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克和千克解决问题专项练习

姓名:

1千克里有()个500克2千克里有()个500克

3千克里有()个500克4千克里有()个500克

如果每500克苹果卖3元,那么1千克苹果卖()元。

1、一筐苹果重48千克,平均放在6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苹果?

2、6个苹果重1千克,30个苹果重多少千克?

3、6个苹果重1千克,5千克有多少个苹果?

4、30个苹果重5千克,每千克有多少个苹果?

5、1千克水果糖可以装2袋,8袋水果糖有多少千克?

提示:带横线的句子可以理解成:()袋水果糖重1千克。

6、如果5个桃子重500克,32个桃子大约重多少千克?

7、如果9个鸡蛋重500克,50个鸡蛋重多少千克?

8、小明抱着两个玩具一起称,共重30千克,现知每个玩具重2千克,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9、某水果店水果价格标记如下:

(1)买4千克香蕉需要多少元?

(2)买2千克草莓需要多少元?

(3)买500克苹果和3千克梨,一共需要多少元?

(4)妈妈带了30元,买3千克西瓜和3千克桃子够吗?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教案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了解起点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多重?分别用什么做单位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课题。 二、实践体验,建立观念 (一)感知1克的质量 1、猜一猜 通过一袋牛奶糖18克,内装6颗,得知1颗奶糖是3克。每位学生拿出1颗掂一掂,感受3克牛奶糖有多重。在另一只手上放一枚2分硬币,与一颗牛奶糖的轻重比较,猜一猜这枚2分硬币可能有几克。(师:是不是一克呢?用秤来称验证) 认识各种秤,指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秤。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电子秤,并引导克用字母g表示。 (2)用电子秤称一枚2分硬币,得知电子秤屏幕上显示还是“0”设疑激发学生思考,能用什么方法得到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称两枚硬币,称出“2克”由此得出2分硬币重1克。 3、掂一掂 闭眼感受一枚2分硬币(1克)的轻重,交流感受。 4、找一找 把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找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学生在物品盘中找一找并汇报。(如:一个钮扣、6个黄豆、2个花生米、两个回形针等)让学生介绍找到1克物品的方法,老师适时进行小结。为什么1克的黄豆个数多?而1克的花生米个数少呢?

5、小结 (二)感知比1克重的物品质量 1、盘子里除了有1克的物品,还有哪些物品呢?让学生估三种物品的质量,根据自己估计的质量,按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再用电子秤分别称,验证估的结果,若有误修正排列情况,直到正确。(一个果冻、一个面包、一包茶叶) 2、掂一掂 从三种物品中,找到最重的物品(100克)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00克有多重。 (三)发现1千克和1000克的关系 1、算一算 一个物品100克。再逐个递增,计算出10个100克的总质量是1000克。(一起数到1000克) 2、称一称 指名学生拎一拎,再放在台秤上称,问:怎么台秤上显示的是数字“1”呢?启发学生发现台秤上的1指的是1千克。(简单介绍台秤)顺势介绍千克可用字母kg表示。 3、设疑激思 同样的10个物品数出来是1000克,而放在台秤上显示的是1千克,想一想:1千克和1000克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 4、读一读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四)感知1千克物品的质量 1、小组活动 找大约1千克的物品:把找到的物品放到台秤上称;再轮流拎一拎感受1千克有多重。 2、代表汇报 介绍并展示本组找到的1千克物品是什么,说说自己拎1千克的感受。(例:2袋盐、5个苹果、一袋洗衣粉、一桶面条等) 3、拓展思维 1千克面条和装1千克的食品相比,哪个重些? 通过议一议,称一称得出结论:它们质量一样。由此说明:比较物体的轻重时,不能

克和千克的复习整理课

克和千克的整理复习 温县实验小学赵艳红 教学目标: 1、通过帮助动画人物闯关情境的创设,巩固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2、进一步巩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1000克=1千克,并能熟练计算。 3、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巩固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熟练根据1000克=1千克进行计算。 难点: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课前准备:课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到这张幻灯片你已经猜到我们今天复习的内容了吧?对,今天我们就整理复习克和千克这部分的知识。 一、整理复习(这个单元我要掌握的) 1、看到这个标题你想到了哪些知识点?想不起来的同学可以打开书翻到(课本第85到第90页)回顾一下这一部分的知识,和同桌两人说一说。 2、整理、记录。师生共同整理。 (课本第85到第90页) 较轻较重 质量单位克千克 符号g kg 单位换算:1千克=1000克 测量工具:秤 3、还有补充的吗? 二、查漏补缺。 知识点:会估量、换算比较大小。会看秤称量物体。 1、同学们在估量时出现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错题。找错因,纠错。练习。 ①、填空 足球:450克一个梨150克 篮球:500()一个苹果200() 排球:------- 一箱苹果15() 大米重20克。猪重100克。 师生共同改正。总结方法:要对物体进行估量,可以通过轻重,大小比较接近的物体进行估测。 ②我们来进行练习,检验一下。请同学们把练习册翻到第87页做一做第2题. 汇报,总结。 2、单位换算。

二年级数学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8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指导】 本单元内容可分三层进行教学。 第一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使学生感受物品有轻重之分,知道物品有多重要用秤去称,从商品的包装标示可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要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第二层: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时可多为学生提供几种约重1克、1千克的物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为了和国际接轨,向学生介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来表示,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约是1克、1千克的物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 第三层:为学生提供称量的机会,介绍一些常用的秤,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一些常见秤的数值,巩固实际测量经验及质量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从生活中来,在操作中巩固,在实际应用中掌握。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 1.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教材第101~103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架天平、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几粒黄豆 学生:四人小组一袋食物(10克胡椒粉、100克方便面、50克薯条) 四人小组一个信封(一粒黄豆、1枚1角硬币、1颗牛肉糖、1个果冻)每人一枚2分的硬币和质量为1千克的实物 【情景导入】 介绍工具,引入课题 先让体重、身高有明显差距的两名同学在黑板前站一站。 师:看着他俩你们想说什么? 生:(小明比小刚高。)(小明比小刚重。) 师:小明比小刚高多少呢? 生:20厘米、15厘米、22厘米……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谁估计得最准呢? 生:用尺子量。(请学生来量,并出示结果为15厘米) 师:是呀,要知道小明比小刚高多少,我们可以用工具——尺子去量,要用到长度单位厘米,那要知道小明比小刚重多少,该怎么办?要用到什么单位呢? 生:用秤来称,要用到重量单位。

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4页情境图及做一做。 本课是学生应用已学的质量单位的知识,通过估量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而且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形成估测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通过估测解决问题 【难点】 灵活运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测策略。 【课前设计】 小调查: 1.调查了解一些常见物品的轻重。 2.估计1千克苹果和梨的数量。

3.课前调查1千克鸡蛋有多少个。 【课堂设计】 一.谈话引入,经验交流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质量单位 (2)全班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自己调查了1千克苹果、梨和鸡蛋各有多少个。 (3)质疑 师:怎么答案不相同,问题出在哪里?谁的调查是对的?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苹果,我们称称看。(老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大小两份不同的苹果,指名上台称一称。)师:4个苹果1千克,5个苹果也是1千克,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小结:看来苹果的大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所有大家课前的调查都应该是对的,只是调查的苹果大小不一样。 师:这是王奶奶摘的20个苹果,它们大约重多少千克?今天我们一起来帮王奶奶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了课后小调查,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二、分析问题,探究解决 师:出示题目: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

克和千克的认识(1)

克和千克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千克。 2.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并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3.知道怎样称量物体的方法。 4.在了解质量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质量的意识。 四、教具准备 盘秤、天平、电子称、500克的盐、1千克的面条、2分硬币,教科书一本、100克大米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轻重 师:小朋友们,你喜欢去超市购物吗?老师也喜欢,昨天我在超市买了两样东西,(盐和面条)大家猜猜哪个更重?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看标签,用称称。 师:看来物品是有轻重的,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 (二)理解称,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常见的盘秤 师:刚才说用称称,那你理解哪几种称呢?在哪见过? 2.介绍生活一些中常见的称。重点介绍上天平和盘秤。 师:它们都能够用来称物品的质量。 3.揭示课题 师: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三)理解克,感受1克和几克的质量 1.(1个2分硬币)让学生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 师:知道1克有多重吗? 学生再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说很轻) 2.说一说,你知道奈尔物品大约是1克。(乒乓球、药片、一片树叶.......) 3.掂一掂,载比较一下。分别掂一掂一支铅笔、一袋盐、感受几克、100克、500克的重量。较轻的物体我们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 4.掂一掂数学课本有多重?再称一称。(师演示)(1本数学书大约重150克) 5.简单介绍天平。称较轻的物品要用到一种成——天平。(拿给学生可观察) 6.我们现在超市最常见的事电子称,方便快捷。 (四)理解千克 1.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物体有轻有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 1扎面条重就是1千克,也能够用1kg表示。 师:请同们用手掂一掂1扎面条,感受1千克有多重。你觉得1千克怎么样?(挺重)

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练习题和解决问题的题型 1. 欧阳抱着两个玩具一起称,共重30千克,现知每个玩具重2千克,欧阳体重是多少? 2. 食堂每一天运来3200千克煤,第二天运来2400千克煤,计划这些煤烧7个月,平均每个月煤多少千克? 3. 一台榨油机每小时榨油8千克,这台榨油机已经工作了7小时,还要榨多少千克才能完成100千克的榨油任务? 4. 一枚5分硬币重2克,小方有4角钱5分硬币,共重多少克? 5、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用去15元,1千克苹果多少元? 6、一袋草莓牛奶重500克,一袋菠萝牛奶重400克,一袋酸奶重600克。 (1)、一袋草莓牛奶比一代菠萝牛奶重多少克? (2)、一代菠萝牛奶比一袋酸奶轻多少克? 7、一袋食盐重500克,一袋洗衣粉重2千克,一袋洗衣粉比一袋食盐重多少克? 8、奶牛每天产奶6千克,奶羊每天产奶2千克。 (1)、奶牛每天比奶羊多产奶多少千克? (2)、奶牛每天产奶的千克数是奶羊的几倍? 9、买5千克鸡蛋40元,平均1千克鸡蛋多少元?

10、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11、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千克? 12、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13、一筐梨重24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元,每人应付多少元? 一、单位换算:记准:1千克=1000克 ()克=1千克6千克=()克5000克=()千克 9千克=()克1千克=()克8000克=()千克 52千克-28千克=()千克8700千克=()千克()克 8千克-()=3000克1千克—600克=()克 1200克+800克=()克=()千克。2千克○2000克 5千克○4900克456克○465克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记准:一个二分币大约1克,两袋盐大约1千克,再去比较填单位。 一个梨重150()一个南瓜重4()一枚2分硬币约重1()一个排球重450()一袋方便面重()小明体重约30() 一个鸡蛋重大约70()一个西瓜约重5()小红重32()。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单元知识点和同步拓展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知识点 【单元知识梳理】 知识重点: 1、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会比较准确地估计物品的重量。 2、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单位间的互化。 3、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关于克与千克的生活实际问题。 知识难点: 1、质量观念的建立。 在填单位的时候,有时拿不准应该填克还是千克,这说明还没有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可以多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在判断的时候还应该有标准,因此要记住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 以克为单位:一枚2分硬币重约1克;一枝铅笔重约6克;一本数学本重约18克;一本数学书重约180克;一个鸡蛋重约50克;一个苹果重约250克…… 以千克为单位:4个苹果重约1千克;一张凳子重约3千克;一头猪100多千克,还有记住自己的体重…… 2、单位间的互化。 2000克+3000克=()千克,容易不看清后面的单位,填成5000。 13千克与1300克比较时错误地认为是相等的。 3、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单位是否统一,是否需要转化。 【重点题型整理】 一、填空。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作单位。 2、5000克=()千克6千克=()克 200克+800克=()克=()千克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本数学书重300() 一只母鸡重4000()一壶油重5()张小玲同学的体重是25() 一只鸽子重360()一个苹果重180()一个鸡蛋重50()

一条狗重18()一本书重110()一条鱼重2() 一瓶矿泉水重500()一袋洗衣粉重800() 4、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5、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3千克○2990克1千克○1010克 6、5只面包共重300克,一只面包重()克。 二、选择。 1、18个鸡蛋大约重1()。A、克 B、米 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A、>B、<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A、240 B、2400 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 A、5000 B、5 C、500 三、在○里填上“>”、“<”或“=”。 56千克○ 65千克 100厘米○ 1米 1千克○ 1000克 2千克○ 2克52克○ 25克 24千克○ 42克 120克○ 1千克3900克○ 1千克8000克○ 8千克 7千克○ 6900克 2千克○ 2000克 5000克○ 6千克 四、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 2900克、3千克、990克、3100克、1001千克、600克、1千克、400克 五、连一连。 一只梨一只母鸡一头牛一只羊一枚2分硬币 200千克35千克 5克160克3千克 六、解决实际问题。

《克和千克》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克的认识教案 克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 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 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 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 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 下载)(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2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教师在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放入图钉,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支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克和千克的认识解决问题》教案

第2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10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巧。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重量(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重点难点】 1.熟练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揭示课题。 【新课讲授】 1.知识回顾。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1:我认识了克和千克。 生2:我认识了秤。 生3:我会用秤称物品的轻重。 生4:我知道1千克=1000克。 师: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质量约重1克。 生1:一枚2分的硬币重约1克。

生2:一枚图钉重约1克。 生3:一个乒乓球重约1克。 生4:2枚曲别针重约1克。 …… 师: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质量重约1千克呢? 生1:一袋白糖重约1千克。 生2:一条鱼重约1千克。 生3:4袋牛奶重约1千克。 生4:2瓶矿泉水重约1千克。 …… 师:通过上面的知识回顾,说明大家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强化练习。 (1)填一填。 6千克=()克 4000克=()千克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填写答案,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生1:6千克=6000克,4000克=4千克。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千克=1000克,6千克就等于6个1000克,就是6000克;4000克里有4个1000克,所以是4千克。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千克和克的进率是1000,所以由“千克”转化成“克”,在数字后面添3个0并以“克”作单位;由克转化成“千克”,把数字末尾的三个0去掉,并以“千克”作单位。所以6千克=6000克,4000克=4千克。 师:真聪明!这两种方法都很好。 (2)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第2课时 解决问题-克和千克 教学设计

第8单元克和千克 第2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3,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确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估计生活中物品的质量,能够根据物品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一题谁来填一填? 预设:克;g 同学们同意么?(同意) 说的不错。第二题那谁再来填一填? 预设:千克;kg 同学们同意么?(同意) 说的也很好。那再来看下面的这道题,谁来给大家读一读题? 谁来填一填? 预设:千克 同学们,他填的对么?(对) 上节课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应用上节课的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课:

同学们喜欢吃苹果么?(喜欢) 那好,这里有一道和苹果有关的题,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教材104页例3。 谁来帮大家读一读题?(点名读题) 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预设: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 问题是什么? 预设:这些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 那该怎样解答呢?要知道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我们要知道哪些信息?下面,同学们小组之间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 谁来说一说需要哪些信息? 预设1:一个苹果大约有多重 预设2:几个苹果大约重是1千克 同学们真聪明!居然想到了这么多信息。就我们目前已掌握的知识,我们用哪个信息解决这道题更好一些呢?(第二个) 那几个苹果是大约重是1千克呢?谁来说一说? 预设:4个 4个苹果一定是1千克么?(不一定) 说明什么问题? 预设:苹果有大有小,要根据大小来估计。 真聪明!通过调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信息,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信息?(课件出示)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谁来说一说该如何列式计算? 预设:20÷4=5(千克)(板书)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预设:20÷5=4(千克)(板书) 结果现在咱们已经计算出来了,那如何检验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呢?下面同学们小组之间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 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检验的?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认识克与千克》教案 教学内容 浙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绿色饲养场19 “认识克与千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沉重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各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人体秤(1台)、台秤(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说一说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室实验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她正在干什么? 生:正在配置溶液。 师:她是按怎样的标准配置的呢? 生:40克药粉需加20千克水。 师:20千克药粉水重还是一桶水重? 让学生估一估。 师:要想知道20千克药粉水重还是一桶水重,就要知道它们的轻重,怎样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质量的问题:“认识克与千克”。(板书课题) 二、实践活动,探求新知 1.认识秤 ①师:要想知道某个物体到底有多重,怎么办?(用秤称)课前,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了生活中常用的秤,汇报一下你们组见过什么样的秤? ②学生汇报:盘秤、电子秤、天平、台秤、磅秤等(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

2.认识克与千克。 师:物体质量(重量)的计量单位有克、千克。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千克叫做公斤。 师:一个1角硬币就是1克。放在手指上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让学生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 每人拿出一个1角的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学生活动,汇报感觉) ①猜一猜。 出示图片1。 让学生猜一猜一勺盐的质量。 学生猜测并产生争论。课件出示一勺盐约重1克。 出示图片2。 让学生猜一猜一大勺盐的质量。 学生猜测并产生争论。课件出示一勺盐约重5克。 ②称一称。 师:大家意见不一样,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要用秤来称一称。 师:“克”的国际单位是“g”。称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天平。 课件出示天平及砝码图片。 师:每个砝码上刻有表示质量的克数。天平左盘放入物体,右盘放入砝码,天平平衡了,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物体的质量。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物品的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 ③掂一掂,感受1克。 学生掂一掂1枚2分硬币,感受1克的质量,小组内互相交流。 ④说一说。 请一以“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 ⑤感受1千克。 师:这5包冰糖都是200克。请学生看一看,拎一拎,掂一掂这5包冰糖,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⑥感受几千克。 小组长取出准备的一桶纯净水,让组内同学先猜一猜有几千克,再用秤称一称,最后拎一拎感受几千克的实际重量。 师:“千克”的国际单位是“kg”。 ⑦联系实际,说一说。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含答案)人教新课标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例1】一个乒乓球重多少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求出一个乒乓球的质量。 对比左图和右图发现:两图相差2个乒乓球,质量相差156-150=6(克),所以一个乒乓球的质量是6÷2=3(克)。 解答:156-150=6(克) 6÷2=3(克) 答:一个乒乓球的质量是3克。 【例2】8千克铁和8000克棉花相比较,( )。 A.一样重B.8千克铁重C.8000克棉花重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转化”法比较物体的质量。解答时可以把8千克转化为8000克比价,也可以把8000克转化为8千克比较,无论哪种转化,结果都是相等的,也就是一样重。 解答:A 【例3】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比较法、转化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解答时,先求出4头牛的质量,列式为500+500+500+500=2000(克),2000千克=2吨,吨<3吨,这样得出大象重,重3-2=1(吨)。 解答:500+500+500+500=2000(克)=2吨 3-2=1(吨) 答:大象重,重1吨。 【例4】5只小动物要同时过河,怎样乘船才安全呢?(用线连一连)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应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20千克+40千克+15千克=75千克,75千克=75千克,小猴、小猪和小狗乘小船。90千克+5千克=95千克,95千克<100千克,小鹿和小兔乘大船。

解答:小鹿和小兔乘大船。小猴、小猪和小狗乘小船。 【例5】问它们各重多少? (1)+ =5千克(2)+ =7(千克)(3)+=8千 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答关系式问题。鸡+鸭=5千克,鸡+鹅=7千克,可以得出:鸡+鸡+鸭+鹅=12千克,已知鸭+鹅=8千克,所以鸡+鸡=4千克,即鸡=2千克,然后再求互鸭和鹅的质量。 解答:鸡=2千克,所以鸭=3千克,鹅=5千克 【例6】一箱梨连箱重15千克,吃了一半后,连箱重8千克,箱子有多重?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质量的计算,解答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可以抓关键词的方法来解答,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关键理解“吃了一半”的意义。根据“一箱梨连箱重15千克,吃了一半后,连箱重8千克”可以得出,吃了的梨的质量是15-8=7(千克),所以梨的质量是7×2=14(千克),这样箱重15-14=1(千克)。解答:15-8=7(千克) 7×2=14(千克)15-14=1(千克) 答:箱子重1千克。 【例6】看图填一填。 苹果 12千克 ( ) 梨()千克()千克()千克千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图示法来解答与千克有关的倍数问题。解答时,先找到已知的一倍量苹果的质量,然后看梨的质量是苹果的3倍,从而求的答案。解答:12 12 12 48

《运用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运用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巧。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重量(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重点难点】 1.熟练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揭示课题。 【新课讲授】 1.知识回顾。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1:我认识了克和千克。 生2:我认识了秤。 生3:我会用秤称物品的轻重。 生4:我知道1千克=1000克。 师: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质量约重1克。 生1:一枚2分的硬币重约1克。 生2:一枚图钉重约1克。

生3:一个乒乓球重约1克。 生4:2枚曲别针重约1克。 …… 师: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质量重约1千克呢? 生1:一袋白糖重约1千克。 生2:一条鱼重约1千克。 生3:4袋牛奶重约1千克。 生4:2瓶矿泉水重约1千克。 …… 师:通过上面的知识回顾,说明大家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强化练习。 (1)填一填。 6千克=()克 4000克=()千克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填写答案,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生1:6千克=6000克,4000克=4千克。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千克=1000克,6千克就等于6个1000克,就是6000克;4000克里有4个1000克,所以是4千克。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千克和克的进率是1000,所以由“千克”转化成“克”,在数字后面添3个0并以“克”作单位;由克转化成“千克”,把数字末尾的三个0去掉,并以“千克”作单位。所以6千克=6000克,4000克=4千克。 师:真聪明!这两种方法都很好。 (2)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千克和克的认识

千克和克的认识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 一、认识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1、(出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约有多重?苹果有多重? 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克与千克 重点知识

一,知识点整理: 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书包约重2千克。【考察学生的生活的感知。如果学生能力薄弱,要喝家长沟通,让家长帮助学生去感知生活。但是要学生记住几个常见题型。鸡蛋50g 鸭蛋60g 学生体重25到45kg之间一分钱硬币1g左右】 3、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4、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5、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6、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二,经典例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一只母鸡重4000()一本数学书重300()小华体重35()。一个苹果约重300()。一袋大米重约50()。一个乒乓球重3() 1千克60克=()克 200克+800克=()克=() 27千克=()克 368克+632克=()克 ()千克=6000克 5000克=()千克()千克=16000克一箱西红柿重15千克,5个人合买一箱后平均分,每人分到多少千克? 一箱苹果重18千克,一箱梨重16千克,两箱水果一共重多少千克?

讲解课本例题 三,随堂练习: 1,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2、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3千克○2990克1千克○1010克 3、5只面包共重300克,一只面包重()克。 4、 1个2分钱币大约重(),1000个2分钱币约重( ). 5、将下列重量按从大到小排列. 600克、1千克、400克、3千克 ( )>( )>( )>( ) 6、选择。 (1)、18个鸡蛋大约重1()。 A、克 B、米 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 A、> B、< 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 A、240 B、2400 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 A、5000 B、5 C、500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1千克铁比1000克棉花重。() 2、1根跳绳长5千克。() 3、一棵大树高17米。() 4、一个排球重400千克。() 5、妈妈体重53克。() 6.一个西瓜重1千克. ( ) 7.5个桃子重1千克. ( ) 8小刚一顿饭吃50千克馒头. ( ) 9一只小兔重100千克. ( ) 10.8袋精盐重4千克. ( ) 11.一条路长80千克. ( ) 12.小华体重100千克. ( ) 13.一块蛋糕重1千克. ( ) 14、一座楼高100千克. ( )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根竹乡江口小学黄美霞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第 --页“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又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在设计本课时,重点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亲身体验感知,形成质量观念,并将猜一猜、估一估的活动贯彻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应用意识。为了让学生了解克与千克这些眼睛看不见的每一个单位质量实际有多重,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掂量 1个、5个、10个、20个2分硬币或1角硬币,通过肌肉感觉来逐步感知1克、5克、10克、20克有多重。通过左手放2分硬币,右手放小物品,感觉左右平衡后来估计小物品有多重。通过掂一袋1千克重的洗衣粉,感受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1克、几克、几十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称一称和评一评,建立克和千克的进率关系,形成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在教学本节课之前,我作了如下的调查:①你在大家发购物(注:学校傍边的小卖部)或者在超市购物时看过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识了吗?②你知道有哪些质量单位?③你估计 1枚2分硬币(或者新出版的1角硬币)有多重? ④你会认秤吗?你都知道有哪些秤?通过对一个班的48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①有40人从没有看过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识。②学生大多知道的是克和千克,还有斤、公斤和两。③有15人听家长说大约是1-10克左右,还有8人说很轻,有19人说不知道。④48人都会认大家发小卖部的电子秤,其中有28人会认盘秤。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克和千克是模糊的,对1克和1千克的认识更是模糊的,也没有实际测量的经验。看来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知识点汇编

知识点总结1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了解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练习题** 1、填上适合的单位(克和千克) 一个书包重约3( ) 一串葡萄重约800( ) 一个足球重约498( ) 一个菠萝重约2( ) 2、填空 2000克=( )千克 8000克=( )千克 6千克=( )克 4千克500克=( )克 **参考答案**

1、填上适合的单位(克和千克) 一个书包重约3( 千克) 一串葡萄重约800( 克) 一个足球重约498( 克) 一个菠萝重约2( 千克) 2、填空 2000克=( 2)千克 8000克=( 8)千克 6千克=( 6000)克 4千克500克=( 4500)克 知识点总结2 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1)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2)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 1 克。两袋 500 克的盐约是 1 千克。(3)1 千克=1000 克(进率为 1000),用字母表示:1kg=1000g。 1 千克=1 公斤 1 公斤= 2 斤 1 斤=500 克。 1 斤=10 两 1 两=50 克 (4)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5)注意:1 千克棉花和 1 千克铁比较是一样重的。

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 你见过哪些秤? 电子秤 在商场卖食品的地方.盘秤 商店卖糖果的地方. 弹簧秤 家里常用的 磅秤 夏天卖西瓜的地方用磅秤. 卖大米的地方用磅秤. 认识克 1个2分硬币约重一克 大约重一克的物品有 : 一枚校徽 , 一粒钮扣 ,两粒黄豆…… 认识千克 一袋盐500克,两袋重多少克? 500克 + 500克 =1000克1000克 = 1千克 也就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克克千克克 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个乒乓球重1()。 一袋洗衣粉重1()。一管牙膏重100()。 一只鸡重2()。一位小朋友重23()。 一个西瓜重3()。克克克千克千克千克32 易错题汇编 【错题1】判断:1千克的棉花比1千克的铁轻一些。() 【思路点拨】比较两种物品的轻重,是比较两种物品的具体质量,本题中两种物品都是1千克,因此它们同样重。 【指点迷津】同学们将本题判断错误主要是受铁比棉花重的生活经验的影响,忽视了两者的质量相等。 【错题2】比较大小:400克○4千克

克与千克解决问题习题.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练习题 望城新区朱梦霞 一、口算 60千克+35千克= 40克+38克= 56千克÷7= 6克×8= 二、选择。 1.一筐橘子连筐重30千克,筐重3千克,橘子的重量是 ( )千克。 A.33 B.27 C.30 2.1千克苹果大约有( )个。 A.8 B.28 C.80 3.倩倩的身高大约是131( )。 A.米 B.千克 C.克 D.厘米 4.10千克铁和10千克棉花相比,( )。 A.10千克铁重 B.同样重· C.10千克棉花重 D.无法比较 5.2只鸭子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已知1只鸭重3千克,1只鸡重( )。 A.3千克 B.4千克 C.2千克 二、填空。 1.1袋精盐重500克,2袋精盐重( )克,正好是( )千克。

2.1个2分硬币约重( )克,( )个2分硬币约重1千克,所以1千克=( )克。 3.比56千克多9千克是( )千克,81千克比23千克多( )千克。 4.4500克=( )千克( )克 6543克=( )千克( )克 5.一个大冬瓜约重6 ( )。一个菠萝大约重700 ( )。 6. 量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 )做单位. 7. 1个2分钱币大约重1克,1000个2分钱币约重( 8. 1袋精盐重500克,( )袋精盐正好是1千克. 9. 1000克=( )千克,1千克又叫1( ). 10. 在○里填上“>”、“<”或“=”. (1)3千克○3000克 (2)900克○1千克 (3)6千克○5999克(4)1000克○1千克 12. 将下列重量按从大到小排列. 600克、1千克、400克、3千克 ( ) >( )>( )>( ) 13.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在横线上 ● 一袋面粉重25_______ ● 一个鸭蛋约60_______ ● 一辆卡车可以装货 ● 一个冬瓜约重10_______ ● 一块水果糖约重3_______ . ) ● 一个皮球约重50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