死亡 【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亡古义:逃跑今义:死亡 【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数词十九 七年级下册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是古义:此今义:判断词 【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 【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 或古义:有的今义:或许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书古义:写今义:书本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泯众人矣!】——《伤仲永》 众人古义:普通人今义:大家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两股战战】——《口技》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但古义:只今义:但是 【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郭古义:外城今义:作姓氏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博士古义: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古义:当中夹杂着今义:当中 【虽人有百手】——《口技》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转折连词 八年级上册 【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美好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事业的总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 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穷古义:尽今义:贫穷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完整版)初中古今异义词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居:古:停留、过了。今:居住、住所。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更、更加。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问”的意思。今: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今:行走。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副词,特意。今: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热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反而,难道。今:看;照管、注意。(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专指第二次。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2)虽人有百手(《口技》)虽:(古: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23)两股战战(《口技》)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文理:古:文采和道理。今:文章内容和词句的条理。(25)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古:无须,不要。今: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古:愁什么。今: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28)谈笑有鸿儒(《陋室铭》)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29)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丝竹:古: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30)听妇前致词《石壕吏》致:古:对......说话。今: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31)出入无完裙(《石壕吏》)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32)烈士暮年(《龟虽寿》烈士:古: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33)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指普通。)(34)年已蹉跎(《周处》)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35)令名不彰(《周处》)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36)何坐(《晏子故事两篇》)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37)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其实:古:其:它的;实:果实。今: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38)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小生:古:小青年,后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9)居数月(《塞翁失马》)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40)死者十九(《塞翁失马》)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41)请献十金(《公输》)金:古: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金。今:金银的金。(42)高可二黍许(《核舟记》)可:古:大约。今: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4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44)休寝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45)盖为不识者(《荔枝图序》)盖:古:句首发语词,表示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70例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70例 1.鄙: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出处:《曹刿论战》 2.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出处:《出师表》 3.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出处:《孟子两章》 4.如此: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出处:《桃花源记》 5.但: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出处:《木兰诗》 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出处:《口技》 6.方:方七百里。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出处:《愚公移山》 7.发:发于声。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出处:《孟子两章》 8.股: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出处:《口技》 9.篝火:夜篝火。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材燃烧的火堆。出处:《陈涉世家》 10.裙:出入无完裙。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出处:《石壕吏》 11.感激: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出处:《出师表》 12.郭:青山国外斜。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出处:《过故人庄》 13.鸿:谈笑有鸿儒。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出处:《陋室铭》 14.山、河: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出处:《山坡羊·潼关怀古》 1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出处:《陈涉世家》 16.何苦: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出处:《愚公移山》 17.居:居数月。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出处:《塞翁失马》 18.金:请献十金。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斤;今义,金银的金。出处:《公输》 19.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渐拔,选择;今义,简单。出处:《核舟记》 20.借第:借第令毋斩。借:古义,即使,假使;今义,指暂时用别人或暂时给别人用的钱或物。第:古义,仅、只;今义,表示次序。出处:《陈涉世家》 21.经纶:经纶事务者。经纶:古义,治理,筹划;今义,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出处:《与朱元思书》 22.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出处:《孟子两章》 23.奖:当奖率三军。奖:古义,勉励,鼓励;今义,奖励,嘉奖。出处:《出师表》 24.间:又何见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时间,或空间。出处:《曹刿论战》 25.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出处:《送东阳马升序》 26.交通: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出处:《桃花源记》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总汇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汇 第一册 1、相委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处去。 2、元芳入门不顾。顾:(古)回头看。(今)照顾。 3、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古)子侄辈。(今)儿子和女儿。 4、是非木杮也。是:(古)这。(今)表示肯定判断。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书:(古)信。(今)书籍。 6、可以为师矣。可以:(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7、饭疏食饮水。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8、饭疏食饮水。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9、吾日三省吾身。三:(古)多次。(今)数词,三。 10、问渠那得清如许。渠:(古)它。(今)渠道。 11、一狼径去。去:(古)离开。(今)往。如:出去。 1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多少。(今)数学的一种,几何学。 1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国破山河在。去国怀乡。 国:(古)国都、都城。(今)国家。 第二册 14、及鲁肃过浔阳。及:(古)到了……的时候。(今)以及。 1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古时王侯自称。(今)孤独。 博士:(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名。 16、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古)只,仅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往事:(古)历史。(今)过去的事。 见:(古)知道、了解。(今)看见、看到。 1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古)重新。(今)更加。 1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只,仅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19、策勋十二转。转:(古)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今)转过。 20、赏赐百千强。强:(古)多,有余。(今)与“差”相对。 21、双兔傍地走。走:(古)跑。(今)行走。 22、无案牍之劳形。形:(古)形体,身体。(今)样子,形状。 23、陶后鲜有闻。鲜:(古)少。(今)新鲜、鲜美。 24、惟吾德馨。馨:(古)品德高尚。(今)芳香。 25、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干:(古)岸。(今)不潮湿。 26、二石兽并沉焉。并:(古)一起。(今)并列。 27、阅十余岁。阅:(古)经过。(今)看。 28、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古)事物的道理。(今)一门学科。 29、是非木杮。是:(古)代词,这。(今)判断词。 30、是非木杮。是非:(古)这不是。(今)事理的正确与错误;口舌。 31、渐沉渐深耳。耳:(古)罢了。(今)耳朵。 32、盖石性坚重。盖:(古)发语词。(今)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33、转转不已。惧其不已也。已:(古)停止。(今)已经。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随着语文考试的改革,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也被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文言文学习一直是困扰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的难题,别慌,料姐有招!料姐为大家整理了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必备的【古今异义词大全】,赶快给孩子收藏吧~ A 1. 安古义:怎么。今义:安静;安全。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安得广厦千万间。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B 1..把古义:握住,拿着,端着。今义:握住;把吃;介词将;量词①手把文书口称敕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病古义:困苦不堪;侮辱;大病今义:生病;疾病。①向吾不为斯役,则早已病矣②寡人反取病焉。 3. 鄙古义:边境;目光短浅今义:品质恶劣;轻蔑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蜀之鄙有二僧。 4. 比古义:等到;挨着。今义:比较,比方,对比。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②其两膝相比者。 5. 被古义:影响。今义:介词,表被动①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6.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7. 布衣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做的衣服。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8. 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①木兰不用尚书郎。 9.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博士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老师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②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1.八百里古义:牛今义:指路程①八百里分麾下炙。 C 12. 从古义:跟随;随着。今义:介词;跟从。①战则请从。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③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3. 曾古义:并;尚且;竟;连……都……今义:曾经。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③曾不事农桑。 14. 诚古义:果真;确实;实在;的确。今义:真心;诚恳;诚信。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④此诚不可与争锋。 15. 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16. 次古义:编次;行军途中停留。今义:量词;次数。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策古义:马鞭子;成编的竹简。今义:政策;策略。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②策之不以其道。 18. 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来;出产。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9. 蹉跎古义:过时。今义:光阴白白地过去。①并云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初中语文常考古今异义总结

古今异义 鄙: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但: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耳:不习渡水故耳。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方:方七百里。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 发:发于声。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故:故使人问之。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股: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篝火:夜篝火。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感激:由是感激。感激:古义, 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河:山河表里潼关路。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何苦: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

二、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 20、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21、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 ..者(探访)(同上)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95个古今异义词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95个古今异义词 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大部分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是把每个字单独解释,所以古今意义词有章可循,只需要记忆规律以外特殊的词语,来降低记忆难度。 下面这些是课文中出现也是必须掌握的95个古今异义词。 1.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4.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0.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的意思。)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精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织相通。 ?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谢 ?古义:感动振奋。 ?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那么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 ?古义:案件。 ? 今义:监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情。(《曹刿论》) 13、池 ?古义:护城河。 ?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居 ?古义:停留、过了。 ?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 ?古义:“跑”的意思。 ?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 ?古义:热水。 ?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 ?古义:离开。 ?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 ?古义:只,只不过。 ?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 ?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 ?古义:文采和道理。 ?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2、致词 ?古义:对……说话。 ?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初中95个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下面列出课文中出现的95个古今异义词。 1.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4.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0.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的意思。)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12.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3.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一览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一览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 3.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经常。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蒲松龄《狼》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 (古称“往” 。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出处同上古:大腿。今:屁股。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出处同上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 (出处同上古:极,尽。今:资财缺乏 (古时用“贫”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出处同上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10.问所从来。 (出处同上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出处同上 (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魏晋。 (出处同上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 (出处同上古:沿着,顺着。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 (出处同上古:像这样。今:这样。 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古:计划。今:规则,成例。 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古:买。今:集市。 17.木兰不用尚书郎。 (出处同上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 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古:窗户。今:门 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古:坐具。今:卧具。 20.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 (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今:将来的光景。 22.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古:这样。今:量词。 23.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古:适逢,正赶上。今:会见。 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古:在这时。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魏学《核舟记》古:特别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彭端淑《为学》古:雇船。今:买船。 27. 越明年, 贫者自南海还。 (出处同上古:及, 到。今:过了。 28.邑人奇这,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古:渐渐。 今:稍微。 29.孟尝君特鸡狗盗之雄耳。(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古:只不过。今:特殊,超出一般。 30.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古:山岗高地。今:把持和独占。 [注:陇同垄 ] 31.然而不能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孟子〉二章》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表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表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华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219287134.html,)《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7、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涕古义:泪。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1、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华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219287134.html,)情。(《曹刿论 13、池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 义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汇集 4、 社 今义:常用于共同工作或生活的一种集体组织。古义: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 例:箫鼓追随春社 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游山西村》 ) 5、乃 今义:是、就是、于是;你,你的。古义:竟然。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桃花源记》 ) 6、寻 今义:找,寻找。古义:不久 例:未果,寻病终。 ( 《桃花源记》 ) 7、 走 今义:行,离开。古义:跑。现代汉语中的“走”,在古代汉语中常用“行”“步”“趋”“徙”代替。 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木兰诗》 )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石壕吏》 ) 录毕,走送之。 ( 《送东阳马生序》 8、儿 今义:儿子。 古义:泛指儿女。 例:百千儿哭。 ( 《口技》 ) 9、裙 今义:专指裙子。 古义:衣服。 例: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石壕吏》 ) 10、致 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或悼念的话。 古义:对……说话。例:听妇前致词。 (《石壕吏》) 11、 良 今义:美好,好。 古义:实在,真。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 ) 12、 但 今义:常用作转折词。古义:只是、只。 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 ) 13、 赞 今义:赞美,夸赞。古义: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例: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五柳先生传》 ) 14、 方 今义:今常指数学中的几何体:四个角都是 90 度的四边形,物体的形状。古义:方圆。 例: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输》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在翼州之南。 (《愚公移山》 ) 15、请 今义:请求、要求。 古义:请允许……。 1、 今义: 从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 (跟“来”相对 ) 。古义:离开所在的地方。 例: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醉翁亭记》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小石潭记》 ) 2、 今义: 例: 3、 今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五柳先生传》 ) 有孙母未去,出人无完裙。 煮东西的汁水。 古义:热水,开水。 及其日中如探汤。 ( 《两小儿辩日》 )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多用于姓氏。古义:外城。 例: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木兰诗》 ( 《石壕吏》 ) ( 《送东阳马生序》 )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亲戚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两章》) 今义旁系亲属。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例:遂率妻子荷担者。(《愚公移山》) 今义丈夫的配偶。 ◎所以 古义①用来,靠它来。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②……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绝境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例: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古义更不必说。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稍稍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今义稍微。 ◎唧唧 古义织布机声。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豪杰 古义有声望、地位的人。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何苦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例: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肉食 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今义肉类食物。 ◎卑鄙 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作谦辞。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今义品质恶劣。 ◎垄断 古义山川阻隔。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今义泛指把持和独占。 ◎烈士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牺牲 古义用作祭祀的牲畜。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初中语文课内古今异义词解析归纳

初中语文课内古今异义词解析归纳 1.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4.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0.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的意思。)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12.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3.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14.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15.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17.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8.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9.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春社近(《游山西村》) 20.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2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22.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虽人有百手(《口技》) 23.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两股战战(《口技》) 24.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5.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6.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何苦而不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