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实务:转账制度在中式会计中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会计发展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在商代,商业交易的兴起促使了会计的出现。

商代的财务记录主要以铭文形式出现在商代的青铜器上,记录了财产、负债和交易等信息。

这些记录为商业交易提供了依据,并且为后来的会计提供了基础。

随着周朝的兴起,官府开始实行财务管理制度。

周朝的会计主要由官府负责,财务记录主要以简牍形式保存。

这些简牍记录了官方的收入、支出和财产状况,为国家财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到了秦汉时期,会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秦朝统一了中国各地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推行了统一的会计制度。

同时,秦朝还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管理机构,对国家财政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这一时期的会计记录主要以帛书和竹简形式保存,记录了国家财政的收支情况,以及各地的税收和财产状况。

随着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在东汉时期,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出现了“三帐”制度,即“资帐”、“工帐”和“本帐”。

资帐记录了国家的财产状况,工帐记录了各地的税收和财政支出,本帐记录了财务收支的具体细节。

这一制度的建立,使得财务记录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到了唐宋时期,会计制度进一步发展,会计的职责也更加明确。

唐代的会计制度主要由户部负责,会计人员被称为“谷吏”,他们负责核算国家的财务收支和税收情况。

宋代的会计制度则进一步完善,出现了“八库”制度,即金库、银库、粮库、军库、器械库、军器库、军粮库和马库。

这一制度使得财务管理更加细致和科学。

明清时期,会计制度进一步发展。

明代的会计制度主要由户部和六部负责,会计人员被称为“主计”。

清代的会计制度则更加规范,会计人员被称为“会计司人员”,负责核算国家的财务收支和税收情况。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商代和西周时期的起步阶段、秦汉时期的统一阶段、唐宋时期的完善阶段以及明清时期的规范阶段。

这一发展历程不仅为古代社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后来的会计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
西汉时期:出现“计簿”“簿书”
2
宋代:出现“四柱清册”,它是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旧管(期初结存)+ 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01
明末清初:出现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进(各
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
你正在考虑投资这笔钱的各种方法以帮助 你支付高中、大学教育费以及将来购买大 件商品,如汽车和房子。
你在选择对你所获资金的投资时主要考虑 的是什么?
是什么会使你选择投资于股票而不是债券 ?
是S公司的股票而不是T公司的股票?
你很幸运的中了一次大奖,奖金100万!
经济活动产生的原始数据 会计处理系统 会计信息 会计是通过怎样的程序生成上述信息的? 确认、计量 、记录、报告
债),是复式记账的起源,也标志着我国的部门会计-商业
会计的产生
02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出现“四脚账”,把中式会计推向
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西方古代会计阶段
1494年, 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 •巴其阿勒
所著《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对 借贷复式记账作了系统的介绍,为西方 会计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 论基础。
二.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 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 ○ 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 ○ 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会计的主要特点。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阅读,回答以下问题: 会计的萌芽是什么?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会计阶段 西方古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阶段

中国古代记账方法的发展

中国古代记账方法的发展

中国古代记账方法的发展中国古代记账方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

在商代,古人通常用刻有相关信息的动物骨骼或龟甲来进行记账,这种方法被称为“卜辞”。

财务信息和交易细节被刻在骨骼上,然后被放入火中进行卜筮,以确定吉凶和业务成功的可能性。

这种卜辞记账方法主要用于祭祀、商业和政治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交易和财务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古代中国的记账方法逐渐演变为更为复杂和系统化的形式。

到了周代,古人开始采用称为“束帛记”的方法来管理财务。

根据记载,每年受薪水的公务员会收到一定数量的帛布,从而标记他们的地位和福利。

这种记账方法包括了财务资产、负债、工资和奖金等方面。

在秦汉时期,中国古代记账方法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面临着更大的财务和税收压力。

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财政和税收,古代中国开始采用和发展新的记账方法。

在秦汉时期,簿书记账逐渐成为主要的记账方法。

同时,记账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更大的认可,因此,一些财经学家开始研究记账理论和方法。

《管子》是秦汉时期一本很重要的财经著作,其中详细论述了记账和财务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在三国时期,以著名的财经家嵇康为代表的一批经学家提出了更加细致和系统的记账方法,他们回顾和总结了古代会计学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

他们主张采用“契记”方法进行记账,并更加关注和研究财务分析和风险控制等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记账方法逐渐发展为更加系统和成熟的形式。

到了宋代,财务记账成为官府和商业机构的常规管理手段。

宋代经济繁荣,商业活动和货币流通不断增加,因此记账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商人和官府开始运用复式记账法和“符算”记账法进行记账,这些方法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记账方法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

明朝经学家徐荡在其著作《四课记》中提出了“总帐法”,即将所有交易和账目记录在一本总账中,以方便整理和管理。

清朝前期,财政部门开始采用“阴阳二分法”和“上下联动法”进行记账,这些方法逐渐成为财政管理的标准做法。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它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在古代,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家财政收支管理的需要,因此最初的会计人员都是由政府官员来担任。

随着商业的兴起,民间商业会计逐渐发展起来,但在封建社会中,会计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会计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发展。

在封建社会时期,会计的方法和制度相对简单,主要是以实物计量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随着商业的繁荣,民间商业会计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复式记账法和成本计算等更为先进的会计方法。

然而,在封建社会中,会计的发展受到了官僚主义和财税需求的限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会计体系开始逐步建立和发展。

在计划经济时期,会计的职能主要是为国家计划经济服务,强调统一计划和统一管理。

这个时期的会计制度和方法以苏联模式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逐渐与国际接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不断拓展和深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引进了许多国际先进的会计制度和方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事务,成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等国际会计组织的成员国。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会计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加速发展,中国会计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制度和方法,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同时,中国会计还需要加强与国际会计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会计规则的制定和实施。

总的来说,中国会计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变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会计不断吸收国际先进的制度和方法,同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

未来,中国会计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会计改革和创新。

例如,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会计中“帐”到“账”的演变及发展

会计中“帐”到“账”的演变及发展

帐,从巾,巾,麻丝织品。

《说文》解释:帐,帱也。

《尔雅》中说:帱谓之帐。

《何承天纂要》中说:在上曰帐,在旁曰帷,禅帐曰帱。

《释名》中说:帐,张也,张施于床上也。

古诗《焦仲卿妻》中写道:“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

可见帐,在古代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和会计核算本不相关,但为什么后来会运用到会计核算中呢?郭道扬先生在《中国会计史稿》中讲述了“帐”运用到会计核算中的两种起源。

一是起源于官厅“供帐”核计之事。

古代皇帝和高官显贵出外巡游,为了方便休息住宿,沿路派人张设有帏帐,帐内供有各种生活必需品和装饰品,供其享用,此种帏帐称为“供帐”。

为了核算供帐内的财产和经费支出,逐渐将登记这部分财产及供应之费的簿书称为“簿帐”或“帐”,将登记供帐内的经济事项称为“记帐”。

后来的财计官员将登记日用款目的簿书称为“簿帐“,大约是“簿“称出现在前,在“帐“称出现在后的缘故。

第二种说法“帐“字运用于会计方面,起源于民间。

古代那些坐店销售的商人,通常是店前售货,店后有人随时登记进行核算。

为了内外有别,保守私人经营秘密,往往在前后之间,悬挂一布帘作为遮隔,这种布帘在当时称为帐帘。

久而久之,便将帐帘之后称作“帐房”,进而将对会计事项的记录称为“记帐”。

记帐的人便称呼为“帐房先生”了。

其实我认为可能还有一种起源,《后汉书》记载,帐是古代游牧民族计算人户的单位,因他们逐水草而居,每户住一顶帐篷,故按帐计人户数。

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

这里“帐”已经很明确的和数字计算相关了,计算的是户籍之数。

我国历史的发展,一直是个多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汉文化不断将其它民族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融合为一体。

“帐”的计算功能,从游牧民族到农耕民族,也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周书.苏绰传》讲述南北朝时期周太祖时“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这里面的绰,是指苏绰,他的计帐之法也是和户籍之法相联系的。

由此可以想见,计帐的涵义真有可能从记录户籍的帐中起源而来。

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简述

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简述

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简述
古代:商、周、秦、汉时期
在商代,商业交易的发展使得会计的需求逐渐增加,出现了最早的记
账记录,如“多产菲实”等。

在周代,出现了“府库”制度,开始进行财
政会计。

随着秦统一中国,会计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化,建立了一套
完整的财务制度。

在汉代,随着经济的繁荣,财务管理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出现了财务报表。

中世纪:隋、唐、宋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

在隋唐时期,会计的职
业地位得到认可,会计师的角色开始受到重视,财务记账和财务报告的制
度也得到了加强。

在宋代,出现了第一部理论性的会计著作《企业会计制度》。

现代:明、清、近代
在明清时期,会计的发展相对较慢,但会计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入。


了近代,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会计理论和制度。

在19世纪末,中国开始
引进欧美的会计制度和管理理念,学习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

到了20世
纪初,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形成了现代会计制度和准则。

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代会计的发展与
总结而言,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时代的变迁,会计制度逐步完善,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在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中,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和信息系统,为企事业单位及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财务制度的发展

中国财务制度的发展

中国财务制度的发展一、古代财政制度中国古代的财政制度根据不同朝代和政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古代财政制度主要包括赋税制度、货币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

赋税制度在古代中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赋税来筹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最早的商朝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财政制度,如征收赋税和收取贡品等。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已有了相对完善的赋税制度,并开始出现了以货币征税的制度,逐渐完善了财政制度。

货币制度也是古代财政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也逐渐完善,从最初的贝壳货币到后来的金银铜钱,再到隋唐时期的开元通宝等,货币制度逐渐走向了规范化。

财政管理制度在古代也逐渐形成,如汉代已有设立三公九卿等官职来管理财政事务,这一制度在唐代更是进一步完善。

总的来说,古代财政制度在不同朝代和时期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逐渐趋于规范和完善。

二、封建社会的财政制度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财务制度在政治和经济上高度结合,政府掌控的财务权力更加集中,同时也受着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的限制。

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财政制度主要包括官田制度、均田制度和官员俸禄等。

官田制度是封建社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财政制度,即将土地作为官员的待遇,并由政府来管理和分配。

均田制度则是通过对土地的均分来维护社会的平等和稳定。

官员俸禄制度则是通过给予官员一定的收入来维持其生活和执行职责。

在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财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设立了增设了户部和宝源局等机构来管理财政事务,这一时期的财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和管理。

三、近代财政制度近代中国的财政制度开始受到西方列强的影响,财政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和调整。

在清朝末期,中国政府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措施,如设立了海关、造币厂等机构,开始使用洋务货币等。

在民国时期,财政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中国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国民党军的军事委员会、中央财政部等机构,建立了新的财政机构和制度。

同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的财政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国家的需要。

古代记账方法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

古代记账方法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

古代记账方法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古代记账方法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想知道更多详细的内容,请看下文,店铺将为您作详细的解答。

会计的起源追溯我国会计的起源,首先要提到大禹。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会稽者,会计也。

”这说的是某年大禹召开全国贡赋审计会议,统计考核各地交纳贡赋的情况,有人自恃治水有功而拖欠缴付,大禹为了惩前毖后,杀一儆百,便处死了破坏贡赋制度的诸侯。

为纪念大禹和这次史无前例的会议,遂将“茅山”改名为“会稽山”。

由此,大禹始创了会计、审计工作,即“会稽”工作。

虽然这里的会计并没有与经济活动相联系,只是一种钱财的统计方式,但已是中国会计的萌芽。

此外,大禹“会稽山”的典故亦是官员审计制度的发轫,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件大事。

西周时期,会计则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

《周礼·天官家宰》里记述:“掌国之官府郊野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

”当时人们把零星核算谓之“计”,把对一定时期的经济情况的总合考核谓之“会”。

由于古代统治者重视的是官厅会计,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计是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而存在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的应用也越广泛。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里,孟尝君要到封地去收债,便贴出告示:“谁习会计,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可见此时会计己经成为一种技能,有专门研习应用的人了。

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也出现了专门的会计从业人员。

因此,会计也广泛地参与到民间经济活动中,民间会计逐渐发展起来。

这也正应了那一句老话,“经济越发展,簿记(会计)越重要”。

记账法的演进为了显示和保存统计数据的结果,会计除了统计清算外,还需要记录。

记账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记账方式出现在商代,采用的是单式记账法,通俗而言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水账,它对经济收支事项的记录采用文字叙述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账制度在中式会计中的产生与发展
转账制度是现代财务体系中一项很重要的制度,而且随着网络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快捷方便,支付宝、网络支付、支付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收付手段,为经济交易的快速实现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便利。

那么它是怎样在中式会计中产生的,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和发展呢?
 在清代,随着钱庄业的发展,钱庄和客户在收存与支取之间,交换频率与数额越来越大,为了方便交易,当钱庄和客户及客户与客户之间达成一致后,“划条”应运而生了。

这种由客户要求而引起的,在钱庄与钱庄之间认可的“划条”,取
代了现款收付,成为银钱所有权转移的依据,这便是中式会计中转账制度的初基或曰雏形。

 由于“划条”只适合处理一般的往来关系,一些更为复杂的往来转账关系便不适应了,于是在“划条”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最终建立了比较科学的转账制度。

郭道扬先生在《中国会计史稿》第八章“清代的会计”中讲道:据现有史料考察,比较完善的转账制度,产生于清朝咸丰年间,以宁波钱庄业为代表。

现保留下来的宁波钱业会馆的碑文中有记载。

“法令若干家,互通声气,掌银钱出
入之成群,商各以计簿书所出入。

出界某庄,入由某庄,就钱庄中汇寄之。

明日,各庄互一纸,交相稽核。

”所有客户都在开户钱庄开有“过账簿”,“过账簿”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