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检查
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红斑狼疮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
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表现包括面部红斑、狼疮脏病、关节炎、皮肤黏膜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肾脏受累等。
在诊断红斑狼疮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对于符合红斑狼疮临床表现的患者,应高度警惕红斑狼疮的可能性。
二、实验室检查。
红斑狼疮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抗核抗体(ANA)、双链DNA抗体(dsDNA)、抗磷脂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等。
这些实验室指标的阳性结果有助于支持红斑狼疮的诊断。
三、免疫学检查。
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学检查结果常常异常,包括补体C3、C4水平下降、自身抗体水平升高等。
这些异常免疫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支持红斑狼疮的诊断。
四、病理学检查。
红斑狼疮的病理学改变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或肾脏活检可发现典型的红斑狼疮病理学改变,如免疫复合物沉积、局灶性肾小球肾炎等。
这些病理学改变有助于支持红斑狼疮的诊断。
五、其他辅助检查。
红斑狼疮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如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肺功能检查、眼科检查等。
这些辅助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对于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六、诊断标准的综合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红斑狼疮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符合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红斑狼疮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进行红斑狼疮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红斑狼疮,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谢谢大家!
第 11 页
第 7页
(2)红斑狼疮细胞检查:①将橡皮圈放在底物片有干血膜处, 取病人血置于橡皮圈中干血膜上,使之充满;②将上述底物片 置潮湿器皿中,置37℃孵箱中1h;③取出载玻片,用镊子夹去 橡皮圈,同时除去血块;④干燥后用Wright法染色,镜检。
第 8页
4.结果
(1)阳性结果可见到:①典型的红斑狼疮细胞,中性粒细胞内含有 均匀体,细胞核被挤向一边,整个细胞较正常多形核粒细胞大;②游 离的均匀体;③花形细胞簇。即1个圆形均匀体,四周有数个中性粒 细胞。 (2)1张片中有2个以上典型的红斑狼疮细胞,方能报告阳性。其他 形态的细胞可作为判断依据,须进一步检查。
第 3页
2.原理
狼疮因子作用于衰退的细胞核使其成为“云雾状的均匀体”, 然后被活的吞噬细胞所吞噬,而吞噬细胞的核被挤向一边,即 成为典型的红斑狼疮细胞。
第 4页
3.方法
第 5页
方法有很多种,如凝血块法、去纤维法、Snap-Per法及改良的 Snap-Per法等。其中以后者较好,方法简便,不需特殊设备, 观察结果容易,出结果快,用血量少(耳血即可),且阳性率 不亚于其他方法而临床常用,具体做法如下。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第 1页
狼疮细胞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液,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形成 的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细胞。
第 2页
1.形成狼疮细胞的条件
(1)存在于病人血清丙种球蛋白中的狼疮因子。 (2)受伤或死亡的白细胞,其衰退的细胞核在红斑狼疮因子的 作用下,形成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均匀体。 (3)活的吞噬细胞(主要是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将上述的均匀 体包围并吞噬后成为红斑狼疮细胞。 (4)整个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才能形成。
系统性红斑狼疮体格检查模板

系统性红斑狼疮体格检查模板
在生活中很多患者不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到底是什么疾病,因为这种疾病在生活中发生几率是比较低的,所以患者不太了解。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是发生在青年女性身上,引发这种疾病因素和内分泌激素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患者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第一,体格检查。
大多数患者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的症状是非常明显的,在这期间需要观察患者的身体特征,首先可以观察患者的皮肤,比如皮肤表面发生蝴蝶状的红斑、色素发生沉着、青色的网状斑。
第二,免疫学检查。
通过免疫学检查,可以发现患者会出现低蛋白血症,如果患者正处在急性发作期时体内的球蛋白指标明显升高。
免疫学检查对判断疾病的发展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第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的项目有很多,其中有血液检查、生化检查,尿液检查以及抗体检测,其中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在发病期时血细胞明显减少,血沉增快,通过生化检查可以发现体内存在一定的类风湿因子,最后通过尿液检查会发现尿蛋白定量发生异常。
第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仅对皮肤造成损伤,对肾脏功能也会造成影响,此时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来判断肾功能,这对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4个方面是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检查项目。
患者一旦被诊断为红斑狼疮,不管是处在急性期还是在稳定期,都要采取正规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危害生命。
另外患者在平时要多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知识,因为这种疾病早期的这种容易和其他皮肤病变相混淆。
红斑狼疮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超声波疗法:利用超声波促进组织 修复和再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红外线疗法:利用红外线促进血液 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
电疗:通过电流刺激,促进肌肉收 缩和放松,减轻疼痛和僵硬
手术目的:减轻症状,改 善生活质量
手术方式:肾移植、骨髓 移植等
手术风险:感染、出血、 排斥反应等
术后护理:抗感染、抗排 斥、营养支持等
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停药 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整剂量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保持社交活动,与家人、朋 友保持良好的关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 烟酒、辛辣食物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 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汇报人:XX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 等负面情绪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 病
避免接触可能导致红斑狼疮的化学物质 和药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 刺激性食物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 关疾病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临床表现:皮肤红斑、关节痛、发热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肾活检等
临床表现:皮 肤红斑、关节
痛、发热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 规、肝肾功能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 习惯,合理饮食, 避免过度劳累。
红斑狼疮该做什么检查

红斑狼疮该做什么检查1.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A)是能与细胞核或者其组成成分反应的自身抗体,主要出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诊断SLE的主要依据之一。
抗核抗体偶尔也可以在老年人体内和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但是其效价很低。
目前主要以Hep-2细胞作为基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来测定抗核抗体。
因为这种细胞的核大,结构松散,而且分裂、生长快,抗原易于暴露,很容易与病人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结合而显色,所以灵敏度很高,达95%。
抗核抗体检测已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中开展。
一般来说,抗核抗体阴性可以排除SLE,而高滴度的抗核抗体阳性则说明病人可能患有SLE。
抗核抗体的荧光图像主要可分为五种,表示不同的病因。
(1)周边型:可能反映抗双链DNA抗体,多见于SLE。
(2)均质型:多见于活动期SLE、药物性狼疮等。
(3)颗粒型: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干燥综合征等。
(4)核仁型:多见于硬皮病、皮肌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
(5)着丝点型:见于硬皮病。
2.抗双链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又称为“抗天然DNA抗体”,是抗核抗体的一种类型,几乎所有SLE病人都有该抗体的增高。
目前认为,它在SLE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在一些病人中,DNA的大分子可存在于循环血液中或者戮附于多种器官的微血管上,如肾脏、肺和脑组织,与血液中的自身抗体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组织损伤。
目前抗双链DNA抗体多见于狼疮性肾炎中,约50肠以上的狼疮性肾炎病人循环血液中的DNA浓度较正常人高。
但为什么会增高,如何增高,目前还不得而知,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难题可逐步得到解决。
一般认为,抗双链DNA的效价与病情相平行,即病情活动时,效价升高;病情缓解时,效价降低。
由于各地测定的方法不同,所以正常值也不,一般来说,结合率要大于20写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3.抗Sm抗体Sm是一位病人名字的缩写,在这位诊断为SLE的病人血清中,首次找到了这种抗体,因此而命名。
有红斑狼疮检查

有红斑狼疮检查文章目录*一、有红斑狼疮检查*二、红斑狼疮吃什么好*三、红斑狼疮药膳推荐有红斑狼疮检查1、红斑狼疮血常规检查血色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在血液系统受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可有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个别有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在使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可中度升高。
2、红斑狼疮尿常规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肾脏受累时,患者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白细胞尿和管型,肾功能不全时,尿浓缩功能下降,尿密度降低甚至固定,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
3、红斑狼疮血液生化检查活动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几乎100%有血沉增快,但血沉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严重性,部分患者,特别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即使病情处于缓解期或长期稳定状态,血沉仍然较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反应蛋白一般不高,只是在合并感染时升高。
绝大γ-球蛋白、β-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有增高,少数患者冷球蛋白增高。
4、红斑狼疮抗Sm抗体检查也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抗体之一,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仅25%,该抗体的存在与疾病活动性无明显关系。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不活动时也可阳性,故有助于早期或不典型患者诊断,也可作为回顾性诊断的重要根据。
5、红斑狼疮补体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清总补体(CH50)、C3、C4含量降低,低补体血症,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国内曾作为诊断条件之一)。
尤其是C3下降是表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6、红斑狼疮的皮肤狼疮带试验检查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肤的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Ig)的沉积带,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阳性率约为50%,狼疮带试验阳性代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活动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诊断特异性,其中IgG沉着诊断意义较大。
取腕上方伸侧部位的正常皮肤作诊断,可提高本试验的特异性。
红斑狼疮吃什么好1、平补红斑狼疮食疗保健常用的食物有米、高梁、小麦、燕麦、红薯、山药、芋艿、芡实、豆类、白砂糖、菠萝、芝麻、葵花子、南瓜、菜、胡萝卜、猪肉、猪腰、鸽子、乌贼鱼、鱿鱼、菜油、豆油、酱油等。
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核抗体(ANA)检测。
ANA是SLE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其阳性率在SLE患者中非常高。
ANA的检测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阳性的ANA结果提示可能存在SLE,但并不是100%的确诊指标,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 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检测。
抗双链DNA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与SLE的活动性和肾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阳性的抗双链DNA抗体结果提示SLE的可能性较大,但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 血清C3、C4测定。
SLE患者常常伴有补体系统的活化和消耗,导致血清C3、C4水平降低。
因此,血清C3、C4的测定可以作为SLE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血清C3、C4水平降低提示SLE的可能性较大,但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4.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SLE患者常常伴有免疫球蛋白的异常水平,包括总IgG、IgM、IgA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SLE患者的免疫状态,对SLE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5. 其他实验室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外,还可以根据临床情况进行血沉、C反应蛋白、抗磷脂抗体等更具体的实验室检查。
这些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评估SLE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总之,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SL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在进行SLE的实验室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完整版PPT课件

02 检验方法
03 临床意义
• 正常健康人检查结果为阴性,而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来说,在疾病 的活动期,LE细胞阳性率一般为70%~90%,缓解期或激素治疗后不易找 到。
• 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其它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硬 皮病、活动性肝炎等亦可呈阳性反应。因此发现LE细胞,必须结合临床 表现,才能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另外,未找到LE细胞,并不能完全 否定红斑性狼疮的诊断,应进一步作其它有关的免疫学指标检查。
01 红斑狼疮(LE)细胞的形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存在一 种红斑狼疮因子。它属于一种IgG型自身 抗体,在体外可使白细胞退化,导致细 胞核染色质失去正常结构,变成游离肿 胀的圆形或椭圆形烟雾状的均匀性物质 ,称为“游离均匀体”;均匀体可吸引吞噬 细胞在其周围形成“花形细胞簇”;最后被 其中一个吞噬细胞吞噬形成红斑狼疮细 胞。
练一练
➢ 找一找:有无LE细胞?
谢谢,再见!
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检验方法
• 简要操作为:先采集静脉血3ml,待其凝固后,搅碎血凝块,去除残余 凝块。再进行离心,使白细胞聚集在同一层面,之后孵育,去除白细胞 层,离心、涂片、进行瑞-吉染色,最后在油镜下找红斑狼疮细胞。
• 该法费时费力,阳性率低,且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目前已少用 。现实验室主要通过检查血中的自身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诊断 与鉴别诊断。
01 红斑狼疮(LE)细胞的形成
• 形成红斑狼疮细胞是需要条件的: • 首先,病人血清中需存在LE因子,这是形成LE细胞的首要条件。 • 其次,受损或退变的细胞核,即被LE因子作用的细胞核,通常为中性粒
细胞或淋巴细胞的核。该细胞核无特异性,病人本身或白血病患者提供 的细胞均可。 • 再者,具有吞噬活性的白细胞,通常为中性粒细胞,亦可是单核细胞或 嗜酸性粒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去纤维蛋白法
静脉采血 5ml,置含几颗小玻珠的瓶中, 摇动15min,直至纤维蛋白完全绕拌在玻珠为 止。置 37C孵箱中2小时,再将血标本转入小 口径试管中,以 10O0r/min 离心5 min,使 白细胞适当集中,吸取白细胞至温氏管内, 以2000r/min离心沉淀10 min.取白细胞层 涂片,Wright染色后镜检。
面部蝶形红斑
目前仍未真正明了,多因素参与
免疫机制缺陷
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形成和沉积、免疫调
节障碍等
遗传因素
雌激素 环境因素
病毒感染、药物、阳光和紫外线
原 理
血液中存在的抗细胞核抗体, 在体外可使受损的白细胞核DNA解 聚,核溶解和破坏失去原有的致密 结构变模糊而形成形成一种圆形云 雾状的游离均匀体。均匀体同时吸 引数个有吞噬功能的白细胞在其周 围形成花形细胞簇,在补体的作用 下,被其中一个白细胞所吞噬,而 形成LE细胞。
2、血块法
静脉采血5ml,置小试管内,待其凝固后, 竹签捣碎血块,然后移入小口径试管中,以 1000r/min离心 5min,使白细胞适当集中, 置 37°C孵箱中 2h。再将白细胞层移入温氏 管内,以2000r/min离心10min,取出白细 胞层涂片,Wright染色后镜检。
报告方式
用“找到LE细胞”和“未找到 LE细胞”报告。若仅见游离均匀体 或花形细胞簇,不能作为找到LE细 胞的依据,须反复多次检查,找到 典型的LE细胞才能报告阳性。
抗核抗体 抗ds-DNA抗体 抗Sm抗体
注意事项
1、采血后应立即检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能放置过久,否
则游离均匀体或LE细胞退化,造成假阴性。 2h为宜, 时间过短,LE细胞均匀体未能形成,染色 不佳,检出率低,易造成假阴性结果;时 间过长,则由于细胞退化,溶解而消失或 识别困难也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别注意涂片的尾部和边缘,最好先用低倍 镜或高倍镜寻找,再用油镜鉴定。
2、孵育时间要适当,一般37°C
3、应多检查几张涂片,以提高阳性率,特
临床意义
发现LE细胞,结合临床表现方可诊断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LE细胞阳性率一般为70 %~90%,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通常在活动期容易找到,在缓解期不易找到, 使用激素治疗后往往消失,病情严重者,在血 液、骨髓、胸腹水直接涂片中,亦可找到LE细 胞。 LE细胞的形成,为一种抗核抗体的免疫反应, 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亦可偶 见LE细胞,因此,发现LE细胞,尚需结合临床 表现及抗核抗体的检查等,才能确诊为系统性 红斑狼疮病。
LE形成需要的条件
患者血清中存在LE因子 受损或退变的细胞核,即被LE因子作用的核
具有吞噬活性的白细胞
LE的三种形态
游离均匀体 (前期) 花形细胞簇 (花簇期) 吞噬体 (吞噬期)
必须找到典型的吞噬体才能报告阳 性结果
LE细胞
LE细胞
LE细胞
2.免疫学检查法
自身抗体:多种多样
红斑狼疮细胞(LE)检查
检验实验室
一、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 是一种常见自
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的血液中存在着红斑狼疮因子,简称
LE因子,是一种抗细胞核抗体。
其发生率:
国外
我国
约50 / 10万人
70 / 10万人
黑人及亚裔人群发病率高
于欧美人
临床表现
发热:可为唯一首发症状 皮肤: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 骨、关节:骨无菌性坏死 消化系统:口腔黏膜溃疡
未找到LE细胞,并不能否定红斑性
狼疮的诊断,应进一步作其他有关 免疫学检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