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工作现状及展望
种子管理站工作总结4篇

种子管理站工作总结4篇种子管理站工作总结篇1 一、20xx年总结201c年,我站结合实施农作物种子安全监管服务项目,围绕开展种子“双打”行动,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检查,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网上备案。
根据新修订的法规,通过业务培训和宣传指导,做好种子经营单位在全国种子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备案工作,全年种子经营户门店备案率超过80%。
2、监督抽查。
春秋两季开展种子市场监督抽查,规范操作,及时上传赝品信息,圆满完成省站安排的种子质量监督抽查任务,全年共抽检种子样品68个。
3、品种测试。
做好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安全性测种植测试,全年累计测试新品种45个,总面积50亩。
4、市场监管。
春秋两季对全市持证种子企业和种子经营门店开展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涉嫌违法行为移交执法大队查处。
5、行业管理。
包括种子法规宣传、种子知识培训和种子质量鉴定等。
全年开展种子管理知识培训大会2次,培训人数500人次,发放种子法规宣传材料500份。
二、20xx年计划1、继续实施农作物种子安全监管服务项目。
2、继续开展种子“双打”行动,确保农业用种安全。
3、做好委安排的其他工作。
种子管理站工作总结篇2 20xx年上半年市种子管理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聚焦农牧业厅“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农作物种子市场管理,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新品种展示、示范等工作。
一、农作物种子市场管理1、组织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
一是 4月中旬到5月中旬,在相关旗县种子管理站的配合下对种子市场进行了检查,共检查了60多家种子门市部。
二是在自治区种子管理站统一部署下,我站联合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兴安盟种子管理站执法人员完成对呼和浩特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种子市场的检查,共检查2区3县6旗145家种子经销户,并抽取23个玉米种子样品。
2、加大种子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一是4月1日至4月30日,在乌兰察布市新闻综合频道播出农民购种须知公告;二是利用3.15科技活动周,农资下乡、农资打假宣传周等活动深入旗县市区宣传种子法等法律法规。
中国大豆种子行业运行回顾(需求规模、进出口、品种审定、种子储备)及展望

中国大豆种子行业运行回顾(需求规模、进出口、品种审定、种子储备)及展望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大豆产量为33770.4万吨,其中中国大豆产量在1810.0万吨左右,约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36%。
2015-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大豆产量统计:万吨资料来源:USDA、整理2019年全球大豆产量分布格局资料来源:USDA、整理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大豆品种累计审定总数为2777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数为443个,地方审定的品种数为2334个。
2011-2019年我国大豆审定品种累计数统计图资料来源:农业部、整理 2019年我国新增大豆审定品种270个,其中国家审定大豆品种新增31个,地方审定品种新增数量为239个。
2011-2019年我国大豆审定新增品种数量统计图资料来源:农业部、整理2019年我国大豆新品种国家审定名单一览资料来源:农业部、整理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布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9》显示: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业每亩大豆种子用量为5.22千克,每亩大豆种子费为35.54元。
2013-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业每亩大豆种子需求情况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整理近年来我国大豆种子销售均价波动较大,整体均价维持在7元/千克左右,2018年我国大豆种子销售均价为6.81美元/千克。
2013-2018年我国大豆种子销售均价走势图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整理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呈震荡上行态势,201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824.48万公顷,2018年种植面积增长至841.28万公顷。
2013-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走势图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参考每亩大豆种子需求量测算:我国大豆种植业种子需求总量从2013年的55.46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65.87万吨。
2013-2018年我国大豆种子需求数量统计图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整理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大豆种子进口数量仅为6千克,进口金额为71美元,进口大豆种子在国内大豆种子产业中所占份额极低;2018年我国大豆种子出口数量为120.24吨,出口金额为43.51万美元;2018年我国大豆种子进口均价为11.83美元/千克,大豆种子出口均价为3.62美元/千克。
吉林省南繁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

吉林省南繁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一、现状吉林省南繁基地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建成于1997年,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重点科技实验基地,也是吉林省农业种子繁育和推广的重要基地之一。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基地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着重要的科研和推广作用。
目前,南繁基地已建立了多个农作物的种质资源库和种子繁育基地,并且进行了多项农业科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基地还开展了多项农业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基地还与吉林省农业企业合作,开展了多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推广工作,为地方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1. 资金短缺:基地建设和科研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基地财政拨款有限,无法满足基地的正常运转和科研需求。
2. 人才短缺:农业科技人才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基地的人才储备较为薄弱,缺乏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3. 技术水平较低:基地的科研成果和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跟不上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导致基地的科研和推广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发展策略1. 强化科技创新:加大对南繁基地的科研投入,扶持基地科研团队,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基地的科研成果和农业技术水平。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南繁基地应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农业科技专家来基地工作,提升基地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水平。
3. 拓展资金渠道:基地应积极寻求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支持,扩大资金来源,保障基地的正常运转和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
4. 加强与行业合作:基地应积极与吉林省农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推广,促进地方农业产业的发展,并为基地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5. 加强科技推广:基地应积极开展农业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帮助当地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推动地方农业的发展。
吉林省南繁基地建设现状良好,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确保稳产高产 决战脱贫攻坚——吉林省全力做好备春耕工作综述

·3·3“如今,通过采摘活动,不仅激发了城乡居民消费热情,提振了休闲农业主体信心,还促进了全市休闲农业发展。
可以说,在生态采摘园运营模式下,我们的水果个个都成了‘网红’产品。
”眼看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接踵而至,吉林秋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显得十分兴奋。
来源:吉林日报草长莺飞,春光正好。
广袤的松辽大地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坚硬的犁铧划开沉睡了整个冬季的黑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丰收的到来。
随着气温回暖,适宜播种的时节终于来到了。
自4月27日起,全省已适时转入以玉米为主的大田播种。
与此同时,较为耐寒的小麦已基本完成播种,水稻育秧播种工作也已基本结束,进入秧苗管理阶段。
据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情况:全省旱田除适宜晚播作物外,5月10日前将基本完成春耕播种,5月底前基本完成水稻插秧工作。
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做好备春耕生产工作,奋力实现粮食生产良好开局,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正常年景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为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全省备春耕生产工作稳步推进。
备春耕物资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针对疫情对备春耕工作的影响,建立农业农村、工信、交通运输、市场监督、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着力解决畅通运输、企业复产、农资调配等问题。
以开犁网为核心,结合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农村电商功能,组织各地开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农资直购平台,拓宽农资购销信息渠道,推动农民网上、电话和经纪人购买农资。
为163个种子、农药、肥料生产经营企业开具农资保供企业资质证明,畅通农资运输和营销通道,推进农资下乡进村入户。
春耕时期所需农资已全部到位,总体快于去年同期水平。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略增。
制定出台《进一步确保粮食生产和安全及扩大“菜篮子”产品生产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救灾物资储备情况汇报

救灾物资储备情况汇报近期,我单位对救灾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食品储备情况。
目前,我单位食品储备情况良好,主要包括大米、面粉、食用油、干粮等各类主食和副食品。
其中,大米储备量为5000吨,面粉储备量为3000吨,食用油储备量为2000吨,干粮储备量为1000吨。
这些食品储备均按照规定进行了分类、包装和标识,确保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医疗物资储备情况。
我单位医疗物资储备情况充足,包括常用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卫生用品。
目前,药品储备种类齐全,包括抗生素、止痛药、感冒药等常用药品,储备量足够满足一定规模的救灾需求。
医疗器械和卫生用品也进行了分类储备,确保了救灾物资的全面配备。
三、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我单位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良好,主要包括帐篷、毛毯、衣物、饮用水等物资。
帐篷储备量为1000顶,毛毯储备量为5000条,衣物储备量为10000件,饮用水储备量为500吨。
这些应急物资储备均按照规定进行了包装和储存,确保了物资的完好和安全。
四、物资储备管理情况。
我单位对救灾物资储备进行了严格管理,建立了健全的物资储备档案和台账,确保了物资的来源、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透明和规范。
同时,对储备物资进行了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了物资的质量和有效性。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提升救灾物资储备的能力和水平,我单位将继续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管理和监管,完善物资储备的配送和调度机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效率。
同时,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共同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确保在灾害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救援物资。
以上为我单位救灾物资储备情况的汇报,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密切合作,共同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工作,为灾区人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2020年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启动

- 43 -Vegetables 2019.4栽培技术等工作。
种株定植后苗期不浇水,雨后多中耕,同时注意田间的去杂工作,保证种株的纯度。
3.4 浇水追肥间苗后开始浇水施肥,浇水要缓,注意不要让大水冲倒幼苗。
结合灌水可以追施尿素,浇水前撒入田间,667 m 2用量为10 kg ;肉质根膨大期结合浇水追施碳铵,667 m 2用量为20 kg ;中后期保持土壤湿润直到收获。
种株苗期不旱不浇水。
种株在5片叶子后为了保证花芽分化良好,可以进行叶面追肥,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爱多收、钾肥等进行叶面喷施,保证营养充分,形成良好花器,有利于结籽。
种株在开花前还应去除明显提早抽薹开花的植株。
3.5 花期管理花期从初花开始到种荚落黄,需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但不能大水浇灌,以免落花,结合浇水667 m 2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 kg ,之后不再追肥。
3.6 花后管理做好花后管理是保证籽粒饱满、提高千粒质量的关键。
注意控水,减少浇水,保持田间适当湿润,以利种子后熟。
到顶荚开始落黄时停止浇水,同时进行叶面追肥,追肥需在10:00前或17:00后进行。
花后枝叶茂盛易发生病虫害,此时应注意防虫、防病,对症处理。
3.7 病害防治留种萝卜的主要病害是菌核病和黑斑病。
菌核病在发病初期(茎基部有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病斑)和始花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
黑斑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
每7 d 喷施1次,连续2~3次。
留种萝卜对缺硼十分敏感,可于花期前喷施硼肥提高结实率。
3.8 籽粒采收果荚大部分黄熟后一次性采收,用剪刀将结荚花枝剪下,运到晒场上晾晒,注意不要连根带泥地将整株拔下,不利于种子提高净度。
后熟期严防雨淋,以免种子在种荚内发芽,同时还要勤翻动种株堆垛,防止霉变。
等到果荚完全干燥后,用石磙打压脱籽,扬净装袋。
2020年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启动

生态农业E-mail :kxzyzz @] 电话:0]0-68152422本栏偏辑:黄明双象越来越突出,集中上市容易造成产品价格下降,如果 物流和加工能力跟不上,就会出现水产品的卖难问题, 给种养户带来损失。
②技术薄弱。
稻田立体生态种养需要同时掌握种植和养殖技术,但是部分稻田种养户种养技术落后,还采 用传统的平板式养殖方式,缺少后期管理,导致鱼产量 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此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力量薄弱,社会化服务力度不够,种植和养殖技术的推广、 苗种的供应、病虫害的防治、市场信息的服务等还不能 满足种养户的需求,影响了稻田立体生态种养的发展。
③资金不足。
现代稻田立体种养需要投入大量资 金,由于种养户缺少资金,金融支持不到位,制约了稻 田综合种养发展。
2.对策①创新技术与服务。
要在种养模式、良种繁育、标 准规范等方面创新技术,采取有效措施打破种植技术推 广和渔业技术推广条块分割的现状,搞好立体生态种养 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既懂种植又懂养殖的乡村两级农业技术员。
遴选出_批适合当地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种 养品种和种养模式。
积极支持稻田种养社会化服务组织 发展,为稻田种养提供生产资料、农产品销售和市场信 息等服务,促进稻田种养可持续发展。
②产业化经营。
按照稻田种养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着力培育一批与稻田种养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其上档次、上规模。
鼓 励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推动种养科技发 展。
按照因地制宜和群众自愿的原则,在发展方式上,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三级联动发展 模式,鼓励农户采取土地入股、“公司(合作社)+农 户”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连片种养,形成规模效益。
③ 资金支持。
应积极将财政资金、扶贫资金等,与产业扶贫和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扩大和整合扶持资金来源。
应重点向稻田种养标准化示范点、规模化重点县和贫困村倾斜,重点支持种养基础设施、种苗 供应和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扶持种养大户、专业合作 社、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发展。
突出关键要害 强化政策举措 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122022.01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作出的“吉林作为粮食主产省,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一定要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等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要求,在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省大会、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等多次研究部署推动。
打出政策“组合拳”,出台加强粮食生产30条、黑土地保护38条、现代种业创新发展18条等政策措施,省财政拿出5亿元奖励前10名产粮大县。
突出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抓紧抓实每个环节,夺取了粮食生产大丰收。
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07.84亿斤,创历史新高,跨上标志性新台阶。
2022年,吉林将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播种面积不低于8582万亩,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800亿斤以上。
一是提前做好农资特别是化肥准备。
针对2021年化肥价格上涨的新情况,吉林省政府最近建立了化肥临时性商业储备制度,组织储备100万吨,约占全省需求量的1/4。
同时,优先支持保障省内化肥企业生产,指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做好化肥储备,确保满足春耕农资需求。
二是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
与中科院合作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重点深化100个科技攻关课题研究,扎实推进3个万亩核心示范基地和30个辐射示范点建设。
启动建设黑土地保护“一张图”大数据系统,集中资源精准治理保护。
大力推广“梨树模式”,在2021年实施保护性耕作2875万亩基础上,2022年扩大到3200万亩,已预拨资金12亿元,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
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比上年增长10%,新建示范区15万亩,加快组织项目设计、批复和招投标,确保及时开工建设。
三是着力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
制定种业振兴行动具体实施意见,谋划一批重点项目,依托吉林省农科院创建生物育种产业联盟和创新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
工作现状及展望
张海军1李琳2赵志坚1陈学军1*丁万志1
(1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吉林长春130062;
2辽源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吉林辽源136201)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是国家宏观调控和抗灾救灾,保证粮食生产的有效措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我省的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品种多是中早熟品种,储备种子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当年的补种救灾,二是次年作为备荒种子使用。
尽管我省近几年的种子储备尚未发生动用情况,但是从实际执行来看,备荒作用大于救灾作用。
我省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做为种子工作的一件大事抓好抓实,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制定有效措施,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近几年国家交给我省的储备任务。
一、严格储备资质
为保证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国储)任务落实到位,经认真研究决定,2014年我省国储任务计划落实到企业信誉好,具备较强种子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能力的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长春市大龙种业有限公司等4家种子企业。
其中,前3家企业属于农业部发证
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长春市大龙种业有限公司系我省注册资本3000万企业。
经核实,2014年储备的品种均属4家承储企业自育品种,且均具有储备品种的生产、经营权;4家企业种子储备设施面积分别为13866 m2、2166 m2、1531 m2和2400 m2,满足国储种子仓库设施条件;其专业贮藏人员人数分别为6、5、7和3人;经查证,近年来,上述企业均未发生过种子质量重大事故。
二、建立储备制度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在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对农作物种子的需求,建立了农作物种子应急救灾储备供应制度,以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参照《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吉林省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管理办法》,并明确了动用机制和监管办法。
我省国储种子实行合同管理,4家承储企业与省农业委员会签订了承储合同,并以合同形式明确了国储种子的作物种类、品种、数量、质量标准及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在做到企业定期自检的同时,我站对4家承储企业种子质量及储备条件进行了不定期检查。
经实地查证,4家承储企业均未更换过作物或品种、减少数量和降低质量标准收储种子;全部对国储种子实行了专库储藏、财务专账记载和库房专人管理;专门建立了储备种子管理档案,对储备种子的收购、加工、入库、贮存、晾晒、
包装和出库等全过程,以及每一阶段的种子质量指标都进行了详尽记载。
经实地查验,所有国储种子储备库房均达到了无品种混杂、无病虫侵染、无种子霉变、无鼠雀危害和无技术事故的要求,且库内设立了醒目的“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标识牌,标注了储备品种、种子的质量指标、种子数量、储备期限和保管、质量监管负责人等,并粘贴了保管制度。
三、完成储备任务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通过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国储种子年度计划及储备品种。
确定国家种子储备承储单位的基本原则:优先考虑部级发证企业,并根据作物、品种实际分布情况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仓储设施条件择优确定。
2014年农业部对我省下达的国储任务是140万公斤,其中,玉米110万公斤,水稻15万公斤,高粱12万公斤,杂豆3万公斤,我省已按计划和要求全部落实并圆满的完成了储备任务。
今年的储备工作我们采取的是分解落实,合同管理。
按照部里要求,在总结上年种子储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论证后,经研究决定,在品种上选择适应区域广、产量高、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4个:吉东16、平安188、龙丰2和吉单27;水稻品种1个:吉粳88;高粱品种2个:四杂25和吉杂124;杂豆品种2个:绿豆品种-吉绿3,红小豆品种-吉红7。
在对品种、数量、质量和仓储条件等验收合格后,与各承储企业签订了储备合同。
在种子入库后与储备期结束前,我站分两次到各承储企业核查储备种子的品种、数量、质量和储藏管理情况。
对储备种子的专用账户和管理档案也进行了检查,保证了储备任务的完成。
越夏前抓好晾晒工作,做好种温监测、防虫、防霉变等工作。
各承储单位定期向省种子总站上报储备种子的室内检测结果。
因今年秋季晾晒期间雨水频繁,上冻较早,储备的水稻种子会对明年的供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储备的其它种子尚未动用。
我省的种子储备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加之各承储单位的大力配合,没有出现种子安全问题。
今年我们较好地完成了2014年国家下达给我省的玉米杂交种子、水稻、高粱及杂豆种子的储备任务。
四、完善资金管理
我站每年都对国家救灾备荒种子承储企业的储备种子收储贷款情况进行详细摸底,掌握贷款真实情况,并严格审核企业贷款贴息填报数据,实现了资金使用全周期监管。
4家承储企业财会在账务上都设立了“救灾备荒种子安全储备”专项帐页,有的则是单独设立了账簿,实现了专款专用。
今年年初,我站制定了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工作计划,组织相关承储企业签订储备合同,并对储备合同严格进行审核。
项目中期,对项目资金支出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对于使用不规范和科目不明确的项目支出,及时进行了纠正和指导,并责令整改。
项目后期,经考核,各
承储企业的储备账目全部做到了资金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单独编制了项目决算,并形成资金使用总结。
我站对各承储企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项目总结进行了认真审核,结合现场检查,作出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达到了预期目标。
五、问题及建议
(一)改进储备资金补贴方式
现行的补贴是贷款贴息方式,实际上种子储备是与费用直接相关的,与贷款没有直接关联,必须发生贷款进行储备,只能增加储备成本。
建议:在保留现有贴息资金来源的前提下,争取新的储备资金来源,建立以储备种子数量直接核定补贴额度的储备制度。
(二)改变确定承储任务企业的模式
种子储备首要的原则是储备的品种要适合救灾备荒的需要。
种子储备工作的周期看似一个年度,实际上从生产到储藏横跨2年,储备工作年际间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每年都以招标的方式确定承储企业就不现实,且招标的程序十分繁杂,不适合种子储备工作选择承储企业的实际。
建议采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种业专家集体讨论的方式确定承储任务企业:一要确定适宜的储备品种,二要以品种权归属确定承储企业,三要优先选择种子加工、烘干和储藏能力强的企业,四要保持储备工作年际间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修改《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管理办法》
我省的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存在种子生产周期长、跨年度,储备招标在每年的春季进行,与储备种子准备时间不符等问题。
建议:修改《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管理办法》,延长储备种子企业招标年限,以保持储备种子连续性和储备品种相对稳定性,应相对固定承储企业。
(四)提高储备项目资金额度
储备种子专项资金用途没有把收购资金列入,储备种子到期后由企业自行处理,一旦出现种子滞销,只能转商,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
建议:提高项目资金额度,将储备种子的收储费用列入储备项目资金支持范围,以降低承储种子企业的转商风险。
六、工作展望
今后,我站会针对储备任务落实方面及储备资质管理方面着重把握以下三点工作:(一)进一步摸清各存储企业实际,加强对企业存储品种生产及经营资质的审核,理顺存储委托关系,把好承储企业准入关。
(二)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加强对项目执行的监管,完善管理机制,好种子数量质量关。
(三)进一步加强对承储企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审核,定期检查种子储备实物账及财务账,严格审核承储企业补助资金申报材料,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储备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核算培训工作,把好资金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