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高三地理微专题: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共23张PPT)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山地丘陵为主,山区坡度大;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人为原因:强取耕地和柴薪
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毁林开荒
生活用能不足
砍柴取薪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适当的封山育林
植树造林,加大荒山半荒山绿化 妥善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生活用煤、沼气、 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等)
C.云贵高原一一沙漠化
D.江南丘陵一一红漠化
【小题2】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①物理及 化学作用, ②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 ( 如次生盐渍化 )
云南省建水县-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 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
分布:
南方低山丘陵
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
◆特点:红壤含有机质少、酸
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 的低产土壤之一。
◆改造: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降低土壤酸性程度
◆利用:种植茶树、油茶、杉树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 防止水土流失。
本区水土流失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大
1
2
3
单位土地生物生长 量和产值较高
多石质山地,土层 薄,破坏后很难恢
复
本区江河下游多为 重要的工农业生产 基地和经济中心
思考分析
比较“红色荒漠”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
不同之处:
“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 侵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是在干旱环境下, 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
高中地理 中国黄土高原及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难点:
【高考考点】 高考考点】
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 关注指 ★★☆☆☆ ★★☆☆☆ 考向 理对策 数 一 、多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载体。 命题 1、多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载体。 、突出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视角 2、突出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 考向二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 关注指 ★★★★☆ 题,危害及对策 数 1、综合题考查居多,多以区域图、因果联系图、表 、综合题考查居多,多以区域图、因果联系图、 命题 格数据等为载体。 视角 格数据等为载体。 2、着重区域背景分析,问题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着重区域背景分析,问题成因、 。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 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 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 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 地 ,植树种草 ,平整土地 ,修 水平梯田 。
黄土广布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东莞市常平中学
黄心衠
学习目标:
• (1)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危害及整治措施。 危害及整治措施。 • (2)学会分析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学会分析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 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危害, 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危害,采 取综合治理措施。 取综合治理措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共28张PPT)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12021/8/12021/8/1Aug-211-Aug- 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1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12021/8/12021/8/12021/8/ 18/1/2021
⑺毁坏树木
9
⑻燃料不足
⑼人口增长
⑽滥修窑洞
⑾住房不足
⑿水土流失严重
3
6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土质疏 松的特性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面破碎 沟谷纵横
植被稀少
黄
自 土人
然 高为
原
原 水
原
因
土因
流
失
开垦陡坡
滥伐树木
过度放牧 和采樵
不合理开 矿修窑洞
水土流失的危害
•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各河段 含沙量 的变化。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
水易崩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
植被良好
覆盖地表
截留降水
降低流速
植
被
分散流量
过滤淤泥
固定和改良土壤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 考古发掘,黄土高原地区有不少仰韶文 化(距今7100-7400年)遗址,说农业 垦殖开始很早,凡适合农耕的地区早已 辟为农田。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1日星期 日2021/ 8/12021/8/12021/8/1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中国⽔⼟流失分布区图中国⽔⼟流失分布区图风沙区的范围1、风沙区主要包括⼆⼤区域。
⼀是“三北”⼽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
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地区,该区域⽓候⼲旱少⾬,风⼒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
包括新疆、青海、⽢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
⾯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积的19.0%。
特点:本区⽓候⼲旱少⾬,⼤部分地区年降⽔量在200mm以下,风⼒强劲,风沙活动频繁⽽强烈2、⼆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
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燥遇⼤风形成并逐步扩⼤,造成掩埋各类⽣产⽤地的危害。
风沙区的建设项⽬的要求1、严格控制施⼯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场地和施⼯道路),保护地表结⽪层;2、宜采取砾(⽚、碎)⽯覆盖、沙障、草⽅格、化学固化等措施;3、植被恢复应考虑⼟壤、⽔资源和灌溉条件;4、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壤盐碱化。
东北⿊⼟区的范围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为⼤⼩兴安岭和长⽩⼭所围绕。
主要包括三⼤区。
⼀是低⼭丘陵区,有⼤、⼩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千⼭⼭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龙江、乌苏⾥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
⼆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
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
特点:坡度⽐较⼩(2~4度),但坡⾯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积较⼤,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从⽽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壤侵蚀的影响,⿊⼟层逐渐变薄,肥⼒下降,使得⽣产能⼒降低,威胁粮⾷⽣产。
晋教版八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2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01)

晋教版八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01)一、选择题(共19小题)1. 小贝的家乡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当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这可能是因为黄土高原()A.冰川广布,雪峰连绵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2.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A.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B.人们采矿、修路破坏地表C.黄土土质疏松,多裂隙D.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3. 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是()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4. 下列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是()A.采矿对地表的破坏B.夏季多暴雨C.土质疏松D.黄土层受水侵蚀后,极易坍陷5. 黄土高原重要的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B.水土流失C.全球变暖D.酸雨6.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取的做法是()A.植树种草,整修梯田B.退耕还林、还草C.减少过度放牧地区牲畜数量D.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7. 下列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B.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C.气候越来越干燥,降水量越来越小D.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8. 导致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A.黄土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B.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C.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D.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9.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地震频发B.台风是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C.夏季多暴雨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D.围湖造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10. 读“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前言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水土流失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尚有294.91万k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0.7%,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成立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1年5月正式启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
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咨询、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本次规划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规划分析了我国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系统总结水土保持经验和成效,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要依据,拟定我国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总体部署,明确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布局和对策措施,为维护良好生态、促进江河治理、保障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本次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系统开展的国家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
规划基础数据来源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等工作成果,国家和地方已公布的经济社会统计年鉴,相关批复规划成果等。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文)(1)000

西北地区
大 兴 安 岭
阅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活 动: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 然地理特征,并讨论其自然 地理特征与荒漠化的关系?
大 兴 安 岭
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 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昆仑山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山地和盆 地为主。
3.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 条件是( A )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4.图中a、b、c、d四个聚落,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B ) A.a B.b C.c D.d
(1)图中甲、乙两箭头,能正确表示出当 地风向的是 甲 。
(2)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 是 CAB 。
}
水蚀
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
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 土壤紧实度增加 土壤盐碱度升高 土壤有机质减少 植物覆盖率下降 生物生产力下降 沙尘暴频率增加 主要植物物种丧失
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土地盐碱化
土地沙漠化(西北地区)
古尔班通古特岩漠、 雅丹地貌
青藏高原:盐沼与
高原荒漠
沙漠(流动沙丘)
【活动· 探究】1、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 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 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2、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 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力时,就 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 区,这就是“生态移民”。
中国的土地资源

森林日益减少
我国的森林资源 日益减少, 1952年至 年至1985 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 年人口由5.7 5.7亿增加到了 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 10.59亿 几乎增加了1 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 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 量大约为60 80亿立方米 60~ 亿立方米, 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 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 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 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 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 3.1亿立方米 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 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草场超载
资料三: 我国的草
场超载问题十分严重, 场超载问题十分严重, 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 分严重。 分严重。据我国北方 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 10个牧业省区统计 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 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 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 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 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 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资料四:
五、巩固练习题: 巩固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风沙区的范围1、风沙区主要包括二大区域。
一是“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
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少雨,风力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
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
面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0%。
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2、二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
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干燥遇大风形成并逐步扩大,造成掩埋各类生产用地的危害。
风沙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1、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保护地表结皮层;2、宜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草方格、化学固化等措施;3、植被恢复应考虑土壤、水资源和灌溉条件;4、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土壤盐碱化。
东北黑土区的范围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
主要包括三大区。
一是低山丘陵区,有大、小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
二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谷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
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
特点:坡度比较小(2~4度),但坡面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水面积较大,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大,从而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力,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土壤侵蚀的影响,黑土层逐渐变薄,肥力下降,使得生产能力降低,威胁粮食生产。
目前东北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万km2,占黑土区总面积的37.9%,黑土区水土流失主要是坡耕地的流失,占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0%以上。
据调查,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到1cm厚的黑土表层,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本较厚的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到30cm厚,有的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
据测算,黑土地现有的大部分耕地再经过40到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流失。
东北黑土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1、应重视对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的全面保护2、清基作业时,应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用于植被恢复3、在丘陵沟壑区还应注重坡面径流排导工程北方土石山区的范围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
主要有六个类型区。
一是太行山山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地,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
主要由片麻岩、碳酸岩类组成,以褐土为主,中度、强度侵蚀,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二是辽西—冀北山地区,岩性为花岗岩类、片麻岩类和砂页岩类,发育山地褐土和栗钙土,水力侵蚀强烈,为泥石流易发区,风力侵蚀有发展。
三是山东丘陵区,地处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等组成,发育棕壤、褐土、土层薄,属中度侵蚀。
四是阿尔泰山地区,地处新疆东北部,阿尔泰山南坡,山地森林草原,微度侵蚀。
五是松辽平原松花江、辽河冲积平原,发育厚层黑钙土和草甸土,低岗地有轻微侵蚀。
六是黄淮海平原北部,北部以太行山、燕山为界,南部以淮河为界,是黄、淮、海三条河的冲积平原,仅古河道岗地有微弱侵蚀。
北方土石山区特点1、山地丘陵区都以居高临下之势环抱平原,如华北平原;本区的浅山地区的下部和丘陵的上部也广泛的覆盖着黄土;2、本区一些山地,由于特殊的岩土结构,泥石流也相当的活跃,如北京山区。
另外,本区的山区是众多水系的源头,山区的土壤侵蚀直接威胁着下游。
北方土石山区建设项目的要求1、注重表土的保存和综合利用2、弃土石渣场应做好防洪排水、工程拦挡,防止引发泥石流,弃土(石、渣)应平整后用于造地3、注意恢复林草植被,植被恢复确有困难的,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人工促进自然修复4、高寒山区应注意保护天然植被,工程措施应考虑冻害影响西北黄土高原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广泛分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严重水土流失区21.2万km2,局部水土流失区20.0万km2,轻微水土流失区2.2万km2。
该区幅员辽阔,其中三分之二的地面遍覆黄土,土质松软;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干旱,年雨量少(年平均降水量在700mm以内)而蒸发量大;地势高,气温低;植被稀少,暴雨集中。
不利的自然条件,加以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16亿t,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
西北黄土高原区建设项目的要求1、在沟壑区,应对边坡削坡开级并放缓坡度(45°以下),应注意沟道防护和控制塬面或梁峁地面径流2、沟道弃渣可与淤地坝建设结合3、注重排水与蓄水设施,防止泥石流等灾害4、因水制宜,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植被恢复宜以灌草为主,400mm以上(含400mm)地区宜乔灌草结合5、在干旱草原区,应控制施工范围,保护原地貌,减少对草地及地表结皮的破坏,防止土地沙化南方红壤丘陵区的范围主要有三个类型区。
一是江南山地丘陵区,南以南岭为界,西以云贵高原为界,包括幕阜山、罗霄山、黄山、武夷山等。
以花岗岩类、碎屑岩类组成山地丘陵,山间多为红色小盆地,发育红壤、黄壤、水稻土。
林地侵蚀较轻,荒地侵蚀居中,农地侵蚀较严重,其中以花岗岩地区最为严重。
山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较好,应加强预防保护。
二是岭南平原丘陵区,包括广东、海南岛和桂东地区。
以花岗岩类和砂页岩类为主,发育赤红壤和砖红壤,局部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崩岗侵蚀严重。
应对现有植被加强保护,特别是热带树草种的保护。
三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宜昌以东,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流域。
地势平坦,河流交错。
平地及低缓的坡地多为农田。
河道比降较缓,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容易遭受渍涝,属微度侵蚀区。
南方红壤丘陵山区范围: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西障,西南以云贵高原为界,东南直抵海域。
特点:本区温暖多雨,年降水量达1000~2000mm,并且多暴雨,地面径流大,侵蚀力强;加之本区土壤层薄,其土壤侵蚀比北方还要严重。
南方红壤丘陵区建设项目的要求1、注重坡面水系工程,防止引发崩岗、滑坡等灾害2、保护地表耕作层,加强土地整治,及时恢复农田和排灌系统3、弃土(石、渣)的拦护应注意降雨条件,适当提高设计标准西南土石山区的范围包括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湘西及桂西,山高坡陡,石多土少,高温多雨,岩溶发育。
山崩、滑坡、泥石流分布广。
主要有五个类型区。
一是四川山地丘陵,除成都平原外,多为山地和丘陵,是长江上游泥沙主要来源区之一,水土流失严重。
二是云贵高原山地,该区有雪峰山、大娄山、乌蒙山等,土层薄,基岩裸露,主要由碳酸盐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发育黄壤、红壤和黄棕壤。
以水力侵蚀为主,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也非常发育。
坪坝地为石灰土,以溶蚀为主。
多为轻、中度侵蚀,局部地区强度侵蚀。
三是横断山地区。
包括藏南高山深谷、横断山脉、无量山及西双版纳地区,多为轻度、中度侵蚀。
该区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地层复杂,在沟谷陡坡常易发生崩塌,局部地区有泥石流。
四是秦岭大别山鄂西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以南,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
由浅变质岩类和花岗岩类组成,发育黄棕壤土。
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破碎,泥石流发育,山高坡陡,气温低,暴雨量大,植被分布不均衡,土层较厚,轻度侵蚀。
五是川西山地草甸区,包括大凉山、邛崃蛛山、大雪山等,由碎屑岩类发育棕壤和褐土,多为微度、轻度侵蚀西南石质山区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及湖南西部、广西的西部的高原、山地和丘陵。
特点:本区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并且年内分布不均匀;又由于长期的烧山垦种、乱砍乱伐的影响,坡耕地及荒山上存在严重的面蚀和沟蚀。
西南土石山区建设项目的规定1、注意表土的剥离与利用,恢复耕地或植被2、弃土(石、渣)场选址、堆放及防护应充分考虑滑坡及泥石流问题3、应加强施工场地、渣料场上部坡面和沟道排水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防护标准4、秦岭大别山鄂西山地区应突出植物措施,保护汉江等上游水源区5、川西山地草甸区应控制施工范围,保护表土和草皮,并及时恢复植被;工程措施应注意冻害注重水系保护和建设,石灰岩地区还要注意地下暗河和溶洞的治理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1、主要有二个类型区2、一是高原高寒草原冻融风蚀区,该区位于藏北高原,发育莎嘎土3、二是藏北高原高寒草原冻融侵蚀区,该区位于高原的东部与南部,高山冰川与湖泊相间,发育莎嘎土等,局部有冰川泥石流青藏高原冻融、冰川侵蚀区范围:本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西部、北部的高山地区特点:海拔高,气候寒冷,发育有现代冰川,和多年冻土。
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强烈。
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建设项目的要求1、严格控制扰动面积,特别是控制施工便道2、注意现有植被和地表结皮的保护,需剥离高原草甸(天然草皮)的,应妥善保存,及时移植3、注重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土石料场和渣场要远离项目一定距离或避开交通要道的可视范围4、工程建设充分考虑冻土翻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