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
斯巴达有哪些著名的战争和战役?

斯巴达有哪些著名的战争和战役?斯巴达,古希腊的一个强大城邦,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无与伦比的战斗技巧而闻名于世。
在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斯巴达参与了诸多著名的战争和战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其中几个重大的战争和战役。
一、伯罗奔尼撒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一场战争,也是斯巴达的重要战役之一。
这场战争爆发于公元前431年,持续了27年之久,以斯巴达和雅典两大城邦为主导。
斯巴达以其强大的地面军队而闻名,而雅典则拥有强大的海军实力。
战争中,斯巴达率领联盟军队对抗雅典及其希腊同盟,争夺希腊霸权地位。
最终,斯巴达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成功击败了雅典,确立了自己在古希腊的领导地位。
二、塞洛破坏战役塞洛破坏战役是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斗。
公元前425年,斯巴达国王西蒂勒达斯率领斯巴达军队进攻雅典领土,企图削弱雅典的势力。
他们首先袭击了雅典的农田,破坏了敌人的粮食来源,并掠夺了许多财物。
接着,斯巴达军队占领了塞洛,这是一个重要的雅典港口,使雅典的供应线受到严重威胁。
塞洛的陷落对雅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导致其后续战略受到限制,最终有助于斯巴达赢得整个战争。
三、疯狂的金字塔之战金字塔之战是斯巴达与波斯帝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于公元前371年发生。
当时,斯巴达与波斯帝国在希腊北部城市博斯普鲁斯附近交战。
斯巴达勇士率领五百人的训练有素的军队,严阵以待,以抵抗波斯强大的骑兵。
波斯军队不断发动冲锋,试图击溃斯巴达的防线,但斯巴达勇士始终坚守阵地,用坚实的战斗技巧击退了波斯军队多次进攻。
最终,斯巴达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赢得了对波斯帝国的重要一战。
总结:斯巴达以其非凡的战斗技巧和出色的军事组织能力在古希腊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是参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塞洛破坏战役还是金字塔之战,斯巴达都以精湛的军事策略和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赢得了胜利。
这些战争和战役的胜利,使斯巴达成为古希腊的霸主之一。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斯巴达的战争史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和战斗哲学的体现,鼓舞着我们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伯罗奔尼撒战争梳理

伯罗奔尼撒战争梳理一。
战争前奏前435年的埃皮达姆诺斯事件导致科尔居拉和科林斯之间的战争埃皮达姆诺斯求助母邦科尔居拉,遭拒转而求助科林斯。
科林斯出兵埃皮科尔居拉围攻埃皮达姆诺斯海峡科林斯远征科尔科尔胜利埃皮同时投降战败的科林斯准备(招募水手,造战船)科尔害怕求助雅典(科林斯,背后有伯罗奔尼撒同盟。
科尔居拉请求与雅典结盟)两科同时出席公民大会(1 科尔居拉是通往西西里的重要据点2 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雅典与科尔结盟叙伯塔战役:科尔居拉和科林斯在叙伯塔小岛附近开战,在雅典的帮助下,科尔居拉最终胜利。
前433,波提达埃亚反叛雅典麦加拉法令(叙伯塔战争时,麦加拉帮助过科林斯。
雅典通过一道法令:将麦加拉逐出雅典集市和诸港口,严重打击了它的经济)伯罗奔尼撒战争原因:在斯巴达的两次公民大会(第一次,斯巴达盟友们对雅典破坏三十年和约的事提起诉讼。
斯巴达公民大会判定雅典人确有过失。
第二次,科林斯人发表演说游说同盟里的一些内陆小国,"柯林斯的重要战略地位,沿海,有利于保护内陆小国的安全,利于进出口贸易。
伯罗奔尼撒人资源充足,足以确保战争胜利"最后多数票通过发动战争)伯罗奔尼撒初期战争情况(),及地图,资源对比分析战略资源:军队:雅典的水军,数量,规模,经验取胜。
陆军:伯罗奔尼撒人占绝对优势资金:雅典:伯里克利事先准备,战前就积累储金,贡金集中放在卫城内,且用于战争时可以向女神借贷。
伯罗奔尼撒:处于劣势,无储金,但得到了波斯的资金援助。
底比斯人进攻普拉提亚底比斯夜袭普拉提亚前431底比斯俘虏被处死雅典支持普拉提亚进攻加剧了战争的爆发(国王阿基达姆斯率领三分之二的伯罗奔尼撒军队。
雅典人在此之前将家人,财产等转入到了优卑亚岛。
入侵者步步紧逼,伯里克利不允许军队出城抵抗。
入侵者转而北进,最后抵达彼奥提亚。
)前431第一次入侵阿提卡雅典人的海上进攻(对美塞尼亚沿岸的迈索内发起进攻,斯巴达军官布拉西达斯顽强抵抗,无果。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希波战争起因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吞并小亚细亚,该地区的希腊城邦被迫向居鲁士称臣纳贡。
公元前500年小亚希腊人发动起义。
首义之城米利都向斯巴达和雅典等邦求援,雅典和埃列特里亚同意出兵,斯巴达却拒绝了米利都人的要求。
雅典当时并不了解波斯帝国的情况,对西亚形势的变化所知甚少,只因米利都代表在雅典大讲波斯的富裕与波斯人的不堪一击而受到诱惑,再加上雅典人与米利都人有同族人的情感,于是派出20艘三列桨舰前往小亚援助。
①埃列特里亚出兵则因为米利都曾军援过它,此次是为了回报,象征性地派出5条战舰。
公元前499年,起义军被波斯军击溃,雅典等援军见势不妙,迅速脱离战场,返回本国,丢下起义者孤军奋战。
面对波斯重兵,小亚起义各邦组建起一支353艘三列桨舰的联合舰队,坚持了5年战争,终被波斯军各个击破。
公元前494年,大流士一世在小亚彻底恢复统治,小亚希腊人为此蒙受巨大灾难:许多城市和神庙被毁,男子被杀,妇女变为奴隶,儿童受到阉割。
残余的居民向地中海西部逃亡,引起一次小规模的移民新浪潮。
据说,大流士特别对雅典的介入恨恨不已,发誓要向尚未受到“惩罚”的雅典和埃列特里亚复仇。
他的仇恨竟达到如此程度,以致每天用饭时都让仆人提醒他:“主公,不要忘掉雅典人啊!”①因此,希波战争的直接原因在于波斯对小亚希腊人的压迫以及因此引起的反抗和雅典等邦的干预,较深层的原因在于波斯统治者拓疆辟土的野心。
过程希波战争从公元前492年开始,公元前449年止,大体分作两个阶段:前期(至公元前479年)为波斯的进攻阶段,后期(公元前479年以后)为希腊人的反攻和相持的阶段。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遣大军水陆并进,杀向希腊。
中途遭受风暴袭击,陆军在征服马其顿后受色雷斯人打击,损失惨重,因而退兵。
公元前490年,波斯军在雅典流亡僭主希庇亚斯引导下,乘舰600艘,取海路二度侵略希腊。
先破埃列特里亚,将居民尽数掳往波斯,同年9月在隔海相望的阿提卡东北部马拉松平原登陆。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内容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内容
伯罗奔尼撒战争( 431-404年)是古希腊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由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强大的城邦领导的两个联盟之间展开。
这场战争得名于希腊半岛的两个地理区域:伯罗奔尼撒半岛和伯罗奔尼撒地区。
导火索是由于雅典在对待毗底亚的政策、对待斯巴达的威胁以及各城邦之间日益激化的矛盾。
这次战争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1.阿基德战争(431-421年):战争爆发后的最初10年,斯巴达及其盟友试图通过地面战争来打败雅典,但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此期间,雅典通过强大的海军和保护城墙使得自己相对安全。
2.拜占廷和西西里战争( 421-413年):此时期是战争的短暂停战时期,双方试图达成和解。
然而,雅典在西西里岛上的军事行动失败,斯巴达的胜利意图重新燃起了战争的烈焰。
3.衰退与战争结束( 413-404年):雅典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包括战败、内部政治动荡和财政困难。
最终,斯巴达在阿尔戈斯盟约的协助下,攻陷了雅典,强迫其接受各种条件,最终结束了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古希腊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雅典的影响。
这场战争导致了雅典的实力削弱,让斯巴达成为了希腊的主导力量。
战争期间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动荡也对希腊城邦的整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希腊城邦体制的衰落和马其顿王国的崛起。
1/ 1。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窥古希腊时期的战略思想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窥古希腊时期的战略思想作者:暂无来源:《国际公关》 2019年第6期文>何辉修昔底德出生时间约是公元前471—前455年或公元前460—前455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于公元前431年。
据修昔底德称,公元前424年他当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
他在战争爆发之初,便开始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
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到前396年之间,他未完成这部书便去世了。
他认为这场战争的缘起,是雅典人与斯巴达人无休止地追求权力,而雅典势力的增长引发了斯巴达人的恐惧。
2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博弈,最后以雅典失败而告终。
在本文中,我想简略分析一下战争初期雅典和科林斯(科林斯属于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对外战略,并由此一窥古希腊时期的战略思想。
爱皮丹努斯之争及科林斯、科基拉的对外战略及战略传播一个很小的事件,往往会引发巨大的后果,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也是从一个小事件开始的。
科基拉(Corcyra)的殖民地爱皮丹努斯城(Epidamnus)因受流亡者劫掠,向科基拉求援遭拒,于是向科林斯(Corinth)求援,科林斯派兵出援爱皮丹努斯城。
科基拉人因爱皮丹努斯投靠科林斯而大为愤怒,故派兵前往围攻爱皮丹努斯城。
从地缘上看,科林斯距离爱皮丹努斯城比科基拉距离该城更远。
科林斯位于地峡南端,爱皮丹努斯城在科基拉岛的北面。
科基拉在伊奥尼亚海北部。
主要的战斗在海上进行,科基拉占有优势,他们有120艘战舰(其中40艘在围攻爱皮丹努斯城)。
科林斯方面只有75艘战舰。
科基拉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们摧毁了科林斯15艘战舰,爱皮丹努斯城向科基拉投降。
这样看来,科林斯援助爱皮丹努斯城是战略上的失策。
在海上力量明显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选择战争,失败的结果几乎不可避免。
科基拉人的胜利促使科林斯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大举备战,科基拉人开始感到恐慌,开始寻求加入雅典同盟。
科林斯人和科基拉人都前往雅典游说。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细地记述了双方的发言。
伯罗奔尼撒战争名词解释

伯罗奔尼撒战争名词解释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发生时间为前431年至前404年,两大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通过在希腊本土和海外的角逐争夺霸权而引发了这场战争。
本文将分步骤解释该战争涉及的相关名词。
第一步:争夺霸权争夺霸权是指国家、政治势力或个人在某个范围内获得主导地位,掌握决策和管理权的竞争和斗争。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和斯巴达在地中海和爱琴海地区展开长期争夺霸权的竞争,最终引发了战争。
第二步:海上联盟与伯罗奔尼撒联盟海上联盟(又称阿提卡同盟),是由雅典领导的包括各个希腊城邦的联盟,主要目的是共同对抗波斯。
而伯罗奔尼撒联盟,是由斯巴达领导的希腊城邦联盟,成员主要是临近雅典的希腊城邦,两个联盟的对抗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达到了高峰。
第三步: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1.两个霸权国家之间长期的争夺霸权;2.不同的政治制度冲突:雅典是民主制度,而斯巴达则是寡头制度;3.疆土争端:雅典扩张政策干扰了斯巴达的利益;4.经济利益的冲突。
以上因素共同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第四步:战争的发展伯罗奔尼撒战争历时27年,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事件,战争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前五年:雅典占据优势,斯巴达处于被动,但未能击败对手;2.中间十年:斯巴达逐渐反击,占据上风,雅典遭受严重挫折;3.后十二年:斯巴达最终取得胜利,雅典无法支撑战争,在前404年投降。
第五步:战争的影响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希腊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中,雅典、斯巴达等古希腊城邦的领导地位发生了转变,斯巴达成为最强势的希腊城邦。
战争也加速了希腊城邦的相互矛盾,为后来的马其顿帝国征服希腊打下了基础。
同时,伯罗奔尼撒战争还加速了希腊城邦的衰落,直接导致了希腊文明的衰退。
结语: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这场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都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通过对本文所述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介绍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介绍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雅典的不断扩张引起的,其背后是雅典的贪婪与野心膨胀后造成的结果。
触发的事件是米加腊退出伯罗奔尼撒联盟,投靠雅典。
这场冲突从前460年一直持续到前446年,被称为是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一般被看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前奏。
前446年,双方打了个平手,米加腊又回到了伯罗奔尼撒联盟。
在签署和平条约时,双方觉得彼此力量均衡,故决定互相尊重对方的联盟,在冲突情况下由一个裁判来决定谁对谁错。
“中立”的城市国家被排除在这和平条约之外,这后来被证明是一个大错。
前430年代,在希腊世界的边缘,一根导火线被点燃,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最后引导了战争的爆发。
一、雅典野心的扩张雅典在公元前478年以抵抗波斯威胁为目的,联合当时大量的希腊城邦组成提洛同盟,而稍后雅典即利用自己的领导地位逐渐将同盟变成为为自己利益服务的海上帝国,已经形成了霸权扩张的势头,而此时的斯巴达当然感觉到了这势头对自己的威胁,所以率先发动了战争。
二、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社会和文化的差别雅典和斯巴达的社会差别很大,文化与经济上,前者繁荣发达,后者却相对封闭保守。
最大的不同在于政体上,雅典实行民主制而斯巴达则实行贵族寡头统治,所谓“民主制”和“寡头制”的矛盾十分强烈。
伯罗奔尼撒战争带来的后果伯罗奔尼撒战争改变了古希腊,也终结了一个时代。
在战争中,几乎所有希腊城邦都参与进来,此战过后,希腊开始由盛转衰。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在战争期间内政与外交息息相联。
雅典丧失了其强国地位。
但战争的结束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希望,尤其人们希望和平和自由。
色诺芬是这样来描述雅典的投降的:“雅典接受和平条约后赖山德尔进入比雷埃夫斯。
那些被流放的人回到了他们的家园,在笛子音乐的伴随下大家欣乐地开始拆除城墙,因为大家相信,从这一天开始希腊的自由开始了。
”“长墙”被拆除,提洛同盟被解散。
雅典的舰队除12条船外全部被交出。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与结果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与结果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公元前431至404年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一场长期战争。
这场战争的原因复杂,是历史发展中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冲突的结果。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层面分析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并探讨其对双方的影响。
一、经济原因雅典是古代希腊最富裕、最强大的城邦之一。
其繁荣主要依靠海外贸易和帝国扩张。
但在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的控制区域已达到极限,贸易额的增长逐渐趋缓。
此时,雅典政府将目光转向了同为希腊最强大、同样以农耕为主的斯巴达,并不断侵蚀其周边地区。
斯巴达政府开始感到危机,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选择了跟雅典开战。
二、政治原因雅典和斯巴达的政体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雅典是一种寡头政治,权力掌握在少数富裕的人手中,而斯巴达则是一种古老的麦哲伦制,所有公民一律平等,不存在个人私有制。
这种制度的不同导致了两方间对外政策的差异。
雅典经常侵略其周边国家,以扩大领土、财富和国力;而斯巴达则主张维护自己的邻国地位,不扩张领土、不愿意参与国际事务。
两种国际政策的冲突,使两方逐渐失去信任,到最后以战争结束。
三、文化原因雅典和斯巴达的文化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雅典是一个文化卓越的城市,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斯巴达则是一个保守的城邦,注重军事力量和实用主义。
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两方的价值观差异,进一步推动了战争的发生。
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公元前431年至404年,整整持续了27年。
战争的结果,最终导致了双方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对于雅典来说,伯罗奔尼撒战争是毁灭性的。
作为城邦扩张的结果,雅典想获得更多的财富和人口,以支持其经济基础。
但在战争中,雅典从对手处获得了大量的债务,进一步削弱了整个城邦的经济实力。
在战争中,雅典经济基础的严重受损,财政破产几近崩溃,最后也导致了其政治体制的崩溃。
而斯巴达则是赢家。
虽然战争结束后,斯巴达并没有取得直接的利益,但其从中学到了、收获了许多。
其主要收获是确立了希腊的霸权地位,并在整个古希腊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 影响:
对希腊联邦:促使经济停滞;大奴隶主经济兴起,城邦的统治基础动摇; 对雅典:雅典帝国崩解;民主政治衰退; 对军事发展:对抗双方对海上通路的争夺,从海上对敌的封锁和侵入都达到了很大 规模;夺取要塞创造了许多新方法,如使用水淹,火焚和挖掘地道等;方阵虽还是 战斗队形的基础,但步兵能以密集队形和散开队形在起伏 地机动行动;职业军人开 始出现.
军事力量的比较 双方的军事力量按其地理环境而各有优势. 雅典:1海军强大(三列桨战舰【轻型战舰,不能在深海中远航】和爱琴海的地理) 缺点在于缺少沙滩(最好的避风港),必须停泊于港口城市 2通过它的贸易的收入它比斯巴达的经济力量强一些 斯巴达:陆军强大(长矛兵精锐)
三个阶段
十年战争(公元前 ~ 年 十年战争 公元前431~421年) 公元前 西西里战争(公元前 ~前413) 西西里战争 公元前415~ 公元前 德凯利亚战争(公元前 ~ 德凯利亚战争 公元前413~404) 公元前
�
德凯利亚战争(公元前 ~ 德凯利亚战争 公元前413~404) 公元前
前413年,斯巴达军入侵阿提卡,并长期占领德凯 413年,斯巴达军入侵阿提卡,并长期占领德凯 利亚,破坏和消耗雅典力量.雅典经济恶化,农 业生产濒临瘫痪边缘,只得罄其财力重组舰队, 并于前412年和411年先后在阿比都斯,基齐库斯 并于前412年和411年先后在阿比都斯,基齐库斯 打败斯巴达舰队.但斯巴达在波斯援助下很快恢 复了元气,在由莱山德指挥新编舰队,于前405年 复了元气,在由莱山德指挥新编舰队,于前405年 在赫勒斯滂海峡附近之羊河口重创雅典海军,继 而从海陆两面包围雅典,迫其于前404年 而从海陆两面包围雅典,迫其于前404年4月投降, 接受解散提洛同盟而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拆毁 从雅典城到出海口的长墙工事,撤除所有海军并 只允许保留十二艘船只的屈辱和约.
伯罗奔尼撒战争
时间:前431~ 404 地点:希腊半岛地区 交战双方:伯罗奔尼撒同盟(斯巴达为首)vs提洛同盟(雅典为首) 前奏:米加腊退出伯罗奔尼撒联盟,加入提洛同盟(前460年~前446年)随后两联盟 发生冲突.前446年,双方打了个平手,米加腊又回到了伯罗奔尼撒联盟. 导火线:前431年,斯巴达的同盟底比斯 底比斯进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亚 底比斯 普拉提亚 性质:争夺霸权
十年战争(公元前 ~ 年 十年战争 公元前431~421年) 公元前
前431年3月,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底比斯袭击雅典盟邦 431年 月,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底比斯袭击雅典盟邦普 拉提亚引发战火;5月,斯巴达国王阿基丹姆二世率军入 引发战火;5 侵阿提卡,战争全面爆发.斯巴达陆军占有优势,而雅典 则在海上称雄,因此斯巴达力图从陆路攻占阿提卡,离间 提洛同盟各成员国,以包围和孤立雅典,雅典执政官伯里 克利则希图用海军袭击伯罗奔尼撒沿海地区,逼斯巴达求 和.前427年前后,米蒂利尼等城邦发生反雅典起义;前 和.前427年前后,米蒂利尼等城邦发生反雅典起义;前 425年,雅典海军攻占皮洛斯及其附近的斯法克蒂里亚岛, 425年,雅典海军攻占皮洛斯及其附近的斯法克蒂里亚岛, 并煽动斯巴达奴隶暴动.两强皆陷入困境.前422年,双 并煽动斯巴达奴隶暴动.两强皆陷入困境.前422年,双 方在安姆菲波利斯最后决战,雅典主战派首领克里昂和斯 巴达将军伯拉西达均战死.次年签订《尼西阿斯和约》 巴达将军伯拉西达均战死.次年签订《尼西阿斯和约》, 双方同意将战争中取得的对方的土地归还原主,并交换战 俘.在此基础上达成一致,签定了保持50年和平的条约, 俘.在此基础上达成一致,签定了保持50年和平的条约, 双方休战.
西西里战争(公元前 ~ 西西里战争 公元前415~前413)பைடு நூலகம்公元前
前415年5月,雅典将军阿尔基比阿德斯,尼 415年 基阿斯和拉马卡斯率军远征西西里.途中, 阿尔基比阿德斯因涉嫌赫尔墨斯神雕像被 毁事件,逃亡投奔斯巴达.雅典军虽初有 小胜,但不久拉马卡斯也阵亡,只好由尼 西阿斯一人指挥.在斯巴达和科林斯援军 的猛攻下,雅典军于前413年 的猛攻下,雅典军于前413年9月全部覆没. 雅典损失战船200艘,被俘7000人,从此失 雅典损失战船200艘,被俘7000人,从此失 去海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