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音乐文化

非洲音乐文化
非洲音乐文化

音乐是非洲人生活的一部分

音乐普遍用在各种活动及娱乐上

在非洲,职业的音乐家是常见的,而在社会上,经济上的地位颇高,音乐家的分类至少在某些地区是可见的.

音乐的演奏

其社会背景与其原始目的通常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庆典,工作和游戏,音乐对整个事件的贡献在於使人的注意力集中,沟通讯息,群体的合一,改变意识状态等.

多元的表现

考虑环境背景因素,非洲音乐总是结合其他媒体型式,如舞蹈,戏剧,道具和雕刻等,虽然音乐演出不见得是一事件全部的目的,但它的美感仍十分被重视.

风格

打击的部分,显现出非洲音乐常有的特质:复节奏,反覆和即兴等…

参与

结合成有趣而复杂的乐音,这样的音乐特质使得多人的加入参与成为可能.

训练

非洲人轻松自然,毫不费力的演奏,浑然一体,这样的能力得利於从出娘胎就开始的文

化薰陶,在此环境中长大,非洲人基本上都练出一种音乐的本能,使他们毫不费力就加入音

乐中.

信仰与价值观

一般而言,非洲人视音乐为生活中必须而正常的一部分,音乐与其他生活融合而不可分.根据Bebey在他的"非洲音乐"一书提到,有一次,他问到一位非洲乐师是否能卖掉他的鼓,这乐师简单的回答,他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击鼓跳舞,而不是-一个奴隶,这非洲乐师是把鼓视为他合作的夥伴,由此可见, 也反映出一些非洲人对音乐的价值观.

非洲音乐欣赏

安卡拉的歌曲

这首安哥拉的歌曲主要是以「呼唤和应答」的模式构成,歌曲中ababc的形式一共重复四次.a段式简短的男声独唱,b段是更为简短的合唱应答,c段是合唱或独唱的独唱者一起唱出的较长的乐句.注意独唱者的声音如何逐渐与合唱交织融合在一起.在歌曲的背景中,有

几个鼓手同时奏出不同的节奏.

音乐欣赏

米坦巴雅拉葛拉昆丘奇

这是一首坦尚尼亚的萨拉摩人跳舞时所唱的歌曲,以打击乐的声响和繁杂的复节奏为特色.一开始我们可以听到打击乐器--包括锡制嘎嘎器.有音调的高脚杯形鼓和有音调的原柱形鼓一一发出各种不同的节奏,音高和音色.之后一群人唱著歌曲的旋律,与打击乐器一起表演.

非洲音乐形式特质

在大部分非洲音乐中,我们都可发现以下几点特质:

对小的音乐动机的反覆与即兴变奏

同时至少有两件事在进行,复节奏,复音音乐普遍

打击性的音响被视为理想的乐音,打击乐器站重要地位

非洲音乐形式特质

使用大量且多种类的乐器

音乐与语言关系密切

旋律多由大二度与小三度所组成.

音乐与舞蹈关连,比其他地方更甚.

二元的倾向,旋律分为两个乐句,音乐进行时有领唱,合唱,复音的组织通常分为两部分

非洲音乐形式特质

综合上述特质,非洲音乐形式主要依靠短小的主题,藉著主题不断的有系统的反覆,加上对唱,启应的技巧迪即兴变奏,交结出如万花筒般的效果.

乐器

非洲音乐使用大量且多种类的乐器,而以打击性的体鸣乐器(Idiophones)为最, 鼓(Membranophones)的种类更超过其他各洲,相较起来,器鸣乐器及弦鸣乐器位居次要.大多数的乐器都有打击乐的特性, 强调清楚的节奏,抑扬顿挫,相对起来圆滑奏的技巧较不被重视.

用匏瓜做发声体的乐器

匏瓜就是葫芦瓜,非洲有很多乐器都是用葫芦瓜造的.

人们先把老的葫芦瓜的瓤和籽挖出来,把壳晒乾,然后制成乐器.葫芦瓜可以做乐器的发声体或共鸣箱.

Cabasa(卡巴沙)

在乾的葫芦瓜上套上一个用绳和种子织成的网,在摇晃时会发出声音.

演奏的时候,手持著较小的一端在大腿或手掌上轻轻地拍就可以了.

缀上珠子绳网的卡巴沙---Cabasa

砂槌是很多民族使用的乐器,样子大同小异,上面也经常刻了具有民族色彩的图案.最常见的是左面的砂槌,用瓜壳盛载珠子,加上木柄制成.

演奏时,手握砂槌的木柄轻轻摇晃.砂槌很多时候会成对使用.

Maracas (砂槌)

不同款式的砂槌

用木材做发声体的乐器

有很多非洲乐器都是用木头作为发声体的.

非洲木琴下加上葫芦瓜作为共鸣箱

木头鼓是非洲奈及利亚的乐器,用一整片木头,在两端各挖一个穿透木体的长方洞而成.由於两个洞的洞壁厚度不相同,所以敲在两边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木头鼓除了用来演奏音乐外,也主要用来传递讯息和示警等.

Ekwe (Log Drum/Slit-drum 木头鼓)

双孔木头鼓---Ekwe

双孔木头鼓和它的鼓棒

这是在非洲的迦纳或辛巴威都可以找到的乐器.以长短不同的木块作为发声体,能发出不同的音高,是用作演奏乐曲旋律的乐器.

Balaphon (非洲木琴)

非洲木琴---Balaphon

用皮革做发声体的乐器

以皮革为发声体的代表乐器当然非鼓类莫属.非洲有很多不同种类的鼓,例如非洲鼓(Djembe)和非洲低音鼓(Djundjun).

传讯鼓是敲击乐器,形状像个沙漏计时器,也就是中央的直径较小,而两端较大.

演奏的时候,把鼓用手臂夹在腰间的位置,用一根弯曲的棒子敲打鼓面.非洲人以此来代表不同的语言,藉此传达讯息.

除了在群众间传递讯息外,传讯鼓也会用在宗教仪式,歌舞或节日庆典上.

Talking Drum 传讯鼓

非洲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鼓,例如动物腹皮鼓,有各种不同大小尺码,像右图的腹皮鼓

就和一张普通的双人餐桌一样大小了.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鼓,也各具特色.

其他的非洲鼓

像双人餐桌般大的动物腹皮鼓---Animal Hide Drum

用金属做发声体的乐器

金属可以作为不同乐器的发声体,例如乐器的琴弦或敲击乐器的一部份.我们现要介绍的则是一种非洲姆指钢琴.

姆指钢琴-- Kalimba

抱琴 -- Lyre

姆指钢琴是非洲的传统乐器,在不同的非洲国家,姆指钢琴有不同的名字,例如Kalimba 是肯亚对这乐器的称谓,而在辛巴威它则被称为Mbira,刚果人就称它为 Likembe,它还有Sanza和Thumb Piano 等名字.

Kalimba 姆指钢琴

姆指钢琴--Kalimba

乐器

乐弓Musical Bow

可能是最原始的弦乐器,直接由弓箭的弓演变过来,利用口腔,胸腔或葫芦作为共鸣体,在非洲是十分普遍.

弓形拨弦琴 -- Bow Lute

非洲音乐与语言

语言与音乐关系密切,在非洲尤甚.

在上千种方言中, 非洲语言主要属於三个语系, 1. Khoi-San; 2. Niger-Cango; 3. Sudanic; 许多非洲语言跟中文类似,都是属有音调的语言, 以音乐传递语言讯息,在非洲十分普遍, 此一特徵的运用,最有趣的现象即为所谓"说话鼓"(talking drum).鼓声的节奏及高低抑杨,完全根据语言而来,因此听众能立刻了解其意涵.

非洲音乐与语言

除了鼓之外,其他乐器,也有类似的传递讯息的功能,此类的音乐,往往是为了间接的表达对政治社会不满的方式,这一点在美洲的黑人音乐中也有类似的发展.

对北美音乐的影响

十九,二十世纪,大量的非洲人被捉到北美洲当奴隶.当时,这班黑奴生活十分艰苦,经常不得温饱,甚至亦不能得到人道对待.而当时的白人主人,为免他们起来作反,就将他们的乐器-鼓取走,并严禁他们玩乐器.鼓对非洲人来说其实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们的鼓乐包含许多层意义,除了娱乐外,还包括了祭祀,治病,灵交,甚至通讯,交谈,对话(drum language).於是,他们唯有寄情於歌唱,希望渲泄痛苦,舒缓情绪.怨曲(Blues)和福音民歌(Gospel)就应运而生.后来,即使黑奴终於被解放,但黑人在美国仍然得不到良好的待遇:他们只能够担任低下层的工作,例如女的只可当佣人,男的当苦力,或在夜总会,游船上吹奏音乐.黑人们唱歌时滑溜的唱腔应用到他们吹奏的音乐上,爵士乐(Jazz)就是这样慢慢地演变出来了.

后来,社会开始富裕,人们对娱乐愈来愈重视,尤其是对跳舞音乐需求愈来愈大,随著爵士乐的大乐队时期(Big Band),摇滚乐(Rock’n Roll)亦在后期出现,一直风靡至今.

这类音乐,影响了北美洲近百年的音乐发展,一直至今

1.非洲音乐的概念

非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无疑是指整个非洲大陆。但是从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角度来看,往往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即:通常说的“黑非洲”。这是由于北非与西亚同属于阿拉伯地区,无论从历史、民族、语言、宗教,还是从文化方面来讲,北非与西亚的联系要比与黑非洲更为密切。因此,一般民族音乐学和比较音乐学研究中,均将北非音乐和阿拉伯地区音乐连在一起。另外,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也不包含在非洲音乐范畴内。因此,本教材将非洲音乐界定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黑人音乐范围以内。

2.非洲音乐概况

非洲大陆有数十个国家、数百种语言和难以计数的族群和部落,聚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分两大民族(赤道以北、埃塞俄比亚以西至大西洋沿岸,肤色黝黑的苏丹人;赤道以南,肤色浅黑的班图人)和四个少数民族(东非之角的含米特人;马达加斯加的马来人与黑人的后裔部落;西南非洲的柯依桑诸部落;散居于中非热带丛林中的俾格米人)。

由于众多繁复的部族和各种外来的影响,非洲的音乐文化既千差万别,丰富多样,又具有黑非洲民族音乐的共同特性,相互联系而具有共同的传统。例如,非洲各部族的音乐的共性是,西非和中非的复杂多变的节奏,旋律中常见三度音程进行;东非和南非的比较稳定的调性,多种形态的多声部演唱、演奏,以及对鼓的喜爱和崇拜等。

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他们通常都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或者是一个广场、市场,或者是一片树林、一个庭院、一处陵墓。在这种公众活动中,自发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落或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他们通过集体音乐舞蹈演出、载歌载舞的狂欢,加强彼此的感情,加强部落成员间的联系。这时无论男女老幼,都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都可以参加到合唱、乐器合奏和舞蹈中去。即使在有专业音乐家表演的场合,他们与观众也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总之,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既注重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纯粹用于娱乐,又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而且还是部落成员表达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它既可以颂神,又可赞美人,还可以用来驱魔祛病。

3.非洲音乐的特征

第一,非洲有多种特殊类型的音阶,非洲音乐的旋律通常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骨干音而进行的,有时干脆只由某种音型的不断反复构成。非洲音乐的音域较窄,乐句比较短小,常作反复,很少听到悠长的旋律线和丰富的装饰音和各种变奏。

第二,非洲音乐具有一种自然多声性倾向。经常可以看到两声部结构的歌曲和器

乐曲,有的是主调式的多声部,也有的是复调式的多声部。

第三,特殊的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非洲音乐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非洲音乐节奏可分为目田节奏和固定节奏两种。前者无明确的、有规律的律动感,一些地区的哀歌、赞美歌和少数宗教、历史歌曲属于这一类;而后者则具有规则的律动,并且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非洲音乐的节奏有单线型和多线型两种形式。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一种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它通过单线条和多线条的种种变化和乐器的音色的明暗对比,可以产生交响式的音响效果,并表达出多种不同的内涵。有时,甚至具有语义性,成为一些部落用以传递信息的鼓语。因此,可以认为非洲的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的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

4.现代非洲音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音乐的影响在非洲形成两种潮流。一方面是为教堂、学校和音乐厅而作的专业音乐。另一方面是现代流行音乐,它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非洲大陆,和西方流行音乐一起风靡整个非洲。如西非的一种现代舞曲被称为“高尚生活”,结合了当地传统音色和美国黑人音乐的特点,运用传统节奏,使用各种爵士乐器,有时还加上传统木琴和非洲鼓。在西方音乐的冲击下,传统非洲音乐被保存下来,并有所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重视非洲传统音乐的趋势更有所加强,非洲音乐更加引起国际上的注意。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摘要:音乐与舞蹈,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竟密在何处?本文将从各 个方面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音乐舞蹈互相依存差异 一、舞蹈与音乐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 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 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 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 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 素两个方面。 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 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 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 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 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 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 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 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二、音乐与舞蹈的相同点 一节奏性 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 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教材分析: 这一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教材分析: 这一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所以没有把北非阿拉伯地区(如埃及)和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包含在内,因此在教学中可称其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本课通过欣赏非洲民间的鼓乐和歌舞音乐,使学生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设计思想: 非洲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接近非洲音乐,愉快地接受、体验他,进而喜欢他,我选择了以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黑人舞蹈 ----"街舞"为切入点,使同学们感觉到原来黑人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感,愿意去接近他、体验他,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 教学目标: (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的视野。 (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 1)《鼓舞》(片段) ( 2)《男孩之舞》(片段) ( 3)非洲歌舞(片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的非洲面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 1)课前播放黑人跳街舞的表演片段。 ( 2)提问:"同学们刚才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什么表演?"(街舞) ( 3)师:"我们班上有同学会跳街舞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表演一个!"(学生们热情高涨,推荐出一位同学上台表演。) ( 4)师:"刚才这位同学跳得很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街舞又称hip-hop 舞,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所以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欢迎。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邻略非洲音乐的魅力。(大屏幕上展示课题《非洲音乐》)。 二、体验导趣 (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人情 1、分别请学生代表介绍课前了解的非洲。 2、老师补充。(出示非洲地图和有关非洲的图片。) (二)欣赏《鼓舞》(片段) 师:今天我们所要欣赏的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地区的音乐。大家知道被誉为非洲音乐之魂的乐器是什么吗? 生:鼓。

非洲歌舞音乐 教案

第11节非洲歌舞音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二、教学重点 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节奏练习。教学难点节奏练习组合解决方法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教具音响、教学磁带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学生答:某某某教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某学生:上来表演教师:讲评教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 二、新授 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2、节奏变化程度? 学生集体得出结论:1、大量运用鼓; 2、节奏复杂。教师稍作补充:鼓是噪音乐器,它发出的不是乐音,但音乐作品除了使用乐音外,有时也使用噪音,非洲黑人音乐更是如此;非洲鼓的音色与中国鼓音色有明显的不同,形态也不一样;非洲鼓有几十种基本鼓型和几百种鼓的变型,大的象水缸,小的如茶杯,形状也希奇古怪,有的甚至象人一样。 刚才我们大家欣赏的是布隆迪的《鼓舞》片段;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首乐曲,没欣赏之前先学唱四小节旋律: ||: 2 1 6 6 | 5 1 6 6 |2 1 6 6 |5 1 6 6 :|| 非洲有一种很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有点类似于白居易描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接下来请欣赏《门库尔雅》,注意乐器的音色,猜想一下它是怎么演奏的。播放音乐。请同学们回答:1、乐器名称?(马林巴)2、怎么演奏?(教师讲解,并看书上图片)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因为自娱性较强,有时夹杂着叫喊声。比如《非洲赞歌》 6.6 6 3| 5. 5 5 2 | 6.6 6 3 |1 1 1 5 | 6. 6 6 3 | 2 5.| 3 6.| 5 1. | 6 .6 6 3 | 2 5 5 || 非洲人歌曲技法虽然不高,但不妨碍人们对音乐

浅谈音乐的魅力所在

浅谈音乐的魅力所在 内容摘要:音乐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音乐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音乐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音乐是一种灵魂与情感合二为一的修身养性的艺术;音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音乐始终以其独有的方式,彰显着其魅力所在。 关键词:音乐;艺术;音乐剧;《猫》;舞蹈;气质;魅力;修身养性 喜欢音乐。如同一直以来对舞蹈的热爱一样。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音乐与舞蹈有着太多相通之处。喜欢舞蹈,是因为喜欢它那种或弱、或强,或柔、或刚,或弛、或张,或涩、或畅的律动之美;喜欢那种旋转、跳跃、翻滚时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感觉,抑或是低头、下腰、碎步前行时透露出来的孱弱的感觉;喜欢它那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有序,二者皆美的无与伦比的张弛力……而喜欢音乐,正是因为其与舞蹈的相通性。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是它,指挥着舞者的舞姿,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过,当你欣赏音乐的时候,你不仅仅是在欣赏音乐。 的确如此。更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在和至高无上的灵魂交流、攀谈;此时,你与人间至美的东西合二为一;你通过自己的听觉,有时甚至是视觉,可以领略到一种别样的趣味与快乐;音乐,更是表演者内心活动的表现,而你在欣赏的同时,也与其进行了一种无形地沟通;我想,长期在高尚音乐氛围下熏陶长大的孩子,他个人的气质、情愫、千种韵致,都会与别人不一样,他会是最出彩的那个。 当然,我们都知道,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那么此文,我就主要以音乐剧《猫》为例,来具体的阐述一下音乐的魅力所在,以及由此剧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回忆。 首先,我们简要的了解下什么是音乐。百度百科上如是说: 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 而本文要谈的音乐剧呢,也有相关的解释。音乐剧是一种用音乐、舞蹈和对白等多元手段来演绎戏剧的舞台表演。它是伴随着现代都市文化的需要而兴起的。音乐剧把现代流行音乐、舞蹈注入戏剧表演,使融合一体,散发出强烈的现代感、娱乐感,充满多种感官魅力的舞台样式。 说到这,有一个小插曲。我一个朋友也在写一篇关于《猫》的文章,而她却坚持认为《猫》是一部歌舞剧。我很踌躇,最终翻了不少的资料,也借鉴了很多论文,才确定这是一出音乐剧。为什么要提这一点呢,其实只是想说明音乐的相通性而已。

论非洲音乐的节奏模式及其文化阐释

论非洲音乐的节奏模式及其文化阐释 时间:2012-04-17 来源:论文在线 摘要:在非洲传统音乐中,节奏模式除了表层的形式- 结构特征外,其形成和发生方式还蕴藏着深层文化结构的烙印。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观审构成非洲人深层文化结构中的世界观、语言和时间观等方面,对非洲节奏模式的发生与形成进行文化性的阐释,引发我们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节奏模式Ubuntu 世界观时间观语言 对非洲音乐复杂节奏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也是长期争论的话题。采用西方音乐学的分析理论和技术虽能从谱面上获取一些非洲节奏特征的表层信息,但并不能洞悉节奏关系组织的精确方式及其隐含的社会意义。更何况非洲音乐本身是没有记谱的,使用音乐学方法分析的合理性有待商榷。节奏,像语言一样,是文化孕育的。节奏模式形成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表达的过程。在非洲传统音乐中,节奏模式在其表层的形式- 结构特征背后,其形成和发生方式还蕴藏着非洲人精神上的、认知方式、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层文化结构的烙印。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观审构成非洲人深层文化结构中的世界观、语言和时间观等方面,尝试对非洲节奏模式的发生与形成进行文化性的阐释,引发我们有益的思考。 一、非洲音乐的节奏模式特征 在整个黑非洲音乐节奏的复杂是其共有的特性,多线条节奏是非洲音乐体系和结

构的基础,跨节奏、连锁与起应模式、重复与变奏是其最基本的组织原则。 1、跨节奏 最典型的跨节奏形式是两个相互区别的节奏模式呈现在同一时距中,但空间分布不同。按照“郝米奥拉”(Hemiola)所指的二比三的数量关系,即二拍子和三拍子交替出现。这种交替可以是横向的——前一小节二拍子,后一小节三拍子,两种节拍轮番交替出现;也可以是纵向的——在一个相同时距范围内,上下声部之间,一个声部按二拍子演奏,另一个声部则奏出三拍子的节奏模式。当然,不论横向的还是纵向的二三拍交替模式,都可以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相同的倍数关系延长或缩短时值。在实际演奏中,各声部的重音常常不是出现在同一位置上,使纵向关系上的节奏重拍位置错开,形成重音交错的现象。随着声部的不断加入,交错的现象更加复杂,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跨节奏”。 2、连锁模式 连锁模式就是将音高和节拍合适的安放在其他声部的空间内,或者把音高以及部分乐句同另一部分交替形成一个整体。在一些音乐演出中参与者的拍手、舞蹈和歌唱旋律不是简单的再现基本的节拍,而是通过拍手的节奏模式、舞蹈动作、以及歌唱声部的增加或者减少,使自己的节拍落在中心的节拍与音高之间或周围,直到落在其他人的声部为止,形成连锁方式。 3、起应模式 主唱与合唱或者乐器与人声的交替形成“起应模式”,是整个非洲音乐习语中的主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非洲歌舞音乐》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这一章节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传统音乐。在非洲音乐中,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非洲音乐的灵魂。而非洲鼓在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乐队的灵魂。绝大多数情况下,非洲的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的。 《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歌,歌曲乐句短小,曲调音域窄,类似于说白,伴有喊叫声。伴奏乐器是马林巴琴 《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视野。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内涵及其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是: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具: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的教具是鼓、多媒体播放器、教学光盘、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法: 1、情境法:在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通过创设音画情境,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下,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加有助于学生了解非洲歌舞音乐。 2、采用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724607957.html,欣赏教学法,并结合“情境法”,使学生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说学法 欣赏音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为此我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自主欣赏。通过自主聆听,感受音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浅谈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24607957.html, 浅谈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作者:李勇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10期 摘要:音乐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均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本文针对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例举出多个音乐作品,对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进行论述,得出结论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音乐;舞蹈 音乐和舞蹈都是一种建立在节奏上的艺术,抽象但生动。单就音乐而言,其主要是通过音调和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来完成演出,调动听众情绪的;而舞蹈则主要借助于肢体语言,通过身体部位的舞动来表达情感,带给观众美的享受。音乐和舞蹈可以独立存在,但如果相互结合起来,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将更大,所获得的情感表达效果将更加震撼。下面对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以及实际作用进行阐述。 一、音乐是舞蹈的组成部分 站在舞蹈演出的角度来分析,音乐是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为舞蹈演出增添不少的舞台表现力,增强舞蹈的演出效果。百度百科对音乐的解释是以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并且能打动人的一种艺术形式。如果将音乐应用到舞蹈中,使其与舞蹈进行完美的融合,那么则可在塑造舞台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以及深化喜剧情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拿大型舞蹈《黄土黄》来说,这部作品在创作和演出时所采用的背景音乐便是乐曲《信天游》。演出时借用黄土高原作演出背景,在背景的映衬之下,一群白衣红裤打扮,腰身别着红色安塞腰鼓的演员踩着鼓点慢慢出现;紧接着,由另外一群女演员扮演的西北婆姨们,穿着特有的北方特色服饰,背对着观众在舞台最后方迈着步子缓慢而婀娜的行走着,一个接着一个;最后,等到演员全部走完之后,这群扮演婆姨的女演员们才突然打着腰鼓全部转过身来,而先前随着鼓点出场的白衣红裤演员们则立马围过去,有序的聚集在舞台中央,一起兴致激昂的打着鼓,时而仰脖抬头,时而高杨手臂,将一幅绘声绘色、兴致激昂的舞蹈图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视觉来冲击观众的心理,带给其震撼。 不难看出的是,《黄土黄》舞蹈演出中,演员们所表现出来的打鼓、行走、高杨手臂以及跃起等舞蹈动作都是根据音乐节奏来判定和进行的,每一个音乐节奏对应一个舞蹈动作,连贯起来,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对应一场完整的舞蹈,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下感受到黄土高原人民的生命礼赞。 在这场舞蹈剧中,音乐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起伏,那么演员在舞台上进行演出时很可能因为没有节奏提醒而出现差错,观众也会因为聆听不到音乐而缺乏对舞蹈的欣赏兴趣。舞蹈若带动不了观众情绪,那么舞蹈的价值便不复存在。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论文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摘要】:舞蹈的美离不开音乐的点缀。我们不能忽视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但也不能过多的注重音乐而偏失了舞蹈本身的意义所在。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除舞蹈本身外,还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但在其中当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血肉相连的伙伴。 【关键词】:音乐舞蹈辅助相依形式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以优美的声音来创造听觉的形象,舞蹈是以优美的动作来创造视觉的形象,两者的结合构成时空中流动的舞蹈艺术。舞蹈是流动的雕塑。舞蹈都是以音乐伴奏的。两者相辅相依共同编织着美妙的艺术之花。 一、从科学角度分析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在舞蹈艺术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舞蹈和音乐的结合是有着它们共同的科学依据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舞蹈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时间的艺术。因为音乐和舞蹈都要表达一个过程,即进行着的过程。音乐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靠乐音的连续,舞蹈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依靠动作的连接,就作为时空艺术的舞蹈整体概念而言,一个孤立的动作只构成画面,是静止的,不是舞蹈的典型现象。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舞蹈则是姿势动作,舞蹈整体要用节奏、节拍来组织,音乐也是如此,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整体的骨架音乐和舞蹈都是“动”的艺术,它们都受不停止的进程所制约,就是说,在整体或完整的部分进程中,一般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意味着终止或结束。在这一点上,它们与文学和美术有很大不同,文学中的小说,虽然有“动”着的

情节和进行着的事件,常可中止进行插入背景和人物说明以及作某种观点或理论阐述。又如美术中的图画、雕塑等则是完全不动的。所以从时间概念上说,文学和美术,它们有时是静止的,或是根本静止不动的,而音乐和舞蹈则不是这样,从这方面来讲,就构成了音乐和舞蹈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的基础。音乐与舞蹈就本身而言,二者之间也存在有不同之处。如舞蹈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是属于听觉艺术范畴,有声而无形。因此有人说没有声音是舞蹈的局限,也有人叹息音乐太抽象,摸不着也看不见,不易理解。我想,从今天完整的舞蹈艺术概念来思考,也许恰恰可以认为,正是音乐能够弥补舞蹈的“局限”,而舞蹈能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并不是一切不同特点的东西都可以相互弥补。比如一些无声的物体,像桌子、椅子等等,音乐不能够和它们发生什么有机联系。音乐和舞蹈之所以可能结合,主要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共同的依据”,存在着共同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行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之间的结合是合理的,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反映了人类的聪明和智慧,是一种至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二、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舞蹈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同时,还有助于舞蹈元素、舞蹈短句、舞蹈组合以及各种舞蹈语汇之间的连贯和流畅,音乐可以大大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这就是音乐在舞蹈中所起到的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舞蹈离不开音乐,还基于舞蹈艺术中对声音本能的需要。对此,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在舞蹈表演艺术中,舞蹈动作是最主要的,是“主”,舞蹈音乐是次要的,是“宾”。对于此种观点我认为是非常幼稚和无知的。我们说,加强舞蹈音乐的作用只可能对舞蹈艺术产生积极后果。因为这是“舞蹈艺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当做视觉艺术去欣赏舞蹈时,音乐始终是无形的伙伴,例如舞蹈最后结束时,灯光打开,请指挥向观众鞠躬致谢,这时才提醒人们音乐的存在。一部优秀的舞蹈或舞剧作品,必须要有好的音乐来配合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才能被观众所认可。然而,对于什么是好的舞蹈音乐,有时人们还不能很

什么是非洲音乐

什么是非洲音乐 非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无疑是指整个非洲大陆。但是从包括音乐在内的文 化角度来看,往往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即:通常说的"黑非洲"。这是 由于北非与西亚同属于阿拉伯地区,无论从历史、民族、语言、宗教,还是从 文化方面来讲,北非与西亚的联系要比与黑非洲更为密切。因此,一般民族音 乐学和比较音乐学研究中,均将北非音乐和阿拉伯地区音乐连在一起。另外, 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也不包含在非洲音乐范畴内。 非洲大陆有数十个国家、数百种语言和难以计数的族群和部落,聚居在撒 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分两大民族(赤道以北、埃塞俄比亚以西至大西洋沿岸,肤色黝黑的苏丹人;赤道以南,肤色浅黑的班图人)和四个少数民族(东非之角的 含米特人;马达加斯加的马来人与黑人的后裔部落;西南非洲的柯依桑诸部落;散居于中非热带丛林中的俾格米人)。 由于众多繁复的部族和各种外来的影响,非洲的音乐文化既千差万别,丰 富多样,又具有黑非洲民族音乐的共同特性,相互联系而具有共同的传统。例如,非洲各部族的音乐的共性是,西非和中非的复杂多变的节奏,旋律中常见 三度音程进行;东非和南非的比较稳定的调性,多种形态的多声部演唱、演奏,以及对鼓的喜爱和崇拜等。 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 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 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 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他们通常都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或者是一个广场、市场,或者是一片树林、 一个庭院、一处陵墓。在这种公众活动中,自发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 落或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他们通过集体音乐舞蹈演出、载歌载舞的狂欢,加强 彼此的感情,加强部落成员间的联系。这时无论男女老幼,都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都可以参加到合唱、乐器合奏和舞蹈中去。即使在有专业音乐家表演 的场合,他们与观众也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总之,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 性的

非洲音乐教案

非洲歌舞音乐教案 曲阜一中艺术部刘倩 教材分析: 《非洲歌舞音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这一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所以没有把北非阿拉伯地区(如埃及)和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包含在内,因此在教学中可称其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本课通过欣赏非洲民间的鼓乐和歌舞音乐,使学生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目标: (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的视野。 (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1)《鼓舞》 (2)非洲歌唱 (3)非洲歌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播放影片《我是谁》的视频片段。 ( 2)提问刚才听到的是哪个大洲的音乐(非洲) (大屏幕上展示课题《非洲音乐》)。 二、授新 (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人情

1、分别请学生代表介绍课前了解的非洲。 2、老师补充。(出示非洲地图和有关非洲的图片。) (二)欣赏《我是谁》中的另一个片段 请学生说出对非洲歌舞音乐的最初步的印象,并说出为片中舞蹈伴奏的主要乐器。由此引出鼓是非洲人最喜欢的乐器。 并介绍鼓在非洲的地位及作用: 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的最重要的乐器。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非洲有几十种基本鼓形和数百种鼓的变形,大如水缸到小如茶杯,鼓的形状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还有各种飞禽走兽,甚至还有人形的鼓。持鼓的方法有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也有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持在肩上。击鼓的方法也多种多样。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演奏带有很强的即兴性。(介绍非洲鼓的时候大屏幕展示各种鼓的图片。) (三)欣赏《鼓舞》(片段) 1、欣赏鼓舞部分,音乐中是哪一个音乐要素在发挥主要作用呢?节奏。 2、练习模打节奏。(此练习由简单逐渐增加难度,学生很容易把握,并通过实践可以明显感 受、体会到非洲节奏的特点:高度发展,复杂多变,多层次多线条。) 3、提示学生在这个作品中除了听到鼓声和有特点的非洲节奏外还有什么声音?(由此导入到 非洲歌唱这一环节。) (三)欣赏一段非洲劳动号子音乐视频 1、学唱歌曲里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作品,留意演唱形式及音乐旋律的特点 3、总结演唱形式为呼应歌,旋律特点:旋律多重复、音域窄,乐句短小。 (此作品旋律简单易上口,在此环节可以和学生进行呼应歌的拓展练习) (四)欣赏非洲舞蹈 1、播放两段非洲舞蹈的录像,留意其舞蹈特点:随意摇摆,躯干中部动作 2、学习简单动作:跺脚击掌扭腰(注意节奏感) 3、了解非洲舞蹈分为传统性舞蹈和自娱性舞蹈两大类。

初中:七年级音乐走进非洲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教材 音乐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音乐教案 / 初中音乐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音乐走进非洲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气质与生活品位,社会上对学音乐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是有气质有品位,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音乐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走进非洲》 课题 走进非洲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单位 大连市第79中学 授课年级 初一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授课者 刘文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体验、合作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 通过演唱、演奏与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和趣味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从而达到对不同种族音乐文化了解、理解与认同。 实践能力 理解鼓乐的原始“意味”。通过节奏创编、演奏和动作(声势及律动)体验非洲古老鼓乐的精神气质及现代歌舞音乐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 在师生互动与聆听比较中,进一步了解并喜爱非洲音乐风格及其响誉世界的文化价值。 重点 感受体验非洲音乐风格特点。

难点 体验非洲鼓乐、舞蹈的风格魅力、辨别节奏特点。 教材分析 非洲音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怎样让学生了解,体验并喜欢非洲音乐呢?我从非洲音乐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多媒体探讨、了解、感受非洲音乐中鼓、舞复杂的节奏风格与艺术魅力。以及在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我设计了用“声势”“身体律动”“非洲鼓”演奏等教学环节,为学生发挥想像力,提供创作与表现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古老“非洲音乐”的兴趣与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及导入在师生的节奏问答中导出非洲二、新授 1、欣赏与体验非洲鼓的演奏方法及非洲鼓乐的典型节奏 2、非洲鼓还具有一定的意味 3、创编鼓的意味及师生的即兴表演 4、欣赏非洲《达玛仪式》 5、欣赏非洲舞蹈 6、欣赏与体验非洲《马里音乐》三、课堂小结 1、放一段非洲的鼓乐2、由此引出非洲,让学生说出非洲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篇一:浅析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浅析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2013—2014第二学期学院:艺术学院班级:舞蹈121 姓名:崔凌盛学号:1217310102 2014年6月23日浅析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音乐是舞蹈的眼舞蹈是音乐的心!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以优美的声音来创造听觉的形象,舞蹈是以优美的动作来创造视觉的形象,两者的结合构成时空中流动的舞蹈艺术。舞蹈是流动的雕塑。舞蹈都是以音乐伴奏的。两者相辅相依共同编织着美妙的艺术之花。一、从科学角度分析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在舞蹈艺术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舞蹈和音乐的结合是有着它们共同的科学依据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舞蹈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时间的艺术。因为音乐和舞蹈都要表达一个过程,即进行着的过程。音乐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靠乐音的连续,舞蹈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依靠动作的连接,就作为时空艺术的舞蹈整体概念而言,一个孤立的动作只构成画面,是静止的,不是舞蹈的典型现象。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舞蹈则是姿势动作,舞蹈整体要用节奏、节拍来组织,音乐也是如此,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整体的骨架音乐和舞蹈都是“动”的艺术,它们都受不停止的进程所制约,就是说,在整体或完整的部分进程中,一般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意味着终止或结束。在这一点上,它们与文学和美术有很大不同,文学中的小说,虽然有“动”着的情节和进行着的事件,常可中止进行插入背景和人物说明以及作某种观点或理论阐述。又如美术中的图画、雕塑等则是完全不动的。所以从时间概念上说,文学和美术,它们有时是静止的,或是根本静止不动的,而音乐和舞蹈则不是这样,从这方面来讲,就构成了音乐和舞蹈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的基础。音乐与舞蹈就本身而言,二者之间也存在有不同之处。如舞蹈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是属于听觉艺术范畴,有声而无形。因此有人说没有声音是舞蹈的局限,也有人叹息音乐太抽象,摸不着也看不见,不易理解。我想,从今天完整的舞蹈艺术概念来思考,也许恰恰可以认为,正是音乐能够弥补舞蹈的“局限”,而舞蹈能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并不是一切不同特点的东西都可以相互弥补。比如一些无声的物体,像桌子、椅子等等,音乐不能够和它们发生什么有机联系。音乐和舞蹈之所以可能结合,主要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共同的依

音乐并非舞蹈的灵魂

音乐并非舞蹈的灵魂 相当长时间以来,大凡谈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总是论长议短, 末了用一句话缓解分歧,即: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久而久之,这句话 不但盛行于舞蹈界。似乎也为其他艺术界和广大舞蹈欣赏者所默认。 的确,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自古以来,就有“乐舞”之称。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舞蹈表演的情绪变化,又是通过音乐节奏的力 度与速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 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所以,在一定水准上.舞蹈和音 乐的关系能够比喻为“鱼水关系”;就某些艺术家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来说,有的人把音乐称之为舞蹈的灵魂,也是能够理解的,因为这仅 仅一种纯个人的体验。当前,西方盛行“迪斯科”舞蹈。实际 上.“迪斯科”就是指的音乐,它节奏鲜明、强烈,令人坐立不安, 具有“催舞剂”的作用。根据“迪斯科”音乐即兴而舞的现象,广为 流行,风靡欧美。于是,“迪斯科”也就成了舞蹈的术语。 但是.到当前为止,我们还未曾发现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科学 地说明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虽然它们在表现人们的思想情感方面有其 联系,但又有区别,是自立门户的孪生姊妹,各有各的“户头”并且 各自又以“听觉”和“视觉”为前提而形成自己的特性。所以,人们 对音乐的欣赏,主要是通过“听”得到精神生活的满足。而对舞蹈的 欣赏,则是通过“看”来获得艺术享受的快慰。当然,舞蹈是综合性 的艺术,它与美术、文学、乃至武术、体操也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不过音乐比起其他综合因素更为重要罢了。假使仅因为如此, 就把它捧上灵魂的神位,则是大可不必的。 须知,所谓灵魂.把它用在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问题上,无非是两 种含意:一曰音乐对舞蹈来说,是起统帅作用的因素,舞蹈仅仅机械 的随从。二日音乐是附在舞蹈身躯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 它一旦游离了舞蹈。舞蹈便即刻死亡。显然,这是荒谬的不经之谈。

浅论舞蹈与音乐的论文

浅论舞蹈与音乐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舞蹈音乐教育修养 论文摘要: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个完整的舞蹈应具备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等元素的参与其中,好的音乐即是舞蹈成功的一半,所以音乐是舞蹈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倘若舞蹈动作元素如同人的骨骼,那音乐就是或肥或瘦,或圆润或富有弹性的肌肤,她使得舞蹈更加立体,饱满,她调动了人的听觉和动觉,创造了和谐的共通空间。 舞蹈与音乐都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修养在舞蹈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只重视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忽略了对音乐修养的加强,那么出来的作品就会是很空洞、生硬,没有内涵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与音乐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可是在当下社会一些舞蹈教学中,由于音乐修养的欠缺,严重的影响了舞蹈的发展和表现。本论文通过探寻在舞蹈教育中音乐修养的加强,使人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而在今后的舞蹈教育和学习中重视音乐的修养,把舞蹈与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舞蹈与音乐是水乳交融的姊妹艺术,任何一种舞蹈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创作,没有音乐的伴随就不存在舞蹈。舞蹈与音乐在历史上、结构上、旋律上及各民族舞蹈的结合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古籍中,多把“乐”与“舞”并提,也就是说,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态,音乐是舞蹈的声音和内容,音乐配合舞蹈,使舞蹈的表现能力大大加强,舞蹈配合音乐,使虚的音乐形象变成较为具体可感的舞蹈形象。 舞蹈与音乐都具有抒情性。古人认为,舞蹈和音乐都是人类感情最集中的体现。直到现在,当人们兴奋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可见舞蹈和音乐都是抒发人物情感的艺术,舞蹈与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舞蹈与音乐都要表达一个进程,都在时间推移中展示主题,刻画形象。在表达内容和情绪时,音乐需要音符的连续,舞蹈需要动作的连续;其次舞蹈与音乐都是以节奏为基础的,节奏是产生动感的基本要素,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如果没有节奏的支撑,音乐和舞蹈都会瘫痪,在舞蹈中,节奏是联系动作的纽带,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体现不同的内容。比如旋转的动作:如果旋转速度很快,就可以表现出人物激动的情感,或暴怒,或狂喜,或哀痛;如果速度减慢,则激动的情感也随之慢慢平静下来;如果旋转的速度减到最慢,那么激越的情绪也就逐渐消失了。可见有鲜明的节奏,和音乐紧密结合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我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说明了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性。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或失败,舞蹈音乐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音乐不仅仅是舞蹈的伴奏,而且还表现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音乐对舞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音乐可以配合舞蹈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刺激观众,两者结合能互为补充从而形成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统一的整体。比如如果出现低沉缓慢的音乐时,一般是要表现人物比较失落、哀伤的情绪,观众通过凄迷婉转的音乐和舞蹈演员的表演,可以充分体会到人物的情绪变化。 由于音乐对舞蹈的特殊性,舞蹈编导们可以从音乐中寻找到灵感。舞者在学习或表演时,把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现实的舞姿中,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者通过反复听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然后将脑海中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只有懂音乐的人才会被音乐情绪所打动,所以搞舞蹈的人,一定要学会听音乐即兴舞蹈。在舞蹈中,音乐是连接舞蹈动作的纽带,通过音乐把舞蹈动作串联起来,形成有规律的组合。音乐的风格可以体现出舞蹈的风格,比如藏族弦子舞,音乐速度较慢,旋律优美,婉转而深情,舞蹈动作舒展、柔美,其音

在灵魂中起舞——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在灵魂中起舞——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人们都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但作为人民音乐教师的我有可能会提出疑问:没有了音乐,那我们舞蹈不就只剩下躯壳了么?可见舞蹈与音乐关系非常的重要。 舞蹈和音乐关系非常紧密,追溯到人类艺术活动的初始时期,我国古代的“乐”就是指音乐、舞蹈、诗歌结合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这种三位一体的“乐”是中国很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舞蹈、音乐、诗歌这三种形式就逐渐地从三位一体中分离出来了。虽然他们在形式上都独立了,但不管怎样发展,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仍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是听觉上给大家来美感,舞蹈是视觉上给大家带来享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天然合理的、是反映人类智慧的、完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之一。 在音乐和舞蹈界至仿仍有这样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先有音乐,然后根据音乐创作出舞蹈;另一种与之相反,认为先有舞蹈构思、动作的编排,然后请曲作者配上与之相符的音乐;看上去这两种观点完全相反,截然对立;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观点也在不自觉地相互渗透、接近。 追其根源,即音乐与舞蹈是否互解关系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舞蹈作品自始至终几乎都离不开音乐。新作品的诞生要经过编导的创作、构思、实践、修改持续完善而完成;有些编导起初构思的根据往往就是音乐,当然也有不同者,如先舞蹈后音乐者也

不乏其人,因为任何艺术手法都不是绝对的。但是,无论如何,如果一个舞蹈编导在音乐面前没有舞的激情和形的灵感,那么,在他手下是不会诞生上乘之作的。舞蹈编导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和东感,本身就是对舞蹈基本素材的积累;音乐不但为编导提供了节奏的基础,而且提供了情感、思想、性格、形象和结构,喜于深入理解音乐的编导才会有取之不尽的灵感诞生,使音乐的形象和舞蹈的形象融为一体,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音乐的色彩变化是对舞蹈多样化的启发,音乐的曲式结构应体现在舞蹈结构中,独特的音乐节奏会产生独特性格化的舞蹈动作,舞蹈伴随音乐的对比、展开而跌岩起伏……等等这些都是一个编导要沟通音乐与舞蹈的种种手段,而这些手段的具体实现要建立在编导对音乐的反复倾听、熟背以及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将来的配器设想的基础上,然后按照音乐逐段地编舞,编好以后自己反复跳几遍,感受它是否合乎音乐的要求。相反,按照先舞蹈后音乐的观点,就是要求作曲者了解编导的创作意图以及相对应的表达手段和动作组合,按其舞蹈结构、组合形式而配音乐,必要对甚至要明确编导要求的每个乐句或乐段的重复次数以及动作的幅度、速度、控制的时值等等,建立一种舞蹈感觉,进而协助、启发、影响、深化舞蹈的意义和主题。 音乐和舞蹈两者完美的融合才能很好的表现舞蹈作品的内涵真谛。一个舞者如果要很好的完成自己的舞蹈,就要理解音乐,然后让舞蹈及音乐中的呼吸和自己的呼吸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样

分析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分析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乐魂与舞韵的完 美交融 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充分结合是艺术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舞蹈作为一门融时间、空间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在整个艺术文化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而且,音乐、诗歌以及舞蹈作为内在情感的表达形式,通过对其原始艺术状态的分析,可以实现对以上艺术形式的优化,并充分展现出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和谐美。在很多音乐风格的表达过程中,人们可以发现其也具有诗歌的韵律形式。而通过音乐的抒发能够展现出舞蹈的艺术价值,并在最终程度上实现音乐及舞蹈艺术的完美融合。 一、音乐与舞蹈的异同性分析 (一)音乐与舞蹈的共同性 节奏是连接音乐与舞蹈的桥梁。对于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主要是由于两者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存在着相通的艺术特点,在这种状态下就对节奏有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对节奏的重视及舞蹈艺术的表达,可以展现出完美的舞蹈艺术,并通过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实现艺术表达的基本内涵。部分原始的舞蹈通过敲打木棒展现出具有节奏的动作语言,这种节奏就属于音乐中较为重要的元素。如果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缺少了这种节奏,舞者也就无法带有律感地进行舞蹈创作及表

演。而且,笔者认为,舞蹈创作中的灵感更多源自于音乐的魅力,通过对音乐节奏的准确表达,可以实现对情感的完整展现。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形式,舞蹈则属于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两者充分结合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以视觉及听觉两个方面的双重冲击。音乐可以使观众通过抽象的感受在短时间内实现曲调和心灵的沟通与共鸣,帮助观众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在情绪。而舞蹈对音乐艺术的表达过程,也能起到呼应及印证的作用,两者的结合可以使人们感受到非凡的艺术魅力。总的来说,音乐与舞蹈可以通过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实现两者内容上的交融,使人们在音乐欣赏中抒发情感,引发共鸣。 (二)音乐与舞蹈的差异性 第一,音乐与舞蹈的表现形式不同。对于音乐艺术而言,演唱者在表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节奏、旋律以及音高等内容的分析,确定演唱方式,同时尽可能通过乐器演奏,实现音乐与舞蹈艺术的融合,以摆脱单一角度展现音乐艺术的境况,给人们的听觉与视觉带来美的享受。而舞蹈更多的是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在这种艺术表达的过程中,需要人们规范肢体动作,掌握娴熟的舞蹈技巧,同时也要提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实现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和谐与同步。第二,音乐的独立性较强。笔者认为,这一特点是舞蹈艺术不可比拟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 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 李敏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 李敏 一、基本信息 [教材] 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课型] 高中音乐鉴赏课 [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执教教师] 李敏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取材于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非洲歌舞音乐》。本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按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因此在教学中可称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本课学习和欣赏非洲音乐、舞蹈和鼓节奏的模仿与创编,使学生了解非洲鼓、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三、设计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非洲鼓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将鼓乐中的节奏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音乐知识,丰富情感体验与开阔视野。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爱"探究"的心理特点,通过观看、聆听、和参与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非洲音乐与当地人们的生活、娱乐、社交、信息传递等有着密切联系。 2、了解非洲音乐融歌唱、伴奏、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特点。 3、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感受体会非洲鼓节奏丰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黑非洲音乐中的"鼓乐"--包括鼓(音色)和鼓的节奏,了解非洲鼓在非洲音乐中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 音乐影视资料、歌曲乐谱、表演道具及多媒体教学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