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太极图是-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略论太极图是-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略论太极图是-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万方数据

.312?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年5月第10卷第3期JNorthChinaCoalMedicalUniversity2008May。10(3)

2太极图表示阴阳变化规律

古人通过直观的感受同一环境下光的或明或暗、物候的变化、温度的变化,而这样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以日、月和年的形式反复地出现。虽然当时没有现代天文学技术可以测知太阳、地球、月亮的准确的运动方式,但是经过人们多年的艰苦努力,基本上掌握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系内和我们有密切关系的行星的运动规律。如图3所示。

对于自然界这种阴阳的运动规律与人的生命运动规律是相吻合的。<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因此,每天早晨人醒来,阳气初起;到中午,阳气最盛,精力最旺;午后阳气渐少,阴气来复;傍晚,阳气衰少,阴气渐盛,人人寐;夜间阳气最盛,至清晨阳气来复。这样,人的一天的阴与阳的运动变化。如果以。一日”为一个整体,画作一个圆来表示,以时间为横坐标,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圆内的一个这样的正玄曲线,即“太极图”。见图4。

以“年”为一个单位看阴阳的消长变化,我们在这个大圆内作12个同心圆,同时作“条过圆心的线将圆等分,用来表示季节。那么按照《素问?脉要精微论》“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的描述,用黑白色块代替阴交阳交,一年的阴阳变化分为十---)i,仍然是粗略的分法,因而所画之图也是很粗糙的。如果再详细一些,则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言:“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渭之岁。”也就是说一年有四时,八节,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用二十四等份来画图便会比十二等份所画之图细致得多,用七十二等份来画则会更加细致。要是用三百六十等份来画,则细而又细,将三百六十个点连起来,便是一个反映一年阴阳消长轨迹曲线的<阴阳图>。由此可见,阴阳消长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尹.clj此,其变化的轨迹当是一条圆滑的曲线,而并非台阶式的折线。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幅I舜阳太极图。见图5。

3太极图是“阴阳球”的平面投影圈

从天球的记载到现代宇宙观阐述,由古至今人们均以“球”作为模型,用阴阳理论来研究宇宙自然界和人体,古人的宇宙观是哲学和天文学的混合产物,太极图是远古时代古人立竿测日影以辨四方、冷热的产物,是一种原始的天文图。大圆圈表示太阳黄道视运动轨迹(实质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黄赤交角即阴阳鱼尾(23度26’21。),由此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相应地南北往返移动,称为回归运动,使地球表面出现四时季节,以生万物,所以太极曲线是生命线H】。从某种意义上说太极图是宇宙天体在水平面上的平面投影。

由于古人心目中的字宦阴阳模型是一个“球”即“天球”。阴阳学说是它的运动规律。因此,这个模型只有是球体,才能准确地反映出古人的宇宙观。著名易学家杨力也认为:。太极图是宇宙和人体生物钟的模式图,是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模式图。太极图的阴阳环抱成螺旋式的旋转着,其阴阳运动并非封闭,太极图是一个立体的阴阳运动图,而不是平面图”【6J。

“模型”一词,在西文中源于拉丁文的Modulus。意思是尺度、样本、标准。所谓模型法就是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形(即被模拟的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随着模型法的发展。模型已超越了作为客体的描写、样本这个范围,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抽象"]。秦汉时期我国的自然科学技术的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古代哲学家从当时的自然科学中汲取养料,借助当时人们公认的一些理论来充实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用图形来表示阴阳的内容时,虽然大家都彼此明白,知道是在研究和描述“球”的运动和变化。但是,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画出来的是一个平面上的“圆”,并且流传至今。

从古人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可以看出他们在利用阴阳学说研究自然界和人体时,心目中本是一个立体的模型,但是画在纸上的是平面的太极图,即太极图模型。这个模型的来源应该是古人心目中的“阴阳球”模型,太极图实际上是立体的“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对一个哲学理论用“圆”或“球”来表示它的模型其内涵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特别是我们准备借助数学工具建立模型,试图用数学的手段研究其中的变化时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当用“球”作为模型考虑问题时,自然就会想到球中一定有过球心的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研究球中的的点、线、面的变化是数学三维空间的问题。球模型由于在空间中增加了一对坐标参数变量,能更准确地反映出阴阳质点的的变化和确定它的位置。因此,“阴阳球”模型相比“太级图”模型从本质上更贴近阴阳理论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廖约方.元(太)极图一地球和宇宙的符号[J].天人科学研究,1993。2(2):17

[2】翟廷晋.周易与华夏文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2一13

【3]雷顺群.内经多学科研究[M].淮阴:江苏科学出版社,1990.213[4]雷顺群.内经多学科研究[M].淮阴:江苏科学出版社,1990.185[5]田合禄.论太极图是原始天文图[J].晋阳学刊,1992,12(5):36—37

[6]杨力.周易与中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6—97[7]高声达.略论模型法[J】.哲学研究。1981,7(1):38—39

(2007一12一19收稿)(岳静玲编辑) 万方数据

略论太极图是"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作者:马会霞, 郑彩慧, 齐峰, 吴范武, 包巨太

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医学系,河北唐山,063000

刊名: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8,10(3)

参考文献(7条)

1.廖约方元(太)极图-地球和宇宙的符号 1993(02)

2.翟廷晋周易与华夏文明 1998

3.雷顺群内经多学科研究 1990

4.雷顺群内经多学科研究 1990

5.田合禄论太极图是原始天文图 1992(05)

6.杨力周易与中医学 2002

7.高声达略论模型法 1981(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刑纪萍.包巨太.李志田.孙国.张瑞虹.王爽敏观察柯萨奇病毒心肌炎胶囊临床观察60例[会议论文]-2003

2.郑彩慧.包巨太.吴范武.齐峰.马会霞用阴阳球思维模型搭建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桥梁[期刊论文]-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2)

3.路振宇.刘保相.马会霞.张秋娜.李洁.姚荣妹.包巨太常用222味中药"药力"的三维空间初探[期刊论文]-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1)

4.邢纪萍.包巨太.李志田.孙国.张瑞虹.王爽敏抗柯萨奇B中药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评价[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6)

5.包巨太“阴阳球”与中医思维模式[学位论文]2002

6.陈丽文.刘银伟.叶柏川.潘毅.CHEN Li-wen.LIU Yin-wei.YE Bo-chuan.PAN Yi太极图向太极球演进的意义[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3)

7.包巨太.吴范武.齐峰.郑彩慧.马会霞论"阴阳球"是阴阳学说的原型-从"天球"到"阴阳球"的演化[期刊论文]-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1)

8.李子义.姚妍妍.许佳.吕立勋.包巨太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山东医药2010,50(49)

9.吴范武.包巨太.郑彩慧.马会霞.齐峰基于状态空间的中医阴阳球-八纲数学模型[期刊论文]-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4)

10.吴艳.万华印葛根素抗培养脑细胞阿霉素损伤作用[期刊论文]-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19(10)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24611848.html,/Periodical_hbmtyxyxb200803013.aspx

太极阴阳与太极图

太极阴阳与太极图 太字原为大字。古人为了表示比大更大的意思,便在大字底下加一点,成为太字。含义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比如,时间是无始无终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极字的原意是房屋中间顶端的顺房之木,在温县叫脊檩,含义是最高、最巅、最上。这是太极的字面意思。 太极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哲学概念。要弄清楚太极的涵义,必须知道什么是无极。因为太极本于无极。古人认为,未有天地之时,宇宙混沌有鸡蛋。这就是无极。无极之境充满真气,是静止不动的。太极乘气动而生阳,动极便静,静而生阴。于是,就产生了万象万物。《易经》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又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是变化,就是说,太极一动,阴阳就产生了,阴阳一合,日月就分出来了,清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降而为地,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等自然现象都产生了。太极的哲学概念就是自然界无所不包的宇宙法则法理。所以,我认为,阴阳转化就是太极。 阴阳是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内部不同属性的相互对立统一与转化。《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皇帝内经》上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万事万物都分阴阳,人有男女,兽有牝牡,鸟有雌雄。阴阳无处不在,天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都是阴阳之数。自然界阴阳平衡,则风调雨顺;阴阳失调,便有旱、涝、风、雹灾害。人也一样,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精神饱满,;阴阳失调,则疾病缠身,萎靡不振。有病了,经过锻炼,打太极拳,打针吃药,饮食调理等等,阴阳又平衡了,病好了。一刮东风,天阴下雨,西风一来,又云散日出,天晴了。这就是阴阳具有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转化的特点。

太极图

太极图 一、太极图 中国古代概括阴阳易理和反映世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图式。世传太极图出自陈抟之手,陈氏传有三种图式:一为先天太极图,一为龙图,一为无极图。宋朱熹:“先天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语类》卷一百)后世所绘太极图很多,大致可分二类:一类为数层图组合的图式,如无极图、太极先天之图、周氏太极图等,形式基本相同,最上一圈以单圆表示术极,二圈分黑白三层,标有阳动阴静字样,表示阴阳交错,运动变化;中分金木火水土五行,表示阴静阳动产生世界基本构成特质;下面再有二圈,分别标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或“万物化生”字样,以示产生万物,此图概括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宇宙演变过程。另一类为以阴阳鱼图为主的图式,如古太极图、先天太极图、来氏太极图等,其图外圆象征太极,内以S曲线分黑白环弧形,白中有一黑点,黑中有一白点。白为阳黑为阴,象征阴阳互根;环弧形如两鱼交游状,以示阴阳变化循环不已。可见二类图式,形式有异,内涵类同。今流行太极图为阴阳鱼图式,此图各部分原有固定位置且赋以特定含义,但现代所绘太极图无严格方位标准,多着重提示阴阳变化循环之义。对于太极图起源及内涵,历来有不同认识。今人多结合现代科技理论加以阐述,如有人认为,太极图是对波粒二象性的准确概括,太极图圆形是粒子性,中间S曲线是波动性,太极图是波粒二象性的统一;还有人认为,太极图为宇宙天体球在水平面内的平面投影,其中两个小点为定南北向之用,S形贡线是日、月、五大行星等天体周运轨道在水平面内投影的图示。此类探讨,目前尚有较多争议。 二、太极图源说 关于太极图起源的学说。太极图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数层组合图式,一类为阴阳鱼互纠图式。关于数层组合太极图渊源,有多种说法:(1)北宋周敦颐所作。北宋潘兴嗣:“(周)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濂溪先生墓志铭》)朱熹持此观点(《周子太极通书后序》)。(2)传自陈抟。南宋朱震:“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宋史?朱震传》)陆九渊:“朱子发谓濂溪得太极图于穆伯长,伯长之传出于陈希夷,其必有考。”(《陆九渊集?与朱元晦书》)(3)来自佛徒寿涯。宋元之际刘因:“而或又谓周子与胡宿、邵古同事润州一浮屠而传其易书。”(《记太极图说后》)这个“浮屠”,就是寿涯。(4)源自陈抟刻于华山石壁的无极图,经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传给陈抟,陈刻之华山石壁,后来又通过种放、穆修传给周敦颐,周把它改造成了太极图。(《太极图辨》)陈抟刻华山石壁之事宋金元明无一人道及,此说可疑。(5)源于《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清毛奇龄:“或云其图在隋唐之间,有道士作《真元品》者,先窃其图入《品》中,为太极先天之图,此即抟之窃之所自始,且称名有‘无极’二字,在唐玄宗序中。”(《太极图说遗议》)又说:“此在陈抟授图之前已行世者,是抟所为图,一本于《道藏?真元品》,一本于圭峰《禅源全集》,而总出于《参同契》,是真脏实据。”(《复冯山公论太极图说》)《真元品》即《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现代冯友兰、张岱年、侯外庐等许多学者赞成此说。近有人提出《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乃是周敦颐以后的著作,其后两品及后序也不是唐代作品,唐明皇御制序亦为伪造。(王卡《道藏提要》、李申《太极图渊源辨》)所据不一,尚有争议。关于阴阳鱼互纠太极图渊源,也有几说。(1)得之于蜀之隐者,或武夷君。宋末元初袁桷说:“朱熹嘱其友蔡季通如荆州,复入峡,始得其三图焉”。(《谢仲直易三图序》)后为谢仲直所获。此三图传自彭翁,彭翁传自武夷君。明初赵撝谦《六书本义》最早记载阴阳鱼太极图,赵氏认为:“又天地自然之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今得之陈伯敷氏,当熟玩之。”(《六书本义》)清朝渭引宋濂说:“罗端良作阴阳相含之象??言出于青城山隐者。”(《易图明辨》)(2)源于《周易参同契》。朱熹:

太极图知识与使用

太极图共有15种,分大、小两类。其中包括:双色太极图、三色太极图和正气图。 大太极图用于化解不吉祥、有问题的风水和有不合理的婚配造成的夫妻矛盾。适用于住宅和床上。小太极图用于化解不吉祥的姓名适用于戴在身上。还用于化解因不合理的婚配造成的夫妻矛盾。促使其恩爱和睦。 双色太极图包括有: 1、黑白太极图:意思是金生水。 。 2、黑绿太极图:意思是水生木。 3、绿红太极图:意思是木生火。 4、红黄太极图:意思是火生土。 5、黄白太极图:意思是土生金。 三色太极图包括有: 6、白黑中绿太极图:意思是金生水、水生木。 7、黑绿中红太极图:意思是水生木、木生火。

8、绿红中黄太极图:意思是木生火、火生土。 9、红黄中白太极图:意思是火生土、土生金。 10、黄白中黑太极图:意思是土生金、金生水 正气图包括有: 11、正土太极图,也称为黄色卍字符。 12、正金太极图,也称为白色卍字符。 13、正水太极图,也称为黑色卍字符。 14、正木太极图,也称为绿色卍字符。 15、正火太极图,也称为红色卍字符 太极图使用知识说明 宇宙的原始状态是混沌为一,大爆炸以后一分为二,上为天为阳,下为地为阴,始分阴阳。既“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阴阳鱼太极图”。“阴进阳退,阳进阴退”“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静转化,周而复始”这是万事万物阴阳“对立统一”之规律的最高概括。“一阴一阳谓之道”。我国的宗教(道教)先师把“阴阳

太极图”作为其标志,太极图中的鱼眼,是为阴中之阳和阳中之阴。在他们的道观里、道袍上、所使用的法器上、都绘有这个图案。他们认为阴阳乃宇宙之根本,宇宙的万物皆离不开阴阳。社会发展至今更能证明这一点。而今凡是与阴阳有关的如“道教、气功、武术、中医”等书籍封面上常能见到“阴阳太极图”的图案。可见我们先师的智慧和英明。 关于太极图的使用:我所使用的太极图为“五色太极图”。长期的运用验证皆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谓五色就是红、黄、白、黑、绿五色。其中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白色代表金、黑色代表水、绿色代表木。其作用主要用于风水、姓名及夫妻矛盾的化解。 如用于化解夫妻矛盾: 凡是三元命婚配良好的夫妻,夫妻关系大都良好。如果发生矛盾,大多是风水有问题而引起的。可针对性的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用大太极图进行化解。对于三元命婚配不合理的夫妻,夫妻关系大多不好,偶有恩爱和睦的,会有一方身体很差。这种婚配的住房风水几乎没有正确的,对此可以使用太极图进行化解,化解方案如下: 六煞水婚配:包括:坎与乾、震与艮、巽与兑、离与坤。 1、坎与乾:除了在夫妻床垫下压一枚大“红绿中黄三色太极图”外,还要在坎命人枕头内放一个小“红绿中黄三色小太极图”;在乾命

河南铜元太极图案的文化意义

金融时报/2010年/9月/3日/第011版 金领生活·钱币·收藏 河南铜元太极图案的文化意义 刘森 中国铜元始铸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河南铜元始铸于光绪三十年。是年,河南巡抚陈夔龙奏准在开封设铜元局。光绪三十二年,开封铜元局改名为度支部造币汴厂,至光绪三十三年,月造额达48万枚。后清政府限制铸额,规定河南月造铜元30万枚。至光绪三十四年二月,河南造币厂共造十文铜元2.3亿枚。民国初年,控制河南的军阀督抚为支付巨额的军政开支,铜元铸造数额骤增。民国二十年(1931年),河南铜元局改名机器制造局,至民国二十二年秋,因铜源断绝,造币机构被撤销。 河南铜元图案设计,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义与突出的政治色彩。其中,有太极图案的铜元“光绪元宝”铸于光绪三十年至宣统元年(1904~1909年)。这种铜元正面有“河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制钱十文”等铭文,中有太极图。背有“HO-NAN”(河南)、“TEN CASH”(十文)等文,中有龙图。龙图分水龙、旱龙、八星水龙、大清龙等。清代,以龙图为铜元的主要图案的情形十分普遍,但以太极图为铜元的图案,则显得少见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清代,自广州仿香港“香港一仙”铜币铸造铜元后,各省相继纷纷效仿,河南是铸造铜元较晚的省份之一。在模仿他省铜元样式铸造河南铜元时,为突出河南铜元的地方特色,设计者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史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太极图。 太极图有周敦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天地自然之图,俗称阴阳鱼图)、古太极八卦图(先天太极图带八卦符号)、来知德太极图、清端木国瑚太极图等。今常见的为阴阳鱼和古太极八卦图,阴阳鱼“太极图”有“先天图”、“河图”、“古太极图”等称。太极图起源于何时,学者意见纷纭。如有说其源于陕西永靖土的五六千年前双耳彩陶壶的双龙图;有说源于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轮纹、双鱼纹图;有说源于伏羲据河图和洛书图所创之图等。古人对男女、雌雄相交,日月阴阳交替现象的认识,萌生的阴阳相对和相互作用的思想,发展为阴阳文化,形成了太极的思想渊源。但今见之太极图,则出现较晚。在宋元以前的文献中,未见有阴阳鱼太极图,阴阳鱼太极图源于“伏羲八卦方位图”,至早出现于宋代,传说为五代宋初陈抟所创,或云蜀隐者所作,或说为明人伪造。明清以降,阴阳鱼太极图盛行。 太极图与道教有关。道教是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其思想渊源于伏羲、周公、孔子创立的《易经》。伏羲造八卦,周文王创六十四卦,孔子为易经作《易传》,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曾任周守藏室柱下史,在王都洛阳长达30余年的老子,通过对大量图书文献的整理,谙熟掌故礼仪、为政之道和天地自然之变,写成了5000余言的《道德经》,首创了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与唯物主义的道家学说。后来,道教尊奉老子为始祖,奉《道德经》为经典。 道教的第一所国家级道观是位于河南洛阳老城西北隅4公里北邙山翠云峰的上清宫,相传为太上老君炼丹之处。唐乾封元年(666年),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诏令两京诸州置庙祭祀,因而上清宫又叫玄元皇帝庙,后人又追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所以也称老君庙。金元时期上清宫已废,后多次重修。上清宫南边和邙山岭下,有玉清、下清二宫。 太昊伏羲氏是中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汉代以来,太昊伏羲氏便被称为“百王先”,为“三皇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河南省淮阳县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安葬之地,县城以北的蔡河边,有太昊陵。太昊陵是我国著名的三陵——太昊陵、黄帝陵、大禹陵之一,其陵殿宇宏伟,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相传6000多年前,伏羲氏在河南东部宛丘(今淮阳)建都城,治天下,故淮阳又称“龙都”。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期间,

易经八卦及太极图

卦图真的是转动的,而且是永恒转动永不停息的,是在宇宙诞生时就已产生的 我发现了八卦图确实原本就在转动的,不是因被我们拔转后才动的。不管这张后天八卦图如何转动,其中之八卦宫位是永恒不变的,是处于一种恒动中之真静,其所示之大方向也是不变的,她的五行属性也是不变的,她归纳了宇宙间的万物万象。我们都知道,后天八卦图中显示的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而巽东南的,这是其基础而且是固定不变的。 八卦图的转动有四种形式,现分述于下: 一.阴阳太极图的转动即是八卦图转动的一种形式。 我们学易之人都不会不熟悉这张阴阳鱼的太极图的,它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那两个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中的一点真阳(白点)和一点真阴(黑点)。也就是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根,互为依存。从此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阴阳是此消彼长互相转化的,阳极则转阴,阴极则转阳,如此阴阳不停地旋转互化永无停息。这张阴阳太极图中的相对于后天八卦图中的坎位的阴阳交界点,即八主图中的十二地支中的子水位就是阴极,为一阳生的转接处,由此而阳气始生阴气渐消,随着顺时针的向右旋转,也即后天八卦图中的地支子水位顺时针的旋转由子到丑,经寅卯辰巳到午离卦位,阳气由子位之一阳始生慢慢地转化成了离卦地支午火位的阳气的极盛时期。物极则反,此时阳气盛极而一阴暗生,阴阳又开始了阴始渐长而阳始渐消的时候了。随着阴气渐长而阳气渐消的过程,阴气向右旋转到了坎宫子位阴盛极转衰,而一阳暗生,又形成了阴阳互转,阴阳如此反复变动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就形成了阴阳太极的永恒转动,也就是后天八卦图的内在的真正的一种永恒转动的形式的体现了。这动转动形式是先天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亘古不变永恒存在的。 二.时间的永恒流动也是八卦图转动的一种真实体现。 时间是流动不息的,从亘古的不知何时开始而永不停息地流动至今,乃至于将来的永无止息,它都将永远流动下去,我们也无法知道它将流转到何时。

欣赏有趣的周易图

趣味易图画欣赏 图·文/郭彧 历史上“盛世修典”整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般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对于“经”来说,历代有“五经”、“六经”、“九经”或“十三经”的划分,于是到了清代就有了“十三经注疏”的大部头著作。无论有多少部“经”,《周易》这部经典总是居于群经的首位。清代纂修《四库全书》的馆臣对《周易》的评价是:“《易》则寓教于卜筮,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周易》是一部重要的原典书籍。 《周易》分《易经》与《易传》两大部分。《易经》有六十四卦的符号图象、卦名、卦辞和爻辞(乾坤两卦还有“用”辞)。《易传》里面有《彖传》、《象传》、《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七篇。汉代以来(甚至说战国以来)的学者为着解说《周易》,陆续创作了一些“以图佐说”的图象,一般称之为“周易图”,后来又发展成为易学中的专门学问——易图学。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能见到的易图总数大约有四千多幅。其中,用于解释《周易》中的概念或命题的易图居大多数。 例如,我们通常所谓的“太极图”,就是为着解说《周易·系辞传》里面“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一段文字而画出来的。下面,是见于清代高雪君《易经来注图解》书中的《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图1)。 图1 这样“黑白鱼”形的易图,最早见于明初赵撝谦的《六书本义》书中,图名称之为《天地自然河图》(图2)。

图2 到了清代高雪君的《易经来注图解》书中,方改称之为《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 我们看图1与图2,“黑白鱼”形图画的外围都画有所谓的“先天八卦”。这就告诉人们,这样的“太极图”与“先天八卦图”之间有着一定的连带关系。那么,这幅图与“先天八卦图”之间究竟有什么连带关系呢? 清代的易学家张惠言于《易图条辨》一书中说,这样“黑白鱼”形的易图是从“先天八卦图”演变过来的。令人遗憾的是,张惠言并没有详细说明它们之间的演变过程。 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终于研究出来了它们之间的演变过程,今提供给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图画的读者共同欣赏。 下面,我们列出从“先天八卦”演变到“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的十六幅易图,并逐 一加以解说: 演变图1 演变图2 演变图1就是一般所谓的“先天八卦图”,它是北宋时期的易学家邵雍根据《周易·说 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一段文字内容演绎出来的图象。 按一定比例做三个同心圆,又八分之,并把演变图1的八卦置入八分的区域之中,即成 演变图2。

太极图中的奥秘

太极图中的奥秘 太极图中的奥秘 下图为太极图。阴阳未分判,一个整体的状态叫太极,古人也叫他为气;现代科学叫他为混沌。数学家叫他模糊数学,即模糊枝叶,得其大体。将动未动为太极,太极一动就分阴分阳。阴阳相当计算机中的0和1,圆周运动的上下两部分;但他是模拟的是连续的,不是数字的跳跃的。如弹簧动能与势能的转换,水波的波谷与波顶,白天黑夜的转换等。阴与阳是一回事,一个整体的两面,一个整体的两种变相。太极的本质就是圆周运动。 太极图应该是动的,他时刻处于阴与阳转化的动态平衡中。所谓的阴极生阳,阴走到顶点就向阳转化;阳极生阴,阳走到顶点就会向阴转化。除非动态平衡被打破了。阴阳是一回事,就象是物质和能量,一个东西,两种变相,两种状态。 太极图外面的圆圈,代表圆满,整体观,全息观。 整体观即从整体全局把握认识事物,而不是局部割裂机械的考虑问题。一个系统中各部分是有机互动的,相互制约和促进。

全息观,如全息照片,从一个零碎的局部可以恢复整张照片。即局部中包含了整体的信息与状况。如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中都含有整个人体的基因。尝一滴以知海,人体是个小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小人体。所以古人观察太阳系日月及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的运行状况,就可以基本确定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以及大地上万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对人心理情绪健康精神的影响。所谓的六十甲子,五运六气,鼓动天地者。 阴阳图中间的s形波动线把图一分为二,分为两阶段,两部分。象征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是一分为而二,或者是由二合一。其他的复杂的变化规律都可以分解成一阴一阳的规律。周易所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 此图阴阳两部分又叫着阴阳鱼,因为此图黑白两部分好像是两条游动的鱼,把阴阳两部分形象的比着两条鱼。说明此图是动的,他描述的是一个系统内的动态的转化与平衡过程。两个小白点和小黑点是鱼眼,黑白两部分是鱼身。我们设定白为阳,黑为阴。此图黑鱼白眼为阳,白鱼黑眼为阴。鱼身为体,鱼眼为用;阴中一点真阳,阳中一点真阴。阴阳图的阴阳划分归属当以鱼眼阴阳而定。 阳以阴为活动背景,即阴是阳的母亲;阴以阳为活动背景,即阳是阴的母亲。阴阳处于相互转化中,黄帝内经:阴阳表

太极八卦图解

太极八卦图解 太极阴阳论 《周易·系辞传》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是我们祖先对宇宙万物的高度概括和认识。就现代来看,颇像近代天文学所倡导的宇宙产生的“大爆炸”理论,那个原始的一点就是太极。 太极图: 八卦产生图解: 在宋代陈抟和邵雍画阴阳太极图,把这一思想表达的更为形象。从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反的对立面组成,二者的相互转化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同时它们又组成了一个统一、平衡的体系。在黑白阴阳鱼中的白黑点则表示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只有相对而言。太极阴阳图直观的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最根本的哲理,是适应于自然界万物的普遍法则。 八卦卦名如下: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个卦称之为“八经卦”,每个经卦又各领一个宫,“八经卦”彼此两两组和就产生了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古人对万物都具六十四种基本形态的抽象概括。

八卦数目属性代表图 八卦基本意义 卦象:天 人物:老父、上司、长辈、王帝、袖 天气:晴天、乾旱 身体:头、脑、骨髓 方位:西北 数字:一 五行:金 场所:首都、大郡、大广场 其他:精神意识、圆形、刚健、果决、红色

卦象:泽 人物:少女、收怠员、出纳员、播音员、歌星天气:多云、梅雨 身体:口、齿、舌 方位:西 数字:二 五行:金 场所:食肆、卡拉OK、怠行、水边、洞穴 其他:喜悦、不完整的、金属、乐器、白色 卦象:火 人物:中女、文人、军人 天气:阳光普照、闪电 身体:眼睛、心脏 方位:南 数字:三 五行:火 场所:图书馆、法院、美容院、学校、灯塔其他:文明、发光的、外表美丽的、紫色 卦象:雷 人物:长男 天气:行雷、地震 身体:脚、肝脏、头发、声音 方位:东 数字:四 五行:木 场所:树林、闹市、大街、发电厂

读懂《八卦》地数学原理

读懂《八卦》的数学原理引申“历法门”理论 ———古埃及《太阳历》为证 古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认知到“年”的概念?于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在什么地方记录统计清楚一寒暑轮回为365天?此前,没有一本书来说明白这个问题!可能中国人认为这不是问题,还用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那么“八卦起源之谜?”却是中外知识界反复提起的问题。 当我望着《八卦图》发呆,看似简单却不知缘何成了不解之谜?读到,有西方数学家指说《八卦太极图》,这是二进制!我恍然大悟,读懂了《八卦》所包涵的数学原理:用“??”“???”两种线条(符号),随机排列,三画一组,自然能排列出八种图形!不多不少就能排列出八种图形,所以名《八卦》。我认识到,伏羲氏画出第一划“???”,就创造出了“一”字,用以记录下过去的一天!伏羲氏发明的“??”,是变形的“一”字,也用以记录下过去的一天;“??”表示“一下雨天”,应读作“开洞的一”;“???”表示“一没下雨天”,应读作“完整的一”。伏羲氏的目的是要记录统计清楚一寒暑轮回有多少天?以便确定播种收获糜子、谷子(小米)的最佳时间表!就这样一天接一天画下来便是“伏羲画八卦”,坚持了数个寒暑轮回,记录统计清楚了一寒暑轮回为365天,又意外发现了《八卦》!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和自己部族的恩赐,于是,奉为神明,用作《历法??二十四节气》。 我读懂《世界五千年》所载:6000多年前,进步到“定居的农业生活”的古埃及人,用在木杆上一天划一道“???”的方法,记录统计清楚一回归年为365天,创造出《太阳历》,指导人们适时播种收获大麦。我惊奇人类文明进步的

步调如此相近!方法和动机,如此相似!我的观点得到了最具体的旁证。只不过古中国人是在竖起的木柱上画“???”和“??”,而古埃及人是在放倒的木杆上划“???”。习惯成自然,古中国人创造的“一”字是平着写,古埃及人及其他古老民族创造的“1”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是竖着写;古中国人的文章是在木简上竖着写,古埃及人的文章是在莎草纸上横着写! 于是,我便想办法证明。设计的方案是:用伏羲氏所发明的“??”(开洞的一)和“???”(完整的一),在纸带上画出省市有气象记录的任意一年365天,下雨天画一道“??”,没下雨天画一道“???”,做成模型,如果从中找出“八卦”,并一卦一卦剪下来,便算解开了《八卦》起源之谜。 1、对比一下就可看出,古中国人创造的《二十四节气》与古 埃及人创造的《太阳历》是太阳孕育出的双胞胎,两姐妹。 “伏羲画八卦”的原理与现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伏羲氏记录下的数据是“??”“???”,计算机记录下的数据是“???○”! 模拟古埃及人6000多年前模拟6000多年前“伏羲画八卦” 在木杆上划“??”记录(2012年《二十四节气》·甘 统计天数编制《太阳历》肃省市气象记录) 1月1????元月 1 小雪 2????? 2 阴 3 ????? 3 多云 4 ????? 4 晴 5 ????? 5多云 6 ????小寒 6小雪 7 ???? 7小雪 8 ???? 8阵雪 9 ???? 9小雪 10 ????? 10多云 11 ????? 11多云 12 ????? 12阴

整理美术试题

高中美术教师招聘考试题 高中美术教师招聘考试题(一) (高中美术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00分。 2、限用钢笔或圆珠笔(黑、蓝色)答题。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各项目填写清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宋代的苏轼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及文艺批评上都有独到的创造。 2、画史上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指的是北齐画家曹忠达和唐朝画家吴道子。 3、编钟是民间打击乐器乐器,由数件钟组成,形状如钟,大小依次排列。 4、标志按用途可分为警示标志和商用标志两类。即具象征意义和内涵的公益标识。 5、巴洛克美术是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 6、美术作品按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大类。 7、美术的特征一般为造型性性、视觉性性、空间性和瞬间性性。 8、艺术是人类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一般包括美术、文字,雕塑,建筑,音乐六大类。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表格内)

1、《弋射收获图》是属于古代: A.画像石 B.帛画 C.壁画 D.画像砖 2、《毛公鼎》是属于青铜器中的: A. 兵器 B. 杂器 C. 乐器 D. 礼器 3、麦积山石窟位于我国: A.云南省 C.甘肃省 D.山西省 4、黄筌是时期花鸟画家。 A.五代 B.北宋 C. 南宋 D. 明清 5、《万壑松风图》是南宋的作品。 A.马远 B.李唐 C.夏圭 D.刘松年 6、反映了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摧残下中国人民苦难形象的中国画是: A.《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B. 《血衣》 C. 《流民图》 D.《三毛流浪记》 7、文艺复兴时期,对宗教改革充满景仰和崇敬之情的画家是: A、米开朗基罗 B提香 C丢勒 D 拉菲尔 8、颜真卿行书,极受推崇,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的作品是: A、《祭侄文稿》 B、《颜家庙碑》 C《争座位稿》 D 《自书告身》 9、被称为“浪漫主义狮子”的大师有19世纪的著名画家是: A. 布莱克 B.德拉克洛瓦 C.弗里德里希 D. 透纳 10、19世纪中期矢志将自己的艺术奉献给“泥土上的英雄”——农民的现实主义画家是:A.米勒 B.库尔贝C.珂勒惠支 D.列宾 11、杰出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下列作品中,描写战争的是: A.《亚威农少女》B.《三个音乐家》C.《舞蹈者》 D.《格尔尼卡》

周敦颐《太极图》及《太极图说》

周敦颐《太极图》及《太极图说》 先谢过御剑兄的《太極圖說--朱熹解附;並附朱熹辯及注後記》,让我有幸得此文章,今研习之,已有所得,感激之至,因周敦颐的《太极图》与《太极图说》是两种可合为一、可分为二的著作,图离开了说,就不能明其意,说离开图,则无以立其象。我在网上搜索,幸而得之,今附于此. 第一节 周敦颐作《图》及《图说》考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宋真宗天禧元年至宋神宗熙宁六年 (公元1017—1073年)间人。生于道州营道县之营乐里。原名惇实,后避英宗旧讳改敦颐。他是一位顺应三教合流思潮的儒家学者。他以儒家的社会伦理哲学为主体,吸取佛教的“禅定”思想及道教陈抟《无极图》的宇宙观,开创了道(理)学体系。他把儒家的《周易》思想与阴阳五行说、道教的内丹理论相结合,论证宇宙的本原——“无极而太极”,并制作了描绘宇宙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宇宙生成图式,还著作了阐发《太极图》的《太极图说》。 元脱脱撰《宋史〃列传〃道学》载: 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瞭若指掌。《宋史〃周敦颐传》也说他: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按《太极图说》为《太极图》之阐发,《太极图》为《太极图说》之图象。朱熹说:“先生之精,因图以示,先生之蕴,因图以发”。虽然,《宋史》肯定周敦颐曾作《太极图》及《太极图说》⑴,但从宋代至清代,对《图》及《图说》是否出自周敦颐,均有争议。如宋时朱熹与陆九渊反复辨难,朱熹作肯定,陆九渊则疑其非周之作;迨至清代,黄宗炎作肯定,而朱彝尊则疑其出之于程颢(明道)。同时,认为出自周敦颐者,又有分岐,宋代朱震等认为周敦颐乃受之于穆修,而朱熹等则认为是周敦颐所自作。自宋以来,仍属悬案。 关于周敦颐哲学著作的最早记载,为周敦颐至友潘兴嗣所撰《濂溪先生墓志铭》: 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南宋初朱震在《汉上易解》中也述及此事,《宋史〃朱震传》中说: 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 朱震在宋高宗四年(公元1134年)为高宗讲《易》时,在《进周易表》中亦曾谓抟以《太极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修传周敦颐。 朱熹是坚持周敦颐作《图》及《图说》者,他不同意朱震“修传周敦颐”的说法,只勉强承认穆修对周敦颐有所影响,而《图》仍系周敦颐所自作。他在《再定太极通书后序》⑵中说:张忠定公 (张咏)尝从希夷学,而其论公事之有阴阳,颇与图说意合。窃疑是说之传,固有端绪,至于先生然后得之于心,而天地万物之理,巨细幽明,高下精粗,无所不贯,于是始为此图,以发其秘耳。在《周子太极通书后序》⑶中说: 五峰胡公仁仲作《通书序》,……夫以先生之学之妙,不出此图,以为得之于人,则决非种穆所及,……是以尝窃疑之。及得志文⑷考之,然后知其果先生之所自作,而非有所受于人者。 因此,朱熹在《濂溪先生事状》⑸中肯定周敦颐作《图》及《图说》。他不仅肯定周敦颐作《太极图》;而且认为《太极图》应列为《通书》之首篇;更认为周敦颐道学之奥妙均具于《太极图》中。《周子太极通书后序》⑹: 盖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书》之言,皆发此图之蕴,而程先生兄弟语及性命之际,亦未尝不因其说。……潘清逸志先生之墓志,叙所著作,特以作《太极图》为称首,然则此图当为书首不疑也。 及至明末,王夫之 (船山)认为只有第二圈之“取坎填离”图是陈抟所传,其余则皆为周敦颐所自作。《思问录外篇》: 《太极》第二图,东有坎、西有离,颇与玄家毕月鸟、房曰兔,龙吞虎髓、虎吸龙精之说相类,所谓互藏其宅也。世传周子得之于陈图南,愚意陈所传者此一图,而上下四图,则周子以其心得者益之,非陈所及也。 明末清初的黄宗炎,在《易学辨惑〃太极图说辨》⑺中说,周敦颐“得图于方士,得偈于释心证,

伏羲画卦台在哪

伏羲画卦台在哪 伏羲大帝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上古帝王,他最有名的是八卦图,那你知道伏羲画卦台的地方在哪吗?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伏羲的画卦台,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伏羲画卦台的地方在哪里 伏羲画八卦的地方叫做卦台山,在那里,伏羲大帝抬头观察着天空的星星,低头推测着地上的变化,终于画出了八卦图。卦台山,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纪念伏羲而起的名字。 它的位置在甘肃省天水市。远远看去,卦台山就像是一条飞腾的龙从一片山中探出头来,有山有水,有树有云,王者之气。站在卦台山的山顶上,会看到渭河的流向是一个S形,整个的三阳川盆地被它分成了两半,加上椭圆形的轮廓,俨然就是一个八卦图案。 即使你登上了卦台山的山顶,也会发现这里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陡峭。这里的地面时非常平坦的,为了纪念伏羲,还建设了庙堂。伴随着庙堂一起修建的,还有钟楼之类的建筑。到了现在,还有一个游客必看的木制雕刻;;就是传说中的“伏羲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全图”,是伏羲庙里面非常珍贵的东西。 既然是“华夏第一山”,那就一定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作为以伏羲大帝而闻名的山麓,自然有着关于伏羲大帝许许多多的传说。伏羲氏中华民族的先人,是人们爱戴的祖先,教会了人们许许多多的东

西。 古时的神话故事都是以对人们的贡献来讲述的,伏羲大帝的八卦图沿袭至今,人们依旧在用。道家讲究一个阴阳平衡,一个圆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演变,相互转换。这,也许就是八卦的魅力所在吧。 伏羲八卦太极图是真的吗 伏羲是上古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有传说他创造了八卦图。通常神话中的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伏羲是传说中的青帝,甚至与女娲缔结姻缘还育有子女。最主要的是传说他的躯体形式为人首蛇身,并非完全人形,那他又如何创造出了著名的流传后世的占卜八卦呢。 八卦图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事物信息,相传最早是用来记时间和农时等,后来演变成了占卜事物的变化,未卜先知,推算演绎事物发展。八卦图非常奥妙精深,并不是普通人能够参透和运用的,这里面既包含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又包含了一定的哲学奥义。它建立的依据囊括世间万物运行的根本,甚至有人夸张的说,今天发展而来的计算机体系的始祖就是八卦原理。 伏羲八卦图是真实存在的吗?对于这个问题又怎么解答呢?八卦图流传至今真真切切的在运用和为人们所研究,那么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吗?伏羲是确有其人吗? 很多神话由于当时形成的环境年代久远很难去考证,如同宇宙中很多未解之谜存在一样。伏羲比较确切的说法是,伏羲相传为古代一个部落的首领,他的人首蛇身的形象也许是被神话了的,其实是人类,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一)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一) ——兼与郭或先生商榷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太极图”既然流行得如此久远、如此广泛,自然它的起源和流变问题就成了人们的兴趣焦点。在考察它源流之前,应弄清楚“太极图”的名称和图形的关系问题。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当然两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本文仅对阴阳鱼太极图(下文简称“太极图”)作一考察,有关五层太极图的考证将另撰文。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太极图又是根据什么演变而来的呢?陈立夫先生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干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陈先生将双龙相互缠绕之图直接称为“双龙太极图”。双龙缠绕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此外有人认为太极图来源于“”、“”符号(青海民和县和乐都柳湾、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刻有这种符号),双鱼纹样图形(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双凤纹样图形(新石器时代骨刻与陶绘、河姆渡文化中有这种纹饰),近前有人声称太极图来源于河南洛油伏羲台下黄河与洛书相汇后形成的“涡漩”(见《郑州日报》1993年3月8日第八版)。 这些图形到底是不是太极图的来源?如果单就这种图形纹样而言,显然无法直接推衍出太极图。因为类似的图案在其他民族就没有演变出太极图,如古代巴比伦有双蛇缠绕交尾图案,古希腊、古印度、高加索、小亚细亚等地的遗物(银饰、铜壶、花瓶等)上有:“”纹饰,但这些民族都没有太极图。至于“涡漩”一说,实属荒唐,“涡漩”无处不在,如果从中能看出太极图,那太极图岂不是遍布世界各地了吗? 不过,从这些图形隐含的思想观念看,又不能说与太极图毫无关系。这些图形都是双双交合而成,或双龙、双蛇,或双鱼、双凤,连“”也是由两个相同的符号交叉而成,这是原始社会生殖崇拜的产物。双双图纹,或表示男女(伏羲、女娲),或表示雌雄(双鱼、双蛇、双龙、双鸟);两两交叉,反映原始生民对男女、雌雄交合的直观认识。由两性生殖器、男女、雌雄、日月等人体现象、生物现象、自然现象,逐渐体悟出“阴阳”概念,以及阴阳同体、阴阳相对与相交(对待与统一)、阴阳交互作用、阴阳相互转化等等思想理念,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阴阳文化。《易经》阴阳爻、阴阳卦正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线条符号),太极图的黑白相间、首尾纠合正是阴阳对待统一、消长流行、互根互动理念的最佳图示(图形符号)。 可见,原始时代的这些图纹只不过是太极图的思想渊源,而从中并不可能直接演变为太极图,太极图到底源自何图?最早的太极图为何时何人所作?让我们先来看看前人的论述。 在宋人的著作中,基本上是认为“先天图”(应当包括“阴阳鱼图”或就是“阴阳鱼图”)是从五代宋初陈抟那里传下来的。最有名的是朱震的论述:“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

六十四卦图

五“六十四卦图”解 综上所述,伏羲氏根据“龟甲九宫”,画成“伏羲八卦”;神农氏或周文王又将“伏羲八卦”纳入“九宫”之“中宫”,称之为“八经卦”;然后,又将“伏羲八卦”分别纳入周围“八宫”,称之为“八别卦”;然后,又用“中宫八经卦”,分别与周围“八宫”中的“八别卦”,相配重合,八八六十四,最终生成“六十四卦”。此演变模式用图画出,便是《九宫八卦成六十四卦图》(见图15)果真如此吗?为验证对否,我们不妨将此图与马王堆出土的汉帛《六十四卦圆图》比照看看。 刘大钧先生《周易概论》中有汉帛本《六十四卦圆图》,(63)今摹画于下,并顺便套入“九宫八卦”,画成《汉帛六十四卦配九宫八卦图》(见图16),看是否符合“六十四卦”生成规律。 我们逐一观看“八宫别卦”。先看“乾宫八卦”,由“中宫乾卦”分别与“外宫”中的“八别卦”:乾、坤、艮、兑、坎、离、震、巽,一一相配,便生出了乾、否、遯、履、讼、同人、无妄、姤,这“八别卦”就是“六十四别卦”中的“乾宫八卦”。 依此类推,“中宫艮卦”分别与“外宫八卦”相配,生成“六十四别卦”中的“艮宫八卦”:艮、大畜、剥、损、蒙、贲、颐、蛊。 “中宫坎卦”分别与“外宫八卦”相配,生成“六十四别卦”中的“坎宫八卦”:坎、需、比、蹇、节、既济、屯、井。 “中宫震卦”分别与“外宫八卦”相配,生成“六十四别卦”中的“震宫八卦”:震、大壮、豫、小过、归妹、解、丰、恒。 “中宫坤卦”分别与“外宫八卦”相配,生成“六十四别卦”中的“坤宫八卦”:坤、泰、谦、临、师、明夷、复、升。 “中宫兑卦”分别与“外宫八卦”相配,生成“六十四别卦”中的“兑宫八卦”:兑、夬、萃、咸、困、革、随、大过。 “中宫离卦”分别与“外宫八卦”相配,生成“六十四别卦”中的“离宫八卦”:离、大有、晋、旅、睽、未济、噬嗑、鼎。 “中宫巽卦”分别与“外宫八卦”相配,生成“六十四别卦”中的“巽宫八卦”:巽、小畜、观、渐、中孚、涣、家人、益。 为接近西汉帛书年代,我参照较早的东汉《周易参同契》画法,将此图画为从外圈往内里中心看,即“自外视内”。图中“六十四卦”排序,与汉帛图同。圆圈内的“八经卦”与“八别卦”,为我所补画。此“中宫八卦”方位,是根据“汉帛六十四卦圆图”而定的,与《周易参同契》和《周易本义》中的八卦方位,有所不同。如坎、离两卦和艮、兑两卦的方位,与《参同契》中的方位正好相反。但“汉帛六十四卦圆图”顺序是有所根据的,其“八卦”方位的定位原则,源于《周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现传《周易?说卦》中的这段话,“汉帛书”中也有,不过语在《系辞》:“天地定立(位),[山泽通气],水火相射,雷风相榑(搏)。”《汉帛?系辞》”的残缺,正好由《周易?说卦》补全,两段话的意思基本一致,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天(乾)——地(坤)、山(艮)——泽(兑)、水(坎)——火(离)、雷(震)——风(巽),这四组八卦的关系是相反相对的。按《汉帛?系辞》的说法画成图,便是《汉帛八卦定位图》(见图17)。比较《汉帛六十四卦配九宫八卦图》,便知“汉帛六十四卦圆图”的顺序,是根据《汉帛八卦定位图》的顺序而画出的。

第一课春节到第一课时门神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学生画一幅门神画和年画,理解门神画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春节的一般内容,欣赏学习与春节相应的门神画、年画与农民画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引导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创造表现力。 评论(0) 学时重点 重点:学习绘画门神 评论(0) 学时难点 难点:门神服饰的色彩搭配与不同图案花纹道具的装扮。 教学活动 评论(0)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 猜图激趣。师:今天有两位神将降临我们的课堂,他们是什么神?他们怒目圆瞪,表情严厉,双手持兵器,全身武装。他们总喜欢成双成对,过年的时候,人们喜欢将他们贴于两扇大门之上。猜出他们是什么神了吗? 2. --------------------------------- 引出课题:春节到画门神 3. 门神是古代人们根据传说而创造的守护宅院的神灵,主要有“辟邪”和“祈福”两种寓意。 媒体运用:出示门神图片 评论(0) 活动2【讲授】二、分析门神特征 过渡语:门神画怎样来表达辟邪祈福的寓意呢?老师收集了一些门神画图片,请同学们仔细找找。 1. 老师提示从神态、服装、色彩、构图四块方面去寻找。教师分发门神图片,学生分组讨论,寻找门神的寓意象征。 2. 分组汇报探讨结果,老师补充总结。 神态组: a 出示一组门神表情图,理解门神表情严厉的寓意;

b 出示门神整体图,说说门神的动作和手中兵器的寓意; c 拓展更多不同兵器; d 总结板书门神“神态威严”的特征; e 拿出兵器道具,请学生扮演门神,模仿其表情动作。 衣饰组 a 解析衣饰结构和特色。出示普通战衣和门神服饰的对比,找出不同之处。(飘带、吊穗)解释飘带是代表神的身份,吊穗是用来美化服饰的。 b 挖掘常见花纹和寓意。让我们进一步来观察门市服饰的花纹,有鱼鳞纹、祥云纹、如意纹、太极图等。 c 总结板书:门神衣饰华丽,有装饰感,寓意吉祥。 色彩组 a 出示着色门神画,哪些颜色最多,搭配在一起有什么效果。 b 总结:色彩对比强烈,艳丽,喜庆,有主色调,配色有规律。 构图组 a 分别出示古代人物和其他年画与门神对比,说说构图特色。 b 门神人物都是顶天立地,身材魁梧,动作张扬,所以构图饱满,这样更加符合门神形象驱邪祈福的意图。 c 总结板书:构图饱满。 3. 小结:总的来说,门神画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驱鬼祈福的寓意。 4. 反馈:出示三幅图片,辨别真假门神画,反馈学生们对门神特征的理解。 评论(0)活动3【练习】三、探索门神画法(师示范) 1. 画出人物初形,直接出示初形图。

第一课 春节到 第一课时 门神画(课资类别)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学生画一幅门神画和年画,理解门神画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春节的一般内容,欣赏学习与春节相应的门神画、年画与农民画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引导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创造表现力。评论(0)学时重点 重点:学习绘画门神 评论(0)学时难点 难点:门神服饰的色彩搭配与不同图案花纹道具的装扮。 教学活动 评论(0)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猜图激趣。师:今天有两位神将降临我们的课堂,他们是什么神?他们怒目圆瞪,表情严厉,双手持兵器,全身武装。他们总喜欢成双成对,过年的时候,人们喜欢将他们贴于两扇大门之上。猜出他们是什么神了吗? 2.引出课题:春节到-------画门神 3. 门神是古代人们根据传说而创造的守护宅院的神灵,主要有“辟邪”和“祈福”两种寓意。 媒体运用:出示门神图片 评论(0)活动2【讲授】二、分析门神特征 过渡语:门神画怎样来表达辟邪祈福的寓意呢?老师收集了一些门神画图片,请同学们仔细找找。 1.老师提示从神态、服装、色彩、构图四块方面去寻找。教师分发门神图片,学生分组讨论,寻找门神的寓意象征。 2.分组汇报探讨结果,老师补充总结。 神态组: a出示一组门神表情图,理解门神表情严厉的寓意;

b出示门神整体图,说说门神的动作和手中兵器的寓意; c拓展更多不同兵器; d总结板书门神“神态威严”的特征; e拿出兵器道具,请学生扮演门神,模仿其表情动作。 衣饰组 a解析衣饰结构和特色。出示普通战衣和门神服饰的对比,找出不同之处。(飘带、吊穗)解释飘带是代表神的身份,吊穗是用来美化服饰的。 b挖掘常见花纹和寓意。让我们进一步来观察门市服饰的花纹,有鱼鳞纹、祥云纹、如意纹、太极图等。 c总结板书:门神衣饰华丽,有装饰感,寓意吉祥。 色彩组 a出示着色门神画,哪些颜色最多,搭配在一起有什么效果。 b总结:色彩对比强烈,艳丽,喜庆,有主色调,配色有规律。 构图组 a分别出示古代人物和其他年画与门神对比,说说构图特色。 b门神人物都是顶天立地,身材魁梧,动作张扬,所以构图饱满,这样更加符合门神形象驱邪祈福的意图。 c总结板书:构图饱满。 3.小结:总的来说,门神画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驱鬼祈福的寓意。 4.反馈:出示三幅图片,辨别真假门神画,反馈学生们对门神特征的理解。 评论(0)活动3【练习】三、探索门神画法(师示范) 1.画出人物初形,直接出示初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