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下是一篇关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文章名为《常州梳篦:非遗中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梳子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于常州梳篦,你了解多少呢?作为常州的一大特色,常州梳篦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常州梳篦,也称为“宫梳名篦”,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
它由两部分组成:齿疏的称为梳,齿密的称为篦。
常州梳篦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而著称。
在常州地区,梳篦的生产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成为了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制作过程中,每一把梳篦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选材、锯制、磨光、安装等,每一步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经验。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常州梳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除了精湛的工艺,常州梳篦还有着美好的寓意。
比如,梳子常常被视为爱情的信物,代表着相思和牵挂;而篦则寓意着祈福和祝福。
在民间,人们相信梳篦有着驱邪避凶、保佑平安的作用。
因此,常州梳篦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日用品,更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工艺品。
如今,常州梳篦已经成为了常州人送礼的首选。
它不仅代表了常州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一种寄托了美好情感和祝福的礼物。
在国内外市场上,常州梳篦也备受青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总的来说,常州梳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它承载了无数匠人的智慧和心血,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常州历史文化遗产

常州历史文化遗产常州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端。
常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常州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常州的历史文化遗产。
1. 常州博物馆常州博物馆是常州市属的一座现代综合性博物馆,是江苏省内首批获批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也是江南地区最好的博物馆之一。
常州博物馆馆藏的文物和珍贵藏品丰富多彩,包括陶器、织物、玉器、青铜器等多种历史文物,这些珍贵文物展现了常州的历史和文化。
2. 天目山石窟天目山石窟位于常州市溧阳市天目山脚下,是中国南方最为重要的石窟之一。
天目山石窟始建于北魏,历经南北朝、隋、唐、宋等历史时期,一共有10个石窟,6500余尊佛像,被誉为“东南佛教艺术宝库”。
3. 白兔楼白兔楼位于常州市中心区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景点。
白兔楼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葺,现存的建筑为清代重建。
白兔楼因传说唐朝诗人白居易曾来此作客而得名,此外,白兔楼还是革命历史文化遗址之一。
4. 明故城遗址明故城遗址位于常州市区繁华的解放北路和中山路之间,距离常州博物馆不远。
明故城遗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遗址之一,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遗址内保存有明故城南门、城墙、护城河、堡垒等城市建筑遗址,是研究明代城市建筑、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5. 长风塔长风塔位于常州市梦溪湖景区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景点。
长风塔初建于北宋宁历年间,历经多次修葺,现存的建筑为明代重建。
长风塔外观庄重大气,高无可比,内部则有精美的佛像石刻和壁画,是研究中国佛教建筑和艺术的珍贵实物。
6. 琴台古镇琴台古镇位于常州市区以南,与雷峰塔遥相呼应,是常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古镇之一。
琴台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古镇内有多座古建筑和古民居,如南照楼、常州梅园、伍国府等,这些古建筑和古民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7. 雨花台雨花台位于常州市天宁区东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第四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第四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共25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
一、民间文学(6项)
1 淹城的传说武进区
2 武进歌谣武进区
3 白龙娘娘的传说武进区
4 “游子吟”传说溧阳市
5 史贞女传说溧阳市
6 伍员山神佑伍子胥的传说溧阳市
二、传统音乐(1项)
7 水母山狮鼓溧阳市
三、传统舞蹈(4项)
8 调三十六行武进区
9 狮舞(孟河古村太平青狮)新北区
10 狮舞(竹箦青狮)溧阳市
11 马灯舞(上宅里将军马灯)溧阳市
四、传统美术(2项)
12 湖塘剪纸武进区
—1 —
13 铜刻新北区
五、传统技艺(9项)
14 湟里牛肉烧制技艺武进区
15 焦店扣肉烧制技艺武进区
16 常州铳管糖制作技艺武进区
17 常州黄酒酿制技艺新北区
18 东坡红友酒酿制技艺天宁区
19 天目湖砂锅鱼头制作技艺溧阳市
20 溧阳白芹壅制技艺溧阳市
21 溧阳扎肝制作技艺溧阳市
22 江南古建筑营造技艺常州市
六、传统医药(3项)
23 常州屠氏中医内科疗法钟楼区
24 常州朱普生骨伤科疗法天宁区
25 韩氏祖传关节病中医疗法金坛市—2 —。
常州金坛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常州金坛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州市金坛区位于江苏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金坛区作为一个古老的城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体现了金坛区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历史价值。
在2019年,金坛区获得了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称号,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项目进行介绍。
首先,金坛的乱花灯。
乱花灯是一项非常有特色的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金坛的街头巷尾都会举行乱花灯活动。
这项活动源于金坛的传统民俗,其起源可追溯到明朝。
乱花灯活动的形式主要是由人们手拿着各种花灯,在街上逛街、表演,形成一幅热闹、繁华的景象。
乱花灯活动不仅展示了金坛的历史文化,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金坛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其次,金坛的木雕艺术。
金坛的木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金坛的木雕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金坛的木雕作品主要体现在建筑、家具、工艺品等方面,其造型优美、富有浓厚的民间传统文化特色。
金坛的木雕艺术不仅是一门传统工艺,更是一门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金坛的江南鱼竿制作技艺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江南鱼竿制作技艺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十多代人。
金坛的江南鱼竿制作技艺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制作方法而闻名。
江南鱼竿制作技艺包括了竹材的选择、切割、打磨、组装等一系列工序,其制作过程需要十分谨慎和细致的操作。
金坛的江南鱼竿制作技艺不仅成为了一门传统工艺,也是金坛区的一大特色文化。
最后,金坛还有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金坛话的传统、金坛剪纸的技艺等。
金坛话是金坛地区的方言,它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特征,是金坛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坛剪纸是一项艺术性较高的民间手工艺,以其精美的剪纸作品而闻名。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存在,不仅丰富了金坛的文化内涵,也保留了历史的记忆,对于金坛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金坛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常州 特色表演

锡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是常锡剧的简称。
常州是锡剧的主要诞生地,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锡剧生成早期叫“常州滩簧”,常州滩簧是吴语滩簧的一支。
它源于常州农村水乡,是清代乾隆年间盛行于常州府治地的一种地方戏曲。
常州滩簧是在常州山歌小调、宣卷、唱春、南词等基础上,吸入凤阳花鼓的一些表演元素,并吸收了苏南一带采茶灯中的舞蹈,逐渐发展完善的。
常州滩簧的演员对白、曲调以及早期演唱的内容,都与常州地区的民间生活息息相关。
由常州滩簧到常州文戏,经历了对子戏、小同场戏、大同场戏三个重大演变过程。
1921年,常州滩簧改名为常州文戏。
1925年,常州文戏与无锡文戏合流,统一改称常锡文戏。
1952年,常锡文戏改称常锡剧,1953年起称“锡剧”。
锡剧的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美的江南水乡风格。
锡剧音乐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它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锡剧的乐队除二胡外,还有琵琶、三弦、笛、箫、中胡和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
打击乐以四大件为主。
在常州滩簧向常州文戏发展的过程中,一大批骨干艺人的演技普遍得到了提高,还涌现了多位深为戏迷观众赞赏的有突出才能的领军人物。
他们中有王嘉大、周甫艺、孙玉翠、余桂良等,尤其是王嘉大不仅艺术上卓有成就,而且在经典剧目的形成和培养一代新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亲授的徒弟就有30多名,而徒侄徒孙更多,达数百人之众,许多著名演员和表演艺术家如周甫艺、沈阿焕、刘荣炳、徐林美、李如祥、周菊英、王汉清、吴雅童、王兰英、梅兰珍、杨企雯、沈素珍等,皆师出其门。
传至彬彬腔创始人王彬彬,已是第七代。
在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常州市锡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吴雅童、杨企雯形成了自成一格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吴雅童吸收了兄弟剧种的表演程式,丰富了自己的表演技艺。
在唱腔上,其真假嗓并用,男女腔揉合,唱中有说,说唱相连,形成“一活二怪三奇”的表演、演唱风格,为锡剧丑行声腔的创造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杨企雯,艺名东翠珍,10岁学艺,主工旦角,14岁登台演戏。
常州的特色

常州的特色
常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一些常州的特色:
1.常州菜:常州菜以清淡、鲜美、爽口而著名,注重原汁原味。
具有代表性的菜品有清炖鳝鱼、芙蓉肉、蟹粉蹄筋等。
2.常州麻糕:常州麻糕是常州的传统名点,以其酥脆香酥、口感独特而著称。
常州麻糕有咸甜两种口味,是常州人喜爱的传统美食。
3.天目湖砂锅鱼头:天目湖砂锅鱼头是常州的传统名菜之一,以其选用天目湖水、鱼肉鲜嫩、汤汁醇厚而著名。
这道菜被誉为常州美食的代表之一。
4.溧阳风鹅:溧阳风鹅是常州溧阳市的传统名菜,以其肉质鲜嫩、香味浓郁而著称。
溧阳风鹅的制作过程讲究,选用当地放养的鹅为原料,经过特殊的腌制和风干工艺,口感独特。
5.常州梳篦:常州梳篦是常州的传统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常州梳篦制作精细、形态美观,既可以用来梳理头发,也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6.恐龙园:常州中华恐龙园是一座集科普、娱乐、文化于一体的主题公园,以展示中国恐龙为主题,有各种互动游戏和表演活动,是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景点。
7.常州文化:常州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如评话、锡剧、常州大戏等,都是常州文化的代表。
此外,常州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也十分丰富,如剪纸、糖画、竹编等。
总的来说,常州的特色涵盖了美食、工艺品、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特色使得常州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魅力的城市。
论常州非遗乱针绣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论常州非遗乱针绣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常州非遗乱针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常州非遗乱针绣的传承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并对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常州非遗乱针绣的传承历史乱针绣是一种将刺绣艺术与织锦工艺相结合的传统手工艺,起源于中国当地的民间刺绣技艺。
常州乱针绣作为常州文化的代表之一,传统技艺精湛,工艺复杂,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传闻,乱针绣起源于晋朝时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乱针绣不但技艺精湛,极富有韵律美和戏剧性,而且是美丽的意象往往浑然天成,富有灵气和韵味,充满神秘色彩。
乱针绣的传承历史悠久,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继承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技艺传统。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乱针绣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刺绣文化的瑰宝之一。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常州非遗乱针绣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逐渐淡薄,导致传承人逐渐减少,技艺传承面临挑战。
与此社会对于非遗乱针绣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进行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加大了对非遗乱针绣的保护与传承力度。
一些非遗乱针绣的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推广与传承工作,举办各种活动和培训,助力非遗乱针绣的传承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州非遗乱针绣在当代传承和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传统的乱针绣工艺逐步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现代风格和时尚感的乱针绣作品,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
乱针绣在设计方面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乱针绣作品往往以花鸟图案为主题,色彩明快,线条优美。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乱针绣需要与时俱进,创作出更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作品。
乱针绣在设计上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和艺术元素,推出了更加具有现代感和创意的作品,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的目光。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800字高中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800字高中范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800字高中范文篇1"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常州)特产,花开并蒂。
"这首名谣所唱的就是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木梳、篦箕的总称)。
起初,我对梳篦比较陌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它是常州的特产。
所以,每当我经过"篦箕巷",心中对梳篦好奇便更深了一层。
这个周末,我有幸寻访常州"篦箕巷"中比邻皆是"梳篦店",便大开眼界,对这些宫梳名篦那可是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篦箕巷"中的一家店——"梳香门第"吸引了我的兴趣。
跨进仿古的厅堂,我立刻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梳篦吸引住了。
首先映我眼帘的就是那对"蝶恋"梳。
听工作人员说,这对梳篦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故事最后说道,这对爱人双双化蝶,同飞共舞。
这对梳篦也正是寄托了着美好的情感,寓意着"双碟比翼飞"。
这对梳篦不仅寓意好,做工也十分精细。
它的篦齿细密均匀,绘画也很精美,双碟栩栩如生,翅膀的色彩十分绚丽,其间镶嵌了颗颗碎钻。
其他的梳篦也同样的巧夺天工。
你瞧,那急性子的"齐天大圣",那肥头大耳的"猪八戒",那各种神情的"脸谱",那美若天仙的'"仕女",就连《红楼梦》中病怏怏的"林黛玉"都满面春光、神采飞扬呢!这些梳篦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面前,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我眼花缭乱。
我轻轻抚摸着梳篦,感到十分光滑细腻。
它色呈土黄,质感精美。
我听说,梳篦如今已是常州人送礼的首选,因为它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而且还能够因刺激头皮神经,而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呢!这些梳篦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其中制作木梳需28道工序,制作篦箕却要72道工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话故事
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传说是我国流传较广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孟 姜女传说和故事在常州地区颇为流行。孟姜女传说在常州 地区流传的主要篇目有:《孟姜女抛枣核》、《蚊子不叮 孟姜女》、《太湖银鱼的来历》、《天上也有不平事》、 《西仓桥的桥脚》等。这些传说事把孟姜女与常州地区的 风物——寺庙、桥、河、枣林、银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些故事短小精悍,有的寥寥数语,但却有血有肉、见物 见人、发人深思,生动地表现出广大民众对这位古代妇女 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怀念。
巨村舞龙初时是以稻草为材料扎制而成,长约15米至30米左右,由七八 个人或近20个人舞动。此后数百年间制作工艺不断发展,在清末逐步改为以 竹篾扎制,骨架外裹以龙鳞状的布皮和灯饰作为制作材料。龙身也逐步增长 ,现在所舞的巨龙每节为2米,最长的龙身有100节,全长有200多米,需100 多人协同表演。
与此同时,医学角度也表明,萝卜干 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开胃、清热生 津、止咳化痰、提神消乏等功效。近年 来,科学家还发现萝卜干含胆碱物质有 利于减肥,以及它含有的一种叫糖化酶 的物质可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等成分, 能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又能 把致癌的亚硝胺分解掉。因而常州萝卜干也经常被用作馈赠 佳品。
“梵呗”是佛教活动中赞颂佛菩萨的声乐作品。南北朝以来,梵呗 的音乐风格南北有别。常州乃齐梁帝王出生之地、南方梵呗发祥之处, 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确定了其哀婉为主的风格特点。梵呗是汉传佛 教音乐的主体部分。南方佛乐以梵呗唱诵见长,其代表性寺院即为常州 天宁寺。我国佛教界向有“高旻寺打坐金山香,天宁寺唱念盖三江”之 说 。著名音乐学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者田青指出:“在过去的 时 期内,这个寺的唱念一直被视作典范,目前中国一些大丛林都喜欢称自 己的唱念学自常州天宁寺。” 知名佛教音乐研究员胡耀亲访国内诸多寺 院 后,在其所撰《我国佛教音乐调查述要》一文中说:“除指明所属寺院 的 唱曲谱例外,皆以江苏常州天宁寺的唱谱为分析标本。”
常州一怪(四大美女)
常州梳篦从第一代的日用梳 篦,发展至第二代的日用工 艺梳篦,至第三代的艺术欣 赏梳篦和旅游梳篦后,常州 梳篦厂又创造了第四代的发 饰梳篦和胸饰梳篦。这些梳 篦造型逼真、色彩绚丽,融 实用、观赏、装饰、收藏于 一体。
常州萝卜干
常州萝卜干
去过常州的人会说:“常州有一怪,萝卜干作下酒 菜。”正宗的常州萝卜干确实与别处萝卜干不一样,它是 精选常州西门外新闸出产的甜嫩实心红萝卜为原料,经过 洗净切条,适度晾晒,再加入适量的盐、糖及多种辅料精 心腌制而成的,其制作工艺技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由于选料精良,采用独特的腌制工艺,并配以风味别致的 佐料,所以常州萝卜干外形瓤状、色泽金黄、细嚼无渣、 纤细脆嫩、咸甜适口、馨香诱人。而且它价廉物美,携带 方便。不仅是人们佐餐的小菜,还可以作下酒及茶余饭后 的消遣食品
关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营销1221第二组
小组成员:缪慧敏 刘星 贾志梅 李艳利 徐大元 吴智慧 乔月
简介
江苏常州地处江苏南 部,北携长江、南衔太 湖,与上海、南京等距 相望,是个具有两千五 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 古城。经过历史的沉 淀,她为我们留下了丰 富的文化遗产 。常州梳篦 、天宁寺梵呗唱 诵、常州萝卜干 以及很多令人脍炙人口的 传说。
巨
村
舞
龙
巨村舞龙整场表演由“游龙”、“串八卦阵” 、“ 翻小花” 、“ 翻花” 、“舞三步”、“跪舞”、“坐舞”、“过仙桥”、“罗汉盘龙”、“长龙 翻身”等18道程序组成,通过跳、钻、游、叠、戏、盘等基本套路和串阵、 翻花等过渡动作,表现蛟龙腾渊的威武身影和风采。舞者动作矫健,舞姿变 化多端,艺技娴熟。所有舞蹈动作都在龙的游动中进行,显示出“形变龙不 停,龙走套路生”、“人紧龙也圆,龙飞人亦舞”的艺术效果。总体龙舞造 型生动,转换巧妙,动作间的衔接和递进十分紧凑。龙身特长而舞动轻便灵 活。整体表演都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进行,每个套路之间紧密相连,环环 相扣,雄浑强悍,气势磅礴,所有表演人员动作娴熟,配合默契。其套路难 度和阵容,为一般龙舞所罕见。 1999年9月,巨龙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江苏省喜迎新世纪舞龙大赛”以其 鲜明的民族特色、张弛有度的鼓点节奏和高难度的动作造型,荣获单龙组的 金奖。1999年12月,巨龙赴京参加“中华舞龙大赛”,获得了银奖和中国民 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的提名,其后又应邀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澳门 回归的庆典表演,获得庆典纪念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神话故事
常州西仓桥
常州清凉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常州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非物质 文化遗产有董永传说、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 诵、直溪巨村舞龙。
天宁寺梵呗唱诵
天宁寺梵呗唱诵 常州天宁寺始建于唐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 已有1300余年历史,为我国佛教禅宗著名道场, 名列“禅宗四大丛林”之首,1983年被国务院列 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图中为气势恢宏的表演场面
社会是要发展但需要建立在优秀的精神文化之上,一个国家民族 的文化遗产与文化精神是不能被忽略甚至遗忘的。西安大明皇宫遗址 建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管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可以吸取它的宝贵经 验——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两不误!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 着许多问题,但如果大家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都深入考虑如何保 护的问题并将其付诸实践,那么我相信我们丰富灿烂的遗产还是可以 继续留给子子孙孙的!
天宁寺众僧列队山门迎请诸山长老
常州天宁寺梵呗节奏沉稳扎实,唱腔悠扬潇洒,韵味古朴清雅。梵呗按 文辞体裁分为“赞”与“经”两大类:“赞”为诗歌体,押句尾韵;“经” 为散文体,无韵。“赞”以类似唱歌的方式表演,称做“唱赞”,旋律性强 , “经”运用乐音有节律地诵读,称做“诵经”,旋律性不太强。
不仅于此,梵呗还包括音乐形态介于“唱赞”与“诵经”之间的“偈”, 唱赞速度缓慢,严格的一板三眼节拍,节奏沉稳,五声音阶,常用旋宫犯调 手法进行调性色彩变换,旋律优美,庄严肃穆,音域宽广;诵经速度较快, 旋律节奏较单一,音域狭窄,常形成自发的且具有民族特点的多声部表现形 式。天宁寺梵呗唱诵为基本上“纯声乐”的演唱方式,一般只用法器伴奏, 不用笙管丝弦;其音乐风格哀婉、清逸,具有佛教音乐的鲜明特色和江南民 间音乐风味。
直溪巨村舞龙
直溪巨村舞龙 直溪巨村舞龙生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因源于巨村,且龙身大而特 长,故又称巨龙。 元末明初,刘基(刘伯温)在巨村坐塾馆任教时, 曾潜心研究天象地理,为辅佐明太祖逐破折风水, 指 点百姓在村前挖河造桥。为求太平盛世便引导巨村人兴 起“龙会”,以舞龙娱神娱人,以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 此后代代传延。明初,巨村舞龙曾晋京入宫,明太祖朱 元璋看表演后龙颜大悦,钦赐御笔“巨龙巨也”。
宫梳名篦
宫梳名篦 常州梳篦制作是始于南北朝时期的,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其 制作繁复,纯属手工。一般从取材至成品,篦需72道工序,木梳需28 道工序。其选材严、做工精、品种多,采用雕、描、刻、烫、镶嵌等 传统技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据地方文献和志书记载,常州梳篦 制作工艺及至明清朝代,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时,常州西门和 南门一带有几万人从事梳篦生产,且都是世代相传。因而西门有“篦 箕巷”,南门有“木梳街”作为地名。清时,苏州织造府官员每年旧 历七月,总要到常州定制一批高级梳篦进贡皇宫。李莲英为西太后梳 头用的常州产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故宫,故常州梳篦一直享有“宫 梳名篦”之誉。
谢谢!
常州天宁寺前方丈敏智大和尚,曾任美国纽约世界佛教中心导师及美国 纽约大乘寺住持。1949年,常州天宁寺戒德、佛声、默如、莲航、宽裕等一 批高僧大德赴台,分别担任台湾一些著名寺院住持,遂使天宁寺梵呗远播海 外。 数百年来,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经几代传承 人的共同努力,传遍了国内、台港澳等地、东南 亚诸国及美国佛教寺院,广大同道和教徒对天宁 寺梵呗唱诵推崇有加。无疑,这对于增强海峡两 岸和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