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020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软基处理 (1)

第二章路基工程 (3)

第三章路面工程 (11)

第四章桥梁工程 (36)

第五章防护工程 (59)

第六章隧道工程 (65)

第七章绿化工程 (69)

第八章交通工程 (70)

第九章内业资料 (75)

第十章试验室建设 (80)

第一章软基处理

一、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

1、形成原因:

(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5)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6)桩未打穿软弱层。

2、防治措施:

(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寸丁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

(4)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5)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

二、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

1、形成原因:

(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2、防治措施:

(1)应认真清表及时查明路基底是否存在暗沟、暗塘等。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

三、路基出现滑裂面

1、形成原因:

(1)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承载力不均匀。

(2)淤泥、腐蚀土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度过快。

2、防治措施:

(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等。

(2)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半填半挖路段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台阶。

(4)板填半挖路段填筑结合面应彻底清除杂草、树根等。

第二章路基工程

一、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1、形成原因:

(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拌和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2、防治措施:

(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

(3)对产生的“弹簧”应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压实度不够

1、形成原因:

(1)碾压遍数不够。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规定值。

2、防治措施:

(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2)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重叠。

(4)应在土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三、路基积水严重

1、形成原因:

(1)路基表面不平整。

(2)路基表面未设横坡或出现反坡。

2、防治措施:

(1)路基压实前应整平。

(2)路基表面应设2—4%的横坡。

四、路基边坡被冲刷

1、形成原因

(1)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2)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

(3)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

(4)边坡未植草防护。

2、防治措施:

(1)削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

(2)应设临时急流槽、拦水埂和排水沟。

(3)应及时修补冲刷沟。

(4)大雨过后应及时组织人员上路排除积水。

五、压实层表面松散

1、形成原因:

(1)施工路段偏长,拌和粉碎、压实机具不足。

(2)粉碎、拌和后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

(3)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过多。

2、防治措施:

(1)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

(2)适当洒水后重新进行拌和碾压。

(3)结合压实机具情况,科学的安排施工路段。

六、路基表面网状裂缝

1、形成原因:

(1)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

(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且未能及时覆土。

(3)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2、防治措施

(1)采用合格的填料,膨胀土采取掺灰处理。

(2)在填土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及时碾压。

(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

(4)认真进行施工安排,科学划分施工段落。

七、路基表面起皮

1、形成原因

(1)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不均匀且失水过多。

(2)为调整高程而贴补薄层。

(3)碾压机具不足,碾压不及时,未配置胶轮压路机。

2、防治措施:

(1)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均匀且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

(2)认真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及时调整每层填土厚度。

(3)配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及时碾压。

八、路基压实度超百

1、形成原因:

(1)未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误差较大。

(2)路基填料不均匀。

(3)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功偏大。

2、防治措施:

(1)在取土坑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不同土样应分别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2)选择均匀的路基填料。

九、路基灰土灰剂量不均匀

1、形成原因:

(1)路基土(膨胀土)的砂化不充分。

(2)路基掺灰未按工艺要求划格洒灰。

(3)拌和不均匀,细度不够。

(4)使用的袋装生石灰粉重量不足。

2、防治措施:

(1)液限较大的粘性土(膨胀土)应充分砂化。

(2)严格按施工工艺进行洒灰、粉碎拌和,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

(3)或采用集中拌和。

(4)若使用生石灰粉应加强单袋重量和钙镁含量抽检频率。

十、路基灰土灰剂量不足

1、形成原因:

(1)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未按固定打格洒灰。

(2)石灰堆放时间过长;或拌和碾压不及时。

(3)较长时间堆放的石灰未覆盖。

(4)使用的生石灰粉掺有大量石粉,钙镁含量低。

(5)使用的袋装生石灰粉重量不均匀。

2、防治措施:

(1)确保石灰掺量。

(2)生石灰消解后要在7-10天内及时用完;袋装生石灰粉应随用随进,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三天。

(3)堆放时间较长的石灰,应用彩条布或土覆盖,使用前重新测定有效钙镁含量,必要时重新调整灰剂量。

(4)洒灰后应及时拌和碾压。

(5)使用生石灰粉时要加大测定钙镁含量和每袋重量的抽查频率。

十一、路基边缘部分压实度不够

1、形成原因:

(1)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

(2)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进行超宽填筑、超宽碾压。

2、防治措施:

(1)路基按设计要求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压路机一定要行驶到路基边缘。

十二、填石路堤未能达到规定的压实要求

1、形成原因:

(1)碾压机具质量偏小。

(2)碾压遍数不够。

(3)填石材料大小分布不均,空洞太多。

(4)厚度过大。

2、防治措施:

(1)确保压路机质量及碾压遍数。

(2)填石材料大小应分布均匀,无杂草、树根等不宜材料。

(3)应人工逐层摆放平稳,孔洞用小石块或石屑嵌压密实。

(4)厚度应控制在50厘米以下,最大粒径不能超过层厚的2/3。

(5)加强沉降量观测的频率。

十三、土石混填路堤未能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

1、形成原因

(1)碾压机具质量偏小。

(2)碾压遍数不够。

(3)填筑材料大小分布不均。

(4)厚度过大。

2、防治措施:

(1)确保压路机质量及碾压方法和遍数。

(2)填石材料大小分布应均匀,无杂草、树根等不宜材料。

(3)较大石块应人工逐层摆放平稳,孔隙用土或石屑填充密实。

(4)厚度应控制在30—40厘米以下,最大粒径不能超过压实层厚的2/3。

(5)辅以其他方法检查压实度。

十四、石方路堑边坡易滑坡、坍塌

1、形成原因

(1)施工时采用大、中型爆破,损坏了边坡岩体。

(2)边坡坡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3)坡顶上有大体积堆积物、松散石未及时清除

(4)坡顶排水不畅。

2、防治措施

(1)石方开挖接近边坡坡面时,必须采取光面或预裂爆破,避免扰动和损坏边坡岩体。

(2)按照典型断面所示,准确的修整边坡。

(3)彻底清除边坡上松散石、危石。

(4)及时清除坡顶堆积物,必要时辅以临时排水沟。

(5)软石、风化石应采取机械开挖。

十五、土方路堑路槽积水、翻浆

1、形成原因

(1)土方路堑路槽表面不平整。

(2)路槽表面未设置横坡或有反坡。

(3)路槽底面位于过湿土或翻浆土上面。

2、防治措施

(1)碾压前应整平。

(2)路槽表面应设置2%—4%的横坡。

(3)清除过湿土、翻浆土,换以透水性好的土质。

(4)做临时运输道路的路段,应在其表面预留30厘米厚度,待到路面施工前再开挖。

第三章路面工程

(一)路面底基层

一、灰土(二灰土)抗压强度不合格

1.形成原因:

(1)石灰剂量不足,石灰等级较低,粘土粉碎不够,拌和不均匀。

(2)灰土抗压试件制备不标准,高度超标,密度较小。

(3)试件养生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养护期间失水过多。

2.防治措施:

(1)实际石灰剂量应比设计剂量高出0.5—1.0%个百分点。

(2)采用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较高的石灰,并充分消解。

(3)土块粉碎至规定尺寸,拌和应均匀。

(4)灰土试件高度误差应在±0.2mm范围内。

(5)试件应用塑料膜覆盖养生,养生温度湿度应在规定范围内。

二、灰土(二灰土)底基层表面起皮

1.形成原因:

(1)灰土含水量过大或过小。

(2)灰土表层失水过多,未及时碾压。

(3)碾压未按先轻后重的原则。

(4)灰土拌和不均匀。

2.防治措施:

(1)灰土的含水量宜大于最佳含水量1%时开始碾压,并及时压实。

(2)及时清除粘附在压路机上的灰土,并清除出路面以外。

(3)应按先轻后重的碾压程序逐步压实。

(4)对表面起皮层应及时清除出路面以外,标高用基层引、足,也可及时刨松厚度不小于10cm打碎洒水拌和均匀后再压实。

(5)严格按放样线施工,不得采用贴补薄层的方法补足高程。

三、灰土(二灰土)表面松散

1.形成原因:

(1)灰土表层含水量较低,不能压实。

(2)灰土表层冻坏松散。

(3)冬季覆盖土内水分下渗,使底基层表面吸水而涨松。

(4)灰剂量不足或石灰失效过期。

2.防治措施:

(1)高温干燥气候,碾压过程中应适当洒水。

(2)做好灰土过冬的防冻措施。

(3)可采用含水量较小、透水性小的土作为覆盖层,且碾压密实。

四、灰土(二灰土)表面开裂

1.形成原因:

(1)碾压含水量过大。

(2)用土塑性指数过高。

(3)地基沉降尚未稳定,地基沉降不均匀。

2.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

(2)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或铺筑灰土底基层,采取二次掺灰的办法降低土的塑性指数。

(3)地基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不大于5mm/月时再施工底基层。

(4)裂缝处应加铺土工格栅或土工织物后再施工基层。

五、灰土(二灰土)表面“鼓包”

1.形成原因:

(1)灰土底基层碾压完毕后尚有过火石灰未消解。

(2)消解石灰未按规定过筛。

2.防治措施:

(1)生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洒水充分消解。

(2)消解石灰必须通过10mm筛后才能使用。

(二)路面基层(底基层)

一、水泥稳定碎石(砂砾)抗压强度不合格

1.形成原因:

(1)水泥剂量不足。

(2)水泥质量等级较低。

(3)抗压强度试件制备不标准。

(4)未能保湿养护。

(5)碎石级配、质量不符合要求。

(6)水泥稳定碎石(砂砾)拌和不均匀。

(7)水泥稳定碎石(砂砾)成型后养护温度偏低。

2.防治措施:

(1)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水泥。

(2)添加其他添加剂。

(3)选用级配较好的碎石材料。

(4)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砂砾)拌和均匀性并及时作成型试件。

(5)成型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洒水养护,保湿养护应不少于7天。

(6)尽可能在气温较高时施工。

二、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压实度不符合要求

1.形成原因:

(1)含水量不符合规定。

(2)压路机质量较小,碾压遍数不够,局部漏压。

(3)水泥稳定碎石(砂砾)拌和不均匀,局部细料偏多,骨料偏少。

(4)靠近中央分隔带处加宽不够。

2.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砂砾)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含水量,使碾压前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2)采用重型压路机反复碾压,按试铺路段碾压遍数直到压实度符合规定为止。

(3)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砂砾)拌和均匀性。

(4)中央分隔带处应设有一定的加宽。

三、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压实度不均匀

1.形成原因:

(1)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和含水量不均匀。

(2)水泥稳定碎石碾压遍数不一致,局部漏压。

2.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各料仓喂料速度和加水量,做到配料准确,含水量符合规定。

(2)控制碾压遍数,均匀碾压。

四、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摊铺离析

1.形成原因:

(1)水泥稳定碎石(砂砾)运到摊铺现场已经离析。

(2)水泥稳定碎石骨料含量偏高,超过85%,骨料最大粒径超过设计要求。

(3)摊铺机工作状态不佳。

2.防治措施:

(1)按设计配合比拌制水泥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应在设计级配范围以内。

(2)成品料堆应经常铲平,避免形成锥体粗料流向堆底。

(3)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状态,螺旋布料器中混合料面应呈与路面平行的平面,并将布料器掩盖。

五、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开裂

1.形成原因:

(1)水泥稳定碎石(砂砾)混合料中水泥比例偏大;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

(2)水泥稳定碎石(砂砾)碾压时含水量偏大。

(3)成型温度较高,强度形成较快。

(4)碎石(砂砾)中含泥量较高。

(5)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

(6)养护不及时。

(7)切缝不及时。

2.防治措施:

(1)优化水泥稳定碎石(砂砾)配合比设计,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合料,选择合格的集料。

(2)控制碾压时含水量不超过允许范围。

(3)待沉降稳定后再铺筑基层。

(4)及时切缝、覆盖塑料薄膜养护。

(5)对已开裂的基层加铺玻纤网加固,对纵向裂缝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跨缝加固,防止裂缝对沥青面层反射影响。

六、二灰碎石表面“鼓包”

1.形成原因:

(1)石灰未充分消解。

(2)石灰未过筛或筛孔太大。

2.防治措施:

(1)石灰使用前应充分消解,必须在施工前7—10天加水充分消解。

(2)消解石灰应通过10mm筛后才能使用。

(3)保证碾压时的含水量。

七、水泥稳定碎石(砂砾)表面松散

1.形成原因:

(1)稳定碎石(砂砾)表面水分蒸发,含水量偏低,无法碾压成型。

(2)稳定碎石保湿养护不足,表面未成型。

(3)稳定碎石表层被冻坏。

(4)稳定碎石碾压功不能满足要求。

(5)施工车辆碾压损坏。

2.防治措施:

(1)在气温高、相对湿度较小的季节施工,在碾压过程中应适当洒水,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压实,且碾压时要按照试验段要求直至压实度符合规定为止。

(2)对过冬的稳定碎石应采取有效防冻措施,防止表层被冻坏。

(3)及时洒水养护,保证表面形成强度。

(4)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

八、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厚度不均匀

1.形成原因:

(1)底基层或路槽表面高程超标。

(2)水泥稳定碎石(砂砾)摊铺的钢丝设置放样误差过大。

(3)松铺系数不准确。

2.防治措施:

(1)对底基层和路槽表面按标准进行检测验收。

(2)严格控制摊铺厚度钢丝的设置,对其高程应进行复核。

(3)认真做好试验段工作,及时总结施工经验。在施工中严格掌握松铺系数。

九、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平整度超标

1.形成原因:

(1)混合料中存在过大颗粒会产生如下影响:①影响了材料的均匀性,造成材料在级配中的份量分配不均;②过大骨料会对摊铺机造成损害,如:打坏叶片、卡死进料口等;③摊铺表面出现拉槽;④过大颗粒会使碾压造成不均匀,局部压实系数差异。

(2)压路机漏压或碾压不到位造成部分路段密实程度不均匀,后期通车后不平整。

(3)摊铺机作业中途停顿,每次接头处不平;摊铺过程中随意变换速度;摊铺机履带下不平整;

(4)材料级配不良,出现离析现象。

(5)压路机碾压没有按“先轻后重”的原则碾压;同时碾压时间、碾压程序没有掌握好。

道路工程高质量通病防治要求措施

第四章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 为有效防治本工程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通病,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的发生,同时避免施工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给项目及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及效益的流失,根据行业内总结的经验及本项目的工程特点编制如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一、路基 1.1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原因分析: ①、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②、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③、翻晒、拌合不均匀; ④、碾压层有软弱层,且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弹簧反射至上层; ⑤、局部填土混入冻土或过湿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 树根和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 ⑥、透水性好与透水性差的土壤混填,且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了透水性好的土壤, 形成了“水囊”。 防治措施: ①、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限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 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②、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③、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 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④、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⑤、严禁异类土壤混淆,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水囊”; ⑥、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它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 以下; ⑦、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

填筑上层。 1.2 路基压实度不够; 原因分析: ①、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②、松铺厚度过大; ③、碾压遍数不够或碾压不均匀,局部碾压; ④、压路机质量偏小; 防治措施: ①、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和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②、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③、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 ④、压路机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1.3 路基积水严重; 原因分析: ①、路基碾压表面不平整,表面凹凸不平; ②、路基表面修整不合格,横坡不到位或出现倒坡; 防治措施: ①、路基压实前应按要求进行平整; ②、路基表面应按要求设2%-4%的横坡。 1.4 路肩、边坡松软;边坡冲刷严重,浪窝 现象表现: 路肩松软,一经车轮碾压,即下陷出车辙。边坡呈松散状态,稍触外力,边坡土下溜;边坡受雨水严重冲刷,浪窝; 原因分析: ①、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②、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 ③、松土填垫路肩,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进行碾压; ④、路基填方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 ⑤、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摘要:房屋建筑是建筑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保证。本文简单以房屋建筑中的地面起砂、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外墙渗漏霉变以及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渗漏等方面的问题为例,浅谈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通病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质量房屋建筑通病预防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质量上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通病和问题。房屋建筑不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跟人们的基本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质量通病上的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2.1地面起砂 地面起砂是目前房屋建筑质量中最大的问题,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水泥的强度无法达到建筑质量要求,强度过低,致使砂浆的强度不够而产生的地面起砂;2.在搅拌砂浆的时候过量的加水,或者是对砂浆的搅拌不均匀,没有充分的混合;3.对地面的表面压光的次数不够或者是压光的时机把握不准,致使砂浆的表面遭到破坏而起砂;4.砂浆收缩中浇水过多而带来的起砂和脱皮。 2.2 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 内墙抹灰层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内墙的基层没有做好清扫工作,同时也没有按照不同的基层情况浇水;2.由于部分墙面凸凹不平,一次对其的抹平过厚;3.砂浆配比上出现的问题,使砂浆的保水性较差,同时硬化的收缩大,致使砂浆的粘结

强度降低;4.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没有对墙体进行分层抹灰;5.对一些电线、煤气管等基础设施的埋藏较浅而且没有加以固定所导致的内墙抹灰层的开裂。 2.3 外墙渗漏,内部霉变 房屋建筑中外墙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渗漏和内部的霉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1.房屋建筑的外墙表面没有防水的措施,并且很多建筑中使用的防水涂料都不合格,因此没有在墙体表面形成有效的防水薄膜;2.外墙表面的防水涂料脱落或者开裂,致使雨水从开裂处渗漏进来所引起的内部霉变;3.施工时脚手架的洞眼的添堵不严,还有外墙与窗户的连接处开裂老化,致使雨水从这些洞眼或者开裂处渗透进来。 3 如何有效的预防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3.1 房屋起砂的预防措施 必须要按常规控制砂子、水泥的质量,砂子最好用水冲洗过,同时也要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的砌筑、粉刷落地灰及泥砂,并将凸出表面的水泥及混凝土块凿去,平整和冲洗基层。在抹面层时,基层表面要充分湿润,以免吸收砂浆水分;并要擦干凹坑处的积水,使其既潮湿又干净。在砂浆的初次凝固之前对水泥砂浆进行抹平,终凝前进行压光,最后用力压出亮光来,以压三次为宜,同时也要掌握压光的时间。最后一定要做好养护工作,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应定时洒水进行养护,并避免损坏表面状态,保持湿润的时间以十天为宜。 3.2 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预防措施 首先,如果基层太光滑,应用介面处理剂处理或用1∶1水泥砂浆加环保型胶先薄薄地刷一层。在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处用1∶3水泥砂浆分层填实找平。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理干净,墙面脚手架孔和其他洞应在抹灰前填堵抹平。在基层抹灰工序前要先将基层浇水湿润,砖基层要浇水两遍以上。如果砂浆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

黎洛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为有效防治本工程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通病,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的发生,同时避免施工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给项目及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及效益的流失,根据行业内总结的经验及本项目的工程特点编制如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各级人员应对路基工程的质量通病提高足够的认识,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防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更好的方法去指导施工,提高工程质量。 路基通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措施: 1.1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原因分析: ①、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②、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③、翻晒、拌合不均匀; ④、碾压层有软弱层,且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弹簧反射 至上层; ⑤、局部填土混入冻土或过湿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树根和 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 ⑥、透水性好与透水性差的土壤混填,且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了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 了“水囊”。 防治措施: ①、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限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 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②、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③、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 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④、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⑤、严禁异类土壤混淆,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水囊”; 第1页

⑥、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它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以下; ⑦、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 层。 1.2 路基压实度不够; 原因分析: ①、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②、松铺厚度过大; ③、碾压遍数不够或碾压不均匀,局部碾压; ④、压路机质量偏小; 防治措施: ①、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和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②、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③、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 ④、压路机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1.3 路基积水严重; 原因分析: ①、路基碾压表面不平整,表面凹凸不平; ②、路基表面修整不合格,横坡不到位或出现倒坡; 防治措施: ①、路基压实前应按要求进行平整; ②、路基表面应按要求设2%-4%的横坡。 1.4 路肩、边坡松软;边坡冲刷严重,浪窝 现象表现: 路肩松软,一经车轮碾压,即下陷出车辙。边坡呈松散状态,稍触外力,边坡土下溜;边坡受雨水严重冲刷,浪窝; 原因分析: ①、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②、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 第2页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 及预防措施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摘要:房屋建筑是建筑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保证。本文简单以房屋建筑中的地面起砂、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外墙渗漏霉变以及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渗漏等方面的问题为例,浅谈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通病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质量房屋建筑通病预防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质量上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通病和问题。房屋建筑不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跟人们的基本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质量通病上的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2.1地面起砂 地面起砂是目前房屋建筑质量中最大的问题,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水泥的强度无法达到建筑质量要求,强度过低,致使砂浆的强度不够而产生的地面起砂;2.在搅拌砂浆的时候过量的加水,或者是对砂浆的搅拌不均匀,没有充分的混合;3.对地面的表面压光的次数不够或者是压光的时机把握不准,致使砂浆的表面遭到破坏而起砂;4.砂浆收缩中浇水过多而带来的起砂和脱皮。

2.2 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 内墙抹灰层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内墙的基层没有做好清扫工作,同时也没有按照不同的基层情况浇水;2.由于部分墙面凸凹不平,一次对其的抹平过厚;3.砂浆配比上出现的问题,使砂浆的保水性较差,同时硬化的收缩大,致使砂浆的粘结强度降低;4.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没有对墙体进行分层抹灰;5.对一些电线、煤气管等基础设施的埋藏较浅而且没有加以固定所导致的内墙抹灰层的开裂。 2.3 外墙渗漏,内部霉变 房屋建筑中外墙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渗漏和内部的霉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1.房屋建筑的外墙表面没有防水的措施,并且很多建筑中使用的防水涂料都不合格,因此没有在墙体表面形成有效的防水薄膜;2.外墙表面的防水涂料脱落或者开裂,致使雨水从开裂处渗漏进来所引起的内部霉变;3.施工时脚手架的洞眼的添堵不严,还有外墙与窗户的连接处开裂老化,致使雨水从这些洞眼或者开裂处渗透进来。 3 如何有效的预防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3.1 房屋起砂的预防措施 必须要按常规控制砂子、水泥的质量,砂子最好用水冲洗过,同时也要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的砌筑、粉刷落地灰及泥砂,并将凸出表面的水泥及混凝土块凿去,平整和冲洗基层。在抹面层时,基层表面要充分湿润,以免吸收砂浆水分;并要擦干凹坑处的积水,使其既潮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浦南高速公路AJ合同段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江苏东南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二00六年二月 编制说明 为加强工程质量的主动监理和超前管理,提高质量保证体系各环节的管理水平,我办结合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的特点,组织人员编写了《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一书。该书在编写中不仅收录了一般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照类似的情况,及时加以处治,保证工程质量。 一、路基工程 (1) 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 形成原因 1、清表不到位,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 1、应认真清表并及时清查路基底暗沟、暗塘。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严格控制重路基压实度。 (2) 路基出现滑裂面 形成原因 1、基底存在软土且软土厚度不均匀。 2、淤泥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率过快。 防治措施 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清查暗沟、暗塘。 2、加强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形成原因 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防治措施 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程度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必须严格控制填筑时的含水量。

3、对产生“弹簧”的部位翻挖晾晒或挖除换填处理重新碾压。 (4) 路基边坡被冲刷形成原因 1、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2、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 3、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 4、边坡未植草防护。 防治措施 1、削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 2、应设临时急流槽、拦水梗或排水沟。 3、应及时回填夯平冲沟。 (5) 路基压实度超密形成原因 1、未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误差较大。 2、路基填料不均匀。 3、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功偏大。 防治措施 1、在取土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不同土样应分别 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2、选择均匀的填料和机械。 (6)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形成原因 1、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 2、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实行超宽填筑。 防治措施 1、路基按规范要求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压路机一定要行驶到路基边缘。 (7) 高路堤沉降不均形成原因高填路堤沉降产生的因素主要来自于设计和施工方面。设计中存在边坡坡率过陡,施工中存在路基压实质量不良,防护质量较差,防护不及时等问题。 防治措施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工前应认真审阅设计文件,详细了解各段的填方情况,地质情况、地形情况、水文情况、材料情况及周围环境情况,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 3、认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质,加大地表密实度。 4、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5、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 6、路堤填筑方式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逐层向上填筑,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宜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施工,填筑至路基上部时,仍应采用水平分层法填筑,每层应保证层面平整,便于各点压实均匀一致。 7、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在土质、土中含水量、碾压机具设备一定的情况下,土层越厚碾压效果越差,适中的填筑厚度是保证压实质量及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8、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9、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 10、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公路工程主要质量通病测试题

公路工程主要质量通病 试卷 一、单选题: 1、路基“弹簧”的主要防治措施不包括() A 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B 重视圬工砌筑,勾缝要密实,提高急流槽、护坡的施工质量 C 严禁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以免形成水囊。 D 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 你的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B属于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措施。 2、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措施不包括() A 重视圬工砌筑,勾缝要密实,提高急流槽、护坡的施工质量 B 对路基边坡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如植草或植树,采用砌石或混凝土块对边坡进行防护。 C 施工中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避免边坡过陡,填筑中适当增加宽度并进行压实,提高边坡的压 实度。 D 适当洒水后重新碾压 你的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D是路基土含水量较小时采取的施工措施之一。 3、高填方路基沉降主要防治方法不包括() A 施工时应考虑高填方路基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路面基层施工时应尽量安排晚开工,以 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时间 B 加强对基底的压实或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地基位于斜坡和谷底时,应做挖台阶处理。 C 施工时要严格分层填筑,控制分层的厚度,并充分压实 D 合理组织施工,配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碾压及时 你的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D是普通的填方路基施工要求,不是针对高填方路基防止沉降的措施。 4、关于沥青砼路面不平整防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针对混合料中沥青性能特点,确定压路机的机型及重量 B 现场应设置专人指挥运输车辆,可随意调整摊铺机的行驶速度 C 在摊铺机前设专人清除掉在“滑靴”前的混合料及摊铺机履带下的混合料 D 路面各个结构层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验制度 你的答案:B 标准答案:B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三环辅路内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大修工程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 审定:日期: 审核:日期: 编制:日期: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项目经理部 2012年3月2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三环路是北京市区重要的环路,承担着极大的交通量,三环辅路内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大修工程西起太阳宫西侧,沿东南方向经三元西桥、三元桥、三元东桥,终点至燕莎桥北,内环辅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全长4.043km,三环路规划为城市快速路,辅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三环全线为四幅路形式,本项目范围内主路两侧的辅路均单向行驶,单侧路面宽9~18m,2~4条机动车道,局部路段设置了专用非机动车道;沿线共有2座跨河桥,两座菱形立交,四座人行天桥,两处灯控路口,其中桥梁净空2.5m~4m。 道路工程包括路面结构补强、病害处理、局部人行道面砖及路缘石更换、完善无障碍设施。 排水工程是对局部检查井进行加固处理,挪移路中雨水口,消除积水点。 桥梁工程是维修西坝河桥、西坝河西桥内环辅路桥梁,维修七圣路北口天桥、西坝河路南口天桥、左家庄西街北口天桥。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3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2012年5月13日,合同工期总计60日历天。 工程总造价1369万元。 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 监理单位:北京四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施工单位: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编制依据 1、DBJ01-45-2000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2、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3、DBJ01-71-200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4、DBJ01-56-2001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5、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6、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7、DBJ01-92-2004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及防治措施 (1) 二、路面产生不平整原因及处理措施 (6) 三、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 四、模板支架、混凝土浇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4) 五、预应力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4) 六、桥头及桥梁伸缩缝处跳车的防治措施 (37) 七、小型预制构件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3)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与防治措施 1、病害种类 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种病害的成因比较复杂,由于环境、地点、气候条件的不同,病害情况不一,主要有下面几种: (1)泛油(2)波浪(3)拥包(4)滑溜(5)裂缝(6)坑槽(7)局部沉陷(8)松散(9)车辙 2、产生病害的原因 (1)沥青路面材料 A 、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是受沥青结合料影响的,沥青质量的优劣与沥青混凝土的好坏有密切关系,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从大量路面结构损坏原因的调查分析来看,路用沥青品质不良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国内石油品质及沥青炼制工艺流程的特点,致使路用沥青大多数含蜡量高,延度小,温度敏感性强,使得许多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结构在远小于使用寿命的年限内出现损坏。沥青的物理性质对路面车辙有很大影响。在给定的温度和加载速率下,高粘度沥青会产生劲度高的沥青混合料。较高的劲度具有较高的抗车辙能力。沥青类型对车辙深度也有很大影响,使用粘度低,温度敏感性低的沥青可以减少或延缓路面的开 裂。 B、矿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碎石的压碎值、磨耗值不符合要求将造成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偏低,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的剥落。碎石与沥青材料的粘附性大小,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有极大的影响。另外沥青混合料一般使用碱性矿料,吸水率大不仅降低加热效率,影响拌和料的生产能力,而且残存在空隙中的水分影响施工压

路面工程高质量通病及防治要求措施

1、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防治 1.1原因分析 1.1.1混合料中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比例偏大;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或石粉中性指数偏大。 1.1.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 1.1.3成型温度较高,形成强度较快。 1.1.4碎石中含泥量较高。 1.1.5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 1.1.6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 1.1.7拌合不均匀。 1.2预防措施 1.2.1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 a、改善施工用土的性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 b、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 c、保证拌合遍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 d、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避免裂缝。 e、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 f、设置伸缩缝,在石灰土层中,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

1.2.2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 a、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或掺砂。 b、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c、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 d、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护,避免水分挥发过大。养护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 e、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合,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拌合不均匀现象。 1.3治理措施 1.3.1可采用聚合物加特种水泥压力注入法修补水泥稳定粒料的裂缝。 1.3.2加铺高抗拉强度的聚合物网。 1.3.3破损严重的基层,应将原破损基层整幅开挖维修,不应横向局部或一个单向车道开挖,以避免板边受力产生的不利后果,最小维修长度一般为6m。维修半刚性基层所用材料也应是同类半刚性材料。 1.3.4一般情况下,石灰土被用于底基层时,根据其干缩特性,应重视初期养护,保证基层表面处于潮湿状态,防止干晒。在石灰稳定土施工结束后,要及早铺筑面层,使基层含水量不发生大的变化,以减轻干缩裂缝。 2、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lO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 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治理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合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三)治理措施 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二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是土质边坡坍塌、滑坡、雨后冲刷严重(甚至出现浪窝),石质边坡塌落、崩塌等。 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原因分析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3.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 4.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 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7.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 8.边坡植被不良; 9.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 10.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二)预防措施 1.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响; 2.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治; 3.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 4.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 5.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 6.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 7.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 8.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清单

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清单 路拌石灰土、石灰粉煤灰土底基层和基层 问题1:混合料不均匀 防治措施: (1)应选用合适的机具进行路拌法施工,保证有足够的翻拌深度和打碎能力,通常宜选用专用的稳定土拌和机;在没有专用拌和机械的情况下,也可用农用旋耕机与多铧犁相结合,用多铧犁将上翻松,旋耕机拌和,再用多铧犁将底部料翻起,旋耕机再拌和,如此。反复5~6遍;在翻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调整翻犁的深度,务必使稳定土层全部翻透 (2)土块应尽可能粉碎,最大尺寸不应超过15mm,对于超尺寸土块应予剔除。(3)对于塑性指数较大的土,应用专用机械加强粉碎,在用石灰稳定时,可采用两次拌和法,第一次加部分石灰拌和后,闷料一夜,再加人其余石灰,进行第二次拌和 问题2: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1)以工地实际使用的材料,重新检验或修改配合比。 (2)检查工地实际配合比,检查投料、计算、计量是否有误。 (3)石灰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混合料强度不足,所以应避免局部地段石灰过多或过少,并充分拌和均匀。 问题3:压实度不足 防治措施: (1)石灰土和二灰土基层应选用12t以上的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cm以下时,可选用12~15t的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20cm时,应采用18~30t的三轮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超过上述时,应分层碾压;压实机具应轻、重配备,碾压时注意先轻后重。 (2)混合料摊铺后应在1~2天内充分碾压完毕,并保证一定的碾压次数,直至碾压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同时表面无明显轮迹。一般需碾压6一7遍;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3)当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措施,在达到最佳含水量(或略高,但不超过2%)时才碾压。 (4)石灰或二灰稳定土施工前,应对其下卧层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否则易引起许多不良后果。 问题4:碾压时弹簧 防治措施: (1)混合料拌和时应控制原材料的含水量,如土壤过湿应先行翻晒,并宜采用生石灰粉,以缩短晾晒时间,降低混合料的含水量;如粉煤灰过湿,应先堆高沥干,一般二、三天即可。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施工工艺质量通病防治 隧道工程

一、超欠挖 1.1原因分析 ①测量放样不精确; ②岩隧道爆破施工不到位或围岩坍落; ③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 ④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 ⑤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 1.2 防治措施 ①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 ②岩隧道爆破开挖时要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 ③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 ④在施作超前小导管时要控制好外插角,防止因外插角过大造成超挖; ⑤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 ⑥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 ⑦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 二.超前小导管外插角、距、深偏差超标

2.1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不认真,现场交底和监控不够。 2.2处理措施 (1)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点、施作,对标检查,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符合设计即验标要求后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加强技术交底,使一线施工操作人员心理明白。 (3)格工序质量责任制,格奖罚兑现。 三.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坍落 3.1原因分析 黄土隧道开挖后裂缝发育较快,若为富水地段,在自重作用下可随时出现坍落。 粉砂质黄土聚力差。 3.2防治措施 黄土隧道应在开挖后尽快施作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并加快混凝土衬砌施作,以保证施工安全。 粉砂质黄土加密挂网,先采取小风压初喷一层。 四.富水隧道隧底开挖时拱顶沉降量大 4.1原因分析 ①黄土颗粒间潜水量大,地基承载力降低; ②隧底泥化重,清理淤泥耗时太长; ③超挖的20cm采用湿喷工艺喷射C25耗时太长,早期强度增长慢,可能会受到踩踏;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质量通病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和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管理通病、施工工艺通病和实体质量通病三类。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不仅影响工程外观,还危害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二是治理难度大,易反复。 质量通病可防可治,重在预防。近年来,工程人员按照精细化施工的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优化施工工艺,在工程实践中形成一系列符合工程实际、效果明显、经济合理的通病防治方法。 本措施对通用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中常见质量通病的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 通用工程 1.1 混凝土工程表面蜂窝 ⑴原因分析 ①模板拼缝不严,拼装后有缝隙,密封不严产生漏浆。 ②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不当。 ③振捣方法不当,振捣时间不足。 ④浇筑时间过长,部分未振捣混凝土已初凝。 ⑵防治措施 ①支模是对模板缝进行有效密封,并对模板进行加固处理。 ②配制良好品质的混合料,选用合适的水灰比。 ③分层浇筑,才用合适的振捣工具,保证足够的振捣时间。 ④对大面积混凝土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浇筑时间过长的混凝土断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1.2 混凝土工程麻面、气泡多 ⑴原因分析 ①原材料不符合要求,级配变化大。 ②浇筑高度较高时,未设置串筒,使混凝土发生离析。 ③振捣时局部漏振或过振。

④模板质量不高,表面不清洁。 ⑵防治措施 ①控制原材料质量,级配、含沙量等应满足要求。 ②当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串筒或溜槽,防止离析现象。 ③振捣时要将振捣帮插入下层混凝土,并避免漏振或过振。 ④尽量使用整体钢模,并确保模板表面平整光洁,接缝平整密实。 1.3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⑴原因分析 ①进场原材料质量差异大。 ②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 ③振捣时间不足。 ④混凝土构件后期养护质量存在问题。 ⑵防治措施 ①对每批进场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保证原材料规格、质量统一。 ②认真做好现场试验,检测砂、石等原材料的含水率,对拌合设备及计量设备定期检验,控制施工配合比。 ③在浇筑过程中保证振捣时间和振捣质量。 ④加强混凝土后期养护。 1.4 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 ⑴原因分析 ①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时,振动使钢筋偏位。 ②模板安装不牢靠,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施工荷载等作用下,产生位移跑模现象,导致保护层成型尺寸不标准。 ③垫块质量不合格。 ④混凝土浇筑时,保护不到位,车压人踩,使受力钢筋变位、变形, ⑵防治措施 ①加强钢筋骨架绑扎,必要时应进行点焊。

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第一章软基处理 一、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 1、形成原因: (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5)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6)桩未打穿软弱层。 2、防治措施: (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寸丁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 (4)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5)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 二、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 1、形成原因: (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2、防治措施: (1)应认真清表及时查明路基底是否存在暗沟、暗塘等。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 三、路基出现滑裂面 1、形成原因: (1)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承载力不均匀。 (2)淤泥、腐蚀土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度过快。 2、防治措施: (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等。 (2)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半填半挖路段按照规要求做好台阶。 (4)板填半挖路段填筑结合面应彻底清除杂草、树根等。

第二章路基工程 一、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1、形成原因: (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拌和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2、防治措施: (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 (3)对产生的“弹簧”应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压实度不够 1、形成原因: (1)碾压遍数不够。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规定值。 2、防治措施: (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总结

目录 一、编制目的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工程概况 (1) 四、组织管理措施 (1) 1、成立质量通病专项防治领导小组 (1) 2、质量通病专项防治领导小组职责 (1) 五、质量通病专项质量方案及施工措施 (2) 1、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 1.1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2) 1.2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2) 1.3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3) 1.4回填土沉陷 (3) 2、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 2.1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3) 2.2路基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到位 (4) 2.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强度偏差 (4) 2.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表面松散起皮 (4) 2.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碾压不密实 (4) 2.6干(温)缩裂缝 (5) 2.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级配偏差 (6) 2.8混合料含水量不稳定 (7) 2.9混合料离析 (7) 2.10混合料摊铺时骨料分配不均匀 (7) 2.11混合料碾压时呈现弹软现象或基层表面灰浆过厚 (8) 2.12基层平整度差 (8) 2.13混合料没能形成板体或板体强度不足 (8) 2.14 沥青混凝土横向裂缝 (9) 2.15沥青混凝土纵向裂缝 (9) 2.16沥青混凝土网状裂缝 (10) 2.17反射裂缝 (10) 2.18沥青混凝土翻浆 (10) 2.19沥青混凝土车辙 (11) 2.20 沥青混凝土壅包 (11) 2.21路面沥青砼松散掉渣 (12) 2.22沥青混凝土路面接茬不平、松散、有轮迹 (12) 2.23沥青混凝土搓板 (12) 2.24沥青混凝土凹槽 (13) 2.25沥青混凝土脱皮 (13) 2.26沥青混凝土啃边 (14) 2.27沥青混凝土光面 (14) 2.28施工接缝明显 (14) 2.29压实度不足 (15)

工程质量通病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案)

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一、概述 1、由于现场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技术不先进、工具不适用施工环境等等因素引起的建筑产品质量粗糙,观感差,忽略细部节点等,甚至影响工程质量等级的一些通病。主要表现在:钢筋加工、焊接草率不平整;混凝土断面超标,缺棱掉角;抹灰不平起砂、起壳等;施工工序混乱:任意打洞剔槽,回填土不夯实并灌水,成品、半成品污染严重;施工缝处理不认真,伸缩缝高低不一致等等。 2、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要消除质量通病,,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做好三检及验收;消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是完全可以作到的。 二、质量控制问题处理程序图

三、基础不匀下沉预防措施 (1)回填土前必须将槽中杂物、松土清理干净。

(2)回填土要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土厚度控制在250—350mm之间。土壤含湿量应符合规定。回填质量要抽样检查,三七灰土地基施工结束后,宜间隙一个小时后进行载荷试验,质量验收,达到规定要求。 (3)填土时不得有大量大于50毫米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3:7灰土填土时,石灰应化透过筛,严控石灰粉粒粒径。 (4)合理选用回填土,控制最佳含水量,严格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验收。 (5)采用3:7灰土替代土层时,严格控制其配比。分层回填夯实,及时取样送试,保证压实系数达到设计要求。 四、砌体工程常见通病现象的预防措施 (1)常见通病现象 1)砂浆标号达不到设计要求. 2)砂浆和易性不好,保水性差。 3)灰缝砂浆不饱满。 4)墙体留置阴槎,接搓不齐,拉结筋遗漏。 5)墙面出现“游丁走缝”: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均,丁砖不中。 6)砌体内部的砌块与砂浆间的粘结力不好。 7)墙体垂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8)墙体裂缝。 (2)预防措施 1)施工前由有资质的试验室按设计强度要求做好砂浆配合比的设计 2)严格执行规范,砖墙砌筑砂浆稠度控制在7—10cm,砂浆保水性良好(分层度不大于2cm)。 3)砂浆拌和时间不少于1.5分钟。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 4)砖块要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冬季施工不作考虑)。 5)加强对材料控制,由专人送试验收合格后的砌块方可使用。 6)采用铺浆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 cm。 7)在砌筑的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同时提高工人自检频率,做到“三皮一靠,五皮一吊” 8)电线导管在多孔砖砌体中不斜向敷设。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汇总

重庆市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三分公司 外环高速公路北段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前言 外环北段项目已建成通车,根据项目桥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编制了质量通病防诒总结报告。是为了有效防治分公司以后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通病,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的发生,同时避免施工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给项目及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及效益的流失。。 桥梁工程 一、下部构造 挖孔桩基础 1.1 挖孔桩施工时,因护壁质量问题,在挖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出现坍孔。 原因分析 ①、桩孔较深、土质较差。 ②、出水量较大或遇流砂、淤泥。 ③、护壁砼未按要求施工。 防治措施 ①、如桩孔较深、土质较差、出水量较大,应采用就地灌注混凝土护壁,每下挖1~2m,灌注一次,承随挖随进行护壁。护壁厚度一般采用15~20m。特殊情况下需加钢筋提高护壁稳定性。 ②、在出水量大的地层中挖孔时,可采用下沉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护壁。 ③、如土质较松散,而渗水量不大时,可考虑用木料作框架式支撑或基木框架后面铺架木板作支撑。 ④、流砂。 在开挖过程中如遇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峻时会发生井漏,造成质量事故,因此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 第50页

a、流砂情况较轻时 缩短一次开挖深度,交正常的1m左右一段,缩短为0.5m,以减少挖层孔壁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护壁混凝土灌注。当孔壁塌落,有泥砂流入而不能形成桩孔时,可用编织袋装土逐渐堆堵,形成桩孔的外壁,并保证内壁尺寸满意设计要求。 B、流砂情况较严重时 常用的办法是下钢套筒,钢套筒与护壁用的钢模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成4~6段圆弧,再加上适当的肋条,相互用螺栓或钢筋环扣连接,在开挖0.5m左右,即可分片将套筒装入,深入孔底不少于0.2m,插入上部混凝土护壁外侧不小于0.5m,装后即支模浇注护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后流砂仍上涌,可采取突击挖出后即用混凝土封闭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聚后,将孔心部位的混凝土凿开以形成桩孔。也可用此种方法,直至已完成的混凝土护壁的最下段,使孔位倾斜至下层护壁以外,打入浆管,压注水泥浆,使下部土壤硬结,提高周围及底部土壤的不透水性,以解决流砂质量问题及现象。 ⑤、淤泥质土层 在碰到淤泥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木方、木板模板等支挡,并要缩短这一段的开挖深度,及时浇注混凝土护壁,每次支挡的木方、木板要沿周边打入底部不少于0.2m深,上部嵌入上段已浇好的混凝土护壁后面,可斜向放置,双排布置互相反向交叉,能达到很好的支挡效果。 ⑥、除做好护壁工程外,还应配备一定的排水设备,以备使用。 1.2 桩基砼灌注砼出现离析,砼强度不足。 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有问题,或搅拌时间不足。 ②、灌注混凝土时未用串筒,或串筒口距混凝土面的距离过大(大于2m),有时在孔口将混凝土直接倒入孔中,造成砂浆和骨料离析。 ③、在孔内有水时,未抽干水就灌注混凝土。应该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而采用了干浇法施工,造成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 ④、灌注混凝土时未能将护壁的漏水堵住,致使混凝土表面积水较多,而未清除积水就继承灌注混凝土,或采用水桶排水,结果连同水泥浆一同排出,造成混凝土胶结不良。 ⑤、局部需排水挖孔时,在灌注某一桩身混凝土的同时或混凝土未初凝前,附近的桩孔挖孔工作未停止,继续挖孔抽水,且抽水量较大,结果地下水将该孔桩身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带走,严重时混凝土呈散粒状态,只见石料不见水泥浆。 预防措施 ①、必须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配制或进行抗压试验,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第5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