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咏农诗选

合集下载

农耕古诗大全

农耕古诗大全

农耕古诗大全1、宋代杨万里《悯农》: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唐代孟浩然《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唐代张籍《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3、唐代李绅《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宋代陆游《岳池农家》:春深农家耕未足,原头叱叱两黄犊。

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

绿秧分时风日美,时平未有差科起。

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

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

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

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

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

5、唐代杜甫《蚕谷行》: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6、唐代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7、宋代赵蕃《山行》:晨起雨间雪,晚行风送晴。

梅残冰玉瘦,林远画图呈。

贾客嗟长路,农夫乐早耕。

余怀独无累,徒倚待诗成。

8、唐代王维《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9、唐代崔道融《田上》: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10、宋代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关于写农民的诗集锦

关于写农民的诗集锦

关于写农民的诗集锦《后催租行》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

这首诗可看作是《催租行》的续篇。

此诗客观叙写一位老农一家的遭遇,深刻地反映出农民在官府苛重租税下的苦难生活。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写农民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二月二日出郊朝代:宋朝|: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苏秀道中朝代:宋朝|: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吴兴杂诗朝代:清朝|: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朝代:唐朝|: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海人谣朝代:唐朝|:王建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咏田家朝代:唐朝|: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朝代:唐朝|:杜甫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

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

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

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

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庄居野行朝代:唐朝|:姚合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

诗篇里的农耕文化 50首描绘农耕生活的古诗

诗篇里的农耕文化 50首描绘农耕生活的古诗

诗篇里的农耕文化 50首描绘农耕生活的古诗诗篇里的农耕文化——50首描绘农耕生活的古诗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有许多描绘农耕生活的作品。

这些诗篇以鲜明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农耕文化的方方面面。

下面,我们将一起欣赏50首古诗,感受那遥远而又亲近的农耕文化。

1、《白露》——王之涣秋天的白露,是丰收之前的象征。

王之涣通过描绘白露田野的景象,表达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银河落九天,青冥浩淼渊。

丹桂密交加,白露满田畴。

皓月共婵娟,摇曳共清秋。

但忧时刻忧,劳劳不自休。

2、《怀江南农父》——苏轼苏轼以怀念父亲的情感,描绘了江南农耕文化的细腻场景。

他把父亲的辛勤劳作与对农田的深情表达融为一体,表现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珍视与眷恋。

岸菊秋重花瘦,劳劳江上女,纤手把香船泊秋湾。

素弦清扫金铃响,时人多寄中牵千绳。

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李二贾苏李二贾这首联篇诗以饮酒赋诗的形式,描绘了农耕生活中风雨多变的景象。

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对命运无常的思考。

苔深不能剃,萍密不辞船。

山寺待晚钟,金波离急弦。

客愁去永夕,云彩归东川。

我辞育儿岸,此去难见源。

4、《山亭夏日》——杜牧这首诗通过笔墨的描绘展现了农耕文化的盛夏景象。

杜牧辞职、放下官场之后,回归农田,享受了一段宁静的田园生活。

诗中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悦和对自然的赞美。

山亭夏日凉如水,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露未晞亦已秋,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江苏湖州》——赵秉文这首诗描绘了江苏湖州的农耕文化,以其细腻的笔触展现出田园绮丽的景象。

通过诗中的画面感和内心感悟,赵秉文向读者们展示了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晴岛风光共画图,湖光山色任人梳。

白石。

精选古人描写农民的诗精选

精选古人描写农民的诗精选

农民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133 47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1鲁东门观刈蒲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惭愧今年二麦丰。

千畦细浪舞晴空。

化工余力染夭红。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

甚时名作锦薰笼。

劝农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其一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其二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其三熙熙令德,猗猗原陆。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其四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矧兹众庶,曳裾拱手!其五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其六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田家朝代:唐朝|作者:王维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

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

柴车驾羸牸,草屩牧豪豨。

多雨红榴折,新秋绿芋肥。

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

住处名愚谷,何烦问是非。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词牌名:风流子|朝代:宋朝|作者:孙光宪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

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

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山家朝代:唐朝|作者:张继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田家·昼出耘田夜织麻朝代:宋朝|作者: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田家朝代:宋朝|作者:陈师道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 中国历代咏农诗选 》

《 中国历代咏农诗选 》

读咏农诗选有感距今约一万年前,农业开始在我国出现。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劳动人民世世代代与农田、农活、农事为伴。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更离不开为之辛苦劳作的广大农民。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璀璨的文化,这一切都基于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中华民族在这神州大地上能生存、繁衍、发展、进取。

诗词是中华文化历史中的瑰宝,在历史的发展中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

诗词是历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是有识之士寄情表志的媒介,是风流人物流芳百世的凭借。

唐诗是甘美的清泉,宋词是飘香的落花,元曲是萧索的秋风,轻轻掬一捧清泉,拾几瓣落花,在秋风中沏壶好茶。

于是,芬芳四溢。

从古典走出来,就是一段伟大的经历。

从古典走出来,就是一段伟大的历史。

我们经历着伟大,我们在文学里亲近历史—于是,在诗词的意象中,我们成就了古典的美丽。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歌来源于劳动,是劳动者们劳作时用以齐动作,抒心志,解疲劳的有节奏的呼声。

我们从中华诗词中感受着韵律美,我们从中华诗词中读出了历代农民的生活与农业历史的发展。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其诗主要描写隐逸生活和摹写旅途山水风光,恬淡孤清,意境幽远。

他的《过故人庄》写出了农村风光的清新秀丽、恬静幽美以及朋友欢聚的酣畅淋漓。

写农家生活,简朴而亲切;写故人情谊,淳淡而深厚。

宛如一幅田园风景画、风俗画。

结尾两句,更于平淡中见出主客之间的亲切交融。

正如沈德潜所评:“语淡而味终不薄”(《xx别裁集》)。

《伊耆氏蜡辞》《伐檀》《硕鼠》等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各种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的诅咒,对风调雨顺的生产条件的渴望。

在那个时代,存在着严重的阶级性,统治者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正是剥夺、占有了歌者(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所得。

揭示出三千年前西周社会中奴隶和奴隶主生活的尖锐对立。

奴隶们一年四季无穷无尽的劳苦艰辛,却食不裹腹,屋难避寒;奴隶主坐享其成,却锦衣玉食,穷尽奢侈。

田园诗五首

田园诗五首

田园诗五首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小编为你整理了五首田园诗,希望对你有帮助!新凉[宋] 徐玑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野老歌[唐] 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信南山[先秦] 诗经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畇畇原隰,曾孙田之。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

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

曾孙之穑,以为酒食。

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

是剥是菹,献之皇祖。

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

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

祀事孔明,先祖是皇。

报以介福。

万寿无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 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0首描绘农耕生活的古诗

50首描绘农耕生活的古诗

50首描绘农耕生活的古诗在古代中国,农耕生活是人们最为熟悉和亲近的方式之一。

农民们辛勤劳作于大地之间,用汗水和智慧为这片土地赐予生机和力量。

为了表达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和歌颂,许多古代诗人通过吟咏古诗的形式,将农耕生活描绘得生动而美丽。

下面是50首描绘农耕生活的古诗,让我们一同感受诗人们对大地、农民和农耕的敬意和赞美。

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劝农》杜甫2. 春种不得秋收,是可悲也。

——《征人怨》李长宽3. 耕地千堆雪,驱车万里边。

——《忆江南》白居易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环山南》陆游5. 短褐穿杨树,破瓦任雨露。

——《过香山寺》丘处机6. 农家犹能织白布,不用市纬作青罗。

——《晏子使楚》孟郊7. 耕牛挥鞭欲出行,农夫行稳聚愁声。

——《道中》张九龄8. 耕种犁田一季春,战胜风霜有坚人。

——《夏天的风》顾城9. 万顷农田细雨朦胧,秋来满地扛麦草。

——《小村》柳永10. 堪羡桑柘蚕稠密,惜行时也必勤啾唧。

——《勤劳赞》顾炎武11. 鸡饮新井鹿践洲,人家有田千亩绿。

——《秋景》苏小小儿12. 冷雾清秋天气早,蛙声三四月。

——《山中杂诗七首》陆游13. 播种何须挂碧虚,收成若合十分初。

——《寄王十一弟》黄香绩14. 春风一夜自分明,银汉无声转玉轮。

——《描写草乌》于谦15. 早上辛勤起,农人祈福来。

——《农人古诗》王昌龄16. 慧眼诗评集归来,千亩园里别多事。

——《问梅》杜荀鹤17. 百舍归乡两日程,戏儿著我独还情。

——《忆秦娥》杜牧18. 崖岸犹有遗踪在,岖崎密林六七里。

——《旅夜书怀》王安石19. 寻常一样穿草鞋,北风吹得露盘顶。

——《绝妙好词》王之涣20. 细雨朦胧湿旸旗,新园最是瑶池。

——《类编诗话续编》徐栖评21. 垂萤信无妨,岂访钟杜时。

——《江南春》柳永22. 一年之中难再有,秀色全归稻颗。

——《抒情》陈杰23. 蒿莱实地好耕种,山城无日不秋风。

——《彭城夜行经下邳书怀》司马衷24. 掩草声声纤手笙,女儿慢脱东莲衫。

历代歌颂神农诗选

历代歌颂神农诗选

历代歌颂神农诗选【嘉禾是神农教耕的地方,并以“嘉禾”为名置县。

我是嘉禾人,对神农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怀,故到处收集神农资料。

现把收集到的历代歌颂神农的诗歌摘录如下,以飨大家。

也恳请大家能帮忙收集。

】神农赞【三国魏】曹植(录自《艺文类聚》卷)少典之胤,火德承木。

造为耒耜,导民播谷。

正为雅琴,以畅风俗。

神农赞【晋】挚虞(录自《初学记》卷9)神农居世,通便该极。

民众兽鲜,乃教稼穑。

聚货交市,草木播植。

务济其本,不通其饰。

移【唐】韩愈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龙【唐】李峤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藤[唐代] 李峤吐叶依松磴,舒苗长石台。

神农尝药罢,质子寄书来。

色映蒲萄架,花分竹叶杯。

金堤不见识,玉润几重开。

骊龙【唐】唐无名氏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

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

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

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

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

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咏农【北宋】范仲淹(录自《酃县志》转引《课农杂记》)圣人作耒耜,苍苍民乃粒。

国俗俭且淳,人足而家给。

九载襄陵祸,比户犹安辑。

何人变清风,骄奢日相袭。

制度非唐虞,赋敛犹呼吸。

伤哉田桑人,常悲大弦急。

一夫耕几垅,游惰如云集。

一蚕吐几丝,绮罗如山人。

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急。

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炎帝赞【南宋】罗泌(录自《路史后记》卷3)火德开统,连山感神。

谨修地利,粒我烝民。

鞭茇尝草,形神尽瘁。

避隰调元,以逃人害。

列廛聚货,吉蠲粢盛。

夷疏损谷,礼仪以兴。

善俗化下,均封便势。

虚素以公,威厉不试。

弗伤弗害,受福耕桑。

日省月考,献功明堂。

天不爱道,其鬼不神。

盛德不孤,万世同仁。

柳湖感物[宋代] 苏辙柳湖万柳作云屯,种时乱插不须根。

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

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

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农诗中的智慧
中华民族的诗歌源远流长,极为丰富多彩,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到民歌民谣,组成了浩瀚的诗歌海洋,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而咏农诗则以其独特的魅力,始终在这片广阔的海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以农立国,农业是整个民族生存的经济基础,它为中华文明这棵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提供了深厚肥沃的土壤,也为中华文化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厚重的基石。

诗歌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瑰宝,自然不可能脱离农业而独立存在,正是这种经济和文化密切的关系造就了咏农诗这颗中国诗坛乃至世界诗坛耀眼的珍珠。

回顾中国历代咏农诗,我们很少能感受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洒脱,很少能欣赏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色,更不可能品味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缠绵悱恻。

咏农诗给我们的感觉很真实,时而能闻到土壤中散发出淡淡的芳草香气,时而能看到在田间辛勤耕作挥汗如雨的农民,时而能听到官吏到农家收取课税时犀利的言语……咏农诗刺激着我们的感官,我们仿佛又回到了诗中的那个场景、那个时代,和诗人一同领略古代农业文明的风采。

咏农诗是社会的缩影,历史的回声。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批判了奴隶主的不劳而获;“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诉说了劳动的艰难,农家的劳苦和贫穷;“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描绘了为了农民负担沉重的租税以致家破人亡的惨境;“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咏农诗从现实的角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影像。

咏农诗是智慧的彰显,精神的颂歌。

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宋朝的农业科技之发达,农业工具之先进,前朝无法超越,后朝无法匹敌。

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工具的发明,归根到底是中国农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大诗人苏轼就曾被一种叫“秧马”的农具吸引,写下了著名的《秧马歌》。

“春云蒙蒙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

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垅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
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

”春雨霏霏,秧苗青翠,农夫在在田里奋力栽秧。

“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

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

耸踊滑汰如凫鹥,纤纤束藁亦可赍。

何用繁缨与月题,朅従畦东走畦西。

山城欲闭闻鼓鼙,忽作的卢跃檀溪。

归来挂壁従高栖,了无刍秣饥不啼。

少壮骑汝逮老黧,何曾蹶轶防颠隮。

”描写了秧马的外观和使用方法,赞扬了秧马奋力农事、无欲无求的品格。

“锦鞯公子朝金闺,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

”表现了农民对秧马的喜爱。

咏农诗是人格的觉醒,自然的赞美。

魏晋南北朝时期,动乱的社会和黑暗的政治,迫使一大批文人舍弃官场走向山林,隐居农村,过期田园生活,从而熟悉农村,接近农民,将之纳入创作题材之中,陶渊明就是一个代表人物,他的五首《归园田居》传诵至今。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前八句袒露自己弃官归田的原因,用形象的比喻,揭露官场的黑暗。

中间八句生动的描绘简陋的草屋、周围的田地树木、远处隐现的村落、依依的炊烟、犬吠深巷、鸡鸣桑树,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田园风光图,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离开官场归隐田园后无比兴奋的心情。

这是陶渊明经历辞官后的美的大发现,被压抑的高洁人格的大觉醒。

诗以育人,农为邦本。

咏农诗用真实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真实的历史,用质朴的言语赞美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让我们延续中国农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凭借自己智慧和双手,创造新的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