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甲醛溶液运输事故案例

甲醛溶液运输事故案例甲醛溶液运输事故案例:1. 2015年,某物流公司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甲醛溶液泄漏事故。
事故发生后,甲醛溶液泄漏到周围环境,导致附近居民出现呼吸道不适症状,部分人员甚至出现中毒症状。
2. 2016年,某化工企业在将甲醛溶液从工厂运输至客户时,发生运输车辆侧翻事故,甲醛溶液泄漏。
事故导致附近道路交通中断,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需要进行紧急清理和处置工作。
3. 2017年,某化学品运输公司在将甲醛溶液运输至目的地的途中,发生车辆碰撞事故,导致甲醛溶液罐体破裂,大量甲醛泄漏。
事故现场附近的居民被迅速疏散,事故处理人员进行了现场清理和应急处置。
4. 2018年,某港口发生甲醛溶液泄漏事故,导致甲醛溶液流入海洋。
事故发生后,港口附近的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渔民损失惨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海洋生态修复和补偿。
5. 2019年,某货船在海上运输甲醛溶液时,发生船舶事故,导致甲醛溶液罐体破裂,大量甲醛泄漏到海洋中。
事故引起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紧急响应,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限制泄漏范围,防止进一步的环境污染。
6. 2020年,某物流公司在将甲醛溶液运输至目的地的途中,发生车辆自燃事故,导致甲醛溶液罐体破裂,大量甲醛泄漏。
事故发生后,周围居民被迅速疏散,事故处理人员进行了现场清理和应急处置。
7. 2021年,某城市的化工园区发生甲醛溶液储罐泄漏事故,导致大量甲醛溶液流入园区附近的河流中。
事故发生后,河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周边农田和水源地受到威胁,需要进行紧急的污染治理工作。
8. 2022年,某甲醛溶液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突发爆胎事故,导致甲醛溶液罐体破裂,大量甲醛泄漏。
事故现场迅速被封锁,消防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现场处理和处置工作。
9. 2023年,某化工企业在将甲醛溶液运输至港口装船时,发生装卸事故,导致甲醛溶液罐体破裂,大量甲醛泄漏。
事故发生后,港口附近的环境受到污染,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和环境修复。
甲醛中毒案例

甲醛中毒案例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常用于家具、装饰材料、建筑材料等的生产过程中。
然而,长期接触高浓度甲醛的环境可能会导致甲醛中毒,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真实的甲醛中毒案例。
小明是一名25岁的年轻白领,他在一家新装修的办公室工作。
不久前,公司为了提升办公环境,进行了新一轮的装修工程。
然而,没过多久,小明开始出现头晕、眼睛发痒、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经过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甲醛中毒。
小明的甲醛中毒是由于新装修的办公室释放出了大量的甲醛气体,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导致了他的中毒症状。
甲醛中毒不仅会引起头晕、眼睛发痒、咳嗽等轻微症状,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甚至癌症等严重后果。
对于小明来说,这是一次严重的健康警示。
为了治疗甲醛中毒,小明接受了一系列的治疗,同时公司也进行了紧急的空气净化工作,以减少室内甲醛浓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环境改善,小明的症状逐渐得到了缓解,但对于他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甲醛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环保的装修材料。
在装修时,尽量选择低甲醛或者无甲醛的装修材料,减少甲醛释放的可能性。
其次,保持室内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在新装修的环境中,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甲醛浓度,降低中毒的风险。
最后,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
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甲醛超标的问题。
总之,甲醛中毒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所处的环境,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引起大家对甲醛中毒的重视,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甲醛致癌索赔案例

甲醛致癌索赔案例有个说法叫“城里人不怕假货怕甲醛”,这话对南京栗先生来说一点也不夸张。
装修除甲醛是一定要做的。
2002年,他和母亲兴高采烈地搬进了装修一新的60平米新房,没想到,刚搬进去3个月,他和母亲同时觉得身体不舒服,到医院一检查,发现两人都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
经南京市环境检测中心检测,栗先生的新房里甲醛超标12.6倍,挥发性有机物超标3.3倍。
于是,栗先生将装修公司告上法庭,经过长达9个月的审理,2003年7月,他终于胜诉并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如果李先生和他妈妈都是成年人,对装修污染的抵抗力还是很强的。
福州马尾区市民林先生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装修污染无异于儿童杀手。
2004年8月,林夫妇和他们4岁的女儿搬进了新房子。
10个月内,孩子被查出急性白血病。
2个多月后,他去世了。
这是国内首例因新房装修甲醛超标致死的案例。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因为没有提前意识到装修污染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造成的危害是无法后悔的。
2007年6月,刘女士的家要重新装修,包括粉刷和刷墙。
因为不是大搬家,所以她没有搬出去,一边装修一边住在里面。
装修花了整整一个月,她呼吸了一个月的有毒气体。
装修后不到一年,她发现自己频繁高烧,身上起了很多疹子。
医院诊断为血液病,病因是甲醛中毒。
病情发展迅速,刘女士最终离世。
危害案例1.我国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达11.1万人,平均每天约304人死亡,刚好相当于我国每天因车祸导致的死亡人数,其中大部分是装修污染造成的。
2. 北京的一项抽查检验表明,室内空气甲醛超标率达95%。
2.2001年8月,山西省阳泉市的刘巧英女士对自己的两居室进行了简单装修。
三个月后,她18岁的儿子,正在读高中,突然得了白血病。
2001年6月19日,全国首例室内空气污染伤害案在昌平人民法院开庭。
原告陈颖先生获赔8.9万元,他付出的代价是切除咽喉部乳头状瘤。
4.2004年7月初,北京回龙观小区一居民请了保姆,但不到一周就辞职了,说房间气味太浓,苍蝇蚊子飞进房间被熏死。
化工典型事故案例

化工典型事故案例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因此事故的发生时有发生。
下面将介绍几个化工典型事故案例。
1.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1984年):1984年12月2日,印度中部城市博帕尔发生了一起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事故。
博帕尔化工厂泄漏了甲醛气体和异氰酸酯,导致至少5000人死亡,影响了几十万人的健康。
事故的原因是操作不当,以及安全设施不完善,例如泄漏防护装置的不足。
2.赞比亚铜矿塌方事故(1970年):1970年,赞比亚铜矿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塌方事故,造成了439人死亡。
事故的原因包括采矿方法和安全措施的不当,并且管理不善也加剧了事故的影响。
3.美国堪萨斯城黄金矿塌方事故(1981年):1981年7月,美国堪萨斯城一个金矿发生了一起塌方事故,造成了14人死亡。
事故发生在一个工作面,导致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
事后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包括工作面设计不当,缺乏足够的通风系统以及缺乏培训和安全措施。
4.中国泰州天嘉宜化工爆炸事故(2024年):2024年3月21日,中国江苏省泰州市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至少78人死亡,187人受伤。
事故发生时,工厂正在生产化工原料,芳香烃。
爆炸引发了大规模火灾,邻近的居民被迫疏散。
事故的原因是违规操作,以及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这些典型的化工事故案例反映了几个共同的问题,例如操作不当,安全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善,以及对风险和危险的缺乏了解。
为了防止化工事故的发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安全措施和设施,以及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工事故的发生。
甲醛超标案例

甲醛超标案例甲醛,作为一种有害气体,近年来频频成为家庭装修中的隐患之一。
甲醛超标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的甲醛超标案例,来探讨这一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某小区一户业主在新房装修后不久,家中多名成员出现头晕、咳嗽等症状,经检测发现室内甲醛超标严重。
经过调查发现,该业主在装修过程中并未选择正规的装修公司,而是自行购买装修材料并请工人进行施工。
由于材料质量无法保障,施工工艺不规范,导致甲醛释放量超标严重,严重危害了家人的健康。
这一案例反映出了甲醛超标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装修材料的选择和质量,二是施工工艺的规范与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和解决:首先,选择正规的装修公司或者有资质的装修队伍。
这样可以确保装修材料的质量有保障,施工工艺得到规范执行,从而减少甲醛超标的风险。
其次,在装修过程中,应选择低甲醛释放的环保材料。
比如甲醛含量低的地板、涂料等,可以有效减少甲醛的释放,保障室内空气质量。
另外,装修后应及时通风换气。
尤其是在新房装修后,应尽量开窗通风,加速甲醛的挥发,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最后,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
可以通过专业的机构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甲醛超标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甲醛超标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不仅需要装修业主的重视,也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和规范。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关注,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甲醛超标问题,保障人民的健康。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大家能够更加重视甲醛超标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
甲醛事故案例

甲醛事故案例
以下是一些真实的甲醛事故案例:
1. 印度甲醛中毒案:2019年,印度东北部一所学校的学生中毒。
事发当天,学校给学生饮用的饮料中发现了甲醛。
几十名学生出现了呕吐、头痛、恶心等症状,并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2. 中国甲醛污染案:2014年,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一家家具企
业涉嫌使用含有过量甲醛的板材制造家具。
当地环保部门对该企业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甲醛超标严重。
该企业被罚款,并被责令整改。
3. 美国华盛顿州甲醛泄漏事故:1984年,美国华盛顿州一家
化工厂发生甲醛泄漏事故。
数百名附近居民被疏散,数十人因为接触甲醛而导致呼吸困难和眼睛刺痛等症状,其中一人因此死亡。
4. 泰国酒吧甲醛中毒案:2010年,泰国曼谷一家酒吧的顾客
突然出现头痛、呕吐和失去知觉等症状。
调查发现,酒吧使用了含有甲醛的酒精饮品,导致多人中毒,其中一人因此死亡。
这些案例显示了甲醛在工业生产、消费品和饮食中的潜在危害,强调了正确使用和监管甲醛的重要性。
因装修污染导致疾病的真实案例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现在人们越来越喜欢把新房装修的很漂亮,但殊不知,在漂亮的外表下,隐藏着杀机。
因室内装修污染而得病的人越来越多,下面为您收集的真实案例:1、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环境监测中心称:全国每年由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到11.1万人,平均每天大约死亡304人,相当于全国每天因车祸死亡之人数。
2、国内首例室内空气装修甲醛污染案:1998年陈先生购买了位于北京昌平八仙别墅小区的一套住宅,装修完工入住后,陈先生感觉室内气味刺鼻,致人咽痛咳嗽、辣眼流泪,从不抽烟喝酒的陈先生还被查出患了“喉乳头状瘤”,委托室内环境监测部门进行了实地检测后,发现距室内的刺鼻气味乃装修材料所挥发出的游离甲醛所致,平均超过当时的国家卫生标准25倍,最终将装修公司告上法庭。
3、首例家具污染室内环境案:2001年北京某大学杨老师在北京某家具商场订购一套卧室家具,使用不到1个月,杨老师全家人都有身体不适的感觉,经过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发现,存放家具的房间空气中甲醛超出国家标准6倍多!杨老师将家具公司告上法庭,最终胜诉并获得赔偿。
4、国内首例新车内环境污染案:原告卢先生于2002年3月23日从北京某汽车贸易公司购买了一辆经过改装的进口汽车。
后来卢先生发觉车内气味刺鼻难忍,卢先生和司机都发生头顶小片脱发的症状。
经检测,车内空气甲醛含量超出正常值26倍多。
5、南京装修污染母子同患血液性疾病案:2001年10月南京市民粟某请南京某装饰公司对自己购买的一套60平米的住宅进行装修,2002年1月粟某搬进了新房,入住才3个月,粟某及其母发现同患再生障碍性贫血。
6、2003年初,广东省佛山市谭某夫妇委托当地某装修公司对其住房进行包工包料装修后,搬进新装修的新房居住,3个多月后怀孕的妻子苏某突然流产。
7、2001年8月,著名健美明星马华因健身房装修污染,有害气体严重超标,死于白血病。
广西贵港一甲醛罐车发生泄漏事故

•矣全2021年第19期要 闻气气瓶制造质量追溯信息网站建设的气瓶制造单位,有关检验机构应当暂停其燃气气瓶的监督检验工作,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向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气瓶设置追溯信息标志时,车用缠绕气瓶在瓶体上沿环向间隔120°用透明纤维缠绕覆盖3只二维码标签,其他车用气瓶、氢气气瓶和一 氧化二氮气瓶在颈圈(护罩、标牌)上采用牢固 可靠的方式(如焊接固定二维码,或者直接镂空 形成数字码等)设置电子识读标志。
对2021年1月1日起出厂且未设置永久性电子识读标志的燃气气瓶,或虽然设置了标志但无法使用手机等通讯终端在线查询气瓶产品质量信息的燃气气瓶,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要求制造单位主动召回,并由制造单位按规定设置电子识读标志。
(二) 加快推广气瓶充装安全责任保险为进一步发挥气瓶充装安全责任保险对提升气瓶本质安全水平的促进作用,提高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救助功能,规范保险理赔范围及相关责任和义务,市场监管总局指导行业协会制定相关团体标准,并在江苏省常州市、江 苏省苏州市、浙江省金华市和广东省佛山市开展气瓶充装安全责任保险试点。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试点情况和本地实际需求进行推广。
(三) 严厉打击翻新“黑气瓶”等违法违规行为I事故消息名™〜So〇o〇o〇o〇o o o o o〇o〇o〇c^山东潍坊一学校项目塔机顶升套架滑落致3死2伤2021年5月8日10时55分许,山东省潍坊 市一职业学院滨海校区(二期)项目塔机在安装作业时发生顶升套架滑落事故,致3死2伤。
5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通报,要求潍坊市迅速成立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原 则,开展事故调查,尽快查明原因,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https:///102010_group_300005 l/detail42960268/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群众举报线索,通过明查暗访和协调新闻媒体介入等方式,加 强对制售翻新“黑气瓶”(指报废气瓶或者来历不明的气瓶,下同)的突击检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醛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学习
学习内容
一、甲醛简介
二、甲醛泄漏事故案例
三、甲醛槽车爆炸事故案例
四、甲醛生产重大事故典型案例
甲醛简介:
甲醛,分子式为HCHO,别名蚁醛,为无色气体,有辛辣刺鼻气味。
易溶于水、醇和醚。
甲醛具有很活泼的化学和生物学活性。
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
工业接触甲醛的有:皮革、造纸、塑料、树脂、人造纤维、橡胶、药品、染料、炸药、油漆等行业。
也用作生物体防腐剂及物件消毒等。
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甲醛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为粘膜和皮肤的刺激作用。
主要表现为眼部烧灼感、流泪、结膜炎、眼睑水肿、角膜炎、鼻炎、嗅觉丧失、咽喉炎和支气管炎等。
严重者可发生喉部痉挛、声门水肿和肺水肿。
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蒸汽,可有头痛、软弱无力、消化障碍、视力障碍、心悸和失眠等。
此外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湿疹,主要发于手、指和面部。
甲醛中毒的预防措施:
甲醛中毒的预防,包括生产过程应严加密闭,甲醛灌注应做到机械化,并装设局部排气罩,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此外应做好职工的个人防护。
1987年6月4日,上海某石化公司维纶厂整理车间保全工在检修阀门时,吸入甲醛,一天后感到不适即去医院就诊,诊断为甲醛中毒。
事故原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卫生意识和教育,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停车作业失当引发甲醛泄漏——“9.14”甲醛泄漏事故
【事故经过】
2005年9月14日晚上21点45分,某公司进行停车操作,DCS操作人员发现装置回收系统压力突然开始异常下降,现场操作人员报告T-3101进料口处有甲醛物料泄漏。
值班主管马上赶到现场,判断为进料管与塔体连接处垫片破损造成的泄漏。
主管随即启动T-3101紧急停车操作。
在开发区消防支援和保护下,该公司迅速更换垫片堵漏。
23点30分,漏点已完全修复。
【事故原因】
该公司进行停车操作,由于停车操作使工厂内的中压蒸汽压力突然降低,并产生了较大波动。
中压蒸汽的波动,造成T-3101底部出料流量大幅波动,流量急剧下降。
T-3101底部出料流量的下降使得塔的进料温度大幅下降从而与塔内温差过大,在物料和塔的进口处产生了水锤,水锤造成的剧烈震动损坏了垫片,从而产生泄漏。
【事故教训】
1、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不健全,操作规程制定前没有进行工艺风险分析,不能正确指导职工安全作业。
2、没有制定停产专项预案,对停车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不足。
违章作业造成甲醛槽车爆炸重伤3人
【事故经过和危害】
2004年某日下午,某镇一辆甲醛运输槽车在维修时发生爆炸,造成3人重伤,槽车严重损毁。
据调查,下午3时许,出事槽车来维修点维修。
车上司乘人员称罐子顶部位置
出了毛病,让维修人员帮忙用电焊焊接一下。
但维修人员问司机使用电焊焊接是否安全,对方称不会出问题。
两位维修人员随即上去用电焊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发生了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直接原因是该甲醛槽中存在的甲醛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已在爆炸范围内,遇电焊作业火源立即发生了爆炸。
因此,对任何有甲醛等易燃易爆物料存在的设备、管道和系统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开具动火许可证,在安全人员的监护下对相关设备、管道和系统进行彻底清洗和置换,并按程序进行动火分析,在确认无爆炸风险时,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上述维修人员和司机完全没有安全施工的意识,违章作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爆炸起火事故9死5伤
【事故经过】
1996年7月17日,某化工厂因原料不足停产,经领导研究确定借停产之机进行粗甲醇直接加工甲醛的技术改造。
7月30日15:30左右,在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上安装阀门。
精甲醇计量槽内存甲醇10.5t,约占槽体容积的2/3。
当时,距溢流管左侧o.6m处有一进料管,上端与计量槽上部空间相连,连接法兰没有盲板,下端距地面40cm处进料阀门被拆除,该管敞口与大气相通。
精甲醇计量槽顶部有一阻燃器,在当时35℃气温条件下,槽内甲醇挥发与空气汇合,形成爆炸混合物。
当对溢流管阀门连接法兰与溢流管对接焊口进行焊接时,电火花四溅,掉落在进料管敞口处,引燃了甲醇计量槽内的爆炸物。
【事故危害】
随着一声巨响,计量槽槽体与槽底分开,槽体腾空飞起,落在正西方80余米处,槽顶一侧陷入地下1.2m。
槽内甲醇四溅,形成一片火海,火焰高达15m。
两名焊工当场因爆炸、灼烧致死,在场另有11名职工被送往医院,其中6人抢救无效死亡。
在现场救火过程中,因泡沫灭火器底部锈蚀严重而发生爆炸,灭火器筒体升空,导致1名操作者被击中下颌部致死。
这次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5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
这是一起严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重大死亡事故。
1、在进行焊接作业前,作业点没有与甲醇计量槽完全隔绝,进料敞口与大气相通造成甲醇气体与空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
该厂属于易燃易爆区域,为一级动火区,但没有执行有关动火规定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引燃进料管口的爆炸混合物,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安全管理混乱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
在甲醛技术改造项目中,没有专业除甲醛施工技术方案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没有执行一级动火项目规定,擅自下放动火批准权限,动火管理失控,焊接现场没有组织监护措施,领导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根据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标准》规定,企业须按3‰~5‰的比例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百人以上车间应设专职安全人员,但该厂没有设安全科室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措施未落实。
4、没有按规定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职工安全素质差,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溢流管上、下两头都是法兰螺丝连接,如把两头螺丝卸下,把溢流管搬到没有易燃易爆物料的非禁火区焊接,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